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汇[超话]#博物丨古代农业技术的变革是伴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世界上最早的犁地出现在公元前3000 年左右的两河流域的乌鲁克文化,中国古代牛耕技术的兴起,很可能受到两河流域的影响。从中国的古代文献及考古材料来看,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铁农具和牛耕,至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广泛应用,牛耕技术也有所推广。成书于西汉时期的《战国策》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的历史,其中提到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避免与秦交战时,历数秦人在经济、军事、政治方面的优势,其中经济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秦以牛田”,即秦人用牛犁地。把用牛犁地作为秦人取得经济优势的证据,可见牛耕在当时还不是普遍现象。联系上文提到的春秋时期或春秋时期之前可能就存在用牛犁地的现象,但用牛犁地到战国时期尚不普及,这种耕作方式的推广耗费了数百年,可见古人对先进的生产力的认识是相当保守的,价值观的转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牛犁地的首要条件是让牛完全听从指挥,这样才能进行牛耕。古人利用牛鼻敏感的特点,在牛的两个鼻孔中间穿孔,然后穿上环,环上连着绳索,或直接用绳索穿在牛鼻孔上,驾驭牛时,就扯动绳索,使牛顺从人的意志,方便人的操控。世界上最早的给牛鼻穿孔的图像是苏美尔人制作的《乌尔王军旗》(图3-2),出土于伊拉克境内的苏美尔王室墓穴,距今4500 年左右。《乌尔王军旗》的底盘是木头,上面用贝壳、石灰岩、天青石组成人像和动物形象等多种图案,镶嵌在沥青上,表现出色彩绚丽的画面,画面上牛和驴的鼻子上都穿环。

苏美尔人给家养大型动物鼻孔穿环的年代相当早,目前的研究结果还不能证实中国的牛鼻穿环技术是否来自西亚地区。但是,家养黄牛来自西亚地区,因而给牛鼻穿环的技术也很可能是从西亚地区引进的。

中国的牛鼻穿环技术最晚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牛形牺尊(图3-3)便是春秋晚期的青铜器。这件青铜器的首、颈、身、腿等部位都装饰有以盘绕回旋的龙蛇纹组成的兽面纹,纹饰华丽繁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牛鼻上穿有一枚巨大的铜环。这种穿牛鼻的环在古代被称为“蒱”或“桊”,《说文解字》记载:“桊,牛鼻中环也。”五代时南唐的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中进一步解释道:“以柔木为环,以穿牛鼻也。”现在给牛鼻穿孔有专门的金属工具,售价区区数十元,但放在数千年前的古代,给牛鼻穿孔却是古人的一项重大发明,即抓住了控制牛的关键点,残忍而有效,以至于《庄子•秋水》专门记载:“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在这里透露了他认为给牛鼻穿孔是一种毁灭自然的人为举动,他的论述充满了哲学的思考,这里不展开讨论。客观地看待历史,通过发明给牛鼻穿孔的方法控制牛、驾驭牛耕地,是古代农业社会生产力的一场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古代牛耕的图像自汉代开始出现,现在发现的汉代牛耕图像有十余幅,分别出自山东、江苏、陕西、山西和内蒙古等地。从地域上看,这些资料集中分布于长江以北的华东北部地区和西北地区;从时代上看,从最早的西汉中期一直延续到东汉中晚期,这恰好是中国北方地区牛耕技术和工具快速发展的时期。据《汉书·食货志》载,牛耕的方式为“用耦犁,二牛三人”。关于二牛三人如何搭配,比较可信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二人各牵一牛,二牛拉一犁,一人在其后扶犁。还有一种是二牛抬杠拉一犁,一人在前边牵牛,一人在辕头一侧控制犁辕,一人在后边扶犁(图3-4)。

据学者们考证,到西汉晚期,随着耕作技术的进步,以牛犁地时不再需要由人在前面牵牛,同时,由于出现了可供调节犁地深浅的犁箭,中间控制辕的人也不再需要,于是牛耕便发展为二牛一人的方式(图3-5),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此后,二牛一人的犁耕法便成为东汉时期牛耕的基本形式。到魏晋时期,在二牛一人式耕作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更简便的一牛一人式耕作(图3-6)。

古人驾驭牛的时候,要在牛脖子上套一副弯曲的木头,称为“轭”。有学者考证,轭的形状和放在牛脖子上的位置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的牛耕使用的是直角轭,即把一根长的横木绑在两头牛的角上,横木中间与犁的长辕相连接。在20 世纪50 年代前后,民族学家在四川西部地区做调查时,发现当地还在使用这种方法驾驭牛犁地。但使用直角轭容易损伤牛角,而且主要是牛的颈部受力,耕牛的力量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此后又出现了直肩轭,即将横木由牛角后移至牛肩峰处,横木上按一定距离凿有数个小孔,用于穿绳,以便将横木固定在牛肩部,使之不易滑落,这种方式被称为“二牛抬杠”。与直角轭相比,直肩轭能充分发挥耕牛的力量,对耕牛的损伤也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由于木杠本身横直,与牛颈肩部位并不贴合,所以增加了役使耕牛的难度。目前发现的两汉牛耕图像中,使用的多半是直肩轭。汉代开始出现曲式肩轭,据元代王桢的《农书》载…

#读书##艺术##历史#

我的“公益项目”

晴空有云

孩子出生的那月,我去了县里的国营奶牛厂。厂长姓杨,中等身材,说话率直。我坚持取牛奶的第六天,杨厂长说奶牛厂解散了。

“老师,你快去你们学校南面的一家,主人姓魏,他把最好的两头奶牛买走了。”


杨厂长让我抓紧去找姓魏的人家,因为像我一样取牛奶的人比较多。


当时县城没有出租车,就是三轮车也很少,更不要说公交车了。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我骑车风风火火赶到魏家。


“你真是亏你家先人,商量好的只买一头奶牛,现在倒好,整上两头,你让喝西北风”,“我看着好,就都买来了,那你为啥不跟我一起去买?”魏家夫妻正在为奶牛的事吵架,原因是买了两头奶牛,没钱喂养。


夫妻俩快要大打出手,看其结果是不想养了。我急着给孩子订奶,如果这家人喂养,取奶会省很多事,因为距离比较近,还有就是厂长说的那是最好的两头牛。


“一头牛多少钱?”


“两千块呢!”女主人口气很重。


“那我一次性给你们2000块钱的订奶费,看咋样?”我试探性地问夫妻俩。


“那好得很!”夫妻异口同声。


我凑了2000块钱,下午就送了过去。男主人拿了钱,似乎跟我是老熟人一般,说了好些好话。对我而言,孩子吃奶的事算有了着落,自然很高兴了。当时一斤牛奶的价格是1.2元,我每天早晚各取一斤,魏家也是每天早晚各挤奶一次。早晨的挤奶时间大概是6:30,我每天都要赶在6:30去魏家,生怕人家在牛奶里掺水,当时听说有掺水的现象。我为了不让魏家人猜出我的心事,就不止一次说我的工作上班时间早,得早点取了奶去,事实上我的工作时间的确早。


我每次去魏家,男主人总是在固定的时间点儿,提了一大铝壶清水去牛栏,他先是清洗牛奶头,然后挤掉前头奶(说是人吃了不好),接着就正式挤奶。每次将挤好的奶,用很细的萝过一过,然后盛在很大的一个瓷盆里(听说瓷盆耐放),那时候很少有人用冰箱。


为了孩子,我可以说风雨无阻,每天去魏家两次。魏家主人也是兢兢业业,每天不间断他经营奶牛的事情。时间长了,感觉魏家夫妇为人正直,没有听到外人对他们不好的议论。


取牛奶快两年了,孩子对牛奶也吃得顺顺的。有天下午,魏家男主人到我单位来,见了我,显得格外不自然,说话有些小心翼翼。


“真是不好意思,我算了一下,你的订奶的钱快用完了,我……”魏家主人搓着双手说。


“魏师傅,这个好说,孩子都过两岁了,我这次给你1000块的订奶费,你看好不好?”我打断他的话,急忙说。


“我不是因为牛奶费,是我不想养奶牛了。当初要不是你,我确实没有办法养。当初不光你的孩子吃牛奶,我家的孩子也吃,你也知道我有五个孩子,当时要吃奶的就有两个。我们一家人确实很感谢你的支持,两千元不是小数目。”魏家主人一脸真诚。


“为了孩子,大家都舍得,换了别人也一样。我看魏师傅经营的不错,县上的人都知道你家养奶牛,我也见人说你是好人,从来不掺水。我取你家的奶,孩子从没有闹过肚子。我们支持你继续养奶牛?”


“每家子的孩子都是宝,我不掺水别人掺,价格提升不起来,我不忍心做假。要不是你,我早都不养奶牛了。你给的奶钱现在用完了,我们决定将奶牛卖掉。你也是好人!我特地给你说一下。”魏家主人主动跟我握手告别。


好多时候,人们总看到事情的表面,或者一厢情愿地考虑事情。魏家养牛的事,让我明白光有牛是不行的,还得有足够的草料;魏家买牛奶的事,让我也明白老实人的经营成本很高,往往不挣钱。


我原以为市场上真货不够用,所以假货才有了市场,其实有假货的存在,真货买不了真价钱,自然就输给了市场。我原以为,以前做公益的,给贫困户扶持两头牛(一公一母)就可以奏效,不成想第二年受助者将牛杀掉或卖掉,足以说明贫困着的“愚蠢”。从魏家养奶牛看,贫困户养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牛是每天都要吃草料的,扶持者对消耗的成本不可不算。自古就有,人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理!愿真正做事的人多一些亲身体验或多一些实际的调研,那样或许会少一些牢骚或抱怨。

立足优势 提质扩群 助力肉牛产业持续发展
龙江县哈拉海乡立足区位优势,将“和牛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本土繁育,降低成本,推动基础母牛扩群提质,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在哈拉海乡巨宝村,村民梁旺坤正在侍弄他家的改良牛,几年前养殖高档肉牛让他家的生活摆脱贫困。
龙江县哈拉海乡巨宝村村民梁旺坤说:“最初我家养了两头改良牛,现在发展到了4头,一年一头牛能增收7000左右块钱,3头牛能增收2万1千多元,效益还挺可观的。”
哈拉海乡立足区位优势,广泛宣传基础母牛扩群提质补贴政策,借助域内和牛公司的和牛冻精,改良传统基础母牛,助推肉牛产业扩群提质。目前,该乡基础母牛存栏5400头,已改良2380头,许多农户走上了肉牛改良致富增收的道路。
龙江县哈拉海乡巨宝村村民张朝军说:“今年下了5头了,还有4头在6月前都能下完,12月份左右吧,和牛都能交出去,要是养好了,养够斤了,一头牛1万6、7千块钱。”
龙江县哈拉海乡巨宝村党总支书记张洪岩说:“巨宝村在2022年有养殖户52户,存栏810多头母牛,今年新增了8户养殖户,新购进母牛38头,预计每头母牛年收入能达到5000-6000元左右。”
该乡还鼓励养殖户种养结合,降低饲养成本,强化疫病防控,为肉牛购置保险,稳步提升养殖户抵御风险增收致富的能力。

龙江县哈拉海乡政府副乡长周亚晶说:“哈拉海乡将和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主导方向,坚持养殖大户带动,培养农户家庭普养模式,落实好基础母牛提质增效政策,激发养殖户的积极性,实现基础母牛扩群增量,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马明生隐隐觉得,王梅有些不靠谱,担心受骗,也不想再跟她有牵扯,于是给了王梅1000元路费,让她立即回长沙。马明生又一次同情王梅的遭遇,给她转了8万元,将她从老光
  • 当人生在面对前方无路可走的时候,不如后退一步,或许就能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当人生在面对前方无路可走的时候,不如后退一步,或许就能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 黑色松鼠細長型,肚皮是白色的,行動很敏捷啊,跟著它跑找到它的儲糧窩了[哈哈]好玩兒[鼓掌]上次去櫻桃溝大概在20年前我上中專的時候了,17到37,20年一晃而過
  • 照这个生活状态应该是挺幸福的了,但是席间三根“光棍”基本都说到:对啊,我们是挺幸福,可能唯一的缺憾就是缺个女朋友!对啊,没有女朋友可能是在眼前能看到的一个“让自
  • 简短的朋友圈文案 01、人间生活实录。 02、屁大点事分享者。 03、今天也做个宝藏女孩。 04、天气晴,宜收集快乐。 05、想0.5倍速播放最近的日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世上芸芸众生,有几个人是叫人一见倾心,又有几个人,会得出人头地。其实做普通人最开心。没有侈望,顺其自然,尽其本
  • #李赫宰[超话]# #李赫宰舞台教科书# #李赫宰魅力发散器# ✨SH. 220408 eunhyuk_outfit更新: 2022.03.28 주간
  • 尽 管 在 室 温 下 抵 百 科®U42 显 示 出 一 些 表 面 黏 粘 性 , 但 是 在 应 用中 推 荐 的 热 活 化 温 度 范 围 大 约 为
  • 非常非常的喜欢你,每次看你跳出极光腾跃的时候我也好激动,你寻找梦想的路途中,也成为了大家的梦想,不擅长运动,走路也会平地摔,就是这样的你,靠着努力成为了棱镜女王
  • 2.如果家具已经开始有锈斑,则可以用棉纱蘸机油涂在生锈的地方,这样可以除掉锈迹。[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1.要定期清洁除尘,长时间不用任其落尘不清洁的话会
  • #重庆10家医美机构被立案查处#【#杭州一医美公司偷税被罚290万#】#杭州一医美公司隐匿收入近亿元#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杭州祯爱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新
  • [亲亲][亲亲]青春里最让我留恋的可能是青春里的夏天,在夏天夜晚也明亮起来,可以整夜不睡觉,在马路边和身边最重要的人拥抱在一起;也可以怀揣着酒瓶在失眠的夜晚看乐
  • 送上老大与猎豹的呆萌自拍(分享自:爱奇艺泡泡圈)这张照片的时候,深深打动了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儿,心疼,惭愧,敬佩…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每一个努力的微商人都不是因为
  • 由于依循无常,所以“我”并非独立,而是融合在万法之中,所谓预测,是万法中的现象,我发生了什么事,是“我”和“事”的组合,共同形成的现象。当它传到古巴比伦后,促使
  • 券商今日出力不小,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指数上行,作为金融三傻之一,我一直不太喜欢券商这些家伙的拉升,特别在下跌途中,往往是主力出逃的虚招术。券商今日出力不小,它在
  • 话说出口,心里舒服多了#每日一画##板绘##原创插画#插画「路上的云」前天回大理路上看到的云 大田里的作物在换装了 云南的天空常常是故事板——要和我一起玩耍吗?
  •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人生是很苦的,你现在不苦,以后就
  • 从我童年开始,我就会会把北极星比喻为我的母亲,北斗星比喻为我们兄妹七个,其中小的比喻成我哥哥,我也不知道当时为啥排行老二的哥哥比喻成最小的那颗星星(现在想想就觉
  • 明明那么努力生活渴望幸福的两个人,那么干净纯粹的心灵,我不理解为什么不被这个世界所珍视,在他们的家被推倒的那一瞬间,我心里曾经所坚信的一些事情仿佛也在那一瞬也消
  • #世界读书日# #书单# “真香”男主文 傲娇一时爽,追妻“火葬场” 《对你不止是喜欢》陌言川 《最好的你》倪多喜 《你也有今天》叶斐然 《慕川向晚》姒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