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超话]##肖战出道四周年快乐#[兔子]#肖战1005生日快乐#
入坑一年,考古了你的过往,很羡慕早期陪伴你的老粉,肆无忌惮接受着宠爱,难怪虾虾们总会很傲娇地说:“我们有哥哥你们没有!”真美好啊,那一段岁月静好。

转眼四年过去,稚嫩的小男生已成为迈着坚定的步伐往前走,我们也会跟上你的脚步,过去的岁月我没有参与,未来的日子定不离不弃!

肖战,四周年出道快乐!这个名字,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形容词。
@X玖少年团肖战DAYTOY

【达川区:一个农业大区的华丽转身】人口大区、农业大区、生猪大区、粮油大区……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80%的达州市达川区是全省最大的市辖区之一。
近年来,达川区抢抓全市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契机,按照“强基地、扶龙头、创品牌、促增收”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的跨越。
去年,该区粮食总产量达到53万吨,成功创建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连续3年荣获全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系全省现代农业10+3体系建设粮食生产重点县、产油大县、优质稻发展重点县、生猪基地县、蔬菜生产重点县、辣椒生产重点县、花椒生产重点县、蚕桑产业重点县、川药重点县。
A 小小花椒成为村民致富果
初秋时节,达川区龙会乡花石岩村随处都能见到成片枝繁叶茂的花椒树。
“我们村是典型的山地村,土地贫脊,以前只能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的农作物,辛苦不说还挣不到钱,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了。”正在花椒地里忙活的该村党支部书记吴仕义从2013年就开始种花椒,尝到甜头后,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种,如今已经在村里发展了3000多亩青花椒,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椒大王”。
“一年枝,二年条,三年四年把钱摇。”村民吴仕如以前在外面建筑工地上打工,看到村里种花椒赚了钱,也回来种了170多亩。他说,花椒耐旱耐贫,投入小,挂果快,市场前景好,比种玉米、土豆划算多了。
达川区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达川区山地占到总面积的29%,丘陵约占70%,海拔大都处于300至600米之间。得益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自古以来就有种植花椒的传统。近年来,达川区大力发展青花椒产业,成立了“花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快发展花椒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对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种苗质量、后期管护、检查验收、企业引进、奖惩措施进行了明确细划,并将花椒产业的发展纳入年终目标绩效考核。截至目前,全区已发展青花椒20余万亩,其中投产挂果3.5万亩,今年产鲜花椒9500吨,产值达到1.2亿元,有效带动了1.9万名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年初,达川青花椒被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财政厅等8部门认定为第二批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而花椒产业只是该区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达川区结合实际规划建设的达川百节乌梅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川贡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安仁柚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不仅把农业特色产业的规模做上去了,市场竞争力也大幅增加,形成了集“产、加、销、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成为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倍增器,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B 龙头企业让猪“飞”起来
5月3日从法国乘坐“专机”入境,在山西省武乡国家级隔离场被隔离检疫45天的1114头法国优质原种猪乘坐恒温运猪车抵达达川区永进乡的养殖场。
“这是今年省内首批引进国外种猪,将对优化本土生猪基因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今年达川区生猪产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四川丽天牧业有限公司副总曾云鹫说,去年非洲猪瘟的发生,加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村民的养猪意愿有所下降,这批种猪入圈,不仅能给我们带来优质商品猪种源,还能提振村民继续养猪的信心。
达川区是全国的生猪调出大区,过去每年的生猪出栏量一直保持在70万头左右。
但传统的散养模式不仅生产效率低、疫病防控能力弱、环境污染大,而且抗风险能力弱也是一把时刻悬在养殖户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对此,达川区一边着力扶持天王牧业等本土养殖企业,一边想方设法引进丽天牧业、德康农牧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推行智能化、现代化养殖,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猪全自动精准饲喂、猪舍温湿度智能调节,并结合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区推进项目,加快实施粪污机械化处理,有效提高生猪粪污综合利用率,推动生猪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不仅保证了生猪生产的稳定增长,还将全区的生猪养殖推向了新的台阶。
除此之外,针对过去生猪交易中存在信息不透明等问题,达川区还建成了可实现猪肉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生猪期现联动、生猪价格监测等功能的川东北生猪交易平台,为生猪产业市场主体提供了可靠价格指导,有力提升了达川乃至全市生猪产业核心竞争力,成功让猪“飞”了起来。
C 集体经济助力脱贫增收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是实现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的重要途径。
去年初,达川区曾因所有村全部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且有两种以上的长效增收模式,在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省级交叉考核中得到了考核组的高度肯定。
今年达川区又结合村级行政区划调整改革,针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中规模小、散和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等问题,一方面继续整合资金,通过用好用活相关政策引导调整改革村、社区合并同类项、增强互补性、抱团做大做强,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围绕“人”字做文章,通过组织专家培训当地农民与完善政策引进外来人才相结合,双管齐下做好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和吸引,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支持,同时出台了《关于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目标、责任分工、路径措施和激励办法,从而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做好了“顶层设计”。
达川区百节镇肖家村地处该区乌梅山景区核心地带。近年来,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村里建了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修了游客接待中心,实现了脱贫致富……
甩掉了多年贫困的帽子,村里面貌发生了彻底改变,依托得天独厚的条件,怎样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产生最好效益?
通过招商引资,肖家村以整体租赁经营方式将村里的康养中心经营权转让给专业团队,村集体每年可获得租赁收入5万元,3年后按每年 5%递增。同时,拿出部分工作岗位给村民,让9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村里成功创建了省级农民夜校示范校,并据此争取到区委党校乌梅山分校落户,配套发展培训产业,形成了“农旅—康养—培训一条龙”的经济发展模式,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收入,又为推动乡村振兴增加了财源。
D 乡村振兴村美人富
初秋时节,银杏渐黄。达川区旗袍协会的会员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旗袍一手执香扇、一手撑油纸伞,在一片银杏林内款款而行,雅致的身影,古典的气韵,吸引了游客们的目光。
大家纷纷驻足拿出手机,定格这美丽瞬间。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难想象这一美景出现在达川区万家镇场镇外一个叫双桥村的地方。
双桥村原本是一个穷山村。2018年以来,四川友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在该村和邻村之间的山坡上栽植1.8万余亩50万余株银杏树,并建设14.5公里的银杏产业大道,打造中华银杏谷和千亩花海。
村里顺势而为,在采取“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贫困户”的农业农村经济模式发展西瓜、青花椒、草皮等产业提升农民收入的同时,还注重乡村人居环境和乡风文明建设。
以“巴蜀古韵、幸福双桥”为主题,对农户房屋进行风貌提升打造,对河道进行整治,修建了公共厕所、生态停车场、污水处理站等,不仅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提升了生活质量,还使其成为了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游客,还获得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达川区针对农村“空心化”严重的问题,在加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变农村面貌的同时,编制了《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出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加快建设农业强区的意见》,真金白银投入近2亿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脏、乱、差现象。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善,农村渐渐香了起来,城里人开始往农村“回流”,人气越来越旺,形成了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双桥村村民王家玲说:“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活方便,村美人富日子火红,现在的农村一点也不比城市差!”

【朱 虹 宋佳星:“江西山水真吾邦”—苏轼与江西的不解情缘】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生于经济发达、重文轻武的北宋,是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和治水专家。

苏轼天赋异禀、才华横溢。他博采众长、涉猎广泛,在诗、词、文、赋、书、画诸方面均取得巨大成就,综合评价,在国内外堪称翘首。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多次被贬。他曾在14个州县担任过职务,足迹遍布神州大地。

苏轼虽然不是江西人,也从未在江西任职,但他对江西情有独钟,多次到江西,并留有一百多首诗词。他第一次到江西,就罕见的以江西省名为诗名,题写名篇《江西》,开头两句即是“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对江西的绿色生态高度赞美,并直抒胸臆:江西山水真是我的故乡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讽议新政导致“乌台诗案”,被贬为湖北黄州团练副使。5年后改迁汝州,途中路过江西,便有了与江西的初见。

首次游历江西,自然会选择闻名古今的庐山。4月是庐山最美的季节,苏轼在这里驻足了一个月。初赴庐山,他便被庐山美景深深吸引,古往今来的文人大家早就留下大量赞美庐山的名作,而苏轼也一发而不可收,四过庐山,在这里留下了50余首诗词,其中最有名的是《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开头两句描绘了庐山的层叠交错、千姿百态,而后两句是借景说理,人们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为庐山的峰峦所限,看到的只是局部而已,从不同的角度只能看到不同的内容。苏轼告诉人们,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最难看清的也正是自己!

以往写庐山的诗词,大多是赞美壮丽的景色,而苏轼既描绘了庐山的神秘莫测,又运用了深入浅出、朴实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处事的哲理,寓意深刻,启人心智。这与苏轼的人生感悟有很大的关联,他卷入了新旧之法的争议,反对新法,但并不偏激,主张汲取新法合理成分,反而又为旧党所不容。

因此,苏轼笔下的庐山是扑朔迷离的,正如当时的政治环境,朝廷各党派都执著于固有的执政思路,不能理性的思考事物发展规律。苏轼对山水的体察,反映了他善于从不同方位认知事物的思想变化,也反映了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这首诗虽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却超越古人,后无来者,成为苏轼最有名的诗歌之一。

“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

苏轼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正是这双慧眼让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境,在失意之时不气馁,在艰难之境不潦倒。

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苏轼送其长子苏迈前往饶州的德兴任县尉。途中路过取名颇有争议的石钟山。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而得名。李渤却认为是山中石头敲击发出的声音得名。一座小小的石钟山勾起了苏轼的好奇心,便想一探究竟。

夜里,苏轼先是让小童拿斧头敲打石头,又乘小船深入山底,发现山下有多个石穴缝隙,波涛涌入拍打石壁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小船缓缓驶入深处,又发现山体中间有一块巨石,其石中空上面有洞穴,风与水搏击,在石缝中来回冲撞,发出“窾坎镗鞳”之声,与“噌吰”之声相呼应,故名为石钟山。

苏轼便发出这样的感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揭示了要了解任何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必须深入调研考察,否则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苏轼就是这样一位可爱又较真的人,他叹息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而作为这次考察成果写成的《石钟山记》,不仅辨明了石钟山命名的由来,而且还因其文结构独特、行文曲折、修饰巧妙、语言优美等特点成为苏轼散文的代表作。

“赖有高楼能聚远”

苏轼送子到德兴就职后,时任德兴县令单锡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单锡素知苏轼喜爱游览山水名胜,故盛情邀苏轼父子攀上城北枕山,游览新建的聚远楼。登楼眺望德兴山灵水秀,清风徐来,不汲不戚,不悲不喜,让人感觉宁静和谐,长途跋涉的疲惫仿佛烟消云散。

从黄州一路走来,游山玩水看似逍遥,但毕竟处在贬谪之境,进退之中思绪万千,饱含了多少艰辛苦楚。一时间,情感的交错在他的内心酝酿发酵,终于喷薄而出写下了《题咏聚远楼诗》:

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

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这首诗既写风景,又写哲理。云雾缭绕的山和烟雨朦胧的水难于亲近在一起,而野草和山花都各有自己的春天,幸好有这高楼将远方的景色聚在一起,整理给我这赋闲的游人观看啊。这里实际也寓意了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和他自己的心情。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高度赞赏苏东坡诗,兴之所至,特赐御书“聚远楼”金匾。才子作诗,皇帝赐匾,一时传为佳话。从此,聚远楼声誉鹊起,名人雅士纷纷登上聚远楼吟诗作赋。苏迈任德兴县尉期间,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百姓感念其恩,曾建“景苏堂”,颂扬和怀念眉山苏氏父子。

在历史的更迭中,聚远楼毁于元末兵乱,明代重修,又毁于清末。2003年高楼得以重建,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文人赋诗多是率性而为,有感而发,一首诗便让一处风景拥有了灵魂。纵观历史,多少亭台楼阁,多少山水湖泊,因与历史和文化的融合而拥有了生命力。

一代名流虽已远去,一件盛事也化为了历史,唯有这优美的故事成为了永恒,代代传颂。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尽废新法,苏轼得到重用,并被召还京。仅一年多时间,苏轼从散官一跃升到三品。但对苏轼而言,美好的光景总是短暂的。苏轼的一生经历太多的大起大落,但他依然从容去面对。

“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苏轼被贬惠州,由北向南就任途中路过江西,在万安写下《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此时的苏轼,经历了世事的变化,仕途的险恶,却依旧达观豪放、坦然自适。他将自己比作水流湍急的惶恐滩上,一叶命运难测的扁舟,颠簸起伏、惊心动魄,不由感叹被贬的凄凉。然而苏轼的诗总能给人惊喜,笔锋一转似乎又有了搏击水流之上顺风出行的快意。

此次苏轼来到江西主要停留在赣州(北宋年间名为虔州),驻足一月左右。赣州奇特温柔的美景也给被贬途中一路奔波的苏轼心灵的慰藉,让他感受到了少有的放松恣意。其实苏轼与赣州早有渊源,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为赴陕州任职的孔宗翰送行,为满足好友两年前提出的请求,作《虔州八境图》八首,分别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马祖岩》《尘外亭》《郁孤台》《崆峒山》。当时苏轼并没有到过虔州,只能根据图画及其丰富的学识和想象,描绘出虔州的美景。十二年后,苏轼圆梦游览虔州美景,曾感叹“前诗未能道其万一”,后补作《虔州八镜图后序》一篇,来诠释映入眼帘的虔州美景。从此,赣州八景名闻遐迩,各地纷纷打造“八景”文化,掀起了旅游景区建设热潮。

苏轼还随阳孝本等好友游览郁孤台,登台远望,虔州美景尽收眼底。兴之所至,写下了《过虔州登郁孤台》:

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

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在苏轼的笔下,郁孤台风景绝伦、美不胜收。此时他不由得想起自己即将流放岭南的苦楚,但依旧乐观的希望能早日结束这漂泊的生活,与家人团聚。苏轼在被贬途中自然抑郁,但看到江西的锦绣山川顿时让他沉浸其中、忘却烦恼。甚至发出“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的感叹,用佛教“三宿恋”的典故,希望虔州能成为自己人生的归宿。在赣州,苏轼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天竺山诗》,那是苏轼受其父苏洵影响所写下的;《廉泉》一诗将他在赣州的诗词创作推向了高潮。此时,苏轼虽遭贬谪,但他那清廉如水的品格,旷达超然的胸襟,令人称羡。

“曾见南迁几个回”

古往今来,文豪大家皆有失意之时,而在失意中,往往可以参悟人间世道,在诗词中直抒胸臆、一吐为快,最终诞生众多名言警句,为后人所传颂。每逢苏轼失意之时,便是他文学创作暴发之时。59岁的苏轼在被贬惠州途中,拖着年迈的身躯和疲惫的心灵翻过赣州和广东交界处大庾岭,以悲壮的心情写下了《过大庾岭》:

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净。

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

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

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

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继续被贬,这一次被贬到荒芜之地海南儋州,这是他被贬最偏僻的地方,也许他再也没能想过自己还能重回故里。

遥想当年,年轻气盛,恃才自傲。初出茅庐,连仁宗皇帝都对他欣赏有加。遇上严厉上司陈公弼百般挑剔,苏轼内心总有些不服气,于是写文讥讽上司,没想到这位心胸宽广的长官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告知了对他严厉的原因。其实陈公弼也同样惜才,但怕才华超众的苏轼初入职场便骄傲自满,故意对他苛责。

时过境迁,苏轼早已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再看今朝,也许还有些遗憾,但都化成一声叹息,命途多舛的大文学家经历了人生的顿挫波折,磨去了当年的棱角和锐气,成就了如今的淡定和坦然。

靖国元年(1101年)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由南往北回归途中再次穿越大庾岭。当他在一村店休息时,一位老翁问到“官为谁?”随从答“苏尚书”。老翁感叹道,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苏轼微笑而谢之,并在墙壁上题写《赠岭上老人》:

被贬荒岛得以北归,从古至今有几人能够做到?命运最终没有辜负这位千古奇才,在暮年还能回家乡,这也许是苏轼最大的心愿了。可惜他的足迹未能走得更远,只是从赣州走到了常州,便永久停留在了那里。1101年8月24日,苏轼病逝于常州,时年65岁。

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虽有辉煌时刻,然大多在贬谪的艰难中度过。在江西的这100多天应该是他坎坷崎岖人生中透出的一线光明。美丽江西的奇山秀水和亭台楼阁,让他可以短暂的忘却烦恼,在困苦的人生中感受些许温暖与欢乐。而他以自己的智慧、才情和心血为江西留下了大量的瑰丽诗文,给江西风物注入了斑斓色彩,馈赠给江西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他的不少名篇绝句进入大中小学教材课本,至今传诵不衰,仍在对江西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发挥着巨大作用。江西人民永远感恩苏轼。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微博就是我的日记本是我的秘密基地不想被任何人发现[許願星]相反我也不想哪天我的微博登不上了这样子的话我就难过1000天可能不止[笑cry]微博真的记录了我太多废
  • 虽然带着口罩看不到大家的笑容,但是一句“辛苦了”“元宵节快乐”等等让我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共战疫情 信管系学子在行动#【③ 物流管理19201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
  • 3、天龙技术储备充分,公司新开发的IG­BT功能承载模块,目前首个项目已收到日立集团的小批量订单,间接供货于本田下一代混动类新能源汽车。3、天龙技术储备充分,公
  • #痛风[超话]##关节疼痛##中医##类风湿性关节炎#《天气之子》#看完打卡# 帆高被误会、被警方和大叔捉住那段挣扎感真绝,煽情值拉满,当时我就想这大概就是,游
  • @时代少年团-张真源 “欣喜于我在很多个不同角色里找到了人生,这大概就是戏剧的魅力之一”。如同众多角色一样,我也还有很多未被发现的样子,从热爱中,从未来里。
  • 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志愿者不辞辛劳、不图回报,承担了大量繁重的工作,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疫情防控前期,不少社区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就有大批志愿者为居民代
  •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无论你的曾经有多辉煌,生命总有衰退的一天,学做一片落叶,看淡生命,静心于尘世,或许,生命的色彩依旧芬芳。日常150-3每一场生命,都有一
  • 时代不同了,对年轻人还是要保持敬畏之心啊[泪][泪][泪]今天读了梁晓声的人间清醒,随着他对人生的回忆,忽然意识到自己的父母也要老了,小时候我爸经常讲自己痛
  • ”但是医生的劝告却阻挡不了一个老兵对于金牌的执着、对于祖国的信仰,叶乔波选择继续战斗——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前夕,叶乔波接受了膝盖手术,取出了5块碎骨。”
  • 那些不清楚人性,不了解社会规则,没有聪明劲的女孩子,其实美貌也不会有什么,因为美貌在成年后真的是心境的呈现。奈何大美女也有翻车的一天,自以为对她忠诚的小狗婚后变
  • 在斯年智驾产品副总裁张娜看来,无数据不发展,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中,数据是最重要的命脉所在,也是企业能够进行技术优化的根源。”01、重卡转型“相较前两年,
  • 还有这四个女孩子,真的等了好久第二部啊,就是想看她们都故事,第二部里面25岁的她们正当年,敢于执着追求梦想,战胜困难,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但是同样25岁的迷茫与
  • 英文文本我会向大家提供,需要中文翻译的话麻烦大家自己寻找,全英语这点不会妥协(因为很多东西我自己也没法用中文讲)但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增加中文答疑,有没有朋友确定
  • 我没有一方面是积极,充满激情的…*️⃣其实我真的很难受,只是身边没有太多懂我的人,可分享的人寥寥无几,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有时间听你繁琐的唠叨,重重复复的
  • 定亲后婆媳首同框,大衣嫂带儿媳走亲戚,陈萌举止得体获长辈称赞近日,农民歌手“大衣哥”朱之家迎来了一件大事,为子女终身大事操碎了心的大衣哥,又为儿子朱单伟寻得一段
  • 作为“农二代”他和父辈全然不同,他赶上了好时代,告别了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汗不干的“人力农业”在农业从种、管、收再到加工全程机械化的产业链上,做大了“蛋
  • 如果我再年轻一点遇到你们,或许就不会这么投缘了——因为我自己的原因。我也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像脱胎换骨了一样,可能是哪件事,可能是哪次谈话,可能是哪次失去。
  • 每一个细节都有‮能可‬让你掉频,‮入卷‬无端纷争与不‮要必‬的麻烦#水逆退散# 好运锦鲤首饰品今天是阴历九月二十一(丁未)日,今日土旺。合马是说;属马的今天合位
  • 但遗憾的是,你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在一起了,确切的说,是他不打算再爱你了。但是到了最后,我们都累了,不想卑微了,也不想再对一个毫无回应的人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