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人文导引》及其他 || 朱天赐:“利己”之言,善恶何分?

原创 绛芸 珞珈山遗事 今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遗事

本文根据武汉大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人文社科经典导引》期末写作摘编。



(试题图片来自“武大通识教育”公众号文章《两大导引结课考试,七千学子放飞深思》)

“利己”之言,善恶何分?

——生活的问题与经典的回答

作为一名功成身退的企业家,“利己”两个字似乎已经深深地烙印进我的人生旅程中。我奋斗的前半生不断创造财富、积累财富以追求成功,后半生虽看淡了许多,注重拓展人生的宽度,也为慈善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但一想到自己,“利己”两个字始终出现在我眼前,即使是慈善,也仿佛为了表演作秀一般为了扩大自己的名声。在我自己心里都是这么认为,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形象我已不敢加以猜测了。仔细思索,我的成功,确实阻挡在了他人成功的道路上,我不经意间的所作所为可能成为了他人苦痛的催化剂——我也许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这份恶意。有幸,我跨越了时间和空间,邀请到了三位大师来解答萦绕我心头的困惑:我所行的“利己”之事,是创造了更多的幸福还是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苦痛呢?

为了尽我的尊敬兼感激之情,我精心设置了一场下午茶聚会,热情款待即将到来的三位大师。

正当我吩咐仆从摆置糕点时,孔子已经缓步到来了。

“先生,我观我这一生,在实现自身追求和幸福上,自认为是做到了,可用余下的时光反思,我认为我这一生过于利己了:有些我本可以做出一些改变的事,我却因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而选择了冷眼旁观;我收获幸福时,那些竞争失败者得到的却是痛苦……烦请大师为我解惑,我的成功是建立在阻碍他人的道路之上的吗?”

孔子闻之微微一笑,拾起桌上的一片桂花糕,道:“你可知我的人生经历?”

我不明所以,但孔子大师的经历我是熟知的,便点头。

孔子笑道:“听闻后世尊我为孔圣,我实在羞愧不敢当,在下不过同你一样是一介俗人罢了。年轻时我志向远大,所作所学也是想着能身居高位,向着治理乱世的宏伟抱负而努力。我的官宦之路起起伏伏,但你可曾看到我受到打击而一蹶不振?”孔子食下桂花糕,闭上双眼,享受着糕点的美味。良久,他开口道:“成功固然令我们愉悦,但失败受挫也同样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正是这些成就了我们人生。想必那些同你竞争的人也不会因为一次挫折而灰心丧气吧。”“况且,你会为了你曾经没有站出来发声的事而遗憾后悔,并在后半生中尝试用慈善改变,这不代表着你的利己已经升华到了利他吗?只要你不是以损害他人为代价,何须为自己的成功而愧疚呢?”

我似有所悟,正在细细咀嚼孔子话中的意思时,罗尔斯身穿正装,步履如飞地走向我们。

“朋友们,”他端坐好后,略带歉意地说,“希望我来的不算太晚。”

“怎么会,您能接受邀请实乃我的荣幸。”

“异邦的友人?来的正好,此地的主人为‘利己’所困惑着,不介意说说你的看法吧!”

罗尔斯稍稍低垂着头,轻皱着眉头仔细地思考着,当他再次抬起头时,我捕捉到他眼里闪烁的智慧的光芒。

“你所做的利己行为中,主动去损害了他人利益了吗?”

“没有,”我微微摇头,“但我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只考虑了自己。而且,可能在无意中伤害了他人,但我自己却不自知。”我垂下了头,露出难过的神情。

“那你确实不必如此内疚,我的朋友,”他解释道,“我认为,利己没有什么值得谴责的,这种行为本身没有错误。在我所处的年代社会中,功利主义大行其道。他们认为一种行为带来的幸福和益处,足以抵掉它产生的痛楚和弊端,这便可以称得上正义,你所做的利己行为,是远远超出了这种正义的。”

罗尔斯端起茶壶,倒了一杯红茶——这种未曾见过的东方茶水。他品了一口滋润嗓子,继续开口说:“就我个人而言,我崇尚的正义尊重每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而你并不是侵害了他人的权利而成功,你的成功应归因于你的努力。我也听说你利用资产去帮助弱者、经营慈善的事迹,虽然你身为上位者,但你所奉献的正是社会中最弱势、获利最少的那部分人——挺起胸膛吧,你所做的即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正义之事。”

“哈哈哈,人存于世,何须在意那么多?”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原来庄子抱着一个酒坛走了过来。“顺应本心才是真,你若享受辛苦奋斗来的成功,开心便是,哪需管东管西,顾前盼后。况且你不是没有被物欲遮蔽双眼,还有闲工夫想这些,你后来所做的慈善之类的正是你心里一直想做的吧,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顺应本心呢?”说罢,抓起桌上新鲜可口的瓜果便放在嘴中大嚼起来。

“我和你们不一样,我的逍遥独立于俗世之外,世俗不扰我半分半点。就像今天这次茶话会,我若不想来,哼,用轿子请我也不来,但我若是兴致来了,听闻风声我便不请自来。我尊重你的追求,但我建议你不要太过在意他人、外物的看法和影响,只求问心无愧便是。”

孔子接过话头:“我主张修身与治世和谐统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是辩证相统一的。你在利己之余,未忘记利他,我很欣慰。后人也有误读儒家思想,奉行我所推崇的是为了博取他人的称赞,带着功利的目的,不过是‘小人儒’而已,所以我很欣慰能听到你的真情实感,你的心声。这种为他人设想并反思自身,应该不再是你最初认为的利己吧!希望你还能继续践行这种既利己又不忘他人的行为呀。不知道我们是否解除了你临终前的疑惑呢?”

我仔仔细细地琢磨着他们三人的话语,不曾注意到他们的身形正在逐渐淡化,也不曾注意到他们嘴角泛起的笑意……

我听到耳畔响起若有若无的声音,那似是我亲爱的儿子奋力的高呼,但不知为何声音却是细若蚊呐。慢慢,我的感官逐渐清晰了起来,我闻到了消毒水刺鼻的气息,微微睁开双眼,看到了儿子因俯下身来凑在我面前的焦急的脸庞,感受到了担架车飞驰时与地面摩擦而产生的轻微震动——原来我的生命也将走到尽头。困扰我心底的疑惑也随着生命力的流逝而消散。

“这算是命运的启迪吗?”我心中默想着,“多么希望死神能稍稍晚点来,让我再回味回味这珍贵的思想吧。要是有笔能记录下我内心所想就好了……”嘴角掀起的微微笑意,同内心的释然与心跳仪的“滴滴”声一起定格在了那一刻……

【批阅手劄】

这篇文章是朱天赐同学在考场上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创作出来的,情景化的构建、哲理性的思考、古今中西的融合,尤其是完全避开了我在小班研讨课引言和总结时所讲的“利己”“利己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等内容,并能够和其他同学的“穿越”、“武大散步”“东湖漫步”区分开来,显得不落窠臼。

我认为,《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围绕的是“何以成人”的主题展开的,但我们却从未去直接讲“成人”的问题,而是在经典文本中,用“佛祖拈花一笑”的教引方式传授,并期待从他们的作业中去看大家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理解,所以在未曾“厚望”之中得到这样的作品,是难能可贵的。

这篇文章,或许放在人文班的本科生中,或者放在全校所有高分的本科试卷中,可能并不是最好的,和许多学长学姐、老师,以及“传统文科”教育之下的人看来,可能会有些稚嫩,但是我依然认为,在大工科的背景之下,能够在“传统命题”中给出“非典型理工答案”,用温柔和细腻的方式,对于人一生的把握与思考,值得肯定和鼓励。

#商务印书馆新书早知道# 《传统文化的精华》

跟随大师的脚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编辑推荐:
本书为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前十年的致思取向的反映,从对“文化热”早期的辨析与对文化哲学的探讨,从围绕“亲亲相隐”与人论战的文字,到个人对国学、中国文化的思考与建构,都立此存照,请读者评说。

内容简介:
《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书是郭齐勇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是其多年来对于传统文化思考的精髓所在。主要内容为中华人文精神及其当代意义、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与核心价值、对“国学”与“国学热”的反思、中国哲学资源的当代价值、儒释道的人生智慧与心理调节、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文化变迁中的涵化与整合、文化的比较类型学研究、文化传统新解、中国文化的评价尺度与诠释维度、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

作者简介:
郭齐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荣誉主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院研究员。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017年被评为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2019年被评为儒学大家。曾任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学院院长,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等,现仍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山东嘉祥曾子研究院名誉院长,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主席,湖北省文史馆馆员。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专长为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儒学之精神》《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儒学与现代化的新探讨》《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中国人的智慧》《中国思想的创造性转化》《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研究》《熊十力哲学研究》等。

目录:
中华人文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1
1. 中华人文精神的产生及其内核 2
2. 中华人文精神的特点 5
3. 中华人文精神的当代意义 11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与核心价值 16
1. 和平、和谐是中华民族长期融合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性格 17
2. 中国文化关于“和谐”的几个向度 22
3. 创造性地转化传统,建构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系统 32
关于“国学”与“国学热”的反思 39
1. 何谓国学?国学的四层面及国学与儒学、汉学 39
2. 试说国学的草根性 45
3. 体制内的教育是西化的,所谓国学热只能是假热 47
4. 国学的再发现 53
论中国哲学资源的当代价值 57
1. 达用篇:中国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 58
2. 立体篇:中国哲学与现代人安身立命 65
儒学:入世的人文的又具有宗教性品格的精神形态 76
儒释道的人生智慧与心理调节 82
1. 儒家的人文关怀与价值信念 82
2. 道家的理想人格与超越精神 89
3. 佛家的菩提智慧与人生解脱 100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 108
1. 儒家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土壤 108
2. 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113
3. 儒学资源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可能的贡献 120
论文化变迁中的涵化与整合 129
1. 文化的时空属性与文化的累积和变异 129
2. 文化的调适与冲突 131
3. 文化的涵化或潜移 133
4. 文化的整合机制 135
5. 文化的沟通与融合 138
文化的比较类型学研究 141
1.文化类型学及西方学者的研究 141
2. 我国学者研究文明的比较类型学的意义 146
3.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类型学及其方法论 150
文化传统新解 156
1. 扬弃关于“传统”的传统观念 156
2. 传统的“活”与“死”,认同与创新 159
3. 传统的解构与重构,离异与回归 163
4. 文化遗产继承的不同形式 165
论中国文化的评价尺度与诠释维度 169
1. 考察东方文化现代化的焦点 169
2. 各种视域、方法、评价理应共存互尊 173
3. 现实批判有不同的方式 175
中国文化研究的勃兴
—对近年来我国一个文化新潮的评述 177
1. 方兴未艾的“中国文化”研究热潮之背景 177
2. 中国传统文化再估价的价值尺度 178
3.“中国文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184
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刍议 187
1. 评析三说 188
2.新的综合 194
3.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 195
王船山思想的内在紧张与价值冲突 200
孙中山论心性文明与人格建国 204
1. 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道德文明 204
2. 国粹的重光与民族精神的恢复 215
3. 改良人格,立国立人 222
4. 孙中山文化观的启示 232
“五四”的另一个被人忽略的传统:文化守成主义的形成、发展
及其意义 235
1. 文化反省的多维性与五四传统的另一面 236
2. 文化守成主义的发展线索及其基本内容 242
3. 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利弊得失 251
现代新儒家的易学思想论纲 259
1. 熊十力:以“乾元”为中心的本体— 宇宙论 259
2. 马一浮:以“性理”为中心的本体— 工夫论 262
3. 方东美:以“生生”为中心的形上学 265
4. 牟宗三:从自然哲学到道德形上学 270
5. 唐君毅:天人内外相生相涵的圆教 274
6. 现代新儒家的易学观的意义 279

【晶报快评|中小学各种奇葩考题频现,这是病,得治!】

01

看到一篇报道,浙江萧山一位家长和语文老师吵了起来。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该家长的孩子在萧山一所小学读书,语文考试有一道拼音填空题,孩子填的“想象”,被老师打了一个“叉”。老师认为,“想像”才是正确答案。

这位老师很敬业,还在家长群里作出了详细解释。他说,“想象”和“想像”的纠缠不清,以1986年为分界线。1986年前是“想象”一统天下;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恢复了“像”字的使用,“想像”开始崛起。

但是,老师越解释,这位家长越疑惑。他找来了2005年商务印书馆的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其中注明“想象”和“想像”两种写法都对。但和那位老师解释的恰恰相反,这版词典里“想象”是主词条,并注明“也作想像”。

这件事令我感慨的地方在于,即使权威的词典规定“想象”和“想像”两者可以通用,但在那位老师那里,仍然只能有一种标准答案。在这里我并没有批评该老师的意思,他也许只是遵循当地教育体系给出的某种标准。教育中“标准”力量的强大,由此可见一斑。

02

不由得想起,前段时间,有个视频在网上很火,一教授在武汉大学进行讲座中说到,某地曾出现了这样的高考历史题——第一道题:黄花岗起义谁打响了第一枪?A. 宋教仁 B. 孙中山 C. 黄兴 D. 徐锡麟。考生选C。

又看第二题:黄花岗起义第二枪谁开的?考生傻了,选了个B。

接着看第三题,黄花岗起义第三枪谁开的?考生蒙了,胡选了A。结果标准答案全是C,因为书上说了,“黄兴连开三枪,揭开了黄花岗起义的序幕……”

这类似于很多人小时候听说过的一个脑筋急转弯:“树上有五只麻雀,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虽然,这道题很快被证实只是一个网上的段子,该教授等于拿了一把假枪向应试教育开火,但我由此想到的是,这个视频之所以流传甚广,是因为它确实戳中了人们心中的痛点。

现实生活中,各种奇葩的、颠覆人们想像的考试题目,是一种坚硬、锐利而真实的存在,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教育的疼痛。

比如,2017年12月中旬在杭州举行的一个小学教育改革发展联盟研讨会上,一道小学加减法题目就让会场数百位校长、名师全军覆没,其中包括一些数学特级教师。

还有人谈到,曾见到过这样的题目:“《水浒传》第102页的内容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会被这样的“神题”雷倒。《水浒传》有不同版本,字号大小会影响“102页”的内容;是否缩减版、纸张大小、有无插图等都会影响“102页”的内容,叫学生如何作答?再说,即便是统一版本,让学生知道“第102页内容”的意义又在哪里?

我的一个朋友,有一篇文章入选某省中考语文试卷,但他坦陈,文后的那些诸如“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之类的题目,他大半做不出来,因为他在写作的时候,哪里会想到那么多宏大的牵强附会的意旨啊——这样的现实场景,比那个著名的黑色幽默“卓别林在谁最像卓别林大赛中荣获第三名”,显得还要魔幻与荒诞。

03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的一大通病就是,将一篇好好的文章粗暴肢解、大卸八块,再挖空心思、掘地三尺寻找各种“意义”、炮制各种“为什么”,并为此准备了一套标准答案。

正如有考生抱怨说,“在做题时,你要分析的,其实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你需要猜的是出题老师理解这篇文章的思路是什么。”

在我眼里,某些奇葩试题命题者,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而不自知。他们擅长的就是挖坑、下套,在平地上设置重重障碍,卖弄自以为是的智力,以“为难”答题者为能事。

我甚至可以设想,当有人在试题的迷宫中晕头转向,或者掉入试题的陷阱中摔得鼻青脸肿,躲在暗处的他们便会洋洋自得,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不用说,这是病,得治。
颠覆想像的,不止是试题,甚至包括教材。

请听我来给大家读一段:“力衰昏晕身晃荡,肠膜发炎腹肿胀。滚到厕所排屎尿,脉停丧亡尸骨寒。”“凯旋归来心舒畅,甩臂盟誓嗓洪亮。申访欧洲俄罗斯,茫茫宇宙任飞翔。”

这种无法归类、生硬拗口、甚至“有碍观瞻”的文字,既不是顺口溜也不像打油诗,更不是写作新人类的后现代文本发明,而是前些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辽宁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韵语教学课本第三册中的内容。这种被编者称之为歌谣的东西,占据了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

当然这背后也是有着强大理论武器为支撑的,如编者声称它应用了快速记忆原理,不求理解而旨在让孩子尽早大量地熟悉汉字。可是,编者有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喜欢还是排斥?

它们不仅毫无美感与韵律感可言,而且有生造词语之嫌,对判断力与鉴赏力尚且低下的孩子来说,会不会形成某种误导?包括深圳在内的一些学校在引进这套教材后,实验一段时间便进行不下去了。请告诉我,这种低劣的实验,是不是教育的一种耻辱?

记得当时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课本后,错谔之余,奋笔给该出版社写了一封信,表达对这种匪夷所思、不负责任的做法的惊讶与不解,只是,那信最后到底还是没有寄出去。

04

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中村修二曾经感慨说,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在我看来,那种坑娃式的试题与教材不仅是在浪费孩子的生命,是对一个人想像力、创造力的禁锢与扼杀,更是一种犯罪,将教育带进了沟里。

刚刚看到一个小故事: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个叫露丝的三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她的妈妈感到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露丝告诉妈妈说是幼儿园的薇拉小姐教的。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母亲立即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她的理由令人吃惊,竟是说该幼儿园剥夺了露丝的想象力。

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可以把“O”说成太阳、苹果、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在幼儿园教她认识“O”之后,露丝便失去了这种想象力。

不管这则故事到底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还是源自虚构,但它传递的一种价值理念值得我们审思:那就是,对孩子而言,没有什么比未经污染的想像力更宝贵。

我借此想说的是,教育改革是个太大的题目,千头万绪,但我们总可以从一些可操作的小切口入手,起码,可以从一张试卷、一本教材开始,使之更好地与想像力、创造力相对接,引导人们的预期。

不由得想起遥远的孔子时代、苏格拉底时代,那时没有固定的校舍,没有固定的教材与试卷,先生带领弟子行走在大自然中,置身于现实生活的现场,一点一滴就完成了教育的流转。

钱穆先生曾回忆他在做中小学教员时,带学生到野外上写作课,比如碰到下雨就在凉亭里以雨为主题现场作文、现场批改,并且“咏而归”。

那样的景象,真让人心向往之,不胜为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每次发新歌我们都特别期待 因为听着你音乐感觉很幸福啊 虽然你很早之前有说过 可能大家是通过综艺节目知道你 了解你 但是我想让你知道 其实有更更多的贝壳 是因为
  • 被子和床垫连接的拉链设计更是亮点可以直接两边拉开,在春夏天只让宝宝盖到肚子以下,在秋冬,麻麻可以安心入睡不用担心被子会不知道跑到哪里去咯~宇宙抢钱天团Line
  • 在高中之前,他喜爱的都是足球。篮球毕业杯已经完了不止15天了,如果时间不够,为何不提前组织,这种借口只会让我们这些队员寒心,特别是大四的师兄们,你推到下学年上学
  • 越来越美的包装你们不心动吗 下班回家,三杯黄酒下腹,独自踱步来到阳台,趴在阳台窗上,望着黑夜飞机从远处视线触及到的地方,飞到望不见天际黑济中,但还有隐隐轰轰声,
  • 其中一位店主小郑接受采访时说,小偷连他养了三年的猫都顺走了,他很是心痛,“钱没了可以再赚,猫没有了感情就没了”。(小强热线-浙江教科)王先生早上非常生气的喊我,
  • 这里有四孔格栅管的详细参数,四孔格栅管的实时报价,四孔格栅管的价格行情,四孔格栅管的优惠信息24小时电话:13633166602.微信同步四孔格栅管在我国得到迅
  • 吃一次就上瘾的味道---------【肖叔叔】柳州螺蛳粉330g3袋 16.91元好吃味道爽翻,巴适得很[色]超市随便一包就要10.8元咱3包到手16.91,
  • 相比伊丽莎白要刻意保持自己的庄重形象,她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就显得轻松很多,对中国的一切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无意间遇见一头田边的水牛后,他们“交谈”很久,还合了影。
  • 密切接触者4:9月16日:19:19一19:57乘坐G674次列车8车厢(郑州东一鹤壁东);20:00从鹤壁东站出站,步行回到桃园社区家中,后未再外出。密切接触
  • 如一座碧绿的宝藏,似一枚璀璨的明珠,10月的莲花台正静静地等待着人们前去将它探索。沿着蜿蜒的山路徐徐上行,一幅色彩斑斓、层林尽染的山水画卷映入眼帘,为我们呈现出
  • 留住的时光中是你的模样,时光的感知中满满的你,在浮华之中识得繁华万种,是瞬息万变中的赏心悦目,超越时间是快乐的能量永无止境的答案,是感受的魅力投入是最真的你,持
  • A:我个人觉得是不透的,你们可以看了我白色上身图,因为它本身是有一定的厚度,面料也比较好,所以不会透哒!早起的宝子有漏捡[举手][可乐][可乐]可乐整理了近日好
  • #矢吹奈子[超话]# [心] #矢吹奈子未来可期# 【资讯】221018 abema恋综更新奈子相关恋宿MC情报解禁视频:是レインボー池田 和 矢吹奈子 2位❣
  • 适合做生意,或从事艺术与教育行业的善信,也很适合需要提升学业~恭请秀【泰国皇家高僧龙菩年 · 五条经文狐仙】超强五条经文九尾狐佛牌,五条经文在助人缘、起运、事业
  • ”赵振丰说,“政务服务大厅重视人文建设,提供了无障碍卫生间,开辟了独立的母婴室,在咨询台设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还增设了免费的直饮水、充电桩、自助机等,提供一小
  • 早餐现在看的时候觉得吃的有点多了进办公室看到这色彩 开心现在中午能出单位了 不闭环了 为了买这个花瓶 专门装玫瑰 跑去了静安寺的宜家 找了半天没找到 问营业员
  • (图:元 夏永 《滕王阁图页》)#翔龙万里行#学诚法师:人生的究竟意义一、人生苦短业主宰,身家如寄终无常  人的一生很快就会过去,尤其是老年人,对于这一点的体会
  • 就连在其遥远的国度从未听到过我的名字的人们也心甘情愿地任由我随意驱使。新冠还未消散,战火却又燃起,再赴乌克兰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只好在以前写下的文字中怀想那些
  •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佛说,用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世的擦肩而过,张爱玲又说,用前世的五百次擦肩才换来今世的一次回
  • 区图书馆姚琳馆长向各位专家汇报四年来本馆在服务效能、业务建设、保障条件三个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包括评估工作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官渡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