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问题是人类关注的终极问题,无论哪种重要的哲学和宗教都对生死问题有所讨论。儒家、道家和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在生死观上都对中国人有着深深的影响。虽然它们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不同,但却都反映中国文化的特点。

01

儒家的生死观:道德超越,天人合一,苦在德业之未能竟

“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生的“不朽”,儒家生死观的基本观点是“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因此,它重视的是生前,而非死后,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生时应尽自己的责任,以努力追求实现“天下有道”的和谐社会的理想。

人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有限之个体,但却能通过道德学问之修养(修道进德)而超越有限之自我,以体现“天道”之流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

一个人如果能保存自己的本心,修养自己的善性,以实现天道的要求,短命和长寿都无所谓,但一定要修养自己的道德与学问,这样就是安身立命了,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生的“不朽”。因此,儒家认为,虽然人的生命有限,但其精神可以超越有限以达到永存而不朽,所以有所谓“三不朽”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明朝的儒者罗伦有言:“生必有死,圣贤无异于众人。死而不亡,与天地并久,日月并明,其惟圣贤乎!”圣贤不同于一般人只在于他生前能在道德、事功和学问上为社会有所建树,虽死,其精神可“与天地并久,日月并明”。

这种不朽只是精神上的,它只有社会、道德上的意义,而和自己个体的生死没有直接联系。宋代张载《西铭》的最后两句说:“存,吾顺世;没,吾宁也。”人活着的时候应努力尽自己的社会责任,那么当他离开人世的时候是安宁的、问心无愧的。

由此看来,儒家并不以死为苦,那么儒家的学者有没有痛苦呢?照儒家看,从个人说,如果“德之未修,学之未讲”是个人的痛苦,而更大的痛苦是来自其社会理想之未能实现。

南宋的文学家陆游在他临终前写了一首诗留给他的儿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在死前的痛苦不是为其将死,而是没有能看到宋王朝的统一。

南宋末还有一位儒者文天祥,在他临刑时的衣带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尽义,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何,庶几无愧。”文天祥视死如归,因为他以践履孔孟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德理想而无愧于天地之间。

因此,对于儒家说,痛苦不在于如何死,而在于是否能作到“成仁”、“取义”。在儒家的生死观念中,所感到痛苦的是“苦在德业之未能竟”。

02

道家的生死观:顺应自然,与道同体,苦在自然之未能顺

道家:生和死无非都是一种自然现象。道家生死观的基本观念是“生死气化,顺应自然”。照道家看,生和死无非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老子讨论生死问题的言论较少,他认为如果人不太重视自己的生命,反而可以较好保存自己,这和他所主张的“无为”、“寡欲”思想相关联。

他还说:“死而不亡者寿”,王弼注说:“身没而道犹存。”照老子看,“道”是超越的永恒存在,而人的身体的存在是暂时的,如果人能顺应自然而同于道,那么得道的人就可以超越有限而达到与道同体的境界,所以老子说:“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同于道”即是“与道同体”,它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是对世俗的超越与升华。庄子讨论生死问题比较多,在《大宗师》中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生、老、死都是自然而然的,死不过是安息。进而庄子认为生死无非是气之聚与散,所以《知北游》中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

如果死和生是相连属的,我对之有什么忧患呢?《至乐》载,庄子妻死,惠子往吊,见庄子“箕踞鼓盆而歌”,惠子不以为然,但庄子认为生死就像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一样,所以“生之来也不可却,其去不能止”(《天运》)。

西晋的玄学家郭象对庄子的生死观有一重要的解释,他说“夫死生之变,犹春秋冬夏四时行耳,故生死之状虽异,其于各安所遇一也。今生者方自谓生为生,而死者方自谓生者为死,则无生矣。生者方自谓死为死,而死者方自谓死为生,则无死矣。”

这就是说,生和死只有相对意义,只是事物存在的不同状态,对“生”说“生”是“生”,但对“死”说“生”是“死”,对于“生”说“死”是“死”,但对于“死”说“死”是“生”。因此,说“生”、说“死”只是从不同的立场上所持的不同看法,故应“生时安生,死时安死”,这样就可以在顺应自然中得到超生死,而与道同体了。

那么道家在生死问题上以什么为苦呢?照道家看,以不能顺其自然为苦。在《应帝王》中有一个故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个故事说明,一切应顺应自然,不可强求,虽出于好心,但破坏了其自然本性,则反受其害,这是庄子的忧虑。照庄子看,人往往喜欢追求那些外在的东西,从而“苦心劳形,以危其真”,这样就会远离“道”,而陷入痛苦之中,故“苦在自然之未能顺。”

03

禅宗的生死观: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苦在无明之未能除

明心见性
佛教认为,人世间是一大苦海,人生有不能逃避的“八苦”,即生、老、病、死、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五蕴聚。人之所以不能逃避这种种苦难,是由于“无明”(不觉悟)引起的。
佛教的教义就是教人如何脱离苦海。要脱离苦海就要照佛教的一套来修行,出家和坐禅等等都是不可少的。佛教传入中国,经过五、六百年,在中国形成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若干个宗派,其中以禅宗影响最大。

六祖慧能

禅宗的真正缔造者是唐朝的和尚慧能,这个佛教宗派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其生死观的基本观念。慧能认为,佛性就是人的本心(或本性),明了人之本心,即洞见佛性,“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佛性”是什么?照慧能看,佛性就是每个人的内在生命本体。如果一个人能够自觉地把握其生命的内在本体,那么他就达到了超越生死的成佛的境界。

用什么方法达到这种超越生死成佛的境界呢?禅宗立了一直接简单的修行法门,它把这门法叫作“以无念为宗”,即以“无念”为其教门的宗旨。所谓“无念”,并不是“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不是对任何事物都不想,而是在接触事物时心不受外境的任何影响,“不于境上生心”。

因此,人并不需要离开现实生活,也不需要坐禅、读经、拜佛等等形式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照样可以达到超越生死的成佛境界,“挑水砍柴无非妙道”。

这种达到超越生死成佛境界,全在自己一念之悟,“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悟”只是一瞬间的事,这叫“顿悟”,瞬息间克服“无明”(对佛理的盲无所知)而达到永恒的超生死的境界,这就是禅宗所追求的“成佛”境界。

禅宗:内在的平常心即成为超脱生死的道心

中国的禅宗虽不否认在人生中有“生、老、病、死”等等之苦,但是只要自己不以这些“苦”为“苦”,那就超越了“苦”,而“苦海”也就变成了“极乐世界”,这全在自己觉悟还是不觉悟。因此,人应该自自然然的生活,“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切听任自然,无执无著,便“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

超生死得佛道,并不要求在平常生活之外有什么特殊的生活,如有此觉悟,内在的平常心即成为超脱生死的道心。所以照禅宗看,人的痛苦是在于他的不觉悟(无明),苦在于无明之未能除,只要人克服其迷悟,就无所谓“苦”了。

总观中国的儒道佛对生死问题的看法虽不相同,但是否其中也有共同点?照我看,儒道佛都不以生死为苦,而以其追求的目标未能达到为“苦”。儒家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为“苦”,即以不能实现其道德理想为“苦”;道家以“苦心劳形,以危其真”为“苦”,即以不能顺应自然为“苦”;禅宗以“于外著境,自性不明”为“苦”,即以执著外在的东西,而不能除去无明为苦。[太阳][太阳]

#清行孝道[超话]#【清行慧语】一个人的教养,与读书的多少,与接受教育的程度关系不大,正如一句话说的:任何人,无论多么博学,只要他的学问和生活之间还存在着一段尚可估量的距离,就都称不上是有教养的人。一个人的教养是根植在内心的修养与底蕴,是人在人的生活中通过自我修行积淀出的德性,映射到生活中就是无需提醒的自觉,以自我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教养,是一种尊重,也是将心比心的善意; 教养,是一种气量,也是宽以待人的度量; 教养,是一种品德,也是崇高的人格魅力。教养无形,却深于心,日复一日替人生导航,决定我们的结局与彼岸。做最好的自己,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用行动证明,用事实说话。清行孝道分享人生智慧,传播孝道真理,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让自己的灵魂更纯洁。正心正念自觉自律自悟! ​​相信你自己是最棒的

#郑州·生活# 不要依赖子女 做生存独立的社会人
不给孩子添麻烦,有独立生存能力。不能像前辈那样,随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思想远离时代。我要在社会中修行,适应社会变迁,呵护自己健康,掌握新生活技能,不断接触新事物,有所追求,挑战自我,创造价值,绝不随心所欲,闲逛悠哉。 https://t.cn/z8s6kPA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有公摊到没有公摊,技术操作上也是一个大障碍,现在的房子全包含公摊,税收物业费都是以建筑面积计算的,若改为没有公摊,新老划断面临的问题也不会少。一般商品房的公摊
  • 在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要想让一个国家政权延续百年之久,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的。从书中不仅让我们能看到了,东吴对外界防御的整体实力,而且在治理内部的政治斗争中,
  • 因此,主要裁断在男生,维护老婆,也让她知道你的辛苦,两人一起孝敬老人,而不是两面哄,成为双面胶。广交会圆满结束后,本来的行程是准备归家前,去了弟弟的新住宿,开视
  • 众所周知,旅游跟地域文化体验是密不可分的,美食是旅行者们到异地打卡的必选项,这些小吃分别来自成都、宜宾、自贡等地,酒店希望宾客下榻期间即能体验到四川各地饮食文化
  • 我结合自己多年来摄取和累积到的书本知识+喂养经验,对比各大博主所谓的科普,我发现自己也不出意外的也被囊括进思维引导的队列,众多针对性科普的背后延伸出的带货信息,
  •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Green Earth Action,我在行动!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 本场比赛他们要面对的是走地面传控风格的浙江队,本赛季浙江挖走了沧州的前锋奥乌苏,2队的梁子也由此结下了。球队防守体系空虚,近8轮联赛连续丢球,近8场场均失球更是
  • 可能就是因为直播,直播裸泳直接劝退部分修音歌手,有一说一,能听到直播还来唱的,勇气也值得肯定,但烂也是真的烂。看来阿木在节目之前就没几个人听说过,没想到他受众还
  • 【大师匠造】大师园林 顶尖团队造塔尖格调3期园林由知名设计公司奥雅设计倾心打造,在2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升级,现代自然新亚洲设计风格,在景观设计上追求区域最大
  •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呜呜眼神比我帅聊着聊着就因为一句 我想让你吃好一点我就眼泪忍不住夺目而出[泪][泪][泪]可我真的觉得没有做好一个女朋友应该做的我不知道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她开心
  • 只是冰山一角,不代表全部,很多老师来不及截图因为拼图耗时,所以一次只能贴2张大图,希望宝宝们体谅,我也想为努力肝票的同担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共同进退。我们怀着美
  • #晋城市图图书馆##数字阅读平台##图书馆鉴书#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今天,随着国势的上升,我们自然要大力弘扬
  • 就比如说你穿的非常非常的性感,或者穿的很好看,你就要用非常天真的那种眼神,眼睛瞳孔放大的去看着他,就这种暧昧的这个气氛烘托出来,然后在这个男人他在看望你的时候,
  • ”这种代入感我可太强烈了,我是真想玩呀我…还有主创嘉宾来到现场,石凯、何运晨的颜值可太能打了,这谁顶得住啊,现实中的颜值要高于电视里的他们,站在那里和我们互动交
  • ❤️人间清醒的12句话,读懂了后半生越来越顺:1、如果让你小病一星期,你会发现金钱没那么重要,家人和身体健康最重要;如果让你大病一个月,你会发现金钱特重要,身体
  • 累时大声喊"妈"我累了,心灵还有份寄托,我们无疑都是幸福的。我就这么一个鞠婧祎,不要欺负她[泪][泪][泪]如果你哪天退出娱乐圈,我希望你能去看你没有看过的风景
  • ”我以为金珉奎会像之前和我表白那样害羞,没想到他回复我的是,“姐姐身边以后只会有我一个人的。”夺走认为贴嘴唇就是亲亲的小孩的我感觉自己好像一个坏女人,其实还能更
  • 它是多用侧锋和点笔画石,而山水画中用了不少皴法,如斧辟皴、折带皴等等。挂屏上的雕刻细节,梅花傲雪,兰花幽雅,竹节坚韧,菊花凌霜。
  •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