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问题是人类关注的终极问题,无论哪种重要的哲学和宗教都对生死问题有所讨论。儒家、道家和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在生死观上都对中国人有着深深的影响。虽然它们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不同,但却都反映中国文化的特点。

01

儒家的生死观:道德超越,天人合一,苦在德业之未能竟

“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生的“不朽”,儒家生死观的基本观点是“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因此,它重视的是生前,而非死后,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生时应尽自己的责任,以努力追求实现“天下有道”的和谐社会的理想。

人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有限之个体,但却能通过道德学问之修养(修道进德)而超越有限之自我,以体现“天道”之流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

一个人如果能保存自己的本心,修养自己的善性,以实现天道的要求,短命和长寿都无所谓,但一定要修养自己的道德与学问,这样就是安身立命了,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生的“不朽”。因此,儒家认为,虽然人的生命有限,但其精神可以超越有限以达到永存而不朽,所以有所谓“三不朽”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明朝的儒者罗伦有言:“生必有死,圣贤无异于众人。死而不亡,与天地并久,日月并明,其惟圣贤乎!”圣贤不同于一般人只在于他生前能在道德、事功和学问上为社会有所建树,虽死,其精神可“与天地并久,日月并明”。

这种不朽只是精神上的,它只有社会、道德上的意义,而和自己个体的生死没有直接联系。宋代张载《西铭》的最后两句说:“存,吾顺世;没,吾宁也。”人活着的时候应努力尽自己的社会责任,那么当他离开人世的时候是安宁的、问心无愧的。

由此看来,儒家并不以死为苦,那么儒家的学者有没有痛苦呢?照儒家看,从个人说,如果“德之未修,学之未讲”是个人的痛苦,而更大的痛苦是来自其社会理想之未能实现。

南宋的文学家陆游在他临终前写了一首诗留给他的儿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在死前的痛苦不是为其将死,而是没有能看到宋王朝的统一。

南宋末还有一位儒者文天祥,在他临刑时的衣带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尽义,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何,庶几无愧。”文天祥视死如归,因为他以践履孔孟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德理想而无愧于天地之间。

因此,对于儒家说,痛苦不在于如何死,而在于是否能作到“成仁”、“取义”。在儒家的生死观念中,所感到痛苦的是“苦在德业之未能竟”。

02

道家的生死观:顺应自然,与道同体,苦在自然之未能顺

道家:生和死无非都是一种自然现象。道家生死观的基本观念是“生死气化,顺应自然”。照道家看,生和死无非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老子讨论生死问题的言论较少,他认为如果人不太重视自己的生命,反而可以较好保存自己,这和他所主张的“无为”、“寡欲”思想相关联。

他还说:“死而不亡者寿”,王弼注说:“身没而道犹存。”照老子看,“道”是超越的永恒存在,而人的身体的存在是暂时的,如果人能顺应自然而同于道,那么得道的人就可以超越有限而达到与道同体的境界,所以老子说:“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同于道”即是“与道同体”,它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是对世俗的超越与升华。庄子讨论生死问题比较多,在《大宗师》中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生、老、死都是自然而然的,死不过是安息。进而庄子认为生死无非是气之聚与散,所以《知北游》中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

如果死和生是相连属的,我对之有什么忧患呢?《至乐》载,庄子妻死,惠子往吊,见庄子“箕踞鼓盆而歌”,惠子不以为然,但庄子认为生死就像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一样,所以“生之来也不可却,其去不能止”(《天运》)。

西晋的玄学家郭象对庄子的生死观有一重要的解释,他说“夫死生之变,犹春秋冬夏四时行耳,故生死之状虽异,其于各安所遇一也。今生者方自谓生为生,而死者方自谓生者为死,则无生矣。生者方自谓死为死,而死者方自谓死为生,则无死矣。”

这就是说,生和死只有相对意义,只是事物存在的不同状态,对“生”说“生”是“生”,但对“死”说“生”是“死”,对于“生”说“死”是“死”,但对于“死”说“死”是“生”。因此,说“生”、说“死”只是从不同的立场上所持的不同看法,故应“生时安生,死时安死”,这样就可以在顺应自然中得到超生死,而与道同体了。

那么道家在生死问题上以什么为苦呢?照道家看,以不能顺其自然为苦。在《应帝王》中有一个故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个故事说明,一切应顺应自然,不可强求,虽出于好心,但破坏了其自然本性,则反受其害,这是庄子的忧虑。照庄子看,人往往喜欢追求那些外在的东西,从而“苦心劳形,以危其真”,这样就会远离“道”,而陷入痛苦之中,故“苦在自然之未能顺。”

03

禅宗的生死观: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苦在无明之未能除

明心见性
佛教认为,人世间是一大苦海,人生有不能逃避的“八苦”,即生、老、病、死、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五蕴聚。人之所以不能逃避这种种苦难,是由于“无明”(不觉悟)引起的。
佛教的教义就是教人如何脱离苦海。要脱离苦海就要照佛教的一套来修行,出家和坐禅等等都是不可少的。佛教传入中国,经过五、六百年,在中国形成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若干个宗派,其中以禅宗影响最大。

六祖慧能

禅宗的真正缔造者是唐朝的和尚慧能,这个佛教宗派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其生死观的基本观念。慧能认为,佛性就是人的本心(或本性),明了人之本心,即洞见佛性,“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佛性”是什么?照慧能看,佛性就是每个人的内在生命本体。如果一个人能够自觉地把握其生命的内在本体,那么他就达到了超越生死的成佛的境界。

用什么方法达到这种超越生死成佛的境界呢?禅宗立了一直接简单的修行法门,它把这门法叫作“以无念为宗”,即以“无念”为其教门的宗旨。所谓“无念”,并不是“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不是对任何事物都不想,而是在接触事物时心不受外境的任何影响,“不于境上生心”。

因此,人并不需要离开现实生活,也不需要坐禅、读经、拜佛等等形式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照样可以达到超越生死的成佛境界,“挑水砍柴无非妙道”。

这种达到超越生死成佛境界,全在自己一念之悟,“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悟”只是一瞬间的事,这叫“顿悟”,瞬息间克服“无明”(对佛理的盲无所知)而达到永恒的超生死的境界,这就是禅宗所追求的“成佛”境界。

禅宗:内在的平常心即成为超脱生死的道心

中国的禅宗虽不否认在人生中有“生、老、病、死”等等之苦,但是只要自己不以这些“苦”为“苦”,那就超越了“苦”,而“苦海”也就变成了“极乐世界”,这全在自己觉悟还是不觉悟。因此,人应该自自然然的生活,“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切听任自然,无执无著,便“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

超生死得佛道,并不要求在平常生活之外有什么特殊的生活,如有此觉悟,内在的平常心即成为超脱生死的道心。所以照禅宗看,人的痛苦是在于他的不觉悟(无明),苦在于无明之未能除,只要人克服其迷悟,就无所谓“苦”了。

总观中国的儒道佛对生死问题的看法虽不相同,但是否其中也有共同点?照我看,儒道佛都不以生死为苦,而以其追求的目标未能达到为“苦”。儒家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为“苦”,即以不能实现其道德理想为“苦”;道家以“苦心劳形,以危其真”为“苦”,即以不能顺应自然为“苦”;禅宗以“于外著境,自性不明”为“苦”,即以执著外在的东西,而不能除去无明为苦。[太阳][太阳]

每个人,生活在滚滚红尘中,就会遇到各种爱恨情仇,心底就会产生各种缕缕情丝。

这些情丝成为了每一个人”放不下“的来源,正是这些“放不下”,让人们进一步产生了爱恨情仇。

“放不下”,忘不了,爱操心、追求福寿福禄,趋利避害,这些都是人类的自然反应。生命本就是一场孤独的远征,无论我们的人生路上有过多少繁华,终究都会孑然一身,独自走过那些流年。

人们常说孤独是人生常态。人生里有太多的无奈,而那些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但更重要的事,学会一个人面对孤独。人生中的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依靠自己,自己打拼,自己描绘自己的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替我们走好这条路,你只有大胆地享受着那些你一个人的时刻,去看看真实的自己,看看真正的人生。

你才会明白,当你把自己交给了孤独,学会与它相处,让它锻造我们,你才能变得更好。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一直陪着你。我们除了要在热闹中狂欢,也要学会一个人坚定地向前走。#人生感悟##情感语录# https://t.cn/Rt5qRxf

人生中的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依靠自己,自己打拼,自己描绘自己的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替我们走好这条路,你只有大胆地享受着那些你一个人的时刻,去看看真实的自己,看看真正的人生。

你才会明白,当你把自己交给了孤独,学会与它相处,让它锻造我们,你才能变得更好。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一直陪着你。我们除了要在热闹中狂欢,也要学会一个人坚定地向前走。生命本就是一场孤独的远征,无论我们的人生路上有过多少繁华,终究都会孑然一身,独自走过那些流年。

人们常说孤独是人生常态。人生里有太多的无奈,而那些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但更重要的事,学会一个人面对孤独。每个人,生活在滚滚红尘中,就会遇到各种爱恨情仇,心底就会产生各种缕缕情丝。

这些情丝成为了每一个人”放不下“的来源,正是这些“放不下”,让人们进一步产生了爱恨情仇。

“放不下”,忘不了,爱操心、追求福寿福禄,趋利避害,这些都是人类的自然反应。#人生感悟##情感语录# https://t.cn/Rt5qRxf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地毯颜色巨可爱,背面有防滑颗粒凸起,正面植绒摸起来毛绒绒的,但也不会廉价掉毛,整个拿起来很重,带回家用我妈应该会很喜欢。挂布超级大,图里拍的是折了一半的,下面一
  • 质地是比较清透,很好吸收,上脸也不会油腻水乳都是泵头设计,很好控制用量[嘻嘻]【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近4.5亿剂次 | Alrededor de 450 millo
  • 我们倡导的自由,不是少数人的、形式上的、虚伪的自由,而是绝大多数人的、实质上的、真实的自由;不是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的、绝对的个人自由,而是受到法律和规范制约
  • 你努力征服了路上的困难,能让你感到莫大的快乐与幸福,那就是选对了路。早[太阳]白天在手术室门口看透了人间百态手术过程中被医生约去谈话的母亲从办公室出来后止不住的
  • #梦竞未来#Sensor Tower 发布了最新报告,带来了 2021 年 4 月中国手游发行商在全球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的收入排
  • 【抽奖赠票】在京的友友们注意了~转关里抽一人,赠两张下周二(5.25)晚《杀死小品》演出票。这件艺术雕塑作品来自旅居伦敦的加拿大当代艺术家伊恩·柯克帕特里克,你
  • 尽管有他的毛病我不喜欢,但是,他跟我最一致的观点就是,不是最好的朋友无法结婚。迷人的女王愿你的风姿永远丰盈你是光明,我的光明足以点燃炙热的爱情的光明我用纸秘密深
  • )做了某些byl的破事还想立人设(真当我是那种好糊弄还不记仇的心大女孩?这里只是一个平台,好坏在乎人心,吃我的三餐便饭,看别人的绝世表演,听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
  • 可是,真实的妖怪日常生活,也同凡人一样,充斥着各种琐琐碎碎、鸡毛蒜皮的小事呀。是不是女生都有这种,还是就是我有这种啊,走路有的时候都能碰到,也没有玩手机,就是碰
  • 一生之中,不分西东,几多伤心的往事,心中只想小伙子,欣赏她那已逝芳华。06.情自困作曲:徐日勤作词:张国荣编曲:徐日勤无言低首暗流下眼泪,情怀始终是期待,无奈此
  • 2021年西班牙大学专业排名——兽医/动物医学#西班牙# 的兽医,动物医学,这个其实是有那么一点小众了,排名上巴自治,康普,穆尔西亚和圣帕布洛大学,阿方索十世大
  • #吴磊[超话]#吴磊#30天安利吴磊# Day28他给你带来的积极影响更加乐观了,学会了多与身边朋友同事交流 会很多的梗(这个真的是有用的)可以和身边人打成一
  • 大家好,我是超级王大哥,喜欢我的客人都叫我成都鞋王王老几。惭愧惭愧。 已经有很久很久没有发关于鞋子的内容了。 而且也没有搞上新。这次就发一些即将上架的鞋子。
  • (合婚案例)有不少缘主找我预测,都有提到八字合婚,原因就是两人交往尚可,感情很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了,却被不懂命理的家长们,以属相不合为理由,强行拆开,殊不知属
  • 这间特殊的咖啡店——心研咖啡,是一家由6名听障人士创办的无声咖啡店,被顾客们称作是“最安静的地方”。培训师孙宇说,现在这家小咖啡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生意,它
  • 在高枫的音乐世界里,不仅仅是这六张专辑,在其演艺生涯里,还有不少拼盘专辑,以及高枫给内地与港台歌手创作的歌曲,如黄格选的《春水流》、李玲玉的《春》、解晓东的《拉
  • 大家都在说假期结束了,真羡慕那些上班的人,对我来说都没“假期”每一天都是假期,早就忘了放假的那种喜悦,上班的那种无奈的感觉了,但是还是上班好,我当无业游民都够够
  • 圆满的一天结束了[抱一抱]嚯着心心念念的奶茶发微博[doge]希望今年能见到心心念念的檀健次[爱你]#MIC男团[超话]# mic就是坠吊的[打call]113
  • 但凌晨制造噪音的熊大人们,emm…就真的是以身试法挑战四大职权人的位置,但不得不说那扰人的执行力强,比四大职权人要强[笑而不语]用你的PP想一想[嘻嘻]#关注弦
  • 茶人大多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泡茶,享受整个过程的每一个工序,没有打扰,没有期待,对幸福或寂寞顺其自然,维持一颗淡淡的心,过着一种淡淡的生活,以天为幕,以地为席,以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