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阳光电源储能会议纪要20210227

要点
1、储能与逆变器契合度高,早期布局并打开成长空间。储能变流器与和光伏逆变器技术类似,都是将直流电通过电力电子变换输入电网,和逆变器业务有协同效应。2015年公司与韩国三星在合肥成立了两家合作公司,阳光三星和三星阳光,从单独提供储能变流器转变为提供全套储能系统。

2、具备开发集成系统能力,技术优势凸显。储能业务是单独的团队,因为储能系统的专业性比较强。公司储能和光伏都在光储事业部,两大领域在电力电子方面的协同,且有各自的研发中心,公司的优势在于具有自主开发集成系统的能力。目前公司的储能产品只有电芯通过采购,其他环节均由公司自主研发。

3、储能市场高增无忧,公司多年位居国内第一。国内多个省份要求新增风光要配套储能方能优先批复,今年政策驱动进一步深化驱动储能市场高增无忧。2020年国内储能装机约2GWh,未来3-5年每年翻番是大概率事件。公司2020年储能发货量超800MWh,连续四年储能排名国内市场第一。储能业务销售收入15亿元且以集成为主,2021年目标较去年翻番。

4、储能技术存在先发优势,系统降价空间仍在。储能先发优势明显,且技术和系统需要和客户共同迭代,需要时间积累。从技术角度看,储能技术种类较多(包括三元电池、铁锂电池、铅酸电池),目前市场倾向于锂电池。系统价格方面,2020年降价显著,0.5C系统价格由年初的2.5元/W降至年末的1.3元/W不到,未来随着规模效应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2020年,全年储能发货量超800MWh,收入达15亿元,公司连续四年储能排名国内市场第一。

二、问答环节:
1.我们国内外储能业务模式的种类及占比情况?
2020年,大部分项目是在可再生能源侧加储能。储能主要可分为三种: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去年70%业务来源于发电侧,与可再生能源匹配。海外大部分项目也来源于发电侧,剩下的来源于用户侧和工商业储能。2018年以后电网侧储能的态势急剧下滑,所以电网侧储能占比很少。

2.发电侧占比高,业务主体在哪个方向?对行业今年和三五年后的展望?
今年的市场较去年有希望翻番,国内的市场跟海外有很大区别。国内十几个省份已经要求新增风光要配套储能,但各省配套比例有差别;只有配套储能才能优先接入电网或者优先批复。这一轮储能加装属于政策驱动型。从去年一年执行的情况来看,今年政策驱动型加装还要进一步深化。山东、山西、甘肃、宁夏、云南等一些省份也做了新的储能配套要求。虽然目前整个体量不是很大,但未来3-5年每年翻番是大概率时间。去年一些第三方机构在统计,去年储能装机大概2GWh,未来3-5年装机可以按翻番预测。

3.我们电芯材料的采用主要是那种模式?与央企合作时,我们在EPC方面有什么优势?逆变器和储能,产品集中在储能逆变器里面还是说储能和逆变器是拆分的?
我们战略定位清晰,主要有两个协同:电力电子技术协同,可再生能源市场协同。首先是我们技术的协同:2015年之前,即未与三星合作之前,主要做储能变流器,和光伏逆变器的技术非常相近,协同非常天然,是我们做储能系统的重要优势。其次,我们从2015年开始着力打造系统集成能力,逆变器是中间环节,一头接电池一头接网,作为逆变器厂商对两头都要精通,尤其是电池端。和三星合作后公司积累了电池端优势。我们目前提供的储能产品,只有电芯来源于采购,自己不主动研发,除了电芯都是我们自己开发:集装箱、消防、EMS、BMS、温控等等都是自己开发,和普通的EPC还是有去区别的。我们把储能当成一套产品交给客户,严格上不属于EPC模式。我们的储能和光伏都在我们的光储事业部,因为两领域都存在电力电子方面的协同,但有各自的研发中心;储能有三支研发队伍包括:储能变流器研发队伍,储能系统研发队伍,电池研发队伍,共200多人;平台研发我们也有,包括器件、热设计、结构的研发,为光伏和储能同时提供服务。我们是用的电芯主要来自于采购;三元电池,我们用三星的,因为合作关系;铁锂电池,我们有充裕的选择,比如CATL。电芯要入围阳光的供应闪条件是较为苛刻的,我们需要至少提前半年进行检测,合格后再进行相关的产品开发。

4.系统和电池价格水平?
去年竞争最为激烈,所以去年价格下降很快。0.5C系统价格,去年年初2.5元/w,年底低于1.3元/w,下降了近一倍。今年,价格下降应该不会像去年那样。去年由于存在规模效应降价,但主要降价因素是方案优化、利润牺牲。

5.国内和海外储能业务的盈利水平?
国内不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电力市场,因此储能本身不赚钱,而是一种杠杆,是一种政策推动的产物,暂时没有自身的盈利模式;海外电力市场成熟,储能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辅助服务,可以独立盈利。因此国内开发商加装储能的成本较高,对储能的价格要求也比较高,导致产品毛利并不高。此外国内参与者很多,市场规模不大,竞争非常激烈,一个项目可能出现有20家多个投标,参与者会在利润上让步。

6.不同用户选择储能系统的核心需求是什么?基于这些需求,竞争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我们具有的优势?
不同的应用场景对储能的要求存在差异:
第一种场景,可再生能源测配储:不同省份要求不同,比如安徽要求风电配20%储能,1个小时的储能;山东要求光伏配储,配两个小时的时长;
第二种场景,用户侧配储:主要是用来做峰谷的电价差的套利,我们需要算储能系统的度电成本,此情景对产品寿命要求高,每天要循环两次。
第三种场景,火电配储:目的是提高AGC(火储联合调峰调频)收益。配置时长一般半小时,要配2C充放电的电池。
不同场景的核心是电池直流系统的安全设计。1c、0.5c、2c系统的发热量不一样,还需要研究实际运营时长,需按项目设计直流侧的热管理、消防管理等。目前很难说有一款标准化的产品,需根据项目灵活设计。
客户比较同类电池产品会从多方面考虑:
和同行的共性来说,电池的核心要素,第一安全性,第二寿命(早期循环寿命2000、3000次,现在5000-6000次),第三价格。
PCS产品的考虑要素:
对于光伏逆变器来说,核心要素是的充放电效率;储能PCS和光伏逆变器不一样,储能逆变器强调支撑功能与灵活性,需要逆变器离网运行功能、很快的无功能力(响应时间30毫秒以内)、调频能力(响应时间200毫秒以内)、源网荷储能力(响应时间60毫秒以内)、虚拟同步发电机;光伏逆变器强调效率,效率影响盈利水平。很多光伏逆变器企业来做储能逆变器,门槛不高,但高性能的产品性能比较难以研发。

我们的优势:
我们目前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很多所谓的集成商其实是只做系统的一部分,而剩余的从外采购,比如说一家做逆变器的企业直接买别人的电池系统。我们的优势在于具有自主开发集成系统的能力。虽然我们不做电芯,但我们有很大的电芯研发队伍,帮我们选择合适电芯、电池包产品。对手主要有:BYD,TESLA。BYD还是有系统集成能力,从电芯到逆变器都有自主生产,逆变和电池技术都有掌握;特斯拉在国内市场活动少,但全球市场多,也是优势的集成商。

7.系统复杂性高于单独的PCS?未来的玩家会比PCS少吗?
储能系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电池企业可以做电池,但电气能力较弱,缺乏电网支撑、缺乏提供整套解决方案的能力。客户关心整个储能系统如何与发电侧、用户匹配,如何解决调峰调频的需求,电池企业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8.2021海外业务展望?
国内国外都提供系统集成的产品。我们的储能业务是单独的团队,因为储能系统的专业性比较强。我们的研发总部在合肥,也是国内第一家走出去的储能系统厂家,在美国、日本、澳洲都耕耘了多年。海外一线的技术支持、销售、一共40-50人左右。海外储能系统的毛利高于国内。国内系统毛利比单纯卖逆变器低,但比做光伏EPC高。

9.是否会进入户用市场?户用储能和电源侧储能的差异,这两个环节哪一个壁垒更高?
户用和电源侧储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户用,小功率;电源侧主要是兆瓦、百兆瓦级;两个业务我们都涉足。户用主要在海外,因为居民用电昂贵催生了户用储能市场。国内储能70%是发电侧的项目。
户用、电源侧储能的差异:
户用储能和电源侧储有点类似于光伏的集中式、户用的差别。。户用储能是小的电池包,要安全美观;电源侧储能采用户外集装箱。两个业务我们都有涉及。

10.储能2021年销量规划?是否会出现超行业增速?
全年发货800MWh,销售收入15亿;今年目标较去年是要翻番的,可能还要更多一点。

11.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我们对于电芯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此消彼长。前两年,我们规模较小,议价困难。这几年,议价容易得多,供应商更愿意配合我们去做集成产品,规模效应出现后议价能力也提高。近年来有电池材料涨价的趋势,但我们还没有对外呈现涨价趋势。

12.别的集成商对外采购多是否会有劣势?我们和同行的差异是否仅仅体现在对外采购程度上?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电芯,电芯企业的配合程度也重要。系统有很多专业能力需要建立,比如消防、热控、温控专业能力。另外,我们把系统当作产品来开发,出厂时会随机挑选系统,做所有的功能测试,而测试需要具备测试条件,比如要接入电网做充放电实验、低穿、并网离网实验,都是系统能力的体现。有的企业,直流的电池系统外购的话,电池和逆变器系统的匹配没有完善,此外通讯、直流、保护方面的匹配都没有完善。过多从外采购会出现匹配性问题,系统有安全风险

13.我们软件系统的优势?
这点需系统性思考,然后考虑各个部件。硬件匹配也包含了软件的匹配。比如说,内部的通讯、通讯协议、通讯干扰等等,都需要大量测试来确认系统的稳定性。

14.15个亿的收入拆分?集成、单独的PCS硬件占比?
收入绝大部分是集成,单独PCS也有,但占比较小。国内收入与海外收入大约平分,海外价格高一点。

15.国内的光伏EPC?光伏逆变储能逆变业务差异?我们的协同如何体现?
我们认为光伏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了,我们仅仅销售光伏逆变器。储能领域,我们做的是系统,专业性强,我们储能系统的销售需要更强的专业背景,如果让光伏的销售来做储能销售比较困难。虽如此,但我们很多客户既是光伏用户也是储能业务,这种情况下,我们协同比较容易;

16.储能系统集成方案有没有先发优势?规模效应能带来成本优势?新进入者有机会吗?
先发优势存在吗?
先发优势明显,先发优势不能仅仅通过聘用相关人才达到。我们的技术和系统需要和客户共同迭代,因为市场还不成熟、没有统一的方案。
规模效应能降本吗?
坐拥了很大的订单之后议价能力相应提高,这属于采购量带来的议价能力。
新进入者能弯道超车吗?
储能技术种类非常多,比如三星的三元电池、铁锂电池、铅酸电池,目前市场倾向于锂电池。至于其他的电池会不会有弯道超车,我们认为电化学技术革新相对缓慢。即使有电池技术更新,替代目前的电化学储能,我们也能及时适配。

17.德州的项目?体量越大盈利越好?
不清楚。去年给英国做得100MW项目,提供调频、基础容量、冬季供暖等服务,是整个欧洲最大的单体项目的。

18.国内不盈利的模式?按照我们的订单或项目来看,会不会不达预期?
国内政策驱动。装机规模越来越大,电网安全要求、消纳要求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储能是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经济的方式。现在不加储能,未来容纳新能源的能力肯定不及预期,到时候肯定还要加。

19.电网侧2020年的量是否比较大?未来3年中国市场新能源电网侧发展怎么样?国网宁德储备项目多吗?
2018年电网侧江苏这边掀起了一波但之后停了。去年也在做,但主要是2018年的已有项目,去年新增基本没有。其中湖南完成了一次招标但还没供货;青海共享储能本身来源于新能源侧配套,集中建设放在电网侧。国网和宁德,投资项目主要还是用户侧和发电侧。
下一步还要看青海这种模式能不能走下去。大部分项目来源还是在发电侧。

20.对于同行的模式主要有哪些?
行业可能性很大,新的解决方案也可能带来更多价值。我们最早提出直流侧储能,解决了很多问题,效率提高成本下降。最终的模式,还是要看能不能为客户解决问题。

21.各家PCS的差异化情况?
储能逆变、光伏逆变硬件平台相似,保护回路、缓冲回路有差别,但拓扑结构还是相似,我们技术积累有优势。包括我们光伏1500V用了10年,现在运用到储能仅花了1-2年。

22.储能和逆变器在产品迭代方面的特点?
本身起步高。储能的产品如果放在十年前看光伏,可能上来就是光伏的四五代产品了,一年之内迭代款数,不到一年就出来一代,再往后就不会那么快迭代。#股票##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中国基金经理,太嫩了!》

投资不是青春饭。

文丨华商韬略 张静波

华尔街流传着一句话:投资像山岳一样古老。

但中国执掌20万亿资金的基金经理们,却越来越年轻。


网红基金栽了!

节后第一天,正当数千万新基民翘首企盼,节后天降大红包时,暴跌duang一下,砸晕所有人。

原本,他们的意念盘是这样(以茅台股价为例):


结果,惨跌成这样:


数据显示,2020年涌入基金市场的投资者中,一半以上都是90后,甚至00后。这些年轻人正把娱乐精神带进基金圈。

“全世界最好的坤坤,不是蔡徐坤,而是张坤!”

不知道张坤是谁?你OUT了!人称“基金一哥”,公募基金史上首位千亿级基金经理。疯狂的粉丝们,甚至给张坤组建了后援会。


张坤只是基金公司推出的众多“流量明星”之一,在他身后,还有刘格菘、蔡嵩松、朱少醒、刘彦春等一批人。

与明星相比,他们不靠唱片,靠回报率吸引流量。

比如,张坤任期内最佳基金回报740%,秒杀巴菲特。稍年长的朱少醒,更创下任期内最佳回报率达2175%的惊人纪录。


▲图源:天天基金网

创纪录的法宝之一,是重仓押注某个板块。

比如,张坤旗下最热的一只基金——易方达中小盘混合,十大持仓股如下:


▲图源:天天基金网

前四大持仓股,清一水都是酒,占到整个盘子的40%。其“孤注一掷”的程度,连许多小散都自叹不如。

再来看另一位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旗下诺安成长混合基金,十大持仓股如下:


▲图源:天天基金网

几乎就是一只半导体指数基金。

押注、集中持仓,最大的好处是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2020年,白酒和半导体,都是最大的风口之一。

坏处是,跌起来,也很酸爽。这不,春节后就来了一波。

于是,很多人不干了。

清华理工男出身的张坤,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90后粉丝,变起脸来比牛魔王还快:当初赚钱叫人小坤坤,如今赔钱叫人菜坤。

被年轻人追捧的张坤,自己也还年轻,投资年限不到9年。但在中国基金业,他已经算是老人。

换太平洋那头,情况却大不一样!


论中美两国的基金经理,有啥不同?

答:脸上的皱纹不一样多!

在美国,当红基金经理,通常长这样:


而在中国,基金经理通常长这样:


如果事先不告诉你,这是一场投资界大PK ,你可能误以为,自己点进了某大型娱乐活动的选秀现场。

皱纹的多少,直接体现在从业年龄上。

笔者用天天基金网的数据,做了个简单统计:


总共2502位基金经理中,任职10年以上的133位,占比5%;5-10年,676位,占比27%;5年以下,占比高达68%,其中500人,也就是1/5,任职不满一年。

任职时间最长的嘉实基金王茜,17年零1个月。

热门基金经理中,富国基金朱少醒算是任职时间最长的,15年。其他,基本都在10年以下。

年轻,曾是我们傲娇的资本。在大数据中心、航天发射场……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但投资这个行业,年轻并不是优势。

历经300年锤打的华尔街,操盘世界上最大规模基金的,大多是耄耋老者,他们拥有数十年投资经验,穿越过无数个牛熊周期。

福布斯曾评出2020年全球最富有25位对冲基金经理,排名第一的吉姆·西蒙斯,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创始人,今年83岁。

排名第二的瑞·达利欧,桥水基金创始人,今年72岁。

即便是以投资新兴产业著称的凯瑟琳·伍德,女版巴菲特,今年也已66岁“高龄”,在中国已是奶奶辈的人。

几年前,曾有人查阅wind和彭博社数据,对比了中美基金经理的平均年龄,结果显示:

国内公募基金经理的平均年龄为39岁,而美国公私募基金经理的平均年龄为54.9岁,两者相差近16岁!


造成当前这种局面,有历史的原因。

中国资本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初创办以来,至今满打满算,也只有三十几年,基金业更是1998年才正式启动。

跟欧美动辄上百年的历史相比,几乎就是个小学生。

再加上,成功的公募基金经理人,特别喜欢另立门户,转投私募基金。最终,导致公募基金行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新兵蛋子特别多。

新兵蛋子,业绩就一定不如“老司机”吗?也未必!

比如,按年化收益率来看,朱少醒、刘格菘、谢治宇等人,都在24%以上,超过股神巴菲特。


但从投资年限看,他们只有巴菲特的零头。自从1941年买入第一只股票至今,巴菲特已纵横股海80年。

国外有人对比了索罗斯和巴菲特的历史战绩,时间起点是1969年。那个时候,中国大多数基金经理人还没出生。


与之相比,中国当红的基金经理张坤、刘格菘、谢治宇,从业年限都不超过十年,最长的朱少醒也只有15年。

如果以5-10年为一个牛熊周期,他们基本上都只经历了1-2个。更多年轻的基金经理,甚至还没尝过熊市的滋味。

投资年限短,更容易创造出超越市场的奇迹。

上一个牛熊周期(2005年到2012年),王亚伟曾带领华夏大盘基金,在短短六年半里让基金净值飙升1189%,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神话!


他也因此成为中国首个为基金持有人带来10倍收益的基金经理。

让王亚伟一战成名的,是他超强的选股能力。

然而,自从2012年转战私募后,其头顶的光环便迅速褪去,不但旗下产品业绩不佳,甚至一度传出亏到清盘的消息。

如今,城头变换大王旗,90后已经很少有人记得王亚伟,他们有了新的偶像坤坤。

几乎就像历史的翻版,让今天的年轻人对张坤、刘格菘、蔡嵩松们津津乐道的,同样是他们“超强”的选股能力。

但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曾经说过:好机会,做过了头,危机四伏!

对比美国成功的基金大佬,坤坤们还要穿越更多的牛熊周期,才算是真正拿到了通往投资圣殿的证书。


与中国年轻人疯狂追捧基金经理不同,历经300多年的锤打后,华尔街上上下下正达成一个残酷的共识:

靠个人能力持续跑赢市场,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当中国新基民们疯狂追求能人选股时,作为老前辈的华尔街却在“去人化”。

彭博社曾统计过美国股票基金的表现,结果发现:

2019年,70%的股票基金表现都不如标准普尔500指数。而且,时间拉得越长,表现就越差,15年以上,90%以上的基金都是跑输指数的。

原因也很简单,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就连股神巴菲特,也在错过贝佐斯之后,懊恼地说:“我太蠢了,没有意识到他能成功。”


或许是意识到,人类在投资决策上存在重大的短板和缺陷,当我们还热衷于明星选股时,位于大洋彼岸的全人类的投资灯塔——华尔街,正在爆发一场革命。

2019年,包括福布斯、彭博社、经济学人在内,众多权威的财经媒体都在纷纷报道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被动基金的规模,历史上首次超过了主动基金。


彭博社在报道这件事时,用了一个词:时代的终结!


什么是被动基金呢?通俗讲,就是指数基金,也就是不选股,直接复制指数的基金。

反之,主动基金就是相信自己能战胜市场,主动选股、择时。2020年红极一时的基金,大多属于后者。

美国历史上,也曾流行过明星选股,最著名的如彼得·林奇。

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曾在13年间创造了高达29倍的收益。然而,在人生最巅峰的1990年,他却选择了提前退休。

至于原因,他说:“我希望避免一个悲惨的结局!”

无数人为林奇感到惋惜,但事后看,这简直是一个英明无比的决定。因为,属于明星基金经理的时代已过去。

有图为证!

2001年之前,明星选股(橙色线)占据绝对主流。那之后,大兵团作战的主动基金(红色线)开始异军突起。


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指数基金(浅蓝线)一柱擎天。

表现在基金公司的规模上,2001年之前,主动选股的富达基金,傲视群雄。而今,全球十大基金,七个是指数基金。

排名前两位的贝莱德(BlackRock)和先锋领航(Vanguard),旗下管理资产超5万亿美元,贝莱德更是高达7万亿美元。

规模,是战绩和被市场认可程度的象征。

如图,在2000年以来的大部分年份里,被动基金(紫柱)的收益都高于主动基金(蓝柱),回撤却比后者小。


更要命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包括算力和算法的突飞猛进,基金经理正感受到来自人工智能越来越强烈的威胁。

量化交易、自动化交易逐渐在华尔街流行。

上世纪70年代初,还在纽交所交易大厅“跑腿”的瑞·达利欧,不得不靠大屏幕和股票行情机来获取行情信息。

那之后,人类在股票交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算法和指数编制机构。

英国《经济学人》曾为此专门撰文感叹:当今的股票市场,已是计算机、算法和被动基金的天下。


2020年全球最富有的对冲基金经理吉姆·西蒙斯,就是做量化交易起家的,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数学家。

市场、资金、技术……一切都变得与20年前不同,华尔街正迎来一个新的基金时代

人称“基金一哥”,公募基金史上首位千亿级基金经理。但在中国基金业,他已经算是老人。https://t.cn/A6tSZg3g

#招商策略#张夏2019年的那篇经典报告里提到:

1、抱团的历史总结

抱团出现的原因与机构投资的行为特征有一定的关系,每一次抱团特征以及对股价的影响,我们总结如下:

第一,由于机构投资者具有定期业绩考核机制、排名压力、产品发行运作机制以及相似的真·价值投资理念,导致机构投资者总是会识别发现业绩增速最高的板块并逐渐调整到集中持股,是“抱团”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二,每个板块的业绩推动模式自有其原因和逻辑,货币超发和信贷放量是金融板块业绩改善并大幅回升的动力。通胀升温是消费板块业绩大幅改善的动力。新技术和并购趋势是信息科技板块业绩大幅改善的动力。

第三,每次抱团真正瓦解前,会有1-2次假摔,但之后评估了业绩趋势后又会重新抱团,并比上一次更加坚定,因此,抱团板块的超额收益每一次假摔后都是加速上行的。

第四,抱团到了后期,给了很多投资者以“该板块永远会涨,永远会跑赢”的信念。这种信念,会以在后面不同的简单明了上口的概念体现,每当识别度非常高的概念被口口相传,就要特别小心,因为这种基于信念的投资理念已经超出了业绩的范畴,很容易让投资者麻木而对新的信息和变化失去敏感度。“躺着赚钱这么简单为什么要调仓?”这种理念也会让在抱团最后减持的投资者痛苦不已,如果跑,会不会又会重新抱回来?如果不跑大家都在跑怎么办。而一些识别度高的理念,是催生估值溢价的非常重要的推手。

第五,抱团问题成为投资者永远面对的难题。对于率先重仓抱团板块而成功的产品管理人而言,这种两难体现在,要不要减仓不减仓?会不会前功尽弃?当然这是快乐的烦恼,但更麻烦一点的我们称之为“明星两难”,简而言之,越想要业绩好,就越要重仓那个抱团板块,而且必须最坚定最持久,但是越坚定也就越难在风格和行业发生变化时,进行适时的调整。

而对于未能及时重仓抱团板块的投资者,这个问题永远是——要不要追,要不要再追多一点?然后,最后总是后悔追少了。

第六,抱团过程中会出现经典的“抱团-申购-买入抱团板块-抱团板块继续跑赢-吸引更多存量资金加入抱团”这个正反馈,这种经典正反馈会总引发估值溢价,但往往估值溢价的出现这一波行情是最精彩的一波。

第七,每次抱团瓦解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出现了业绩更好的板块,所以,不要被虚妄的概念所蒙蔽,找到那个最强业绩板块,并重仓它。而比找到业绩更好的板块更重要的找到驱动业绩变化的中观和宏观变量。

2、九点启示:

简化一下,从机构抱团的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出为九个启示:

1、机构投资者永远青睐业绩增速最快的板块而不是某一个特定板块。

2、及时识别最强业绩板块并最快速参与抱团是机构投资者最佳投资选择。

3、“抱团”往往会经历一到两次假摔,但是放弃之前需进行灵魂之问,“业绩趋势破坏了吗”?

4、每一次抱团假摔使得抱团更加坚定,因此,抱团过程中的超额收益率是不断加速的。

5、从过去四次抱团的历史看,一般一轮趋势能够持续13个季度甚至更长,因此拉长对基金管理人的考核期限,有助于提高基金业绩而不是相反。

6、估值是抱团投资中不是那么关键因素,试图通过高估和低估来判断拐点多半是徒劳的,核心在于有“抱团-申购”机制的奖励存在,抱团板块的估值可以给到很高。

7、不要左侧逆风买入抱团瓦解的板块,评估一个板块是不是机构投资者彻底抛弃的标准不是大家“不看好”,而是根本没人看。

8、当一些炙手可热、朗朗上口、完美无缺的概念取代“业绩-估值”的基本面投资框架开始流行时,就需要特别小心了。当一个板块已经不需要研究就能赚到钱的时候,恰恰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9、趋势拐点出现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和现象,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反向的。因此,当一件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物出现的时候,很可能成为趋势决定的关键变量。 https://t.cn/RxnCwhz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面临麻烦纷争的时刻,您很可能分不清自己跟另一半,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试著不要让您的婚姻充满猜疑和怨恨,否则婚姻就会成为悲惨重担外的另一个包袱。好好读书012《
  • 12.25周六阴冷有风-2~3℃()空气超好的一天,清冷凌冽的通透好天气冻得鼻青脸肿[小雪人],但是超爱这个天、这个云(当下有多爱,明年夏天就有多虐吧,我不爱
  • 具体内容跟小编一起来看——【#2022年河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网络招聘会#2月12日启动,5.8万余个岗位虚职以待】为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就业服务工作,促进河
  • 生日快乐均朔,感恩在2021与你相遇[憧憬]你永远都是被鲜花和爱意包裹的小孩你口口声声说过要把心掏出过给他们看你说你想活很多次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人生你总那么
  • 好茶在苦涩之后会有甜味,这种“苦尽甘来”具有戏剧性,也更多的与好茶品质联系在一起喉韵,简单来说就是喝茶之后,茶汤给喉咙带来的感觉,例如得以滋润,解除紧箍的干涸感
  • 简约随行男士手作皮革的温度行走在武康路黄昏将至金色的阳光渗透出深秋梧桐最高级的浪漫-烟火袅袅人来人往傍晚的凉风与满身的温暖刚刚好-皮革与生俱来的痕迹碰撞手作的温
  • 赶紧来❗❗终于抽空来做卷发了 免打理的,免打理的哟 就是要这个效果✌ ✌ ✌ 几年来都是理发店洗头发,洗剪吹,没有把发质弄糟糕是我营养还好吧 偶然看到抖音上有
  • @Ncity游乐园 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
  • 天命真正的出品人不是老天,而是我们自己,每一个人在期待完成天命的时候,都会接受各种各样的考验。在人的生命中会发生很多事,有好的,有坏的,它都不是绝对的,影响到你
  • 写成什么样就看自己造化[doge]再次感谢你喜欢我的不正经的字#书法##创作力计划##一起练字#重温了一点演唱会,有些许e但是想想,对我来说5月4号就结束了圆满
  • 【今日碎碎念】咋个说……内心还是有点忐忑第二次和异性面基,以前虽然不是没面过基,但男孩子和女孩子还是有些不一样额……[摊手]主要是认识没多久,要是很相熟了反而没
  • [兔子][兔子][兔子][兔子] 肖战粉丝支持肖战影视综艺 支持肖战代言 肖战代言真果粒 期待肖战余生请多指教 期待肖战顾魏 肖战唐三 肖战斗罗大陆狼殿下肖战
  • 一路一路的岁月,一步一步的人生,有望穿秋水的等待,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即使生从于尘埃,也不能淹没于人海。不完美的生命中,这悠长岁月,过往回忆,终会随风远走。
  • 说回那个城市名片活动,废话多的我又想说是真的特么天天只看ylq,就ylq不是我说带脑子的绝少,这个圈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学历素养不堪一击,能有这种主动为家乡gu
  • 【川大华西医院网络门诊正式开通】7月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网络门诊正式开通运行,网上挂号、缴费、医生视频看诊、开检查单或入院证,一个手机就能解决!】 7月起,四川
  • 當然,這部的主題不是這個,但個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沒有什麼情緒是一餐夜宵和滾回來睡一晚不能消解的⋯⋯好吧,還沒有成功的爬出被窩那個,是回來了嗎?四点睡的半小时
  • #不生隔夜气的爱情有多甜#一个文不对题的碎碎念感觉这几年关于“爱情”的话题特别多,总觉得是在“暗示”:获得“所谓”的“爱情”特别美好。但实际上,大部分的情况是,
  • 道家《丹经》又称土为‘土斧’、‘媒聘’、‘黄婆’意思是用人的心意来招摄人身内的水火,使之归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元神、元精)。道家的养生炼丹有两种:采外药(草
  • [可怜]也许有也许没有 但总之我已经不过多在意了…… 大家都是来追星的 还是自己的开心第一位吧☝不过 如果你非要nh回踩 关系也没有好到我可以为你装瞎(虽然我非
  • 所以,说实话,乌克兰真的也该好好掂量掂量一下了,美国对乌克兰的所谓支持,顶多不过就是搞点武器而已了,真要搞世界大战,那可不是他们的愿望。所以,说实话,乌克兰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