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当兵有多惨?】

明宪宗时期,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李纯给朝廷上了一个报告,说卫所出现了大量士卒逃亡的事情,他在巡视一卫所之时,发现有一总旗额定为120人,士卒逃亡之后仅存1人。

而在正统三年(1438年)年九月,兵部做了一个统计,天下累计逃亡的军士已经多达120万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01

朱元璋以武力夺取元朝的天下之后,北元虽然北归大漠,但依旧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为此朱元璋不得不考虑北部边防问题卫。

朱元璋根据地域,在北部边疆先后设立了陕西行都司、万全都司、大宁都司、辽东都市,每一个都司就是一个独立的军区,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

有了都司,下面还需要在基层的军事单位,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在天下的要害之处,以一郡设“所”,连郡则设“卫”,大约5600人为一卫,1200人为千户所,112人为百户所,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调发从征,无事则还归卫所。

而为了能够让卫所制度够稳步推行,那就需要稳定的兵源,为此,朱元璋设置了户籍制度相配合。

明代户籍分类为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民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

洪武二十一年,开始军籍黄册的编造,划编军户,以防止军、民、匠人户籍的紊乱。

军人的家庭叫军户,军户是兵役的承担者。

明朝军籍是世袭的,即一朝当兵,终生为伍,父去子替,世代沿袭,以此来保证卫所有稳定的兵源。

02

有了兵源,还有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后勤保障。

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京师卫所驻军有军官2497人,士卒206280人,马4751匹;地方卫所军有军官13742人,士卒992154人,马40329匹。

两者相加,全部的总兵力已经高达1198434,到了永乐时期,由于大规模的北伐和南部边疆也不稳定,所以全国的兵力幅度增长,达到了惊人的270万。

无论是120万还是270万,都是一个巨大且沉重的负担,压向了明王朝。

为了解决军队吃饭的问题,朱元璋进行军屯,其核心目的就是实现军队的自给自足。

在明初的几十年间,军屯发展十分迅速,全国各地共有军屯田六、七十万顷,接近于全国垦田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以如此规模的军屯,来保障军粮的自给自足。

太祖尝谓五军都督府曰:“养兵而不病於农者,莫若屯田。今海宇宁谧,边境无虞,若使兵但坐食于农,农必受弊,非长久治安之术。其令天下卫所,督兵屯种,庶几兵农合一,国用以舒。”

——《典故纪闻》

如此大规模的屯田,在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但朱元璋不仅在宏观上进行总体策划,而对屯田的细节也倾注心血。

他要求各地负责屯田的官员,在五月时候上报禾苗的长势如何,七月的时候再报粮食的结实如何,十月之时又必须要报收成如何。

一年三报,不仅要让自己知道边疆粮食生产、存储的真实情况,也可以随时检查军士们的屯田情况,让军士们不敢懈怠。

朝廷不只是给军士们田地,还会酌情给予军士耕牛、农具和种子,让他们去开荒屯田。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去屯田,而是根据各地区防务情况的差异,而在屯田人数比例上有着相对灵活的规定,比如,因为战事紧张程度不同,土地肥瘠的差异,有的地区一半的军士进行屯田,一半的军士去守城;而一些地区则是九成军士去屯田,一成军士去守城。

03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粮食收获之后的分配问题,朝廷如此大费周章,最后的一切目的就是收获粮食。

在起初之时,因为开垦土地有一个周期,所以有优惠政策,进行减免,到了产量上升之后,就需要交粮食。

军士种出来的粮食,有24石是需要上交的,其中的12石是收进卫所的仓库储存起来,在有重大军事行动的时候使用,还有12石是供给官军的俸粮。

但24石其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所以后来减少了上交数量。

永乐二十年(1424年)的时候,交给卫所的粮食就减去一半,供本卫官军俸粮的12石不变,也就是合计交18石粮食。

无论24石或者18石,对于大多数士卒来讲,是一个能够承受的负担,甚至尚有结余,足以养家糊口。

这样一来,军队的粮食供应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据明代历朝实录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全国田地共 3874746 顷,宣德八年(1433年)为 4278934 顷,弘治十六年(1503年)为 8307489顷,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卫所军屯的屯粮仅有 500 余万石,到永乐元年(1403年),包括军民屯田在内的屯田子粒已达 2300余万石。

看起来,似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军队吃饭的问题,以致于朱元璋也无不自豪的说:“吾养百万兵,不费百姓一粒米。”

这也的确是一项值得骄傲的成就,但这项成就存在时间并不长,很快就出现了问题。

04

实际的情况,却远远出乎朱元璋的预料。

军屯、卫所、军户等一系列的政策很快遭到了考验,因为很多军士开始了逃亡。

据洪武三年(1370年)统计,在三年时间内,大约有47900多人逃亡。

宣德八年十二月,巡按山东监察御史张聪言:

辽东军士多以罪谪戍,往往有亡匿者。皆因编发之初,奸顽之徒,改易籍贯,至卫即逃。比及勾追,有司谓无其人,军伍遂缺。
——《明宣宗实录》

这类记载在文献中比比皆是。

如此大规模的逃亡,基本可以说卫所制度名存实亡了,那卫所的军士们为何要逃亡呢?

首先,就是军士们屯田的基础,土地被不断蚕食。

各地的藩王权贵、勋戚官僚、卫所军官疯狂地占夺卫所屯田和卫所以外的耕地,导致了军屯的土地数量不断减少;与此同时,边疆地区战事频繁,很多军屯被敌军占领;有一部分敌军投降了,安置他们也需要大量的土地。

军户能够安身于卫所,其根本就在于土地,这跟唐朝初期的府兵制一样。

府兵制要实行,就必须要有均田制为基础。

当军户失去土地,他不仅无法上交粮食,连自己都没饭吃,逃亡就不奇怪了。

弘治时期,兵部尚书马文升在《清屯田以复旧制》中说:

不知何年,屯田政废,册籍无存,上下因循,无官查考,以致卫所官旗势豪军民侵占盗卖,十去其五六,屯田有名无实,所以各该卫所军士月粮,有一二年不得开支者。

卫所的官员也不断压榨士卒,占纳月钱,私役买卖,克扣月粮等现象层出不穷,以至于衣食皆难,不得不的逃亡。

卫所和屯田,这两种制度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很多军士甚至多达一两年得不到自己的口粮。

朱元璋设计政策之时,为了让军士能够在卫所安定下来,所以要求其带着妻儿举家到搬迁到卫所。

现在没有了粮食,那不仅仅是自己挨饿,而是全家挨饿的问题。

卫所的军士,最后呈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极端的贫困、落魄,士卒们和他们的妻儿甚至连以一件遮体的衣裳都没有:

成化二十二年巡抚延绥,出见士卒妻衣不蔽体。叹曰:健儿家贫至是,何面目临其上。亟预给三月饷,亲为抚循。

朱元璋15岁时,一个月之内父母双亡,穷得没有一块地埋葬自己的父母,但他的悲惨遭遇已经在景泰年间就已经大量重现。

如果朱元璋得知这一情况,不知他当作何想。

05

其次,卫所军官又不断压榨普通士卒,又进一步加大了他们的负担。

在卫官军苦于出钱,其事不止一端:如包办秋青草价;给与勇士养马;比较逃亡军匠;责令包工雇役;或帮贴锦衣卫夷人马匹;或加贴司苑局种菜军人;内外宫人造坟,皆用夫价;接应公差车辆,俱费租钱,其他使用,尚不止此。又管营内外官员,率于军伴额数之外,摘发在营操军役使,上下相袭,视为当然。又江南军士漕运,有修船盘削之费,有监收斛面之加,其他掊克,难以枚举。以致逃亡日多,则拨及全户,使富者贫,贫者终至于绝。江南官军每遇营操,虽给行粮,而往返之费,皆自营办。况至京即拨做工雇车运料,而杂拨纳办,有难以尽言者。

朱元璋在《大诰武臣·私役军人第二十七》中讲了很多卫所军官的不法行为:施州卫指挥乐信,令92名士卒为其做买卖;叙南卫指挥徐毅,干脆占用了15名士卒,供其在家役使;大同前卫的百户刘海,私役士卒砍柴卖钱等等。

朱元璋对于腐败的打击是极其严厉的,军官压榨士卒的情况就已经如此常见了,在其他皇帝时期,就可以想象了。

06

最后,军户的世袭,绝难逃脱。

如果是军官,那子子孙孙都为军官,如果是士卒,若不能立功,子子孙孙都是普通士卒。

到了明末,我们会发现军官几乎都是传承而来,比如萨尔浒之战中明军的四路主将,刘铤的父亲是总兵刘显,李如柏的父亲是李成梁,马林的父亲是总兵马芳,杜松是总兵杜桐之弟。

对于军官来讲,职位的世袭,是利益的保障,但对基层士卒来说,军籍成为世世代代的枷锁,军士无力挣脱,便以逃亡的方式进行反抗。

嘉靖时,蓟镇兵员的逃亡现象已经极为严重,唐顺之在《覆勘蓟镇边务首疏》中说蓟镇额定93824名士卒,有34762名逃亡,逃亡率超过三分之一。

为了防止士卒们逃亡,朝廷的官员也想了很多的办法,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把士卒发到离家很远的卫所,西南地区发往东北,东南地区发往西北,以此来增加士卒逃回家乡的难度。

国初卫军藉充垛集,大县至数千名,分发天下卫所,多至百余卫,数千里之远者。近来东南充军亦发西北,西北充军亦多发东南。然四方风土不同,南人病北方之苦寒,北人病南方之暑湿。逃亡故绝,莫不由斯。道里既远,勾解遂难。
———章潢《图书编》

这种方式加重了士卒们的苦难,如此长的距离,全靠双腿,还要自带干粮衣物,并且还要携家带口,加上水土不服,很多士卒没有到达就已经亡于路途之中。

屏弱之人,往往不达戍所,就毙道路。即幸而达戍所,而衣食鲜继,水土未服,不窘而鳃,则老而独,安望其能披坚执锐以御一方,瓜瓞枝繁以长足行伍哉?
——王世贞:《议处清军事宜以实行伍以苏民困疏》

07

军户除了要出一男丁到指定的卫所去当兵‚这称之为正军,此外,军户还要再出一丁称之为余丁,随同正军到卫所,其主要协助正军的生活,以保证正军的衣食装备等。

余丁大多为一人,有的地区也又两到三个余丁的情况。

但这并没有完,军户还需要预留一丁为“继丁”,继丁其实就是替补,其存在的目的就是遇到正军不能继续服役之时——无论是逃亡、死亡或者年老,到卫所继承原正军的差役。

一军户要提供正军、余丁、继丁,很有可能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男丁,那就将年幼的男丁进行登记,称之为叫作“幼丁”‚等其长大了再解补到卫所。

如果一个军户确实没有男丁了,那就在邻里之间进行勾补,总之,最终的目的就是拿一男丁去顶替逃亡者。

戊戌,上以内外卫所军伍有缺,遣人追取户丁,往往鬻法,且又骚动于民。乃诏:自今卫所,以亡故军士姓名乡贯编成图籍送兵部,然后照籍移文取之,毋擅遣人,违者坐罪。寻又诏天下郡县,从军户类造为册,具载其丁口之数,如遇取丁补伍,有司按籍遣之,无丁者止,自是无诈冒不实,役及亲属同姓者矣。
——《明太祖实录》

实际的操作比规定更严格,甚至出现一户出现三丁,甚至五丁被充作正军的情况,即便朝廷一再下令,严禁这样的情况出现,但是这种情况是屡禁不止。

究其原因还是逃亡军士太多,不这样抽丁,卫所就没有人。

军户制度,本质上就是一种半奴役制度,这样的制度之下,虽然有朝廷的强力打压和严厉处罚,仍然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
无心镜 汉周读书
转载自 无心镜

“我大清不需要长城”也是长久以来的谣言,很多人以为我大清皇帝吹过了,就是做到了。
大清在康雍乾三朝有多次修建和新建长城的记录,应对漠北蒙古、⻘海蒙古、漠⻄蒙古诸部威胁,比如:
康熙六年,康熙帝批准修边墙。部分利⽤了明代壕堑或边墙等建筑基础;雍正九年,雍正帝命加强古北口、宣化、⼤同等地的边墙修缮;
乾隆⼗年,⽢肃巡抚⻩廷桂奏请维修⽢肃境内边墙,最终由⺠壮维修边墙。
康熙33年、雍正末年、乾隆10年、26年、27年、54年都有修边墙和请修边墙的相关记载。
除了修缮明朝的边墙以外,清朝在⽢肃祁连⼭⼀带新修了边墙。
清朝的直辖郡县区域就是两京一十八省,这个范围以外是不同程度的羁糜管理。

#沈阳身边事##沈阳生活##沈阳新鲜事##沈阳新闻##沈阳分享##沈阳事儿#​​#沈阳同城# 沈阳天坛 山回路转寻不见
图为天坛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盖云飞

  人间五月天,海棠花中仙。走在沈阳市沈河区文萃路与天坛二街的交叉口,一片姹紫嫣红的花海便映入眼帘,让人不禁想起宋朝诗人王炎那句“赖有海棠倾国色,嫣然一笑解留春”。海棠林不大,在一口袋公园内,公园入口处静卧一大石,上书“天坛园”三个绿色大字。看似闲适的口袋公园,却因为“天坛”两个字传递出一种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让人肃然起敬。

  提起天坛,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北京天坛,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沈阳也有一座天坛,就在现在的天坛二街上。可惜,沈阳的天坛如今早已消散在历史的尘烟当中,唯有留下的“天坛一街”“天坛二街”“天坛小区”等名字,还在提醒着人们曾经留存的那段烟云往事。

  沈阳天坛是北京天坛“缩小版”

  沈阳有很多坛,比如我们熟悉的天坛、地坛、风雨坛、先农坛,这些坛的建筑,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帝王崇天敬神的思想,另一方面则是祭祀先祖,保佑后代子孙绵延万世,而这些坛庙建筑就是为了寄托这种崇敬的心情应运而生的。

  中国古代祭天的历史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黄帝时期就已经有祭天的行为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们会选择自然高地举行拜祭上天的活动,后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才建造专门用于祭天活动的高台,称为祭坛,用以表达人们对上天的尊崇和期盼。古代帝王都把自己塑造成昊天之子。既然是昊天之子,那就一定要祭天。在阶级社会里,统治者赋祭天以特有的含义,将其纳入封建礼制的范畴,使之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清史稿》记载:“大祀十有三:正月上辛祈穀,孟夏常雩,冬至圜丘,皆祭昊天上帝;夏至方泽祭皇地祇……”正是由于祭祀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与国家的政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被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君主奉行不辍,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而祭天更是被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成为“国之大祀”。

  沈阳天坛的建立,始于皇太极。

  天聪六年(1632年),皇太极对后金政权的把控更加牢固,其称帝建国的野心也愈发膨胀。此后,满汉朝臣纷纷劝进,表达对皇太极称帝的期待。此时,皇太极虽然心生喜悦之情,但在他心里仍觉并非建立天地坛和称帝的最佳时机。

  1635年,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大破察哈尔部,林丹汗败走青海途中病死,林丹汗福晋苏泰太后及其子额哲归降时献出元顺帝所持的玉玺,上面刻有“制诰之宝”四个汉字。皇太极欢喜异常,获元传国玺认为是天命所归,于是,采纳大臣范文程的建议,开始建天坛、地坛祭天地。天聪十年四月初八日,皇太极受诸王大臣所上“宽温仁圣皇帝”尊号,改国号曰“清”,改年号为崇德元年,斋戒三日,然后亲率诸贝勒大臣于南郊天坛(圜丘)祭告天地,开清朝皇帝祭天之先河。

  沈阳天坛,无论是从位置的选择还是形制结构,显然都仿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的北京南郊圜丘,只是坛制规模较小,建筑材料也较简陋。《清史稿》记载:“坛壝之制天聪十年,度地盛京,建圜丘、方泽坛,祭告天地,改元崇德。天坛制圆,三成,上成九重,周一丈八尺;二成七重,周三丈六尺;三成五重,周五丈四尺:俱高三尺。垣周百十有三丈。世祖奠鼎燕京,建圜丘正阳门外南郊……”皇太极接受了中国这种传统的祭天方式,修建天坛、地坛,即表明了他是中国的皇帝,要与当时的明朝争夺天下。

  天坛祭天曾是最隆重的仪式

  古代的冬至日祭天是中国古代最隆重的一件事,历史悠久,古人崇尚天人合一,故而对于天具有很高的推崇,商代时称天为“上帝”,周代则奉天为“昊天”,楚国则尊奉太阳神“太一”为东皇,古代祭天的历史,可以从华夏最初开始追溯,传说,天坛最初叫做明堂,这种建筑其实早期是一种吊脚楼式的建筑。

  把天坛建造为圆形,最早则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武则天时期建造的洛阳明堂,这一传统在唐代后几乎断绝,直到嘉靖皇帝时期,嘉靖皇帝因为崇信方术,听了一位术士的建议,将天坛的“大祈殿”改建为圆形的建筑,以此来契合唐代以来的传统,这就是大享殿,到了乾隆时期,大享殿大修,瓦色一律改成青色,形成了现在的格局,这就是北京天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天坛在明清两朝,是最高规格建筑,甚至比皇帝的规格还好,因为天坛祭祀的是中国商周以来3000多年的信仰——昊天,而所谓的皇帝,也不过是“天子”而已。

  虽然清代是由东北渔猎的满人建立的政权,在制度和规章上和明代肯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实际上,所谓的不同主要还是在一些细节上。

  在大体上,清代还是按照中国传统的方式祭天,仅仅是在服饰上有所变更,但是大体却还是效仿周礼。汉代开始,祭天礼服一共有12样花纹在其上,象征皇权,这也被称作十二章,这十二章分别为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在历朝历代都只有细微的改变,而清代的朝服其实也有十二章纹饰,只是在袖子上使用了满人所喜爱的较为轻便的马蹄袖,实际上却是符合中国传统祭祀礼仪的。清代帝王中,最奢华的应该是乾隆了,他所穿的礼服每一次都要重做,十二章纹饰复杂,所穿礼服由千人同时制作,这还不包括从江南等地选布料的时间,如果一个人不休息连续制作则要两年才能完成。

  另外,冬至那天,皇帝其实要步行前往天坛祭天的,其他的大臣也要跟随前往,祭天的典礼相当复杂。历朝历代对于祭天的重视,其实体现了中国历代文化的有序传承,周代人最早提出天道观念,认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而上天对于帝王也是如此,所以,后世的帝王或许会毁掉前代的宗庙,会烧掉宫殿,但是对于昊天上帝的信仰,却是继承前代而延续,这就是中华文明传承至今最好的见证。

  沈阳天坛位于德胜门也就是当时的大南门外5里,在现在的天坛二街上,不过只有皇太极和顺治两位清代帝王在这里完成过祭天的仪式。

  一首诗道尽个中原委

  当年的沈阳天坛,如今只是一处普通的居民区。但住在这里的人也许不会想到,当年曾有多位清代帝王东巡到此祭天。

  据《盛京通志》记载,顺治十三年(1656年)定制,“凡盛京坛内有应修之处,俱着盛京工部随时查估修理”。乾隆在1778年和1783年东巡时,对盛京天坛曾两度重修。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维修时,发现原砖砌阶台三层,因泛碱损坏较多,如用新砖修补,新旧不一,于是决定拆下围墙旧砖,拣选与阶台颜色一致的整砖进行粘补。乾隆四十八年,乾隆第四次东巡盛京,曾撰《坛庙恭纪》诗,记载盛京坛庙原委。

  《重脩坛庙恭纪四首·天坛》:“远近既向服,玉宝应时呈。群请上尊号,太宗辞弗称。内外王贝勒,再三陈奏并。乃告祭郊丘,即位洽舆诚。改元为崇德,国号曰大清。圜坛峙南郊,德盛门之坰。肇禋受蕃釐,万祀延阼亨。长至及兴师,致虔每躬行。世祖定中原,兹坛礼遂停。戊戌年之秋,谒陵来陪京。南郊瞻昔址,百年岁月更。言念眷祉初,勿废应葺营。兹来复旧观,惬志勖继绳。讵惟自勖哉,奕叶聪听情。”这首诗记载了皇太极修建天坛的原委以及后来废止的始末,而逐年荒废最终消失也成为其不可摆脱的宿命。
详见:https://t.cn/A6H5clqg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旁边坐的两个姐妹大概是青春粉,因为《青年晚报》及之后的歌她们一直在说这个也不会那个也没听过,还是蛮感慨的。每一场一样又不一样,不变的是你和歌迷双向奔赴的爱,变的
  • 1.百洋医药拟8.8亿元收购百洋制药60%股权 延伸医药产业链布局2.艾森股份:拟不低于5亿元投建集成电路材料制造基地项目3.翰宇药业:与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
  • 泥牛入海的新能源板块也到了救与不救的尴尬境地,但,面对全球化的产能、库存靠国内消化显然不可能。所谓“人心思变”跌到位的、跌的多的主题个股,都可能慢慢被激活。
  • 天梭表怎么样,其拥有精致的表针、清晰的刻度以及天梭经典怀旧系列的斜体标识。设计灵感源自女性柔美的手腕,天梭女表T-10女士腕表将高科技材质和精细的打磨工艺融合,
  • 我也逐渐想开了……一直到某天,网上很火的天才少女登门,要我让出她真千金的位置。我也逐渐想开了……一直到某天,网上很火的天才少女登门,要我让出她真千金的位置。
  • 最后结束的时候他靠在大球上好久,那个灯光照着脸,喔唷那氛围感,我怎么就没拍下来呢,整天就知道拍大球球摸一下变色,小学生吗(是的小学生啊[泪][泪])温柔的时候突
  • 让我用好奇心和勇气,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里程碑故事❤️。#1000天大脑发育科普行动##528中国宝宝日# 我打开眼睛的那一刻,世界的奇妙在我眼前展开。
  • 黄曦彦:准备回tw李昀锐:大抵是放屁打嗝不用避着的程度吧,但你别说其实我还有点怀念避着的时候13.如果吵架了会怎么和好?黄曦彦:去吃火锅吗李昀锐:我想吃火锅了4
  • 可惜我和他们太不同了,所以也就被他们伐了几下,——但这自然是为“公理”之故,和我的“党同伐异”不同。……现在是一年的尽头的深夜,深得这夜将尽了,我的生命,至少是
  • 谈到本场比赛的失利,卡莱尔说道:“我们在这场比赛中打出了很多优异表现,但最终却因为一两个失误而败北,这真的很遗憾。在前两轮系列赛中我们都以巨大的优势赢下了G1,
  • 闲来无事 翻看完以前发过的所有微博感觉以前的自己 想法和行为都好幼稚现在看来真的很无语 超级嫌弃想不明白当时为何会发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不过还是佩服自己
  • 但是,从前几年瑞幸大批量开店开始,我发现我那些不喝咖啡的朋友们都开始喝了,因为优惠力度很大,又打着国产的旗号(虽然大家都知道根本不是,和中国李宁一个样子)甚至时
  • ”言馨儿安抚道:“没有,我就是怕你担心,才没有告诉你,厉斯年,我总觉得你们埋在毒蛇身边的暗线叛变了,”薛长空在帝都来去自如,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厉斯年他们埋下的暗
  • 姐妹们巴厘岛尊嘟好美呀霖哥出门还是靠谱的,攻略做的很不错[彩虹屁]于是旅游要带的衣服日用品啥的,就是我来准备了去海边玩,对护肤品的选择非常重要[污]每天经历暴晒
  • 虽然李大爷的思想很前卫,但是车大姐却表示自己不是一个随便的人,不结婚不领证,那就是耍流氓,她觉得李大爷就是不要脸。他刚刚买了一辆新车,希望找一个年轻的老伴后,两
  • 茅台酒业在整个遵义市的白酒行业中所占比重较大,贵州茅台酒的影响力给遵义市的其他酒业带来了一定的威胁的同时,远贵酒业在茅台的带领下,取得不少成就。茅台集团让世界看
  • 就算不被所谓主流接受也好,不被『升职加薪』也罢,我都放弃这些“身外之物”只为了让自己每天都过得轻松、自洽、快乐。可不嘛,有哥哥宠着的人了不起 第三话白魔也出场
  • 德令哈的夜市很吸引人,但明天的行程依然仓促,我们无缘与这座常住人口只有八万的城市有更深入的接触,那就晚安吧[月亮]【万人空巷!因发现其中一个表演区域就在酒店附近
  • [哈哈]后面几张图是我今天7点多去参加活动先走,她又收拾厨房,比孩子爹收拾的还好,就是我家过日子年头久了,还是杂物多,小家电上的油渍她是赶上一次擦一次,她把活留
  • 糖尿病患者如若每周发生1~2次低血糖,或是次数更多,需要警惕是胰岛功能差导致,这种情况下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会明显增加,说明病情在持续恶化。这是因为患者的胰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