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元额度信用卡交900元年费#【#男子投诉信用卡年费高被追到单位催费# 监管部门:银行对催收机构管理不到位】发现额度只有1万多元的信用卡每年要交900元年费后,广西百色的蔡先生坐不住了。一年多来,他一直向监管部门反映、投诉此事,最终被银行起诉至法庭。

>>>银行业务员上门办业务,男子办了张1万多元额度的信用卡

蔡先生是广西百色人,今年40岁,在当地某企业工作。

“2017年3月22日下午,兴业银行南宁分行一名业务员来到我们单位推介信用卡,虽然我不是兴业银行的储蓄用户,但我当时刚好有需求,就申请办了一张信用卡。”

2024年5月16日上午,蔡先生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当时兴业银行业务员查询他的征信报告后说,不能给他办大额度的信用卡,只能办1万多元的小额度信用卡,问他办不办?

“我当时就说办,随即就签了协议。”蔡先生回忆,协议签订不久,他收到了兴业银行寄来的信用卡(蔡先生称额度不超过14000元),此后即正常使用,正常还款。

>>>6年后发现信用卡每年要收900元年费,他随即向银行反映

“2023年4月,我给信用卡还款1000元后,并未收到还款成功的短信提醒。当时我很纳闷,在朋友的建议下,我下载了一个兴业银行的手机App,这才发现之前1000元还款中,900元显示是年费。”

蔡先生说,当天他就给兴业银行客服打电话,问是怎么回事。客服答复,他的信用卡是白金卡,无论是否消费,每年都要收900元年费,已收取的年费不予退还。还说蔡先生当时在协议上签了字,如果蔡先生认为有问题,可以向监管部门投诉,也可以向法院起诉。

蔡先生查询后才知,原来前几年兴业银行每年都扣了他900元年费,只是他没注意而已。

“当年我确实在协议上签了字,但兴业银行业务员并未告知给我办的是什么卡,年费多少。”

在蔡先生提供的当年有他签字的办卡协议中,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看到以下文字:本人已阅读全部申请材料......已知晓所办卡收费规则,无论激活与否,均同意贵行收取应收年费、工本费。

“你看,在兴业银行当年的办卡资料中,业务员并未给我说要办哪种卡,也没有从备选的多个卡种中勾选一个,他们凭什么就给我选了一个年费900元的白金卡?”

在蔡先生提供的资料中,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当年兴业银行宣传的信用卡有很多种,年费从80元至2600元不等,900元相对是偏高的一种。

>>>向监管部门反映、投诉期间,银行委托催收机构到单位催费

蔡先生说,他的信用卡额度不超过14000元,年费却达到了900元,正常人怎么会办这种信用卡?

“发现问题后,从2023年4月开始,我多次向监管部门反映、投诉此事,但结果并不理想。”

蔡先生说,因为对年费有争议,加之监管部门一直没有正式回复,事发后,他就停止向兴业银行还款。2023年9月,兴业银行冻结了他的信用卡。

“此后,我一边向监管部门反映,一边和兴业银行协商还款事宜,因双方分歧较大,一直没有谈妥。”

蔡先生说,在此期间,他多次收到催收机构的催收电话。有时一天会收到好多个,让人不胜其烦。无奈之下,他继续向监管机构投诉。

“没有想到的是,今年2月5日中午,兴业银行委托的催收机构3名工作人员来到我们单位进行催收。我的意见是让他们退还6年的年费和利息(5000多元),我再还欠款(1万多元),和他们谈了3次,他们不肯让步”。

“3名催收人员在我们单位呆了3个多小时,临走时当着我同事的面说,如果我不及时还款,他们就到法院起诉我,让我在同事面前颜面尽失。”

蔡先生提供了几段视频,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证实了上述说法。

>>>监管部门回复:
无证据表明银行存在未履行告知义务,但存在对催收机构管理不到位问题

蔡先生说,兴业银行委托催收机构多次打电话催收、上单位催收已经影响了他的工作,对此他又向监管部门做了反映。

今年2月中旬,他收到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的回复,主要内容如下:

关于来信反映兴业银行未履行告知义务、收取年费与更改白金卡的问题。经查,《兴业银行信用卡领用合约》已经列明了信用卡年费金额及信用卡类别,声明及签署栏有阅读提示抄录及“蔡某某”字样的签名。暂无证据表明兴业银行南宁分行存在未履行告知义务、收取年费与更改白金卡的问题。

关于违规催收的问题。经查,发现外部催收机构以委托方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名义进行催收,兴业银行存在对催收机构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我局将根据工作职责依法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感谢你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监管工作的支持。

蔡先生说,今年2月底,他收到了南宁市青秀区法院的通知书,这才知道兴业银行南宁分行以“恶意拖欠信用卡欠款”为由,将他起诉到了法院。

“不久前,法院组织过几次调解。兴业银行的意见是,要么我一次性归还借款6000多元(剔除已交年费),要么分期偿还1万余元(不剔除已交年费)。我对此不能接受,我的意见是分期归还6000多元欠款,但对方又不接受,目前我正等法院开庭。”

5月16日下午、17日上午,南宁市青秀区法院调解员称,兴业银行南宁分行起诉蔡先生的案件,他们调解多次无果(调解内容和蔡先生所述基本相同),因蔡先生户籍地在广西百色,目前,兴业银行南宁分行已向百色当地法院另行起诉。

>>>银行回复:当事人持续提出无理诉求导致调解失败

蔡先生反映是否全部属实?5月16日,兴业银行南宁分行工作人员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要按流程走。5月17日上午,按照兴业银行的要求,记者向对方提供了相关手续。兴业银行南宁分行工作人员称,已收到记者的采访函件,下来会有专人对接、回复,截至发稿,记者尚未收到回复。

蔡先生说,对于他的投诉,5月16日下午,他收到了广西自治区12345热线中心的回复。

回复内容为:您在2024年04月29日通过微信渠道反映的兴业银行恶意催收,欺诈消费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答复如下:

我局于2024年5月6日收到蔡先生的12345投诉工单,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消费投诉处理相关规定,我局已按照《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转送兴业银行南宁分行办理,现银行办理完毕,兴业银行南宁分行回复如下:

此前蔡先生向监管部门举报的年费问题,我行已报送相关证明材料,根据目前材料证明客户知晓年费,故我行无法为其退换年费。

经核实,2月5日我行工作人员当日征得蔡先生本人同意后至其单位与其协商所投诉的年费、征信等问题,并未涉及催收,故不涉及我行道歉的问题。

我行已通过广西银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青秀区人民法院调解庭等渠道多次与蔡先生进行调解,但均因蔡先生持续提出无理诉求导致调解失败。在5月11日的调解中,蔡先生已告知调解员拒绝与我行和解,目前调解失败我行方案已作废。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陈有谋 编辑 李智

#下个月你工资或将多一笔钱##养老# 【金融、康养、医疗“齐聚一堂” 险企竞逐万亿养老新赛道】“我和老伴儿都退休了,趁着身体好想随季节到全国各地转转,孩子担心住宿问题便把我们安排住进了养老社区。”上海的费大爷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老两口的退休金可以覆盖养老社区的日常开销,他们现在就开始在各个旅游城市进行“候鸟式”旅居养老。

  近年来,由险企打造的养老社区在全国经济发达城市和旅游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这正是保险公司角逐养老赛道、“掘金”银发经济的一个缩影。具体来看,多家保险公司采取“保险+康养”发展战略,以重资产、轻资产、轻重结合等多种投资模式发力建设养老社区,为高净值人群提供养老服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身险司今年1月发布的专栏文章显示,已建成运营养老社区30多个,运营床位超过2.8万张。

  业内人士认为,养老社区具有前期投入大、后期回报稳定的特点,与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的长久期特性非常匹配,但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性也决定了养老社区短期内并不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因此,针对我国“9073”(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的养老格局,越来越多的险企也错位竞争,逐步构建一站式居家养老解决方案,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在专家看来,保险公司有必要通过探索优化资源整合、降低管理成本,找到更加合理的盈利模式,向中低收入群体延伸,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养老需求。与此同时,险企在康养服务方面具有特有价值,未来可进一步将金融、健康、医疗资源打通,发挥资源整合能力和持续运营能力。

  ● 本报记者 黄一灵

  险企聚焦“养老社区”

  “这两年,在给客户做保险产品方案的时候,很多客户都跟我表达了将来想住养老社区的意愿。”一位保险经纪人介绍,购买储蓄类保险产品,部分客户会优先考虑带有养老社区服务的。

  近年来,养老社区扩容正呈加速之势,多家险企尤其是大型险企纷纷入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多家险企布局养老社区,包括中国人寿(31.930, -0.44, -1.36%)、中国平安(43.590, 0.54, 1.25%)、中国太保(28.010, 0.08, 0.29%)、新华保险(33.110, -0.19, -0.57%)、泰康保险、大家保险、太平人寿、国华人寿等。

  例如,中国太保旗下养老社区“太保家园”已落地12城14园,规划养老服务床位逾1.58万张,截至2023年末已开业8家;截至2023年底,太平人寿通过“自建+合作”的养老社区数量突破50家;截至今年2月,泰康保险旗下养老社区泰康之家已在全国布局35个城市40个项目,其中19城20家社区投入运营。

  从选址来看,早前,险企的养老社区大多位于城市郊区,但近来“城心养老”掀起热潮,多家险企聚焦城市中心进行养老社区布局。业内人士认为,养老社区项目深耕城市核心区域能满足现在及未来有养老需求的客户的特点。“城心养老社区在选址方面,会将医院、公园、商圈等优质服务资源汇聚于社区周边,打造富有烟火气、贴近生活圈的融合式养老业态。这样不仅可实现闹中取静,更能解决传统养老机构面临的子女探望难、快速享受优质医疗服务难的问题。”大家保险相关人士介绍。

  从投资模式来看,主要分为重资产、中资产、轻资产三种模式。太平人寿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称,重资产模式,即险企自建社区;中资产模式,主要通过单独出资持有、控股、参股等投资方式,加快重点城市养老社区布局,不断满足不同层次养老客户的多元化需求;轻资产模式,即寻找第三方合作社区,更高效、广泛地为客户提供康养服务。

  模式不同,养老社区的定位也不同,资金量投入最大的重资产模式养老社区定位于高端市场,以“打造高品质养老社区”“提供高品质养老服务”等为口号。某寿险公司康养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重资产持有类的项目在服务持续性、保证用户入住权等方面更具优势。轻资产模式也有自身特点,大家保险相关人士称,公司的实践数据显示,轻资产城心社区一张床位成本仅为重资产养老机构的一半。在轻资产模式下,要实现的是“重服务”。

  模式各有利弊,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模式才是“最优解”,但综合考虑而言,结合模式或许会是未来险企采取的主流模式。

  多重因素“共振”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险企热衷投资养老社区有多方面原因,一是顺应市场需求,把握银发经济市场机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超2.9亿,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超2.1亿,占全国人口的15.4%。据相关预测,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大概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约为6%左右。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10%。

  二是践行金融人民性,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针对养老金融,提出在风险有效隔离的基础上,支持保险机构以适当方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实现长期护理、风险保障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服务有效衔接。

  三是赋能主业发展。养老社区项目可以在负债和资产两端对险企产生相关贡献。华创证券研报称,保险行业布局养老具有天然优势。一方面,“保险+养老”模式可带来保险增量,促进大额保单销售,有助于高端客户经营;另一方面,险企资金规模大、周期长,需寻找稳定的投资回报,而养老社区经营现金流稳定,需低成本、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二者资金特征匹配。

  中国太保相关负责人称,投资养老社区,有利于推动寿险经营转型升级,符合保险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方向。通过提供“保险产品+养老社区+专业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对高额保单有积极促进作用。

  目前,已布局养老社区的险企大多采用“保险产品+养老社区”模式,即购买旗下保险产品可获得养老社区的入住资格,享受免押金入住权、优先入住权等权益,以此来实现保险产品和养老社区服务的联动,产品多为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不过,部分养老社区亦接受交大额押金入住,在床位够的情况下不需要购买相关保险产品。

  短期财务压力大

  虽然涌入“玩家”众多,但养老社区是不是一门好生意还见仁见智。不过,短期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是行业共识。

  “养老社区的核心在‘后续运营和持续照护服务’,其主要盈利来自于长期租金收入和资产升值,现金回流速度慢,在开发和运营阶段均需要有稳定、长周期、低成本、大规模的资金做支持。重资产投入模式取决于公司的资产规模,保险公司的角色往往是‘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合为一体。”光大证券(16.100, 0.04, 0.25%)(维权)分析师王一峰分析称。

  某大型险企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养老社区具有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尤其是在重资产模式下,初期土地购置成本与开发建设成本较高,对主业资金占用和消耗量较大,项目从拿地、建造到推向市场进入稳定运营期,需要约8年-10年的时间。若不考虑土地及不动产的折旧摊销,一个成熟的养老社区达到盈亏平衡通常至少需要6年-8年,真正实现盈利要10年以上。”

  而养老社区是否能持续运营,进而实现盈利,入住率指标非常重要,市场目前观点是至少要达到六成才能谈盈亏平衡。在中国人寿2023年开放日上,中国人寿股份副总裁刘晖表示,从单个养老项目上看,在项目运营培育期即可逐步实现现金流的自给自足。根据经验数据,当入住率达到60%-85%时,可实现现金流自给自足,甚至达到盈亏平衡。

  中国太保相关负责人亦认为,养老社区盈利必须以较高且稳定的入住率为基础,只有入住率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覆盖能耗、人力等主要运营成本,降低客均成本,逐步实现运营盈利和项目投资回报。总体而言,入住率达到60%之后会比较稳健。

  2023年以来,中国证券报记者先后实地走访位于上海、云南大理、海南三亚、浙江杭州等地的多个养老社区,发现不同类型的养老社区入住情况不一,整体而言,以康复护理业态为主的养老社区(简称护理型养老社区)入住率更稳定,而旅居式养老社区会有明显淡旺季现象。

  一旅居式养老社区相关负责人直言,“就短期回报看,旅居式养老社区会比较快,但从长期来看,护理型养老社区应该是未来的主流和刚需。旅居式养老社区一个主要任务是做好主业协同,让未来入住我们护理型养老社区的老人充分感受到养老社区的服务。”

  不过,旅居式养老社区仍有发展前景。在杭州一养老社区总经理看来,随着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有意愿常住养老社区的老年人平均年龄不断上升,旅居式养老的需求会更为旺盛。

  发力布局居家养老

  总体来看,“保险+养老社区”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大多面向高收入人群,入住门槛较高,难以满足我国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在此背景下,针对“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享受社区养老服务,3%左右的老年人依托机构养老”的格局,越来越多的险企将养老服务延伸至居家养老领域。

  如中国平安推出了“保险+居家养老”的平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截至3月末,居家养老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近10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中国太保推出一站式长者智慧居家养老解决方案“百岁居”,截至2023年末已在29家分公司60家机构全面推广。

  与此同时,居家养老的盈利能力则更为可期,根据海通证券(8.340, 0.05, 0.60%)此前测算,从盈利能力、可复制性、市场空间等方面来看,居家养老均优于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

  不过,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居家养老赛道虽好,但也存在市场供给分散、服务标准不一、人才流失等发展难点和痛点。“当下,行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服务标准和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存在着大量运营不规范、服务同质化、品质欠佳的无效养老供给,与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表示,老人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的种种服务需求,如何通过一站式的服务满足,如何搭建一个完整的链条,需要整合方发挥平台支撑作用,联动居家养老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及监督体系。

  人才缺乏则是养老行业发展面临的共同困境。华东某险企内部人士称,“由于养老服务人员待遇不高、社会认可度低,造成养老服务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由此带来的养老服务团队和质量不稳定、运营管理难度增大等问题也日益凸显。”由此可见,高素质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困扰养老行业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鉴于当前现状,各大险企在外聘人才的同时,也开始与高校合作,自行培养人才。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新浪看点##财经##今日看盘##股票##投资##A股##今日关注#

【金融、康养、医疗“齐聚一堂” 险企竞逐万亿养老新赛道】

“我和老伴儿都退休了,趁着身体好想随季节到全国各地转转,孩子担心住宿问题便把我们安排住进了养老社区。”上海的费大爷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老两口的退休金可以覆盖养老社区的日常开销,他们现在就开始在各个旅游城市进行“候鸟式”旅居养老。

近年来,由险企打造的养老社区在全国经济发达城市和旅游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这正是保险公司角逐养老赛道、“掘金”银发经济的一个缩影。具体来看,多家保险公司采取“保险+康养”发展战略,以重资产、轻资产、轻重结合等多种投资模式发力建设养老社区,为高净值人群提供养老服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身险司今年1月发布的专栏文章显示,已建成运营养老社区30多个,运营床位超过2.8万张。

业内人士认为,养老社区具有前期投入大、后期回报稳定的特点,与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的长久期特性非常匹配,但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性也决定了养老社区短期内并不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因此,针对我国“9073”(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的养老格局,越来越多的险企也错位竞争,逐步构建一站式居家养老解决方案,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在专家看来,保险公司有必要通过探索优化资源整合、降低管理成本,找到更加合理的盈利模式,向中低收入群体延伸,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养老需求。与此同时,险企在康养服务方面具有特有价值,未来可进一步将金融、健康、医疗资源打通,发挥资源整合能力和持续运营能力。

险企聚焦“养老社区”

“这两年,在给客户做保险产品方案的时候,很多客户都跟我表达了将来想住养老社区的意愿。”一位保险经纪人介绍,购买储蓄类保险产品,部分客户会优先考虑带有养老社区服务的。

近年来,养老社区扩容正呈加速之势,多家险企尤其是大型险企纷纷入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多家险企布局养老社区,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泰康保险、大家保险、太平人寿、国华人寿等。

例如,中国太保旗下养老社区“太保家园”已落地12城14园,规划养老服务床位逾1.58万张,截至2023年末已开业8家;截至2023年底,太平人寿通过“自建+合作”的养老社区数量突破50家;截至今年2月,泰康保险旗下养老社区泰康之家已在全国布局35个城市40个项目,其中19城20家社区投入运营。

从选址来看,早前,险企的养老社区大多位于城市郊区,但近来“城心养老”掀起热潮,多家险企聚焦城市中心进行养老社区布局。业内人士认为,养老社区项目深耕城市核心区域能满足现在及未来有养老需求的客户的特点。“城心养老社区在选址方面,会将医院、公园、商圈等优质服务资源汇聚于社区周边,打造富有烟火气、贴近生活圈的融合式养老业态。这样不仅可实现闹中取静,更能解决传统养老机构面临的子女探望难、快速享受优质医疗服务难的问题。”大家保险相关人士介绍。

从投资模式来看,主要分为重资产、中资产、轻资产三种模式。太平人寿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称,重资产模式,即险企自建社区;中资产模式,主要通过单独出资持有、控股、参股等投资方式,加快重点城市养老社区布局,不断满足不同层次养老客户的多元化需求;轻资产模式,即寻找第三方合作社区,更高效、广泛地为客户提供康养服务。

模式不同,养老社区的定位也不同,资金量投入最大的重资产模式养老社区定位于高端市场,以“打造高品质养老社区”“提供高品质养老服务”等为口号。某寿险公司康养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重资产持有类的项目在服务持续性、保证用户入住权等方面更具优势。轻资产模式也有自身特点,大家保险相关人士称,公司的实践数据显示,轻资产城心社区一张床位成本仅为重资产养老机构的一半。在轻资产模式下,要实现的是“重服务”。

模式各有利弊,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模式才是“最优解”,但综合考虑而言,结合模式或许会是未来险企采取的主流模式。

多重因素“共振”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险企热衷投资养老社区有多方面原因,一是顺应市场需求,把握银发经济市场机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超2.9亿,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超2.1亿,占全国人口的15.4%。据相关预测,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大概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约为6%左右。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10%。

二是践行金融人民性,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针对养老金融,提出在风险有效隔离的基础上,支持保险机构以适当方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实现长期护理、风险保障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服务有效衔接。

三是赋能主业发展。养老社区项目可以在负债和资产两端对险企产生相关贡献。华创证券研报称,保险行业布局养老具有天然优势。一方面,“保险+养老”模式可带来保险增量,促进大额保单销售,有助于高端客户经营;另一方面,险企资金规模大、周期长,需寻找稳定的投资回报,而养老社区经营现金流稳定,需低成本、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二者资金特征匹配。

中国太保相关负责人称,投资养老社区,有利于推动寿险经营转型升级,符合保险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方向。通过提供“保险产品+养老社区+专业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对高额保单有积极促进作用。

目前,已布局养老社区的险企大多采用“保险产品+养老社区”模式,即购买旗下保险产品可获得养老社区的入住资格,享受免押金入住权、优先入住权等权益,以此来实现保险产品和养老社区服务的联动,产品多为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不过,部分养老社区亦接受交大额押金入住,在床位够的情况下不需要购买相关保险产品。

短期财务压力大

虽然涌入“玩家”众多,但养老社区是不是一门好生意还见仁见智。不过,短期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是行业共识。

“养老社区的核心在‘后续运营和持续照护服务’,其主要盈利来自于长期租金收入和资产升值,现金回流速度慢,在开发和运营阶段均需要有稳定、长周期、低成本、大规模的资金做支持。重资产投入模式取决于公司的资产规模,保险公司的角色往往是‘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合为一体。”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分析称。

某大型险企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养老社区具有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尤其是在重资产模式下,初期土地购置成本与开发建设成本较高,对主业资金占用和消耗量较大,项目从拿地、建造到推向市场进入稳定运营期,需要约8年-10年的时间。若不考虑土地及不动产的折旧摊销,一个成熟的养老社区达到盈亏平衡通常至少需要6年-8年,真正实现盈利要10年以上。”

而养老社区是否能持续运营,进而实现盈利,入住率指标非常重要,市场目前观点是至少要达到六成才能谈盈亏平衡。在中国人寿2023年开放日上,中国人寿股份副总裁刘晖表示,从单个养老项目上看,在项目运营培育期即可逐步实现现金流的自给自足。根据经验数据,当入住率达到60%-85%时,可实现现金流自给自足,甚至达到盈亏平衡。

中国太保相关负责人亦认为,养老社区盈利必须以较高且稳定的入住率为基础,只有入住率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覆盖能耗、人力等主要运营成本,降低客均成本,逐步实现运营盈利和项目投资回报。总体而言,入住率达到60%之后会比较稳健。

2023年以来,中国证券报记者先后实地走访位于上海、云南大理、海南三亚、浙江杭州等地的多个养老社区,发现不同类型的养老社区入住情况不一,整体而言,以康复护理业态为主的养老社区(简称护理型养老社区)入住率更稳定,而旅居式养老社区会有明显淡旺季现象。

一旅居式养老社区相关负责人直言,“就短期回报看,旅居式养老社区会比较快,但从长期来看,护理型养老社区应该是未来的主流和刚需。旅居式养老社区一个主要任务是做好主业协同,让未来入住我们护理型养老社区的老人充分感受到养老社区的服务。”

不过,旅居式养老社区仍有发展前景。在杭州一养老社区总经理看来,随着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有意愿常住养老社区的老年人平均年龄不断上升,旅居式养老的需求会更为旺盛。

发力布局居家养老

总体来看,“保险+养老社区”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大多面向高收入人群,入住门槛较高,难以满足我国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在此背景下,针对“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享受社区养老服务,3%左右的老年人依托机构养老”的格局,越来越多的险企将养老服务延伸至居家养老领域。

如中国平安推出了“保险+居家养老”的平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截至3月末,居家养老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近10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中国太保推出一站式长者智慧居家养老解决方案“百岁居”,截至2023年末已在29家分公司60家机构全面推广。

与此同时,居家养老的盈利能力则更为可期,根据海通证券此前测算,从盈利能力、可复制性、市场空间等方面来看,居家养老均优于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

不过,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居家养老赛道虽好,但也存在市场供给分散、服务标准不一、人才流失等发展难点和痛点。“当下,行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服务标准和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存在着大量运营不规范、服务同质化、品质欠佳的无效养老供给,与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表示,老人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的种种服务需求,如何通过一站式的服务满足,如何搭建一个完整的链条,需要整合方发挥平台支撑作用,联动居家养老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及监督体系。

人才缺乏则是养老行业发展面临的共同困境。华东某险企内部人士称,“由于养老服务人员待遇不高、社会认可度低,造成养老服务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由此带来的养老服务团队和质量不稳定、运营管理难度增大等问题也日益凸显。”由此可见,高素质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困扰养老行业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鉴于当前现状,各大险企在外聘人才的同时,也开始与高校合作,自行培养人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那么久啊,对于严重影响到微哥出行的茂名路,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原计划是孩子开学前通车,可路面一打开,地下情况比预期差太多,地下的土层全变成泥潭了,原定的施
  • 护心养脑 【拍2件98】 朴诺 深海鱼油omega3软胶囊*2罐 到手2罐,一罐就有400粒,一共到手800粒的量,可以吃大半年的,鱼油有改善视力+提高记忆
  • 这所学校为特殊孩子做了这件事……# 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亳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针对培智生开设了“烹饪”和“烘焙”课程,加强技能教育,提升特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存
  • [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让幸运的阳光洒入你的家园,让幸福悄悄飞到你的身边,娜些好运来报道,花儿向你开放,[送花花]鸟儿向你微笑。#罗娜[超话]##罗娜漫画
  • 但我非常认可其中的去中心化和反权威化,这于我就是一首震撼之诗。是否有文字的精炼之妙,是否有精神主张上的实验和探索,才是衡量一首诗的关键。
  • 中秋节,远程与现场好几波同学咨询[烟花]今天虽然很忙有一点累,但是非常开心[太阳]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让我非常欣慰的事:了解到一位17级学员,本科非北京普通
  • 有时你随口的一句评价,可能扫了别人的兴;无心的一句论断,就会给对方带来难以抹去的阴影。直到有次,手稿又被退回,有位工友当着大家的面,大声说他压根不适合写作,是一
  • 长在曲阜土地上的“爱、诚、孝、仁”树起了文明新风,诸如“幸福食堂”“流动党课”“文明代办”等一批聚民心、暖人心的实招新招,一个接一个地在曲阜落地生根,目前已达5
  • 红标有较明显瑕疵都是卡印 其他默认微瑕出厂瑕标价含瑕 最后剩的不多的话我会和朋友扫尾。蝴蝶星会员礼星雪宝d星bb叽香奈儿娜薄荷娜待机室娜草地娜耳麦娜钻石画娜门
  • ??
  • #设计美学# #酒# #光良酒##青春爱运动[超话]#“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超话”、青春爱运动#青春运动日记#健康强中国#任何美好的结果,都是时间和努力的堆积,
  • 希望有生之年能再收到4个好价一点的,凑够50[许愿星]背着这个包包外出心情都变愉快了,安全感暴增[开学季]超级感谢我朋友…有个温柔的爱人真的可以治愈不开心,庆幸
  • 比如有当父母的,当爷爷奶奶的,你要经常把珍惜福报这句话跟自己的孩子讲,对他非常有好处。 我们不会爱孩子,现在对孩子的那种爱完全是违背常理知识的。
  • 同时数据公布后,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瞬间闪崩3%,截止发文下跌已超4%,市场非常关心这次的数据,因为7月份美国CPI是从9.1%降到了8.5%,市场认为美国的通胀见
  • 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
  • ”因此,学步期儿童持续不断地挑战界限,只是在做他自己的事:了解我们大人的yin领能力(以及我们的爱)、看清我们的期望以及我们制定的家规,并且了解他自己的力量潜藏
  • 【只为王俊凯】大学生帅帅哒还记得0503北京理工大学五四活动吗真是一名帅帅的大学生啊看着小凯长大,是一种莫名的辛福: 野蛮大眼的土味情话:我是九你是三,除了你还
  • #韩影[超话]#每日心语人生实苦,每个看起来百毒不侵的成年人,都曾有过一些绝望和崩溃的时刻,但所有的劫难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不会有人替你扛。朴有天饰演财阀企业的女
  • 舉凡有人來參問,就應機回答,機鋒銳不可當,四方學人尊稱他為「陳尊宿」。」遊方僧聽了以後,愣在當場不知如何回答,過了一會兒,才說:「不敢,尊宿不是我,是您法座。
  • 比亚迪自从见顶后,股价从最高点358元跌到了最低261元,跌幅高达27%,特别是巴菲特减持后的这几天,连续跳空低开。比亚迪自从见顶后,股价从最高点358元跌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