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河谷~行拍 早起我们离开拉萨向羊卓雍错奔去,一路风景很美,特别是转入沿雅江前行的路上,宽广、漂亮!天气很给力。雅江观景台位置较高,视野更为开阔,商业氛围也是到顶了!好在晒黑的我可能像藏民,车上又挂满经幡、哈达,居然有藏民主动免费提供服务!让我们和藏獒拍照!恭敬不如从命!我也只能连声呀!呀!呀!突及其! 雅江发源于日喀则地区仲巴县杰马央宗冰川,由西向东在曲水境内与拉萨河汇合后向东流去。从日喀则到拉萨之间的雅鲁藏布江,或冲出大山形成长长的峡谷,或流淌平原冲刷出宽宽的河谷。道路 平坦,风光无限。路途两岸绵延不绝的唐古拉山脉风貌以及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展现了一道道世界屋脊的绝佳风景线。 https://t.cn/A64sxe29

#每日科普#【抗日战争双方军事实力悬殊,日本何以最终战败?连犯四大战略错误】截至1938年底,日军现役师团也才扩充到34个,其中关内战场部署了24个,占比已达70%强,因此在华中方面军和华北方面军纷纷因为兵力不足而请援时,东京大本营却无兵可派。

然而在1945年上半年,其师团总数却扩充到160多个,仅仅猬集在本土的军队就有59个师团240万之众,这些军队几乎没有投入作战就向美军缴械投降了,如此巨大的反差,还没有看出问题来么:日本人早干嘛去了?

李宗仁回忆抗日战争时,曾经心有余悸地写道:如果日本及早进行全国动员,首批派遣30个师团同时分途进犯。用闪电战方式,主力由平汉、津浦两路南下,另以一路出西北,实行战略上大迂回,占领兰州,一举切断中苏的交通,并与沿陇海铁路西进的部队相呼应,夹攻陕西,占领西安,得陇望蜀威胁成都。恐将我方野战军主力摧毁,将零星游击队赶入山区,进而肢解我们整体抵抗的局面。

但是日本人没有这么干,未在第一时间倾举国兵力来犯,只是在华北和华东用部分兵力与中国军队作战,到兵力不敷时才逐次增兵,除第11军外几无其他深入性作战,而这种“逐次增兵”的添油战术正是兵家大忌。那么日本人为什么要逐次增兵逐渐扩大作战地域呢?这就是陆相杉山元的理论,只要在华北重创中国军队主力,并且占领若干大城市,那么肯定“中国三个月就会投降”。

所以这就是日本人的第一个毛病,即在战略上的预判错误。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日军参谋本部也认为,只要在华北方向占领平津、石家庄一线,则南京政府就会求和,然后日本人就可以攫取华北的利益成立第二个“伪满洲国”。然而国民政府非但没有求和,在华北继续抵抗的同时,还在淞沪地区主动攻击日本海军陆战队,这下子日本人的思路就零乱了。

然后怎么办?只能就是再增兵上海,在华东地区开始大打,而在此之前,东京大本营并没有用兵华东的计划,淞沪会战期间,日本陆军从两个师团逐渐增加到七个师团,再从一个“上海派遣军”扩充到下辖两个军的“华中派遣军”,兵力达到了九个师团另二个旅团、海军第3和第4舰队主力及大部分空军力量。再然后是上海沦陷,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还是未降,日本人就有点懵圈了。

华东战事也暴露了日本人第二个毛病,即李宗仁所说的“添油战术”,这是战术层面的错误,其实也蕴含着战略眼光的不足,那就是对于侵华战争,日本方面从一开始就缺乏整体的战略部署,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打法。基本上是中国军队在哪里跟日军发生冲突,就增兵哪里进行“惩膺”,至于在这些地区打赢了以后下一步怎么办,除了坐等重庆政府求和或者投降外,日本没有深度的筹谋。

武汉会战是一个分割线,日本人想当然地以为,既然国民政府撤到了华中的武汉,那么攻取这座大城市后一定会取得希望的结果,于是调动近30万人马又西进武汉,等到武汉沦陷后东京大本营惊讶地发现,国民政府撤入川渝,却仍然没有乞降的打算。于是日本人迷茫了,因为之前没有这种情况下的预案,下面怎么办,东京的军部和内阁吵成一团。

于是日本人犯下了第三个战略错误,他们把战略方针从最初的“速战速决”改成了“以战养战”,冈村宁次等前线将领要求增兵,一举攻入陕西和四川,可是东京不干,内阁说财政快破产了,军部说不好再进行大规模动员,所以要求前线日军仅以巩固占领区为任务,不再发起大规模攻势。所以在1939年前后,侵华日军有一个明显的作战停顿期,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深刻地指出:敌初期对华策略,以为短时间内即可将我主力击溃,使我停止抵抗。敌占武汉后,见我军主力仍在,且转入西北和西南险要地区,遂停止西进不再深入。而于政治上,扶持伪组织,在军事上掠夺物资以战养战,并以海军封锁我出海口和国际路线,以空军轰炸我政治经济中心,企图动摇我士气民气,使我抗战不能持久。

而结论却是:“结果适得其反,我军民愈战愈奋,愈挫愈坚,出敌预料”(白崇禧原文),换句话说,日本人在战略上的摇摆和不定,使其军事上的优势和战术上的优秀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先是速战速决方案的破产,然后是以战养战的希望破灭。因为日本是个缺乏资源的岛国,它根本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跟拥有4亿多人口和广袤国土的中国相持下去,无异自讨苦吃。

至于日本人的第四个毛病,其实是前一个错误衍生出来的,它的军需物资基本是从美国和东南亚进口的,由于其未能“速战速决”搞定中国,也就没可能出现美英所希望的“北犯苏俄”之局面,于是西方越来越不耐烦,态度从绥靖趋于强硬,经济制裁逐步升级。同时,日本人若想切断国民政府获得外援的通道,又必须逼迫西方关闭滇越铁路、滇缅公路等交通线,双方矛盾升级。

在这样的局面下,日本人再次修改了“以苏俄为最终大敌”的国策,开始从北上转而变成“南进”,因为它必须要获得维持战争的物资,必须封闭重庆政府的国际通道。所以在1941年上半年,终于武装进入越南,从而引起了美国的警惕和强烈不满,禁运石油、禁运钢铁、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然而日本付出了几十万死鬼和数百亿军费才吃到嘴里的肉,怎么可能吐出来?

美日谈判破裂,日本人叫嚣“不惜一战”,仅1941年底到1942年初就动员了50万人,新组了九个师团和一堆混成旅团,准备跟美国人死磕,这回军部也不嚷嚷缺兵了,裕仁也同意第二次大规模动员了,早干嘛去了?其实这也是岛国民族的心理和生理弱点,无论是侵华战争还是太平洋战争初期,总是有“小贼入室”的状态,而缺乏整体的战略考量。

既然跟美国也开打了,日本人战败的结果已经无解了,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每日科普#【抗日战争双方军事实力悬殊,日本何以最终战败?连犯四大战略错误】截至1938年底,日军现役师团也才扩充到34个,其中关内战场部署了24个,占比已达70%强,因此在华中方面军和华北方面军纷纷因为兵力不足而请援时,东京大本营却无兵可派。

然而在1945年上半年,其师团总数却扩充到160多个,仅仅猬集在本土的军队就有59个师团240万之众,这些军队几乎没有投入作战就向美军缴械投降了,如此巨大的反差,还没有看出问题来么:日本人早干嘛去了?

李宗仁回忆抗日战争时,曾经心有余悸地写道:如果日本及早进行全国动员,首批派遣30个师团同时分途进犯。用闪电战方式,主力由平汉、津浦两路南下,另以一路出西北,实行战略上大迂回,占领兰州,一举切断中苏的交通,并与沿陇海铁路西进的部队相呼应,夹攻陕西,占领西安,得陇望蜀威胁成都。恐将我方野战军主力摧毁,将零星游击队赶入山区,进而肢解我们整体抵抗的局面。

但是日本人没有这么干,未在第一时间倾举国兵力来犯,只是在华北和华东用部分兵力与中国军队作战,到兵力不敷时才逐次增兵,除第11军外几无其他深入性作战,而这种“逐次增兵”的添油战术正是兵家大忌。那么日本人为什么要逐次增兵逐渐扩大作战地域呢?这就是陆相杉山元的理论,只要在华北重创中国军队主力,并且占领若干大城市,那么肯定“中国三个月就会投降”。

所以这就是日本人的第一个毛病,即在战略上的预判错误。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日军参谋本部也认为,只要在华北方向占领平津、石家庄一线,则南京政府就会求和,然后日本人就可以攫取华北的利益成立第二个“伪满洲国”。然而国民政府非但没有求和,在华北继续抵抗的同时,还在淞沪地区主动攻击日本海军陆战队,这下子日本人的思路就零乱了。

然后怎么办?只能就是再增兵上海,在华东地区开始大打,而在此之前,东京大本营并没有用兵华东的计划,淞沪会战期间,日本陆军从两个师团逐渐增加到七个师团,再从一个“上海派遣军”扩充到下辖两个军的“华中派遣军”,兵力达到了九个师团另二个旅团、海军第3和第4舰队主力及大部分空军力量。再然后是上海沦陷,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还是未降,日本人就有点懵圈了。

华东战事也暴露了日本人第二个毛病,即李宗仁所说的“添油战术”,这是战术层面的错误,其实也蕴含着战略眼光的不足,那就是对于侵华战争,日本方面从一开始就缺乏整体的战略部署,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打法。基本上是中国军队在哪里跟日军发生冲突,就增兵哪里进行“惩膺”,至于在这些地区打赢了以后下一步怎么办,除了坐等重庆政府求和或者投降外,日本没有深度的筹谋。

武汉会战是一个分割线,日本人想当然地以为,既然国民政府撤到了华中的武汉,那么攻取这座大城市后一定会取得希望的结果,于是调动近30万人马又西进武汉,等到武汉沦陷后东京大本营惊讶地发现,国民政府撤入川渝,却仍然没有乞降的打算。于是日本人迷茫了,因为之前没有这种情况下的预案,下面怎么办,东京的军部和内阁吵成一团。

于是日本人犯下了第三个战略错误,他们把战略方针从最初的“速战速决”改成了“以战养战”,冈村宁次等前线将领要求增兵,一举攻入陕西和四川,可是东京不干,内阁说财政快破产了,军部说不好再进行大规模动员,所以要求前线日军仅以巩固占领区为任务,不再发起大规模攻势。所以在1939年前后,侵华日军有一个明显的作战停顿期,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深刻地指出:敌初期对华策略,以为短时间内即可将我主力击溃,使我停止抵抗。敌占武汉后,见我军主力仍在,且转入西北和西南险要地区,遂停止西进不再深入。而于政治上,扶持伪组织,在军事上掠夺物资以战养战,并以海军封锁我出海口和国际路线,以空军轰炸我政治经济中心,企图动摇我士气民气,使我抗战不能持久。

而结论却是:“结果适得其反,我军民愈战愈奋,愈挫愈坚,出敌预料”(白崇禧原文),换句话说,日本人在战略上的摇摆和不定,使其军事上的优势和战术上的优秀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先是速战速决方案的破产,然后是以战养战的希望破灭。因为日本是个缺乏资源的岛国,它根本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跟拥有4亿多人口和广袤国土的中国相持下去,无异自讨苦吃。

至于日本人的第四个毛病,其实是前一个错误衍生出来的,它的军需物资基本是从美国和东南亚进口的,由于其未能“速战速决”搞定中国,也就没可能出现美英所希望的“北犯苏俄”之局面,于是西方越来越不耐烦,态度从绥靖趋于强硬,经济制裁逐步升级。同时,日本人若想切断国民政府获得外援的通道,又必须逼迫西方关闭滇越铁路、滇缅公路等交通线,双方矛盾升级。

在这样的局面下,日本人再次修改了“以苏俄为最终大敌”的国策,开始从北上转而变成“南进”,因为它必须要获得维持战争的物资,必须封闭重庆政府的国际通道。所以在1941年上半年,终于武装进入越南,从而引起了美国的警惕和强烈不满,禁运石油、禁运钢铁、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然而日本付出了几十万死鬼和数百亿军费才吃到嘴里的肉,怎么可能吐出来?

美日谈判破裂,日本人叫嚣“不惜一战”,仅1941年底到1942年初就动员了50万人,新组了九个师团和一堆混成旅团,准备跟美国人死磕,这回军部也不嚷嚷缺兵了,裕仁也同意第二次大规模动员了,早干嘛去了?其实这也是岛国民族的心理和生理弱点,无论是侵华战争还是太平洋战争初期,总是有“小贼入室”的状态,而缺乏整体的战略考量。

既然跟美国也开打了,日本人战败的结果已经无解了,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哈登44+8MVP表现 火箭胜森林狼大比分1-0丨我火日报
  • 国庆“最印象”丨“歪果仁”怎样表达爱国热情
  • 重磅 | 今天,退役军人事务部挂牌!
  • 挖野菜 逼停列车。即墨大妈挖野菜逼停列车
  • 被这张叙利亚外交官的照片刷屏,网友感慨:弱国无外交
  • 纪凌尘和阚清子天天发糖,这次独自出门会面“最美女人”?
  • 明略数据获10亿人民币C轮融资,华兴新经济基金、腾讯产业共赢基金领投丨华兴交易
  • 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奖名单,古天乐首获金像奖最佳男主
  • 学霸威武!留法博士写论文解释擀面科学原理
  • 央视曝光赌博APP:影响恶劣、致人倾家荡产!
  • 巫溪小伙讲诚信 年少时欠30元话费 9年后主动还上
  • 六安高速惊现酣睡“三人组”@退休“白衣天使”竟干这事!
  • 愤怒!实拍“熊孩子”抡铁锤狂砸共享单车车锁
  • 美著名律师自焚怎么回事 自焚原因分析
  • 【时事政治】被袭击现场图曝光,叙利亚研究中心已成废墟
  • “剧透”北影节,将有哪些大牌出席?
  • 五亿只鸡蛋被召回,你说食品安全问题大不大?
  • 孙俪第一次到悉尼,那年她28岁单身,如今36岁有两个娃,再到悉尼
  • 传刘诗诗出轨怀孕?吴奇隆怒斥谣言 爱妻有真名
  • 卡宴司机肇事逃逸后磕头求饶:你是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