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丨季羡林: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言简意赅,回味无穷。特写短文两篇,稍加诠释。先讲知足知不足。

知足
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遵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

《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的。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的。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能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除了场合以外,知足还有一个分(fèn)的问题。什么叫分?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等等,指的就是限度。

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知不足

至于知不足,在汉文中虽然字面上相同,其涵义则有差别。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的地方”。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句话暗示给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

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这能算得上聪明吗?——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用一管毛锥横扫六合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的。

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没有必要的。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能有什么出息呢?

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要了解你自己”!

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的真理。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作出贡献。

有为

“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

什么叫“应该”呢?这有点像仁义的“义”字。韩愈给“义”字下的定义是“行而宜之之谓义”。“义”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适”,也就是“应该”,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要想从哲学上、从伦理学上,说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要写上一篇长篇论文,甚至一部大书。我没有这个能力,也认为根本无此必要。

我觉得,只要诉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就能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了。

中国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可见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应该不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都在一个水平上。

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这里也用不着烦琐的论证,只须动一动脑筋,睁开眼睛看一看社会,也就够了。

小恶、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够不上大逆不道。然而,从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车就立即装出闭目养神的样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见大看出了社会道德的水平吗?

有不为

至于大善大恶,目前社会中也可以看到,但在历史上却看得更清楚。

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为元军所虏,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敌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还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后被列入“贰臣传”,“身后是非谁管得”,管那么多干嘛呀?然而他却高赋《正气歌》,从容就义,留下英名万古传,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通过上面举的一个小恶的例子和一个大善的例子,我们大概对大小善和大小恶能够得到一个笼统的概念了。

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反之就是小恶。

大小之间有时难以区别,这只不过是一个大体的轮廓而已。

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贪污行为而论,往往是先贪污少量的财物,心里还有点打鼓。

但是,一旦得逞,尝到甜头,又没被人发现,于是胆子越来越大,贪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终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

也有个别的识时务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谓浪子回头者,然而难矣哉!

我的希望很简单,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

在座诸位,有人对人生的缺陷一直抱怨,甚至有的人,他的生命充满了沮丧。因此,对那位博士系主任所谈到的‘人类的生命是掌握现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而能够得到真正生命的意义。’我告诉他:‘一个人受的是高等教育,还能够接受你的看法;但如果一个人正在沮丧、悲观,甚至想走上自杀的旅程,他被限在这个动点上,他不能接受,他将无法感受到这一份的力量,也不能运用智慧去疏导其矛盾的现象。所以,我认为生命的这一点,必须由前面的动点去推演而产生现在这一点,这样子才能证明确确实实的生命的观点,否则只看“现在”将看到许多矛盾:杀人、放火、强盗、掳人可以躲起来活得好好的,而做善事的人却生病早夭——令我们产生许多矛盾的想像,而开始否认“因果”的存在性,不能接受。他虽然知道因果的存在性,但因果是寄托在过去盼望未来;若是对这一点的当下不能接受事实的存在时,就没有办法超越。不能够超越现在这种矛盾的内在时,虽然想相信圣者的话,可是又没有智慧去疏导自己,因此生活在一种自我强烈的束缚里面永远不能解脱。我们人因为缺乏智慧,不能产生思想的连贯性与看破人生,而产生痛苦。是故,我们必须依圣者的眼光来疏导自己,我们必须相信圣者的话。’

  假如,业障未尽,想要解脱是没有那样简单的。我们从目前的状况看,断定三世因果绝对存在,否则人生的现象绝对无法解释。

  无论用哪个宗教的角度都无法圆融的说明,所以说:‘自作孽不可活’就是这个道理——自己做的因果,自己就要承担。

  我们从许多‘不平等’的角度去看时,就可确确实实证明因果的存在。在座各位先观察一下,彼此之间的面貌,是否全部相同?心理是否相同?从相貌、心理的不同上看,这是因果所造成的结果,用其他的说法都讲不通的,只有用因果来诠释。

  但是因果又没看到,前世看不到,只有此生实在的存在。所以,我们昨天讲‘以科学印证灵魂(心识作用)的存在性’是有的。

  我们的身躯就如房间,神识住在其间,过一段时间后又必须搬家,因为房子老了、坏了。所以,有修行的人,有布施的人,慢慢积存福报,将来可以得到较好的正报、依报。有人出生就很美丽,有人出生就很丑陋,这要如何解释呢?

  所以,人可以用物理学来解释,质能互变,今日我们的身体,有心识作用的存在,心识是无法用六根去攀缘的,心识于生生世世,用不同的形式出现、变化,比如说:海水、云、雨是同质而互变的,雨下入山谷流入海中,经日曝蒸发成云,再下雨,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生命是一种连锁性的,绝对不是断灭的。我们可以证明,人不是死了以后,什么事情都能解决的。此世一定是由上世的因所推衍下来的,否则不可能再到这个世间来。不然,我们从哪里来的呢?也许你会说,从父母亲那儿才降生的,父母亲是祖父母生的……,一直推演上去,找不到逻辑学上所说的‘第一因’——也就是说第一个开始的因,这是不存在的。

  如果是圣者的看法,就不一样了;我们凡夫看生死是实实在在有的,而圣人对生、死的看法,就只是在一念之间而已。

  我们的生与死实在就像是一个圆型的东西,生就是走向死亡的开端;死也就是接近出生的日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循环著。所以,生、死回归到最后只是一个念头而已,刹那生灭。

  佛教所说:‘刹那生灭’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禅宗有一句话‘人之于道,觉念于未萌。’有心修行的人,必须观察起心动念,念头起时,就知不对。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未做以前就知道如此做会遭果报,众生在受果报时,才知道痛苦,方会承认过去的不是。

  若能觉悟昨非还算很好,就怕丝毫不承认错误。所以说:‘修行是心地上的功夫。’而不是看外表的。

  有人看到师父就说是不是戒疤越多,修行越深?这就误解了。

  修行必须以‘心’来修,学道的人要有骨气,肚量要很大,了生脱死的心要切。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来学道,因为找不到一种使我觉得快乐的事情。比如说:我小时候喜欢看电影,看电影能带给我快乐,但慢慢的看久了,依然感到内心的空虚。后来想,看这些世间的万花筒难道是人生的究竟法吗?之后转到跆拳道,练了三年升到二段;后来有人告诉我,如此打打杀杀也不是人生。我当时想想也有道理。那么,到底人生是什么呢?

  我一直寻找人生的快乐到底是啥?后来也去报名参加演员的考试,报名三千多人,只录取六十名。在考试过程中,先读一段国语,再问我的专长,我告诉他们,自己懂得一点跆拳,他们还叫人出来印证一下武功。然后,观察貌相,再看表情,最后因我长得太矮而遭封杀。

  在看表情时,必须演哭与笑,令我突然觉得演艺人员其实也有辛酸的一面,也不快乐。

  到了读大学时,参加佛学研究。本来我有志考哲学系,但因各种因缘考入水利系;念水利系时,加入了佛学研究社。记得当时听一位办杂志的居士讲经,他第一句话就说:‘世间是痛苦的,无常就是痛苦,你在追求什么?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因为是错误的,因而产生了严重的错误观念。正因为追求的东西错误,而不能得到快乐,引来了无尽的痛苦。’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时常生活在掌声之下的人,是不堪一击的人。’因为他已建立了强烈的荣誉感与自尊心,他的内心里面是脆弱的。

  人因为太强烈的自尊心及保护心理,产生个人主观现象,这就是为什么一般人都受不了批评。因此,如果一个人要想更坚强,应该接受逆境的折腾;顺境不一定就好,逆境也不一定不好。

  佛陀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佛皆以苦为良师。’没有苦不可能成道。就这样,我才开始意会到,这是自己内心想追求的方向。

  禅师也讲:‘能够触景会心皆是近道,不可逐境迷心一味向外求。’

  人须要活在现实生活中,又要超越现实的社会;必须在任何境界中观察自己的心,不必看别人。所以,佛陀开示:‘众生都是愚痴的。长两个眼睛要看自己的缺点,不要老是挑剔别人。’

  佛陀告诉我们:‘人总是自我的,对于自己的缺陷始终像猎人隐藏在树后,不愿意被人家发现。而我们两眼一直注视别人,就完全没有时间检讨自我,回光返照。’因此,禅师教我们要‘触景会心’,遇到任何境界显现,就必须想到回归自心,要原谅别人、宽恕别人。

  佛陀有一弟子,要到远方去讲经(弘法),佛陀告诉他:‘那个地方都是不讲道理的人,你到了那儿,他们说不定会骂你,若骂你时怎么办呢?’弟子说:‘他若骂我,我就想说他还没打我;他打我时,我会想他还没拿刀砍杀我;若砍我时,我会想还没有置我于死地;若将我杀死了,我会感激他,成就我的忍辱,帮我解脱。’所以,圣人的心是宽恕众生的,他可以把生命都献给众生,达到一种‘无我’的精神境界。

  今天我们还有生、死的问题,是因为‘有我’,有一种强烈主观的‘自我’,‘我’就是起心动念的根本。‘有我’就产生痛苦;认为‘这是我的儿子、我的太太、我的爸爸、妈妈……’你所疼爱的就只是自己家庭周围的人。不能如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普渡众生’是因为我们存有‘我相’,我相就是一种束缚,如乌云蒙蔽了太阳。

  有自私的心理,就不能像圣贤一般。因为我们有‘我相’才会向外去追求;为了追求自己的快乐,必须牺牲别人,就产生了弱肉强食的现象。

  比如说:我妈妈杀鸡,我就劝她:‘妈妈不要杀鸡,鸡是有灵性的。’妈妈却说:‘鸡本来就是给人吃的,不杀怎么可以,让鸡到处走是不好的。’竟然有这样的理由,这就是‘弱肉强食’。

  有些修密宗的人更荒唐,鸡腿大口地吃著,竟然还说:‘吃鸡度鸡、吃鸭度鸭、吃鹅度鹅,吃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

  我说:‘功夫那么好,蛆虫也是众生,怎不捞起来吃呢?还有蟑螂、壁虎都是众生,怎么不吃呢?’只找这些山珍海味来吃,不然就是各种海产之类的生物。

  有的人甚至羡慕杀猪、杀鸡的人,赚了许多钱;其实杀生的果报到临命终就知道。杀鸡的人变鸡脸,杀蛇的人变蛇脸,杀鳗变鳗面。那么,有人会说:‘杀人是不是变人脸?’我说:‘不是,杀人变成地狱脸。’所以,我们的心是‘有相’的,一味向外追求,以前我也是一直追求,却找不到人生到底活著有什么意义?

  今天我已活了三十年,一位老人活了七十年,他会死,我也会死,死后同样是一具尸骨。美女杨贵妃、貂蝉、王昭君,死后哪一个人还美丽呢?还不是黄土一坏,死后都是一堆白骨,完全一样。

  所以,我们要能触景会心,遇到境界要观想,了解一切都是无常,不是真实的。佛说:‘我们要开采本性,本性才是永久性的;肉体是暂时性的,会老去、会朽化。’

  要找到永生,从佛教中寻找,一定能做到。如果,想要不生死,就要超越念头(惯性)。有的人讲‘禅坐’,这样说其实并不够恰当。‘禅根本就不是坐,坐根本也未必是禅’,‘禅’与‘坐’是两种完全不相同的事情,并不是两脚一盘就叫作‘禅’。有些人‘定功’很深,口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止静后,一会儿就入睡了,还打鼾,鼾声如牛,坐著也可以入‘睡眠三昧定’的境界。于是我打醒他们,问他们:‘你们为何如此快入定呢?’他们会说:‘太累了。’没多久又是鼾声大作。我叫他们起来,他们却说:‘师父,我想学坐禅。’我说:‘这样不是坐禅,这样叫做休息。’如果要坐著睡,为什么不躺著睡呢?禅与坐是两种不同的事情,所谓禅者超是非、超善恶、超有无、超好坏,一切没有对立的观念,是名禅;内不为烦恼所惑,外不为境界所扰是名禅。

  所以,‘禅’的后面要是加上‘定’就对了;‘禅定’才是正确的。不能讲‘禅坐’,坐与禅并不一样。

  坐也许是坐著休息,而禅是有定,定不见得需要坐。释迦牟尼佛的禅定功夫是不须要坐的;释迦牟尼佛你要杀他,他也不生气,你要害他,他仍然很慈悲,他的心完全放下对立法的东西。

  禅是超是非。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解脱呢?因为是非太多了,全看到别人的错误。打开眼睛,这个也错、那个也错,只有我对;整个宇宙看遍了,就是不顺眼,只有自己是好的。

  人太无知了,常对别人说:‘我看你不顺眼。’但他没想想看,别人也可能看他不顺眼,这是对立法的存在。

  你看人家不顺眼,人家也看你不顺眼,所以,要超是非。

  人啊!有是必有非,有对就有错。比如说,当有人赞叹慧律法师时,嫉妒的人绝对会说:‘那有什么了不起呢?’这世间都是如此的。

  所以,人怎么做都不对,因人看事情的角度都不同。因此,宇宙中不被毁谤的人是蠢才,被毁谤的人是一种反面的赞叹。人为什么会被毁谤呢?因为太好了、太突出了,站在人家的前面,挡住人家的视线。因为长人一截,人家就准备剪掉他。所以,我讲完经就赶快走,有人问我要去那里,我说‘不知道’。

  所以说要超是非。接著是‘超善恶’。本来世间的善与恶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唯一可以说的就是:对自己有利对众生有害是恶;对众生有益,对自己有害是善——但这个不是完善,是缺善。对自己有好处,对众生也有好处就是完善。若损人又不利己就是恶。所以,必须‘超善恶’。

  因此,佛的心中绝对没有憎恨,绝对没有比较心,没有给众生痛苦的心,这就是‘超善恶’。

  再来,‘超有、无’这就是得失的观念,对得失不要看得太重。昨天,我才对诸位讲过一句名言‘时间总会过去的。’世间的一切事情,时间会冲淡一切,让时间流走一切的烦恼。

  而另一方面来说,任你有万贯家财,也无法挽回时间刹那。再高的权势也会对时间产生无奈。所以,生命的可贵,在于能掌握生命的真实含义,孔夫子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所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能修到这种地步就像圣人一样了。 https://t.cn/RI9Efi9

我相信许许多多的同修们,你们都曾经听说过「相随心转」。***现在是富有了,人富有了,对于自己的生命,就看得非常贵重,所以常常去算命、看相。算命、看相的都会告诉你,「相随心转」,命也随心转。相既然随心转,你要晓得,体质也随心转,所以有很多同修身体不好,常常有病,求这些医药,诸位要知道,求医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治本从哪裡治?从修善心、修清净心,心地清净善良,你这裡面的细胞组织就正常,正常的组织就是最健康的。

  什么理由把我们身体裡面的组织破坏了?妄想、分别、执着、烦恼、忧虑把我们自然的组织破坏了,现在我们讲破坏自然生态。现在大家知道,这是工商业发展的时候,把地球的自然生态破坏了,而不晓得妄想、烦恼、忧虑,把我们自己身体细胞自然组织的生态破坏了。这破坏了,才有许许多多的疾病,才有癌症的发生。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你纵然得到癌症,怕不怕?不怕!需不需要治疗?不需要!你可以重新把它调整。

  这个例子很多,新加坡李木源居士就是最成功的例子。他在十年前得癌症,医生跟他讲,他的寿命决定不能超过六个月,他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天天念佛,在居士林做义工,他不求医、也不用药,现在十年了。再去检查的时候,完全没有了,医生说他这是奇蹟。我听了一点都不稀奇,有什么稀奇的?他的心恢復到清净、恢復到自然,所以很快他破坏的这些组织就恢復到自然、恢復到正常,这是聪明人、这是有智慧的人。

  去年我又看到一个例子,居住在伦敦一个黄居士,他的儿子是医生,前年给他检查身体,他得癌症。这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也不找医生也不吃药,每一天念佛行善,现在两年了,也若无其事,非常好!他邀我到伦敦去玩。所以有很多得癌症很快就死掉了,怎么死掉的?吓死了!真可怜!癌症不会死人,他是被癌症吓死了,你说多冤枉!

  你懂得这个道理,这个身是个小宇宙、是个小单元,可以用唯心唯识、心现识变的道理能调整。大宇宙也是我们心现识变的。所以再大的自然灾害,可不可以调整?可以调整。佛在经上尤其讲得明白、讲得透彻,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就是我们自然环境,正报是什么?正报是人心。人心清净、人心善良,自自然然就风调雨顺,所有一切自然灾害都不会发生。但是我们今天讲这个话,谁相信?一般人说:「你们讲这些话没有科学根据」,换句话说,现在人迷信科学,科学能解决问题吗?

  你们仔细想一想,科学带来人为的灾难,核子大战是不是科学带来的?现在大家恐怖的生化武器,是不是人为带来的、是不是科技带来?换句话说,科学带给人类没有好处,虽然有一点点便利,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太大了,实在讲得不偿失。而不懂得佛法是最科学的,顶端的科技,没有能超过佛法的。非常可惜,西方的科学家,由于语文的不同,没有读过大乘佛法。如果他们要能够学学大乘佛法、要能够深入佛经的境界,我相信他们的科技会更向上提升,永无止尽的往上提升,这才能真正解决人类疾苦的问题。

  现前绝大多数的人,不能接受佛法,佛法在全世界弘扬,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宗教。宗教不能解决问题,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为什么?宗教是迷信的,宗教是感情的。你看看西方,特别是中东。中东,犹太人跟阿拉伯人,根据歷史的记载,至少有四千年是为了宗教信仰不同,频频的战争,这是宗教带来的灾难。四千多年来,冤冤相报,从不同信仰结下来的仇恨,永远是没完没了,我们必须认清这个事实。

  佛法不是宗教,佛法是教育,唯有教育才能解决问题,宗教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中国我们古老的祖先很聪明,有智慧,所以在《礼记》裡面,《礼记》是在汉朝时候完成的(编辑完成的),至少距离我们现在超过二千年,你看他们的思想,「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重视教育,不重视宗教。建立一个国家、建立一个政权,什么是最重要的?教学。一定要把教育办好。而教学的内容是伦理道德。伦理就是讲人与人的关係,先要明白这个大道理。父子的关係、兄弟的关係、夫妇的关係、朋友的关係、君臣的关係(君臣就是今天社会,领导与被领导的关係),现在人都不懂。古时候,这是教育的重点。明瞭人与人的关係之后,然后再告诉你,人与万物的关係、人与大自然的关係,然后再提升一步,人与天地鬼神的关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后你才懂得怎么做人。

  所以民国初年,我们佛门裡面,有一位高僧大德,印光老法师,他老人家教给我们四句话,这四句话就能够解决现前的劫难、就能够化解今天全世界的纷争。大师当年在世极力的宣扬,可是在当时资讯没有发明,交通不方便,所以他的教化,影响的面就不大了。如果是在今天,利用高科技向全世界用各种不同的语言来传播,让每一个人都觉悟了,我们的灾难就化除了。这是我们生在现代,得力于科技的帮助,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个科技,化解世间的劫难,千万不要运用高科技去製造这些灾难,那就不得了。

  怎么说用高科技製造这些劫难?违反伦常道德的这些内容,这就是造成一般观众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行为,那就造成了大灾难了。假如我们播出这些画面是正面的,诱导人让人觉悟、让人回头,这些劫难就能够化解。所以科学工具它没有罪过,运用这些科技的人,必定要有智慧,必定要有大慈悲心,运用最好的工具,能够化解这些大灾难,人为、自然的灾难统统都能够化解。

  老法师这四句话就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深信因果,信愿念佛」,这四句在《印光大师文钞》裡面,重复了几十遍。他老人家一生自己生活、修学,确确实实做到了这四句,一生教别人也不离开这四句,这四句真正叫契机契理。佛经裡面常常说,讲经要用什么方法来讲、依什么样的塬则来讲,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叫「契机契理」。所谓「机」,就是这个时代的需要,这叫「机」。现在这个时代需要什么?现在这个时代大家把伦理疏忽掉了、把道德捨弃掉了,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损人利己,在这么一个社会状况之下,「契机」的就要反其道而行之,一定要教他明瞭伦常大道,知道人与人的关係、人与一切众生的关係,彻底的明瞭,然后才自自然然生出真诚慈悲,这就讲到「敦伦尽分」。

  「敦伦」就是和睦一切大众,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就是「敦伦」的意思。「尽分」是尽到我自己的本分。我是什么样的身分、我从事某一种工作,我尽心尽力把它做得圆圆满满,绝不是自己享受。做圆满之后,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大家享受,真正能做到捨己为人,而不是损人利己。可以做到捨己为人,这就是「敦伦尽分」的意思。

  「闲邪存诚」,「邪」就是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行为。「闲」是防止,我们必须极力防止。特别是从事新闻工作的、广播工作的,如何能够净化社会、净化人心,你就是佛菩萨。如果你播映的裡面内容是伤害风化的,播的这些画面是一些暴力的、色情的、灰色的、黄色的,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是叫灾难快一点降临,是扩大灾难、是提前灾难,这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觉悟!今天佛菩萨能够出现在这个行业当中(大众传播事业当中),这个世间就有救了。我们能够牺牲自己,就能够成就别人;能够牺牲自己的享受,就能够化解世间的灾难。所以,对于资讯的内容,传播的内容,一定要很慎重的去选择,一定要提供正面的,消灭一些负面的,我们不能说减少,一定要把负面的完全杜绝,这才是行菩萨道。

  现在有一些商人认为迎合社会大众的口味,可以能赚得大利。没错!你是可以赚得大利,你有没有想到,如果核子战争来了,你这个大利能保持吗?如果整个世界经济崩溃了,你的利润能保持吗?你也不能保持。你带给世间是大灾难,在佛法裡讲,你的果报是阿鼻地狱永劫不得翻身。为什么做这种错事?你今天播映是正面的、是劝人为善的,难道你不能得利润?没有这个道理。你的利润决定不是你用这些手段得来的。你用这个手段可以发财,我用这个手段为什么发不了财?可见得发财与这个不相干。

  怎么发财的?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发财的塬因是你过去生中修财布施。你布施得多,你现在得的财富大。你布施法,你就得聪明智慧;你布施无畏,你就得健康长寿。今天在中国大陆,还有二百多岁的人,这是我听说的。我去年在新加坡,听说有一位大陆上的老法师到***来访问,曾经到过我图书馆留了一张照片,我看到这张照片,看得非常欢喜,他多大年岁?去年来的,一百叁十八岁,今年一百叁十九岁,很健康!仙风道骨!他为什么这么长寿?前生修无畏布施是因,绝对不是他怎么保养,他吃什么东西,养生有道,不是的。佛讲的因果讲得透彻、讲得明白、讲得真实,所以你命裡没有,怎么能强求得到?求不到的。

  你今天发财,是你命裡有的,换句话说,你为什么不从事正面的去教导众生?你那个功德就更殊胜、更大了。你的财一定还得到那么多,不会超越你命裡面的。你命裡有一百万,一百万零一块你都得不到,你所得到的,跟你命裡的恰恰相符合,这个道理要懂,所以大家必须念《了凡四训》。你把《了凡四训》念透了、念通了,你就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然后你才知道如何修真实的福报、永恆的福报。这一生有福,来生福报更大。千万不要这一生享福,来一生堕落,你就苦了,你就太不值得。所以明瞭事实真相,这是佛法的教学,这才是真正重要的。所以,我们尽自己的本分,积功累德。 https://t.cn/R2Wxpw9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五轮次:无色(微黄)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味突出、后味长、略有焦香味;酒精度≥52.5%VOL。酱香型白酒的七个轮次酒各有什么特点及区别?
  • 1月20日上午,林州市振林街道在林虑社区举办“小小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社区公益活动,清阳书画院的孩子们满怀激情,现场书写的300余副春联和风格各异的“福”字,一
  • 虽然剧情是围绕男团的,没想到真的有原著里面的歌,就是稚楚自己写的词,绝了,现在听到第三集就只有一首歌,但是!⚠️今日jh挑战统一带tag: #闵玧其热百单曲制作
  • 一开始,他希望通过温和的政策吸引更多的支持州,因此不仅没有宣布解放南方奴隶(只是主张终止奴隶制的扩张)还废除过约翰·弗里蒙特在1861年密苏里发布的奴隶解放宣言
  • 她以对党、对人民、对法律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思想;她坚持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在长期的立案工作中养成了勤学善思,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高尚
  • 其实HE-R10平板比起厂家同时推出的R10动圈耳机还是强很多的,差不多同样的木碗,平板R10的两端延伸、凝聚力、细腻感都远胜动圈R10。Hifiman的旗舰平
  • 一个好的餐饮品牌“三点式定位”:一定要有自身产品的优势点;一定是与竞争对手有差异点;一定是熟知目标用户的痛点。海底捞的品牌定位应该是服务和品质;必胜客的品牌定位
  • 也可以发一些自己产出(包括饭制视频,饭制精修图,饭制周边等)4️⃣博文最后要【艾特李逸男】@李逸男追星氛围组来集合[围观]扩充你的积星队伍速度+快乐蹭蹭涨!一份
  • 畅享5桥3隧2轨立体交通,争藏山、园、水等多维城市资源,揽享城市商业、医院、政务及文娱配套。一环两纵三横多维立体交通,出门即上三环快速路,与京沙快速路、陇海快速
  • 旧时的光阴,总会慢一些。霜后要等水仙开,腊月还待寒梅催。 昨日暮时过后,红枫还未落尽。夜里,不过多听了一会风声,晨起出门,远山浅黛处,就只余了几朵闲云。 景象入
  • #温暖心情的话##吴军宽情感心语## ins风高级感壁纸#神仙壁纸#每日壁纸#朋友圈文案 | 高级小众 干净浪漫1、谁能预知爱的花期2、夏天的风永远不会停下3、
  • 这场盛况空前的世界级“机甲盛宴”不仅创下“人数最多的机械工程会议”吉尼斯世界纪录,30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过万种参展产品,32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和6家世界50
  •  高祖宽厚仁德、知人善任,超高的人格魅力是成功的秘诀之一,而且更加励志的是,48岁在那个年代,妥妥的已经是老年人了,西汉平均年龄不过30几岁,而此时高祖白手起家
  • #诗词[超话]##生活##诗歌[超话]# #真珠美学[超话]# 疫情之下 英国女王 都开始做#副业# 了[呲牙]女王陛下都不怕低下头王冠会掉#别低头,王冠会掉,
  • 他的行为显然是与当时日本政府的政策不符的。他的行为显然是与当时日本政府的政策不符的。
  • 春晚不比综艺电视剧电影,它是一个权威性节目几乎全国的人都会和家人一起看,通过这一点你就知道竞争力多大了。”还有很多人为他P了各种各样的口罩,粉丝为了引起他注意,
  • 原来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今天在光里组织听课,也是学到很多。
  • 今天单曲循环了一整天“一定会”我猜你一定是知道嘉人们都在呼唤你,你是不是想说,现在你在好好拍戏,大橙子快来了,请君快杀青了让我们等你回来?小室发的是今年生日吧…
  • 作者在《绪论》中先讲述类书的起源,认为编于三国魏的《皇览》为类书鼻祖,之后历代皇朝都有编纂,到清代时类书的数量已超过了700种,但因四厄,存于今者不过500种,
  • 近日,最高法、最高检、司法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法院、检察院离任人员从事律师职业的意见》(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来自清华!近日,最高法、最高检、司法部制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