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身边事# 【最新!东港区返乡人员请注意!】近期,山东省发布

冬春季入鲁返鲁和返乡人员

疫情防控及健康管理通告

对确需出行人员疫情防控措施

作出了具体要求

2月1日

东港区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

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

针对东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进行了汇总答复



问1、返乡人员疫情防控措施起止时间

自2021年1月28日开始实行,2021年3月15日结束。

问2、为什么要加强返乡人员疫情防控管理?

农村地区防控能力薄弱,疫情防控难度较大。春运期间返乡人员明显增多,人员流动增大,进一步加大疫情传播风险。

问3、农村防控重点区域及人群范围有哪些?

重点区域包括:县(含县级市)域、城市建成区以外的远郊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农村疫情防控重点区域。

人群范围包括:跨省份返乡人员、本省内中高风险区域所在地市的返乡人员;本省内的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岸直接接触进口货物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

问4、返乡人员返乡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提倡春节假期非必要不流动,从事进口物品搬运、运输、储存和销售环节的工作人员,原则上在工作地休假或工作。

确需返回的,请本人、亲属或单位于抵达目的地前3天向所在村(社区)申报或者第一时间微信扫码或登陆“爱山东”APP,主动申报出发地、目的地、核酸检测、联系方式等相关内容。携带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包含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码“绿码”返回。返乡途中必须正确佩戴口罩,全程做好个人防护。



扫码进入入鲁返鲁人员疫情防控自主申报系统

(点击查看大图)

问5、返乡前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如何获得?

返乡人员可在出发地或目的地的任意一家有核酸检测资质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凭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包含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码“绿码”返回农村地区。

问6、返乡人员需配合做好哪些防控措施?

携带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后实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每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未携带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抵达当日第一时间到属地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登记和核酸检测。

问7、其他省外返回东港人员疫情防控措施起止时间

自2021年2月1日开始实行,2021年3月15日结束。

问8、其他省外返回东港人员具体防控措施有哪些?

自国内非疫情重点地区返回人员,需持有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如未持有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我区后第一时间进行1次核酸检测。

自疫情重点地区其他低风险地区返回人员,需持有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进入我区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

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暂缓来鲁。对14天内到过或途经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一律实行“14+7”和“4+1”管理和检测,即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至少每隔7天(第1、7、14、21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集中隔离结束前开展1次血清抗体检测。

问9、境外返回东港人员需要配合做好哪些疫情防控管理措施?

省内口岸入境人员在省内第一入境点进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入境第1天(海关)和集中隔离第3天、第7天、第13天进行4次核酸检测,在集中隔离第7天、第13天进行2次血清抗体检测。

省内口岸和省外口岸入境人员转运至东港区后立即在集中服务点进行1次核酸检测和1次血清抗体检测,检测结果阴性者,纳入社区随访管理,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并在健康监测第7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
 来源:东港区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

[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分享][圣经如此说]以色列国王何细亚【王下17:1】犹大王亚哈斯十二年,以拉的儿子何细亚在撒玛利亚登基,作以色列王九年。
【王下17:2】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只是不像在他以前的以色列诸王。
【王下17:3】亚述王撒缦以色上来攻击何细亚,何细亚就服侍他,给他进贡。
【王下17:4】何细亚背叛,差人去见埃及王梭,不照往年所行的与亚述王进贡。亚述王知道了,就把他锁禁,囚在监里。
【王下17:5】亚述王上来攻击以色列遍地,上到撒玛利亚,围困三年。
【王下17:6】何细亚第九年,亚述王攻取了撒玛利亚,将以色列人掳到亚述,把他们安置在哈腊与歌散的哈博河边,并玛代人的城邑。
【王下17:7】这是因以色列人得罪那领他们出埃及地、脱离埃及王法老手的耶和华他们的 神,去敬畏别神,
【王下17:8】随从耶和华在他们面前所赶出外邦人的风俗和以色列诸王所立的条规。
【王下17:9】以色列人暗中行不正的事,违背耶和华他们的 神。在他们所有的城邑,从瞭望楼直到坚固城,建筑邱坛;
【王下17:10】在各高冈上、各青翠树下,立柱像和木偶;
【王下17:11】在邱坛上烧香,效法耶和华在他们面前赶出的外邦人所行的;又行恶事惹动耶和华的怒气;
【王下17:12】且侍奉偶像,就是耶和华警戒他们不可行的。
【王下17:13】但耶和华藉众先知、先见劝戒以色列人和犹大人说:“当离开你们的恶行,谨守我的诫命律例,遵行我吩咐你们列祖,并藉我仆人众先知所传给你们的律法。”
【王下17:14】他们却不听从,竟硬着颈项,效法他们列祖,不信服耶和华他们的 神。
【王下17:15】厌弃他的律例和他与他们列祖所立的约,并劝戒他们的话,随从虚无的神,自己成为虚妄,效法周围的外邦人,就是耶和华嘱咐他们不可效法的。
【王下17:16】离弃耶和华他们 神的一切诫命,为自己铸了两个牛犊的像,立了亚舍拉,敬拜天上的万象,侍奉巴力,
【王下17:17】又使他们的儿女经火,用占卜、行法术卖了自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惹动他的怒气。
【王下17:18】所以耶和华向以色列人大大发怒,从自己面前赶出他们,只剩下犹大一个支派。
【王下17:19】犹大人也不遵守耶和华他们 神的诫命,随从以色列人所立的条规。
【王下17:20】耶和华就厌弃以色列全族,使他们受苦,把他们交在抢夺他们的人手中,以致赶出他们离开自己面前。
【王下17:21】将以色列国从大卫家夺回,他们就立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作王。耶罗波安引诱以色列人不随从耶和华,陷在大罪里。
【王下17:22】以色列人犯耶罗波安所犯的一切罪,总不离开,
【王下17:23】以致耶和华从自己面前赶出他们,正如藉他仆人众先知所说的。这样,以色列人从本地被掳到亚述,直到今日。

亚述人定居于以色列人中
【王下17:24】亚述王从巴比伦、古他、亚瓦、哈马,和西法瓦音迁移人来,安置在撒玛利亚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他们就得了撒玛利亚,住在其中。
【王下17:25】他们才住那里的时候,不敬畏耶和华,所以耶和华叫狮子进入他们中间,咬死了些人。
【王下17:26】有人告诉亚述王,说:“你所迁移安置在撒玛利亚各城的那些民,不知道那地之神的规矩,所以那神叫狮子进入他们中间,咬死他们。”
【王下17:27】亚述王就吩咐说:“叫所掳来的祭司回去一个,使他住在那里,将那地之神的规矩指教那些民。”
【王下17:28】于是有一个从撒玛利亚掳去的祭司回来,住在伯特利,指教他们怎样敬畏耶和华。
【王下17:29】然而,各族之人在所住的城里,各为自己制造神像,安置在撒玛利亚人所造有邱坛的殿中。
【王下17:30】巴比伦人造疏割比讷像;古他人造匿甲像;哈马人造亚示玛像;
【王下17:31】亚瓦人造匿哈和他珥他像;西法瓦音人用火焚烧儿女,献给西法瓦音的神亚得米勒和亚拿米勒。
【王下17:32】他们惧怕耶和华,也从他们中间立邱坛的祭司,为他们在有邱坛的殿中献祭。
【王下17:33】他们又惧怕耶和华,又侍奉自己的神,从何邦迁移,就随何邦的风俗。
【王下17:34】他们直到如今仍照先前的风俗去行,不专心敬畏耶和华,不全守自己的规矩、典章,也不遵守耶和华吩咐雅各后裔的律法、诫命。雅各,就是从前耶和华起名叫以色列的。
【王下17:35】耶和华曾与他们立约,嘱咐他们说:“不可敬畏别神,不可跪拜侍奉他,也不可向他献祭。
【王下17:36】但那用大能和伸出来的膀臂领你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你们当敬畏、跪拜,向他献祭。
【王下17:37】他给你们写的律例、典章、律法、诫命,你们应当永远谨守遵行,不可敬畏别神。
【王下17:38】我耶和华与你们所立的约你们不可忘记,也不可敬畏别神。
【王下17:39】但要敬畏耶和华你们的 神,他必救你们脱离一切仇敌的手。”
【王下17:40】他们却不听从,仍照先前的风俗去行。
【王下17:41】如此这些民又惧怕耶和华,又侍奉他们的偶像。他们子子孙孙也都照样行,效法他们的祖宗,直到今日。#微读圣经[超话]#

【哲学禅语】如何理解仁与孝的关系这一问题,在汉、宋儒学史上都被

明确提出过。相关的经文首先是《论语·学而》第二章所载孔子弟子有若的话:“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后汉书·延笃传》记载“时人或疑仁孝前后之证”,而延笃“乃论之曰”:
  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笃论矣。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非复铢两轻重,必定前后之数也。而如欲分其大较,体而名之,则孝在事亲,仁施品物。施物则功济于时,事亲则德归于己。于己则事寡,济时则功多。推此以言,仁则远矣。然物有出微而著,事有由隐而章。近取诸身,则耳有听受之用,目有察见之明,足有致远之劳,手有饰卫之功,功虽显外,本之者心也。远取诸物,则草木之生,始于萌牙,终于弥蔓,枝叶扶疏,荣华纷缛,末虽繁蔚,致之者根也。夫仁人之有孝,犹四体之有心腹,枝叶之有本根也。圣人知之,故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然体大难备,物性好偏,故所施不同,事少两兼者也。如必对其优劣,则仁以枝叶扶疏为大,孝以心体本根为先,可无讼也。或谓先孝后仁,非仲尼序回、参之意。盖以为仁孝同质而生,纯体之者,则互以为称,虞舜、颜回是也。若偏而体之,则各有其目,公刘、曾参是也。夫曾、闵以孝悌为至德,管仲以九合为仁功,未有论德不先回、参,考功不大夷吾。以此而言,各从其称者也。1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发现,汉代的仁孝之辨主要集中在仁与孝哪个更为优先的问题上。这里的优先性问题主要是指仁与孝孰轻孰重、孰优孰劣的德目排序问题,也可能涉及仁与孝孰先孰后的施为次序问题。基于延笃的论述,我们大概可以勾勒出汉代仁孝之辨中可能存在的两种对立看法:一种认为仁优先于孝,主要是就其功而言,如《论语》中所说“博施济众”,以爱而言则呈现了爱的普遍性;另一种认为孝优先于仁,主要是就其心而言,如《孝经》中所说孝为“德之本”,以爱而言则凸显了爱的差等性。延笃试图提出一个调和的观点,即仁与孝“二致同源,总率百行”,两者并没有轻重、优劣之别。
  在具体论述其观点时,延笃首先从命名的角度说明仁与孝的分别,即“孝在事亲,仁施品物”。这大概能代表汉人较普遍的观点,即以爱论仁与孝的共性,而从施为之所及说仁与孝的分别,这与后来宋儒明确以性论仁形成鲜明对照。不过,既然后面延笃说仁与孝“同质而生”,再结合前面所说的“二致同源”,大概可以断言,延笃仍然承认仁与孝有共同的来源,两者只是因所施之不同而有分别。其次,延笃以四体与心之关系、枝叶与根之关系说仁与孝之关系,且正是在此处引用了《孝经》“三才章”的话和上引有子所说的话。这就是说,延笃认可孝为仁之本的观点,并引经、譬喻以说明之。再次,延笃指出,孝为仁之本的观点只是表明仁与孝各有所重,即“仁以枝叶扶疏为大,孝以心体本根为先”,并不能由此推导出仁与孝有必定的轻重、优劣之别,如有些人错误认为的“先孝后仁”,正与孔子“序回、参之意”不合。2最后,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延笃基于体性之分别区分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性纯而体之者,如虞舜与颜回,前者以孝见称,后者以仁见称,在孔子那里两者只是“互以为称”,并未因施为路径之别而有轻重、优劣之别;另一种是性偏而体之者,如公刘与曾参,前者以仁见称,后者以孝见称,在孔子那里亦并未因施为之“各有其目”而有轻重、优劣之别,只是“各从其称”而已,如孔子论德必“先回、参”而考功必“大夷吾”一样。
  对于上引《论语·学而》第二章,朱子在《论语集注》中以“爱之理、心之德”释仁,并继承程子的理解将“为仁”释为“行仁”,即以“孝悌为行仁之本”理解有子所说的“孝悌为仁之本”:
  程子曰:“孝悌,顺德也,故不好犯上,岂复有逆理乱常之事?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孝悌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悌为本。论性,则以仁为孝悌之本。”或问:“孝悌为仁之本,此是由孝悌可以至仁否?”曰:“非也。谓行仁自孝悌始,孝悌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悌是用也,性中只有个仁义礼智四者而已,何尝有孝悌来?然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既然有子在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之前说“本立而道生”,那么,由此文脉而提出的合理的诠释要求就是:应当从本与道的关系去理解孝与仁的关系。如皇侃的疏解就直接将这两种关系对应起来:“此更以孝悌解本,以仁释道也。”程子的新解也不可能不满足这个合理的诠释要求,其新意则在对仁的论说。程子阐发子思、孟子等人的思想为以性论仁,此即“仁是性”。以性论仁仍可以说“仁之道”或“仁道”,由此而有“率性之谓道”之说。在“仁是性”与“率性之谓道”的意义关联中呈现出来的性与道之关系,也可以说是本与道的关系,在其中,作为天命之性的仁就是道之本,或者说仁之性是仁之道之本。于是就出现了两个“道之本”:一个是以仁为“道之本”,隐含的是以道为仁之行;另一个是以孝悌为“道之本”,隐含的是以道为仁之功。要基于前一个“道之本”而恰当地安置后一个“道之本”,就只有将后一个“道之本”中的“本”完全限定在行为领域,即将孝悌理解为作为天命之性的仁的发用,而这一点又与经典中常常以行论孝的实际情况相合。此即程子提出孝悌为“行仁之本”的大体脉络。
  可见,从“仁是性”与“率性之谓道”的意义关联中呈现出来的是性与道的关系,也就是体用关系,因此我们看到,朱子明确以体用论仁与孝悌,即认为“仁是体,孝悌是用”:“论性,则仁是孝悌之本。惟其有这仁,所以能孝悌。仁是根,孝悌是发出来底;仁是体,孝悌是用;仁是性,孝悌是仁里面事。”6创于程子而为朱子所继承的“仁体孝用论”,实际上成了理学的一个定见。从经典诠释的历史脉络来看,只要承认孟子以性论仁思想在儒门教理中的重要性,就应当承认程子的辨析和新解是符合经义的。相比于汉儒如延笃的看法,程朱的“仁体孝用论”显然更为精当。简言之,“仁体孝用论”以体用方式将仁与孝统一起来,即将爱的普遍性与爱的差等性这看似不可兼得的二义统一起来,从而也就将在汉儒那里发生过的仁孝之辨彻底消解了。
  既然爱的普遍性与爱的差等性并非仅仅出于主观情感,而是由存在之本然秩序(天理)而来的客观要求,那么,要深入理解“仁体孝用论”就不能不引出其背后的支撑性观念,即“理一分殊”。以张载《西铭》中的思想来说,“理一分殊”表现于人伦,即天(地)人之伦与父(母)子之伦的关系。具体来说,天地是所有人的大父母,这是理一;而每个人各自有各自的父母,这是分殊。这里隐含的意思是,统一的理呈现为特殊的分,特殊的分收拢于统一的理,理一与分殊在关联中相互成立。“理一分殊”表现于成就人伦的情感,就是爱能博施与爱有差等的关系。质言之,爱能博施正是基于理的普遍性与统一性,爱有差等正是基于分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在“理一分殊”的观念下,博施与差等二义不仅相即无碍,而且相得圆融。反过来说,没有“理一分殊”说,“仁体孝用论”难以成立。“仁体孝用论”是以仁为性、以性为体,但仁体在发用时为何首先指向父母,这一点仅仅以体用观念是无法说明的,而只有基于“理一分殊”说才能说明。
  在本文中,我选取了一个特别的视角来探讨仁与孝的关系。在《仁说》中,朱子以“爱之理、心之德”释仁,其前提是仁为天地之心,且又在论“仁之为道”时特别提到“‘事亲孝,事兄弟,及物恕’,则亦所以行此心也”,这自然与《论语集注》中“孝悌为行仁之本”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仁说》中又以仁为“众善之源、百行之本”,这乍一看似与孝为百行之本的传统看法不一致,反倒与前引延笃论仁与孝“二致同源,总率百行”的说法可相互发明。但其实只要澄清此处的“本”正与上引程子的话中的“论性之本”相同,可能的误解就会被消除。将《仁说》中“仁为天地之心”的思想与《论语集注》中“孝为行仁之本”的思想关联起来而能够提出的问题是:既然仁为天地之心,而孝为行仁之本,那么,孝与天地之心有何关系?
  这个问题完全是在朱子的思想脉络中提出来的,所以我们有 理由在朱子的思想脉络中展开分析与推论,以求得出恰当的结论。既然“天地之大德曰生”,而“天地之心为仁”,那么,生生就是天地之仁心的具体表现。既然天地与万物之间的生与被生的关系类同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那么,天地之心所包含的那种爱也类同于父母对子女的那种爱,也即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慈爱。9换言之,“天地之大德”从事上说是生生,从心上说是慈爱,这正是“仁为天地之心”的确切含义。既然以爱而言天地之心乃是慈爱,而孝与慈是彼此关联但方向相反的两种爱,那么,我们就应当从孝与慈的关联中去理解孝与天地之心的关系。
  从我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说,基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应去理解孝与慈的关联最为恰当。为人子女者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慈爱于是油然而生孝敬之心,因此子女的孝乃是对父母之慈的回应。既然天地是所有人的大父母,那么,当一个人感受到出自天地的慈爱时,会有何种自然的回应呢?这是我们能够顺着这个思路所提出的一个正当问题。从儒教以往的历史来看,这个问题似乎难以被提出 ,因为天地作为人的大父母并不像人的亲生父母那样具有一个直观的身体性维度,从而难以出现在日常经验中。在“仁为天地之心”且“仁为人所禀赋于天地之性”的双重观念下,仁直接关乎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孝则关乎人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基于天地之仁与父母之慈的对应关系,既然仁的经验是一种指向天(地)人之伦的经验,那么,这种经验与指向父(母)子之伦的慈、孝经验就可能存在一种理解上的平行。这一点也是不难想到的。既然儒教传统中并没有关于天人直接相感的灵性经验描述,再结合前述理一分殊的观念,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理解。
  天地以生物之仁感人,人在此感念中思及己身,明父母生我之慈即天地生我之仁,故对天地生物之心有所回应而对父母生爱敬之孝心。人被天地生我之仁爱所感通才有孝,故孝以爱为主;对于天地生我之大恩大德,人怀着感恩之心领受之,故孝以敬为要。10这样,我们对本文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回答:孝就是人对天地之心的切身感应。理解这一回答的要点首先在于:天地之心乃是孝的终极根源。天地之心流向人心,即人心体会到天地生生之仁;“感而遂通”,天地之心再从人心流回父母,此即孝。人心之所以具有感应天地之心的能力,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人之性禀于天地。11人心对天地之心的感应之所以是孝,关键在于这种感应是切身的。概言之,孝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自然情感或仅仅基于血缘的情感,而是人直接“对越天地”产生的一种超越的觉情。天地以仁感人,而人以孝应之,这个在朱子思想脉络中对孝与天地之心之关系的回答,我们称之为“仁感孝应论”。
  从经典儒学和历史儒学的眼光看,感应思想有明确的经典依据,且无论在汉代还是宋代都颇受重视。《周易·咸》卦之“彖辞”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礼记·乐记》云:“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这都是从气上言感应。汉儒如董仲舒最重视天人感应,这为我们所熟知; 即使作为反动者的王充,也承认天能感人。12北宋五子皆言感应,而以程颢说得最为彻底: “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与应而已。更有甚事!”13相比于前人多从气上说感应,朱子则从心上、理上说感应,如他说: “感固是心,然所以感者,亦是此心中有此理,方能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亦或是几时归去,想居故里深巷,为至亲之人煮饭烧茶,与之守着几亩良田,静候几载花落花开,如此简单平凡的念想,也没能抵过岁月惊乱又荒唐的追赶,在我们心里,终是成了不
  • ”金润权感慨说,虽然此次3、4名决赛和决赛上看不到最喜欢的球星,但儿子觉得能够近距离看到姆巴佩、梅西等世界顶级足球明星的表现,仍然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和孩子的
  • 我真的一整个大震惊晚上从抽签开始就在吃瓜,多少刷新了我三观还有广州那个人,简直是人渣了[哆啦A夢害怕]吓死了省流:真是跌荡起伏的一天ps:图文不符,放个江边烟花
  • 这就是成年人在岁月的浮浮沉沈、聚聚散散后,明白了当下的时光,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不属于谁,只是不让他人为难的一种智慧。后来觉得世间不过如此,就像他所写的那个偶像
  • Bullshit Jobs毫无意义的工作-David Graeber最近在困惑于一个问题,为什么感觉自己越来越忙,明明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为什么我们比上一辈人还
  • 26. 你往细节里那么一看啊,爱与不爱太明显了。11. 你主动一点,我对你的爱就藏不住。
  • “默沙东中国”微信公众号11日发布声明称,默沙东已与国药集团展开莫诺拉韦的生产技术许可谈判,以便国药集团未来可以在中国境内生产和供应该药物。声明指出,莫诺拉韦胶
  • 去年八月的时候,因为对这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抱着还是想自己做一个的心态,我开始了对本次《恒想梦境》的策划,认识了很多同样喜欢呆呆的老师,大家都非常厉害,也能看出
  • #初中英语教资面试#身8准5(我感觉这个没啥用,我前面的妹子和我一个题她身9准2)结构化:老师蹲下来和学生交流啥的 你怎么看布置什么作业家长不认同 你会怎么办
  • 近几年,我感到自己逐渐变得尖酸刻薄,敏感,郁郁寡欢,那个开朗活泼乐观热情的小鱼不见了,焦虑的事情越来越多,快乐的事情越来越少,也许这就是步入中年的节奏了,肩上的
  • 国网华辰供电公司:走在玉米地里的“国网绿”大象新闻记者 王俊生 河南广电融媒体记者 罗聪 通讯员 李辉杰 鲍英毫/文图6月25日早上5点多,平顶山市高新区遵化镇
  • #左然[超话]##188男团[超话]#服了188小迷妹委屈什么啊,真就看不懂了,一好好乙游人物被一男同p图换头,谁看了不说句晦气,官方发的道歉视频要多水有多水,
  • 感觉这个人设好大女主啊,美强惨,有头脑有手腕,重情重义但不恋爱脑,对女孩子们尤其好,要是爱而不得得而复失就更惨了[苦涩]就不能bo配黄智雯,ron配胡定欣嘛!但
  • #nmixx中转站[超话]# 试出一个2盘,已尝试标价,目前是4.8k粉色打圈代表非现其余现货,黄字标价,带圈序号代表有同系列队友卡all>拼,整盘锁车费
  • 宋亚轩,你特别厉害,要做自己不要听风就是雨,你已经做的很好了#宋亚轩[超话]#今天没有文案,只有你要站在自己所喜欢的世界里,闪闪发光✨✨✨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
  • 那么明天出去走走吧早上起来,我想奶奶在该多好,她该在阶级那里坐着看我们呢,还是会在路边也走走?不想过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又觉得生活是自己创造的,工作只是吃饭的工具
  • 云里怨言h me pajt han’t be hslled bsck again,www[嘻嘻]填[笑cry]空[色]题[可爱]com Tje only th
  • 盘点本人非常喜欢的男歌星与设为本人手机铃声的歌曲:第六位:音乐魔术师张雨生。设为手机铃声的歌曲有:梦想的翅膀、风中的羽翼、希望的种子、我的骄傲、完美世界、天天都
  • 是我不会画画了,不知道哪里敷衍哪里结构有问题了(还有人说手像ai画的,姐啊,你真的见过ai画的手吗?这张姆姆花后不好看吗?
  • #任嘉伦[超话]# 你让世上所有情话都若有所指,你让我散落天涯的碎片都重新归集@任嘉伦Allen✨ 任嘉伦暮色心约祁连山|任嘉伦请君陆炎|任嘉伦无忧渡宣夜|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