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为“线” 串珠成链 武清区打造“福运武清都市农业公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运河悠悠载古今。大运河流经武清区10个乡镇,千年的运河孕育出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农耕文化,也见证着这里的发展和繁荣。

  武清区以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建设为抓手,以河为“线”,串联周边镇街,创建集种业振兴、科技创新、特色种植、精深加工、乡村文旅于一体的“福运武清都市农业公园”,一个个特色农业小镇紧紧抱团,产业聚集串点成线,开拓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

  特色农业“靓”起来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滋味。武清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走绿色化、标准化、优质化、精品化、品牌化的路子。一个个“土特产”正变成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强力引擎,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来到大良镇田水铺村,宽敞的公路两旁,设施农业大棚鳞次栉比,满棚的萝卜一片碧绿。“小兔拔拔”优质青萝卜喜获丰收,村民正忙着拔萝卜、摘缨子、过秤定量包装,装车发往京津冀。

  生于运河边,立于运河畔,田水铺村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青萝卜种植产业,做成了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青萝卜生产专业村。

  田水铺村为发展规模化种植,组织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吸引村民以“土地+剩余劳动力”入股的方式参与经营,并积极与天津蔬菜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成功引进青萝卜新品种“七星”。

  “随着萝卜种植面积与产量逐年扩大,合作社先后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与北京天下星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引入农产品精装模式,注册‘小兔拔拔’水果萝卜品牌,成功打入京津冀各大超市。”说起这些,田水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书义一脸自豪。

  “小兔拔拔”成功了,大良镇进一步延伸品牌价值链,辐射带动周边15个村,打造万亩萝卜生产基地,农民人均年收入提升5000元至12000元。如今,“小兔拔拔”萝卜每日销往北京盒马鲜生、果粒多、正大优鲜、大润发、7FRESH生鲜超市等多家商超平台,不仅被端上了京津冀百姓的餐桌,同时远销国内其他省市,还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

  种下“碧绿”,收获“火红”。在崔黄口镇坨泥寺村凤芸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里,一个个看似不起眼儿的小小西红柿成为了“网红尖货”。

  “‘福地牌’西红柿定价20元一斤,口感好、味道浓郁”,说起自家的“明星产品”,合作社负责人祝凤芸侃侃而谈,“我们基地种植的西红柿,由雄蜂授粉,采取沼液施肥,促进果实自然成熟,这样产出的西红柿色泽好、籽多、果汁丰富,还富含维生素和番茄红素。”

  以前坨泥寺村长期种植玉米、小麦,但由于土壤为沙质碱性土壤,收成始终不理想。后来,村里引进设施农业大棚,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科学系统地选址、培育、种植,成功试种西红柿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2019年该基地成功申请了“坨泥寺福地”商标。

  产品好,不愁卖。这里培育出的西红柿广受消费者和市场青睐,供不应求。以“新媒体+农产品”为主要销售模式,产品销往国内多个省市,还远销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如今,合作社已由成立之初的100亩发展到目前的2000余亩,共有成员150余户,这里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基地、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福地西红柿被评为“津农精品”品牌,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剩余劳动力转移。

  武清区深入挖掘农产品资源禀赋,大力推进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土特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动能。成功打造了“小兔拔拔”水果萝卜、“小熊掰掰”水果玉米、“小鹊登枝”水果番茄等多个“武清果蔬”武清区域公用品牌和“坨泥寺福地”西红柿、天民蔬果、昽森鲜桃、雍贝金果梨等26个“津农精品”品牌,成为当地兴村富民、助农增收的“金名片”。

  精深加工“优”起来

  从农产品单纯供给到就地加工,从初级加工到精深加工……在武清区的广袤乡野,一条产业焕新的农业转型升级路径正在摸索中向未来延伸。

  在“金穗小镇”——南蔡村镇的丁家瞿阝村,放眼望去,这里的100亩冬小麦正处于休眠期。

  丁家瞿阝村河滩地多,土壤富硒,从2016年开始,村里从种植传统小麦改为种植附加值更高的黑小麦,去年又种上了改良后的最新品种,同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搞起了“科技智慧农业”,采用水肥自动化配比的方法智能浇灌。每到麦收时节,金灿灿的麦浪随风舞动,那场景分外喜人。

  为进一步提升小麦的附加值,村里建起了石磨面粉厂,收获的小麦直接进厂,6台电动石磨一字排开,日产面粉可达2500公斤。“我们采用冷研磨的加工方式,更好地保留了小麦的营养和原香,真正做到了零添加、纯绿色。”面粉厂负责人任毅介绍说,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多种面粉产品,通过线上直播带货等多种销售渠售往全国,延伸粮食产业链,增加了小麦附加值,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有效助力村民增收。

  农产品加工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

  在武清区北部,有“津门首驿”之称的河西务镇承担着保障京津冀“菜篮子”的重要职责,正在加快打造“运河鲜食小镇”。

  河西务镇年产蔬菜四亿多公斤,在大沙河蔬菜批发市场,每天来往菜农超过千人,年交易量近2.5亿公斤。不仅如此,该镇从“种菜”“卖菜”升级为“做菜”,积极打造鲜食产业园,努力从“菜篮子”成为“菜盘子”,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

  作为亚洲领先的食品方案和口岸服务商,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新翔集团在河西务镇投资建设天津中央厨房,项目占地面积超两万平方米,目前已正式投产。

  来到中央厨房内,只见工作人员身穿工作服,通过一系列操作,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应用在食品加工、储存、物流等环节,实现多条生产线高速运转,将净菜制成品种多样的预制菜,打包装箱运往全国各地。

  除此之外,这里还引入了上市企业阿正食品、“中华老字号”稻香村,以及国内知名企业贝尔食品、众惠冷链等,河西务镇正在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合服务,打造鲜食产业园区,持续推动鲜食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提高农业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升级。

  农旅融合“活”起来

  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风土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休闲为形态,武清区挖掘、盘活、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促进“农旅结合、以旅促农、农旅互动”,在运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农民增收、农地增值、农业增效。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河北屯镇是坐落于青龙湾河畔的一座小镇,近年来,该镇深度挖掘自身资源,打造“农旅小镇”。因为发展旅游业,该镇的李大人庄村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落后生”,一跃而为人人点赞的“排头兵”。

  隆冬时节,在李大人庄村中漫步,古朴清幽的意境扑面而来。在一座由300年古民居改建的“村史馆”里,传统老物件唤醒了“时代记忆”,房屋外墙生趣盎然的3D立体画,成为游客们打卡拍照的网红地,置身乡野间民宿,仿佛“世外桃源”就在眼前。

  “我们村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过去,我们这儿交通不方便,村子里环境也是脏乱差,是出了名的困难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姜男说,自从2019年李大人庄村被批准为“天津市文化旅游村创建村庄”,村子借着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东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发展旅游,环境整治是第一步。2020年,村“两委”班子带领乡亲们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房前屋后的垃圾不见了,背街里巷处处干净整洁。村居环境好了,村“两委”班子又下大力气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铺设柏油路和污水管道、安装路灯、疏通河道、种植绿化带,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后,李大人庄通过租赁、置换的方式,盘活闲置的民宅,打造高端民宿。客房配套有专职的管家和高标准的保洁团队,让游客既能体验民宿特色,又能享受到高品质服务带来的舒适。

  泥泞的土坑变成了漂亮的人工湖,闲置民宅变成了特色高端民宿群,废弃厂房变成了寓教于乐的陶艺体验馆,古民居、古槐树与古井等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美食广场、大美亲子乐园等休闲娱乐场所吸引八方来客……旅游产业唤醒了历史文化遗产,李大人庄,这个古老的村子,焕发出新的活力。

  张姜男说,这几年村子里渐渐热闹起来了,以前乡亲们不得不到外面打工,现在村里有了旅游产业,不少外出的村民都回来了,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投入村里的文化旅游事业之中,一大批年轻人在家门口创业、就业、致富。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用来形容大碱厂镇南辛庄村的香油同样合适。沿着北运河东岸、循着空气中浓浓的芝麻油香气,就能找到南辛庄村。

  南辛庄村被誉为“香油产业北方第一村”,香油产业发展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小磨水代法”芝麻香油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油制作不仅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也是旅游体验的一大亮点,可以感受传统非遗技艺的魅力,咱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香旅小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继田指着不远处的田野说,“那片是板蓝根,一到四五月份,远远望去金灿灿、黄澄澄的一片花海,好多游客前来打卡。咱村里还能采摘、垂钓、住宿,来这里让游客一次玩个够。”

  依偎在大运河边,南辛庄村借助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探索发展农文旅深度融合的路子,建农家乐、民宿,推出农耕、垂钓、采摘、赏荷、品香等体验项目,激发乡村新活力。村庄接连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天津市美丽乡村”等荣誉。

  如今,大运河沿岸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周边特色节点加快建设,“福运武清都市农业公园”芳容逐渐显露,大运河已然成为了一条富有活力、造福人民的纽带,正引领着武清区走稳走实乡村振兴共富路。

https://t.cn/A6ji9DC1

以河为“线” 串珠成链 武清区打造“福运武清都市农业公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运河悠悠载古今。大运河流经武清区10个乡镇,千年的运河孕育出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农耕文化,也见证着这里的发展和繁荣。

  武清区以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建设为抓手,以河为“线”,串联周边镇街,创建集种业振兴、科技创新、特色种植、精深加工、乡村文旅于一体的“福运武清都市农业公园”,一个个特色农业小镇紧紧抱团,产业聚集串点成线,开拓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

  特色农业“靓”起来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滋味。武清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走绿色化、标准化、优质化、精品化、品牌化的路子。一个个“土特产”正变成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强力引擎,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来到大良镇田水铺村,宽敞的公路两旁,设施农业大棚鳞次栉比,满棚的萝卜一片碧绿。“小兔拔拔”优质青萝卜喜获丰收,村民正忙着拔萝卜、摘缨子、过秤定量包装,装车发往京津冀。

  生于运河边,立于运河畔,田水铺村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青萝卜种植产业,做成了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青萝卜生产专业村。

  田水铺村为发展规模化种植,组织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吸引村民以“土地+剩余劳动力”入股的方式参与经营,并积极与天津蔬菜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成功引进青萝卜新品种“七星”。

  “随着萝卜种植面积与产量逐年扩大,合作社先后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与北京天下星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引入农产品精装模式,注册‘小兔拔拔’水果萝卜品牌,成功打入京津冀各大超市。”说起这些,田水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书义一脸自豪。

  “小兔拔拔”成功了,大良镇进一步延伸品牌价值链,辐射带动周边15个村,打造万亩萝卜生产基地,农民人均年收入提升5000元至12000元。如今,“小兔拔拔”萝卜每日销往北京盒马鲜生、果粒多、正大优鲜、大润发、7FRESH生鲜超市等多家商超平台,不仅被端上了京津冀百姓的餐桌,同时远销国内其他省市,还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

  种下“碧绿”,收获“火红”。在崔黄口镇坨泥寺村凤芸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里,一个个看似不起眼儿的小小西红柿成为了“网红尖货”。

  “‘福地牌’西红柿定价20元一斤,口感好、味道浓郁”,说起自家的“明星产品”,合作社负责人祝凤芸侃侃而谈,“我们基地种植的西红柿,由雄蜂授粉,采取沼液施肥,促进果实自然成熟,这样产出的西红柿色泽好、籽多、果汁丰富,还富含维生素和番茄红素。”

  以前坨泥寺村长期种植玉米、小麦,但由于土壤为沙质碱性土壤,收成始终不理想。后来,村里引进设施农业大棚,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科学系统地选址、培育、种植,成功试种西红柿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2019年该基地成功申请了“坨泥寺福地”商标。

  产品好,不愁卖。这里培育出的西红柿广受消费者和市场青睐,供不应求。以“新媒体+农产品”为主要销售模式,产品销往国内多个省市,还远销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如今,合作社已由成立之初的100亩发展到目前的2000余亩,共有成员150余户,这里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基地、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福地西红柿被评为“津农精品”品牌,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剩余劳动力转移。

  武清区深入挖掘农产品资源禀赋,大力推进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土特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动能。成功打造了“小兔拔拔”水果萝卜、“小熊掰掰”水果玉米、“小鹊登枝”水果番茄等多个“武清果蔬”武清区域公用品牌和“坨泥寺福地”西红柿、天民蔬果、昽森鲜桃、雍贝金果梨等26个“津农精品”品牌,成为当地兴村富民、助农增收的“金名片”。

  精深加工“优”起来

  从农产品单纯供给到就地加工,从初级加工到精深加工……在武清区的广袤乡野,一条产业焕新的农业转型升级路径正在摸索中向未来延伸。

  在“金穗小镇”——南蔡村镇的丁家瞿阝村,放眼望去,这里的100亩冬小麦正处于休眠期。

  丁家瞿阝村河滩地多,土壤富硒,从2016年开始,村里从种植传统小麦改为种植附加值更高的黑小麦,去年又种上了改良后的最新品种,同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搞起了“科技智慧农业”,采用水肥自动化配比的方法智能浇灌。每到麦收时节,金灿灿的麦浪随风舞动,那场景分外喜人。

  为进一步提升小麦的附加值,村里建起了石磨面粉厂,收获的小麦直接进厂,6台电动石磨一字排开,日产面粉可达2500公斤。“我们采用冷研磨的加工方式,更好地保留了小麦的营养和原香,真正做到了零添加、纯绿色。”面粉厂负责人任毅介绍说,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多种面粉产品,通过线上直播带货等多种销售渠售往全国,延伸粮食产业链,增加了小麦附加值,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有效助力村民增收。

  农产品加工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

  在武清区北部,有“津门首驿”之称的河西务镇承担着保障京津冀“菜篮子”的重要职责,正在加快打造“运河鲜食小镇”。

  河西务镇年产蔬菜四亿多公斤,在大沙河蔬菜批发市场,每天来往菜农超过千人,年交易量近2.5亿公斤。不仅如此,该镇从“种菜”“卖菜”升级为“做菜”,积极打造鲜食产业园,努力从“菜篮子”成为“菜盘子”,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

  作为亚洲领先的食品方案和口岸服务商,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新翔集团在河西务镇投资建设天津中央厨房,项目占地面积超两万平方米,目前已正式投产。

  来到中央厨房内,只见工作人员身穿工作服,通过一系列操作,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应用在食品加工、储存、物流等环节,实现多条生产线高速运转,将净菜制成品种多样的预制菜,打包装箱运往全国各地。

  除此之外,这里还引入了上市企业阿正食品、“中华老字号”稻香村,以及国内知名企业贝尔食品、众惠冷链等,河西务镇正在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合服务,打造鲜食产业园区,持续推动鲜食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提高农业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升级。

  农旅融合“活”起来

  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风土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休闲为形态,武清区挖掘、盘活、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促进“农旅结合、以旅促农、农旅互动”,在运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农民增收、农地增值、农业增效。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河北屯镇是坐落于青龙湾河畔的一座小镇,近年来,该镇深度挖掘自身资源,打造“农旅小镇”。因为发展旅游业,该镇的李大人庄村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落后生”,一跃而为人人点赞的“排头兵”。

  隆冬时节,在李大人庄村中漫步,古朴清幽的意境扑面而来。在一座由300年古民居改建的“村史馆”里,传统老物件唤醒了“时代记忆”,房屋外墙生趣盎然的3D立体画,成为游客们打卡拍照的网红地,置身乡野间民宿,仿佛“世外桃源”就在眼前。

  “我们村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过去,我们这儿交通不方便,村子里环境也是脏乱差,是出了名的困难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姜男说,自从2019年李大人庄村被批准为“天津市文化旅游村创建村庄”,村子借着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东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发展旅游,环境整治是第一步。2020年,村“两委”班子带领乡亲们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房前屋后的垃圾不见了,背街里巷处处干净整洁。村居环境好了,村“两委”班子又下大力气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铺设柏油路和污水管道、安装路灯、疏通河道、种植绿化带,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后,李大人庄通过租赁、置换的方式,盘活闲置的民宅,打造高端民宿。客房配套有专职的管家和高标准的保洁团队,让游客既能体验民宿特色,又能享受到高品质服务带来的舒适。

  泥泞的土坑变成了漂亮的人工湖,闲置民宅变成了特色高端民宿群,废弃厂房变成了寓教于乐的陶艺体验馆,古民居、古槐树与古井等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美食广场、大美亲子乐园等休闲娱乐场所吸引八方来客……旅游产业唤醒了历史文化遗产,李大人庄,这个古老的村子,焕发出新的活力。

  张姜男说,这几年村子里渐渐热闹起来了,以前乡亲们不得不到外面打工,现在村里有了旅游产业,不少外出的村民都回来了,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投入村里的文化旅游事业之中,一大批年轻人在家门口创业、就业、致富。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用来形容大碱厂镇南辛庄村的香油同样合适。沿着北运河东岸、循着空气中浓浓的芝麻油香气,就能找到南辛庄村。

  南辛庄村被誉为“香油产业北方第一村”,香油产业发展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小磨水代法”芝麻香油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油制作不仅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也是旅游体验的一大亮点,可以感受传统非遗技艺的魅力,咱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香旅小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继田指着不远处的田野说,“那片是板蓝根,一到四五月份,远远望去金灿灿、黄澄澄的一片花海,好多游客前来打卡。咱村里还能采摘、垂钓、住宿,来这里让游客一次玩个够。”

  依偎在大运河边,南辛庄村借助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探索发展农文旅深度融合的路子,建农家乐、民宿,推出农耕、垂钓、采摘、赏荷、品香等体验项目,激发乡村新活力。村庄接连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天津市美丽乡村”等荣誉。

  如今,大运河沿岸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周边特色节点加快建设,“福运武清都市农业公园”芳容逐渐显露,大运河已然成为了一条富有活力、造福人民的纽带,正引领着武清区走稳走实乡村振兴共富路。(记者 张立平 通讯员 刘菲菲)

【以河为“线” 串珠成链 武清区打造“福运武清都市农业公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运河悠悠载古今。大运河流经武清区10个乡镇,千年的运河孕育出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农耕文化,也见证着这里的发展和繁荣。

  武清区以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建设为抓手,以河为“线”,串联周边镇街,创建集种业振兴、科技创新、特色种植、精深加工、乡村文旅于一体的“福运武清都市农业公园”,一个个特色农业小镇紧紧抱团,产业聚集串点成线,开拓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

  特色农业“靓”起来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滋味。武清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走绿色化、标准化、优质化、精品化、品牌化的路子。一个个“土特产”正变成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强力引擎,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来到大良镇田水铺村,宽敞的公路两旁,设施农业大棚鳞次栉比,满棚的萝卜一片碧绿。“小兔拔拔”优质青萝卜喜获丰收,村民正忙着拔萝卜、摘缨子、过秤定量包装,装车发往京津冀。

  生于运河边,立于运河畔,田水铺村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青萝卜种植产业,做成了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青萝卜生产专业村。

  田水铺村为发展规模化种植,组织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吸引村民以“土地+剩余劳动力”入股的方式参与经营,并积极与天津蔬菜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成功引进青萝卜新品种“七星”。

  “随着萝卜种植面积与产量逐年扩大,合作社先后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与北京天下星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引入农产品精装模式,注册‘小兔拔拔’水果萝卜品牌,成功打入京津冀各大超市。”说起这些,田水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书义一脸自豪。

  “小兔拔拔”成功了,大良镇进一步延伸品牌价值链,辐射带动周边15个村,打造万亩萝卜生产基地,农民人均年收入提升5000元至12000元。如今,“小兔拔拔”萝卜每日销往北京盒马鲜生、果粒多、正大优鲜、大润发、7FRESH生鲜超市等多家商超平台,不仅被端上了京津冀百姓的餐桌,同时远销国内其他省市,还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

  种下“碧绿”,收获“火红”。在崔黄口镇坨泥寺村凤芸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里,一个个看似不起眼儿的小小西红柿成为了“网红尖货”。

  “‘福地牌’西红柿定价20元一斤,口感好、味道浓郁”,说起自家的“明星产品”,合作社负责人祝凤芸侃侃而谈,“我们基地种植的西红柿,由雄蜂授粉,采取沼液施肥,促进果实自然成熟,这样产出的西红柿色泽好、籽多、果汁丰富,还富含维生素和番茄红素。”

  以前坨泥寺村长期种植玉米、小麦,但由于土壤为沙质碱性土壤,收成始终不理想。后来,村里引进设施农业大棚,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科学系统地选址、培育、种植,成功试种西红柿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2019年该基地成功申请了“坨泥寺福地”商标。

  产品好,不愁卖。这里培育出的西红柿广受消费者和市场青睐,供不应求。以“新媒体+农产品”为主要销售模式,产品销往国内多个省市,还远销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如今,合作社已由成立之初的100亩发展到目前的2000余亩,共有成员150余户,这里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基地、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福地西红柿被评为“津农精品”品牌,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剩余劳动力转移。

  武清区深入挖掘农产品资源禀赋,大力推进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土特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动能。成功打造了“小兔拔拔”水果萝卜、“小熊掰掰”水果玉米、“小鹊登枝”水果番茄等多个“武清果蔬”武清区域公用品牌和“坨泥寺福地”西红柿、天民蔬果、昽森鲜桃、雍贝金果梨等26个“津农精品”品牌,成为当地兴村富民、助农增收的“金名片”。

  精深加工“优”起来

  从农产品单纯供给到就地加工,从初级加工到精深加工……在武清区的广袤乡野,一条产业焕新的农业转型升级路径正在摸索中向未来延伸。

  在“金穗小镇”——南蔡村镇的丁家瞿阝村,放眼望去,这里的100亩冬小麦正处于休眠期。

  丁家瞿阝村河滩地多,土壤富硒,从2016年开始,村里从种植传统小麦改为种植附加值更高的黑小麦,去年又种上了改良后的最新品种,同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搞起了“科技智慧农业”,采用水肥自动化配比的方法智能浇灌。每到麦收时节,金灿灿的麦浪随风舞动,那场景分外喜人。

  为进一步提升小麦的附加值,村里建起了石磨面粉厂,收获的小麦直接进厂,6台电动石磨一字排开,日产面粉可达2500公斤。“我们采用冷研磨的加工方式,更好地保留了小麦的营养和原香,真正做到了零添加、纯绿色。”面粉厂负责人任毅介绍说,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多种面粉产品,通过线上直播带货等多种销售渠售往全国,延伸粮食产业链,增加了小麦附加值,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有效助力村民增收。

  农产品加工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

  在武清区北部,有“津门首驿”之称的河西务镇承担着保障京津冀“菜篮子”的重要职责,正在加快打造“运河鲜食小镇”。

  河西务镇年产蔬菜四亿多公斤,在大沙河蔬菜批发市场,每天来往菜农超过千人,年交易量近2.5亿公斤。不仅如此,该镇从“种菜”“卖菜”升级为“做菜”,积极打造鲜食产业园,努力从“菜篮子”成为“菜盘子”,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

  作为亚洲领先的食品方案和口岸服务商,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新翔集团在河西务镇投资建设天津中央厨房,项目占地面积超两万平方米,目前已正式投产。

  来到中央厨房内,只见工作人员身穿工作服,通过一系列操作,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应用在食品加工、储存、物流等环节,实现多条生产线高速运转,将净菜制成品种多样的预制菜,打包装箱运往全国各地。

  除此之外,这里还引入了上市企业阿正食品、“中华老字号”稻香村,以及国内知名企业贝尔食品、众惠冷链等,河西务镇正在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合服务,打造鲜食产业园区,持续推动鲜食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提高农业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升级。

  农旅融合“活”起来

  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风土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休闲为形态,武清区挖掘、盘活、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促进“农旅结合、以旅促农、农旅互动”,在运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农民增收、农地增值、农业增效。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河北屯镇是坐落于青龙湾河畔的一座小镇,近年来,该镇深度挖掘自身资源,打造“农旅小镇”。因为发展旅游业,该镇的李大人庄村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落后生”,一跃而为人人点赞的“排头兵”。

河北屯镇李大人庄村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古村落焕发新活力。(资料片) 照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隆冬时节,在李大人庄村中漫步,古朴清幽的意境扑面而来。在一座由300年古民居改建的“村史馆”里,传统老物件唤醒了“时代记忆”,房屋外墙生趣盎然的3D立体画,成为游客们打卡拍照的网红地,置身乡野间民宿,仿佛“世外桃源”就在眼前。

  “我们村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过去,我们这儿交通不方便,村子里环境也是脏乱差,是出了名的困难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姜男说,自从2019年李大人庄村被批准为“天津市文化旅游村创建村庄”,村子借着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东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发展旅游,环境整治是第一步。2020年,村“两委”班子带领乡亲们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房前屋后的垃圾不见了,背街里巷处处干净整洁。村居环境好了,村“两委”班子又下大力气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铺设柏油路和污水管道、安装路灯、疏通河道、种植绿化带,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后,李大人庄通过租赁、置换的方式,盘活闲置的民宅,打造高端民宿。客房配套有专职的管家和高标准的保洁团队,让游客既能体验民宿特色,又能享受到高品质服务带来的舒适。

  泥泞的土坑变成了漂亮的人工湖,闲置民宅变成了特色高端民宿群,废弃厂房变成了寓教于乐的陶艺体验馆,古民居、古槐树与古井等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美食广场、大美亲子乐园等休闲娱乐场所吸引八方来客……旅游产业唤醒了历史文化遗产,李大人庄,这个古老的村子,焕发出新的活力。

  张姜男说,这几年村子里渐渐热闹起来了,以前乡亲们不得不到外面打工,现在村里有了旅游产业,不少外出的村民都回来了,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投入村里的文化旅游事业之中,一大批年轻人在家门口创业、就业、致富。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用来形容大碱厂镇南辛庄村的香油同样合适。沿着北运河东岸、循着空气中浓浓的芝麻油香气,就能找到南辛庄村。

  南辛庄村被誉为“香油产业北方第一村”,香油产业发展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小磨水代法”芝麻香油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油制作不仅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也是旅游体验的一大亮点,可以感受传统非遗技艺的魅力,咱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香旅小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继田指着不远处的田野说,“那片是板蓝根,一到四五月份,远远望去金灿灿、黄澄澄的一片花海,好多游客前来打卡。咱村里还能采摘、垂钓、住宿,来这里让游客一次玩个够。”

  依偎在大运河边,南辛庄村借助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探索发展农文旅深度融合的路子,建农家乐、民宿,推出农耕、垂钓、采摘、赏荷、品香等体验项目,激发乡村新活力。村庄接连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天津市美丽乡村”等荣誉。

  如今,大运河沿岸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周边特色节点加快建设,“福运武清都市农业公园”芳容逐渐显露,大运河已然成为了一条富有活力、造福人民的纽带,正引领着武清区走稳走实乡村振兴共富路。(记者 张立平 通讯员 刘菲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你像很多人一样,跳出了自己的能力圈,听别人的消息买了自己毫不了解的股票,犯了这样的错,你需要反省,要记得只投资自己能看懂的。亨利.考夫曼说过一句话:“破产的
  • 叶底呈嫩绿色,条索嫩绿,鲜活、完整,自然舒展有弹性2019年临沧勐库 早春东半山 纯料散茶 品名:早春东半山年份:2019年工艺:生茶规格:250克 散装市场参
  • -确定好长相是偏浓还是偏淡后,我们来确定长相的冷暖:暖系长相和冷系长相上的区别,也可以叫亲和力与距离感的区别:1距离感越低,钝角越多属于暖系长相2距离感越高,钝
  • 每日自省:每次亏钱都是不按规则来,总想等他起来再卖,牢记一点,买入后任何时候跌到成本价都要先卖出,再根据趋势好坏再决定是否买入,趋势走坏不买,趋势反转走好甚至可
  • 所谓内外兼修指的不光是靠外用药还要注意吃⚠️多吃抗氧化的食物如坚果,青椒和胡萝卜等少吃碳水化合物和糖分较高的食物#皮肤变黄##皮肤美白#成都海通药业:区分胃痛,
  • 除了研究的一切都很随意,长了一张模特级的脸但是日常穿着非常随便,从来不记自己衣服的尺码,所以日常搭配全是看不下去的沃斯以及安德莉娅负责的。#克雷蒙特·麦金泰尔(
  • 然后又给男朋友打电话,想让他救我,然后手机通了,是那种很低沉的声音说了一句洗澡了吗?然后我就醒过来了,好像能动弹了,整个过程好像也没有特别久的样子,因为4:09
  • 哈哈哈哈[笑cry]2️⃣回宿舍把箱子里的东西拾掇拾掇,衣柜里有冬天的衣服啦,感觉过冬也不冷了呢3️⃣从家里带来心心念念的热水袋,来了就用上啦4️⃣还带来了小象
  • 媒介课讲到了一直很感兴趣的“Film”单元,在一节课上看了很多很有意思的电影片段、介绍和pre展示(这种有趣的课能不能替代猫概[委屈]p1-2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
  • 简单来说,此前,在气象界,冷暖冬本就不是一个“预测概念”而是对冬季气温状况的一个事后“认定概念”。尽管从概念上看,专家对冬季偏暖还是偏冷的预测,与学术定义上的“
  • 一下紬的台词:いい。だから大丈夫。
  • 5度后仍然感觉冷,有寒战,面色惨白,精神状态不好(吃,喝,玩都跟平时不一样)睡着很难叫醒,尿少,发热持续,或者反复高人需及时去医院诊治。同时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变化
  • 人生,从来不完美!各有各的不足,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无奈,各有各的烦忧。 人生,从来不完美!有漂亮的容貌,没聪明的大脑,有伟岸的身材,没傲人的背景。 人生
  • 人生的幸运或不幸,爱飘飘酵素都是在我们现在的每一个行动中形成的。#养森瘦瘦包官方总经销[超话]#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预测未来,唯一能做的,只有把握现在。
  • 战争对油脂推涨已经不存在,周五夜盘来看,油脂快速回落已经定型,菜油周一跌停机会很大,棕榈回撤周线MA5均线,而豆油本身结构偏弱,所以有机会回撤前面的平台,而且这
  • 但悲心的本意是一致的,就是指看到了眾生的苦,然後希望他能脫離這個痛苦跟苦因,真正得到解脫,而且具有 很強烈的信心和勇氣說:「我要幫助眾生出離痛苦!我在洛杉矶见到
  • 我说微商是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只是一个打工族,我想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又有人问为什么选择氧冰冰?我因此对所从事的姜力微商更加有了信心,不是因为
  • 那天,我跟某人说了以下的一段话:你最大的问题是,当觉得别人很优秀的时候,就用一些话语,来侮辱别人,打击别人。女孩子们都是很宝贵的!和狗男人谈恋爱就是便宜他们了!
  • 一天天整哥的规矩就是规矩的️不基于这条,又怎么能找到同行的伙伴,我跟那个妹妹说,其实在人格上大家都同时看到了他的缺点,有的人选择把他的人格曝光出来批判指责,但你
  • 有兔兔特效,灯如昼,会发光,有花环,鹿角衣服:玉露,寒山,娃娃菜,蝶衣,画眉,玉流珠,枕书眠,小龙人,拂寒砚,晓风开,锦鲤,踏歌行,紫藤,晚晴等等。 有美人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