赞叹!一口佛号八十年的她,“此生只为修行而来”!!!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她们就像一尊静静的雕塑,用一生的光阴,静静地走过,是那样安宁;这尊尊雕塑都有着坚韧的生命力和灵魂。我们只能远远地看着她们,我们只要远远地看着她们就是一种力量。虽然是弱女子,但她们对信仰的坚定不移令人心生敬畏。—— 正慈大和尚
她是富有坚韧生命力的雕塑
从15岁开始,一心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到现在95岁高龄,正是念佛八十年,越念越长寿。
19岁上山出家,即使得过肿瘤,生过病,也坚持不下山,仍然一心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念着念着,肿瘤也怕了她,身体奇迹般地康复了,至于山外的世界,已经与她无关。
人们说:“她此生只为修行而来。”也有人说:“她总说自己不懂禅,不会修禅,其实她已经修得很好了。谁能有她这样的清澈,这样明了的人生?”
想要更多的了解东方山紫竹林弥陀寺指净法师的传奇故事,并不容易,她自己不愿说,但凡问她,她就一句话:“问那么多干嘛?念佛就好。”说来说去,还是回到“念佛”上来。

为了写老法师的故事,我们三次拜访,听身边人讲述法师的故事;亲近法师,感受她的坚持与力量。

走进紫竹林,走近老法师
第一次见指净法师,是在三月。
紫竹林弥陀寺就在东方山的路边。残破、潮湿、阴暗的房舍,如果不是特意来,平常路过,我们恐怕很难注意到这座寺院的存在,也很难想象这里还居住着老法师,且一住就是大半生。
她是如何在这样的“陋寺”,寒来暑往,生活这么久?是什么令她甘于这样极致的清贫?指净法师宁静地坐在老式藤椅上,口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周遭一切都与她无关,沧桑岁月在此留步。就连我们这些“入侵者”也无法打扰老法师的世界,好像只能远远地,充满敬意地看着她。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紫竹林,第一次拜访老法师的感受。
第二次拜访老法师正值小暑。
寺外知了永不停歇,或许他们受老法师影响,也在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吧。
寺院后面的竹林只有在偶尔风过的时候,沙沙作响,其余的时候,就那么静静地立着。也许他们也和这片净土融为一体,或许,他们甘愿守护这片净地。
老法师依旧端坐在老式藤椅上,听说我们要拍照,换了一身灰色僧衣后,手里还是不断转动佛珠,自顾自念着佛号,她的神态自带威仪,仿佛一束光,淡然、从容。“身似琉璃,内外明澈”,不就是这样吗?
这位95岁高龄的老法师不仅见证东方山近代以来的沧桑变化,她的一生也历经了种种苦难,却仍保持孩子时的样子,初心不改,如此明澈。她的方式简单,简单到我们难以企及——一心念佛,无论何时何地!
第三次拜访,我与她同住一晚。

不想这两天一夜的相处,竟然会有新故事:接近傍晚的时候,老法师抠着自己的指甲,我拿出指甲刀,挨了挨她的手指,意思是我帮她剪。老法师明白了我的意思,就把手交给我。我一边剪,她一边说:“你么果会(意思是:怎么这么会)剪哪!”说了好几遍。
剪完手指甲,她还在说,见我没领会她的意图。她只好说:“我每天洗脚,脚很干净,不做气色(意思是没有气味)。”我这才知道她想让我帮她剪脚趾甲。
我一边剪,一边想着,看来,老法师除了专心念佛,还有“狡黠”的一面,她自己也想着想着就笑起来,那样子好可爱,竟然像个孩子。
经历岁月洗礼的人,往往更能返璞归真,她在孤寂的岁月中,在清净的世界里,在声声佛号中,沉淀灵魂。而我们在含泪的笑声里,细细品味“悲欣交集”的娑婆世界。

她为念佛而来

我们与指净老法师的侄女交谈了许久,听她讲有关老法师的住事。眼前不禁浮现这样的片断。
1924年的某一个清晨,鄂州市汀祖刘家畈村还沉浸在睡梦中,一户在当地还算殷实的小院却不如平时那样安静,即便只是一位女婴的诞生,也让这个人丁单薄的家庭倍感欢欣。
身为大学教授的刘先生,高兴极了,整天整夜守着这个不哭不闹,乖巧可人的女婴,为她取名刘诗慧。他甚至想着,一定要为她读诗,教她写字,希望她将来是如诗一般,外秀慧中的女子。
然而,这位大学教授父亲,并没有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刘家男丁一向身体羸弱,到他这里,也是一样。在刘诗慧很小的时候,刘教授就去逝了。
父亲去逝,刘诗慧没有了父亲的疼爱,家中也少了重要的经济支撑,没了支撑的家庭,日渐飘摇。很快,她们家成了村里最清苦的人家。好在,父亲在世时,信佛的母亲乐善好施,到了他们也一贫如洗的时候,乡亲们常常送些吃的,照顾着他们,这一家人才勉强度日。
因为母亲吃斋念佛,刘诗慧似乎自娘胎时期就受影响,出生后,母亲时时念“南无阿弥陀佛”,她便安安静静地听着,没吃没喝,也不哭不闹,只要能听到“南无阿弥陀佛”,她就能安静地待一整天。
到了会说话的时候,她也跟着母亲念“南无阿弥陀佛”。起床念、走路念,没事做的时候念,有事做的时候也念,做饭的时候念,洗衣服的时候念,打柴的时候念,挑水的时候念,除了睡觉吃饭,她的世界就只剩念佛。

有人问:“你怎么就念阿弥陀佛?”她说:“我不识字呀,就念‘南无阿弥陀佛’。”

她信佛念佛,祈愿脱离轮回,往生净土。

到了15岁,刘诗慧更加精进,每天念佛至午夜,睡到凌晨3时,准点起来,仍然是无数遍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她还发愿机缘成熟之时出家。
父亲去世,家中人丁单薄,成家后的哥哥英年早逝,留下孤苦伶仃的侄女需要照顾,还有年迈的母亲……但这一切对于刘诗慧来说,不过是无常人生的平常,她依然像小孩子时候一样,平淡地接受一切,承担一切。
5时,砍柴、挑水、烧火做饭,浆洗一家人的衣服,想尽办法为家人解决吃食,出家前,还叫刘诗慧的她,只有一件素色破碎布缝成的棉袄和一件单褂,穿穿补补,补补穿穿。除了念佛,就只想照顾母亲和侄女。

19岁,母亲去世,安葬母亲后。刘诗慧毅然来到东方山弘化禅寺,礼师常乐法师,正式出家。从此,世上再无刘诗慧,她是指净法师,是一心念佛的出家人。
刚出家的时候,弘化禅寺三房未分,她便住在西房,西房是木质结构,她住的楼下房间几乎没有光线,比出家前的家里条件更加简陋。出家人也不多。这些都左右不了法师的信念。
每天凌晨,寺院僧众还未起来,她就早早开始打扫寺院,烧火、做饭、出坡种菜……到了晚上就回没有一丝光,阴暗潮湿的房间,依旧坚守老实念佛,青灯古佛相伴,白天黑夜,那句“南无阿弥陀佛”从未间断。
上世纪八十年代,指净法师来到离弘化禅寺不远的弥陀寺。当时的弥陀寺,只是一个一连三间的茅庵。
指净法师依然平静地接受,还是那句“南无阿弥陀佛”伴着她,从早到晚。直到1990年,因为她一心念佛,待人和善,受到山下,以及鄂州信众的信任,她才在常乐老和尚的支持下,重建弥陀寺,有了殿堂、客房、寮房。
而她自己住在殿内左侧的一间狭小屋内。卧室靠山,终年潮湿,墙上到处是霉菌,她的生活依然是清苦的。有人说,你就不能住得好些?她还是那句话:”说果多话(这么多话),不如念佛去。”
住持弥陀寺数十年,她没有举行过任何法事活动,她,带着她的徒弟、信众只做最简单的事——一心只念“南无阿弥陀佛”,除了吃饭、睡觉,念佛,世间琐事与己无关。也因为这样,指净法师的徒弟不是很多,香客一直就有,但也就那么几位,弥陀寺也就更加清净了。
东方山附近很多人都知道指净法师,人们一边尽量不打扰她的清净,一边又时不时地为她送些吃的、用的。大家想的就是希望她能好好的,人们了解她的清苦,理解她的专注,她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

正慈大和尚也常常去看她;智维法师逢年过节给弥陀寺送米送油;法藏寺的监院头智法师总会张罗着给法师送来一些吃食、蔬菜、生活必需品。都知道她不多话,也不做过多打扰,问候到了,就离开了,离开的人,心中对老法师除了敬重,还有深深的牵挂。
清晨,斑驳的阳光渐渐照耀到这孤寂,清贫的小寺院。老法师昨晚睡得很好,她还说,不冷不热,正好。
我挨着她,待她起床洗漱好,又坐在她的藤椅上,等她吃完早餐,又坐了好久。她又开始数着佛珠,念着“南无阿弥陀佛”。
我知道,我也该告辞了,老法师的侄女陪我走了许久,她说:“老法师其实很喜欢你们来,她口里不说,但你们来,她是高兴的,你不知道,她好久没这么高兴了。”
好的,我以后会常来,下次来,我依然会静静地坐在老法师身边,还会为她剪指甲,还能看她笑得像一尊欢喜佛。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祈愿大家发愿求生净土!老实念佛!离苦得乐!永脱六道轮回之苦!早日成佛!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升极乐国

文曜居多之人往往是高敏感人格,感知力强,善于思考;心思细腻,善解人意,共情能力强;内心世界丰富,充满灵气,想象力和创造力强。

虽然看起来就像撒到沙滩的沙子,前半生基本都在随波逐流,甚至过得拉垮,但也隐藏着大器晚成的潜质。

如果减少外求,多内观,守住自己的精力和能量,保护好自己的磁场,坚持静水流深的长期主义,蓄势待发,一旦破局即是巅峰,温柔而坚定,谦卑而有力量,既有菩萨心肠,又有雷霆手段。

所以不必妄自菲薄,要找到自己的活法:不能太逼自己,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太冒进,而是顺势而为,去繁就简,聚拢能量,专注于己,活的简单点, 松弛点,偷偷努力,悄悄拔尖,然后惊艳所有人。

不想对同担说三道四,也不想代表任何除我自己以外的人。

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但是出身是塑造一个人的视野、高度的关键因素。

出身是父母给的,是父母拼搏半生的成就,他们的终点铺就了子女的起点——如果你生来具备某些条件,那么你势必达到某种高度。

但这些不是自己挣来的,你是有福之人,投生于有福之门,父母提供的优渥条件不该成为肆意贬低他人的理由。大家在互联网上因为属性分属不同阵营,但从出身上攻击脱离了就事论事的宗旨本身。

这种方式攻击的是人的本质,是攻击他人的高效模式,但请不要忘记我们的生活里最不缺乏等级和压迫,俯视他人的同时有人虎视眈眈地视我为鱼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如对他们心怀悲悯吧,包容他们的谬误,专注于内在的自我,就像田野祝福我们的一样:祝大家幸福地做想要做的事情。即使这在互联网环境里大抵是奢求。

酒后妄言,看过便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说了很多开导她的话,不知道对她是否有用,但是我自己又怎么样呢,真的想开了吗。这只能让我这种路人觉得很无趣啊,甚至一些路人因为你们这些控评觉得反感你家哥哥啊,认
  • 两次接吻,为他挨打为他过呼吸,断臂山,还有终结谷之战……是一提到对方名字就控制不住情绪,是年少不识爱恨最纯粹的动心[泪]岸本齐史是真的不是人,我不相信用了这么多
  • 保持炽热,坚持下去,或许前路未必光明坦荡,但也一定充满无限可能。保持炽热,坚持下去,或许前路未必光明坦荡,但也一定充满无限可能。
  • 是陪了我两年多的学生 挨了我很多骂 但是一直对我很好 最开始下课了都喜欢牵着我的手 还喜欢叽里呱啦地一直和我聊天 上课的时候很爱喝水和上厕所 有时候上课还会给我
  • 让他们去相信我爱他们,爱得比实在还要多, 让他们去相信我非常在乎,虽然我一个人走, 假如能让他们得意,对我又有什么关系, 只要我本身完整,像一朵花或一
  • 儿子说,妈,时代已经不一样了,恶梦的形式和内容也都变化了,我追上公交了,是拼命赶到家好不容易赶上网上考试的时候,却发现键盘失灵了。我说,是啊,哪个上过学的人没做
  •   真相: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混合接种,能否带来更好的保护效果尚未得到证实,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数量却有所提高。  真相:柠檬汁和绿茶虽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但所谓“混合
  • #宋亚轩[超话]##宋亚轩萌探探探案# #宋亚轩 心动无限# 宋亚轩的存在,让我相信天生的艺术感是如此的美好而真实。不敢想象,假使排除外力的阻碍,这么富有潜力的
  • 许凯帅得明显又大众化,这是他非常大的优势,但作为演员,我觉得他尽力了,他没有那种让人灵光乍现的天赋,再加上他自己也只是把演戏当在横店上班的工作,没什么野心(说难
  • 反省、复盘,这是我永远在对自己做的事,荒谬、可笑之极,三年前的决定我没感到后悔,现在的“道歉:对不起”是为何而说呢?其实,日记里那些美好的瞬间对于我们做父母
  • #抗击疫情 央企行动# 【湘潭联通坚守创新一线 助力科技战“疫”】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尔塔”为严防疫情扩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湘潭市临时设立了4
  • 无论做世上的任何事,都要有信心才能成办,而佛教所谓的信心,也就是如此;所以,认为佛教仅是一种信仰是不正确的,信仰不能等同于佛法。信仰也即信心,佛法当然是需要信心
  • #手相预测#从手掌上看,智慧线下垂到月丘且手中较多杂纹,为人心思敏感,多虑,闲不下来,心乱心不静,考虑问题的时候想法会比较多,属操劳之人,常常表现出不安的状况,
  • 现在的社会面子不值钱.看别人的面子也不会给我们钱花.我们只有放下无用的面子.方能不活在他人的目光里痛苦挣扎.才能活出自我.且越活越高级。而比起面子,更宝贵的东西
  •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定的感情基础,这类感情基础可以理解为,他总是在你不在的时间内,回忆从你的身边获得的温暖.......实际上,他又不是很爱你,又无法与你长期相处
  • 需要的朋友可以加我vx: 1208995938,添加烦请备注(保险咨询)#北京领养日[超话]##线上领养日##给Ta一个家##北京领养#猫领养帖内容:《北京地
  • #浪浪钉[超话]# 以前啊,总是在追星的时候在艺人那找寻慰藉,总觉得,追星就是为了开心,为了放松,不想追了就不追了,但是这一次,我想成为他们的慰藉,我的存在微乎
  • #LUNEVILLE##缕薇刺绣##刺绣##法式刺绣##生活奇妙物语##此内容过于真实# #原来我很爱你##原来我很爱你大结局# 没定档的时候就常搜关键词希望能
  • ✨ 没有过多的电子设备的纷扰,一家人围坐在壁炉前,聊聊家常,谈谈趣闻,交流读书心得,想想就觉得很美好 儿童房将梵高和莫奈的经典名作加上可爱的小动物改成壁纸,让孩
  • 支持在不变更土地使用性质和权属、不降低消防等安全水平的条件下,加强老厂房等老建筑改造、修缮和利用。近期,各地积极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但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继续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