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六祖坛经》43
经文:【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

解:【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这个要详加解释了:所以我说的常者,就是佛所说的真无常义,为什么?它可以转动啊!【比】就是类,比类就是有这一类的众生。佛为了这一类的众生,哪一类呢?哪个比类呢?佛为了这一类,这些凡夫,以及外道,执着于邪常。邪常就是众生就是执着这个境界是实在的,这个生命是永远的,所以他在这个臭皮囊,四大五蕴本空的这个色身,拼死命的:我要快乐,我永远快乐!这个就是邪常啊!因为知见错误,邪知邪见的常,不是佛性永恒的常,他认假为真。一切众生着于五欲六尘,他就是拼死命的,把这个境界认为是实在的,我不会死啊,我也很怕死啊!为什么?他就是尽量追求快乐,讲到死,不敢讲。所以凡夫、外道都执着在这个邪常。邪常就是知见不正的常。

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诸二乘人,在这个永恒的法身慧命,圆满清净的真常性,却观照无常。因为二乘人是修无常观的,共成八倒。凡夫四倒(四种颠倒),二乘人(四种颠倒)。1、凡夫以苦计为乐:以苦计为乐就是苦计为乐,把这个世间,实在是苦的,把它当做快乐的;2、凡夫第二个,无常计常:无常计为常,不晓得刹那变化,很可怕的生死六道轮回,把这个无常计为常。就是:我要追求快乐,对不对?舞厅跳跳舞、KTV唱唱歌啊。不晓得那个KTV一拆掉,什么都没有,音乐一停止什么都没有。不晓得这个无常很快就到来,所以对这个无常计为常,他要追求快乐啊,不知道这个生命,很快无常就来,无常就计常,这是凡夫的颠倒;3个凡夫的颠倒,无我计我:把这个色身当做我,拼死命的强硬的执着。4、不净计净:把这个不清净的色身,认为是清净的。所以,你看这个广告,我现在这个皮肤就像那个广告,你看过吗?啵……,会滑的,那个广告。不得了,化妆品、香水啊、很多,为什么?她希望这样子啊,世间人永恒的快乐。结果不了解,这个不清净的色身,很快就变化,生死就到来。所以,凡夫有四种颠倒:苦计为乐,无常计常,无我计我,不净计净;

二乘人四倒(四种颠倒),二乘人对圆满的涅槃性,不生不灭的涅槃、永恒性不了解,二乘人的颠倒:1、真常计无常:因为二乘人是观无常的,真常就是佛性,把这个圆满的清净佛性,真常计无常的颠倒;2、真乐计苦:永恒的法身慧命,那个是乐,不得了啊!因为修苦观嘛,一切都是苦嘛!3、真我计无我:真我就是,我们大般若智慧可以主导自己,可以主导一切,二乘人观无我,不知道我们后面还有一个大般若智慧是真我,无所执着的我,可以掌握自己的,叫做真我计无我。4、真净计不净:二乘人观不净观啊,破除种种的烦恼,而我们的清净觉性,是真实的清净,永恒的清净,它是无相的,只是二乘人见不到,没有见到。凡夫四倒,二乘人四种颠倒,共成八倒,八种颠倒。

【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破他的偏见,不是执常,就是执无常。【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什么叫做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不迁名叫做常;安稳名叫做乐;自在,名叫作我;无我,名为净。不迁,我们不是有乔迁之喜吗?没有移动叫做常。安稳叫做乐,佛性就是不迁,佛性最安稳,凡所有的相,皆是虚妄,相是虚妄,当然不安稳了,执着在生灭无常的相上,怎么会活得安稳呢?打死不可能快乐啊!跳跳舞回来、唱唱歌回来,那再来呢?再来是苦。自在名我,这个自在,放得下,看得开,自在,这个才是我啊。无我名为净,这个是对常、乐、我、净简单的说。但是在《大般若涅槃》的四德讲,还是有点差别,来讲一下了。

涅槃有四德:常德、乐德、我德、净德。1、常德:就是涅槃之体恒不变,无生灭,涅槃的体性是亘古不变的,是没有生灭的,这个就是常了;2、乐德:涅槃运用自在,只要你悟到见性,悟到自性,乐不可支。为什么?运用自在。涅槃之体,运用自在叫做乐德,快乐无边;3、我德:清净心真我是体,自在是作用。我们的涅槃自性,它这个我,不是色身不清净,五蕴身的我,它是绝对圆满光明的觉性。清净心的真我为体,自在为用,叫做我德。随所用,统统是真我,统统是涅槃清净心。清净心真我为体,自在为用;4、净德:离一切垢染,名为净德。为什么?我执断,法执也断,统统断,有相才有我法二执,离一切相呢?没有我法二执,所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汝今依言背义】,你只见到了《涅槃经》所记载的文字,却违背了佛陀真正的无生,涅槃的常乐我净的义理。【以断灭无常】,什么叫断灭无常?转不动,叫做断灭无常。不能转识成智,不能转凡成圣,不能转烦恼成菩提,就是失去作用,叫做断灭无常。涅槃有大作用的呀!【及确定死常】,死常就是固定常。难起妙用叫做死常。他误认为说:我们的清净自性叫常,那个常就一个观念,就是固定在那个地方,搁在那个地方叫做常,不晓得常就是无常,转过来,它大智慧作用啊!【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因为《大般若涅槃经》是佛入涅槃以前所讲的常、乐、我、净,错解了佛的圆满,真正不可思议的涅槃的思想、道理,最后的微妙之言。为什么讲最后?在入涅槃前所讲的经,叫做最后的微言。《涅槃经》是最后讲的了,最后微言,微言,就是微妙之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你看了一千遍,不悟有什么用?

经文:【行昌忽然大悟,乃说偈言: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解:【行昌忽然大悟】,这个【大】还要念大声一点,为什么?替他高兴。【乃说偈言:因守无常心】,二乘人就是一直观无常,因为守着这个执着,观照无常这个心。【佛说有常性】。佛为了破二乘人,才跟你讲:我们还有一个圆满的清净觉性。常:永恒的清净觉性。佛才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不知道佛是在破二乘人那个执着。二乘人一直观无常,那谁作得了主?佛陀告诉他:我们有一个清净觉性,常乐我净,你要朝这个迈进,因为那个是常。二乘人又执着一个常,起不了作用。

【佛说有常性】。佛为了破二乘人,才跟你讲:我们还有一个圆满的清净觉性。常:永恒的清净觉性。佛才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不知道佛是在破二乘人那个执着。二乘人一直观无常,那谁作得了主?佛陀告诉他:我们有一个清净觉性,常乐我净,你要朝这个迈进,因为那个是常。二乘人又执着一个常,起不了作用。不知道那个是破凡夫、破二乘人方便说。【犹春池拾砾】。拾砾就是石头,没有价值的石头。就象春天有下雨啊,池塘里面有水,水里面有一些小石头,春天跑到池子来,拿这些小石头当作什么?宝。犹春池拾砾,拿了池塘里面的小石头,当作是宝贝、当作是玉,当做是很贵重的东西。就是因为二乘人修无常观。【我今不施功】,不施功就是不假用功,【佛性而现前】。若论佛法,一切现成,【非师相授与】,佛性而常常现前,如果不是惠能大师您,不是恩师六祖惠能大师来相授与、慈悲来教导我。【我亦无所得】。我于涅槃,常德、乐德、我德、净德,常、乐、我、净四德也不能获得。

经文:【师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解:【师曰:汝今彻也】,现在就真的是大悟了。【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经文:【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以拄杖打三下。】

解:【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襄阳是湖北,这个神会禅师是湖北人。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俗姓高。【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自】就是从神秀大师的玉泉寺,这个玉泉寺就是神秀大师住的地方,来参礼。【师曰:知识远来艰辛】,你来的很辛苦,那么远来。【还将得本来否】?你得到了本来的面目吗?意思是:你见性了吗?你有没有见性得本来面目呢?【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若有本,若见性,如果有见性。【合】就应该;【识】就认识。那么,你就应该认识你的心的主人翁了。整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有见性的人,则应该认识心的主人翁,来说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十三岁的小孩子就会讲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我现在看到的,以无住为本,这个就是我的主人。现在看了不执着,就是我的主人。六祖当然要再继续考试了,慢慢看底下的回答。【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这个小小的沙弥,就是急忙草率的回答。【取次语】就是六祖讲完了,他马上就回答,就是六祖讲完了,他马上就回答,很草率的就回答,叫做争合取次语,轻率、草率,没什么礼貌。【以拄杖打三下。】用拐杖打了三下。

经文:【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师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戏论。神会礼拜悔谢】。

解:【会乃问曰】:神会就问了,【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和尚你坐禅,是见还是不见?【师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我常常见到自己的过错,【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你说也痛也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草木、石头也不痛,【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因为你说痛嘛,就跟凡夫起瞋恨心。六祖考试看看,有不有真的见性。【汝向前见不见】,【向】就是刚刚,你讲的说:问我见跟不见,你落入两边【是二边】,你刚刚问我惠能那个见跟不见,你这一句就落入两边。【痛不痛是生灭】;不是痛就是不痛啊,就是生灭法。【汝自性且不见,敢尔戏论】。碰到圣人,这下没办法耍大刀了,要是我们没这个能力的话,他来:我以无住为本,见就是主,你马上昏了,你不会回答。六祖是圣人,大彻大悟的圣人,敢来这里耍!戏论就是耍嘴皮,不是真功夫,【神会礼拜悔谢】。忏悔。

经文:【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解:【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你如果迷了,不悟。【问善知识觅路】。找寻一条解脱的道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你自己迷了,还没有见性自己的心性,【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关你什么事?我见不见自知,【岂代汝迷】?我没有办法代替你迷,你如果见性,【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你见性,也没办法代替我迷。就是各人生死就各人了。【何不自知自见】?你何不当下自知【自性】,自见【本心】。【乃问吾见与不见?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这十三岁的小孩子,真有福报,碰到六祖。【服勤给侍】,神会在六祖旁边服侍,【不离左右】。

经文:【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解:【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我有一种东西,六祖当然是指清净自性,我有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没有背、面,【诸人还识否】?你们认识这种东西是什么吗?六祖问的当然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我们的清净自性没有头、也没有尾、没有名字、没有背面、也没有正面,你们大家认不认识这个清净自性呢?【神会出曰】:神会就跑出来了,【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慧律法师:《六祖坛经》38
经文:【隍闻是说,径来谒师。师问云:仁者何来?隍具述前缘。师云: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着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隍于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形响。其夜,河北士庶闻空中有声云:隍禅师今日得道。隍后礼辞,复归河北,开化四众】。

解:【隍闻是说】,这个智隍禅师听了以后,直接来拜访他的上人,【径来谒师】。哇!他的徒弟都这么行,师父就更不用说了,强将之下无弱兵,直接就来拜访六祖了。【师问云:仁者何来?隍具述前缘】。智隍禅师就把前面这段因缘讲了一遍。【师云:诚如所言】,就像你所说的,【汝但心如虚空,不着空见】,你只要心象虚空,但是却不要落到虚空之见。【应用无碍】,因为虚空是死的,它不能大用现前,现在你千万不要落入这个虚空的比喻,要起作用。不要只有着那个无形无相,不生不灭的体,真正的涅槃是可以起作用的。【动静无心】,动跟静都没有起心动念,无心,不着,无住相就是无心。【凡圣情忘】,不能着凡见,也不可以着一个圣见,同时放下。【能所俱泯】,我们为什么能所不断?就是这个【我】在作祟,我执还有法执。要我执断了,法执断了,能所就不存在了。【性相如如】,没有这种东西,【无不定时也】。

【凡圣情忘】,不能着凡见,也不可以着一个圣见,同时放下。【能所俱泯】,我们为什么能所不断?就是这个【我】在作祟,我执还有法执。要我执断了,法执断了,能所就不存在了。【性相如如】,没有这种东西,【无不定时也】。二六时中都不住相,二六时中统统在定。【隍于是大悟】。你看,一句就解决了,这个大悟可不是一般的悟,这个叫做证悟。【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形响】。无形响就是没有来去生灭,跟无形相的意思一样。【其夜,河北士庶闻空中有声云】:河北一般的百姓,都听到空中有这声音,【隍禅师今日得道】。你们河北这个地方,智隍禅师后来今天得道了。当天晚上喔!河北这个地方就有人说:智隍禅师今日得道。【隍】,智隍禅师,【后礼辞,复归河北,】后来辞了六祖,回到河北,【开化四众】。

经文:【一僧问师云:黄梅意旨,甚么人得?师云:会佛法人得。僧云:和尚还得否?师云:我不得。僧云:和尚为什么不得?师云:我不会佛法。】

解:【一僧问师云】:有一个出家众就问,就说了,【黄梅意旨】,五祖他的意旨是什么呢?【甚么人得】?怎么样才能够了解五祖弘忍大师,这个四祖跟五祖的东山见性大法呢?黄梅是指五祖。五祖弘忍大师到底他的旨意是什么呢?怎么样的人才能得到见性、即心即佛的大法呢?【师云:会佛法人得】。了悟不生不灭,见性大法的,懂得无上,最上乘法的人就得。【僧云:和尚还得否】?您有得到吗?【师云:我不得】。当然不能得,得了就糟糕了,当然不得,得了就着相了。六祖回答:我不得。不得就是真得。【僧云:和尚为什么不得?师云:我不会佛法。】我不会佛法的意思是我不会着一个佛法之相,修学佛道的人是无相。我告诉你,这里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你要好好的听听看,真正悟道的圣人是唯心体会。有一句话要注意听喔:尽他叶落花开,不问春寒秋热。你体会的出来吗?尽他,管他树叶落、花开,意思就是生灭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看到叶落花开,不要管这些生灭法的意思。尽他叶落花开,不问春寒秋热,也不要去问冬天结束,春天有点冷、春寒,秋天也有一点热。不问春秋,不问寒热,相不可得。真正悟道的圣人,明心见性大悟的人,尽他叶落花开,不问春寒秋热。什么都放得下的意思,不是象世间人一句话就梗死了,这样搞百千万劫,都没有办法进入净土。要进入净土,要了解这个心性啊!

经文:【师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无美泉。因至寺后五里许,见山林郁茂,瑞气盘旋。师振锡卓地,泉应手而出,积以为池。乃跪膝浣衣石上。忽有一僧来礼拜,云:方辩是西蜀人,昨于南天竺国见达摩大师,嘱方辩速往唐土。吾传大迦叶正法眼藏及僧伽梨,见传六代,于韶州曹溪,汝去瞻礼。方辩远来,愿见我师传来衣钵。】

解:【师一日欲濯所授之衣】,【濯】就是洗涤,六祖有一天,准备要洗涤五祖所授的法衣。【而无美泉】,没有美好的水。【因至寺后五里许】,【许】就是大约。【见山林郁茂】,就是林木长得很茂密,就象我们这个道场一样,四周山林郁茂,林木茂密。【瑞气盘旋】。祥瑞之气盘旋在空中,空中盘旋祥瑞之气。【师振锡卓地】,就是着地,把那个锡杖拿起来,一振,怎么样?【泉应手而出】,泉应手而出。哇!真是六祖,我们这儿啊!我也是振手,不过我这【锡杖】就是一百多万,我这一百多万一下去,打了一口井,也冒出泉水来。我可没有这种功夫,六祖还是比较快,锡杖一振,甘美的泉水马上跑出来了,人家龙天护法嘛!我们这个没有办法这样子啦,我是指我啦,你们有没有,我不知道,等一下,我会拿一支锡杖,你们可以试试看。六祖有这种功夫,一振,龙天护法,水马上就跑出来了,应手而出。哇!泉水就跑出来了。【积以为池】。这水就积起来,就象池水一般,累积起来,就一个水池了。【乃跪膝浣衣石上】。【浣衣】就是洗衣服,跪膝在石头上,意思是在石头上洗衣服。

【忽有一僧来礼拜】,有一出家众来礼拜,【云】:就说了。【方辩是西蜀人】,方辩就是我,方辩他是一个比丘。我方辩比丘是西蜀人。四川省西方叫西蜀,四川很大啦。【昨于南天竺国】,这个【昨】是从前、以前,不是昨天,这个字不能搞错了,这是以前。你昨天在印度,当时又没有飞机,这个【昨】不能解释昨天啊!对不对。昨天我在南天竺国见到达摩大师,今天就跑到中国来?开玩笑,坐飞机才有办法嘛!对不对?所以这个【昨】是指从前。从前在南印度,【见达摩大师,嘱方辩速往唐土】。【唐土】就是中国。【吾传大迦叶正法眼藏】,什么叫正法眼藏呢?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叫做佛陀的正法眼藏。达摩大师就对方辩说了:我传大迦叶,佛陀的苦行第一的弟子,摩诃迦叶,这个禅宗的正法眼藏,以【及僧伽梨】,僧伽梨就是大衣,就是法衣。怎么样?【见传六代,于韶州曹溪】,【见】就是现在,现在传到第六代,在韶州曹溪。【汝去瞻礼】。你到韶州曹溪,【方辩远来】,我现在很遥远的地方来,【愿见我师】我希望能够看到达摩大师【传来衣钵。】传来的衣跟钵。

经文:【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方辩曰:善塑。师正色曰:汝试塑看。方辩罔措,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呈似师,师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师舒手摩方辩顶,曰:永为人天福田。】

解:【师乃出示】。六祖出示了解个衣跟钵,就说:在这里。【次问:上人攻何事业】?六祖就接着问了,上人!六祖真的很尊敬人家,都称为上人。以后我也需要这样称呼大家:上人听得懂吗?不懂。哎呀!做上人竟然听不懂,我这个下人还懂,你上人听不懂?上人攻何事业?你是专攻哪一个方面的事业啊?【方辩曰:善塑】。我很会雕塑喔!我很会雕塑喔!雕塑。就是弄一弄啊,然后就雕塑起来,图啊,怎么样子,我很会雕塑,各个材料不同,象我们现在雕塑就很发达了,有的用种种的泥土,用种种的什么粉,或者是玻璃、纤维啊,现在雕塑很厉害。【师正色曰】:你这个还是着相。【正色】就是有点很严肃的来告诉他,你这个法门是暂时的、是生灭法,六祖就庄重严肃地告诉他:来,【汝试塑看】。帮我雕塑一下。来!看我六祖长得怎么样啊!来塑塑看!真如本性,你看怎么雕塑啊?【方辩罔措】,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因为没有开悟啊,他只会雕塑,他不懂得自性啊!罔措就是说搞不来。【数日塑就】,经过几天,雕塑好了。【真相,可高七寸】,六祖的真相大约七寸。【曲尽其妙】。几乎一模一样,太象了。【呈似师】,把这个很像六祖的供养上去。【师笑曰:汝只解塑性】,雕塑可以了,【不解佛性。师舒手摩方辩顶】,六祖就摸了方辩比丘的顶,【曰:永为人天福田。】刚才谈的这个曲尽,用我们现在读过的中文的意思就是说:巧夺天工、其妙不尽。呈似师,六祖很欢喜,但是,他只解塑性,不解佛性,摩顶,作为人天的福田,因缘还不具足。

经文:【有僧举卧轮禅师偈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解:【有僧】,出家众,【举卧轮禅师偈云】:卧轮禅师常常这样念,【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一看就没有见性。这个一看就知道,你有伎俩,清净自性有什么伎俩呢?能断百思想,达妄本空,了妄即真,对不对?哪有什么可以断?能断所断的东西?就知道这个没开悟。对境心不起,对这个境界还要控制一下,不要起心动念。菩提日日长,那要长到什么时候呢?这个就是不了解《圆觉经》,《圆觉经》讲的:我的清净自性,圆觉自性非止、非作、非任、非灭,这个就是犯了这个毛病,止、作、任、灭,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神秀大师也是犯这个毛病,时时勤指拭,勿使惹尘埃,那你要擦到什么时候呢?每天都擦,渐教就是要这样子的,渐渐地,渐教就是要这样,慢慢慢慢等因缘,呯!碗打破了,悟了!我们现在厨房拿起来统统丢了,也没消息,锅碗瓢统统打坏了,还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就是悟不来。这个就是有所造作,就不是清净自性,还菩提日日长?我问你:菩提清净自性,有长有短吗?每天都在增长,那要长到什么时候呢?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这个偈颂是一个没有开悟的人,【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更增加执着。【因示一偈曰】:我告诉你,惠能的个性跟我差不多,也是很调皮的,你看这个偈颂就知道了,他这个偈颂也是很调皮的。你说你的伎俩,【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为什么不断,本来就具足圆明清净自性,你还断跟不断,能断就还有所断,所断还有能断。【对境心数起】,我大般若智慧起作用,【菩提作么长】,我的菩提就是这么长。你是日日长,我菩提就是绝对的长,你永远的跟不上。菩提日日长,每天都在长一点……六祖说:我的菩提,就是绝对的长,你不能再长,你长也不会比我的快,我就是存在,存在就是绝对,你知道吗?菩提这么长,多长,没有长短的长。一句话就解决了叫做大用现前的意思。

【南顿北渐第七】

南顿就是指六祖,北渐就是指神秀,南顿北渐第七。

经文:【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解:【时祖师居曹溪宝林】,曹溪在南方,宝林寺。【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在北方江陵当阳山玉泉寺。所以六祖在南方,神秀大师在北方。【于时两宗盛化】,这个时候,南顿北渐,统统弘开来。有的众生根器象神秀大师这样;有的顿悟的,就直截了当找六祖了。【人皆称南能北秀】,南方有惠能大师,北方有神秀大师。【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分开来。【而学者莫知宗趣】。为什么学者莫知宗趣?因为大家都没有悟啊!也不晓得为什么要分一个南一个北,对不对?南到底讲什么?顿悟在讲什么?北的渐教又讲什么?没有人知道。【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释迦牟尼佛的正法其实就是一佛乘,绝对的平等,但是,因为人才有南北之分,顿跟渐之分。【法即一种,见有迟疾】。法只有一种,法因为是绝对的嘛,我们的圆满清净自性,它是绝对,它只有一种啊。可是世间人的见解,就有慢有快。见有迟疾就是世间人,世人见到了,就有快跟慢,其实如果悟道,没有什么快慢的。【何名顿渐】?哪有什么叫做顿?什么叫做渐?【法无顿渐],法本来就是绝待,绝对没有所谓顿教,也没有所谓渐教。人有利钝,故名顿渐。】所以才名叫做顿教,或者是渐教。

佛在最后看到东方那颗星划过的时候,悟道,我看《释迦牟尼佛传》的时候,看了这句话非常的感动!从这个星星划过去,一颗流星从东方划过去以后,佛陀悟道,成佛了,佛陀讲了一句话:从此以后如果有一个相让我动念,我不起于金刚宝座。就是我现在悟道成佛,如果在这个世间有任何一种相,可以让我动到妄念的,我不起于座。这个就是功夫!所以每一种相都是考试啰,小考、段考、期中考。
慧律法师《楞伽经》开示
心法如果不懂,
你根本就不认识佛陀是谁!
佛念得很大声、很整齐!
梵呗唱得非常好,
法器也打得非常好,
可是如果我们对佛的心不能领悟、体会,
我们仍然是佛教的门外汉!
这句话讲的一点都不为过,
因为佛法本来就是心法。
简单讲:
就是还没有入门
要想入佛的大门,
就必须要见性,
你才知道佛的心性到底是什么。
慧律法师《楞严经》开示
一切众生,为什么变成众生?就是没办法离开那个妄念,执着所构成的一种观念叫作妄念,而且是根深蒂固、难以突破。又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诸位,这个要画双红线,这个是修行的重点,就是找到了。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当你内心动到愤怒的念,你就:哎呀,头上安头,清净心没有这个,清净心就是头,对不对?我动一个嗔恨心,清净心多出一个念,头上安头。诸位,真如心多出一个念,就是头上安头;清净心多出一个念,就是头上安头,无念就是真头,不须要加一个头。所以,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
慧律法师开示
有人问:师父!我怎么样用般若的智慧,去了解一件事情是对,还是错?我说:很简单,你记住!内心放下、解脱,不管是非善恶,统统超越,这个叫做永远的对。如果我们今天在是非善恶、对跟错里面,一直纠缠不休,拼命的烦恼跟执着,就算你对,也统统错,因为那是生死。
慧律法师开示
禅,就是要我们入如来的“正法眼藏。”
那么,为什么要学如来的正法眼藏、学禅呢?
懂得佛的那一颗心!
佛的那一颗心懂了以后,
你就能够解决世间所有的问题。
所以,为什么要学佛?
就是要求这颗心真正“独立”
二六时中,
不倚六根、不倚六尘、不倚六识,
离一切执,心灵独立。
得大自由、大平等、大自在、等如虚空,
就是要求这颗独立的真心!
慧律法师《正眼法藏》开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越长大越明白,人生有时真的需要等,该来的让它来,该走得让它走,不强求,也不强留,看不开的总有一天会看开,得不到的总有一天会以另一种方式给你,不着急,也不抱怨,我
  • 我经过世界,路过黑夜阑珊的人群,你在焰火那边是梦的直觉,冲破边界初遇的一眼蔓延后来为我赢了世界时间嘀嗒着不停歇我也靠着你的肩,我们不会分别躲开喧嚣时间陪着我是你
  • 小众高级の日常文案: 1. ²⁰²²/₁₀.₂₄ ᵕ̈ ᰔᩚˎˊ˗ “或许 阳光正洋溢在你嘴角” 2. ͛ᐝ 『秋分晨晓 花落知多少』 3.ℍ ◡
  • #王奕[超话]##王奕0908出道五周年快乐# “你是众多花之中 唯一朵开出温柔的花 你永远盛开 永远不落于世俗” " ,
  • 所以,敞开胸怀,拥抱美好,以欢愉的心情对待生活的种种际遇,我们一定会乘风破浪,拥有自己喜欢的人生。就算当下的事情在繁琐,也会有解决的时候;当下的人再难忘,也会在
  • 和武汉长江那场比赛,球队开局就两球落后,防守的问题比较突出,而后多拉多和马宁之间的冲突,将所有人情绪点燃,也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人员使用问题埋下了隐患。】记者鲁
  • 【京东】【¥34.9】~夏季儿童纯棉T恤卡通短袖上衣宝宝衣服男女童童装 G027-短T草莓 120cm + ~满67减33 卷后34.9元 多款多色任选,面料舒
  •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美知名经济学家:不要被民主的花言巧语蒙蔽,只要军事基地美国就不在乎别的】#美知名经济学家称
  • 启泰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在国家早期没有一分钱的投入下,在这个“高技术门槛、高资金门槛、高人才门槛”的微机电领域,以不管企业是否实现盈利,也一定要研发出“传感中国芯
  • 后排的乘坐空间也不错,这真的是广汽的拿手好戏,之前在广州出差的时候感受过初代 Aion S 的后排空间,和其他车相比真的很有优势,这里也直接放几张 Aion V
  • 今日小课堂:骨质增生又名骨刺,就是骨头上长出了小骨头;活动摩擦时出现疼痛现象,这个病很多人都有,只是有轻有重,严重后才会引起重视,到医院,医生只会建议做手术,不
  • 这里山上山下“喝着”崂山矿泉水长大的槐树,密密麻麻,尤其是站在华楼山游览区的景点聚仙台上,俯瞰漫山遍野盛开的槐花,就像白色的浪花,层层叠叠。这里山上山下“喝着”
  • 短距离、低消费、高频次的近程旅游和本地休闲,为传统的旅游景区注入新内容,也让传统的消费场景成为新的旅游景区。短距离、低消费、高频次的近程旅游和本地休闲,为传统的
  • 丰富智能配置,充分满足Z世代作为一款主攻年轻市场的精品小车,宝骏KiWi EV单有个性好看的颜值显然不够,对Z世代而言,车辆的智能配置也要跟上;那么,宝骏KiW
  • 高血压 颈动脉斑块 血管狭窄69%,中药调理半年降血压、减斑块郑先生66岁,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3年多,平时偶有头晕,测血压149mmHg左右,伴肾功能不全,经过
  • 春意又覆上了枝丫因为株洲疫情所以很担心我们家的财政状况,不排除我爸跟我打电话的夸大成分,但感觉也确实是岌岌可危。所以今天的一日一问和塔罗玩耍环节问的是关于这个的
  • 6-4.旅行就是在路上放空自己,去听听别人的故事,认识不同的人,来治愈自己的生活。61.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 卡西其实一直有点天才特有的无组织无纪律:一部中考第三场,不报告火影,带着佐助迟大到,弄得满场焦虑;二部铁之国得到灭族真相+柱斑修因情报大礼包,藏私,回去还是不报
  • #杨天翔[超话]#刚到家,这次和上回不老一样的在已往内容上改一下音乐剧「宇宙大明星」西区剧场版宣传→相关1.分为两个时间11月10日18:00-18:15 一台
  • ​报名热线:16778062666教育学硕士相关1.如果下定决心润英国当老师,建议不要读教育和各种语言学相关专业。 【第一】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的成人院校【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