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擦肩而过的人都会相识,也不是每个相识的人都让人牵挂。我们在今生,在那个地方,在一转身时,你说过我出现在错的时间里,但是都忘不了那份真挚的情。只是有一段感情再也不可能继续,有一个人再也不能依偎,有一个声音再也不能的在耳边响起,有一双手再也握不住那手心的温度。]【心情语录】#大理余生客栈##大理#

静定是观照

—— 2020年4月25日

行愿这个“行”字实际上讲的就是真见地,也就是说真正地理解佛法的见地,就是见解。你行不到,见地都没有用。你今天理解佛法,要真正去实行的。一个人嘴巴很能讲,佛法理论都懂,但是做得没有一点像佛,没有去做佛法的事情。所以要做到“行”,才能谈到真正的慈悲心。慈悲就是无我,能够慈悲别人,感到别人很可怜、感到别人非常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就是无我了,因为你想到别人了。

我们讲慈悲,不是一个情,而是一种智慧。你今天能够慈悲别人,不是说“他跟我感情好,我要帮助他”,而是因为你有智慧,“他是众生,我有功德,我要去行愿,去帮助他解脱”。所以佛法大乘道的慈悲是智慧,般若也是慈悲,观世音菩萨的般若智慧——大智大慧就是大慈大悲。因为慈悲,所以会无我,你才能真慈悲。而有些人在人间经常说“我要慈悲你”,你只要想到“我要慈悲你”,你就落于下乘了,也就是小乘。不是你去慈悲别人,而是你自己的本愿,而是你自己的行愿,而是发自内心的那种菩萨的般若心来让你慈悲别人,这就是高尚了。就像父母爱儿女,不叫慈悲,叫仁慈。母爱不要代价,母亲对孩子好不要代价,但是它是人道父母的感受的这种爱,它里面有情的。有情,就会带有我相,所以叫“我情我愿”“情愿、我情愿”,很多人讲话“我情愿怎样”,你有情了,你产生的这个愿力就是人间的感情和愿力,从“我爱”出发。菩萨的慈悲不是“我情愿”,那是一种智慧,那是一种无我爱而爱的东西,非我非非我的爱——又像是你,又不是你;你说完全不是你发出来的爱,但是在你的心中;你说在你的心中,那么第九意识阿摩罗识菩萨的慈爱,是你的吗?又不是你的。所以非爱非非爱,非我非非我。这就是学佛对自己的境界变得越来越严格了。

行愿和行门都非常重要。行门就等于我们找一个方向去行自己的愿。如果一个人随时在静定中——安静和安定中,要经常检点自己,要知道什么是修行人,你想做什么样的修行人,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永远观照自己的人。靠别人盯住你,就不叫“观自在”;只有自己观察自己的行为做得对不对,观察自己行为在不在自己的本性中,才是观自在。随时检查自己的心理行为和思维,不断地纠正自己的思想、检查自己行为的人才是修行人。脑子动不动想:“我这样是不是违背了菩萨的教诲?我这样是不是不像一位菩萨?”

不要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修心有一个方法,“我用一个什么方法,我打坐多少天”……很多人经常问我:“师父,我念多少遍经这个事情就会好了?”师父告诉你们真话,念到你无我了,这个事情就好了;念到你已经自然地念了,这个事情就好了。没有说吃多少药之后这个病就会好的,没有的,因为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每个人承受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能量也不一样。有些人说:“我打打坐就会好了,我打坐三年、十年”,你不管打坐多少年,打通什么经络,念个什么咒语,你没有到行门,没有理解这个世界,没有对佛法真正地放下,你怎么能解脱,怎么能够变成无我?很多人经常说,“看看这个人,修得很好,我也要这样”,那么慢慢地打打坐;慢慢地“我要打通经络”;慢慢地“我学了很多佛法”,拿出去讲讲这个、讲讲那个,慢慢地就变得神经兮兮了,一会儿讲“哎哟,菩萨来了”,一会儿马上说“哎呀,这个事情怎样怎样,我有灵感”。很多学佛的人学到后来为什么精神不正常?因为他们整天以为自己是菩萨,整天想做菩萨,他们又没有这个根基,又没有好好地行门,又没有证悟,所以最后灵性上身了。因为灵性就是你喜欢什么他就给你什么,然后你就接受他了;当你一接受他,你就跟他一样了。举个简单例子,为什么骗子总是能够得手?因为骗子知道你想干什么,他就告诉你:“你只要这样,保证能够满足你的要求。”所以你就会上当。你想赚钱,他就跟你说:“你把这点本钱拿出来之后,我可以帮你赚更多的钱。”最后你这个钱就亏掉了,所以你就污染了,慢慢地时间长了,你就不正常了,你的脑子就不正常了。

很多人神经兮兮的,整天说别人“你有病”“那个人有病”。你去看好了,经常说别人有病的人,身上一定有毛病。师父开示的时候经常说,你们现在共修多讲自己毛病,不要去讲别人的毛病,因为你们自己自度还没度好,怎么去度别人?因为你讲别人毛病,你一定有毛病的,否则你怎么讲得出别人的毛病?就是你的毛病。

所以要严格地自我修行,严格地反省自己、检查自己,观照自己的修为,你才能脱离。你以为坐在那里打打坐、念念经、放放生就能成功?不能啊。要有悟性的,要觉悟,所以“佛”字在梵文中就是觉者。我们并不是靠禅坐,也不是靠放生、许愿、念经,那是全部合在一起的,再根据你自己的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般若智慧六波罗蜜全部集中在一起,才能成功的。就像一个人的五官一样,单单有眼睛你能生活吗?鼻子闻不到味道,嘴巴不能讲话怎么办?单单会讲,眼睛看不见行吗?师父曾经听过一个相声,说五官打架,五个兄弟大家相互不买账。耳朵说:“我听不见,你们能干什么事情?”眼睛说:“我眼睛让你们看不见,你听得见也没用。”嘴巴说:“我不吃饭,你们就得饿死;我不说话,没人会理解你们。”吵得不得了,只有鼻子不讲话。四个兄弟就问鼻子:“你为什么不讲话?你讲几句给我们听听好吗?”鼻子就说了:“其实你们讲了这么多都没有用,我最重要,因为我鼻子一不通气,你们全部死掉。”一个人修行也是这样,靠着大家的努力,靠着你身上所有的佛性、因素、学佛的基础等等一切,才能成就你的功德宝山。很多人念了半天,学了半天,功德没有成“宝山”。

我们要有一种慈悲的心,而且这种慈悲修到一定程度,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三途苦”大家都知道,“上报四重恩”就是提醒我们每天要做功德。我们学佛的人随时随地都要检查自己,今天慈悲了吗?上报四重恩了吗?四重恩,佛的恩你们报了吗?父母、师长的恩你们报了吗?国土的恩你们报了吗?众生的恩情你们报了吗?你们生出来,医生给你们接生就是众生恩。很多人说:“众生对我们有什么恩?”你活在世界上,不可能一个人能够成长的,靠的是众生对你的帮助你才能成长的。你一个人就是做出成绩,也是大家一起的。所以为什么每位菩萨、每位佛的成功都靠着很多很多众生,还有护法神?龙天护法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懂得,活一天,就要感恩别人一天,因为要麻烦很多人提供生命、事物和很多帮助给我们。

佛经三藏十二部都在讲行愿。一个人不“行”,行吗?一个人没有愿力,行吗?六度万行、三十七道品(我曾经给法师都上过课),学佛的基本都在里面;了解三世因果,懂得六道轮回,就是这个道理。从心理行为上慢慢地改进自己,渐渐地你就会见地自然,就是你对事物的理解、对佛法的理解就会越来越进步。我们一定要证悟才能证果。每个人心理行为要改变,学佛之后很多人改变了,比方说打坐、念经、放生、许愿,只要心行改正一天,定力就会随之进步一天。你只要有这个愿力“我要改变”,你每天就在改变中了。

怎样能够定得下来?怎样从心行上去追求、去修心?如果你只是表面上打打坐、念念经、放放生,去放生,一路上嘻嘻哈哈的,不懂得念经,今天可能放生一车只是个形式,而没有改变你。很多人打坐,坐在那里半天,坐到脚都麻了,智慧还没开,天灵也打不开。所以要检查自己的灵魂和精神,相比任何的一些理解(比方说今天做某一件事情想开悟),那是不一样的境界。

师父今天跟大家讲重点,就是“见地、修证、行愿”三大纲要。这个“纲”,行愿是最重要的。今天愿力来了,你要去行。师父相信你们在座的各位全部都有愿力吧?你们曾经跪在菩萨面前全部许过愿吧?“行”了吗?要行愿。你的行到了,你的见地才会圆满。因为你去行了,你才会懂得真正的见地(见解),你的修证才会得道证果。古时候证果的人很多,能够得道证果,全部都是因为他们行愿。所以希望大家学佛人好好地去行,在行上下功夫,就离出离六道越来越近了。

最后给大家讲个故事。在古印度的舍卫国中,有一位父亲非常辛苦,独自抚养着一对兄弟。没想到这对兄弟感情非常不好,从小打打闹闹,谁也不让谁,一直冤结很深。父亲告诫哥哥要慈爱自己的弟弟,哥哥就会顶嘴说:“你看你多偏心,专疼爱小儿子,不喜欢我。”父亲只好转而教育弟弟:“孩子,你要尊重长兄。”没想到这个弟弟瞋心大起,跟爸爸说:“你不明是非,是哥哥霸道,有错在先。”就这样,哥哥怪弟弟不懂事情,弟弟怨哥哥不讲道理,两个人都让父亲伤透了脑筋,也伤透了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两个兄弟一天天在长大,天天抢玩具、争对错,长大之后争田产、分家业。年迈的父亲自己动不了,知道也劝不了、管不了,只能在边上默默地流泪,祈求奇迹能够出现,能有一个善知识来教化这两个顽固不化的孩子。

这一天,一位好心的邻居劝道:“你们兄弟两人再这样吵下去也不是办法,干脆到国王那里,请国王给你们评评理吧。”于是两个兄弟满脸怨恨,为了不让对方先声夺人(恶人先告状),尽管烈日当头,他们还是使尽全力,连走带跑地跑到皇宫去。兄弟俩沿途为了谁对谁错,一边往皇宫走,一边相互对骂,争吵不休。

就在两个人气喘吁吁、口干舌燥的当下,正好佛陀迎面而来。他们不认识佛陀,看到面貌庄严、徐步安详的沙门,顿时肃然起敬,两个人停止了争吵。他们被佛陀脸上身上散发出的威德所摄受,于是不约而同地跑到前面去问讯和礼拜,还问佛陀的称号。(庄严的法师受人膜拜和尊敬。)

佛陀微笑着看着因缘甚深的两人(因为佛陀一看见两个兄弟,就知道他们两个人的因果),他以柔软悦耳的声音、善巧的比喻,当场就为他们说了瞋心的过患,就是说你们两个人这么恨,以后会产生什么不好。佛陀就直接教育他们:“如果你们两人放纵心中的贪婪、瞋心和瞋恚,你们两个人心中犹如有两条毒蛇和恶兽,自己的心被恶毒的汁液所腐蚀。你们不但内心的功德将会消失,而且还会被毒蛇的毒液所侵害。”佛陀继而又为他们开演了种种的妙法。(你看佛陀多伟大,看见两个小青年,停下来在路上就给他们开示。所以我们要学佛陀的伟大。)兄弟两人一直听佛陀讲,两个人被讲得愣住了,“哎,有道理”,智慧开启,烦恼消除,当下证得阿罗汉果位。

很多人听师父讲故事的时候经常想:古时候的人怎么这么容易证得阿罗汉果位、须陀洹果位?他们怎么这么容易得到果位的?古时候的人比较简单,脑子不像现代人这么复杂、这么奸,所以一旦想通了,很容易得到果位。而看看我们现代人,你就是跟他说佛法,他都不相信;你就是跟他说正法,他也不相信。你说什么,他都不相信,他能得到什么果位?

这两个兄弟回到家之后,虔诚地向父亲忏悔,并且说出自己得道的因缘(得道就是完全彻悟了、明白了)。年老的父亲听了之后,欢喜得掉眼泪,心中的担子终于卸下。过了不久,老父亲命终舍报,过世了。爸爸过世之后,他听了两个孩子这么好,他感恩佛陀,一感恩,这种法喜的感恩的善念就往天上走。(所以走的时候感恩心很重要,会生到天上。而不是像你们现在,别人引你们遇到佛法,还要左一个不满意,右一个不满意。要感恩。)他因善念生到天上,为了感恩佛陀的恩泽,他来到佛前顶礼供养,佛陀在天上为其说法,他当下即证得须陀洹果。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人都是有因果的,不懂因果并不代表就没有因果。人与人的吵闹、忌妒、烦恼都是有因有果的,众生所结善缘、恶缘的深浅都是上辈子的。所以要把它融入佛之大海中,海纳百川、拥有宽阔的胸怀,就能善解人意,就能理解别人,放下自己内心的瞋恨。所以在人间,不论亲家还是冤家,我们都要相互帮助、相互提携、互相接引。有时候一个佛友提醒你一句话,会使你豁然开朗。很多学佛人自己做错了,在忧郁中,别人善意地提醒你一句话,可能就是菩萨让他来提醒你的,你就会转恶念为善念,转恶缘为善缘,化尘缘为法缘,这是我们生命中,学佛最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们修行路上要多结善缘,才能一世修成。广结善缘,那是一种智慧。只有众生对你的爱,才会造就你无限的慈悲的力量。

好,今天跟大家《白话佛法》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在苏轼的人生感悟中,庐山和钱塘江潮水,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在苏轼文集中,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可说不少,尤其是苏轼初次登上庐山时,他一连写下五首描写庐山风景的诗篇。

原来宋神宗元丰七年 (1084) 三月,苏轼在黄州接到朝廷新的任命书,到汝州任团练副使。四月,他告别黄州赴任,经过江西九江的时候,他游览了了庐山,一来是寄情山水,二来是借山水消除因工作为他带来的疲劳。

苏轼此次游览庐山,还写下了一篇极具风采的游记《记游庐山》,这篇游记文以诗贯,诗以文缀,诗文珠联璧合,这篇游记既有散文行云流水的韵致,也有诗歌的韵味,吟咏诵读中,起伏抑扬,宛转别致。

苏轼的《记游庐山》,在自如潇洒的散文行笔中,和之以透彻妙悟的灵趣诗章,行止之优柔,跃然纸上,曲尽妙传庐山之美。这篇游记从此和庐山一样,优美灵秀,成为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的美文,文与景共美而名扬四海。

《记游庐山》的诗文结合
将这篇游记文翻译成白话文,大致的文意是这样的:

苏轼刚到庐山时,呈现在眼前的景象是山谷奇异而秀丽,这样奇异的景色是他平生从未看到过的,接踵而至的山形和景色让他的两眼几乎是应接不暇,于是就产生了不想要作诗的念头。

沿着山路缓缓而行,他不久看到了山中的僧人,他们都说“苏子瞻来了”。于是苏轼便不自觉做了首绝句:“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但他又暗笑前面说的荒谬,又再做了两首绝句,第一首写道:“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第二首写道:“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当天,有人把陈令举的《庐山记》拿给我看,我便边走边读,看到其中说到唐代诗人徐凝、李白的诗,不觉好笑。

(注:李白写的关于庐山的诗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望庐山瀑布》,原诗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徐凝的诗是《庐山瀑布》,也是一首关于庐山的,原诗写道:“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一会儿到了开先寺,寺中的主持向苏轼要诗,于是他又作了一首绝句:“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诚然,苏轼以才华横溢出名,对于前人徐凝描绘庐山瀑布的诗作,苏轼自然是看不在眼里的,这当然与才情高下有关。不过话说回来,徐凝描绘庐山瀑布的这首诗其实也是不错的。

苏轼在庐山山南游历有十多天,他被庐山景秀奇异的风光所吸引,认为庐山景色很优美,不能用语言描述完。若从中要挑选最好的,那就不得不说漱玉亭、三峡桥,所以做了这两首诗。

庐山风光

最后他又和朋友一起游玩了庐山脚下的西林寺,在西林寺的墙壁上他又题写了一首绝句《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认为他写庐山的诗,以及对庐山的认知都汇聚在这首《题西林壁》的诗中了。用苏轼的原话说就是:“余庐山诗尽于此矣。”

尤其是诗中最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它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恐怕毫不夸张。

苏轼首次观潮后写下的诗篇
后来,苏轼到杭州做官时,曾亲眼目睹了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于是写下了一首描绘钱塘江潮水壮观气象的诗篇《催试官考较戏作》,原诗如下: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苏轼晚年对庐山和钱塘江的认知
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苏轼从海南遇赦北归,北归途中,经过江西庐山与浙江杭州,已是人生暮年的苏轼又写了一首诗,将江西的庐山和杭州的钱塘江两处著名的景点融进了一首诗中,此诗就是《观潮》。

或许随着苏轼人生阅历、见闻的增加,以及经过了多年的仕途生涯的沉浮,他在诗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很特别,诗作充满人生哲理和感慨,原诗如下: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首诗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全诗一共四句,第一句和第四句竟然没有改动一个字,也就是说第一句就是第四句。虽然诗句重叠,但是诗意却又不尽相同。

这是一种大彻大悟以后的境界。庐山风景太美了,钱塘潮非常壮观,这一辈子没有去的话,死了都不甘心,非去不可。

诗人的言外之意就是他终于亲眼看到庐山烟雨与钱塘江潮水的景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并无惊奇,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庐山烟雨浙江潮”,原来世间的万物竟然是这样的道理。这使人联想到《五灯会元》所载南宋黄龙派青原惟信禅师的段著名语录:“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从苏轼《观潮》诗的诗意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庐山的风景和钱塘江潮慕名已久,师承诗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这也难怪苏轼早年曾流连于庐山烟雨和钱塘江的大潮,从而留下一首首动人的诗篇和优美的游记。

如果苏轼不能身历庐山之境,一赏烟雨迷濠之奇;如果不能目睹钱塘江潮,一看它万马奔腾,势撼山岳之壮,真是辜负此生,千般遗憾,难以消解。

可是苏轼后来攀登庐山,出任杭州刺史,饱览了庐山的烟雨,欣赏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潮,反倒觉得:客观的景物究竟是旷世稀有还是平淡无奇,也不过是自己主观意识的驱动。烟雨的聚散飘忽,江潮的自来自去,似乎不再那么激烈澎湃,不过是风幡不动心妄动。

苏轼的这首诗确实是非常有禅意的,庐山烟雨与钱塘江大潮在苏轼早年的人生认知和晚年的人生认知中,其实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生的感悟和境界也不一样了:最初的山水是纯自然的山水,而大开悟时的山水已经是禅悟的山水,禅与自然合而为一了。

苏轼借《观潮》为题,以禅理入诗,他在经历过宦海沉浮,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坎坷之后,产生“及至到来无一事”的禅语,也是烦恼即菩提的真实价值。

全诗抒写了一种经历妄念躁动,转而豁然超越的思想,有佛家的禅宗情调。苏轼在诗中说的“及至到来无一事”,就是把自己妄念看清,恍然看清自己之后,细想这与苏轼当初没有亲临庐山和钱塘江时的各种期待、各种遗憾相比较的话,就又显得不是那么回事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英国留学#【英国院校信息速递】#亚伯大学#校方代表Jennifer将于2022年7月25日(周一)11:00来访琥珀教育·华南区品牌旗舰店,对2023/202
  • 1985年9月,我作为公派访问学者去了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即现在的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在这个研究中心的图书馆里竟然看到
  • 拥抱世界☻ Surprise ❤︎希望生活有惊喜,希望喜欢被回应ʜᴀᴘᴘʏ ᴅᴀʏs♥️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不抱怨不将就,有自‌由有光明
  • 2⃣️柚子啵啵:会有柚子皮一点苦涩味,但我就是因为喜欢这个苦涩味回购了3⃣️法芙娜巧克力:巧克力都是店家自己做的,浓浓醇苦。超喜欢他家的铜锣烧饼皮,感觉是我吃过
  • 刘映霞:行啊,我不说那俩字,那林绍涛跟简艾把那事办了以后,俩人不是过得挺好的吗?贾宽:那条件不如咱们的人多了去了,人家还都不要孩子呀?
  • 房源价格表 单间(公用卫生间)价格在------800到1800不等(看房子装修大小位置等) 一室户(独立厨卫)价格在------2000到3000不等(看房
  • 六种意识心是真心吗? 法华楞严讲义 昨天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
  • 中秋·月圆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这世间,
  • 虽然听起来此地非常简单,但这就是伊斯特拉地区的特色——平静纯粹,不喜欢吹嘘夸大,守护着自己的一方小确幸。现在想起来还是无法忘记在那个地方品味到的气息。
  • 《木须肉_百度百科》木须肉原名木樨肉,是一道常见的特色传统名菜,属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孔府菜,俗语常读作为木须肉、苜蓿肉等。三杯鸡主以三黄鸡,配米酒、猪油或茶油
  •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恶意攻击莫言的不是针对莫言一个人的,而是那时代一批杰出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进而否定一个时代的反思文化。而我们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除了还有一些
  • 8、|ʜᴀ͟ᴘ͟ᴘ͟ʏ ɴᴇᴡ ʏᴇᴀʀ̆̈ ˁ῁̼ˀ年年景不改,岁岁人常在新年快乐⚗︎·̫⚗︎/ 祝你,也祝我 9、万事顺遂,毫无蹉跎,共祝拥有长久的欢喜和美
  • “穿这个和熊衍州一样的鞋子啊,真倒霉。但是最爱的还是我的九妹。
  • 再往前可以爬大尖山,上山大概10出分钟,看南澳桥全景,这是汕头第一高峰海拔588.13m图九自己标的打卡图 还有田仔地质公园拍礁石,起云阁一片的草地适合野餐,三
  •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超话]#本来是磕梧桐的,后来结局真的被段霄小太阳☀️感动到了我认为吴智勋是真实存在的,毕竟中年李青桐对中年陈君何说了“谢谢你”那李进步
  • 据介绍,自2021年9月“上线”以来,郑州社保卡(市民卡)围绕市民生活缴费、文化旅游、餐饮消费、加油出行等陆续开展了“生活缴费88折起,最高立减200元”、“一
  • 房东直租不要中介费,可以押一付一,电梯房,安保严格,进出刷门禁卡,目前住了1个女生,是附近上班族,作息规律爱干净。朝南整租租金:1280,可月付,无中介费来源:
  • 总有人问我有没有必要挽回,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要问我,我和它气场不和,五行相克。想放弃的,我可以给你做失恋戒断,再讲讲我之前那些c淡的感情经历,让你心里平衡点;想挽
  • 开始一天的工作时,无论多忙,无论压力多大,生命太短,没有时间,留给我们带着遗憾去面对新的一天,每天醒来,向着阳光,努力向上,用天单纯美好我相信会发生。回忆起初相
  • 而何幸福的故事也对照出万传家的毛病——在他还没有成为整个万家庄的掌门人之前,他已经默认自己说了算了。他默认万善堂之后万家庄就是他的,所以明明可以照顾到农民好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