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疫苗专家邵一鸣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国八成人接种疫苗才能群体免疫# 】在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突破1亿背景下,疫苗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话题。27日上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截至26日,我国已接种新冠疫苗2276.7万剂次。针对疫苗接种、研制等话题,《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了一直参加中国新冠疫苗技术评审的世卫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

国产疫苗如何应对毒株变异?

环球时报:最近,英国、南非、巴西相继出现新的突变毒株。据您了解,我国新冠疫苗对于这些突变毒株是否还有保护效果?

邵一鸣:一代疫苗肯定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因为病毒变异是个永恒的主题。一般来说,疫苗针对同源(homologous)毒株(strain)——也就是与疫苗研发基于的毒株或与之极为相似的病毒——保护效果是最好的,而对于与之变异大的异源(heterologous)毒株,保护效果可能出现一定下降,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根据我国疫苗企业和实验室的研究显示,我国新冠疫苗对于去年上半年早期出现的一些变异毒株,中和抗体效力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于最近在英国流行的突变毒株,中和抗体效力变化也不大;对于近期在南非流行的突变毒株,抗体滴度滴度稍有下降。

不过,这种中和抗体效力的变化,并不直接对应疫苗的“有效”和“无效”,只是一种百分比上的变化。只要中和抗体效力还在有效保护范围内,疫苗就都可以说还是有效的。以我们熟悉的流感病毒为例,只有流感疫苗的中和滴度下降到原来的1/2以下时,才会影响疫苗的保护率,再审视突变株感染总人群比率后,可考虑更换新一代的疫苗。

而突变毒株对疫苗保护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少,还是要看人群实际使用的情况才能确定,因为实验室只能测试体外的情况,与体内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在两个分别主要流行原始毒株和变异毒株的区域,观察同一款疫苗对疫情控制情况是否有区别,来判断变异毒株对疫苗保护力产生的影响效果。

环球时报:如果出现疫苗对变异毒株失效的情况,我国国产疫苗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升级更新?

邵一鸣:在应对变异毒株方面,两条反应最快的技术路线分别是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而其他像病毒载体和重组蛋白的技术路线则要很多。

对于国内灭活疫苗来说,企业在拿到变异毒株后,只需要更换病毒培养罐中的种子病毒,其他工序无需做任何调整。而对于mRNA疫苗来说,相当于只需要在化学合成图谱上更改几处,由机器合成和修饰后即成为更新的疫苗。

我国的灭活疫苗完成应对新突变毒株的疫苗升级更新大概需要2个月左右,mRNA疫苗大概只需要几周。由于mRNA是化学合成技术,灭活疫苗是生物技术,后者需要时间来培育细胞,在规模生产方面灭活疫苗需质控因素较多,比mRNA疫苗的化学工程要慢一些,但前后差距应不会超过1个月。

环球时报:升级后的疫苗是否还需要把一、二、三期临床试验和所有审批手续重走一遍?

邵一鸣:这取决于药品管理部门。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制品,不经测试就大规模使用肯定不合适。但是,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可以大大加快的,各期临床试验都可以加速走,不必像第一次申报新药那样反复地报资料、反复地审,毕竟只是极小的改动,绝大部分生产工序都一样,而且灭活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

环球时报:未来新冠疫苗是否会升级成多价疫苗,以应对不同种类的毒株?

邵一鸣:完全有可能。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未来某个区域到底会流行哪种优势株,而且有优势株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类型毒株。以后很可能是像流感或宫颈癌(HPV)疫苗那样,用多价针对同时流行的不同类型的,或新出现的变异毒株。

未来需要两三年就打一次?

环球时报:现在看来,未来新冠疫苗会不会像流感疫苗那样,每两三年就需要更新并重新接种一遍?

邵一鸣: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我认为未来新冠不会像流感那样猖獗。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人类从未花如此大的力气去对付流感,基本只是以常规状态去应对,流感疫苗也是可打可不打。而由于新冠肺炎的危害远高于流感,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大规模人群检测、高强度病例治疗、隔离、追踪、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禁足乃至封城等措施,全力应对新冠。

我的观点是,我们不可能完全消灭新冠病毒,但可能会把它压制到很低的程度,可能偶尔有局部散发,就好像埃博拉,每年在中非都会冒出来一些,但规模都不大。新冠像“非典”那样完全被消灭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也没机会形成像流感那样季节性大规模流行。

环球时报:近日,科兴疫苗在巴西三期试验的保护率公布:该疫苗对需要医疗救治的轻症保护效力为77.96%,总体保护效力为50.4%。您曾表示,科兴疫苗在巴西试验中总体保护效力较低的原因是受试人群都是医护人员,环境暴露风险较大。但也有声音认为,环境风险只会加快试验到达终点的时间,而不会影响保护率数字,因为安慰剂组也处在同样的风险下。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邵一鸣:我举一个例子,一个建筑公司按抗6级抗震标准盖的楼(疫苗组)在6级地震中完全不倒,与当地倒了楼(对照组)比较,保护率很好。但此楼移到8级震区,一遇大震就损毁了,保护率下降,并不是建筑有问题,而是场景变化、风险提高了。疫苗高风险场景下的保护率下降也是同样的道理。

同样是灭活疫苗3期临床试验,科兴疫苗要保护巴西高风险医护人员(23.26每百人年)不出现新冠症状是难度,较中生集团疫苗保护阿联酋普通人群(5.82每百人年)的更大。这就是中生集团疫苗的保护率(79.4%—86%)明显高于科兴疫苗的主要原因(50.4%)。

再举一个哈佛大学猴子疫苗试验为例:两组各12只猴子分别打疫苗和安慰剂后,用同样的病毒攻击,第一轮病毒攻击时,安慰剂组10只感染,疫苗组4只感染,疫苗的保护率是60%;第三轮病毒攻击后,,安慰剂组12只全部感染,疫苗组有7只被感染,疫苗保护率就降到42%;第6轮病毒攻击后,疫苗组只有1没感染,疫苗保护率只有8%。而在新冠病人超800万的巴西医护人员,较新冠病人只有十几万的阿联酋普通人群,受病毒攻击频率高出很多,疫苗保护率也就会降低了。

环球时报:根据我国疫苗的保护率数据,大概需要多少比例的人口接种,才能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这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邵一鸣:从理论上来说,群体免疫屏障的水平Y可根据公式:(1-1/R0)x 100% 来计算。其中R0为一个感染者平均把病毒传给几个人的能力,新冠病毒的R0为3,Y为66%。由于疫苗保护率低于100%,加之疫苗运输、使用中的损耗,我国大概需要80%以上的人群接种才能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这大概需要两年左右。

不过,现实中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复杂的因素:我们一般说的免疫屏障,是指阻断病毒的传播,但现在无论是国产疫苗还是西方疫苗,测定的都是制止发病,而不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英国阿斯利康疫苗 3期临床试验中抽取一部分人进行核酸普测,发现尽管该疫苗对新冠发病的保护率为70.4%,但对无症状感染的保护率只有27.3%。所以,使用当前的国内外新冠疫苗,是难以建立起阻断病毒传播的免疫屏障的。

环球时报:如果如您所说,疫苗也难以防止无症状感染,那您认为未来我们有必要调整对无症状感染的认知和防控措施吗?

邵一鸣:防控策略肯定会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的。新冠病毒防治的两难状态在于,它是一种介于“非典”和流感之间的病毒:“非典”病死率高,但传播能力相对较弱,我们有可能把它一次扑灭;流感病死率低,但传播能力很强,我们从未想过能把它扑灭。

接下来的防控策略,可能还是要看疫情会更向流感那个方向发展,还是更向着“非典”的方向发展。不过,鉴于新冠病毒对生命的伤害程度,还是有必要采取比对付普通流感更强的手段,以对经济和社会正常生活影响更小的方式,即更低成本更高效益的新防控模式来应对它的。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并行推进传统防控措施和疫苗接种的方法,一方面挽救生命,一方面大幅降低病毒的传播。当前通过接种疫苗建立这样的免疫屏障,即显著减少发病、大幅度降低重症和死亡,保障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转,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80岁老人接种疫苗安全吗?

环球时报:不久前,挪威发现23例与美国辉瑞公司新冠疫苗相关的老年人死亡病例,已对其中13例死亡病例进行评估,认为死亡原因可能与疫苗引发的发热、恶心等不良反应有关。鉴于这种情况,您建议国内80岁以上的老人接种新冠疫苗吗?

邵一鸣:鉴于中国目前严格的防控措施,国内大部分地区的中国老百姓面临病毒感染风险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比较好的接种策略是:先扩大疫苗紧急使用人群的接种,尽快全面覆盖保护防治一线医护和疾控人员、保守国门的安全人员、接触进口货物的工作人员,交通运输部门人员,必须前往境外疫区或高风险地区工作的人员。即优先保护国内尚有感染风险的人群,而对于风险较低的人群来说,可以先等一等,再根据国家的部署,有序地接种疫苗。

具体到老年人群体,辉瑞和Moderna公司的mRNA疫苗不良风险发生的比例和不确定性确实比较高,但在欧美疫情大暴发的背景下,老年人的确是高风险人群,尤其感染病毒后病死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科学家在平衡风险与收益后,仍然做出让超过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决定,我是可以理解的。

而对国内外所有使用的疫苗来说,尽管当前疫苗较大规模人群应用的时间都在半年左右,对新冠疫苗的中长期风险的把握,还缺乏数据的支持,但由于我国的灭活疫苗是成熟技术,在人类已有上百年的应用历史,其不可预测性较首次用于人类的mRNA疫苗低很多。所以,我国健康的老年人接种灭活疫苗应该是可以的,风险是可控的。但鉴于我国疫情已被基本控制,不存在欧美那样老年人也必须马上接种的必要性,8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以更保守一些,等一等未来将会有的保护率和安全性都更高的疫苗,也可以先给老年人周围的人员接种疫苗,如家人、保姆和养老院工作人员,为老年人增加一道防护屏障。

我国应该在第一代疫苗取得成功后,继续加大对后继疫苗的支持力度,促使我国研制的不仅预防发病、还能阻断病毒感染和传播的疫苗早日出现。到那时,将有可能使用疫苗建立我们想建立的最理想的群体免疫屏障

中美疫苗合作前景如何?

环球时报:西方许多舆论质疑中国疫苗的透明度。您怎么看这一问题?

邵一鸣:我国各疫苗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合作,是在全球最早开展新冠疫苗的1、2期临床试验,也是最早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新冠疫苗1、2期临床试验是数据的国家。由于我国疫情控制得好,以至于国内没有足够的新发病例,无法开展3期临床试验。当我国疫苗在境外开展3期临床试验时,试验的负责单位是外方机构,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公布临床试验数据,必须由外方机构决定,中方没有决策权。

以科兴在巴西的三期试验为例,该试验的推进全权由巴西合作方进行,科兴只提供疫苗,不插手对方试验工作的进展。而巴西方面的试验也是采用国际化的团队,他们聘用了一个美国的监理公司,监督试验的总体运转。试验产生的数据还要交给另一个欧洲数据分析公司,开展第三方的独立数据分析,撰写最终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报告。巴西方面何时公布、公布多少和什么数据都是由巴西决定。所以,说中国疫苗的透明度存在问题是没有根据的。

环球时报:您如何看待中美在抗疫和疫苗合作上的前景?中国和美国的疫苗是竞争关系吗?

邵一鸣:我认为疫情这场“大火”仍然是有希望扑灭的,但前提是中美必须要携手合作。地球就好像是一个村子,村里平时各家有互相吵架、打架的情况,但现在村里着火了,火势还蔓延很快,就不能村长和书记先吵起来了,而是要搁置一切争议和矛盾,带领全村齐心协力去救火,否则全村就有在大火中毁于一旦的危险。

我还记得在美国疫情刚暴发的时候,福奇医生一开始建议老百姓不要戴口罩,后来也受到特朗普的甩锅。他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的口罩存量严重不足,他们卫生部门希望把更多口罩优先供给风险更高的医护人员。但其实中国当时的口罩产能已经大幅上升,我个人也曾经帮助美国的合作大学和州市协调了若干批口罩和防护服。大学和好几个州一开始很高兴,但后来由于联邦政府从中干预,不允许他们接收。结果不仅医护人员口罩、防护服没有大的缓解,老百姓就更不够了!由此可见一斑,缺乏国际和国内合作,是导致美国抗疫不力的原因之一。

【权威疫苗专家邵一鸣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国八成人接种疫苗才能群体免疫# 】在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突破1亿背景下,疫苗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话题。27日上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截至26日,我国已接种新冠疫苗2276.7万剂次。针对疫苗接种、研制等话题,《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了一直参加中国新冠疫苗技术评审的世卫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

国产疫苗如何应对毒株变异?

环球时报:最近,英国、南非、巴西相继出现新的突变毒株。据您了解,我国新冠疫苗对于这些突变毒株是否还有保护效果?

邵一鸣:一代疫苗肯定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因为病毒变异是个永恒的主题。一般来说,疫苗针对同源(homologous)毒株(strain)——也就是与疫苗研发基于的毒株或与之极为相似的病毒——保护效果是最好的,而对于与之变异大的异源(heterologous)毒株,保护效果可能出现一定下降,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根据我国疫苗企业和实验室的研究显示,我国新冠疫苗对于去年上半年早期出现的一些变异毒株,中和抗体效力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于最近在英国流行的突变毒株,中和抗体效力变化也不大;对于近期在南非流行的突变毒株,抗体滴度滴度稍有下降。

不过,这种中和抗体效力的变化,并不直接对应疫苗的“有效”和“无效”,只是一种百分比上的变化。只要中和抗体效力还在有效保护范围内,疫苗就都可以说还是有效的。以我们熟悉的流感病毒为例,只有流感疫苗的中和滴度下降到原来的1/2以下时,才会影响疫苗的保护率,再审视突变株感染总人群比率后,可考虑更换新一代的疫苗。

而突变毒株对疫苗保护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少,还是要看人群实际使用的情况才能确定,因为实验室只能测试体外的情况,与体内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在两个分别主要流行原始毒株和变异毒株的区域,观察同一款疫苗对疫情控制情况是否有区别,来判断变异毒株对疫苗保护力产生的影响效果。

环球时报:如果出现疫苗对变异毒株失效的情况,我国国产疫苗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升级更新?

邵一鸣:在应对变异毒株方面,两条反应最快的技术路线分别是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而其他像病毒载体和重组蛋白的技术路线则要很多。

对于国内灭活疫苗来说,企业在拿到变异毒株后,只需要更换病毒培养罐中的种子病毒,其他工序无需做任何调整。而对于mRNA疫苗来说,相当于只需要在化学合成图谱上更改几处,由机器合成和修饰后即成为更新的疫苗。

我国的灭活疫苗完成应对新突变毒株的疫苗升级更新大概需要2个月左右,mRNA疫苗大概只需要几周。由于mRNA是化学合成技术,灭活疫苗是生物技术,后者需要时间来培育细胞,在规模生产方面灭活疫苗需质控因素较多,比mRNA疫苗的化学工程要慢一些,但前后差距应不会超过1个月。

环球时报:升级后的疫苗是否还需要把一、二、三期临床试验和所有审批手续重走一遍?

邵一鸣:这取决于药品管理部门。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制品,不经测试就大规模使用肯定不合适。但是,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可以大大加快的,各期临床试验都可以加速走,不必像第一次申报新药那样反复地报资料、反复地审,毕竟只是极小的改动,绝大部分生产工序都一样,而且灭活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

环球时报:未来新冠疫苗是否会升级成多价疫苗,以应对不同种类的毒株?

邵一鸣:完全有可能。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未来某个区域到底会流行哪种优势株,而且有优势株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类型毒株。以后很可能是像流感或宫颈癌(HPV)疫苗那样,用多价针对同时流行的不同类型的,或新出现的变异毒株。

未来需要两三年就打一次?

环球时报:现在看来,未来新冠疫苗会不会像流感疫苗那样,每两三年就需要更新并重新接种一遍?

邵一鸣: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我认为未来新冠不会像流感那样猖獗。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人类从未花如此大的力气去对付流感,基本只是以常规状态去应对,流感疫苗也是可打可不打。而由于新冠肺炎的危害远高于流感,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大规模人群检测、高强度病例治疗、隔离、追踪、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禁足乃至封城等措施,全力应对新冠。

我的观点是,我们不可能完全消灭新冠病毒,但可能会把它压制到很低的程度,可能偶尔有局部散发,就好像埃博拉,每年在中非都会冒出来一些,但规模都不大。新冠像“非典”那样完全被消灭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也没机会形成像流感那样季节性大规模流行。

环球时报:近日,科兴疫苗在巴西三期试验的保护率公布:该疫苗对需要医疗救治的轻症保护效力为77.96%,总体保护效力为50.4%。您曾表示,科兴疫苗在巴西试验中总体保护效力较低的原因是受试人群都是医护人员,环境暴露风险较大。但也有声音认为,环境风险只会加快试验到达终点的时间,而不会影响保护率数字,因为安慰剂组也处在同样的风险下。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邵一鸣:我举一个例子,一个建筑公司按抗6级抗震标准盖的楼(疫苗组)在6级地震中完全不倒,与当地倒了楼(对照组)比较,保护率很好。但此楼移到8级震区,一遇大震就损毁了,保护率下降,并不是建筑有问题,而是场景变化、风险提高了。疫苗高风险场景下的保护率下降也是同样的道理。

同样是灭活疫苗3期临床试验,科兴疫苗要保护巴西高风险医护人员(23.26每百人年)不出现新冠症状是难度,较中生集团疫苗保护阿联酋普通人群(5.82每百人年)的更大。这就是中生集团疫苗的保护率(79.4%—86%)明显高于科兴疫苗的主要原因(50.4%)。

再举一个哈佛大学猴子疫苗试验为例:两组各12只猴子分别打疫苗和安慰剂后,用同样的病毒攻击,第一轮病毒攻击时,安慰剂组10只感染,疫苗组4只感染,疫苗的保护率是60%;第三轮病毒攻击后,,安慰剂组12只全部感染,疫苗组有7只被感染,疫苗保护率就降到42%;第6轮病毒攻击后,疫苗组只有1没感染,疫苗保护率只有8%。而在新冠病人超800万的巴西医护人员,较新冠病人只有十几万的阿联酋普通人群,受病毒攻击频率高出很多,疫苗保护率也就会降低了。

环球时报:根据我国疫苗的保护率数据,大概需要多少比例的人口接种,才能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这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邵一鸣:从理论上来说,群体免疫屏障的水平Y可根据公式:(1-1/R0)x 100% 来计算。其中R0为一个感染者平均把病毒传给几个人的能力,新冠病毒的R0为3,Y为66%。由于疫苗保护率低于100%,加之疫苗运输、使用中的损耗,我国大概需要80%以上的人群接种才能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这大概需要两年左右。

不过,现实中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复杂的因素:我们一般说的免疫屏障,是指阻断病毒的传播,但现在无论是国产疫苗还是西方疫苗,测定的都是制止发病,而不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英国阿斯利康疫苗 3期临床试验中抽取一部分人进行核酸普测,发现尽管该疫苗对新冠发病的保护率为70.4%,但对无症状感染的保护率只有27.3%。所以,使用当前的国内外新冠疫苗,是难以建立起阻断病毒传播的免疫屏障的。

环球时报:如果如您所说,疫苗也难以防止无症状感染,那您认为未来我们有必要调整对无症状感染的认知和防控措施吗?

邵一鸣:防控策略肯定会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的。新冠病毒防治的两难状态在于,它是一种介于“非典”和流感之间的病毒:“非典”病死率高,但传播能力相对较弱,我们有可能把它一次扑灭;流感病死率低,但传播能力很强,我们从未想过能把它扑灭。

接下来的防控策略,可能还是要看疫情会更向流感那个方向发展,还是更向着“非典”的方向发展。不过,鉴于新冠病毒对生命的伤害程度,还是有必要采取比对付普通流感更强的手段,以对经济和社会正常生活影响更小的方式,即更低成本更高效益的新防控模式来应对它的。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并行推进传统防控措施和疫苗接种的方法,一方面挽救生命,一方面大幅降低病毒的传播。当前通过接种疫苗建立这样的免疫屏障,即显著减少发病、大幅度降低重症和死亡,保障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转,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80岁老人接种疫苗安全吗?

环球时报:不久前,挪威发现23例与美国辉瑞公司新冠疫苗相关的老年人死亡病例,已对其中13例死亡病例进行评估,认为死亡原因可能与疫苗引发的发热、恶心等不良反应有关。鉴于这种情况,您建议国内80岁以上的老人接种新冠疫苗吗?

邵一鸣:鉴于中国目前严格的防控措施,国内大部分地区的中国老百姓面临病毒感染风险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比较好的接种策略是:先扩大疫苗紧急使用人群的接种,尽快全面覆盖保护防治一线医护和疾控人员、保守国门的安全人员、接触进口货物的工作人员,交通运输部门人员,必须前往境外疫区或高风险地区工作的人员。即优先保护国内尚有感染风险的人群,而对于风险较低的人群来说,可以先等一等,再根据国家的部署,有序地接种疫苗。

具体到老年人群体,辉瑞和Moderna公司的mRNA疫苗不良风险发生的比例和不确定性确实比较高,但在欧美疫情大暴发的背景下,老年人的确是高风险人群,尤其感染病毒后病死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科学家在平衡风险与收益后,仍然做出让超过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决定,我是可以理解的。

而对国内外所有使用的疫苗来说,尽管当前疫苗较大规模人群应用的时间都在半年左右,对新冠疫苗的中长期风险的把握,还缺乏数据的支持,但由于我国的灭活疫苗是成熟技术,在人类已有上百年的应用历史,其不可预测性较首次用于人类的mRNA疫苗低很多。所以,我国健康的老年人接种灭活疫苗应该是可以的,风险是可控的。但鉴于我国疫情已被基本控制,不存在欧美那样老年人也必须马上接种的必要性,8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以更保守一些,等一等未来将会有的保护率和安全性都更高的疫苗,也可以先给老年人周围的人员接种疫苗,如家人、保姆和养老院工作人员,为老年人增加一道防护屏障。

我国应该在第一代疫苗取得成功后,继续加大对后继疫苗的支持力度,促使我国研制的不仅预防发病、还能阻断病毒感染和传播的疫苗早日出现。到那时,将有可能使用疫苗建立我们想建立的最理想的群体免疫屏障

中美疫苗合作前景如何?

环球时报:西方许多舆论质疑中国疫苗的透明度。您怎么看这一问题?

邵一鸣:我国各疫苗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合作,是在全球最早开展新冠疫苗的1、2期临床试验,也是最早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新冠疫苗1、2期临床试验是数据的国家。由于我国疫情控制得好,以至于国内没有足够的新发病例,无法开展3期临床试验。当我国疫苗在境外开展3期临床试验时,试验的负责单位是外方机构,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公布临床试验数据,必须由外方机构决定,中方没有决策权。

以科兴在巴西的三期试验为例,该试验的推进全权由巴西合作方进行,科兴只提供疫苗,不插手对方试验工作的进展。而巴西方面的试验也是采用国际化的团队,他们聘用了一个美国的监理公司,监督试验的总体运转。试验产生的数据还要交给另一个欧洲数据分析公司,开展第三方的独立数据分析,撰写最终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报告。巴西方面何时公布、公布多少和什么数据都是由巴西决定。所以,说中国疫苗的透明度存在问题是没有根据的。

环球时报:您如何看待中美在抗疫和疫苗合作上的前景?中国和美国的疫苗是竞争关系吗?

邵一鸣:我认为疫情这场“大火”仍然是有希望扑灭的,但前提是中美必须要携手合作。地球就好像是一个村子,村里平时各家有互相吵架、打架的情况,但现在村里着火了,火势还蔓延很快,就不能村长和书记先吵起来了,而是要搁置一切争议和矛盾,带领全村齐心协力去救火,否则全村就有在大火中毁于一旦的危险。

我还记得在美国疫情刚暴发的时候,福奇医生一开始建议老百姓不要戴口罩,后来也受到特朗普的甩锅。他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的口罩存量严重不足,他们卫生部门希望把更多口罩优先供给风险更高的医护人员。但其实中国当时的口罩产能已经大幅上升,我个人也曾经帮助美国的合作大学和州市协调了若干批口罩和防护服。大学和好几个州一开始很高兴,但后来由于联邦政府从中干预,不允许他们接收。结果不仅医护人员口罩、防护服没有大的缓解,老百姓就更不够了!由此可见一斑,缺乏国际和国内合作,是导致美国抗疫不力的原因之一。全文:https://t.cn/A65fLpRc

【拜登提名的所谓“亚洲沙皇”,为什么是坎贝尔?】自拜登赢得总统选举以来,媒体一直紧盯他的中国事务团队人选。本周,库尔特·坎贝尔这个名字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拜登过渡团队发言人1月13日证实,在奥巴马政府时期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前国务院官员坎贝尔,被提名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的“印太协调员”。对于在美国决策机构中提升亚洲战略重要性方面,这个新职位是前所未有的。多家美国媒体也因此给了坎贝尔一个头衔——“亚洲沙皇”。

除此之外,他还被认为是奥巴马政府时期“亚太再平衡”战略幕后设计者之一。在被特朗普政府“隔”了四年,这个即将回到白宫的坎贝尔,会让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未来怎么走?

对于“印太协调员”这一新设职位,美国“政客”新闻网站等多家外媒均在报道中使用了“亚洲沙皇”(Asia Czar)这一称呼。不过据《华盛顿邮报》分析文章,拜登团队并不喜欢这一说法。

但毫无疑问的是,正如香港《南华早报》所言,坎贝尔将成为拜登政府里中国及亚洲政策的关键人物。

现年64岁的坎贝尔被广泛认为是奥巴马时期“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关键设计者。《南华早报》也提到,坎贝尔因其在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所发挥关键作用而闻名。

因此,分析认为,坎贝尔可能将以更加重视美国盟友的姿态,在亚洲与中国交锋。

关于拜登上任后的中美关系可能走向,或许可以从坎贝尔最近的一次表态中看出些端倪。

香港中评社最新报道援引坎贝尔14日在出席亚洲协会举办的活动上提出的有关“停止美中关系直线下坠”的设想称:中美双方应暂停针锋相对,各自后退一步,再各自前进一步,发出建立可行的美中关系愿望的信号。

在坎贝尔看来,现在正在真正形塑亚太地区的国家是中国,最大问题不是“中国是否崛起”,而是“美国还能否在本地区发挥历史上的作用”。他说,看看国会周边林立的铁栅栏、铁丝网,现在华盛顿的美军比在阿富汗还多。“我们必须以一种非凡的谦卑态度来处理我们正面临的国内挑战,”他认为,“美中之间可行的平衡战略是我们自己的成功”。

中评社称,坎贝尔在会上表示,明智做法是美中双方都暂停目前针锋相对的做法,深吸口气,后退一步,稍息放松,然后向对方迈进一步,都向对方发出信号,显示至少建立可行的关系的愿望。他认为,这些步骤应当是可以实现的。有许多事情可行,比如签证、记者、领事等,都可能有助于关系改善。双方都可以采取一些温和步骤,至少离开让各方深感麻烦的美中关系下落。

如此重要的职位,拜登为何选择了坎贝尔?这就不得不提起他的经历。

坎贝尔,美国外交界的老面孔。

他曾先后在克林顿政府、奥巴马政府担任国防部负责亚太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和东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

坎贝尔可谓民主党内的“外交大佬”。

他2013年曾经获得“国务卿杰出服务奖”,这是美国外交界的最高荣誉。

希拉里2016年竞选总统时,他是团队的核心成员。如若希拉里当年胜选,他可能是国务卿人选的最有力竞争者。希拉里败选后,坎贝尔转入民主党智库界。

2007年他与弗洛诺伊共同创立新美国安全中心,后者曾被认为会是拜登的国防部长。2013年,坎贝尔又创立咨询公司亚洲集团,为有意进入和开拓亚洲市场的企业提供战略和商业建议。

他的妻子布雷纳德,是美联储理事。

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布雷纳德也曾担任要职,职位比坎贝尔还高,是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

她曾是拜登政府财政部长的有力争夺者,败给耶伦后,媒体猜测,她将在鲍威尔卸任后接替美联储主席一职。

对华态度

活跃在智库这些年,坎贝尔一直将中国和亚洲作为他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外交事务》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影响力最大的,要数2018年他和拉特纳合写的《思虑中国》,当时引发了一场关于美国对华接触政策是否失败了的中美学界大讨论,王缉思、约瑟夫·奈、芮效俭、托马斯·克里斯滕森等学者均参与其中。

《思虑中国》提出了一个直截了当的论断:美国对华政策,尤其是冷战后的对华政策,并未如预期般推动中国政治和经济的自由化,也没能将中国转化为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的一名“负责任的利害攸关方”。“美国总是高估自己决定中国发展道路的能力”,因此需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

但坎贝尔和拉特纳不同意像遏制苏联那样对待中国,而是建议更加现实些。

在日后的文章里,坎贝尔延续了这一思路。

上面提到过,坎贝尔和沙利文2019年有过一篇合著的文章《没有灾难的竞争》,当时即再度明晰了他们建议的对华政策。

他们认为,特朗普政府将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对手”是正确的,但不应就此切入冷战模式,要防止两国关系滑入危险的冲突状态。

听起来似乎比美国现政府全方位挑战中国的态度理性多了。

但并不值得乐观。

今年1月12日,坎贝尔和布鲁金斯学会中国战略倡议组织主任拉什·多希发表的最新一篇文章就着重探讨了“美国如何构建亚洲秩序”。

其中明确提到“中国不断增长的力量确实破坏了印太地区的微妙平衡,并鼓舞了北京的领土冒险主义”,所以美国应该与盟友一起“向北京传达一个信息,即中国目前的道路存在风险”。“这项任务将是最近美国治国史上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坎贝尔和多希给出的具体建议是,为了应对中国,可在七国集团(G7)的基础上邀请澳大利亚、印度和韩国组建D10国家集团。

2020年7月,坎贝尔和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亚洲安全问题高级研究员胡珀还在《外交事务》撰文《中国的外交忍耐结束了?》,直接批评中国放弃了“克制政策”,认为“中国的外交攻势肯定也将成为未来美国政府的头等大事”。他们把“重新调整与欧洲和亚洲盟友的关系”视作“这是未来几十年制衡中国的唯一机会”。

作为对华事务的关键人物,坎贝尔对中国究竟是什么态度?未来会出现什么变化?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16日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坎贝尔在对中美关系的认识方面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第一,他拒绝中美冷战。他认为,冷战不符合中美关系的目前现实及美国的未来利益;第二,中美关系的既定关键词是竞争,而这个竞争尽可能是一种稳定的竞争。这就意味着,坎贝尔在对华政策方面大概率会寻找和扩大中美之间能够开展合作的领域。

在李海东看来,与特朗普政府不同,坎贝尔对于亚太政策及对华政策有一个比较清晰系统全盘性的规划。关于中美关系未来的走向,何种政策更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坎贝尔脑海中有这样一幅蓝图。

李海东表示,坎贝尔非常清楚,当下阻碍美国开展有效的亚太外交及对华外交的主要挑战来自美国内部,美国内部体系出现了“混乱”,这妨碍了美国在外交领域,尤其是对华政策方面获得有效的成果。

李海东预计,坎贝尔所设想的外交蓝图,大致可以归纳如下:拜登政府会将主要精力投注在美国内部弥合政治分歧和促进经济社会的恢复活力上,这也是开展有效外交的基础。其次, 美国将会加强与盟国或伙伴的联系,并试图重塑特朗普执政期间破坏了的、 奥巴马政府时期推进实施的亚太战略。在亚太政策和对华政策方面,坎贝尔希望确定一个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体系性的制度架构。他可能选择将美国在欧洲构建制度的经验应用于亚太地区,从而以美国及其盟友为核心在亚太构建一个有助于美国确保霸权地位的制度架构。

最后,李海东表示,从坎贝尔在美国智库亚洲协会举办的在线年会上提出的关于“停止美中关系直线下坠”设想来看,坎贝尔有合作的想法,这也是他强调的关键词之一。但是,如何打开局面、找到中美的合作点仍需进一步观察。可以肯定的是,在这期间,坎贝尔应该不会像特朗普那么疯狂的寻求中美“脱钩”,而是会在稳定的基础上寻求合作与竞争。对于坎贝尔,我们“不要将他与特朗普政府对华脱钩政策捆绑到一起,应该辩证地看待他对于中国问题的分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二无论是中国携手中东欧共谋发展,还是中东欧博览会花落宁波并在浙江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其深层次的原因可以说就在于三个yuan——“源”、“缘”、“远”。
  • 江苏泰州民政部门负责人在接受网友在线咨询时介绍,今年的5月20日虽然为国家法定公休日,但为更好地满足大家的婚姻登记需求,泰州全市各婚姻登记机关当天正常办理婚姻登
  • 画蛇添足加铁网,破坏美景抹黑鄂州,观音阁公园是鄂州市的的形象,每位来鄂州的人都会来这参观打卡,特别近年修建的滨江小道给人们带来了健身休闲观景的好地方,其护栏刚安
  • 看得特别透彻的句子 1.请用你绝对清醒的理智去压制你不该有的感情 2.没关系啊 突然想通了 饭和谁吃都香 玫瑰花谁送都浪漫 反正不管怎样都会有遗憾 3.幸
  • #北京领养##猫咪领养##北京领养猫##北京猫咪领养##领养代替购买#我的超人拯救世界一年了[航天员]这一年里疫情常态化了,我帮您也经历了一次这一年我经常穿裙子
  • #林彦俊东南西北# #林彦俊对手# 【小林周刊】vol.46 — 数据篇“你不觉得,能够知道自己要去哪,比快速到达某个地方还要重要吗?教程如下:1⃣打开QQ音乐
  • 越来越好!星途璀璨✨ (不太会说,但就是想把世间所有俗套的祝福都献给我们的宝贝)刚好在编辑微博的时候,gzs发了阿俊的视频,看着视频里的阿俊,画面是那样的美好,
  • 大家都说他老公在城里有出息了不要他了,他总是笑笑不说话,围上他的白围裙,特地露出“@a失落沙洲k 携手@小恐龙lala 一起亖了”几个字,转身到后面帮忙去了。虽
  • 黄胸鹀是雀形目鹀科鸟类,别称“禾花雀”夏季繁殖于欧洲,俄罗斯以及中国北部,冬季到中国南部以及中南亚地区越冬,体长14-15厘米,其最具标志性的特征就是胸部具有亮
  • 也许,雾起时,我应该享受这林间泥土的芳香,找一个山水相连的地方定居,将已经学会的时空的学问以及爱和信仰,都浇灌到水晶球中,在水波云纹中,重现少年时的志向。猛于虎
  • 细节里的温柔,有心者不用教,无心者教不会[咖啡]​​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将心比心,太过考虑别人的感受,就注定自己不好受。所以啊,余生没那么长,请你忠于自己,活得还
  • 总而言之,不管对于我们上面讲到的哪个星座来说,他们不但具备着一个有趣的灵魂,而且这份灵魂更是相当的清澈,相当的脱俗,以至于我们甚至都可以用天使去形容他们。当然了
  • 终于,终于又可以像三年前一样想走就走每次旅程,选择交通工具订机票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价格时间航司座位都要考虑很多即使出入有些麻烦我还是会选择靠窗因为空中的风
  • 本来凌晨是要睡觉的 但想起了今天是五月二十号 突然的就想到了这个瞬间 所以我翻了一段时间的记录 庆幸的是我喜欢分享 才找到了它 不总是说爱的最高境界是心疼 当时
  • #赵丽颖橘子娱乐采访#真难为有心的团队把这个历史的采访挖出来,确实嫉妒心太强了,嫉妒的恐怕不是没有准备就演出了碧瑶的灵动,而是白玉兰,可是,小赵都还没获奖呢!她
  • 往事一杯酒,相聚解千愁,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相思苦,同舟共济 一锅抹勺的时光仿佛就在眼前,是是非非哥长弟短妙趣横生,兵哥的荣耀神彩飞扬。战友情浓深几许,那思
  • 关键字:杀入】1、生物和基因科技刚刚起步,有很长的上坡道(超百年以上的成长期)杭州有浙大这样的顶级大学,有让诺贝尔奖得主都羡慕的科研设备,人杰地灵精英荟萃,可以
  • 4. 承认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而活着,你就不会再对同伴有那么多的要求了。11. 有的人对你态度不好,仅仅是因为你没啥社会地位和利用价值,并不是因为你不可爱
  • 虚拟宇宙一帮和虫洞有关系,比如说一台电脑传到另一台电脑,比如说科学达到光速的时候宇宙自动倒塌也可以说宇宙是沒有量子纠缠也沒有灵魂,其实在包罗万象里我也才研究知道
  • 合创MPV搭载的激光雷达细节图,这台车原定在广州车展亮相,30号广州车展真的能复展吗[偷笑]新MPV其他消息:搭载两颗高通骁龙8155芯片,单颗的SOC算力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