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思想#|长生久视的仙道观
道教的宗教理想是修道成仙,长生不老。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曾精辟地指出:“道家思想从一开始就迷恋于这样一个观念,即认为达到长生不老是可能的。我们不知道在世界上任何其他一个地方有与之近似的观念。这对科学的重要性是无法估量的。”从先秦开始,中国的文化就显现出一种重人性而非神性的思想特征。
这种人文的观念,最早反映在《尚书·洪范》中:“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就把追求人生的幸福同长寿、健康、安宁、道德紧密相联。在他们看来,人生的幸福并非仅仅是财富与地位的占有,幸福是意味着生命的完善与圆满。而健康、安宁、长寿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是第一位。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文化背景,孕育了道教的仙学。

《汉书·艺文志》说:“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在《楚辞》、《庄子》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仙人的生活,说他们肌肤如同冰功雪,风采神韵如同处女,不食五谷,吸风饮露,驾驶飞龙,行走云中,逍遥四海,与世无争;他们具备超常的功能,不惧危险,水淹不死,火烧不死,无忧无虑,其息深深,心忘容寂。当“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庄子·天地》)这里所说的“三患”,即指人生的疾病、衰老、死亡。成仙之后,就能脱离病患,跃出生死,永远逍遥在天地之间,这就是神仙。

神仙思想即由“不死”的观念发展而来。《释名》曰:“老而不死曰仙。”人生自古皆有生有死,唯成仙之人长生不死,变化莫测,故谓之神仙。在道教看来,要想做到长生不死,肉体成仙,首先应从爱护、保养自己的躯体和生命着手。《太平经》认为,人生最可贵的是生命,它属于每一个人仅仅一次。书中说:“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一死,终古不得复见天地日月也,脉骨成涂土。死命,重事也。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因此,人应该热爱自己的生命,“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基于这种认识,炼养身心、健康长寿便成为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

与《太平经》同时的其他几部道经,也都贯穿着这种信念。《老子河上公章句》说:“修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其法如是,乃为真人。”《周易参同契》说:“引内养性,黄老自然,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不离己身,抱一毋舍,可以长存。”以上这些论述,都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为修道的第一要旨。正是在这一思想基础上,产生了中国道教史上振聋发聩的宣言——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至唐宋时期道教内丹派的形成,进一步弘扬了这种思想。钟离权指出,人能穷万物之理,尽一己之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故体天地之道,为万物之最灵最贵者。但人的本性却阴阳相杂,故可以为鬼,亦可以为仙。不事修炼,恣情纵意,病死而为鬼。知之修炼,超凡入圣,脱质而为仙。仙者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与天地齐其坚固,同得长久”。这些思想突出了道教教义的一个鲜明特征,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主动进取的精神去探索和追求人类的健康、长寿,取得把握自身生命自由的途径。

炼形住世故曰地仙图在道教看来,天地万物与人类,同为大自然的产物,本为相互依赖的关系,故人类的所作所为必然影响天地万物的生存;反之,天地万物的运化生存,亦必然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两者可谓唇与齿的关系。另一方面,人类生存的环境可以分为人体内环境和人体外环境,这是两个内外有别但又息息相通的空间。因此,在我们对任何一个环境采取行动的时候,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它对另一个环境的影响。对这两个环境而言,社会与文化的因素都早已成为它们的重要构成。这一点实际上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已经老子在讲述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对人意识到了。

体内环境的影响时说:缤纷的五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品,使人口伤;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稀有的商品,使人偷和抢。显然,老子看到了社会与文化因素对人体的内环境即生理与心理方面的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站在现代社会的视野来看,他们的这种认识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突出,因为我们早已不再生活在一种自然的环境之中,而是别无选择地生活在一种文化环境之中。

文化,不仅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和感情,也决定了我们的健康状态,甚至决定了我们青春期的长短和衰老死亡降临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医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已注定要归根结底成为文化的一个部分。大自然将会通过我们自身,重新获得它早已被剥夺的发言权。除倡导追求至善至美的外部生存环境外,道教仙学中还包含另一层深意,即不断追求人性的完善,以扬善抑恶的形式,高扬人类伦理的理想,力求人类自我的内部环境的净化与完善。

在道教看来,修仙道必须修人道,人道不修,焉能成其仙道。成仙得道的前提在修德,实现生命之转化的关键是人的德行。从人们好生恶死的天性出发,道教论证了修身养德同长生不死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使道德修养成为长生不死的实践前提。

《赤松子中诫经》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精辟地阐述了道教仙学思想的道德决定论,即个人行为是决定了生死祸害的根本。书中认为,营营万民,在天各有一星主之,其盛衰贫富死生,皆随其人的善恶而表彰。为善者,善气覆之,福德随之,众邪去之,神灵卫之,人皆敬之,远其祸矣;为恶之人,凶气覆之,灾祸随之,吉祥避之,恶星照之,人皆恶之,衰患之事并集其身矣。

即赋予天上神灵以人间道德之神圣捍卫者的性质,从而把人的命运同他的行为直接相联系,以死亡衰患相威胁,以长生富贵相诱导,希望人们体天地之仁义,弃恶从善,修道积德。

葛洪亦倡其说,提出修道者当先立功德,以救危难,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欲求仙者,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只务方术而保命,皆不得长生。如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于成仙。在他看来,一个人要想修成神仙,除了外服仙药,内炼神气之外,还必须积大功德,功夫、功德双双圆满,方可成为天仙。

道教把道德修养在生命中的意义如此强调,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据,更有其不可否认的合理性。从必然的生死转换,到永恒长生的神仙境界,这是一个由凡入圣的过程,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迈进。为了完成从人到仙的历史转折,各种各样的修仙途径、内炼手段应运而生,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包含一个先决条件道德。

在这里,无论是富有万国的天子,还是凡庶之士,都是一律平等的。如汉武帝汲汲于成仙不死,而求之于李少君,少君回答说,帝虽然求仙之心急切,但却不能绝奢侈,喜怒不除,万里有不归之鬼,市朝有流血之刑,神丹大道,未可得成。可见即使是作为天下至尊的汉武帝,亦未获得宽免的资格。相反,许多忠贞慈善之士却以贫寒之身得升仙界。

如《列仙传》记载的负局先生以紫丸救人,“活者万计,不取一钱”。《续仙传》记载的王老好道,“务行阴德为善”;马自然为人治疗百病而不收分文,有强送财帛,“留之复散与贫人”;药王孙思邈“凡所举动,务行阴德,用心自固,济物为功”。

此外尚有许宣平、叶干韶、曹德休、殷七七、杜升、丰去奢等成仙典型,普遍具备符合时代特征的高尚德行。当然,道教中道德高洁的人何止百千,这在各种神仙传记中层出不穷。而这些神迹的反复出现,其目的只有一个,即强调崇高的道德乃是得道成仙的关键,缺此断无所成。

生命过程的道德化,生命价值的神圣化,在道教追求健康长寿、得道成仙的漫长路途中,一一得到了展现。《道德经》说:“死而不亡者寿。”这里“死”、“不亡”、“寿”的概念,已经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思想内涵,渗透着一种以德治命的精神。

死尽管是不可避免的,而“不亡”则意味着肉体之身可以死去,但内在的真我即永恒不坏之神,则将从此脱躯而出,故曰“寿”。

在这种理念中,人类可能性的最高潜力达到了它的极致,得到了最终的实现。道教正是在面对死亡的阴影之前,以高度的责任感去探索生命的奥妙,力图去创造一个统一的自我,使之依从人类的愿望,让生命进入永恒的状态,达到既死即生。这就是修道的目的,道教仙学思想的核心。

--节选自李远国《中国道教读本》

印光大师 | 极危灾难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最有感应!

问:如遇危急时,势不能一时兼诵各咒,应以何者应用之?
答:遇极危急之灾难,但念观世音圣号,为最省心力,最有感应。
  (文钞续编•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念观音名号,大则大应,小则小应,绝无不应之理。
只管放开大胆对人说,彼不见感应者,亦未尝无感应也。
  (文钞三编卷一•复蔡锡鼎居士书二)

天灾、人祸,相继而至。当令家人,同念观音,以为预防也。
  (文钞续编•复宁德晋居士书)

普令一切老幼男女,日常在家念观世音,管保不遭灾祸,多获祯祥。
  (文钞三编卷一•复宁德晋居士书六)

现在大家通在患难中,当为一切人说解除患难之法,唯有改过迁善,敦笃(音顿堵,敦厚笃实)伦常,至诚恳切,称念观音名号,为唯一无二之妙法。无论水火、刀兵等危险,及怨业病,医不能疗者,倘肯依上所说,决定会逢凶化吉,在危而安,及怨业消灭,不药而愈矣。
  (文钞续编卷上•复念佛居士书)

祈遍令乡人同戒杀生,念观世音圣号,以期疫疠消灭。果能恳切志诚,决定有大效验。茫茫大苦海,观音为救苦之人。倘人各志诚持诵,若或疫死,天地亦当易位,日月亦当倒行。若泛泛默念一句二句,即欲得起死回生之效,虽菩萨大慈,非不肯救济,但以彼心不真切,决难感通。
(文钞三编卷二•复周伯遒书十四)

《法华经》大通智胜佛

(第一百零一段)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狮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
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大威德世尊!为度众生故,于无量亿劫,尔乃得成佛,诸愿已具足,善哉吉无上。世尊甚稀有,一坐十小劫,身体及手足,静然安不动。其心常惔怕,未曾有散乱,究竟永寂灭,安住无漏法。今者见世尊,安隐成佛道,我等得善利,称庆大欢喜。众生常苦恼,盲暝无导师,不识苦尽头,不知求解脱。长夜增恶趣,减损诸天众,从冥入于冥,永不闻佛名。今佛得最上,安隐无漏道,我等及天人,为得最大利,是故咸稽首,归命无上尊。】
佛告诉诸多的比丘众们说:“大通智胜佛”住世寿命为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那由他”是古印度的数量单位,《俱舍论》卷十二说:那由他当为千亿数。这么算来就是五百四十万亿个千亿,可见佛寿之长,是难以想象的。这还只是肉身生命,肉身生命住世如此长的时间后,即入涅槃,入涅槃后得法身生命,法身生命就不是用那由他来计算了,因为这个生命是永恒的。这个永恒的生命具足常乐我净,永无生死、永无烦恼、永远自由、永远幸福。是每一个学佛人的终极追求。
“大通智胜佛”坐道场时,破了所有的“魔军”魔众。成佛时都要经过破魔除邪这一关,释迦牟尼成佛时,在菩提树下,不仅战胜了凶恶的邪魔,也战胜了温柔貌美,淫姿迷人的女魔,并降伏了所有的天魔,才睹明星而成道的。
“大通智胜佛”也是破了一切魔后,才成就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智名:义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指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大通智胜佛”之前修正觉时,由于佛法不现前,即佛的十号果德不现前,参禅打坐,从一个小劫到十个“小劫”,身心不动,修得很苦,但佛法仍然不现前。
“劫”是时间计算单位。《大毗婆沙论》说: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之极;又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为减劫之极。此一增一减,共计约为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称为一“小劫”。我们中华文明史也才五千年,可见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的时间,算是够长的,这还只是一个小劫。而大通智胜佛在禅修中,一坐就是十个小劫,这种求道的意志,实在令人钦佩。
大通智胜在十小劫的禅坐期间,忉利天和其他诸天的天神天主们,被他修道的精神所感动,就为他在菩提树下敷设了狮子座,高“一由旬”。“由旬”是古印度的计数单位,有大中小之分,通常认为一小由旬为四十里、中由旬为五十里、大由旬为六十里。一由旬高的狮子座,不论用哪种算法,都是很高的,以此比喻佛法是不可思议的。
于是大通智胜登上一由旬高的狮子座,心里面想:这下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吧。刚坐上此座有此想法时,许多的梵天王就雨下了很多鲜艳而美丽的天界之花,一百由旬的地方都雨满了这些花,时而有阵阵香风吹来,吹去先落下而枯萎了的花朵,又雨下新鲜的天界之花,如此反复不绝,经过十个小劫,连续不断,直至佛“灭度”,天神天王们都常雨天界之花以作供养。
“灭度”新译圆寂:意为圆满诸德、寂灭诸恶。即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极致之果德。就此中所谓离生死之苦而言,贤圣命终,称为圆寂,即入于涅槃。这时还有东南西北四大天王和三界诸天天王,为了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天神,也常以各种天乐鸣空,满十小劫,直至佛灭度,都作这样的供养。
世尊说:诸位比丘众们!大通智胜佛在禅坐中整整修了十个小劫,非常精进,又得诸天供养,诸佛之法,才现于当前、才成就了无上菩提。大通智胜佛未出家以前,有十六个儿子,大儿子名“智积”,其他儿子各自都有自己种种珍贵奇异的好玩之物,尽享富贵,后听说父亲成佛了,全都舍去自己珍奇的宝贝,去拜诣佛所,儿子们的母亲依依不舍,流泪相送,这些儿子们的祖父是转轮圣王,与一百个大臣和百千万多的人民,皆共围绕,随十六个王子一同来到了佛的道场,都想亲近“大通智胜如来”,都想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佛。
到了佛所,他们全都依次行头面礼足礼,一一“绕佛”完毕。“绕佛”是礼敬法,方法是围绕佛而右转、即右绕。如地方宽则作圆绕、地方窄作直绕。圆绕则从东至南、至西、至北而行。直绕则笔直走向前、又向右直折回头。然而都需要依由东至南至西至北之规矩以回身、切不可由东至北至西至南,此名逆行有过。
绕佛还是一种非常殊胜的法门,《 华严经》的德云比丘专修念佛法门,称为“般舟三昧”,完全是绕佛,不坐下来也不躺下来,昼夜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绕佛、念佛。历经九十一天,修成般舟三昧,亲见佛立眼前,成就随意往生诸佛净土之大功德。
绕佛还可作经行,就是缓慢的散步,可向右绕圈,也可直来直去,能收到修学当中不昏沈、不掉举的效果。有些人念佛念了一会儿就打瞌睡,散步就不会了;有些人心里面七上八下止不住,但如果是缓慢散步念佛,心就定了。这是用功的方法,对身心大有益处。
这时众人绕佛后,一心合掌,瞻仰大通智胜佛,而说偈颂、十六位王子说:有大威德的世尊,为了度化众生,勤苦修行,在无量亿劫以前,就成就了佛道,所有的愿都已具足,所得的大善大吉都无有其上。世尊在因地修行时,非常稀有,参禅打坐,一坐就是十个小劫,这时间是非常漫长的,在这非常漫长的时间里,身心都住于寂定,安然不动,其心常“惔怕”。
“惔”(tán)有二种含义、即:1、淡泊:指平易恬惔,忧患不能入。2、恨:惔火烧、指忧心如惔。惔在此处作忧心如惔解,是烦恼所生之昏沉散乱。意为其心常怕昏沉,更怕有所住,不敢有散乱。
大通智胜如此修大定,终得寂灭现前,安住于断尽诸有的“无漏法”中。“无漏法”与“有漏法”相对、有漏法指世间法:世间法就是变幻莫测的人生,人生演绎的是世事无常、生死无常,事物名利虽有,但一切皆为幻有,不可能永久保持,犹如有孔的杯子,一装水就会漏掉;无漏法指出世法即佛法,可消除生死烦恼,不为生死烦恼所束,不造恶因、不受恶果。例如声闻法、缘觉法、四摄六度等四圣法,这些法犹如没有孔的杯子,装进去的水,是不会漏掉的,称名“无漏法”。
十六位王子说:今日见到的世尊,已安隐(安隐意为安住于轻安禅定中),成就了佛道,我们也得到了大善利,得到了值得称庆的大欢喜。回想以往在没有佛法住世的岁月里,众生常生苦恼,就像瞎子在昏暝中没有人引导,常常碰壁,不知道苦恼的因缘,也不知道怎样去解脱这些苦恼,就犹如在漫长的黑夜里,看不清方向,盲目地造下和增加了许多的罪业,在恶道的时候多,减少了生于人天善道的次数,这样从无明又入于无明,永远都难以听到佛名佛法。
十六位王子说:今日佛得了最上大法,安住于三昧无漏道中,慈悲济度众生,使我们和一切天人都得到了佛法的大利益,所以我们都要礼拜世尊,都要皈依正觉、皈依“无上尊。”无上尊就广义而言指所有的佛、就狭义而言指的是大通智胜佛。所有的佛乃至大通智胜佛均为三界至尊,无人能超越其上,故名无上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5号到今天,天天核酸检测,小区被封,不知道啥时是个头,封控点倒是越来越多了,原以为下周能恢复正常的,现在没有信心了。今天被居家了,刚好窝在家大扫除收尾,收拾完
  • 所以选择很重要,这段时间停课在家,我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提升上,用来学论语,不再关注别人,也不看乱七八糟的文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感觉内在越来越有力
  • 所以我更不能打破这种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本来我们可以一直做好姐妹的,但是当我听到你和姐姐们说你要和我正式确定关系时我慌了,我不是不能接受你,相反我早就知道我心里
  • 最大的问题是,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你跌任你跌,清风拂山冈,你亏任你亏,明月照大江。 毕竟,余生很贵,不纠缠于破事,才能享受“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
  • 于是将人一分为二,让分裂的我们在世上痛苦地游荡,永生渴望,渴望,渴望我们另一半的灵魂…… ​据说人找到另一半时,有个不言而喻的共识,结合,双方会感到此生最大的,
  • 【开奖】2022年4月15日 16:00【规则】1,老规矩,我的抽奖都不用关注我,转发即可2,中奖者,随机送套数中的其中一册(不是整套)3,这套书适合小学生,如
  • 好久没有这个心情来吹风散步,旁边多了流光溢彩的喜来登酒店,湖面倒映着灯光,影子被风吹得悠悠荡荡,幽黑的路上飘来柚子花香,见树不见花,却闻暗香来。坐在湖边草地上,
  • 到现在,刘亦菲还是单身,所以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刘亦菲长得这么美,应该也挺多人追的,为什么还一直单身呢,当看到这5张照片后,大家都应该懂了,纷纷表示:刘亦菲长得这
  • 我不想纠结在没意义的事情上了,伸手要的糖和你主动给的是两个味道,我常常深思熟虑这份关系是否还有继续的必要,反复问自己,其实我一点也不后悔遇见你,只是终究我们还是
  • 今天回妈妈家,自己在厨房备菜,给大厨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并不简单]播着你的《我遇见我》首唱会,长发的你那么耀眼,闪闪发光![爱你]小室:春意渐浓,和boss@张哲
  • 要说有什么不好就是我是个爱旧主义者他是个啥都能扔主义者大儿子随我,还爱收集各种大人俗称的垃圾然后三个人就在留与不留之间争论甚至也会在垃圾箱里刨来刨去唉╯﹏╰每个
  • 在林峙的记忆里,一直到2000年左右,昆明的菜肴里都很少用到果酸类的东西,比如说烧鱼,有红烧、黄焖、蒸,还有糖醋的,后者用的也是醋。摊子的女主人极为热情,看我对
  • 就像当初,从30到四十的一波上涨,高点的时候本人提醒高抛,大家不愿意相信。”沈淮朝他爸沈行表示,你不愿意的话今后的零花钱都没了沈淮朝(梗着脖子嘴硬):没了就没了
  • 食味鲜铺临街,小二层,典型的中国传统风格建筑,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仿佛让自己又回到了上个世纪。本次活动从让爸爸变得很“帅”的领带入手,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幼儿
  • 家庭教育很重要,尤其对长子的教育,只可惜在中国很多家庭中,长子恰恰被父母娇惯了,无担当,无责任,自私任性,只因为长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太重,然而恰恰是这种付出的太
  • 面相学:不见面,通过八字五行看一个人容貌的方法! 要判断一个人的面形,首先就要决定一个八字之中,哪一个五行的力量最大,而且最显着,然后用这个显着的五行所代表
  • #我的观影记录2022##电影密战# “五叔,我的老家在黄浦江上游,今天特意来找你,你在吗?我是学京剧的岑子默,是关师傅的徒弟,那天我正好出去买东西,侥幸没死,
  • #焦恩俊法海[超话]##焦恩俊J-NINE##法海J-NINE# 青蛇与白蛇原声带音乐+引用专辑 歌单2————《焦恩俊版法海大师配乐集》 141首青蛇与白蛇
  • 重修前的延生观在景区西一里路南,旧观有三排低矮破旧的瓦房,可能做过小学学校,现仍有十来家男女老少居住,毫无疑问,这是方圆几十里最破最险的集中棚户区,连山区已移民
  • 连日来,为了“最后一百米”将市民所需的各类物资送到“家门口”晋江坚持防疫保供并重、线上线下结合、政府市场协同,构建三级供应保障体系,完善专班机制,整合各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