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楞严经名相概念 卷三(113--120)赵老六制作

113.【次第标指】【识动见澄】

次第标指:

这里的「识」

已经变成了眼识,

「标指」

已经变成了分别,

这种分别

叫一念分别,

这个分别与现相

又不一样了。

注意,

这个见与识

就这么一点微细的区别。

如果没有见的那种

无念分别,

会不会有眼识的

这种一念分别啊?

不会。

当眼睛一念分别以后——

这是舍利弗,

这个时候

已经变成意识分别,

不是眼识分别。

注意,

「次第标指」

是俱生意识的一念分别。

前面的「无别分析」

是见性的无念分别,

把这三种分别

要区别清楚。

识动见澄,非和非合:

「识」怎么动呢?

「识」能够分别,

前面讲了三种分别。

五种俱生意识有直觉,

它有一念分别;

第六种意识心会打妄想,

叫随念分别;

「见」是无念分别。

那这两样东西

在某种意义上,

前面的五种俱生意识

和第六识是分别,

这个见只是提供一种能量,

也叫分别,

也不叫分别。

所以这个意识心

与我们能见的见分

不能和合,

在前面已经讲了。

在事实上来讲,

讲圆顿大法,

无论是前七转识

还是后七转识,

乃至包含第八识

与前面的眼识、意识

这六种意识心,

它本来就是一个东西。

能不能讲谁生谁啊?

它本来就是一个东西。

还可以再进一步涉及到

尽虚空遍法界

都是我们一念所变现,

都是一个本体。

尽虚空遍法界,

你不能讲它是一个念,

不能讲它是佛,

不能讲它是菩萨,

也不能讲它是泥巴瓦块;

它可以显出一个念,

也可以显出无量的万法、

山河大地、诸佛菩萨、

天人鬼畜,

有没有谁能生谁啊?

是现不是生。

114.【圆满湛然】【性非从所】

圆满湛然,性非从所:

任何一法之性,

在圆教来讲,

大至佛刹、

小至微尘,

乃至一根草,

尽足为一真法界。

能见的能

识别的灵知,

就是那些无情的泥巴瓦块。

这个好玩呐!

果真把心回过来,

停止攀缘和妄想,

我们就会出现种种奇迹。

湛然,

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的样子。

所以我们的意识心

圆融圆满圆通一切法界,

包括过去、现在、未来,

包括东南西北上下十方,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就是这个样子啊。

性非从所:

跟前面的「本无所从」

是一个意思。

它的本来面目

并不是从后来而有

或者从别人而来。

它的本来面目

就是「圆满湛然」,

就是本来如此。

115.【为非同异】【微妙开示】

为非同异:

「为非同」

实际上就是异了,

因为上面有个异,

这里把异

分成两种情况,

再来细细地剖析,

大家要明白

佛的良苦用心啊。

「非同」就是异,

如果讲「非同」的话,

这六种意识心

本来就是一体;

如果讲非异的话,

它分别对六种境界

这个妙用各不相同。

为非空有:

也就是为非空非有。

如果讲它非空,

实际上就是有;

讲它不空讲有的话,

这六种意识

离开六尘一无所有。

如果讲它非有,

也就是讲它无呢,

那它是灵明不昧啊。

「微妙开示」

实际上还是局限于

次第三藏中的空如来藏。

心细的人,

在这里

已经可以悟到一心三藏。

从前面七处破妄、

十番显见,

再到五蕴、六入、

十二处,十八界、

地水火风空见识

这二十五个有

会归如来藏性,

让我们明白

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

116.【身心荡然,得无挂碍】

身心荡然,得无挂碍:

过去在迷惑颠倒之中,

以这个肉团身

这个四大

作为自己的身,

以这个妄想心、

分别意识心

作为自己的心,

所以我们的本来面目

被局限在

四大假合之六根中,

被我们自己的

这六种妄想分别心所束缚。

现在知道

这一切都是虚妄的,

都是真心

随缘显现出来的,

所以身心荡然。

法身遍于一切之处。

诸佛菩萨、天人鬼畜、

泥巴瓦块都是我,

都是我的法身,

都是我的慧命,

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解脱了,

所以得无挂碍。

「挂」是悬在心里,

过去现在未来

有种种的担心、忧愁。

「碍」呢,

明白自己过去认物为己,

认己为物,

现在知道一切都是我,

还有没有障碍呀?

我吃个亏,

他占个便宜,

会不会生烦恼啊?

一切顺其自然,

不再为个人的

名闻利养去执著。

117.【妙明元心】

【妙明元心】

是诸大众,各各自知,

心遍十方:

法会大众明白了万法

都是当下一个念现出来的。

见十方空,

如观手中所持叶物:

一切万法

在我心中就是一片树叶。

这个心量是不是大了?

过去认为

我的心在肚子里,

外面的东西都是别人;

现在不是的,

一切东西都在我心里。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进一步解释

一切万法怎么回事,

都是「菩提妙明元心」

都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皆」

是一物不漏,一人不漏,

一丝不漏,一时不漏。

「菩提妙明元心」

就是一,

全事即理,

全相即性。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解释同上,

也就是性圆周遍。

「含裹十方」

就是「心精遍圆」

118.【不动尊】

「不动尊」就是佛。

佛啊!

你真是「妙湛总持」啊!

说的法很妙,

你集中体现了一切的智慧,

你也帮我们解释了

奇妙的智慧。

究竟说为﹕

「妙湛、妙总、妙持」

一个「妙」

贯通三个字。

「湛」

是表法身功德,

所以在佛经里讲,

叫「清净佛法僧,

湛然应一切」呀!

「湛」

带有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的含义。

我们能够看到、

听到的

以及我们还没有

看到和听到的

都是我们自己的法身。

这里已经不是讲

那个无形无相的法身。

一定要注意,

圆顿大法里,

法身、报身、化身

当下是一。

所以解释的时候

一定要次第圆融。

「总」呢,

这里是作为动词来用,

是总理的意思,

总理万机。

这是讲

我们报身功德的妙用,

总法身、总化身。

「持」

在这里方便说为是

化身功德。

任何一法

总有它一定的形相特征,

这叫「持」

否则不足以叫化身。

化身

一定要有所依,

有所靠,有所持。

注意!

这里的「妙湛总持」

首先讲我们的

本来面目的

三种功德。

那么再怎么「妙」呢?

湛:

即湛、即总、即持。

总:

即总、即湛、即持。

持:

即持、即总、即湛。

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

叫次第圆融。

「不动」

不动是对动说不动。

相上来讲,

我们千变万化;

性上来讲,

变来变去还是一个东西。

动就是不动,

不动就是动。

比如说,

我这个拳头变现为手掌,

相上是不是动了?

性上动了没有啊?

手掌是不是还是拳头啊?

所以这个就是

对动说不动。

「动」

按照世间法来讲,

它一定是越过了本位,

那我们这个「动」

它有没有越过本位啊?

没有。

我们在世间法里,

在个别的局部的空间

看到它在动,

在整个的全局的范围

他动了没有啊?

(没有)

所以我们到哪里

都是不动而至。

「而至」

就是动,

所以「不动而至」

就是不动动,

动而不动,不动而动!

119.【首楞严王世希有】

【首楞严王世希有】

这是表成佛

由法化生。

通过法来化,

由了义法来化生,

也就是叫我们

依法不依人,

依了义法

不依不了义法。

「首」是表第一,

也可以讲「首」

就是脑袋。

人缺胳膊少腿了还能活,

缺了脑袋还能不能活啊?

(不能)。

所以讲一切的万法,

唯以「楞严」为首。

「楞」是表坚固,

无坚不摧。

它能破一切邪法,

一切邪法

和一切方便法

没有办法动它。

它压倒一切,

又包容一切,

还又成就一切。

它把你打死的当下,

你的法身就活了。

明白吗?打得念头死,

许汝法身活!

它把你判为牛屎狗粪的当下,

你即已变成

跟它一样的首楞严王。

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吗?

「严」

这是表装饰、装潢,

这个「严」

在圆顿大法里是表

圆融圆满圆通。

「严」是严密,

表全性起修。

一修一切修,

一证一切证,

一见一切见。

你懂得了

我们的眼性周遍法界,

你马上就懂得

眼睛所对的色尘

也是周遍。

耳朵的能听、所听等,

没有一法

不是周遍。

这叫闻一悟千,

以此为「严」叫庄严。

「王」表自在,

懂得了「首楞严」这个法,

你当下得到自在。

「世希有」,

在整个世间出世间

是希有的。

如果叫我来讲的话,

不是世希有,

而是世独有、世仅有!

因为三藏十二部经

只有《楞严经》

独露天机!

120.【销我亿劫颠倒想】

销我亿劫颠倒想,

这就是讲

「华开莲现,即悟即证」!

所以观照这段经文,

就能销除我无量劫以来的

颠倒妄想啊!

有哪些颠倒妄想呢?

时间上有颠倒:

时间上有过去、现在、未来。

空间上有颠倒:

东南西北上下十方

(其实都是一念)。

佛法上、世间法上有颠倒:

认为什么法门都能成佛。

种种的相貌上颠倒:

有你、我、他。

所以这个「颠倒」呢,

我们从时间、空间、

佛法、万法之相

这四个角度来观照。

很多人是不太分得清自己和我的,什么意思呢,
心和脑袋统筹处理是为我,主要负责前台控制和后台控制。前台心是主动控制,后台脑是被动控制,
自己就是一双眼一双耳朵,眼睛通过耳朵连接中枢是为主控制,主控制主要是条件反射控制。
所以别总傻傻的自己和我分不清在哪里。
眼睛是整个人的智慧集成中心,俗称阿赖耶识。也就是超自我,简说,观自在。 https://t.cn/RyhNYpH

恭迎佛陀成道日
一碗粥的智慧:
揭开释迦牟尼佛
觉醒的奥秘



腊日常年暖尚遥,

今年腊日冻全消。



腊月初八,是汉传佛教纪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日子。

或许这时候,您正捧着香喷喷的腊八粥,耳朵里回响着

“ 过了腊八就是年 ” 的喜庆祝福,期待着新年的到来。

回想过去的一年,或许大多数人都经历了无奈、仓惶、苦闷,在长长的隔离期间,

我想到一位马来西亚的法师分享的经历:

他有一次去监狱里对囚犯进行开导,那一次他见到一位老熟人,法师发现他从死刑减到了无期徒刑,

便很开心地祝贺他,谁知他却很不满意的说:

还是死囚牢比较好!

或许禁足在家的我们,都对他的话有些特别的感受,但他是怎么想的呢?

原来,自从他从死刑犯改为普通囚犯后,

就没有了死囚牢里那种如救头燃的生死心切,整个人松懈下来,脸也发福了,打坐的功课也退步了。

这位囚犯甚至说,要求减刑的信还是监狱官要求他写的,

他心不甘、情不愿地随便写一封交差,结果就让他减刑了。

这个故事给我印象深刻,特别是那位囚犯说,

因为在监狱里好修行,他还不愿意出狱呢。

或许,是这特殊的机缘,给他带来了心灵的清醒和自由吧!

而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觉悟了世间的一切实相,

打破了一切禁锢的藩篱,故号之为 “ 觉悟者 ”

—— “ 佛 ”。

佛有很多的名号,略说十号为 “ 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

彰显出佛陀大悲大智大雄力的巍巍功德,

也让有情众生得以了知佛陀于此娑婆世界示现成佛的本怀,

正如《法华经》所言,诸佛世尊皆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 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如果追问下去,佛陀为什么要精勤修行三大阿僧祇劫,

去证悟一切法的实相,并且讲这清净澈底的知见告诉众生呢?

我们来看看佛陀的名号,举 “ 应供 ” 来说,梵言 “ 阿罗诃 ”,

因为诸佛一切的烦恼都除尽,一切的智慧都证得,为众生之无上导师,故应受一切众生供养,所以名 “ 阿罗诃 ”。

阿罗诃

· 不生

“ 阿罗诃 ” 还有别的意思,如 “ 杀贼 ” 之意。

原来,佛陀是灭除了内心的烦恼之贼,所以名为 “ 阿罗诃 ”。

“ 阿罗诃 ” 又名 “ 不生 ”,什么是不生?

内在的烦恼不生,所以如同谷子脱了糠,今后都不会再滋养出种种的痛苦了。

原来,佛陀的觉悟,在于止息种种的痛苦。

而佛陀止息痛苦的方式,就是找到痛苦的原因

—— 烦恼与烦恼所生的业,通过如理的行持,来断除苦因。

正如释迦牟尼佛在人间第一次说法,

即是为五比丘说四谛法 “ 苦、集、灭、道 ” ——

1苦谛 :

“ 苦 ” 是逼迫之义,在如荷重担的逼迫性中,

是我们凡夫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2集谛 :

“ 集 ” 是苦的原因,由种种烦恼和由此而造作的有漏业,是引发苦的原因。

3灭谛 :

“ 灭 ” 是苦和集的寂灭,是修行的目标和结果。

4道谛 :

“ 道 ” 是灭苦之道。

可见,释迦牟尼世尊从往昔到菩提树下的一切修行,

即是为了觉悟,觉悟一切法的实相,则能从苦痛中解脱。

用最熟悉的话来说,“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

所以像前面提到的那位囚犯,正是在 “ 苦 ” 的逼迫下,精进勇猛,才把握住了心灵成长的机会。

而我们一般人,就常常忘乎所以。

有漏皆苦

· 不可懈怠

前几日我去医院体检,有个指标稍微高了些,我就很紧张,

医生说这和很多都有关系,

可能少熬夜就能正常,

也可能是严重的疾病。

我可吓得不轻,抓紧了每天调整作息,多多念佛,求三宝加持,可别要是什么大病啊。

那阵子,整个神经都绷着一根弦。

过了十来天,去医院一检查,指标一切正常。

一下子整个人都轻松了,一下子又懈怠了。

突然猛的想起,这正是偏离了 “ 中道 ” 的精神啊。

我才想起,弘一大师说,常常祈求三宝让他不顺利,

这样来提醒他,自己的福报其实很差。

我也常常感恩三宝,每次一贪玩,就忘乎所以,

每每遇到难过的事,就提醒自己 “ 有漏皆苦 ” 的真谛,不可懈怠。

因为苦苦易知,但行苦、坏苦难以观察,

就容易偏离中道,忘记 “ 灭苦 ” 的迫切性。

这一天,当捧起腊八粥之时,更加感到温暖,腊八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香喷喷粥,

更在于我们对佛陀觉醒的纪念,对 “ 灭苦之道 ” 的向往!

为什么用这碗粥来纪念佛陀的觉悟呢?

那是因为一位放牧牛羊的女子,曾经供养给刚刚结束了苦行的释迦牟尼,

他喝下牧羊女供养的乳糜,他的这一举动,宣告了曾经一天只吃一麻一麦的极端苦行无益于解

他选择了中道的修行,所谓的 “ 中道 ”,

正是因为人们 “ 或以无智故,但求身乐;

或有为道故,修著苦行。

如是人等,于第一义中,失涅槃正道 ”,故拔此二边,为说中道。

佛陀的这一举动,宣告了修行的路径,如《大智度论》说:

佛以忍为铠,精进为钢甲,

持戒为大马,禅定为良弓,

智慧为好箭,外破魔王军,

内灭烦恼贼,是名阿罗诃。

要从苦的渊薮中解脱,则应直面苦的根源,

以安忍为铠,
以精进为甲,
以持戒为马,
以禅定为弓,
以智慧为箭,

则能外破魔王军,内灭烦恼贼。

佛陀所证悟的实相,则更为彻底地显示出 “ 中道 ” 的智慧: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

佛陀于因缘所生之法之中,觉悟了当体即是一切皆空,

却有着种种如幻的显现,这样的中道智慧,直指烦恼执著的的靶心。

原来解脱一切苦恼的方法,在于见到一切法的真相,拨开执著的迷雾。

而中道的意义,就在于不懈努力,积集满满的福德、智慧二种资粮,才能有力地朝着烦恼的靶心射出智慧的弓箭,

所谓 “ 佛一切智为大车,八正道行入涅槃 ”。

腊八粥,启示着中道的智慧,也提醒着我们忆念佛陀超胜的觉悟,澈底的解脱,

愿我们能思惟苦与苦的解脱之道,积集福慧的资粮,珍视觉醒的价值,早日菩提果熟,乃得大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然而,那贵妇还偏偏不依不饶的扯着夏致:“对不起就完了?你不准走,上辈子做了什么孽这辈子生成这样,你爸妈养你这样的女儿,还不如去捡条狗,倒还是能挑个模样俊的。
  • 那时当事人心跳已经没了……这样想想……医院真的是个可怕的地方。而是那是一个需要发泄的亲属极大集中的地方啊………[蜡烛]编辑一下,看到不少在校生在吐槽体测。
  • 最后祝大家现生顺利,追星愉快~小卡只是公司用来促进消费的一种营销手段 它真的是买专辑和周边的初衷吗?资本主义的风就快要刮散粉丝的初心了 就像最近一篇追星随笔写的
  • 二代策划太差了,和三代策划简直就是比不是,你是我的初恋,我爱你,意是永远 我爱你,但这是一份道别信,一年里谢谢你陪伴我,我没有什么文采,那我想好好告念一下这一年
  •     后来,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小驼背造作什么恶业,在七天中,众比丘竭尽全力都无法救他,虽是阿罗汉,却在饥饿状态下趣入涅槃?阿难从城中化缘回来,听说小驼背
  • 关键是随着重要会议在上周结束,本周以来不论是政策面接连发出的利好,还是多部门对稳经济的强势喊话,都能明显看出尽管行情还没反转,但整体调整确实已经到了尾声阶段!而
  • 真的很用心....并且他们的CRM经理还邀请我参加他们11月份的车主活动,瞬间受宠若惊,买了几次车,玛莎拉蒂的服务,真的是很赞。本来想低调点算了,后来想想买车是
  • [爱你]善良的人,才能广结善缘,善缘多了,自会有人记住你的好,在你人生落难时,自然会有贵人相助,而你也因为你的善良,得到该有的福气,所有,人越是善良,越是有福气
  • 生活没有固定模式,只要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不因一时的荣光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一时的挫折而一蹶不振,能在细水长流的细碎光阴中,把握住每一个机遇,善待身边的每一个
  • 对黑的宽容就是对国民的不公,希望国家能正常处理此类案件 无理由讨好国外人员换不了外国人的友善,更可怕的是伤了国民的心!对黑的宽容就是对国民的不公,希望国家能正常
  • 如果你在世界赛第一天问我有没有夺冠自信,我会回答“没有很自信”但我就觉得我们是一支成长性不错、从每局对局里都能学到东西的队伍。如果你在世界赛第一天问我有没有夺冠
  • 有了宝宝之后我就失去了自我,之前很在意过生日,现在觉得生日和平时一样,吃顿饭就过去了。妈妈一大早起来忙活的给我蒸糕做饭,高兴地说今天给她宝贝女儿过生日,一瞬间我
  • #南无观世音菩萨[超话]##护生养生新视野[超话]#真的可以贿赂阎罗以换取优越的来生吗? 有一个寡妇,与儿子相依为命,生活清苦。但他们笃信佛教,每天念诵佛经,
  • 」所以星仔对父也好,对母也好,也是克尽孝道,但是他眼中的孝顺並不是父亲节、母亲节聊表孝心便足够,更重要是要在平时表现,今年父亲节他亦已约定父亲一起品茗。[心]分
  • 但是你自己养的猪,吃不完,拉到了市场上去卖,那你的行为就属于贩卖经营的性质,那就属于违法, 按照相关的规定是要被罚款10万以上,所以不能乱卖猪肉。 法院审理后
  • 95花给我的感觉就是资源咖比较多,没什么作品也没什么气质,但是喜欢买通稿艳压前辈。老大2岁8个月,老二1岁1个月零17天,我最对不起的就是老大,有了老二以后我发
  • 字母一一完成,五个小伙伴向全是数字的世界展示这些字母,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搞怪虫之书》的封面看上去有些旧,其实这是乔伊斯有意为之,因为他小时候上学用
  • 李在明当天晚些时候召开发布会,承认儿子确为报道所说账户主人,但没有明确提及儿子是否参与非法赌博,只说会让儿子接受戒赌治疗,并为儿子的“错误行为”向国民道歉。李在
  • 2.我们讨论考入清华,与之对比的应该是成为顶级富豪之路,而不是“买车”这个过程,买车是一个拿着身份去执行某个事情的过程,对应的,应该是一个清华毕业生年薪百万等等
  • 沈屹西霎时觉得烦躁,背过身不再看她:“明天晚上我生日,你记得来。 沈屹西从床上撑起身,眸色沉沉的看着尤静:“尤静,我很丢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