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记·序品第一(7)连续

【是时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即于大众中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尔时,如来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见,是诸佛土。

弥勒当知,尔时会中有二十亿菩萨乐欲听法。是诸菩萨见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为因缘。

时有菩萨,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是时众中,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
 
『妙光』就是文殊菩萨前生。『日月灯明佛』先入于三昧,这里又从三昧而起。我们知道,已证金身的究竟佛,叫「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他并没有出入三昧之说。佛在这里是表法,示现给众生看。我入定这是什么东西呀?无形无相,谁也看不到,勉强说为一;如果再出定,就是把我刚才这个无形无相的东西讲给大家听。这是表空有不二。不入定,就不能启发佛法的真义;不出定,就不能使这个法随缘而现。佛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帮助我们开智慧。

有智慧的人把「入三昧」跟「出三昧」作一个观照,他不需要读多少经,念多少佛,拜多少佛,他当下成就了。好好观照,为什么《法华经》讲『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楞严经》讲:『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像我们讲『如来藏』这样的大法,当这个讲师,跟大家讲:最伟、最殊、最妙,而且最简单。一切的东西都是我们一个念变出来的。你把师父《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这个光盘,看不了十遍八遍,你就能背诵如流。要变成你自己的语言,跟讲故事一样。而且可能讲得比师父还要好,讲法要「依义不依语」。这不是简单得很?开口之劳啊!

『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在〈方便品第二〉讲,释迦牟尼佛也是从三昧起。因为他前面已经『入于无量义处三昧』。一出一入,妙义无穷啊!所以祖师大德讲,叫「出定扬德」。「德」,是不是『入于无量义处三昧』那个无形无相的东西啊?看你怎么扬出来。

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妙光菩萨』在这里是作为法会的一个当机众,对『妙光菩萨』说,实际上就是对整个法会大众说。

『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这三句话不再重复。
『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这里又是个妙法,我们前面在讲『一时』的时候已经作了解释。

六十小劫:「一个小劫」是怎么算的呢?按照娑婆世界的众生来看,人均寿命最低是十岁,最高是八万四千岁。人寿自八万四千岁,每百年减一岁而至十岁,后自十岁每百年增一岁而至八万四千岁,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四个中劫也就是八十个小劫,为一个大劫。这个大劫的时间来讲,说法不一。有的说为几十亿年;有的说为百亿、千亿、万亿年。所以这个『六十小劫』我们可以笼统把它说为万万亿亿年。后面在〈见宝塔品〉也出现这种情况,一讲法就是万万亿亿年,佛也不离座,听经的人也不离座。

身心不动:这是表道交感应,佛、法、僧圆融为一体。感觉呢?『谓如食顷』,『食顷』是说一餐饭的功夫而已。不可思议啊!我们前面讲了,对于白天黑夜的感受都是一种错觉;那么对于一年、十年、百年这种感觉,还是错觉。时间是我们的妄想,在佛法里叫「同分妄见」。另外呢,当年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说法,也是一坐几亿年,大家感觉一个时辰而已;佛把法华会开完以后,这个地球已经过了百千万亿年,当我们地球人醒来的时候,以为只过了昨天一个晚上。因为大家都在同分妄见中。你们能不能听得懂这个法呀?这是真的。

诸佛之所以是诸佛,诸佛活在一念;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凡夫活在过去现在未来,活在大小多少、皮肉筋骨、名闻利养当中。所以从这个『六十小劫』与『谓如食顷』,我们作如是的观照,由时间到空间,由时间、空间到万法,都是我们的心在执著而已。我们这个心很奇妙,你执著什么,它就是什么。

是时众中,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惓:这就是整个法会磁场的力量加持,很重要。我经常跟一些同修讲,你看光盘比不看要强,但是你看十遍光盘不如现场听一堂课。因为我们看光盘的时候容易走神,这个开门拿东西,那个跟你讲讲话,喝杯茶,还嗑嗑瓜子……往往在关键的时候,一念分岔,你得不到真实受用。有些同修讲:「师父啊,我喜欢听你讲经,我本来是尿频呐,现在都没有了!憋得难受也不知道了」。为什么?他契入了境界。
  https://t.cn/R2Wxmfr

分类: 佛经
往生论著序

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净土法门,了生死无上妙法也。一代时教,浩若渊海。其究竟畅佛普度众生之本怀者,唯净土一法而已。以下凡信愿念佛,即可带业往生。上圣若肯回向,速得圆成觉道。仗佛慈力,与唯仗自力,其难易固日劫相倍。天亲菩萨广造诸论,宏阐佛乘。复宗无量寿经,作愿生偈论。示五门修法。令毕竟得生。具显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之法。于观察门,详示净土庄严,如来法力,菩萨功德。凡见闻者,悉愿往生。昙鸾法师撰注详释。直将弥陀誓愿,天亲衷怀,彻底圆彰,和盘托出。若非深得佛心,具无碍辩,何克臻此。夫净土一法,为一切诸法之所归趣。以故华严证齐诸佛之等觉菩萨,尚须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智者,慈恩,清凉,永明等,自行化他,同归净土者,有由来矣。知此则唯执自力,不仗佛力者,可以怵然惊,憬然悟,以期现生即得出此娑婆,生彼极乐,与观音势至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常时亲炙阿弥陀佛,以冀证无生忍,圆满菩提而后已也。吾言不足信,请质之普贤菩萨,自可无疑矣。民国十一年壬戌,五月望日,常惭愧僧释印光谨撰。
   蕅益大师所选净土十要,实为净宗最要之妙典。成时大师欲为广布,特节略之,致使有文义隐晦,稍拂初机之处。因搜罗原本,特为排印,仍作四册。以卷有薄者,遂取古德宏扬净土之要文附之。如帝网珠,互相辉映,诚为净宗一大快事。窃以天亲菩萨往生论,净宗之要典也,世罕流通。昙鸾法师之注,文畅达而义深邃,洵足开人正智,起人正信,乃净业学人之大导师。惜中国久已失传,清末,杨仁山居士请于东瀛,刻以流通。因论注相联,初机殊难分判。乃逐段标出,令徐蔚如居士刻于北京。今拟将此书,并莲华世界诗,合作一册,以作净土十要之附本,冀与十要并传于世。庶可熢[火+孛]火宅,常被焚烧之同伦,知此宅之外,原有最极清净安隐之家乡。从兹当仁不让,贾勇先登,同出五浊,同登九品,同预莲池海会,同侍无量寿佛,以渐证夫无生法忍,与无上菩提。得以上不辜于佛化,下不负于己灵,方可名为真大丈夫也已。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季春,释印光识。

净土五经一论之《往生论》原文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婆薮盘豆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观彼世界相 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 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 净光明满足 如镜日月轮
备诸珍宝性 具足妙庄严 无垢光焰炽 明净曜世间
宝性功德草 柔软左右旋 触者生胜乐 过迦旃隣陀
宝华千万种 弥覆池流泉 微风动华叶 交错光乱转
宫殿诸楼阁 观十方无碍 杂树异光色 宝栏遍围绕
无量宝交络 罗网遍虚空 种种铃发响 宣吐妙法音
雨华衣庄严 无量香普熏 佛慧明净日 除世痴闇冥
梵声语深远 微妙闻十方 正觉阿弥陀 法王善住持
如来净华众 正觉华化生 爱乐佛法味 禅三昧为食
永离身心恼 受乐常无间 大乘善根界 等无讥嫌名
女人及根缺 二乘种不生 众生所愿乐 一切能满足
故我愿往生 阿弥陀佛国 无量大宝王 微妙净花台
相好光一寻 色像超群生 如来微妙声 梵响闻十方
同地水火风 虚空无分别 天人不动众 清净智海生
如须弥山王 胜妙无过者 天人丈夫众 恭敬绕瞻仰
观佛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 功德大宝海
安乐国清净 常转无垢轮 化佛菩萨日 如须弥住持
无垢庄严光 一念及一时 普照诸佛会 利益诸群生
雨天乐花衣 妙香等供养 赞佛诸功德 无有分别心
何等世界无 佛法功德宝 我皆愿往生 示佛法如佛
我作论说偈 愿见弥陀佛 普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无量寿修多罗章句我以偈总说竟
论曰:
此愿偈明何义?
观安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愿生彼国土故。
云何观。云何生信心?
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
云何礼拜?
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
云何赞叹?
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云何作愿?
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云何观察?
智慧观察。正念观彼。欲如实修行毘婆舍那故。彼观察有三种。何等三种?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功德庄严。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功德庄严。
云何回向?
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心故。
云何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
彼佛国土功德庄严者成就不可思议力故。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法故。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者。有十七种事应知。何者十七。一者清净功德成就。二者量功德成就。三者性功德成就。四者形相功德成就。五者种种事功德成就。六者妙色功德成就。七者触功德成就。八者庄严功德成就。九者雨功德成就。十者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声功德成就。十二者主功德成就。十三者眷属功德成就。十四者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无诸难功德成就。十六者大义门功德成就。十七者一切所求功德成就。
清净功德成就者。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故。
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故。
性功德成就者。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故。
形相功德成就者。偈言: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故。
种种事功德成就者。偈言: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故。
妙色功德成就者。偈言: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故。
触功德成就者。偈言: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隣陀故。
庄严功德成就者。有三种应知。何等三?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虚空。
庄严水者。偈言: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故。
庄严地者。偈言: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故。
庄严虚空者。偈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故。
雨功德成就者。偈言: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故。
光明功德成就者。偈言:佛慧明净日,除世痴闇冥故。
妙声功德成就者。偈言:梵声语深远,微妙闻十方故。
主功德成就者。偈言: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故。
眷属功德成就者。偈言: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故。
受用功德成就者。偈言: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故。
无诸难功德成就者。偈言: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故。
大义门功德成就者。偈言: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故。净土果报离二种讥嫌过应知。一者体。二者名。体有三种。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诸根不具人。无此三过故。名离体讥嫌。名亦三种。非但无三体。乃至不闻二乘、女人、诸根不具三种名故。名离名讥嫌。等者。平等一相故。
一切所求功德满足成就者。偈言: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故。
略说彼阿弥陀佛国土庄严十七种功德。示现如来自身利益大功德力成就利益他功德成就故。彼无量寿佛土庄严。第一义谛妙境界。十六句及一句次第说。应知
云何观佛功德庄严成就?
观佛功德庄严成就者。有八种应知。何等八种?一者座庄严。二者身庄严。三者口庄严。四者心庄严。五者众庄严。六者上首庄严。七者主庄严。八者不虚作住持庄严。
何者座庄严?偈言: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故。
何者身庄严?偈言: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故。
何者口庄严?偈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故。
何者心庄严?偈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故。无分别者。无分别心故。
何者众庄严?偈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故。
何者上首庄严?偈言: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故。
何者主庄严?偈言: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故。
何者不虚作住持庄严?偈言: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故。即见彼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无异。净心菩萨与上地诸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故。
略说八句。示现如来自利利他功德庄严次第成就应知
云何观菩萨功德庄严成就?
观菩萨功德庄严成就者。观彼菩萨。有四种正修行功德成就应知。何等为四?一者於一佛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如实修行常作佛事。偈言: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故。开诸众生淤泥华故。二者彼应化身。一切时不前不後。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种种方便修行所作。灭除一切众生苦故。偈言: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故。三者彼於一切世界无余。照诸佛会大众无余。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偈言: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佛诸功德,无有分别心故。四者彼於十方一切世界无三宝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实修行。偈言: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皆愿往生,示佛法如佛故
又向说佛国土功德庄严成就、佛功德庄严成就、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此清净有二种应知。何等二种?一者器世间清净。二者众生世间清净。器世间清净者。向说十七种佛国土功德庄严成就。是名器世间清净。众生世间清净者。如向说八种佛功德庄严成就。四种菩萨功德庄严成就。是名众生世间清净。如是一法句。摄二种清净应知
如是菩萨奢摩他、毘婆舍那广略修行。成就柔软心。如实知广略诸法。如是成就巧方便回向。
何者菩萨巧方便回向?
菩萨巧方便回向者。谓说礼拜等五种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是名菩萨巧方便回向成就。
菩萨如是善知回向成就。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何等三种?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故。
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故。何等三种?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以为自身求诸乐故。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是名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应知
向说智慧、慈悲、方便三种门。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便应知
向说远离我心不贪着自身、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此三种法远离障菩提心应知
向说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此三种心略一处。成就妙乐胜真心应知
如是菩萨智慧心、方便心、无障心、胜真心。能生清净佛国土应知。是名菩萨摩诃萨随顺五种法门所作随意自在成就。如向所说。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随顺法门故。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何者五门?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
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故。得生安乐世界。是名入第一门。
入第二门者。以赞叹阿弥陀佛随顺名义称如来名依如来光明想修行故。得入大会众数。是名入第二门
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修奢摩他寂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门
入第四门者。以专念观察彼妙庄严修毘婆舍那故。得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是名入第四门。
出第五门。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亦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是名出第五门。
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菩萨出第五门。利益他回向行成就应知。菩萨如是修五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学佛主要在求离苦得乐,生死之苦冠于一切,同时也是为一切苦的根本,因为一切苦皆由生死而来的,没有生死就没有一切苦,生死不了怎能离苦得乐?所以常见一般学佛人,一开口便说要求了脱生死,这是莫怪其然的,生死既为一切苦的根本,那么生死一了则可远离众苦,而获到寂灭永安,所谓‘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而实现学佛的一大目的。

如是观之,则知了脱生死确为学佛人的重要观点,但要了脱生死,当先明白生死之由来,和懂得了脱生死的方法,否则怎能了脱生死,而达到学佛之一大目的呢?

一、生死缘起

究竟什么是生死的由来?佛教说为十二缘起,谓生死有十二种之缘起,换句话说,此十二缘起为组成生死之要素。十二缘起亦名十二因缘,何谓因缘?因是亲因,如种子为能生之种;缘是助缘,如雨露人工等为助生之机。亦可说:事的起原为因,中间助成为缘。共有十二支: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此十二支,互相为因为缘,故称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此为一切有情生死的由来。现在先来解释无明的意思:

(一)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由最初的一念妄动障蔽本觉妙明,致使对真空实相理不能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著,此谓无明。要之无明就是迷惑心,到底迷个什么?迷了我法二种空理。众生不了五蕴幻化不实,妄执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是为我执无明;不了诸法缘生无性之理,妄执万有现像为实法,是为法执无明。所谓内执根身以为我,外执器界以为法。迷了我、法二空的真理,所以叫做无明;此为迷真所起的一念不觉。

按无明有根本无明和枝末无明两种:

(1)不明理性之空,谓之迷理无明(不知真空实相离相之理)——根本。

(2)不明事相之假,谓之迷事无明(妄见万法为实有)——枝末。

所谓迷理无明,乃指一念妄觉障于中道实相之理,使之不能显发;迷事无明,是指见思烦恼障生死之事,使之不能出离三界。凡外不明真谛理,著于邪见,名为见思无明;二乘不明俗谛理,著于空寂,名为尘沙无明;权教菩萨不明中谛理,著于二边,名为根本无明。总之,迷真谓之根本无明,起妄谓之枝末无明。

(二)行——是造作义,指一切行为,此为依无明而造出善恶业。

(三)识——就是业识——第八识(是人生的总报主)。此识随业受报,为过丢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于有缘的父母,当其交媾时,四周黑暗,唯见一幕淫剧,遂于明相发现处,以神识聪利而刹那即到父母身边,那时昏昏迷迷,忽起一念爱心(男的则爱母憎父,女的则爱父憎母),流爱为种,纳识为胎(流一念爱欲心为受生种子,于父精母血之中而成胞胎,将此神识处于臭秽胎狱之中)。啊!惨了!生死的祸根将此演成,一切众苦跟在后面而来,此为投胎最初的第一念。

(四)名色——名指心识(即神识初投胎时之谓),色指形体(即父精母血混成之肉团)。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揽父母赤白二谛而成胎为色。所谓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此为胎中精神物质初备之相)。因为初投胎时,六根未成。识心不能显发其了别功能,但有心的名称而没有心的作用,所以不称为心,只称为名;初投胎时,形体未全,五官未具,不便称身,故单称色。此为婴胎初凝,还没有完成六根的一个阶段(人,生在胎内,生育之次第分为五位;第一七日名羯罗蓝位,又云歌罗逻,译为凝滑,或云杂秽——父母之精血,初和合而成的一团凝滑之秽物。第二七日为,頞部昙位,译为疱,经过二七日的渐渐增长而成为疮疱之形。第三七日名闭尸位,译为软肉,经三七日渐成软肉之质。第四七日名为羯南位,译为坚肉,经四七日渐成坚固之肉。第五七日名钵罗奢位,译为肢节,又名形位,自神识投胎后至五个七日,才生诸根形,四肢差别,以上皆属名色位所摄)。

(五)六入——六根。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自第五七日形位后,渐具根相,至第六七日名发毛爪齿位,第七七日名具根位,六根初成。从名色、六入至出胎,中间总有三十八个七日,皆属胎中位)。此为有情一生受用之自体。

(六)触——接触。根尘和合而成触。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当小孩二三岁时,天真纯朴,六根对境但起单纯之知觉,尚未有憎爱的分别。此为六根交际一切外境的一种作用。

(七)受——领受(领受所触之境)。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当四五岁至十岁时,年纪稍长,知识潮开,知道接受一切境界,对于饮食、衣服、玩具等,都有所求,且能分别好丑,唯不生贪爱之心耳。此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感。

(八)爱——贪爱。对于所对境,能起贪爱。当十一、二岁至十八、九岁时,年将成人,欲望既开,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著,唯尚未广遍追求,虽单举爱字,其实亦含有憎字在内,所谓‘遇顺境时则起贪恋之心,遇逆境时则起憎恶之心’。此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九)取——妄取。二十岁后贪欲转盛,于一切境,广为追取,虽单举取字,实则亦含有舍字在内,所谓‘遇可爱之乐境,则念念贪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可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前之无明是过去惑,今爱取二支为现在惑,同时又为未来因)。

(十)有——业。有因有果之谓,由前际因(爱取),生后际果(生老死),由业力牵引而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轮回的事实来。换句话说,由爱取二者所驱使,遂去造作种种有漏之业,以感未来生死之果报。果报的范围虽广,要之不出依正二报。依报即是欲有(欲界)、色有(色界)、无明有(无色界)。正报即是本有(现在之身)、中有(中阴身,此身已死,后身未成,于此中间所受化身,谓之中阴身)、后有(后世受生之身)。欲等三有为受生处之依报,本等三有为所受身之正报,(前‘行J指过去业,今‘有J指现在业,虽属现在,却为未来生死苦果之因)。此为所作业力感报的一种规定。

(十一)生——受生。以现在所造之业为因,依因感果,必招来世受生——在四生六道中受生(此生之一支通因通果,若对前之爱取有三支而言,则属未来受生之果;若对后之老死一支而言,则属未来感果之因)。此为未来受报的一种活动。十二)老死——老耄和死亡。诸根衰败叫做老,身坏命终谓之死。既有生就不能不死,则四大幻躯自然从少至老,由无常转变必至于死,如燃香相似的渐渐消殒;要想永生不死而常壮不老是绝对不可能的(老死本来二事,何故合为一支?因为老不一定有的,如一般夭殇者,则不历此阶段,故与死合为一支)。此为未来受报的一种结果。

总之无明是无始一念不觉,障蔽真心的一种虚妄(过去惑);行是依无明妄惑而造出一切业因(过去业);识是依造业而受现世投胎之第八阿赖耶识(业报生);名色是神识依父母精血,心身渐次发育的一种状态(约初受胎时言);六入是在母胎中六根初成的名称(约住胎言);触是六根与六境接触不起憎爱的一种作用(约出贻后言);受是对境分别苦乐的一种感觉(五六岁后的作用);爱是对境生起的一种欲望(十四五岁后的作用);取是广求五欲的一种作用(二十岁后的作用);有是由贪爱而造成的一种业力(作业成就);生是依著所造的业力去受报投生的一种事实(依业受报);老死是由无常转变而六根败身亡的一种现相(生命结果)。

还可说: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总头目;行是生死的创业者;识是生死的责任者;名色、六入是生死的业报身;触、受、爱、取是生死的犯罪者;有是生死的承罪者;生、老是生死的受刑者。十二因缘的意义大约就是这样。但怎样叫做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呢?扼要的说,为了‘无明’不觉的愚昧性所使,迷于声色货利之中,处处颠倒取著,因而做出一切不合法不合情的‘行为’来;此则因无明而引起一切作业——行,故曰无明缘行(缘是生起和引起的意思)。有了过去所造业因——行——牵识(业识)受报,此则因行而引起业识的投胎,故曰行缘识。有了业识投胎,自然组成形体,此则因业识而引起名色的成立,故曰识缘名色。有了名色,自然渐备六根,此则因名色而引起六入的构成,故曰名色缘六入。有了六根,自然能与一切外境接触,此则因六入而引起接触的作用,故曰六入缘触。既有了接触,自然对顺境为乐受,对违境为苦受,此则因触而引起苦乐的感觉(受),故曰触缘受。既有了苦乐的感觉,自然乐则生爱,苦则生憎,此则因受而引起贪爱的情绪,故曰受缘爱。既有了贪爱,因而开展欲心,广为追求妄取,此则因贪爱而引起妄取的活动,故曰爱缘取。既有了妄取,自然广为造作,而受业力的支配,此则因取而引起业有的规定,故曰取缘有。既有了现在业因,必受未来果报——六道受生,此则因有而引起带业受生,故曰有缘生。既有了生命,自然由老至死。于中免不了一切忧悲苦恼,此则因生而引起老死忧悲苦恼的结果,故曰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这就是组成生死之缘起,亦即是我人生死之由来。现在不厌麻烦,再来反复检讨一下,使人容易明白:

人生为什么有忧悲苦恼,它到底从何而来?乃由无常转变的老死而来的(人生最悲哀而痛苦者就是老死);它——‘老死’又从何而来呢?是从投‘生’来做人而有的(因有了生的生命自然有结束生命的老死),然何故要投‘生’?即由所作而规定了的业‘有’牵引而来的(既有业因,当然要依业受报而来投生,所谓负债须偿),‘有’又从何而来?是由妄取而来的(因为有了妄取才会去妄造有的业因),为什么要去‘取’?是被贪爱心所驱使的(如没有贪爱就不去取),‘爱’又从何而来?是从领受而来的(如不去领受则贪爱从何为起),‘受’又从何而来?是从六根接触六境而来的(根不接境自然没有领受),‘触’又从何而来?是从六入而来的(没有六根怎能去接触尘境),‘六入’又从何而来?是从名色而来的(没有心物和合的名色,怎能成就六入的作用),‘名色’又从何而来?乃由阿赖耶识去投胎而有的(若无业识揽父精母血而成胎,怎有名色的成立),业‘识’又从何而来?是由各人行为上所造出来的业,识被业牵而入胎(正如凭罪状而入狱,若无业力自然不会牵识受报为投胎),‘行’又从何而来?是由‘无明’迷惑心所驱使去妄作胡为而成业行(心不迷惑,自然不会妄作胡为)。

反过来说,要怎样才能没有老死忧悲苦恼呢?当不去受生,要不受生,当不造业——有,要没有业,当不妄取,要不妄取,当不妄为贪爱,要不贪爱,当不妄为领受,要不受,当不妄为接触,要不触,当勿妄用六根(六入),要无六入,当勿产生名色,要无名色,当空业识,要空业识,当不妄作行为,要不妄作,当破无明,无明一破则生死自休。讲到这里非仅明白我人生死的由来,同时也知道生死的罪魁就是无明。 https://t.cn/R2Wxpw9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深夜翻出来满满的青春:图一和二是婷婷和杰哥大学时候给我写的信,当时好像是某个社团搞送信活动,两个人都写给了我,感觉自己当时真的好幸福。我始终相信 所有的相遇都有
  • #乔任梁# 秋之殇孤独和悲伤总是在迷离的季节中上演转身回眸 念你成伤落叶不语 浅诉薄凉 多少往事 凄迷了梦境多少感伤 斑驳了岁月的蹉跎秋殇染红了相思的枫叶我 红
  • 板块,国产软件,工业母机,医药 水墨说说,目前市场最强的板块信创,龙头竞业达停牌,看看辉煌科技的持续性强不强?芯片,大港股份活跃性强,如果它今天还能封涨停板
  • 我们就是说,教师们的情谊真的好好鸭沸腾校园#洛少爷[超话]#昨天幸福的要死了 因为学业原因只看了开头(后面就被盯写作业了啊啊啊啊崩溃)翻了两次呜呜呜第一次我“少
  • [666]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报名链接↓↓↓ #出京旅行及自驾游要主动报备##fimo[超话]# [照相机]#fimo投稿# 十月投稿活动开始啦本期投稿主题「旅
  • 阿战谢谢你,在我开心难过的时候,始终给予我前进的力量,好像只要你在我心上,烦躁和难过总能被驱散[兔子]阿战,新的一岁,祝愿你,以这世间所有的美好,愿你来日之路光
  • 九阳破壁机 南极人榨汁机[心]百菲酪水牛纯奶[心]茉寻光腿神器 [心]网易 云音乐蓝牙耳机[心]网易 云音乐氧气耳机[挤眼]这些个推荐[心]我的行走那是我最无奈
  • 如果让我回到研一的现在,我好想告诉她,不要急,从容些,你想要的都会来。挺忙的,但还是想最后再参与一次活动。
  • #第五人格[超话]#挂人 恶心到家的玩意五排人类这边,玩的医生双弹飞轮,准备前有姐妹劝过带大心脏,那个时候还没意识到是坑。或者晶片之类的给个建议[可怜][可怜]
  • 这就是对方还没有危机感,甚至是有一种“吃定”你了的感觉。这就是对方还没有危机感,甚至是有一种“吃定”你了的感觉。
  • #每日一善[超话]# [太开心] #阳光信用# 【不要带,指hui,仅本超】如果一个人能在背后夸奖别人,能坦诚说出自己的缺点,那么说明这个人充满爱心和正义感,
  • 二级产品都是隔离型的,在用户可以接触到LED和输出接线的地方(通常在LED照明和路灯照明应用的情况下),这种产品必不可少。4.对于采用电池供电,对续航力要求严苛
  • 忙得不甘愿的人,必然是他没有从忙中得到快乐,没有体会到身心寄托的地方就是忙——不忙做什么呢?这里说的立三百善或者立千二百善的标准是很高的,因为,一个人做些好事并
  • 生活就是这样,并不因为你生活了多少年日子就会变得好过。[害羞][嘻嘻][熊猫]#总在记忆里[超话]# 孩子 你房间窗外的晨曦每日照样升起一会儿便照亮你的整个房间
  • #建筑设计[超话]#[浮云]#建筑[超话]#宁波万科槐树路256号项目业主:宁波万科项目地点:宁波江北区用地面积:38,744㎡建筑面积:146,360㎡建筑设
  • “欢迎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在部队等你来”“亲爱的战友,希望你们始终怀揣梦想、奋力前行,祝愿你们在绿色军营中成长成才,早日传回捷报”……真诚的话语、殷切的嘱托让预
  • 祝你所求皆所愿,所行化坦途,多喜乐,长安宁躲起来的星星也在努力发光,你也要努力加油把宇宙的星辰和月光 都摘下来放进你的口袋里你可以听很丧的歌 但我希望你看看外
  • 如果她识相点就应该能看出来我根本没在听课[怒]由于之前问老师她也没解释清楚,上网搜了很多,权威的定义我搞不明白,网友的解释前后矛盾,就算后来找了半天资料终于一知
  •  整体来看,植物本身“低调”的生长是对青藏高原恶劣自然环境的适应,而“高调”的开花则是对青藏高原传粉昆虫稀少的适应,因此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都有一套独特的适应本地区
  • 【扎尕那洮叠古道徒步旅行7日】兰州集合:9.10/9.24/9.29/9.30/10.01/10.15/10.29/11.12/11.26/1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