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慢跑6km,
在炎热中。

2.
看154分钟的《阮玲玉》。

唐季珊给了阮玲玉她在张达民那里永远也得不到的身为女人的幸福、被爱的幸福,
即便唐季珊是颗毒药,孤独、寂寞的阮玲玉也不计后果地吞了下去。

她问蔡楚生:“你可不可以带我走,我们去香港。”
蔡楚生却说:“去了还是要回来的。”
她知道一切都该结束了。

所以在接到六嫂的电话时,
她笑得那么的抚媚。
所以在逐个敬酒时,
她说的每一个字都如诗般婉转。

人言可畏,
可她何罪可畏?
她只不过是:
贪一点儿依赖,
贪一点儿爱。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PS:
张曼玉的旗袍,
真的很有魅力。

梁家辉、吴启华、叶童的演技,
真心出彩。

那时候的刘嘉玲,
好可爱。
上次遇见她的时候,
没有和她合影居然现在有些小后悔了。

3.
mojito法语版:
https://t.cn/A6L4XrpS

4.
我最近一定要去看#黄果树瀑布的洪荒之力#。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法义连载-58
第十八章 称名一行 总超万行

(十一)念佛即是实相行
《无量寿经》有“明信佛智”和“疑惑佛智”,专修念佛就是明信佛智,杂行杂修就是疑惑佛智。佛的智慧是什么呢?佛的智慧就是:五逆谤法的极恶众生,造罪无边,大命将终,马上就要堕入地狱,这个时候,他一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以佛光明,当下接引西方成佛——这就是阿弥陀佛的智慧!菩萨没有这样的智慧,诸佛也没有这样的誓愿。念佛人对于这一点明信不疑,就是明信佛智。
既然是佛智,就是实相。念佛,就是实相行,这也是凡夫能做到的实相行。
《阿弥陀经》里讲:彼佛为什么叫阿弥陀呢?因为他“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光寿无量,就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这就是法界之体,所谓实相就是如此。
阿弥陀佛以法界之体、圆满实相,成就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实相之行。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有一个问答:这个人造了这么多罪业,念佛念得这么少,只念一句、十句就能到西方成佛,佛教不是讲因果报应吗?“业道如秤,重者先牵”,哪头重就往哪头坠,如果说造这么重的罪业、轻轻念一两句佛号就到西方,这怎么是“重者先牵”呢?业因果报之理岂不是不可信了吗?
昙鸾大师辩才无碍,他说:轻重之义,不在于时间长短。他给我们打了个比喻:譬如千岁暗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暗岂得言,在室千岁而不去耶!
一个黑暗的房间,里面的黑暗有一千年,但是,窗户打开之后,太阳光一照进来,刹那之间房间就变光明了。不能说黑暗在这里呆了一千年,太阳光进来也要慢慢地经过一千年;没有一千年,至少五百年黑暗才出去。
不是这样,刹那之间就明来暗去!我们虽然过去生生世世有无量无边的罪业,但是一旦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无量光明的名号,刹那之间就消除我们累劫的罪业。
昙鸾大师又说:彼造罪人,自依止妄想心,依烦恼虚妄果报众生生。
众生的罪业,是凡夫以虚妄之心、缘虚妄之境所产生的。为什么造罪?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而财色名利本来就是虚妄的,众生又起虚妄心,妄上加妄。如果不遇到实相法,众生就只能堕落。
此十念者,依止无上信心,依阿弥陀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生。
念佛是实相法,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圆满实相。临终之人虽然只念一句、十句,其功德是真实的。一实能破万虚,念佛虽然少,但是它的力量大,所以能够往生西方净土,这叫“一实”。虚实不能相比。
比如说水面上有崇山峻岭的倒影,虽然看起来有千重山、万重山,觉得很重,但是,如果拿一块小石头丢到水里,是不是当下千重山、万重山就都被石头打碎了?为什么呢?山看起来很大,但只是虚幻的影子;石头虽小,只有一颗,但它是实的。多虚不抵一实,一块小石头丢进去就打碎了。
我们心中有很多罪业,如同千重山、万重山,如果不念佛,没有实相法进来,我们只能轮回六道。我们念佛,一句佛号就像一颗小石头,“嘣”丢进去,当下千山打碎,当下罪业消除。所以,大家完全不必怀疑,一实能胜多虚,这叫实相法,我们念佛就是如实修行。
《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凡夫起心动念都是虚妄,如果悟不到真如佛性,我们还在虚妄里打滚,虚妄轮回,虚妄堕落。我们遇到南无阿弥陀佛了,一实能破万虚,很轻松。
昙鸾大师怎么说明如实修行、实相修行呢?
如实修行者,虽常修行,实无所修行也。
如实修行,虽然在恒常修行,实际上没有修行。
我们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仰靠阿弥陀佛,就叫如实修行。每天在念,一天念三万声、五万声,实际上我们没有修。为什么?因为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修成的,我们不过在自然而然地相续念佛。
如果觉得我在修行,我念了多少,我修了多少……那是妄执修行相。我们念一万声、三万声,从本质来讲,不是我们修的,还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自然地随顺弥陀誓愿,随忙随闲称念弥陀名号。所以,“虽常修行”,在那里念佛,看样子是在修行,从本质来讲,随顺了阿弥陀佛的誓愿,“阿弥陀佛即是其行”。就像我们坐船过海一样,虽然船在很快地向前运行,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动;虽然没有动,但是在快速地向前行进。
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是如此,内心如如不动,也没有修行相,但是,这样就契合弥陀的誓愿,自然往生极乐净土。所以,不要纠结有妄想没妄想、有杂念没杂念,那都是虚妄,没有意义。
昙鸾大师又说:
彼无碍光如来名号,
能破众生一切无明,
能满众生一切志愿。

因为阿弥陀佛名号是实相身,是为物身。六字名号本身就是实相;这个实相,是为众生成就的,是能够拯救众生的——“为物”,“物”就是众生,为了众生而成就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实相的功德布施给我们,为我们所有,这叫“为物身”。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佛性即是实相。但是,这个实相不能自己开发,它不具备为物的功能,不能让我们自己往生、自己成佛。可是六字名号就不一样,六字名号自身是实相圆满的果觉,同时能够利益众生,能够引导我们回归净土,有化他的功能,有济度众生的功效。
这就跟我们所讲的佛性不一样了。我们的佛性虽然在,但是我们生生世世还在轮回。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的修德——圆满修证的一切果地功德,阿弥陀佛的修德感应我们,让我们也能显发本具佛性。就像磁铁一样:遇到磁铁,小铁钉也能带有磁性;如果没有磁铁来感应它,小铁钉就没有磁性。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就是大磁铁,我们凡夫的佛性就是小铁钉。我们虽然有佛性,但是不能开悟。遇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我们来称念,当下就变得也有磁性了,当下佛性就可以显发。
昙鸾大师说:
此功德如实故,修行者亦得如实功德。如实功德者,决定得生彼土。

名号是实相,是真实功德,信受、称名的人也得到真实功德。既然是得到真实功德了,那就决定可以往生真实功德境界的西方极乐世界。
以凡夫的身份,虽修种种妙法,因为我执的作用,皆成有漏有为法。诵《金刚经》,不能破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学《法华经》,也不能悟得诸法实相;学《华严经》,也不能证入法界观:这些对我们都不能叫如实修行,不是实相行。
可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不一样,我们这样叫实相行,这就是称名一行超越万行的一方面。
(十二)念佛是本愿行
念佛是本愿行。其他修行再怎样殊胜,不是阿弥陀佛本愿——第十八愿所选择,所以念佛超越余行。
念佛虽然简单,但这是弥陀本愿所选择的。既然是弥陀本愿所选择的,我们就蒙受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加持。其他修行,弥陀本愿没有选择,我们修得再努力、再恳切,不蒙受弥陀本愿加持,力量就不足。所以,称名一行超过万行,在于它是阿弥陀佛本愿所选。
第十八愿的“乃至十念”就是念佛,而且单提念佛,没有提到其他行法。所以,这是弥陀本愿选择之行。
龙树菩萨解释本愿说: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本愿称名,当下进入必定,得不退转。
善导大师解释说:
望佛本愿,
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我们念佛,随顺了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以超胜。
(十三)念佛是正定业
念佛是正定之业;余行往生不定,称为杂散之业。
正定之业胜过杂散之业。
为什么念佛称为正定之业呢?因为顺彼佛愿。
所谓正定之业,就是百分之百,没有任何不确定的因素,百分之百决定往生;余行往生不定,所以念佛超过余行。
善导大师《观经疏》说: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十四)念佛万修万去
念佛万修万去。修行其他法门回向求生,就不能万修万去了,一千个里面难得一两个:念佛超胜就在这里。
善导大师说: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
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所以,专修念佛超过杂行杂修。
善导大师又有三首偈语:
其有得闻彼,弥陀佛名号,
欢喜至一念,皆当得生彼。
设满大千火,直过闻佛名,
闻名欢喜赞,皆当得生彼。
万年三宝灭,此经住百年,
尔时闻一念,皆当得生彼。
都是“皆当得生”,通通都往生!只要闻到阿弥陀佛名号,“欢喜至一念”,通通可以往生,不管何等根机。
法灭时代众生念佛尚且可以往生,何况现在呢?所以,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念佛法门真正是万修万去、万机不漏,任何时代、任何根机都不遗漏。
永明禅师也有著名的“四料简”,其中说道: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虽然参禅不开悟,但是如果念佛愿生净土,就“万修万人去”。只要能见阿弥陀佛,还愁不开悟吗?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虽然参禅大彻大悟,但是不念佛求生净土,大命将终的时候,阴境现前,刹那之间不能做主,就随着业力又去六道轮回了。
很明显,这是告诉我们:有禅,还要有净土;有禅,若没有净土,很危险;无禅,没有关系,只要有净土,还是保险——这不是很明显吗?
印光大师也说:
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无论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万修万人去。

什么叫“万修万人去”?只要你能深信,只要你能发愿,只要你能念佛,都可以去往生。就怕你不相信——你不相信,是你不愿意相信,不是说相信有什么难,是你自己不愿意相信。
“只要能发愿”:发愿也不难,“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念之间就发起来了。你不发愿,那是你的问题。
“只要能念佛”:念佛也不难,张口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不信,不愿,不念佛,这样就不能往生。只要相信,只要发愿,只要念佛,通通往生,所以叫“万修万人去”。
印光大师又说:
净土法门,
乃千稳万当、万不漏一之特别法门。
这些法语,能让我们生深信,愿往生,愿念佛。

摘自《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在欧洲有一个法语国家,被称为“漫画迷的天堂”。这个国家就是比利时 (la Belgique),首都是布鲁塞尔 (Bruxelles).
漫画就像血液一样融于比利时人的生活中,据说每三个漫画家中就有一个是比利时人。比利时的漫画大师们不仅创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更为漫画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给后辈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灵感。
在比利时诞生的经典漫画作品数不胜数,这边列举几部,看看有没有你的童年回忆?
https://t.cn/A62yIu0I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对你身旁的任何一个人都要多一个心眼多一点提防,他很有可能是第一个出卖你的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出卖你的人是谁,有可能是你的好朋友,可能是你的铁哥们甚至是你最
  • ♡生‮中活‬这些所需少不了的‮用日‬品就算我不做‮诺百‬恩也是‮消要‬费的但是成为‮诺百‬恩代理‮身的‬份不仅让我‮更以‬低的‮扣折‬省钱还‮我让‬本该就要支出
  • 【#广西回应泡药沃柑#事件:对健康不构成影响】#广西官方回应沃柑浸抑菌药保鲜#针对日前媒体报道的“泡药沃柑”事件,3月15日晚间,广西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回应称,沃
  • 昨晚我和狗子在家睡的,可把狗子郁闷坏了。蟹婆:这句话的意思是,企鹅站立不住,抓蟹人跨不过来,你说是不是好地方?
  • 可悲催的是,我家在农村,众所周知农村人都是很早就开始谈婚论嫁的,所以我也不能例外,虽然我不急,但我父母急,这就有点难了,所以就有了这一次相亲……我先说一下这次相
  • #读书笔记# 我的妈妈是精灵 - 陈丹燕 2020年6月 在童话故事里,也有远程直播教育的雏形啦。很触动。现在长大了,还是会被儿时最爱的儿童文学触动得忍不
  • 还没来得及思考人生,就收到赵博士第一时间发来的贺电,恭喜我从此以后加班都没有加班费,并让我请客吃晚饭以表庆祝[二哈]不然以后每月没有加班费创收,可能就再请不起了
  • 不过洗衣液洗后并没有明显的桂花味,只余微微奶香的内酯气息,所以强烈要求开发配套的留香柔顺剂,太想把它穿在身上了。.Tangent GC 洗衣液、柔顺剂这个瑞典牌
  • 「古文中的绝世名句,读来宛转悠长,值得回味! 」 ​​​​ 1.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苏轼《放鹤亭记》 2.天地为愁,草木凄悲。——李华《吊古战场
  • ”此时,车还未开动,全车人也并不着急,所有人的目光追随着老爷爷,直到他慢吞吞地指了指方向...就这样,在这个有些清冷的秋雨绵绵的夜晚,温情和爱在悄然传递,回过头
  • 而不能“配置心灵中的生机、自在、力量与光明”!皮囊上其配置的生机是基因与细胞上的生物活性;心灵中其配置的生机是如来法源上永恒不竭之活力、创性、力量、光明、……;
  • 9月1日记#今天是非常劳累奔波的一天,昨天晚上一晚上都没有,循环播放了一晚上的“听说你”安安静静的刷着我们的聊天记录,看着你一年前离开时给我留下的最后的那段话,
  • [憧憬][憧憬]活动将于早上10:00准时开始,现场将会有书法老师指导教学,舒适温暖的环境以及美味可口的甜品,还有更多精彩小惊喜等你来拿!这十二夜,不可思议正在
  • 5⃣ 若無是非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4.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
  • 两年、730天、17520个小时这两年发生过太多太多,见过山峰的日出,也见过低谷的野百合,见过冰山之后的极光,也见过沙漠中的漫天黄土,似乎生活中会多了些什么,似
  • ​记得那是有一年的腊月二十四,我给母亲说,买几桶油漆吧,我想把大门、房门和窗户油漆一遍(从我有记忆一来,家里的门窗就再没有油漆过,无论是黑色的大门,还是白色的屋
  • 但还是想说,就像女鹅说的那样,她很庆幸有我们这样一群鹿茸,我想正是因为有这样好的鹿鹿才会有我们,人生在世无非就是生老病死,但值得幸运的是在这一段旅程遇到了一个生
  • 花蓮縣政府主辦、三立電視台製播的「2017夏戀嘉年華」即將於7月8日至15日在花蓮市六期重劃區盛大登場,演出陣容更甚以往,由玖壹壹、翁立友、八三夭、盧廣仲、畢書
  • ”-“确实,不少人似乎毕生只有某种一成不变的见解,除此之外,再也没有能力产生其他的念头和思想了。”-“检验一个人是不是我们的真正朋友,除了需要得到朋友的确切帮助
  • 但只要季云深唤他阿卿,数十载长夜他都忘记,只想带他爱的人回家。沈如卿一定爱他,爱的克制,也爱的决绝,爱到把一切都给他,刻骨铭心无法回头,爱到飞蛾扑火,灼了一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