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弘风水命理】论天道规律与人的命运关系 

《道德经》开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短短几句话,太上老祖先师老子圣人就简单的阐释了道的本源,道是天下万事万物运行的总纲领,而天下万事万物的总和并非是道。道,玄之又玄,是所有事物存在的法门,万物皆不可脱离道而独立存在。

宇宙无始无终,无生无灭,因其不能自生,故而能永生。星辰天体万物,本是造物者、即道所造化。万物造化之初,规律即立也。规律一定,则万物自分明也,万物的运行规律由此而来,故而天上星辰、星宿的运行皆按照规律运行、按照造物者的道心而走,太阳系乃至太阳、地球亦是。

天道规律是道所造化,任何天体事物皆需按照道来运行,按照规律走,就符合道;不按照规律走,则不符合道,甚为分明!

无极混沌之初而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生天下万物,这就是人类发现地球万物的运行规律。这天下万物之间,国家有国家的运行规律;宗教有宗教的运行规律;万物有万物的运行规律,归于道统领。

人的命运亦是遵循规律而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顺着道走,你就秉承天意的规律来到世间;逆着道行,则天道不容违反规律就会离开世间。

人秉承天意规律的安排来到世间,就要按照规律去运行,这个运行规律我们称之为命运。万物诞生之初,就有它的本相,即自身本来面目,我们称之为命,例如人诞生之初,人的寿命,财富,父母,子女,婚姻,工作,前程,贵人等等皆是定数,都已经安排好了。

那什么是运了?运就是万物从诞生到消亡这期间设计好的运行过程,我们把它称为运,本质就是这种规律有序运行的过程,是天道规律有序运行的体现,例如人的财富是个定数,运就是人在不同的时间段之内按照这个设计好的运行规律去获取财富的过程,来完成设计好的财富数量。

再举个例子,犹如太阳系,造物者也就是道,道把它的本相定了,这个星系什么时候诞生,什么时候消亡,星系有多少成员,星系成员是什么特征,星系覆盖范围多大,每个星球运转参数是多少,这个就是命。星系不停的按照设计好的参数规律运行,运行中就会把设计好的本相全部展示出来,来完成先天设计好的程序,也就是本相,这个过程就是运。

人的命运按照天道规律运行,由道来统御,不可能脱离道,不可能脱离这种运行规律,这是总纲领,这是造物者,也就是道本来的安排。万事万物皆在命运的设计安排下来运行,直到消亡。

人的命就是本相,是定数,犹如一个瓶子,瓶子装多少东西都是定数,你就不能超过这个范围,运是就本相按照设计好的程序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逐步展现出来。人的财富定数是一个亿,你能超过1亿吗,肯定不行,规律不允许、道不容也。

在展现人的本相过程中,这个运行过程就是运,在运里面,经常会有一些玄门法术、风水、各种各种的法术,是否能改变本相了,改变不了。这些法术,它必须在道的规律作用下运行,不能逾越,它的作用是催旺,例如人命里面财富阀门是一亿,但是通常是到不了这个值的,任何东西从来都不会到最好的一面发展到极限上去。这些法术是把财催旺,是无限接近这个阀门值一亿,但是不能超过这个数字,如果超过这个数字,则天道不容,这就是违背道了,违背道的东西最后只有一条路,那即是消亡。说到这里面,大家自然就明白为什么风水师不能利用风水把自己催旺成亿万富豪的原因了。

逆天改命可以吗?不行!除非你的玄门法术与天道沟通,天道同意了才能改,天道不同意就不能改,因为天道是总纲领。逆天改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你自身改变了,则天下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就都要重新改变与设计。

《了凡四训》的袁了凡不是逆天改命了吗?千百年仅此一人,这个也是规律,天意安排他命中该遇到佛法精深的大师来点化他,天道在设计他的人生路程里面就安排好了这一段佳话,故意“留给”他的,既然是佳话,确也证明了行善积德感动上苍改命的事实。逆天改命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多行善积累,让道自身来调整规律,这是最安全、最可靠的。

#茅山修道士##《道德经》中的水意象#
水可谓自然界中寻常的客观物象,但于哲学家的视野中,其灵动而多变的自然状态引起其对自然生命本质的探索。老子的水脱离了现实意义,抽象成为了道的象征物。其实从某种层面来说,老子受水的启发,拓展了道的作用范围,将“道”这一抽象的形而上学概念转化为政治主张、交往之道、为人之本。同时,水也为整本《道德经》阐述道这一抽象概念提供了途径,无论是象征,亦或是比喻借代,都更有利于读者去接受与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从水这一小意象出发,有幸得以一窥老子《道德经》中的丰富意蕴。

一、《道德经》中水之柔弱意象
《道德经》中对水在不同地理形态与自然环境中的状态进行了详细的描绘。比如“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谷得一以盈”等。而水容易被改造,形态多样的自然属性体现了水的柔弱。老子发掘到水莫之能御的潜在魅力。虽然水在撞击到石头上会迅速转化为小水珠,但当持续的水流反复冲刷时,其积年累月的内聚力与爆发力终究冲破坚石,甚至重塑该地的地形地貌。“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老子认为水的力量便来自于它的不可替代性,阐述了正言若反、以柔克刚的哲理。由此可见,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指以柔克刚。水性绕指柔却不趋附,柔润却不顺从,其柔并非无支柱意识之柔。由此我们便可以窥见老子对社稷王的要求。水在某些方面与老子所推崇的婴儿有相同之处,水的外柔内刚与婴儿类似。“骨弱筋肉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和而朘作,精之至也”。老子把有深厚修养的人比作赤子。水通过返回道纯真柔和的初态来抵御外界的灾害与不幸,展现出清新寡欲、明哲保身的避世色彩

二、《道德经》中水之不争意象
水的又一特点便是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观察到水在重力作用下朝地处流动的自然现象,结合自己对高低的认知,将地势低洼的地方抽象为众人之所恶。同时又关注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水的密切联系,赋予水善利万物的人格特征,进而升华为顺应天时不自是、不自伐的处世原则。老子列举了水的七种善行,实际是对理想人格的归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其中政善治体现了道家的政治主张。政善治指为政清明、国泰民安。“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即指天地间阴阳调和便会降下甘霖,无需百姓发愿,它便会均匀分布。老子通过观察降水的过程,深入体会平天下的管理智慧。老子认为如若君王依照道的法则治理天下且顺应自然,那么百姓则会顺从统治,无需施加其他人为政令。“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通过观察小溪的形成过程,总结出大国外交的原则。老子认为大国在处理外交关系的过程中,不应当自矜攻伐、咄咄逼人,而应当主动处下示弱,以此维护大局稳定。由此可见,水在自然状态中柔和善变的属性被视为不争。

三、《道德经》中水之虚静意象
“渊,回水也”,“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水”,可见渊的宁静深沉,渊由水成,水虚静的自然属性造就渊深厚的外在表象,虚为水地积聚成渊创造了空间,静为渊地持续形成提供了可能。“致虚极,守静笃”,这是老子对圣人最高精神状态的阐述。而所谓的虚极的状态与水十分类似。水,清莹澄澈,既然澄澈,即为虚。而虚即虚其心,消除内心虚妄而及皆空;静即思之静,即消减杂念而思之静。水不受外界所扰时清莹澄澈,可以让人们无限接近自己的赤子之态。“心善渊”,描述的是回归自然以后的精神状态,即内心如同山谷一样深沉。山谷意味幽深静谧,此种印象源自于水。水之虚静符合道家学说中以道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色彩,将道这一完全抽象的概念所带有的神秘、不可知、沉寂等外在特点公诸于世。水的外在表现中顺势而为、因势而动的特点符合道家无为的政治主张与为人处世原则,而自然界中水又恰好比喻道家思想中的不争,而其内在神韵能有助于老子描绘抽象的道所带来的静谧神秘的体验。

四、《道德经》中水之审美意象
水是中国文人最偏爱的意象,尤其体现在山水田园诗中。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溪水隐没于幽深山谷中,水意象尤其适用于表达空灵澄澈的自然环境。回溯《老子》“静之徐清”一章,极好地彰显出水以“静”为美的涵养。对于倡导遵循自然法理的老子而言,水的平和灵动总予人内心的平静与滋养,这也与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审美观念不谋而合。大多数中国古代的隐士都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从他们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很容易看到水意象所代表的宁静之美。以上善若水一章为案例,在对水进行审美评价时,道家遵循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基本原理,对水之美赋予了多重象征意义。比如不争、几于道等,完成了审美主体到审美客体的相互转化与联系。上善若水,即一开始便将水定义为自然最崇高的礼遇,予人内心的平静与滋养,后引“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为补充。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不自觉地联想到生活中与水有关的场景,从而让审美的动作脱离了文字本身,思绪会随水流至农田用以浇灌,抑或是滋养万物。将美学认知的基础与美好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读者便更易接受作者进一步的探讨“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都联系的无限紧密,这便是为什么老子在道德经中没有过多对水进行叙述,而是把这样的意象特征留给作者思考,体现了一种典型的东方含蓄美。

五、《道德经》中女性视角下的水意象
女性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女性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温柔。从触觉上讲,水是清凉柔和、如女性润洁肌肤的;从视觉上讲,水清澈透明、如女性空灵的眼眸,因此水与女性的形象特点分不开。从水的内蕴来看,水与女性在精神层面有相似之处。“知其雄,守其雌。”传统观念认为女性是温柔的化身,这与道家所强调的以柔克刚精神相呼应。囿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人类对自然现象大多怀有崇拜心理,而道家则善于从自然中提取意象。比如其中有“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女性是新生命的孕育者与缔造者,与此同时,万物的生息长育均离不开水,老子推崇水,即为推崇女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女性只是作为一种辅助阐释哲理的意象,抑或是原始生殖崇拜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客观上表现出老子对女性的赞美倾向,但并不是说他提倡女权主义,主张提升女子的社会地位。我们应从女性视角下的审美与象征意蕴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本意。

六、《道德经》中形而上学视角下的水之哲学意象
从形而上学的层面来看,道德经中的水是对哲学的基础本体道的形象化表述,也是老子对万物本源的一次探索。由此可见,道这一哲学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从朴素唯心主义到客观唯心主义的转变,从“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便可以窥见一隅,此句体现了老子对水之本源的探索。老子认为水的形成过程是“天地相合”,即最开始是由阴阳两气交融形成。所谓气便可以理解为某种混沌的事物,气即为朴素唯心主义的体现。但老子并未止步于这样的解释,他继续探索自然运动发生背后的动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他认为必然有一种超出于物质之上的理,即为道。在这样的情形下,道便上升至形而上学的层面上了。老子的伟大之处在于将道从一般的哲学概念中抽离,继而推广至一切物质,为中国哲学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础。不可否认的是,水在这个过程中是启发者,是象征者,更是承载者。老子以水喻道,在于水的外在形象与审美意蕴、水化生万物且居于万物之中的特质、滋养万物的动因与道有相似之处,因而作为道之承载者被老子歌颂。
文章来源:龙虎山道教#道教##学道入门#道教

#《道德经》中的水意象#
水可谓自然界中寻常的客观物象,但于哲学家的视野中,其灵动而多变的自然状态引起其对自然生命本质的探索。老子的水脱离了现实意义,抽象成为了道的象征物。其实从某种层面来说,老子受水的启发,拓展了道的作用范围,将“道”这一抽象的形而上学概念转化为政治主张、交往之道、为人之本。同时,水也为整本《道德经》阐述道这一抽象概念提供了途径,无论是象征,亦或是比喻借代,都更有利于读者去接受与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从水这一小意象出发,有幸得以一窥老子《道德经》中的丰富意蕴。

一、《道德经》中水之柔弱意象
《道德经》中对水在不同地理形态与自然环境中的状态进行了详细的描绘。比如“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谷得一以盈”等。而水容易被改造,形态多样的自然属性体现了水的柔弱。老子发掘到水莫之能御的潜在魅力。虽然水在撞击到石头上会迅速转化为小水珠,但当持续的水流反复冲刷时,其积年累月的内聚力与爆发力终究冲破坚石,甚至重塑该地的地形地貌。“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老子认为水的力量便来自于它的不可替代性,阐述了正言若反、以柔克刚的哲理。由此可见,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指以柔克刚。水性绕指柔却不趋附,柔润却不顺从,其柔并非无支柱意识之柔。由此我们便可以窥见老子对社稷王的要求。水在某些方面与老子所推崇的婴儿有相同之处,水的外柔内刚与婴儿类似。“骨弱筋肉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和而朘作,精之至也”。老子把有深厚修养的人比作赤子。水通过返回道纯真柔和的初态来抵御外界的灾害与不幸,展现出清新寡欲、明哲保身的避世色彩

二、《道德经》中水之不争意象
水的又一特点便是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观察到水在重力作用下朝地处流动的自然现象,结合自己对高低的认知,将地势低洼的地方抽象为众人之所恶。同时又关注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水的密切联系,赋予水善利万物的人格特征,进而升华为顺应天时不自是、不自伐的处世原则。老子列举了水的七种善行,实际是对理想人格的归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其中政善治体现了道家的政治主张。政善治指为政清明、国泰民安。“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即指天地间阴阳调和便会降下甘霖,无需百姓发愿,它便会均匀分布。老子通过观察降水的过程,深入体会平天下的管理智慧。老子认为如若君王依照道的法则治理天下且顺应自然,那么百姓则会顺从统治,无需施加其他人为政令。“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通过观察小溪的形成过程,总结出大国外交的原则。老子认为大国在处理外交关系的过程中,不应当自矜攻伐、咄咄逼人,而应当主动处下示弱,以此维护大局稳定。由此可见,水在自然状态中柔和善变的属性被视为不争。

三、《道德经》中水之虚静意象
“渊,回水也”,“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水”,可见渊的宁静深沉,渊由水成,水虚静的自然属性造就渊深厚的外在表象,虚为水地积聚成渊创造了空间,静为渊地持续形成提供了可能。“致虚极,守静笃”,这是老子对圣人最高精神状态的阐述。而所谓的虚极的状态与水十分类似。水,清莹澄澈,既然澄澈,即为虚。而虚即虚其心,消除内心虚妄而及皆空;静即思之静,即消减杂念而思之静。水不受外界所扰时清莹澄澈,可以让人们无限接近自己的赤子之态。“心善渊”,描述的是回归自然以后的精神状态,即内心如同山谷一样深沉。山谷意味幽深静谧,此种印象源自于水。水之虚静符合道家学说中以道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色彩,将道这一完全抽象的概念所带有的神秘、不可知、沉寂等外在特点公诸于世。水的外在表现中顺势而为、因势而动的特点符合道家无为的政治主张与为人处世原则,而自然界中水又恰好比喻道家思想中的不争,而其内在神韵能有助于老子描绘抽象的道所带来的静谧神秘的体验。

四、《道德经》中水之审美意象
水是中国文人最偏爱的意象,尤其体现在山水田园诗中。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溪水隐没于幽深山谷中,水意象尤其适用于表达空灵澄澈的自然环境。回溯《老子》“静之徐清”一章,极好地彰显出水以“静”为美的涵养。对于倡导遵循自然法理的老子而言,水的平和灵动总予人内心的平静与滋养,这也与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审美观念不谋而合。大多数中国古代的隐士都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从他们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很容易看到水意象所代表的宁静之美。以上善若水一章为案例,在对水进行审美评价时,道家遵循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基本原理,对水之美赋予了多重象征意义。比如不争、几于道等,完成了审美主体到审美客体的相互转化与联系。上善若水,即一开始便将水定义为自然最崇高的礼遇,予人内心的平静与滋养,后引“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为补充。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不自觉地联想到生活中与水有关的场景,从而让审美的动作脱离了文字本身,思绪会随水流至农田用以浇灌,抑或是滋养万物。将美学认知的基础与美好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读者便更易接受作者进一步的探讨“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都联系的无限紧密,这便是为什么老子在道德经中没有过多对水进行叙述,而是把这样的意象特征留给作者思考,体现了一种典型的东方含蓄美。

五、《道德经》中女性视角下的水意象
女性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女性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温柔。从触觉上讲,水是清凉柔和、如女性润洁肌肤的;从视觉上讲,水清澈透明、如女性空灵的眼眸,因此水与女性的形象特点分不开。从水的内蕴来看,水与女性在精神层面有相似之处。“知其雄,守其雌。”传统观念认为女性是温柔的化身,这与道家所强调的以柔克刚精神相呼应。囿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人类对自然现象大多怀有崇拜心理,而道家则善于从自然中提取意象。比如其中有“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女性是新生命的孕育者与缔造者,与此同时,万物的生息长育均离不开水,老子推崇水,即为推崇女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女性只是作为一种辅助阐释哲理的意象,抑或是原始生殖崇拜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客观上表现出老子对女性的赞美倾向,但并不是说他提倡女权主义,主张提升女子的社会地位。我们应从女性视角下的审美与象征意蕴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本意。

六、《道德经》中形而上学视角下的水之哲学意象
从形而上学的层面来看,道德经中的水是对哲学的基础本体道的形象化表述,也是老子对万物本源的一次探索。由此可见,道这一哲学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从朴素唯心主义到客观唯心主义的转变,从“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便可以窥见一隅,此句体现了老子对水之本源的探索。老子认为水的形成过程是“天地相合”,即最开始是由阴阳两气交融形成。所谓气便可以理解为某种混沌的事物,气即为朴素唯心主义的体现。但老子并未止步于这样的解释,他继续探索自然运动发生背后的动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他认为必然有一种超出于物质之上的理,即为道。在这样的情形下,道便上升至形而上学的层面上了。老子的伟大之处在于将道从一般的哲学概念中抽离,继而推广至一切物质,为中国哲学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础。不可否认的是,水在这个过程中是启发者,是象征者,更是承载者。老子以水喻道,在于水的外在形象与审美意蕴、水化生万物且居于万物之中的特质、滋养万物的动因与道有相似之处,因而作为道之承载者被老子歌颂。
文章来源:龙虎山道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本次胡杨林之旅中,金塔胡杨林是最后一站,此刻的胡杨林金灿灿的一片,有的胡杨林甚至已经落叶了,想打卡的快点出发。不少游客到了金塔胡杨林后会觉得金塔的更美(不过笑
  • 作为黄河流域的9个省区之一,山东属于东部地区,属于沿海地区,属于黄河入海的重要生态保护区,这些“天时和地利”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显的起跑优势,具有黄河流域龙
  • 当我们又一次站在命运攸关的历史关头,我们更加珍视艰难岁月中凝聚和指引全民族砥砺前行的伟大抗战精神。这种精神,过去曾经鼓舞英雄的中华民族,冲破历史的惊涛骇浪。
  • 佛告诉阿难说:如来今天实话告诉你,凡是有智慧的人,都要用比喻才能“开悟”。阿难说:诸多盲人的眼前,既然只能看见黑暗而不能看见光明,怎么能说成是“能见”呢?
  • #雄兵连3雷霆万钧# 今日更新:第6集【猎刃使者】转免;VIP抢先看第7集【陌路殊途】[doge]新鲜热辣的狗粮的来了~直击信爷求婚现场!第7集传送门:#雄兵连
  • 尤其是对于尾音的处理,一看就是殿堂级的歌手,叶倩文用以柔克刚的方式赢了林子祥。刘惜君很强,但这次演唱不算成功,在首期节目十六首歌曲中,刘惜君的《执迷不悔》热度并
  • 结果你说我不去就不想去了(srds被需要的感觉真好[悲伤])但是你们四个人确实是可以去的啊!每次我朋友圈发了什么伤感啊不开心啊之类的,亚亚总会第一时间问我怎么了
  • 我的八月夏天结束啦结局是完全戳在心上的圆满哭了不知多少次心疼不知多少次东方青苍小兰花觞阙结黎巽风丹音容昊赤地真的很谢谢你们全员相爱[心]我也很爱你们每一个人“爱
  • 17、申山寅向兼庚甲:老父配中女,先后天夫妻相逢之乐,房房皆发,丁财两旺, 万事亨通,寅午戌年或逢大运行到更佳。天地人三元大卦不得混杂,先后天之相见,阳龙阳向
  • 【剧透预警】看完SBR结局已经过去了四个小时,荒木你没有心呐,我的老谢你说死就搞死啊[泪]直到他死我才发现我原来这么喜欢这个角色,怎么会这样,虽然之前也不是没看
  • 其实不是不难过,只是不喜欢抱头痛哭的场景,而且理所当然地以为我们是一定会再相见的。说盈利的真是有趣,冰冷的利益关系,团咪天天写这个画那个的还真是多此一举呢。
  • 合男女能否成為夫妻也就是我們說的合婚,合的就是他們的共業,通俗說就是合這兩人有沒有“緣分”姻緣因緣,沒有前世種的因緣,又何來今世的姻緣,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
  • 第一次与上面级联合执行发射任务的火箭长二丙/SM火箭最突出的特点是研制了一个全新的上面级。此外,长二丙火箭自1982年首飞之后,截止1998年底的17次发射均圆
  • 【爱博五村召开“美丽家园”创建楼组长培训会】为更好的推进爱博五村正在创建闵行区“美丽家园”小区意见征询工作。#文化蒙自#蒙自市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坚持扶贫工作到哪
  • 他说他印象最深刻的时候是在公车押送还是法庭宣读他们行径的时候(记不清了,那篇文章很长)痛哭的两名日本犯,他们痛哭流涕到跪地,说真的觉得自己十恶不赦,他们祈求死刑
  • 或你已经无法脱身,你新的眼睛忘不了我过去的身躯,那就等待吧,经受吧,密林会为你再次打开她的胸膛。不要担心,只要你够仔细地查看了,就不会错过它们,它们和我偶尔从影
  • 论木 木性腾上而无所止,气重则欲金任使,有金则有惟高惟敛之德。仍爱土重,则根蟠深固,土少则有枝茂根危之患。木赖水生,少则滋润,多则漂流。甲戌、乙亥、木之源。甲
  • 就因为公司和爱豆本人不会回应论坛八卦,将论坛粉黑互撕的帖子当做真料,或是莫非当初开贴人就是队友粉?而罗渽民的门面通告队友却没有,队友粉只凭谦虚的夸奖拿来当做门面
  • 起初,队员们没有床,困了就直接坐在椅子上“点”一夜头,有的五六个人挤在一辆皮卡车上,裹着两床被子蜷着身子将就一晚;几天后,有了一些简易帐篷,3个大男人可以躺下来
  • 我真是服了,营销号把一堆名单列出来就好像煞有介事有啥大瓜似的,去那个姐的微博小号看了下关注列表,给我整乐了,那个姐关注吴海和谢兴阳之后,还关注了快乐星球现任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