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202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2023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锐意进取、稳中求进

2024年5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2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8(2024)》(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总结了2023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取得的进步,并对全国范围法院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客观评估。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3年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紧跟司法工作理念和工作重心的转变,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推动构建围绕核心业务展开的现代化审执体制机制,以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为抓手,提升一体化应用能力和司法质效,在司法大数据支持下提升司法参与社会治理能力,从审判理念、审判机制、审判体系、审判管理等方面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法院信息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不断增强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各级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随着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扎实推进,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与法院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给改革创新“赋能”、为公平正义“提速”。

各级法院在推动法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吉林省延吉法院推动诉讼服务集约化、信息化管理,探索立案清单式管理模式,整合“诉讼+执行+办公窗口”统一管理,升级导诉台,实现案件查询、便民服务二合一。宁波海事法院聚焦船舶执行中存在的查找难、监管难、处置难等问题,建设“船舶执行一件事”集成应用,大幅提高执行效率,更加及时充分地实现胜诉当事人权益。山东全省三级法院网络平台集成整合为山东法院电子诉讼服务网,打造以山东法院电子诉讼服务网、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山东平台为主体,诉讼服务公众号、诉讼通、“爱山东”政务服务App等为补充的多位一体、一网通办在线诉讼服务新模式。重庆“云上共享法庭”用科技赋能庭审,以庭审管理一体化、规范化、标准化为目标,融合了5G切片网络技术和安全视频交换平台,保证了线上诉讼活动的安全性、规范性、严肃性。

近年来,各级法院众多司法信息化应用的研发上线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服务司法为民的重要方面。

着力构建围绕核心业务的现代化审执体制机制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各项任务围绕司法工作核心业务展开,将科技动能精准注入审判执行各个环节,在提升辅助办案水平的同时彰显干警主体地位,推动现代化审执体制机制建设。

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倡导提出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方案,预期将深度融合诉讼服务、审判管理、人事管理等司法业务信息化支持能力,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国法院一体化应用能力。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推进司法数据中台和数字法院大脑实体化建设,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攻关形成的共性技术成果,推动数字法院大脑实现实体化、规模化应用,为司法工作各项业务提供服务支撑,为信息化转型升级奠定基础。数字法院大脑完成与司法大模型深入集成,具备为法院用户提供智能检索、智能交互和智能推荐能力。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工智能引擎相关能力在法院信息化系统中落地应用。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搭建起人工智能引擎平台、大模型通用能力和法律法规查询、公文生成及纠错、笔录精简等大模型应用场景;完成11项人工智能基础能力集成管理,在办案系统、统一工作桌面集成上线语音识别、离线转写、文本翻译、图文识别等工具能力;完成知识库统一框架和门户建设,实现不同厂商191项已有知识的100%集成和可视化。

基于海量司法大数据资源的知识自动生成机制不断巩固完善,司法知识服务平台又上线多个先进智能化服务能力,新增争议焦点、繁简分流等19项服务;在办案平台集成应用类案智能推送、卷宗智能编目、案件画像等智能化服务;根据全国法院业务需求,与16家高院的业务系统对接图像数字化识别等23项智能化服务;通过智能化服务统一集成框架,在河南高院试点上线规范量刑智能辅助、“四类案件”识别、人工智能大模型服务,离线语音转写等智能化服务能力。2023年管理知识点的数量达11.4亿项,数字法院大脑上线智能化服务61项,为全国法院提供卷宗分类编目、立案智能辅助、类案智能推送等一体化智能服务78亿次。

2023年,中国法院执行信息化从贯彻落实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的总体工作目标出发,持续推进和完善“专网+互联网”全覆盖服务执行办案、服务执行管理、服务涉执当事人的执行信息化体系。继续优化网络查控系统,上线限制出境管理系统、刑事涉财产案件执行案件监管系统、执行款物管理系统、智慧执行大脑系统,完善终本案件动态管理系统。在服务涉执当事人方面,上线执行110一体化管理系统、一案一群在线沟通模块、终本在线约谈模块,进一步增强当事人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2023年,信息化建设的地方创新同样围绕提升审判执行核心业务能力开展。如浙江法院打造长三角法院实时互联、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的办案办公平台;江苏高院打造网络司法拍卖辅助工作管理系统;广州中院开发了模块化分段智执系统。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利用新科技、紧抓人民法院核心业务,助力审判工作现代化,也是在努力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着力提升一体化审判管理应用能力和司法质效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审判执行态势分析研判,针对性提出司法建议、工作意见,主动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

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逐步形成,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可视化页面已经上线。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为各个业务部门提供有用好用的业务专窗,结合各业务部门建设业务需求和常态化数据提取需求,开展13个业务条线、26个业务部门的业务专窗建设工作。2023年初步建成刑事、环资、知产、巡回、执行等17个业务专窗,可支撑相关业务部门查看案件审判态势、案件特征、重点关注领域、案件突增突降情况、审判管理质量指标等数据。同时,为审判业务条线指导提供数据分析服务,为支撑知产庭、民一庭、行政庭、研究室、环资庭、审管办等部门,可向其提供涉婚姻家庭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知识产权类、环境资源类、执行类等数据服务。

各地法院推进科技与司法管理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打造精准规范的全域数字管理体系。辽宁法院建成全省统一的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库,研发审判执行质效管理平台、一体化审判管理平台,研发执行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在全国率先上线全省法院联网的“三个规定”记录报告平台,对接公安、海关等其他部门,推进大数据监督模型建设。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严格案款监管,研发区块链案款管理系统,将申请人账号信息、执行款到账信息、执行款发放审批信息等数据全程上链,实现自动存证校验,确保执行款信息安全可追溯。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以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为抓手,探索构建一体化办案办公平台,实现全国法院“一张网”应用模式,有助于规范办案办公,提高全国范围内统筹审判管理能力,也将为纵深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结语:助力司法改革,促进司法体系和司法能力现代化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将继续深化,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各级人民法院应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司法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动司法服务的便捷化和智能化,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推动中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未来,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司法公正、高效、透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人民法院信息化也将助力司法改革,促进司法体系和司法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202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2023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锐意进取、稳中求进

2024年5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2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8(2024)》(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总结了2023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取得的进步,并对全国范围法院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客观评估。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3年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紧跟司法工作理念和工作重心的转变,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推动构建围绕核心业务展开的现代化审执体制机制,以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为抓手,提升一体化应用能力和司法质效,在司法大数据支持下提升司法参与社会治理能力,从审判理念、审判机制、审判体系、审判管理等方面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法院信息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不断增强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各级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随着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扎实推进,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与法院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给改革创新“赋能”、为公平正义“提速”。

各级法院在推动法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吉林省延吉法院推动诉讼服务集约化、信息化管理,探索立案清单式管理模式,整合“诉讼+执行+办公窗口”统一管理,升级导诉台,实现案件查询、便民服务二合一。宁波海事法院聚焦船舶执行中存在的查找难、监管难、处置难等问题,建设“船舶执行一件事”集成应用,大幅提高执行效率,更加及时充分地实现胜诉当事人权益。山东全省三级法院网络平台集成整合为山东法院电子诉讼服务网,打造以山东法院电子诉讼服务网、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山东平台为主体,诉讼服务公众号、诉讼通、“爱山东”政务服务App等为补充的多位一体、一网通办在线诉讼服务新模式。重庆“云上共享法庭”用科技赋能庭审,以庭审管理一体化、规范化、标准化为目标,融合了5G切片网络技术和安全视频交换平台,保证了线上诉讼活动的安全性、规范性、严肃性。

近年来,各级法院众多司法信息化应用的研发上线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服务司法为民的重要方面。

着力构建围绕核心业务的现代化审执体制机制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各项任务围绕司法工作核心业务展开,将科技动能精准注入审判执行各个环节,在提升辅助办案水平的同时彰显干警主体地位,推动现代化审执体制机制建设。

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倡导提出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方案,预期将深度融合诉讼服务、审判管理、人事管理等司法业务信息化支持能力,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国法院一体化应用能力。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推进司法数据中台和数字法院大脑实体化建设,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攻关形成的共性技术成果,推动数字法院大脑实现实体化、规模化应用,为司法工作各项业务提供服务支撑,为信息化转型升级奠定基础。数字法院大脑完成与司法大模型深入集成,具备为法院用户提供智能检索、智能交互和智能推荐能力。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工智能引擎相关能力在法院信息化系统中落地应用。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搭建起人工智能引擎平台、大模型通用能力和法律法规查询、公文生成及纠错、笔录精简等大模型应用场景;完成11项人工智能基础能力集成管理,在办案系统、统一工作桌面集成上线语音识别、离线转写、文本翻译、图文识别等工具能力;完成知识库统一框架和门户建设,实现不同厂商191项已有知识的100%集成和可视化。

基于海量司法大数据资源的知识自动生成机制不断巩固完善,司法知识服务平台又上线多个先进智能化服务能力,新增争议焦点、繁简分流等19项服务;在办案平台集成应用类案智能推送、卷宗智能编目、案件画像等智能化服务;根据全国法院业务需求,与16家高院的业务系统对接图像数字化识别等23项智能化服务;通过智能化服务统一集成框架,在河南高院试点上线规范量刑智能辅助、“四类案件”识别、人工智能大模型服务,离线语音转写等智能化服务能力。2023年管理知识点的数量达11.4亿项,数字法院大脑上线智能化服务61项,为全国法院提供卷宗分类编目、立案智能辅助、类案智能推送等一体化智能服务78亿次。

2023年,中国法院执行信息化从贯彻落实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的总体工作目标出发,持续推进和完善“专网+互联网”全覆盖服务执行办案、服务执行管理、服务涉执当事人的执行信息化体系。继续优化网络查控系统,上线限制出境管理系统、刑事涉财产案件执行案件监管系统、执行款物管理系统、智慧执行大脑系统,完善终本案件动态管理系统。在服务涉执当事人方面,上线执行110一体化管理系统、一案一群在线沟通模块、终本在线约谈模块,进一步增强当事人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2023年,信息化建设的地方创新同样围绕提升审判执行核心业务能力开展。如浙江法院打造长三角法院实时互联、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的办案办公平台;江苏高院打造网络司法拍卖辅助工作管理系统;广州中院开发了模块化分段智执系统。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利用新科技、紧抓人民法院核心业务,助力审判工作现代化,也是在努力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着力提升一体化审判管理应用能力和司法质效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审判执行态势分析研判,针对性提出司法建议、工作意见,主动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

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逐步形成,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可视化页面已经上线。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为各个业务部门提供有用好用的业务专窗,结合各业务部门建设业务需求和常态化数据提取需求,开展13个业务条线、26个业务部门的业务专窗建设工作。2023年初步建成刑事、环资、知产、巡回、执行等17个业务专窗,可支撑相关业务部门查看案件审判态势、案件特征、重点关注领域、案件突增突降情况、审判管理质量指标等数据。同时,为审判业务条线指导提供数据分析服务,为支撑知产庭、民一庭、行政庭、研究室、环资庭、审管办等部门,可向其提供涉婚姻家庭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知识产权类、环境资源类、执行类等数据服务。

各地法院推进科技与司法管理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打造精准规范的全域数字管理体系。辽宁法院建成全省统一的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库,研发审判执行质效管理平台、一体化审判管理平台,研发执行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在全国率先上线全省法院联网的“三个规定”记录报告平台,对接公安、海关等其他部门,推进大数据监督模型建设。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严格案款监管,研发区块链案款管理系统,将申请人账号信息、执行款到账信息、执行款发放审批信息等数据全程上链,实现自动存证校验,确保执行款信息安全可追溯。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以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为抓手,探索构建一体化办案办公平台,实现全国法院“一张网”应用模式,有助于规范办案办公,提高全国范围内统筹审判管理能力,也将为纵深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结语:助力司法改革,促进司法体系和司法能力现代化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将继续深化,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各级人民法院应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司法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动司法服务的便捷化和智能化,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推动中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未来,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司法公正、高效、透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人民法院信息化也将助力司法改革,促进司法体系和司法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

#大庆中级法院[超话]#【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202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2023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锐意进取、稳中求进

2024年5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2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8(2024)》(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总结了2023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取得的进步,并对全国范围法院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客观评估。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3年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紧跟司法工作理念和工作重心的转变,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推动构建围绕核心业务展开的现代化审执体制机制,以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为抓手,提升一体化应用能力和司法质效,在司法大数据支持下提升司法参与社会治理能力,从审判理念、审判机制、审判体系、审判管理等方面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法院信息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不断增强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各级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随着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扎实推进,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与法院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给改革创新“赋能”、为公平正义“提速”。

各级法院在推动法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吉林省延吉法院推动诉讼服务集约化、信息化管理,探索立案清单式管理模式,整合“诉讼+执行+办公窗口”统一管理,升级导诉台,实现案件查询、便民服务二合一。宁波海事法院聚焦船舶执行中存在的查找难、监管难、处置难等问题,建设“船舶执行一件事”集成应用,大幅提高执行效率,更加及时充分地实现胜诉当事人权益。山东全省三级法院网络平台集成整合为山东法院电子诉讼服务网,打造以山东法院电子诉讼服务网、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山东平台为主体,诉讼服务公众号、诉讼通、“爱山东”政务服务App等为补充的多位一体、一网通办在线诉讼服务新模式。重庆“云上共享法庭”用科技赋能庭审,以庭审管理一体化、规范化、标准化为目标,融合了5G切片网络技术和安全视频交换平台,保证了线上诉讼活动的安全性、规范性、严肃性。

近年来,各级法院众多司法信息化应用的研发上线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服务司法为民的重要方面。

着力构建围绕核心业务的现代化审执体制机制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各项任务围绕司法工作核心业务展开,将科技动能精准注入审判执行各个环节,在提升辅助办案水平的同时彰显干警主体地位,推动现代化审执体制机制建设。

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倡导提出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方案,预期将深度融合诉讼服务、审判管理、人事管理等司法业务信息化支持能力,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国法院一体化应用能力。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推进司法数据中台和数字法院大脑实体化建设,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攻关形成的共性技术成果,推动数字法院大脑实现实体化、规模化应用,为司法工作各项业务提供服务支撑,为信息化转型升级奠定基础。数字法院大脑完成与司法大模型深入集成,具备为法院用户提供智能检索、智能交互和智能推荐能力。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工智能引擎相关能力在法院信息化系统中落地应用。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搭建起人工智能引擎平台、大模型通用能力和法律法规查询、公文生成及纠错、笔录精简等大模型应用场景;完成11项人工智能基础能力集成管理,在办案系统、统一工作桌面集成上线语音识别、离线转写、文本翻译、图文识别等工具能力;完成知识库统一框架和门户建设,实现不同厂商191项已有知识的100%集成和可视化。

基于海量司法大数据资源的知识自动生成机制不断巩固完善,司法知识服务平台又上线多个先进智能化服务能力,新增争议焦点、繁简分流等19项服务;在办案平台集成应用类案智能推送、卷宗智能编目、案件画像等智能化服务;根据全国法院业务需求,与16家高院的业务系统对接图像数字化识别等23项智能化服务;通过智能化服务统一集成框架,在河南高院试点上线规范量刑智能辅助、“四类案件”识别、人工智能大模型服务,离线语音转写等智能化服务能力。2023年管理知识点的数量达11.4亿项,数字法院大脑上线智能化服务61项,为全国法院提供卷宗分类编目、立案智能辅助、类案智能推送等一体化智能服务78亿次。

2023年,中国法院执行信息化从贯彻落实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的总体工作目标出发,持续推进和完善“专网+互联网”全覆盖服务执行办案、服务执行管理、服务涉执当事人的执行信息化体系。继续优化网络查控系统,上线限制出境管理系统、刑事涉财产案件执行案件监管系统、执行款物管理系统、智慧执行大脑系统,完善终本案件动态管理系统。在服务涉执当事人方面,上线执行110一体化管理系统、一案一群在线沟通模块、终本在线约谈模块,进一步增强当事人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2023年,信息化建设的地方创新同样围绕提升审判执行核心业务能力开展。如浙江法院打造长三角法院实时互联、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的办案办公平台;江苏高院打造网络司法拍卖辅助工作管理系统;广州中院开发了模块化分段智执系统。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利用新科技、紧抓人民法院核心业务,助力审判工作现代化,也是在努力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着力提升一体化审判管理应用能力和司法质效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审判执行态势分析研判,针对性提出司法建议、工作意见,主动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

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逐步形成,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可视化页面已经上线。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为各个业务部门提供有用好用的业务专窗,结合各业务部门建设业务需求和常态化数据提取需求,开展13个业务条线、26个业务部门的业务专窗建设工作。2023年初步建成刑事、环资、知产、巡回、执行等17个业务专窗,可支撑相关业务部门查看案件审判态势、案件特征、重点关注领域、案件突增突降情况、审判管理质量指标等数据。同时,为审判业务条线指导提供数据分析服务,为支撑知产庭、民一庭、行政庭、研究室、环资庭、审管办等部门,可向其提供涉婚姻家庭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知识产权类、环境资源类、执行类等数据服务。

各地法院推进科技与司法管理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打造精准规范的全域数字管理体系。辽宁法院建成全省统一的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库,研发审判执行质效管理平台、一体化审判管理平台,研发执行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在全国率先上线全省法院联网的“三个规定”记录报告平台,对接公安、海关等其他部门,推进大数据监督模型建设。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严格案款监管,研发区块链案款管理系统,将申请人账号信息、执行款到账信息、执行款发放审批信息等数据全程上链,实现自动存证校验,确保执行款信息安全可追溯。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以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为抓手,探索构建一体化办案办公平台,实现全国法院“一张网”应用模式,有助于规范办案办公,提高全国范围内统筹审判管理能力,也将为纵深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结语:助力司法改革,促进司法体系和司法能力现代化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将继续深化,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各级人民法院应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司法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动司法服务的便捷化和智能化,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推动中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未来,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司法公正、高效、透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人民法院信息化也将助力司法改革,促进司法体系和司法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是真的拿音乐当生命啊~ Richie Faulkner 今年41岁,是乐队中最年轻的成员,相信他一已经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所有老家伙的认可。baby是一个非常有
  • 3月25日,11时许与家人前往高贤乡王陈村做核酸检测,其余时间未外出。3月22日,上午在家未外出,13时许在村内做核酸检测,14时前往芝麻洼乡花庄村其母亲家,中
  • [思考]美的官方大功率家用挂烫机熨烫机 [憧憬]原198,后168 [围观]找其他东西戳-- [疑问] [憧憬]领拍-- 这书的销路倒是真广,不然不会连这偏远
  • ” 父母再不舍得,天家成命也难违抗,你父亲只能趁着上朝的契机,去和言公子搭话,话里话外都是我家闺女是个蠢的,不堪娶。成婚当日,他挑了你盖头,喝了合卺酒,想到接下
  • 瓷器部分,介绍了中国瓷器的起源、胎骨、纹片等,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宋瓷、明瓷等。大家如果在用三星的这几款固态也可以自查一下,主要关注“03 可用备用空间”和“0E
  • ”上师带着惊讶的口吻说:“哎哟,原来在所有的事情中,你最重视的是自己的病啊!”弥勒菩萨笑着说:“研究、讨论加行道的分别念有什么用呢,即使不懂此理,也不会障碍获得
  • 所以熟豆豆浆,最好喝最接近早餐店豆浆的比例是3:1对了,还有很多朋友跟我说过,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做出来的豆浆豆腥味总是比较重那么咱们来说说怎么去除豆腥味吧首先,熟
  • 其实,一个人不耐烦的心理,就是不够有耐心,如果我们学会,把时间战线拉长,把眼光放远,就不会过于在乎眼前的琐碎和阻碍。因为,所有东西的得到,成长和完成,都是需要时
  • 除停机外,我们还经常遇到其他电话回拨不通的情况,通常是呼叫者的电话设置为陌生号拒接的模式或调到静音模式,这些情况也导致了救护车无法更快速来到患者身边。这个办法起
  • ”“哇,妈妈这都是我最喜欢吃的!”“太好吃了,妈妈你可以去酒店当大厨了!
  • 今天主要動腦,思考、設計、試圖改變,想得腦袋枯竭,所以喝多了……陽光真是好啊,可惜不能出去野……諸事莫急,徐徐圖之。#阅读唤醒春天##生而如是 与知予暖# 2.
  • 于是每次女朋友问起我买房子的事我就釆用迂回战术,避重就轻,一直人拖到现在快过年了,女朋友的肚子也快4个月了,她和她父母终于忍无可忍了。#生活#女朋友的爸妈7年前
  • 这位老哥找了一个相貌平平甚至有点丑的大龄剩女,有趣的灵魂,丰富的学识,不凡的谈吐都让他沦陷,然而,终究是错付了,她不爱他,因为他不能驾驭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
  • 5.任何事,只为自己的利益奋斗一个人之所以有本事,是因为他做的每一个动作,都能为自己带来真金白银。看看,还是很开眼界的……晚上,我们去养马岛吃的海鲜大餐,很豪华
  • 最怕的是老人家,老人家用传统老人机,老人机只有打电话,没智能,没拦截软件,没拦截功能,好烦,天天受骚扰,请中国联通顾及我们手机用户感受,别再骚扰我们请中国联通顾
  • (不能说的秘密)9、我知道我们都没有错,只是放手会比较好过,最美的爱情回忆里待续。他会给她用小麦在手上按一朵花;会在鱼烤好后把第一口给贵英吃;会在干活的时候心里
  • #突突突突突围把外卖行业演活了##你有过哪些离谱的点外卖经历# 什么?#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突突突突突围把外卖行业演活了##你有过哪些离谱的点外卖经历# 好喜欢
  • 文书显示,原告杨紫诉称,在其作为被告销售、运营的" Puella "品牌形象代言人合同到期后,被告仍擅自使用其肖像图片进行广告宣传长达两年之
  • 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講述單純的理想狀態!
  • 宾馆区域超级大,散步走路很舒服,池子里的黑天鹅和锦鲤都可以喂,有幸看到了黑天鹅妈妈在孵蛋[太开心]ps庆幸十一节前请了假出去……今年的长假天天下雨降温只适合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