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辱骂】[二哈][二哈]上一条帖子里辱骂的就是图1这本书[二哈][二哈]我买过,因为这个题材我太感兴趣了,人类走出蒙昧的这段历史,太伟大了,结果读完introduction就被熏出来了[二哈]直接去退了[二哈][二哈][二哈]
顺便把人类简史也一起贴出来[二哈][二哈]
两者的一个共同观点就是,采集狩猎社会是天堂,采集狩猎者最牛逼,高大威猛,农业一出来,不管是人还是社会都是这病那病都来了[二哈][二哈][二哈]
这个观点好像已经形成了一个派系,赞同的人不少[二哈][二哈]

人类最伟大的发明,第一是语言,第二就是农业。

语言促进大脑发育,大脑又促进语言发展,positive feedback让智人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智慧生物。有了语言,交流就更快速更有效,知识的横向传播纵向传播都更精确,在你死我活的自然环境下,人类能给更好的生存。

长久以来,住在安纳托利亚的人们都去某一些地方采集麦子,抱回村舍,做成食物。
那一天,人们发现村舍周围也长出了麦子。
人们交流交流,决定观察、记录,最终发现了麦粒掉到土里就能长出麦子。
农业就这样诞生了。

人类从此不再漂泊流浪,从此不再吃了上顿没下顿。

定居,是基础的基础,让人类发展出复杂的作品成为可能。复杂的社会,复杂的艺术,复杂的科技产品。三五个人做不了的事,一群人一起分工合作,就能做出来。
动物界分工合作能捕猎能筑巢,但也仅仅是这些了,和人类的创造发明完全不在一个次元。动物能把自然界的树枝沙石等原材料经过一两道工序做成窝,人类可以把矿石等原材料经过几百几千道工序做成芯片做成火箭。

新月沃地的农业迅速扩散,所向披靡,在欧洲几千年就让自古以来近两百万年的采集狩猎的生活方式灭绝了。不仅文化灭绝了,肉身也被干掉了大部分。最离谱的要属不列颠岛,农民们从陆地坐船过去的,仅仅花了300年就替换掉了原有的采集狩猎社会。
你能想象相当于“唐朝还是采集狩猎,五代就变成种地养牲畜”的状况吗[二哈][二哈]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降维打击![二哈][二哈][二哈]

以前发过的:
https://t.cn/A6TD7rBq
https://t.cn/A6TD7rBG

[后来颜那亚人崛起,降维打击新石器时代农民,道理也是一样的。农业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颜那亚人靠畜牧业之中的养马技能干翻了那些农民。养马在当时就是所向披靡的cutting edge黑科技。]

那时候的人又没什么专利、产权的概念,看到别人的东西好用,就跟着学啊,就拿来用啊。如此迅速传播风靡全球的一整套生活方式,一定是大家用了都说好的爆款。

[当然,不要以此为理由鼓吹现在也不应该有专利法,专利法阻碍人类社会进步。古人没有这类法律,所以古人解决财产纠纷产权纠纷的常见方式是打仗[ok][ok][ok]你是要打仗还是要法律[微笑][微笑]
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系统,不要单独揪着一两个零部件一顿分析猛如虎[二哈][二哈][二哈]]

别的地方也有独立起源的农业。中国人独立驯化了水稻、粟,东南亚独立驯化了家鸡,美洲有3个独立的农业发源地,驯化了玉米、一堆根茎豆类瓜类,非洲也有独立驯化的稻子(Oryza glaberrima),等等等等。
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定居?
就算是游牧,也不是满世界乱游啊,也有固定几个地方放牧啊,按照季节轮流换地方。要是同一片地方常年有吃不尽的草,你猜他们还游不游了?[二哈][二哈]

至于农业社会让人变得身体素质差,就更搞笑了。人类咋一改变饮食结构,当然会有这病那病。但是,长期来看呢?
你们不是研究大历史的吗?大历史不是主打一个纵观古今、看全局吗?怎么碰到不符合自己narrative的地方,就改成小历史了?就只看几帧了[二哈][二哈] Tell me you're a hypocrite without telling me you're a hypocrite. [二哈][二哈][二哈]

前面说到定居农业让人类发展科技成为可能。有了科技,现在的人类知道怎样吃东西能营养均衡,怎样锻炼身体能强健体魄,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预防方法也在不断研究,不断有成果。
从农业革命到现在,也就一万年。花了只占整个采集狩猎时期的不到1%的时间,人类的身体素质、平均寿命就甩采集狩猎者好几条街了[ok][ok][ok]
这种成就么,那一些*大*历史学者是看不到的[ok][ok][ok]就爱挑石器时代的农民和采集狩猎者比较[二哈][二哈][二哈][二哈]

定居农业让人类飞出地球成为可能,让人类/人类造的机器遍访太阳系各星球,未来能去哪里,也是不可限量。
Sky is the limit!!
然而无病呻吟的专家学者们还在鼓吹采集狩猎的乌托邦[ok][ok][ok]
人比人真的是气死人啊[二哈][二哈]
现在又不是没有采集狩猎部落,你猜那些专家学者们愿不愿意加入他们、一辈子和他们在一起生活,或者自己滚去山里采集狩猎[二哈][二哈][二哈]

【人工智能可能取代科幻作家?《环球时报》专访刘慈欣】编者的话:4月27日—29日,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同名小说《地球大炮》的科幻新片在开幕式上提前亮相。这并非刘慈欣首度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2019年《流浪地球》初次惊艳银幕。其后,每当刘慈欣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都受到观众热捧。刘慈欣与他的获奖作品,无疑是中国科幻文学和影视迅速崛起的强大助力。那么,刘慈欣的妙笔之下是如何绽出科幻之花的?其作品与西方科幻有着怎样的差异?作为一名科幻作家,他又是如何在创新之路上卓尔独行呢?对此,刘慈欣对《环球时报》分享了他的见解。

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创作灵感

科幻作家刘慈欣已做好准备,迎接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方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冲击。他希望自己未来的作品能够涉及这一主题,但同时,他也预言科幻作家面临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风险。

作为中国科幻的领军者,刘慈欣蜚声中外。自从《三体》斩获雨果奖,许多人称刘慈欣“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拔高到世界级水准。这一赞誉并非空穴来风,网飞公司最新改编的《三体》剧集再度证明其影响力之广泛。

实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刘慈欣的作品就已在中国斩获诸多奖项,但真正让《三体》在中国广为人知的,无疑是他获得雨果奖的那一刻。作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作家,刘慈欣的成就为中国科幻文学开启了新篇章。

刘慈欣通常白天写作和处理其他事务,晚上则留给自己阅读、看影视作品。于他而言,科幻创作曾经是一个爱好,后来成为事业,但始终是精神寄托。除了写作,刘慈欣会花很多时间运动、旅游、看电影,但这些都谈不上是特别的爱好。

刘慈欣透露自己一直在努力创作新作品,但尚未取得满意结果:“我希望能写出与之前的题材不太一样的小说。”

作为科幻作家如何构思未来科技?刘慈欣表示:“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前沿科学所揭示的大自然奥秘,都会让人对未来和宇宙产生无限遐想。科幻小说中的未来科技就是现代科技在想象中的延伸。”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日益成为现实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刘慈欣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人工智能的浪潮已经开始改变世界,包括刘慈欣的生活。他确实使用人工智能,但用的不多,并没有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太大变化。然而,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如果人工智能继续以当前的速度和趋势发展,它可能会极大地介入科幻文学创作。

关于人工智能对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影响,刘慈欣表示:“在短期内,人工智能将在许多领域取代人类的工作,而社会必须适应这种情况。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可能会接近甚至超过人类,对人类生活方式、社会形态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是颠覆性的。”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探索这一主题,但也承认,科幻作家本身也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刘慈欣主要聚焦于“硬科幻”创作。在开始写科幻时,他是一名计算机工程师。他认为:“科幻小说以科学和技术为故事资源,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现代科学知识,对作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现代科学,特别是像物理学这样的基础学科,其理论已经发展到十分艰深的程度,非专业的人很难深入理解。”

具体而言,刘慈欣的灵感来源于现代技术发展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比如现代科学所揭示的宇宙图像。对于刘慈欣来说,并没有特别的方法来刺激灵感的产生。因为对于任何人来说,得到创作灵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并非仅靠努力就能做到的。

刘慈欣对其创作过程的洞察揭示了科幻领域中科学、想象力和故事讲述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他坦言,他曾受诸如阿瑟·克拉克这样的伟大作家的启发,他们对他的写作产生重大影响。

人类未来的乐观主义者

读者往往对刘慈欣的作品有这样一种印象——以“拯救世界”为主题。针对这种看法,刘慈欣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对于人类的未来,他是一个坚定的乐观主义者,认为人类的未来是光明的。但同时,他也是一个理性的乐观主义者,知道在通向光明未来的道路上布满荆棘和陷阱,人类需要不断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避免文明的衰败甚至毁灭。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必须保持科学和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二是要保持进取和开拓精神,尽管技术令地球上的生活更加安逸和舒适,但不要因此停下探索太空的脚步。

科幻文学起源于西方国家,中国科幻与西方有何不同?又能带来哪些新理念?自《流浪地球》电影上映以来,许多观众认为其有别于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主义”,强调不同群体和国家之间的合作。“我可能并非有意识地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刘慈欣强调,“小说中描绘的危机和灾难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而拯救世界的行动自然需要集体努力。”这反映出他对人类未来的信念——只要人类继续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为之付出努力。

自《三体》系列作品大获成功以来,中国科幻小说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刘慈欣表示:“与主流文学相比,中国仍然缺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幻小说作家和作品。”他强调,加强原创内容是推动中国科幻文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科幻小说是与技术进步紧密相连的文学流派。刘慈欣认为:“虽然现实生活中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太空探索,为科幻小说提供了丰富的故事资源,但与此同时,它们也可能对科幻创作构成巨大压力。”

刘慈欣告诉《环球时报》,高科技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幻小说构筑的想象世界正以更快的速度照进现实,这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让科技的神奇感不断降低,对科幻小说创作提出了很大挑战。随着技术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塑造我们的世界,科幻小说作家需要找到新的方法来吸引读者,并在他们的故事中为想象力的世界开疆拓土。

在刘慈欣看来,科幻文学在大众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广大读者提供娱乐功能。同时科幻文学也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它能够激发想象力,开拓思维和视野,具有强烈的创新色彩,这让科幻小说成为一种极具活力、面向未来的文学形式。

刘慈欣说:“青年学生中科幻受众增长很快。”科幻文学是青春的文学,科幻小说丰富了年轻读者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新和开拓精神,让他们在阅读中探索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对于那些渴望成为科幻小说作家的年轻人,刘慈欣说,创作科幻小说的能力与作者的世界观密切相关。他表示:“科幻所关注的是以宇宙为背景的人类文明的整体,作者不能只在狭窄琐碎的现实生活中沉湎于个人情感,应该有开阔的视野,保持对宇宙的好奇和敬畏,也要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文明的未来。”

《三体》登上多国热搜前五

作为科幻超级IP,《三体》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在国内外均口碑载道。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上,中国科幻研究中心联合腾讯企鹅有调共同公布的《“三体”IP出海观察报告》显示,2014—2023年,《三体》的全球搜索热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并在2023年达到巅峰。2014—2023年,《三体》在20多个国家荣登搜索热度Top5,涵盖亚洲、美洲、欧洲及非洲等。

从受众画像来看,国内《三体》小说原著读者及电视剧受众分布广泛,海外多国读者及电视剧受众集中在21-40岁。国内50岁以上读者和受众占比远超国外同年龄段。国内外《三体》小说原著读者及电视剧受众学历主要集中在本科。与国内相比,高学历(硕士及以上)海外受众占比更高。

同时,“对中国科幻感兴趣”和“因宣传感兴趣”是海外受访者观看《三体》的主要因素。另外还有近三成海外受访者想要借观看原创国产电视剧《三体》来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国内受访者对“人物角色形象生动”“思想内涵深刻”评价较高;“视觉效果好”“故事情节吸引人”则获海外受访者好评。“思维逻辑难理解”和“对中国历史文化不了解”则是海外受访者观剧的主要困扰。

从受访者对中国科幻作品各元素的喜爱程度来看,最受海外受访者喜爱的是“中国历史文化元素”,占比为48.0%,其次是“人类情感”,占比为47.5%,“高精尖技术”排在第三位,占比为41.9%。关于我国科幻作品的类型与主题,国内受访者爱好广泛,不同主题之间的喜好差异较小:有50.1%喜欢看“未来社会和科技发展”,占比最高,其次是“外星生命与太空探索”,占比为48.7%;对于海外受访者,排在第一位的是“时空旅行”(44.7%),“未来社会和科技发展”主题排第二,占比为41.3%。

约半数海外受访者表示,阅读中国科幻作品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自己对中国发展的良好印象。分别有45.4%、47.9%和49.6%的海外受访者认同“增强我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良好印象”“增强我对中国文化的良好印象”和“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念”。中国科幻对于塑造中国文化与科技形象、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积极影响。(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骞 刘明)

#环球时报专访刘慈欣#【人工智能可能取代科幻作家?《环球时报》专访刘慈欣】编者的话:4月27日—29日,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同名小说《地球大炮》的科幻新片在开幕式上提前亮相。这并非刘慈欣首度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2019年《流浪地球》初次惊艳银幕。其后,每当刘慈欣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都受到观众热捧。刘慈欣与他的获奖作品,无疑是中国科幻文学和影视迅速崛起的强大助力。那么,刘慈欣的妙笔之下是如何绽出科幻之花的?其作品与西方科幻有着怎样的差异?作为一名科幻作家,他又是如何在创新之路上卓尔独行呢?对此,刘慈欣对《环球时报》分享了他的见解。

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创作灵感

科幻作家刘慈欣已做好准备,迎接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方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冲击。他希望自己未来的作品能够涉及这一主题,但同时,他也预言科幻作家面临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风险。

作为中国科幻的领军者,刘慈欣蜚声中外。自从《三体》斩获雨果奖,许多人称刘慈欣“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拔高到世界级水准。这一赞誉并非空穴来风,网飞公司最新改编的《三体》剧集再度证明其影响力之广泛。

实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刘慈欣的作品就已在中国斩获诸多奖项,但真正让《三体》在中国广为人知的,无疑是他获得雨果奖的那一刻。作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作家,刘慈欣的成就为中国科幻文学开启了新篇章。

刘慈欣通常白天写作和处理其他事务,晚上则留给自己阅读、看影视作品。于他而言,科幻创作曾经是一个爱好,后来成为事业,但始终是精神寄托。除了写作,刘慈欣会花很多时间运动、旅游、看电影,但这些都谈不上是特别的爱好。

刘慈欣透露自己一直在努力创作新作品,但尚未取得满意结果:“我希望能写出与之前的题材不太一样的小说。”

作为科幻作家如何构思未来科技?刘慈欣表示:“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前沿科学所揭示的大自然奥秘,都会让人对未来和宇宙产生无限遐想。科幻小说中的未来科技就是现代科技在想象中的延伸。”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日益成为现实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刘慈欣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人工智能的浪潮已经开始改变世界,包括刘慈欣的生活。他确实使用人工智能,但用的不多,并没有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太大变化。然而,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如果人工智能继续以当前的速度和趋势发展,它可能会极大地介入科幻文学创作。

关于人工智能对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影响,刘慈欣表示:“在短期内,人工智能将在许多领域取代人类的工作,而社会必须适应这种情况。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可能会接近甚至超过人类,对人类生活方式、社会形态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是颠覆性的。”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探索这一主题,但也承认,科幻作家本身也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刘慈欣主要聚焦于“硬科幻”创作。在开始写科幻时,他是一名计算机工程师。他认为:“科幻小说以科学和技术为故事资源,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现代科学知识,对作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现代科学,特别是像物理学这样的基础学科,其理论已经发展到十分艰深的程度,非专业的人很难深入理解。”

具体而言,刘慈欣的灵感来源于现代技术发展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比如现代科学所揭示的宇宙图像。对于刘慈欣来说,并没有特别的方法来刺激灵感的产生。因为对于任何人来说,得到创作灵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并非仅靠努力就能做到的。

刘慈欣对其创作过程的洞察揭示了科幻领域中科学、想象力和故事讲述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他坦言,他曾受诸如阿瑟·克拉克这样的伟大作家的启发,他们对他的写作产生重大影响。

人类未来的乐观主义者

读者往往对刘慈欣的作品有这样一种印象——以“拯救世界”为主题。针对这种看法,刘慈欣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对于人类的未来,他是一个坚定的乐观主义者,认为人类的未来是光明的。但同时,他也是一个理性的乐观主义者,知道在通向光明未来的道路上布满荆棘和陷阱,人类需要不断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避免文明的衰败甚至毁灭。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必须保持科学和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二是要保持进取和开拓精神,尽管技术令地球上的生活更加安逸和舒适,但不要因此停下探索太空的脚步。

科幻文学起源于西方国家,中国科幻与西方有何不同?又能带来哪些新理念?自《流浪地球》电影上映以来,许多观众认为其有别于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主义”,强调不同群体和国家之间的合作。“我可能并非有意识地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刘慈欣强调,“小说中描绘的危机和灾难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而拯救世界的行动自然需要集体努力。”这反映出他对人类未来的信念——只要人类继续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为之付出努力。

自《三体》系列作品大获成功以来,中国科幻小说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刘慈欣表示:“与主流文学相比,中国仍然缺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幻小说作家和作品。”他强调,加强原创内容是推动中国科幻文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科幻小说是与技术进步紧密相连的文学流派。刘慈欣认为:“虽然现实生活中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太空探索,为科幻小说提供了丰富的故事资源,但与此同时,它们也可能对科幻创作构成巨大压力。”

刘慈欣告诉《环球时报》,高科技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幻小说构筑的想象世界正以更快的速度照进现实,这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让科技的神奇感不断降低,对科幻小说创作提出了很大挑战。随着技术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塑造我们的世界,科幻小说作家需要找到新的方法来吸引读者,并在他们的故事中为想象力的世界开疆拓土。

在刘慈欣看来,科幻文学在大众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广大读者提供娱乐功能。同时科幻文学也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它能够激发想象力,开拓思维和视野,具有强烈的创新色彩,这让科幻小说成为一种极具活力、面向未来的文学形式。

刘慈欣说:“青年学生中科幻受众增长很快。”科幻文学是青春的文学,科幻小说丰富了年轻读者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新和开拓精神,让他们在阅读中探索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对于那些渴望成为科幻小说作家的年轻人,刘慈欣说,创作科幻小说的能力与作者的世界观密切相关。他表示:“科幻所关注的是以宇宙为背景的人类文明的整体,作者不能只在狭窄琐碎的现实生活中沉湎于个人情感,应该有开阔的视野,保持对宇宙的好奇和敬畏,也要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文明的未来。”

《三体》登上多国热搜前五

作为科幻超级IP,《三体》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在国内外均口碑载道。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上,中国科幻研究中心联合腾讯企鹅有调共同公布的《“三体”IP出海观察报告》显示,2014—2023年,《三体》的全球搜索热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并在2023年达到巅峰。2014—2023年,《三体》在20多个国家荣登搜索热度Top5,涵盖亚洲、美洲、欧洲及非洲等。

从受众画像来看,国内《三体》小说原著读者及电视剧受众分布广泛,海外多国读者及电视剧受众集中在21-40岁。国内50岁以上读者和受众占比远超国外同年龄段。国内外《三体》小说原著读者及电视剧受众学历主要集中在本科。与国内相比,高学历(硕士及以上)海外受众占比更高。

同时,“对中国科幻感兴趣”和“因宣传感兴趣”是海外受访者观看《三体》的主要因素。另外还有近三成海外受访者想要借观看原创国产电视剧《三体》来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国内受访者对“人物角色形象生动”“思想内涵深刻”评价较高;“视觉效果好”“故事情节吸引人”则获海外受访者好评。“思维逻辑难理解”和“对中国历史文化不了解”则是海外受访者观剧的主要困扰。

从受访者对中国科幻作品各元素的喜爱程度来看,最受海外受访者喜爱的是“中国历史文化元素”,占比为48.0%,其次是“人类情感”,占比为47.5%,“高精尖技术”排在第三位,占比为41.9%。关于我国科幻作品的类型与主题,国内受访者爱好广泛,不同主题之间的喜好差异较小:有50.1%喜欢看“未来社会和科技发展”,占比最高,其次是“外星生命与太空探索”,占比为48.7%;对于海外受访者,排在第一位的是“时空旅行”(44.7%),“未来社会和科技发展”主题排第二,占比为41.3%。

约半数海外受访者表示,阅读中国科幻作品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自己对中国发展的良好印象。分别有45.4%、47.9%和49.6%的海外受访者认同“增强我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良好印象”“增强我对中国文化的良好印象”和“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念”。中国科幻对于塑造中国文化与科技形象、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积极影响。(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骞 刘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写这篇就是想安慰一下还在遗憾,或者有不理解的糕丝啦(求生欲)高子想要低调,那我们就永远支持他。认可他这个人,认可他所热爱的桌游,以及他给大家带来的欢乐才是最重要
  • 主要是它看起来像奶油真的好想摸[苦澀]#非歌如梦欢迎你[超话]#今日头条文章指出:四川憋出来了,定额38元,挂钩工龄15年内0,6元/年,15年以上1,7元/年
  • 罗山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办公室2022年7月28日【#信阳罗山县公布1例新增确诊病例行程轨迹#】2022年7月27日,我县在全员核酸检测中
  • 【关于周先生的一切】 作者:彩田 周先生内敛禁欲,成为郝玫男友后,生活是这样的:工作时,严肃认真,“别闹,谈事呢!”撩他时,一本正经,“现在不是时候……”好友问
  • 红酒有点高贵,咖啡摩登而味道一时还不被大众所接受,而十多二十元一杯,有点甜的奶茶刚刚正好,喝奶茶是潮流,也是准中产的标配。现在依旧有很多女明星在打造时尚人设,
  • #TFBOYS[超话]##TFBOYS成立9周年# 2013.07.28~2022.07.28 今天是第九个年头 金年良辰 最好的时光遇见最美的人 少年吟唱
  • 滑到一半时,起身走过一条石头路,我以为到了终点,谁知工作人员说才走了一半,果真一条长长的滑道到了眼前,整理好行装,继续感受这个户外大滑梯。整个景区逛下来半个多钟
  • #楠楠微营销笔记##微商励志正能量早安晚安语录##宝妈、大学生微商创业##副业刚需#有哪些文案惊艳了你很久|超强“吸金”朋友圈-无论将来遇见谁生活都是从遇见自己
  • 关于【做了那么多咖啡,改做茶了】hello,友友们好久不见,这次桃宝给大家带来了新品【人参白芸豆普洱茶】这款新茶可以说是诚意满满+科技满满今年7月,素桃诚邀中国
  •   嘘,让他们再睡一会  在马路边、在楼道外  甚至在车里……  趴着、躺着、卧着……  各式各样的“床”  各种各样的睡姿  他们是警察,是医生,  是护士,
  • 我把写作当我观点表达的窗口,每一条评都是在与我的灵魂直接互动,我怎么会忘,尤其是来自这样靠谱的人的承诺,我怎么会忘。甚至可以说,是她抛出的橄榄枝给了我活下去的契
  • 她总是能找到各种奇怪的理由去吃,路过水果店,她不走,也不说要买什么,然后,她会笑着说,哇!我无比警惕,岂能在同一个问题上连输3回,我笑着说,你先说有什么事儿,我
  • 王师铁甲震洞朗,收拾金瓯报佳音。   福州名嘉房产澜郡分部九月主推房源福屿新村       两房      2000元      简装     70平福三小区 
  • 每一个新闻人可能都有过“为少数人发声”的理想,真正做到的,可能真的是寥寥数人,身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自认没有如此远大的理想,也没有如此勇敢的决定,我永远不会投身
  • 它们在这火宅中,“周慞惶怖,不能自出”:这比喻“雕鹫”诸多的鸟类和“鸠槃荼”等鬼类,得人身时不修出世法,始终都在生死恐怖中轮回,不能出离。由此可见,这个大宅院正
  • 《青花瓷》只为了那句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数年后 遍地都是浪漫玫瑰的山间开出一间空中楼阁 我在屋内品尝茶香 赞美茶味极是香甜 我要一片草地 等春来
  • 近日,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财团支持的深海探测团队,利用可下潜约6000米的无人探测船,在北太平洋中途岛环礁附近海底5400米处,发现了疑似中途岛海战中沉没的
  • 袁成文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稳就业决策部署,及时出台蚌埠市援企稳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1-5月
  • #diy材料# 白菜价,diy材料 有人想要的吗,出(diy的材料) 一共五包加大一半包(会有大半包的赠品是混合装的) 一包巴洛克的小件(都是有孔的有四种颜色蓝
  • 据悉,2022年金沙酒业对摘要酒的配额将会和2021持平,不会进一步增长,这意味着摘要酒的稀缺价值属性还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充分满足白酒收藏家对藏品的要求。从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