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辟谣阿波罗登月造假#】美国人都没着急辟谣,中国科协着啥急?死了爹了。

近日,“阿波罗登月造假”这一话题再度引发广大网友关注,起因源于:一位航天专家在直播上提到“阿波罗盆地”时不太连贯的表达,被一些媒体剪辑成短视频进行了传播。不少网友因此解读:“阿波罗登月的地方,嫦娥六号登月没有找到任何痕迹,美国被狠狠打脸啦”“阿波罗任务压根没有登陆月球,他们的宇航员也没有登上月球,阿波罗登月就是一场惊天骗局”……

真的是这样吗?先说结论:阿波罗登月不是骗局!有众多证据表明:阿波罗系列任务确实登上了月球,宇航员也登上了月球,比如月球岩石样本、照片和视频等。

媒体剪辑视频中提到的航天专家“迟疑”“语塞”“内涵”等情况,也并不“完全”属实。仔细观察当时的视频资料可以发现,航天专家在面对直播镜头回答问题时,语言并未完全组织和表达清楚,因而有一些停顿,而节目组为了直播流畅在此时快速结束了话题,并切换开启了一个新话题。

这在直播中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一些媒体却断章取义截取和放大了这短暂的几秒钟视频,并配上煽动性的文字,造成了“航天专家内涵阿波罗登月为假”的假象,这是典型的曲解。

之所以会发生这次舆论,事件的起因还要从本月初的嫦娥六号任务说起。

2024 年 5 月 3 日,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本次发射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将执行人类首次月背取样返回任务,可谓举世瞩目。央视总台对此次发射进行了专题直播报道,邀请众多任务相关专家为公众进行科普解读和任务介绍。

在火箭已经发射成功,飞行时间 2550 秒左右时,主持人与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裴照宇就本次任务落点选择问题进行交流。主持人说:“嫦娥四号降落在了南极艾特肯盆地,这一次的嫦娥六号从大的范围来讲也是降落在南极艾特肯盆地,但是其实位置还是不一样的。” 裴总接下来说:“没有找到那个……阿波罗盆地的那个……”。主持人这时注意到裴总一时还没有组织好语言,为了直播节目的流畅性马上提出了一个新话题继续聊了起来。

这本来是直播类节目中常见的情况,但因为裴总提到了“没找到”和“阿波罗”这两个词,一些媒体认为发现了“流量密码”,将这段对话单独截取出来,并配以《关于南极艾特肯盆地,裴总这样说:没找到那个……》这种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标题,做成短视频进行大肆传播。

在这些视频下面的评论区,出现了大量的认为找到了美国阿波罗登月事件 造假证据的评论内容,例如“老美坐不住了,无意中被打了假”“阿波罗登月的地方,嫦娥六号登月没有找到任何痕迹,美国被狠狠打脸啦”“对登月的谎言,裴总内涵了”“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呢?美国国旗呢?美国的月球车呢?怎么都没找到,难道被外星人搬走了?”……

这些评论有些已经有了近万的点赞和上百条赞同的跟评,在笔者翻阅评论区超过 10 屏左右时,才偶尔发现了一两条较为理性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基本无人理睬,偶尔有评论的,也多是讽刺挖苦的内容。

笔者作为一名航天科普工作者,看到这里感到心情十分复杂。

第一,视频中提到的“艾特肯盆地”位于月球南极,是被誉为“太阳系内最大的撞击坑之一”的大型盆地,面积跨越月球正反两面,在这个大型盆地内还遍布着很多大小不一的盆地,视频中备受争议的“阿波罗盆地”就是其中较大的一个,它位于月球背面。“阿波罗盆地”这个名字里虽然也有“阿波罗”,但和阿波罗登月任务落点完全是两回事。这是为了纪念阿波罗登月任务而命名的,却非任何一次阿波罗登月任务的落点。

第二,由于潮汐锁定的原因,月球永远只有一面朝向地球,人类在地球上永远无法看到月背的样子。长期以来人类对月球背面的探测手段都停留在环月飞行的探测器发回的图像数据。因为在月球背面无线电信号会被月球遮挡,无法直接与地球通信,月背软着陆是一个世界性的技术难题。

载人登月任务本身就面临极高的风险,所以在着陆点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和工程实现的可能性。全部的阿波罗登月任务落点均在月球正面南北纬 ±30° 和东西经 ±45° 范围内。直到 2019 年 1 月 3 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软着陆成功,才成为代表人类首次到达月球背面的人造探测器,创造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的里程碑。

第三,关于阿波罗登月任务,有大量的音视频资料,最重要的是有大量的月壤和月岩样本被带回了地球,全球多个国家均有基于阿波罗登月任务所带回的月壤、月岩样本取得的研究成果。

例如,在 1978 年中美正式建交前夕,美国向中国赠送了 1 克月球土壤作为“国礼”。我国将这份月壤一分为二,其中 0.5 克用于科学研究,另外 0.5 克收藏在北京天文馆。欧阳自远等中国科学家利用这珍贵的 0.5 克月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终发表了 14 篇论文。我国国家航天局等权威部门在航天报道以及航天科普内容中也多次介绍过阿波罗登月任务。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在 2020 年 11 月 24日 发布的《探月“三步走” 收官“有看头”——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正式启航》一文中也提到:“1969 年 7 月至 1972 年 12 月间,美国通过阿波罗 11 号到阿波罗 17 号载人飞船实施了 7 次载人登月任务,除了阿波罗 13 号因发生故障中途返回,其余 6 艘飞船皆完成登月,成功将 12 名航天员送上月球,共带回月壤和月岩样品约 382 千克。”

而在 2012 年时,嫦娥二号有效载荷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赵葆常也提到,嫦娥二号传回的图像可以看到阿波罗 11 号登月的遗迹。

这样的例证还有很多,本文就不一一列举了。

另外,关于“阿波罗的飞行器登上了月球,但是宇航员没有登上月球。”这一点质疑,其实也很好证实。例如,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取回月壤 1731 克,阿波罗系列登月任务累计采样取回样品约 382 千克,要达到如此规模的月岩月壤采样,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通过无人设备是无法实现的,只能通过人工采样的方式来获取。

可见,阿波罗系列登月任务并非是假的,宇航员未登上月球的说法也不属实。阿波罗系列登月任务是人类在探索宇宙历程中的重大成就,它的成功展示了人类在探索未知过程中的勇气与能力,值得被大家尊重。

大多数人质疑阿波罗号登月是出于对国家的朴素感情,不过笔者还是要呼吁大家保持理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实事求是。而那些故意曲解航天专家意思,利用老百姓朴素情感,剪辑、拼凑内容来“赚流量”“博眼球”的媒体,实在不应该,也奉劝这类媒体该收收“流量为王”的心了。(本条信源 @Vista看天下 来源:科学辟谣 作者:王君毅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太空文化传播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https://t.cn/A6HtA1Ud

【#中国科协辟谣阿波罗登月造假#】近日,“阿波罗登月造假”这一话题再度引发广大网友关注,起因源于:一位航天专家在直播上提到“阿波罗盆地”时不太连贯的表达,被一些媒体剪辑成短视频进行了传播。不少网友因此解读:“阿波罗登月的地方,嫦娥六号登月没有找到任何痕迹,美国被狠狠打脸啦”“阿波罗任务压根没有登陆月球,他们的宇航员也没有登上月球,阿波罗登月就是一场惊天骗局”……

真的是这样吗?先说结论:阿波罗登月不是骗局!有众多证据表明:阿波罗系列任务确实登上了月球,宇航员也登上了月球,比如月球岩石样本、照片和视频等。

媒体剪辑视频中提到的航天专家“迟疑”“语塞”“内涵”等情况,也并不“完全”属实。仔细观察当时的视频资料可以发现,航天专家在面对直播镜头回答问题时,语言并未完全组织和表达清楚,因而有一些停顿,而节目组为了直播流畅在此时快速结束了话题,并切换开启了一个新话题。

这在直播中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一些媒体却断章取义截取和放大了这短暂的几秒钟视频,并配上煽动性的文字,造成了“航天专家内涵阿波罗登月为假”的假象,这是典型的曲解。

之所以会发生这次舆论,事件的起因还要从本月初的嫦娥六号任务说起。

2024 年 5 月 3 日,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本次发射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将执行人类首次月背取样返回任务,可谓举世瞩目。央视总台对此次发射进行了专题直播报道,邀请众多任务相关专家为公众进行科普解读和任务介绍。

在火箭已经发射成功,飞行时间 2550 秒左右时,主持人与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裴照宇就本次任务落点选择问题进行交流。主持人说:“嫦娥四号降落在了南极艾特肯盆地,这一次的嫦娥六号从大的范围来讲也是降落在南极艾特肯盆地,但是其实位置还是不一样的。” 裴总接下来说:“没有找到那个……阿波罗盆地的那个……”。主持人这时注意到裴总一时还没有组织好语言,为了直播节目的流畅性马上提出了一个新话题继续聊了起来。

这本来是直播类节目中常见的情况,但因为裴总提到了“没找到”和“阿波罗”这两个词,一些媒体认为发现了“流量密码”,将这段对话单独截取出来,并配以《关于南极艾特肯盆地,裴总这样说:没找到那个……》这种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标题,做成短视频进行大肆传播。

在这些视频下面的评论区,出现了大量的认为找到了美国阿波罗登月事件 造假证据的评论内容,例如“老美坐不住了,无意中被打了假”“阿波罗登月的地方,嫦娥六号登月没有找到任何痕迹,美国被狠狠打脸啦”“对登月的谎言,裴总内涵了”“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呢?美国国旗呢?美国的月球车呢?怎么都没找到,难道被外星人搬走了?”……

这些评论有些已经有了近万的点赞和上百条赞同的跟评,在笔者翻阅评论区超过 10 屏左右时,才偶尔发现了一两条较为理性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基本无人理睬,偶尔有评论的,也多是讽刺挖苦的内容。

笔者作为一名航天科普工作者,看到这里感到心情十分复杂。

第一,视频中提到的“艾特肯盆地”位于月球南极,是被誉为“太阳系内最大的撞击坑之一”的大型盆地,面积跨越月球正反两面,在这个大型盆地内还遍布着很多大小不一的盆地,视频中备受争议的“阿波罗盆地”就是其中较大的一个,它位于月球背面。“阿波罗盆地”这个名字里虽然也有“阿波罗”,但和阿波罗登月任务落点完全是两回事。这是为了纪念阿波罗登月任务而命名的,却非任何一次阿波罗登月任务的落点。

第二,由于潮汐锁定的原因,月球永远只有一面朝向地球,人类在地球上永远无法看到月背的样子。长期以来人类对月球背面的探测手段都停留在环月飞行的探测器发回的图像数据。因为在月球背面无线电信号会被月球遮挡,无法直接与地球通信,月背软着陆是一个世界性的技术难题。

载人登月任务本身就面临极高的风险,所以在着陆点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和工程实现的可能性。全部的阿波罗登月任务落点均在月球正面南北纬 ±30° 和东西经 ±45° 范围内。直到 2019 年 1 月 3 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软着陆成功,才成为代表人类首次到达月球背面的人造探测器,创造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的里程碑。

第三,关于阿波罗登月任务,有大量的音视频资料,最重要的是有大量的月壤和月岩样本被带回了地球,全球多个国家均有基于阿波罗登月任务所带回的月壤、月岩样本取得的研究成果。

例如,在 1978 年中美正式建交前夕,美国向中国赠送了 1 克月球土壤作为“国礼”。我国将这份月壤一分为二,其中 0.5 克用于科学研究,另外 0.5 克收藏在北京天文馆。欧阳自远等中国科学家利用这珍贵的 0.5 克月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终发表了 14 篇论文。我国国家航天局等权威部门在航天报道以及航天科普内容中也多次介绍过阿波罗登月任务。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在 2020 年 11 月 24日 发布的《探月“三步走” 收官“有看头”——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正式启航》一文中也提到:“1969 年 7 月至 1972 年 12 月间,美国通过阿波罗 11 号到阿波罗 17 号载人飞船实施了 7 次载人登月任务,除了阿波罗 13 号因发生故障中途返回,其余 6 艘飞船皆完成登月,成功将 12 名航天员送上月球,共带回月壤和月岩样品约 382 千克。”

而在 2012 年时,嫦娥二号有效载荷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赵葆常也提到,嫦娥二号传回的图像可以看到阿波罗 11 号登月的遗迹。

这样的例证还有很多,本文就不一一列举了。

另外,关于“阿波罗的飞行器登上了月球,但是宇航员没有登上月球。”这一点质疑,其实也很好证实。例如,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取回月壤 1731 克,阿波罗系列登月任务累计采样取回样品约 382 千克,要达到如此规模的月岩月壤采样,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通过无人设备是无法实现的,只能通过人工采样的方式来获取。

可见,阿波罗系列登月任务并非是假的,宇航员未登上月球的说法也不属实。阿波罗系列登月任务是人类在探索宇宙历程中的重大成就,它的成功展示了人类在探索未知过程中的勇气与能力,值得被大家尊重。

大多数人质疑阿波罗号登月是出于对国家的朴素感情,不过笔者还是要呼吁大家保持理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实事求是。而那些故意曲解航天专家意思,利用老百姓朴素情感,剪辑、拼凑内容来“赚流量”“博眼球”的媒体,实在不应该,也奉劝这类媒体该收收“流量为王”的心了。(来源:科学辟谣 )

【#中国科协辟谣阿波罗登月造假#】近日,“阿波罗登月造假”这一话题再度引发广大网友关注,起因源于:一位航天专家在直播上提到“阿波罗盆地”时不太连贯的表达,被一些媒体剪辑成短视频进行了传播。不少网友因此解读:“阿波罗登月的地方,嫦娥六号登月没有找到任何痕迹,美国被狠狠打脸啦”“阿波罗任务压根没有登陆月球,他们的宇航员也没有登上月球,阿波罗登月就是一场惊天骗局”……

真的是这样吗?先说结论:阿波罗登月不是骗局!有众多证据表明:阿波罗系列任务确实登上了月球,宇航员也登上了月球,比如月球岩石样本、照片和视频等。

媒体剪辑视频中提到的航天专家“迟疑”“语塞”“内涵”等情况,也并不“完全”属实。仔细观察当时的视频资料可以发现,航天专家在面对直播镜头回答问题时,语言并未完全组织和表达清楚,因而有一些停顿,而节目组为了直播流畅在此时快速结束了话题,并切换开启了一个新话题。

这在直播中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一些媒体却断章取义截取和放大了这短暂的几秒钟视频,并配上煽动性的文字,造成了“航天专家内涵阿波罗登月为假”的假象,这是典型的曲解。

之所以会发生这次舆论,事件的起因还要从本月初的嫦娥六号任务说起。

2024 年 5 月 3 日,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本次发射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将执行人类首次月背取样返回任务,可谓举世瞩目。央视总台对此次发射进行了专题直播报道,邀请众多任务相关专家为公众进行科普解读和任务介绍。

在火箭已经发射成功,飞行时间 2550 秒左右时,主持人与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裴照宇就本次任务落点选择问题进行交流。主持人说:“嫦娥四号降落在了南极艾特肯盆地,这一次的嫦娥六号从大的范围来讲也是降落在南极艾特肯盆地,但是其实位置还是不一样的。” 裴总接下来说:“没有找到那个……阿波罗盆地的那个……”。主持人这时注意到裴总一时还没有组织好语言,为了直播节目的流畅性马上提出了一个新话题继续聊了起来。

这本来是直播类节目中常见的情况,但因为裴总提到了“没找到”和“阿波罗”这两个词,一些媒体认为发现了“流量密码”,将这段对话单独截取出来,并配以《关于南极艾特肯盆地,裴总这样说:没找到那个……》这种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标题,做成短视频进行大肆传播。

在这些视频下面的评论区,出现了大量的认为找到了美国阿波罗登月事件 造假证据的评论内容,例如“老美坐不住了,无意中被打了假”“阿波罗登月的地方,嫦娥六号登月没有找到任何痕迹,美国被狠狠打脸啦”“对登月的谎言,裴总内涵了”“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呢?美国国旗呢?美国的月球车呢?怎么都没找到,难道被外星人搬走了?”……

这些评论有些已经有了近万的点赞和上百条赞同的跟评,在笔者翻阅评论区超过 10 屏左右时,才偶尔发现了一两条较为理性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基本无人理睬,偶尔有评论的,也多是讽刺挖苦的内容。

笔者作为一名航天科普工作者,看到这里感到心情十分复杂。

第一,视频中提到的“艾特肯盆地”位于月球南极,是被誉为“太阳系内最大的撞击坑之一”的大型盆地,面积跨越月球正反两面,在这个大型盆地内还遍布着很多大小不一的盆地,视频中备受争议的“阿波罗盆地”就是其中较大的一个,它位于月球背面。“阿波罗盆地”这个名字里虽然也有“阿波罗”,但和阿波罗登月任务落点完全是两回事。这是为了纪念阿波罗登月任务而命名的,却非任何一次阿波罗登月任务的落点。

第二,由于潮汐锁定的原因,月球永远只有一面朝向地球,人类在地球上永远无法看到月背的样子。长期以来人类对月球背面的探测手段都停留在环月飞行的探测器发回的图像数据。因为在月球背面无线电信号会被月球遮挡,无法直接与地球通信,月背软着陆是一个世界性的技术难题。

载人登月任务本身就面临极高的风险,所以在着陆点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和工程实现的可能性。全部的阿波罗登月任务落点均在月球正面南北纬 ±30° 和东西经 ±45° 范围内。直到 2019 年 1 月 3 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软着陆成功,才成为代表人类首次到达月球背面的人造探测器,创造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的里程碑。

第三,关于阿波罗登月任务,有大量的音视频资料,最重要的是有大量的月壤和月岩样本被带回了地球,全球多个国家均有基于阿波罗登月任务所带回的月壤、月岩样本取得的研究成果。

例如,在 1978 年中美正式建交前夕,美国向中国赠送了 1 克月球土壤作为“国礼”。我国将这份月壤一分为二,其中 0.5 克用于科学研究,另外 0.5 克收藏在北京天文馆。欧阳自远等中国科学家利用这珍贵的 0.5 克月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终发表了 14 篇论文。我国国家航天局等权威部门在航天报道以及航天科普内容中也多次介绍过阿波罗登月任务。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在 2020 年 11 月 24日 发布的《探月“三步走” 收官“有看头”——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正式启航》一文中也提到:“1969 年 7 月至 1972 年 12 月间,美国通过阿波罗 11 号到阿波罗 17 号载人飞船实施了 7 次载人登月任务,除了阿波罗 13 号因发生故障中途返回,其余 6 艘飞船皆完成登月,成功将 12 名航天员送上月球,共带回月壤和月岩样品约 382 千克。”

而在 2012 年时,嫦娥二号有效载荷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赵葆常也提到,嫦娥二号传回的图像可以看到阿波罗 11 号登月的遗迹。

这样的例证还有很多,本文就不一一列举了。

另外,关于“阿波罗的飞行器登上了月球,但是宇航员没有登上月球。”这一点质疑,其实也很好证实。例如,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取回月壤 1731 克,阿波罗系列登月任务累计采样取回样品约 382 千克,要达到如此规模的月岩月壤采样,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通过无人设备是无法实现的,只能通过人工采样的方式来获取。

可见,阿波罗系列登月任务并非是假的,宇航员未登上月球的说法也不属实。阿波罗系列登月任务是人类在探索宇宙历程中的重大成就,它的成功展示了人类在探索未知过程中的勇气与能力,值得被大家尊重。

大多数人质疑阿波罗号登月是出于对国家的朴素感情,不过笔者还是要呼吁大家保持理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实事求是。而那些故意曲解航天专家意思,利用老百姓朴素情感,剪辑、拼凑内容来“赚流量”“博眼球”的媒体,实在不应该,也奉劝这类媒体该收收“流量为王”的心了。(来源:科学辟谣 作者:王君毅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太空文化传播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https://t.cn/A6HtA1U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是一种社会意识,属于法律文化中的观念层面;而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
  • 我朋友也吐槽我一聊天总是十句有九句离不开dxl[二哈]我其实是一个新鲜感过的很快的人,以前都是喜欢一个月就慢慢淡忘了。没打马赛克的是买了门票进去可以玩的……#琼
  • 本期所刊内容是启功先生不同时期收藏的历代刻石拓片题封,数量近百件,尺幅甚小,大都以毛笔朱迹书于旧报纸上,且都注明张数。欲览更多内容,敬请关注金石契微信公众号。
  • 人类利益高于一切,不是对一个人的仁慈,是对人类整体命运的仁慈,这才是永不动摇的信念的来源。我想表达的是我的人生态度:我愿意平静地、快乐地、自愿地走向属于我的正确
  • ”有些人的恶意是没办法解释的,只希望善良的人遇见善良的人,真诚的人与真诚的人来硬碰硬。心地善良的人不会让别人轻易影响自己,大智慧的人知道有些人没必要多计较。
  • #刘宇宁新歌一座岛# [微风][微风]#刘宇宁鲜厨100# [微风][微风]#摩登兄弟[超话]#————♡⃛ Lᵒᵛᵉᵧₒᵤ ♡⃛————喜欢看你认真的样子,喜
  • ……他的装置和展览可以理解为一种荒谬的世界剧场。我们必须不停地奋斗,以找寻更为完美的解答,「 很多男性的成长过程中,其实不断体会着内心真正的渴求被压抑,“被迫”
  • 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中,又焉有不败之理?随和的人,是宽宏大量的人,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能够以谦和的态度对
  • 思考着这些的我,不紧不慢地穿过卷心菜田,感觉比起待在教室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的上的课,像这样漫步更有意义。让我想起了大槻ケンヂ曾经写过的一篇随笔:––––––
  • 你来了,说要遇见我 告诉我,一些我知道的又不知道的秘密 我来了,因为我答应,今生必要遇见你 一切只是这样而已 洁白的如同花束 花的左翼 花的右翼 都是花儿呀
  • [心]如果你有牙齿矫正方面的相关问题都可以向博主@成都小学妹说牙齿 兔费咨询哦 #成都 前牙开颌/牙齿左右不对称/成都牙齿矫正/隐形矫正 哪些医院医生经验
  • #刘宇宁宝曼兰朵品牌挚友# [给你小心心]#刘宇宁故乡的云# [给你小心心]#摩登兄弟[超话]# 如约而至是一个美好的词语 等的辛苦却从不辜负 早安@摩登
  • 在港口和船舶口岸疫情防控方面,各引航机构和港口企业在船舶进港作业前,要研判船舶疫情防控风险,采取“非必要不登轮”措施,严格控制登轮人员数量,对未按要求进行个人防
  • 但是,从上海有关部门的表态看,他们没有被“吓晕”在厕所,他们也希望能走法律程序。而专职律师会不会也忘了《民法典》已经生效了吧?
  • 这时候官方又推出了一款不错的新车,不需要花钱,只要做一段时间的任务就能拿到,但我觉得这个车性能不行于是我又开始骂凭什么这车这么丑,果然送的就是不如兰博基尼,请问
  • 都是我妈说过的原话[允悲]我有我的白宇哥哥,只要白宇哥哥要我,我明天就嫁给他四美简直是追星女孩之光[打call]#白宇乔家的儿女#我最近突然感觉自己喝茶开窍了,
  • 据媒体报道,从印度养蛊罐中传来的德尔塔病毒还没消停,一种名叫拉姆达变异毒株,又开始落入“监控之网”蔓延至41个国家和地区,包括阿根廷、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智利、
  • 郑桥板为赶急救受灾饥民,未能来得及依程序上报批准,而是选择擅自打开官仓以救急济民,并因济民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那今儿就来一张不一样的《束狂入世犹嫌放·为
  • ?在此感谢全体与会家长和老师,感恩陈校长的无私奉献,期待与大家再次相约青聪泉[心][心][心]真踏马神经病,第一家马场原来有个公益项目关于自闭症儿童的,然后项目
  • 这种说法绝对不夸张,因为这已经不是李诞第一次参加《向往的生活》了,他第一次来的时候就因为太懒遭到了观众们的抵制。如果因为在《向往的生活》上偷了懒就要抵制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