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故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系列报道⑤医圣故里百草香——南阳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综述】#高质量发展•南阳更出彩#
一棵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南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中医祖庭医圣祠所在地、中医药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全力弘扬仲景文化,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建设张仲景健康城,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城市,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

坚持顶层设计
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

一代良医千秋月,照彻华夏万户春。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南阳中医药文化积淀厚重,优势十分明显。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发扬光大仲景文化品牌,为中医药产业注入灵魂,一直是南阳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创新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南阳高度重视支持中医药工作,把中医药作为品牌特色,举全市之力进行培育、发展。2017年,我市启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成立组织机构,制定试验区实施方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试验区建设。2019年1月,南阳成立中医药发展局,并在全国第一个将中医药管理机构列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在管理体制上真正实现了“中西医并重”。
高位谋划中医药工作。先后制定出台《张仲景医药发展创新工程纲要》《南阳艾产业发展规划》等,对南阳中医药工作中长期发展路径进行系统规划部署。市委、市政府将中医药列为绩效考评事项,市人大、市政协定期视察调研,协同推进。
出台扶持发展政策。先后制定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意见》《南阳市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若干扶持措施》。市财政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南阳市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扶持措施》,在财政投入、医保政策等7个方面出台了22条扶持措施,全力支持实验区建设。印发《南阳市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暂行奖励办法》,力争跑出中药产业创新发展“加速度”。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各级财政将中医药投入列入年度预算,逐年增加。设立南阳张仲景基金会,累计募集基金近2亿元,并运用市投资集团等平台支持中医药发展,南阳市现代中药发展基金即将成立。

传播医圣文化
打造全球中医圣地

博大精深的张仲景医药文化,以“万世医宗”张仲景为核心,以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勇于创新的崇高思想、救死扶伤的优良医德为内核,千百年来,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了不朽贡献,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市通过办好“一节一坛”,打造仲景文化交流平台。去年10月中旬,第八届“仲景论坛”在南阳隆重举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线下会议,有3万余人次通过网络平台收看了会议直播,“人民英雄”张伯礼发来贺信。
“一节一坛”已成为全国中医药会展品牌和全国中医药经方人才、产业合作、学术交流的服务平台,在海内外中医药界产生较大影响力。目前,南阳已成功举办了14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和8届仲景论坛,参会人员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有张伯礼、俞梦孙、石学敏、张大宁、唐祖宣等40多名院士专家、国医大师在南阳讲学研讨。
我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南阳中医药走向世界。南阳中医吴汉卿发明的中医筋骨针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纳入“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合作项目”推广到50余个国家和地区,招收国际学员、学徒100余名。国医大师唐祖宣享誉海内外,来自美国、瑞典、泰国、马里等国家的中医药人员慕名拜师。

整合优势资源
抢占全国中医医疗高地

在去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南阳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不断完善中西医协同机制,及早介入,凝聚起了中医药硬核力量;国医大师唐祖宣受邀加入国际战“疫”,为50个国家和地区开出抗疫处方,仲景经方在全国乃至全球抗疫中大放异彩。
中医药在战“疫”中大显身手得益于我市强力推进“医、保、教、产、研、文、贸”七位一体协调创新发展,不断加速南阳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中医医疗服务快速发展。全市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老中医和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6名。全市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十三五”以来,全市实施9个县级中医院建设项目,总投资5.3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92亿元。淅川、南召建设项目已按计划竣工;镇平、卧龙区、方城、桐柏建设项目计划2021年完工。市中医院新院建设项目选址已经完成,规划占地面积196亩,总投资约10亿元,设置床位1500张。
良禽择木而栖,贤才观风听潮。我市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多渠道培养“仲景学子”,奏响人才之歌。
2019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工作,复建工作得到省政府大力支持,已上报教育部待批。新校区占地3000亩,拟以省市共建形式,建设一所起点高、有特色、理念新,在中医药界有影响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2016年,京豫宛联合设立仲景书院,每批招收学员100名,培养周期两年,由国医大师、院士和国内知名中医专家授课,采取定期集中培训、跟师培养、临床实践和业余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开辟经方人才书院培养新模式。目前已举办两期,共培训学员200名。
连续三年举办西学中培训班,期期爆满,已累计举办3期,培训640人;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计划,培训基层实用人才2000余人。成立石学敏、张大宁、唐祖宣等国医大工作室6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个。

推进产城融合
建设全国健康养生之都

从拔火罐到针灸,从汤药到膏方,从望闻问切的理论到相生相克的规律……中医药“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逐渐受到市民青睐,中医药养生与保健的理念、经验备受民众欢迎。
南阳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的历史机遇,启动建设张仲景健康城重大专项,列为全市九大专项,核心布局为“一核三园多支点”,以中医药项目为支撑,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中医圣地、养生之都”。
以医圣祠为核心,建设医圣祠文化园,目前已完成医圣祠周边239亩区域拆迁任务,将打造为世界中医药文化地标,建设中医朝圣拜祖地、中医药文化旅游地、中医高端人才孵化地;张仲景健康产业园占地21平方公里,已确定1.38平方公里的核心起步区,启动了核心起步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张仲景健康养生园位于卧龙区紫山、麒麟湖区域,利用该区域的自然风光,建设养生养老、旅游休闲、中药材种植和中医药体验基地等,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已完成约14亿元。
南阳市多样化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丰富的药材资源,民间的药方、祖传中药等,为打造“养生之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全市中药材种植品种79个,种植面积185万亩,“八大宛药”全部规模化种植。培育壮大百亿级艾草产业,打造“世界艾乡”,全市艾草种植面积24万亩,注册企业1529家,市场份额保持全国第一。扶持培育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规模以上中药企业39家,通过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的有12家,其中福森药业2018年成功在香港上市,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重点上市挂牌后备企业7家。
“中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释放大健康产业消费升级新动能。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建成6个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3个“河南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各县区结合本地中医药资源建设中医药特色小镇,已规划7个,建成投入运营1个。发展中医养生保健,全市中医养生馆遍地开花。目前,全市中医药健康产业年产值达200多亿元,正成为南阳新的支柱产业。
传承、创新、发展。如今,南阳中医药发展正走在“春天里”,发展之路越走越实、越走越宽广,南阳中医药正阔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市两会话题】#小亳跑两会#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长三角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来看看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1.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
“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亳州中医药发展迎来新机遇。市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和参会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建言献策,积极作为,助力亳州发挥中医药资源整合集聚的“乘数效应”,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

抢抓机遇,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2020年,我市“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成效明显,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450亿元,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产值增长14.2%,992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进入省医保目录,22个药品品种成功转入我市生产,113个品种签订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合作协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到2025年,现代中医药产业迈向中高端。
如何抓抢机遇,推动亳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九三学社亳州市委建议,要全面落实“世界中医药之都”规划,尽快启动纳入“十四五”规划的中医药项目,梯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做精做优中药饮片、做大做强中成药、做专中药延伸产品、加快发展提取物和配方颗粒等方面有新突破。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与沪苏浙包括全国先进地区的创新合作,吸引更多高端要素集聚亳州,谋划建设长三角中药企业产业园。着力从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领域、提高产业层次三个维度,构建集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医药贸易、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医药延伸产业等六位一体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把握关键,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开工建设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提高各类中职学校办学水平。
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是关键。在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方面,近3年来我市引进涉药类高层次人才180余人,开展项目合作近90项。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引进博士1人、硕士121人、急需专业的副高级以上人才22人。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举办在职研究生班,培养在职研究生60人。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支持亳州学院设立了中医药学院单独校区。但中医药人才短缺依然是我市药企存在的普遍现象。
为此,市政协委员姚亮建议,要常态化开展中医药产业“招才引智”工作,加大创业扶持资金保障和兑现力度,探索推进“揭榜挂帅”制度,厚植成长沃土,创造“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空间。加强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和中药师带徒授业。开展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招考工作,努力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选择更为优秀合适的人才。
针对中医人才晋升、加薪渠道有限的现实,市政协委员侯怀奇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诊治的投入,拓宽中医人才晋升渠道,提高医疗机构发展中医的主动性,提升中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加大中医行业的吸引力。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康养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成立市中医药健康旅游联盟,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康养产业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都给中医药康养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世界中医药之都”的亳州,更要扬“亳”所长,立足中医药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加速产业集聚,加快推进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奋力打造长三角中医药康养产业高地。
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调研发现,我市中医药产业稳步发展、运动康养氛围浓厚、药膳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区位交通便捷、文旅资源丰富,拥有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的独特优势,并成功被列入首批15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城市。为此建议,明确发展定位,早日完成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强化力量,创新手段,加快中医药康养园区建设;打破界限,形成合力,推进“医养结合”;统筹规划,准确定位,做好品牌宣传,加强对产业园区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切实保障建设项目用地,积极支持融资信贷需求。同时,以市场为主体,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形成多层次协同推进、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2.实施乡村振兴
补短板 强弱项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新时代幸福新农村……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市人大代表谭现祥一直关注“三农”问题,并积极为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感受到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我将认真贯彻大会确定的目标,一如既往地把目光聚焦在‘三农’上,继续创新生态瓜菜的种植技术,扩大生态瓜菜规模,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谭现祥说。
报告指出,培育“绿色亳农”品牌,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0个,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个……
“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农业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近年奔走在扶贫一线的市政协委员蒋家彬认为,要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和申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不断开发农业生态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农村绿色生态产业。

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报告指出,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84个……
市政协委员芮绍勇认为,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建设美好新家园。
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
“要进一步提升农村道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和交通安全水平,实施‘农村公路+旅游、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模式,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市政协委员方林飞说。
市人大代表杨华说:“现在城乡道路越来越畅通,城乡公交通村达乡,方便了村民出行。但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短板,比如在林拥城城乡公交首末站等人数较多的站点应设置乘客等待休息区,方便乘客阴雨天气时等车出行。”

激发农业农村活力
报告指出,建成县乡联网运行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
对此,市政协委员王海运认为,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规范交易,培育壮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报告还指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22个,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470万亩,培训职业农民3200人次……
2012年11月,市人大代表唐晓梅成立了晓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全村留守妇女开展草莓种植技术、管理、营销等知识培训,带动了周边10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劳动力转移,帮助她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心情激动,以后,我会继续扎根基层,撸起袖子加油干,带动更多农民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不辜负人大代表的职责。我也呼吁更多的人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唐晓梅说。
市政协委员魏绍军也认为,要培育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把农业交给更多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农民,才能使得农业经营效益最大化,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农民收益最大化。


3.融入长三角
按下融入“快车键” 实现发展“加速度”
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长三角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发展提速增效;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互联互通, 让群众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红利;构建绿色农产品产业链,建立完善可追溯体系,扩大对长三角蔬菜供应……在今年两会上,加快融入长三角,仍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加大招商引资 吸引“凤凰”来栖
2019年10月15日,亳州正式成为长三角大家庭的一员,并被赋予“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新定位。“入长”一年多来,我市借梯登高、借力发力,收获了一体化发展的累累硕果。
“去年我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取得的成就让人振奋。今年我市将聚焦主导产业,继续开展融入长三角招商引资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每个载体至少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相信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落地开花,亳州的发展将会实现再提速。”市人大代表王在光说。
市政协委员李宣衡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亳州跨越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面对新格局,亳州招商引资工作要创新思路,加快招商引资理念、方式与手段的全面创新。要认清亳州的优势,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变资源“嫁”亲为产业“相”亲,实施精准招商,推进强强联合。要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在招商中提升产业层次。要营造“亲商”“聚才”新环境,进一步提升为企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亳州加快融入长三角,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加强顶层设计 打破行政壁垒
“报告提出,去年我市实现与长三角所有城市公安类电子证照互认互通、医保‘一卡通用’、236个事项‘一网通办’,异地就医的住院和门诊医保费用实现直接结算。今年将继续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扩大与沪苏浙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覆盖面,这将给市民带来更多福利。”市人大代表孙萍萍说,建议进一步加强上层设计,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加快实现长三角区域城市的互联互通,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的红利。
“要做好旅游策划,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吸引长三角游客到亳州观光旅游。”市政协委员马峰建议,要在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高铁沿线城市召开专题旅游推介会,大力宣传亳州特色资源,打好世界中医药之都、花戏楼、地下运兵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王牌,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推出鼓励优惠政策,刺激和吸引更多高铁沿线及周边城市居民来亳旅游观光。

加快融合步伐 提升发展质效
“去年我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建设,全市供应长三角地区农产品241万吨、销售额202亿元,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令人鼓舞。”市人大代表高丽说,建议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绿色农产品产业链,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让更多的绿色农产品走进长三角的千家万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年我市与沪苏浙的3个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沪苏浙的13个园区开展对接合作。今年,将推动亳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省级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试验区。支持谯城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亳芜现代产业园区打造现代新兴产业园、建设长三角省际合作示范区。
“去年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推进大会在亳州召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对园区发展作了新规划,建议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功能,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对接合作,让园区成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市人大代表葛振说。

【市两会话题】#小亳跑两会#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长三角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来看看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1.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
“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亳州中医药发展迎来新机遇。市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和参会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建言献策,积极作为,助力亳州发挥中医药资源整合集聚的“乘数效应”,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

抢抓机遇,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2020年,我市“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成效明显,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450亿元,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产值增长14.2%,992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进入省医保目录,22个药品品种成功转入我市生产,113个品种签订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合作协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到2025年,现代中医药产业迈向中高端。
如何抓抢机遇,推动亳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九三学社亳州市委建议,要全面落实“世界中医药之都”规划,尽快启动纳入“十四五”规划的中医药项目,梯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做精做优中药饮片、做大做强中成药、做专中药延伸产品、加快发展提取物和配方颗粒等方面有新突破。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与沪苏浙包括全国先进地区的创新合作,吸引更多高端要素集聚亳州,谋划建设长三角中药企业产业园。着力从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领域、提高产业层次三个维度,构建集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医药贸易、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医药延伸产业等六位一体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把握关键,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开工建设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提高各类中职学校办学水平。
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是关键。在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方面,近3年来我市引进涉药类高层次人才180余人,开展项目合作近90项。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引进博士1人、硕士121人、急需专业的副高级以上人才22人。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举办在职研究生班,培养在职研究生60人。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支持亳州学院设立了中医药学院单独校区。但中医药人才短缺依然是我市药企存在的普遍现象。
为此,市政协委员姚亮建议,要常态化开展中医药产业“招才引智”工作,加大创业扶持资金保障和兑现力度,探索推进“揭榜挂帅”制度,厚植成长沃土,创造“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空间。加强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和中药师带徒授业。开展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招考工作,努力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选择更为优秀合适的人才。
针对中医人才晋升、加薪渠道有限的现实,市政协委员侯怀奇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诊治的投入,拓宽中医人才晋升渠道,提高医疗机构发展中医的主动性,提升中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加大中医行业的吸引力。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康养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成立市中医药健康旅游联盟,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康养产业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都给中医药康养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世界中医药之都”的亳州,更要扬“亳”所长,立足中医药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加速产业集聚,加快推进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奋力打造长三角中医药康养产业高地。
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调研发现,我市中医药产业稳步发展、运动康养氛围浓厚、药膳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区位交通便捷、文旅资源丰富,拥有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的独特优势,并成功被列入首批15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城市。为此建议,明确发展定位,早日完成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强化力量,创新手段,加快中医药康养园区建设;打破界限,形成合力,推进“医养结合”;统筹规划,准确定位,做好品牌宣传,加强对产业园区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切实保障建设项目用地,积极支持融资信贷需求。同时,以市场为主体,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形成多层次协同推进、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2.实施乡村振兴
补短板 强弱项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新时代幸福新农村……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市人大代表谭现祥一直关注“三农”问题,并积极为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感受到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我将认真贯彻大会确定的目标,一如既往地把目光聚焦在‘三农’上,继续创新生态瓜菜的种植技术,扩大生态瓜菜规模,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谭现祥说。
报告指出,培育“绿色亳农”品牌,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0个,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个……
“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农业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近年奔走在扶贫一线的市政协委员蒋家彬认为,要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和申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不断开发农业生态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农村绿色生态产业。

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报告指出,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84个……
市政协委员芮绍勇认为,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建设美好新家园。
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
“要进一步提升农村道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和交通安全水平,实施‘农村公路+旅游、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模式,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市政协委员方林飞说。
市人大代表杨华说:“现在城乡道路越来越畅通,城乡公交通村达乡,方便了村民出行。但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短板,比如在林拥城城乡公交首末站等人数较多的站点应设置乘客等待休息区,方便乘客阴雨天气时等车出行。”

激发农业农村活力
报告指出,建成县乡联网运行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
对此,市政协委员王海运认为,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规范交易,培育壮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报告还指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22个,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470万亩,培训职业农民3200人次……
2012年11月,市人大代表唐晓梅成立了晓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全村留守妇女开展草莓种植技术、管理、营销等知识培训,带动了周边10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劳动力转移,帮助她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心情激动,以后,我会继续扎根基层,撸起袖子加油干,带动更多农民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不辜负人大代表的职责。我也呼吁更多的人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唐晓梅说。
市政协委员魏绍军也认为,要培育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把农业交给更多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农民,才能使得农业经营效益最大化,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农民收益最大化。


3.融入长三角
按下融入“快车键” 实现发展“加速度”
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长三角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发展提速增效;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互联互通, 让群众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红利;构建绿色农产品产业链,建立完善可追溯体系,扩大对长三角蔬菜供应……在今年两会上,加快融入长三角,仍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加大招商引资 吸引“凤凰”来栖
2019年10月15日,亳州正式成为长三角大家庭的一员,并被赋予“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新定位。“入长”一年多来,我市借梯登高、借力发力,收获了一体化发展的累累硕果。
“去年我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取得的成就让人振奋。今年我市将聚焦主导产业,继续开展融入长三角招商引资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每个载体至少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相信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落地开花,亳州的发展将会实现再提速。”市人大代表王在光说。
市政协委员李宣衡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亳州跨越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面对新格局,亳州招商引资工作要创新思路,加快招商引资理念、方式与手段的全面创新。要认清亳州的优势,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变资源“嫁”亲为产业“相”亲,实施精准招商,推进强强联合。要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在招商中提升产业层次。要营造“亲商”“聚才”新环境,进一步提升为企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亳州加快融入长三角,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加强顶层设计 打破行政壁垒
“报告提出,去年我市实现与长三角所有城市公安类电子证照互认互通、医保‘一卡通用’、236个事项‘一网通办’,异地就医的住院和门诊医保费用实现直接结算。今年将继续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扩大与沪苏浙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覆盖面,这将给市民带来更多福利。”市人大代表孙萍萍说,建议进一步加强上层设计,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加快实现长三角区域城市的互联互通,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的红利。
“要做好旅游策划,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吸引长三角游客到亳州观光旅游。”市政协委员马峰建议,要在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高铁沿线城市召开专题旅游推介会,大力宣传亳州特色资源,打好世界中医药之都、花戏楼、地下运兵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王牌,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推出鼓励优惠政策,刺激和吸引更多高铁沿线及周边城市居民来亳旅游观光。

加快融合步伐 提升发展质效
“去年我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建设,全市供应长三角地区农产品241万吨、销售额202亿元,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令人鼓舞。”市人大代表高丽说,建议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绿色农产品产业链,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让更多的绿色农产品走进长三角的千家万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年我市与沪苏浙的3个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沪苏浙的13个园区开展对接合作。今年,将推动亳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省级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试验区。支持谯城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亳芜现代产业园区打造现代新兴产业园、建设长三角省际合作示范区。
“去年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推进大会在亳州召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对园区发展作了新规划,建议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功能,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对接合作,让园区成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市人大代表葛振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下午把早晨推荐的#遇见你之前# 看完了,真的是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看到最后直接泪崩了,看着树叶飘落,女主读着他的遗信,真的是好难受如果我是女主,以后真的很难再去
  • 《咖啡说94》假如眼前有一些困境,迷惑了方向;也许是在提醒我,该静一静,停一停;选择的初衷是什么?心还在,梦继续~至于未来……谁知道呢?
  • 12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中庸》) 君子務本,安份不妄,所以對上不抱怨蒼天,對下不責怪他人,處於安全的地位 而等待天命(機遇的到來)
  • 12月12日8:00从家属楼出发步行前往办公室,12:09-14:37乘出租车(尾号136)在铁锅炖羊肉(西安高新科技路地铁站店)聚餐。12月10日8:05-1
  • 2014年起,孔德礼先后参与指导包钢4座高炉数次停炉放残铁作业,他精准测算残铁口位置,实施炉皮定点测温,合理架设残铁沟,拟定停炉和放残铁计划,制定降料面和放残铁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事实上,本届世锦赛至今,中国队的首发队员基本被对手摸清路数,在防守上也更有针对性,此时杨涵玉的奇兵效果给球队带来的变化就显而易见。杨涵玉的上场,不仅增加了中国队
  • #唯爱王源[超话]##王源2021尽如所期##王源谁是宝藏歌手# “音乐像一位旧友像风像雨更像一朵迟开的花”“再多华丽的描绘和渲染,早多风景的堆叠和变幻,也比
  • 人是在一瞬间长大变老的,过去的自己,犹如存在于幻境之中,已经消失了很多很多……人总是想试图抓住什么,其实,什么也抓不住的。【把机握‬缘,改运善‬势】福不报‬是从
  •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朱一龙合作过的5位美女明星:赵丽颖勉强排第二,第一如仙女下凡。从18年就喜欢龙哥,自我感觉是粉丝,嗯…不太“敬业”的那种粉[笑cry]他演
  • 福派 拜尔 力博得 usmile 飞利浦 飞科 奥克斯 千山 罗曼 舒克舒客的 softie 铂瑞 素士 电动牙刷28~~~~~人活着也就是一种心情,穷也是好,
  • D75:今天上午我怕堵奶,喂完有米就用吸奶器吸奶,有米躺在我旁边玩,不知道是看见我吸奶还是吸奶器的声音,我一开始吸奶有米就闹腾起来,生气的样子,看着吸奶器啊哦的
  • #苏新皓灵感vlog# 姨今年58 ,离两次婚 带俩娃 ,没有爱人有朋友 ,但每天都能体会到喜欢‼️苏新皓‼️的滋味 ❤️。姨前半生很苦啥也没有 ,只有两辆迈巴
  • かっこよすぎる!後日はしもっちゃんとお話ししました7 MEN 侍のりんね君も来てくれて嬉しかったなーー久々にたくさん話せる機会だったからめちゃ楽しい時間だったり
  • 金智妮?jzn?
  • 山 洪 摧 毁 路 的 虔 诚 □ 雪 莹 每一次匍匐祈愿 总是满载愧歉 亦步亦趋 行走凄风冷雨间 释放挫折后疲倦 留得菩提在我心 不再负重的坚决 无奈山
  • 很爱那个时段简单而又炙热的追醒之人,虽然也有争吵,但是大家却是在争吵中去相互帮扶成长,而不是像现在动不动的就挂人,就说歌迷会的管理是因为官瘾大而不让位,说因为官
  • 5、归芍地黄丸:主要为滋肝肾、补阴血、清湿热。4、麦味地黄丸:主要滋肾养肺。
  • [舔屏][憧憬][鲜花]#阳光信用[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hu动指路 不吞必hui 不带 勿带hui字,带hui字降双方⭕】人之初性本善。心善
  • 【商品】妙语旗舰店台湾果蔬酵素粉5g/袋*24袋原59.9现9.9【下单】【淘口令】¥xKDH03LpPLm¥【推荐】生活不规律,便秘。 【劵值】20【券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