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岁医者辛育龄的左臂上,至今还留有一道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为他缝合的伤口瘢痕。


这道瘢痕是在抗战时期留下的,见证了白求恩对这位当年的八路军小卫生员一生的影响。

 

辛育龄教授


辛育龄是我国胸外科先驱、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他行医八十余载,曾赋诗《行医有感》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救死扶伤平生愿,人生价值是奉献。”


“辛育龄教授在革命中淬火成长,从小战士到大专家,始终把个人理想与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党的卫生健康事业的开拓者和建设者。”国家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说。

 

马晓伟在辛育龄教授行医85周年座谈会上发言

 

与党同心

——“坚定了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身的信念”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进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次日,中共中央发布通电,号召全中国军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侵略。


时年16岁的辛育龄,刚刚考取保定师范学校。他回忆那段日子说,共产党坚持全民族抗战,提出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打动了不愿做亡国奴的自己。辛育龄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部队。


1939年5月,辛育龄被派往白求恩医疗队工作。在著名的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将手术室设在前沿阵地上,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白求恩医生给伤员做手术,辛育龄在现场负责伤员分类工作

 

白求恩过人的胆识和精湛的医术,令战士们钦佩,也震撼了年轻的辛育龄。辛育龄的老同学、老同事和老战友郭子恒曾回忆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白求恩不顾自身安危,抢救伤员的生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成了辛育龄学医的启蒙者。


“救死扶伤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如果将来能做一位像白求恩一样的医生,挺好的。”辛育龄想。


就这样,辛育龄走上了行医之路。1939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彼时的革命圣地延安,因为抗日救国的坚定与不屈,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1942年,辛育龄经冀中军区选拔,进入中国医科大学20期学习。


街衢清洁,植满槐桑。在延安低矮的窑洞里学习和生活,辛育龄坦言,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官兵平等,民主自由。“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身的信念。”


“辛育龄教授与党同龄、与党同心、与党同行,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筑就了一座伟大的时代丰碑。”马晓伟指出。


仁术济世

——“从辛老身上感受最深的就是白求恩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是辛育龄在学生刘德若心中的形象,“从辛老身上感受最深的就是白求恩精神,对工作极端认真,对人民极端负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辛育龄在指导博士生的实验工作

 

跟随辛育龄工作29年的胸外科专家刘德若告诉记者,辛育龄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病人对我们是非常信任的,要不然怎么会让我们把他的胸腔打开呢?”


每一次手术,辛育龄总会把手套洗一下,让手很滑,触摸病人的肺时,动作极其轻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刘德若说:“辛老认为,病人虽然在全麻状态,但是我们要像病人清醒时一样对待他。”


马晓伟说,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辛育龄年轻时坚定的信念,就成了他一生的坚守。


新中国成立初期,承载着振兴中华的使命,辛育龄作为首批公派留学生的一员,1951年8月被派往苏联学习胸外科技术,师从苏联著名胸外科专家、科学院院士包古士教授。


悬梁刺股攻读坚。5年后,辛育龄获得苏联医学院医学副博士学位回国,掌握了当时在国内尚属空白的胸外科技术。

 

辛育龄在苏联医科院论文答辩会上宣读论文

 

1956年6月,因为当时的部队医院只能接诊军队病员,辛育龄放弃了部队给予的优厚条件,主动要求分配至位于北京通州的中央结核病研究所,组建胸外科。


那时,我国绝大部分省市尚未建立胸外科。为了在全国普及推广胸外科技术,惠及更多的患者,辛育龄牵头在中央结核病研究所举办胸外科医师培训班,为期一年,每期20名。


从1958年到1980年,辛育龄为我国培养出300余名胸外科技术骨干,指导40余家医院建立胸外科。在他的推动下,我国的胸外科建立了医、教、研合一的体系。


“一切为了病人得到更好的疗效”。辛育龄的嘱托,始终是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梁朝阳的工作目标,“我们对手术的每一步都精益求精,包括吻合的针距、包埋的方式,不断地调整,并追求极致。”


勇于创新

——“他的每一步创新、每一项成就,都见证了我国医学事业前进的步伐”


只要人民需要,再险峻的科学高峰,辛育龄也会去攀登。


1940年5月至1942年9月,抗日战争处于困难时期,部队里流行疟疾和疥疮,影响战士健康和战斗力。


没有特效药,怎么办?年仅19岁的辛育龄,时任制药厂厂长,遍访当地郎中,决定采用青蒿和常山等草药治疗疟疾。同时,他还研制成功一种治疗疥疮的皮肤擦剂软膏,疗效都很好。


曾经,结核病在我国十分猖獗,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新中国成立后,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品种也稀少,主要依靠疗养和内科人工气胸疗法等进行治疗。但这种治疗方法,对大量重症晚期肺结核,特别是空洞型肺结核合并大咳血的病人治疗无效。


经过摸索,辛育龄创新出双腔插管麻醉下施行肺切除手术,治疗200多例无一例出现意外,为胸腔外科扩大适应症和保障手术安全提供了有效手段。

 

开展针麻肺切除手术,术中病人清醒自然,无痛苦表情

 

“辛老的许多工作都是独创的,是0到1的突破。”刘德若说。


器官移植是医学领域中的尖端技术,20世纪70年代,肺移植手术处于初始时期,很少有国家从事肺移植研究。在做了大量动物实验基础上,辛育龄在1979年成功实施了国内第一例人体肺移植手术。


“当时,全世界也只做了42例。特别强调的是,他没有参加过任何进修学习,完全是根据自己实验研究取得的成果。”刘德若说,中日友好医院的肺移植事业已迈入世界八大肺移植中心行列,这和辛老奠定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辛育龄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直接推动了我国针灸走向世界。


针灸虽有几千年历史,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治病原理仅限于经络学说,影响了发展。20世纪70年代,药物麻醉技术还不是很成熟。辛育龄在学习中医后,认为针灸可以适用于缓解术后病人刀口疼痛,而且无副作用。他运用华罗庚的优选法,对人体每一个穴位进行痛阈的测试,发现前臂外侧的“三阳络”镇痛效果最佳。


在当时针麻从未应用于类似开胸这种大手术的情况下,1970年6月25日,辛育龄主刀并运用一根针,针刺“三阳络”穴行肺切除手术获得成功,震惊了国内外。


“辛老开创了针刺麻醉下的开胸手术,被记入美国胸外科年鉴。”刘德若说,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时,专程到手术现场参观。


接待尼克松访华团参观针麻肺切除手术

 

多年来,辛育龄结合临床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进步奖5次。


“辛育龄的每一步创新、每一项成就,都见证了我国医学事业前进的步伐。”马晓伟表示。


甘于奉献

——“年轻一代正在努力把辛育龄精神凝练成前行动力”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急需既有科学管理经验又有技术业务、德才兼备的医院管理人才,参加中日友好医院的筹建。


这家拟建的现代化医院,是日本首相大平正方1980年来华访问时提出援建的。在两国领导人的推动下,医院在短时间内得以立项。


谁来担任院长呢?在战火中入党、技术过硬而又有医院管理经验的辛育龄,1982年5月被国务院正式任命为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


作为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辛育龄出席开院典礼大会

 

当时,国家基础薄弱,如何筹建才能保证医院既能汇集先进硬件设备,又能集合一批高水平医疗人才,这是辛育龄在行医路上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


历时三载,1984年10月23日,这座当时国内最富有国际色彩的现代化医院开院,一度为各大医院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样板。


已是花甲之年的辛育龄,在医院树立了“中国现代化医院的示范、中西医结合的基地、对外合作的平台”的发展理念,“患者至上、文明行医”的医院院风,传承至今。


1985年,辛育龄主动请辞院长。他说:“组织上交给我的筹建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我更愿意专心做一名外科大夫。”

 

应台湾中医药大学邀请出席海峡两岸肿瘤学术研讨会

 

石彬是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跟随辛育龄学习和工作长达37年,他说:“辛老总是在积极寻找适宜的新技术来帮助患者。”


20世纪80年代,我国肺癌发病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辛育龄奔赴云南锡矿考察后意识到,肺癌已经是社会的常见病,并且死亡率高。他向卫生部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在全国开展肺癌的防治工作。同时,经过长期反复研究,辛育龄创造了直流电(后改称为电化学疗法)治疗肿瘤的新技术,因创伤小、副作用小、恢复快而成功应用于临床。

 

电针治疗恶性肿瘤临床效果获99年度世界华人知名医家卓越科研金奖

 

“电化学疗法,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在的放疗技术和消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石彬回忆,对于这项新技术,辛老有着国际专利权,有多家公司要与他合作。


但辛育龄拒绝了商业利益,他举办了152次技术培训班,向全国推广这项技术。在近千家医疗单位中,约有11800余例肿瘤患者接受了电化学治疗,有效率达65%~85%。

 

与肺移植术后5年患者交谈

 

医乃仁术,大爱无疆。2003年,非典肆虐时,中日友好医院临危受命转为非典专病医院,已是耄耋之年的辛育龄作为首席专家,参与了每位重症病人的会诊。


直到90多岁时,辛育龄办公室还经常亮着灯光,照亮了年轻一代的医者。哪怕如今在病榻上,他仍然关注着医疗事业的发展。


女儿女婿眼中的辛育龄


80后娄彦妮,是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的医生,也是首届辛育龄青年奖获得者,对辛育龄的医疗理念深为认同:“中医要向西医学习,西医也要向中医学习,中医和西医要互相协作,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如果说辛老用白求恩精神铸就了人生路标,那我们年轻一代正在努力把辛育龄精神凝练成前行动力。”娄彦妮说。


“辛育龄从医历程,生动地诠释了老一辈知识分子报效祖国、心系百姓的情怀,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的医学事业发展的历史。”和辛育龄相知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郭子恒曾这样感慨。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金振娅 卢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于是他把心一横:“诸位先生,这是一次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宴会,我是多么的愚笨呀!佛法的空指什么我们死了以后,由于今生持戒的因缘,来生做转轮圣王,是特别的憍慢,变成转
  • #油茶##美食分享# 恭城人每天早餐都要“打油茶”有的家庭甚至三餐离不开油茶。恭城一带还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涩,并因煮的时间恰到好处,使恭城油茶
  • 【 新年季第一波】定好⏰ 真的太好看啦过年大部分人都穿红色 你穿绿色万花丛中一点绿是不是很妙[笑而不语]买过我家前几年翡翠绿大衣的宝宝应该懂这个绿有多显白 多
  • 当然现如今,我们对饭馆的油焖大虾,早没有小时候的心心念念了。至于莫言老师,大概年轻时就被油焖大虾的传说灌满脑子:他当年在山东高密,同村有个女社员,丈夫在青岛当海
  • 五大角色向上发展,达人营销生态持续繁荣以普惠逻辑和科学产品形态为基础,快手将生活与感情、内容与商业充分融合,通过丰富多元的达人类型,连通公域与私域;用覆盖130
  • 米克-舒马赫加盟的哈斯车队是威廉姆斯车队的直接竞争对手之一,虽然尚未获得积分,但米克仍然有几场令人难忘的比赛,包括上一场土耳其大奖赛首次进入排位赛Q2。”(L
  • 那也是我在微博上的高光时刻……(图14为鄙人被封号前使用时间最长的头像)#中国军人[超话]#当兵苦吗?#早安军营##致敬中国军人#1987年,已经88岁高龄的聂
  • #2021年终总结# 图说2021,我还是比较擅长看图说话图1:还是应该po 一张戴眼镜的照片,如果不是看到这个我都忘了我曾经带过眼睛……然后就去做了近视眼手术
  • .啊啊啊啊厉害了肯德基!.猫咪坠坠坠喜欢被摸的四个位置.?第四名:前胸至背部??对应上图区域:还凑合就像没有人类会讨厌油炸食品,这是一个随时都?️小享受一把的区
  • 此一己清修之筑基炼己之含义也。炼己者,即是炼去杂质,使心身变得清明,清明则能找到我之主人。
  • ° . 有时候明明很丧了,想要停下来歇一歇可是再看一眼ddl,近在眼前,无处可逃明明一早就计划了schedule写作业,但还是一拖再拖一改再改到了
  • 那没办法,明天只能寄一波行李了,又是一大把好运持续了3天,于今天正式结束,我将又重新开启我的倒霉生活,我要做一只打不死的小强,赖活着,战斗到底!!!!!!!qq
  • #德国施华蔻型格由我# #施华蔻绅士型格密室探案# 现在最流行的密室侦探馆还有蔻粉没去打卡么?本周末蔻蔻邀您来到上海顶级侦探密室,化身神探解锁世界潮流发型的终极
  • 2022年第三天组会[二哈][二哈][二哈]圣诞的气息还停留在大街小巷没有散去[小雪人]转眼就迎来了我们的元旦小长假,随之我们要和全世界一起与过去的2021正式
  • 江苏省气候中心对今年一月份的气候做了预测。本轮阴雨天气之中,武汉尚未预报下雪,最低温也均在冰点以上,从目前的天气趋势来看,还没有冰冻天气发生。
  • #剑网3怀旧服# #剑网3怀旧服[超话]##小九每日红酒知识分享# |什么原因导致葡萄酒的颜色有深有浅?皮厚的葡萄浸泡时间较长,充分感染颜色,皮薄的葡萄浸泡时间
  •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人和猎犬的配合使它具有了许多其他方面的能力,它被认为是高贵忠实的伴侣和主人的不可逾越的护卫者。 重要比例:作为一个体形协调的动物,是不准许有与
  • ✨爱让人有了软肋,懦弱也是一种很正常的情感。见有分辨能力,就要和对方说仁德之事,而有些人心性邪恶且非常的自私,当你理会对方时,它是听不懂人话的,所以要说鬼话,它
  • !DOTS的终极创意设计师套装和夏季缤纷组合装真是完美搭配,丰富多彩的小颗粒可以让你无限发挥。
  • 这是杭州尚品宅配连续第二年的公益行动,以后的每一年,都会走进一所贫困小学,献出爱的力量,实现孩子们上学的梦想[爱心]爱[爱心]定制 这一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