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音荟聚[超话]#轮回与出离

1. 一个人如果不知有三界六道轮回,不信有三世因果的善恶报应,他就会认为人只不过是活一次,没有第二次;他会认为人只不过是死一次,死了就没有了,没有所谓的轮回;他只晓得有现生这一辈子,因此他一生所追求的就是如何使这一辈子快乐。但是如果确信有三世因果、善恶报应、六道轮回,而且了解人生无常、短暂,并且充满种种苦恼,那时他就会努力在这短暂的人生当中寻求未来永恒的解脱、永远的离苦得乐。

2. 因为有过去世,才有今生今世,如果没有过去世,就没有今生今世。如果没有解脱的话,就还会还有未来世,那就无穷无尽。但是,如果给阿弥陀佛救度的话,就无所谓过去、现在、未来,因为往生极乐世界之后,生命都是永恒的,不老、不病、不死,永远没有六道轮回,反而有神通自在,可以乘愿还来六道中,救度生生世世以来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六亲眷属。

3. 所谓烦恼业障、六道轮回,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假的。就像作梦,梦中的苦乐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假的。可是对一个没有醒过来的人而言,就一直在作梦,所谓大梦未醒;那如果醒过来的话,他看梦中的人,就清楚那是颠倒的、虚假的、是莫须有的,所谓“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我们众生都有病,种种的烦恼、忌妒、筹量、分别、执着,这对一个心性比较平静的人来看,那些都是莫须有的。

4. 学佛就是要脱离轮回、要成佛,这样讲起来,唯有念佛,信受弥陀对我们的悲心救度,才是真正的学佛,否则虽然学佛了,还不算圆满,为什么?因为还未出轮回。

5. 所谓“世间”,三界都是世间,人的五戒、天的十善,乃至色界、无色界天的禅定,都还在六道轮回里面,这些就凡夫来讲是善业。可是如果跟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比较的话,那么这些善业也是恶业,不是真正的善业。

6. 除非没有善恶报应、六道轮回;如果有的话,以善恶报应、六道轮回的镜子来反照自己,就知道自己几乎没有解脱的希望,而且地狱之火已经燃烧到自己的脚底了,将来一定堕落地狱。

7. 修行者最后如果没有解脱生死轮回,或是没有往生极乐世界,只会在六道中轮转,来来去去。过去的无明引起现在的果报,现在的业力又引起未来的轮回,遇到善的因缘就行善积德,遇到修行的因缘就修行,遇到坏的因缘就造业,总之都是在六道中往返来去。

8. 人生是苦,千百万种苦。婚姻不美满,家庭不和顺,儿女不合心意,是最大的苦,要知道这些都是因缘和合、是讨债的。最根本的苦是轮回,一定要往生,否则,未来之苦将仍无尽。

9. 《法华经》言:“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世间之惬意事、乐事,都是相对,非究竟。乐是苦因,一息不存,便是来生,六道四生,随业受报,轮回未出,必堕地狱。若能体会地狱之痛苦,则一刻也不能自安。深悟无常,切求出要。

10. 世间一般人都要追求富贵,都要完成高学历,追寻无边的知识,但不管他有多高的学历,多丰富的学问,如果他不相信有善恶报应,不知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佛陀则说他是一个愚痴的人;反过来说,一个人即使没有受教育,不认识字,毫无文化,可是他相信有善恶报应、有三世因果、有六道轮回,而且也预先为自己寻找、准备解脱六道轮回的方法,那佛陀就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11. 人生每过一天就等于更接近地狱一天,再怎么样的功成名就,死了还是要跟阎罗王见面,还是要继续轮回。只在物质上帮助他、救济他,是一种世间善与慈悲爱心。若能进而让他了脱生死轮回,让他不再轮回、不再反复受同样的苦,甚至能够让他成佛,永离六道轮回,这一种慈悲,岂不就是大慈悲!这种智慧,岂不就是大智慧!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弘扬净土法门的人,可以说是大慈悲、大智慧。

12. “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宇宙人生的自然现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化的根本。若能“深信因果”,就会弃恶行善;若知“轮回路险”,便思“求生净土”。

13. 人生的苦,就是众生都具有贪瞋痴,瞋就像火,贪就像海,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三界是火宅、六道是苦海,从地狱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到处都是苦海、都充满了大火,可说娑婆世界是众苦充满。而极乐世界怎么样?《阿弥陀经》说:“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14. 学佛的人要了解,世上的苦乐祸福、成败得失都是我们过去所造的业逢缘而呈现的,如果我们没有造业,今天我们就成仙、成佛了,不会在这凡间轮回。会在凡间轮回,都是过去世造了种种的业,只是我们忘记了,但是因果不昧,时间一到自然受报。所以佛陀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做者是”。善业多者转生为人,恶业多者堕落地狱,若念阿弥陀佛则靠佛力往生极乐世界。

慧净上人 https://t.cn/RyhHGaW

生命是无常的,在那无常变化当中,每一个变化你都没办法决定,都是由因缘来决定的,所以它是苦的。当你了解之后,你一天都不想留在娑婆世界,因为这个世界不美好。

◎ 在修行过程当中,安住在“慈悲、包容”就好。待人处世,不能求真,也不能求美,只能要求自己保持慈悲心、包容心。

◎ 我们的生命,就像无止尽的水流,这个水流的引导者,就是你“心中的思想”!

◎ 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变现的,“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创造出来!”

◎ 当我们的心在变化万法的时候,这八识当中,最重要的是“第八识”和“第六识”。“第八识”主宰你的“果报”,“第六识”主宰你的“因地”。

◎ 我们的生命,有二个内涵:第一个、承受果报;第二个、造作业力。

◎ 第八识把这个果报变现出来,所以才有独立的生命体,可能是男众、或是女众,或者庄严、或者…等等。是谁变现出来的呢?就是“阿赖耶识”自己变现出来的,这跟别人都没有关系,所以你长得怎么样,事实上跟你父母没有关系,那是你自己的“阿赖耶识”释放出来的。

◎ 当你有了这一期的生命,你就会在这五蕴身心当中,捏造一个“自我”;所以我们所说的‘我’,其实就是以这个果报体为我、以五蕴为我。我们之所以产生“我”的概念,这个“我”是“第七识”捏造出来的,所以第七识很特别,它不变现果报,也不造作业力,只做一件事,就是把这个果报体捏造一个“我”出来。

有了这个“我”之后,就有“第六意识”,以这个自我为中心,开始去了别六尘的境界──色、声、香、味、触、法,产生很多不同的感受,有快乐的感受、痛苦的感受。

◎ “第八识”把这个果报变现出来,“第七识”产生一个自我的想法,然后以自我为中心,“第六识”开始去受用六尘,产生快乐、痛苦,这个叫做“承受果报”。

◎ 当我们在承受果报时,同时又造作新的“业力”,这跟“来生”有关系。

◎ “第六识”在承受快乐、痛苦的时候,产生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如果它产生的想法是及时行乐,那就不好,这个人要修善就很困难。如果生命的目的是在“及时行乐”,那他可以不择手段来让自己快乐,那会伤害很多人、造很多罪业。如果他的想法是:今生痛苦或快乐不重要,来生比较重要,我是为来生而活。那这个想法就正确了,这种人就容易去要求自己断恶修善。

◎ 当你的果报出现,“第六意识”去了别外境的时候,所产生的快乐、痛苦,又让你产生另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当然跟你过去所学的圣贤之书、你体验多少有关系。

◎ “第六意识”的想法,由于“第七识”使令它更加坚固。然后,再回存到“第八识”,又把它熏进阿赖耶识当中。

所以“第八识”它变现了果报,让“第六识”来受用;第六识受用之后,又造了新的业力,又把它存回到第八识,就构成生命的相续、业果的相续。

◎ 为什么你今生死了之后还有来生呢?因为你今生在受用果报的时候,又造了新的业力,这些业力又创造来生的果报。

◎ 当“第六识”在承受果报,同时在造业的时候,有两种选择:

一、如果我们心中没有目标,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造恶也无所谓、造善也无所谓,那就由外境来决定──到清净的环境你就造善,离开寺院到外面去,你就造业。

二、当一个人学佛之后,就不同了,第六识有“作意”的警觉功能,就懂得“如理作意”──不管外境怎么变化,我一定要断恶、修善、度众生,是由“作意”来引导的。

◎ 我们是怎么来承受过去的果报?

第一、相由心生

我们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们已经经历了无量无边的生命,而这些生命,凡是走过的路必定留下痕迹,这个痕迹就是“种子”。

虽然你的生命结束了,但是在这一期生命当中,你所造的善恶种子,都被保留下来。都被谁保留下呢?是“阿赖耶识”。我们每一次生命都留下很多的痕迹,有善的痕迹、有恶的痕迹。当这些业力成熟时,──有些人到天上去、有些人到人间去、有些人到三恶道去、有些人到涅槃去了。也就是说,我们今天为什么会招感果报呢?是因为我们过去造了很多的业力,这些业力就不断出现这些差别的果报。

◎ 这六道众生,像地狱、饿鬼、或是畜生、人、天,为什么有这么多差别的果报呢?各随其心中的业力种子,而出现它相应的果报;这个果报是你自己的心,把它创造出来的。

◎ 为什么同样的环境,我们的心同时去接触,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呢?就是因为每一个人的福报不同。我们是在受用什么东西呢?你是受用你“阿赖耶识”所变现出来的一切!

◎ 我们今天在承受果报的时候,唯独做一件事情,就是忏悔自己的业障──认命、忏悔。不要在果报上做太多的努力,因为这些都于事无补。

◎ 当阿赖耶识在变现果报的时候,不会因为你讨厌它,它就停止;也不会因为你喜欢,它就多一点,它跟你的想法完全没有关系。阿赖耶识,它该放多少就放多少,等业力结束了,它也不会多放一秒钟。所以我们面对果报,只有二个字“认命”,也就是“应无所住”,不要把心血放在这个地方,因为它不会因为你的想法而改变。

◎ 第二、相随心转

“相随心转”这个很重要。当这个“相”出现的时候,我们又会去创造一个“业”,这时候你的想法很重要,你要培养一种正确不颠倒的想法。 我们的果报会影响我们的想法,想法也会影响我们的果报,这两个是互相影响的。

◎ 不同的想法.会起不同的作用,每一件事情是“无自性”的,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这个果报到底是伤害你?还是帮助你?果报本身并不能决定,是你的想法决定的!

◎ “病痛”叫做痛苦的果报,但是不一定障道。蕅益大师说:如果你对病痛有正确的想法,它就可以产生正面的力量。

◎ 佛法讲“改变”,主要是“改变你的想法”。如果你把每个人都当作善知识,他果然扮演善知识,每个人都能帮助你修行;如果你把每个人都当作恶知识,每个人都变成伤害你,这是事实!

◎ 当果报出现时,它是“无记性”,非善、非恶。那怎么会变成有善有恶呢?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一个人经常生起负面的想法,其实是你自己伤害自己。说实在话,没有人在伤害你,阿赖耶识只是如实的把果报呈现出来,你跟果报接触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想法,这种想法会影响你去造什么样的业。

◎ 为什么要忆念阿弥陀佛?就是因为这样,我们跟佛陀之间的因缘,才能够建立起来。

◎ 你的“生命”跟你的“想法”是很有关系的,如果你不善用其心,你来生还是有很多问题要处理。我们今生面对果报时,你要注意如何“生其心”,这是你该注意的,因为你所想的会影响你的未来。

◎ 生命是由你的“思想”所创造的。

“富贵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

“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

“庄严从忍辱中来,丑陋从瞋怒中来。”

“高位从恭敬中来,卑贱从憍慢中来。”

因行与果报一定是相应的!善用其心─可以扭转人生

◎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自己把自己创造出来,然后你自己再去受用;过去的你创造现在的你,现在的你又创造未来的你!

你能够“善用其心”,未来的生命就在你的掌握之中。

◎ 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曾经出现过很多痛苦的果报,也出现过很多安乐的果报,这些果报是怎么产生的呢?这都不是上帝创造的,完全是由我们内心所变现出来的。

只有你的内心,能够改造你现在的环境,不必向外追求!

◎ 我们如何运用心灵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生命呢?首先,要“发愿”!你希望你未来有什么样的结果,先有一个目标。

你未来的生命,其实是你现在的心境来决定!

◎ 我们未来的果报,是由“业力”来决定的,而“业力”受三种因素影响:第一个是你的“心力”;第二个是“境缘”;第三个是“相续力”。你的心力将决定你业力的强弱。

◎ 你在一天当中,哪些念头是特别坚固的,而且是经常出现的,出现的次数非常多,那这个念头不管是好的、是坏的,对你来生有很大的牵引力量。

◎ 每一个结果要出现之前,会有很多征兆,最容易观察的征兆就是──观察你的念头!你想要创造美好的未来,就要注意你现在的念头!

◎ 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是重视他心中的想法。“众生”是把果报看得很重要,为了追求眼前的果报,可以牺牲未来而去造恶,像这样的人,他可以不管未来,他要的只是现前的快乐。菩萨跟众生的心态是不同。

◎ 我们的生命,受二种力量的影响,第一个是“外境”的影响;第二个是“心灵”的影响。

如果你放弃了心灵的力量──那你这一生,完全由“外境”来主导,只能活在“业力”当中。

◎ 因为你没有培养一种心灵的力量,你对未来没有任何愿望,没有培养好的思想来改变自己,这种人叫做“活在过去”。但是一个学佛的人,他会利用心灵培养一种美好的力量,然后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 生命有二种力量:一个是“外境”的力量,一个是“心灵”的力量。如果你经常是由“外境”来牵引你,那你就不可能拥有美好的未来;如果你的生命是由“心灵”来引导外境的,那你现在可能不是很满意,但是我保证你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因为你的生命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消业障。所以你一定要用心灵的力量来引导生命,不能用外境的力量来引导生命,这个很重要!

◎ 一个人一天当中都是做你“喜欢做”的事,那就是跟着感觉走,外境给你什么刺激,你就做什么,你就很难期待有美好的未来。应该要做你“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听经闻法,念佛拜佛等,这样才对。

◎ 改变生命的最大力量是“心念”!

念佛就是用心力,去忆念阿弥陀佛,才能够启动阿弥陀佛的加持力;如果你不忆念阿弥陀佛,那佛的四十八种誓愿力量,有就等于没有。

你要把阿弥陀佛的力量转成你的力量,就必须要做一件事──你要忆念阿弥陀佛!

◎ 佛的力量再大,也不能主动帮助你。你要先释放一种力量(能感),祂才能够产生回应(能应);这是修净土法门,所应有的正确信解。佛回应的力量有多大?就看你释放的力量有多大,祂回应就有多大。

◎ 佛的所有力量,都必须透过你心中的忆念,才能够把它启动起来。这是修净土的人,必须要知道的事。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总归起来有四种摄受:

第一、光明摄受: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把阿弥陀佛的光明,引到我们的身心世界,接受阿弥陀佛光明的摄受,就可以消除业障。

第二、神力摄受:能破除鬼神、冤亲债主的障碍。第三、法身摄受:能令念佛人的菩提善根慢慢地增长。第四、色身摄受: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前开示慰导、接引往生。临命终时,只要你一心念佛,阿弥陀佛就会亲自来开示、慰导你,把你接引到极乐世界去。

◎ 如果你继续在三界打滚,会有什么后果?

你来生可能会造五逆十恶的罪业,会让一个初发菩提心的菩萨,退堕到地狱去。所以应该赶快到净土去修学,成就不退转的功德。这才是我们念佛最重要的目的。

◎ 怎样忆佛、念佛,才能感应道交呢?

都摄六根〈专注力〉,净念相继〈相续力〉。

我们想要把佛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当中成败的关键,在于是不是能够“都摄六根、摄心专注”。

◎ 佛对你的加持力,不是你佛号念得很多就有效,而是每一句佛号,要念得清清楚楚!那种虔诚专注的心要生起来。

◎ 念佛的要诀── 宁可少、不可草。必须要摄心专注,净念相继。每一句佛号,都要念得清楚,听得明白。念佛是由内心的摄心专注、虔诚恭敬,来感召佛力的加被!

◎ 净土安乐的功德:

一、不堕恶道

即便你过去生有很多杀盗淫妄的罪业,但是你往生到极乐世界,起码保证你──直至成佛为止,不再堕到三恶道去,这是很重要的保证,你一定要把“不堕恶道”的愿景列进去。

二、色身坚固

成就往生的菩萨,他的色身叫做“金刚那罗延身”,身上没有任何病痛。

蕅益大师要不是病苦,可能就不会求生净土,就是因为病痛的关系,才开始念佛。他说:“他病到七日七夜不能坐、不能卧,只有含泪念佛”。等病障消灭、出关之后,从此一心归命阿弥陀佛,万牛莫挽,对阿弥陀佛就产生一种真实的归依了。

◎ 阿弥陀佛跟你保证,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在这一期的生命,你绝对不可能生病,不管你以前有什么杀业,那些业都不再活动了。

◎ “得乐”当中,衣食自然、国土庄严、具足五通、寿命长远。

极乐世界的这种安乐果报,从脱离痛苦,到成就依正庄严,最后给你一个相当殊胜、具足五通,以及长久的生命果报体。

◎ 净土解脱的功德

一、亲近十方诸佛

二、听闻佛法
诸善俱会

你必须把“净土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我希望生到极乐世界去,那里没有病痛。为什么能去呢?因为有佛号!我希望来生的果报体能够自由自在,能具有神通的果报体。 https://t.cn/Ryhaa6H

福德道命,患祸过罪源于何处?
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命生于和畅,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过生于轻慢,罪生于不仁。”这句话最有据可查的应该是出于明代高濂所作的《遵生八笺》卷 2 《清修妙论笺下》之《洗心说》:全文是“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命生于和畅,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过生于轻慢,罪生于不仁。戒眼莫视他非,戒口莫谈他短,戒念莫入贪淫,戒身莫随恶伴。无益之言莫妄说,不干已事莫妄为。默,默,默,无限神仙从此得;饶,饶,饶,千灾万祸一齐消;忍,忍,忍,债主冤家从此隐;休,休,休,盖世功名不自由。尊君王,孝父母,礼贤能,奉有德,别贤愚,怒无识。物顺来而勿拒,物既去而不追,身未遇而勿望,事已过而勿思。聪明多暗昧,算计失便宜,损人终有失,倚势祸相随。戒之在心,守之在志。为不节而亡家,因不廉而失位。劝君自警于生平,可叹可警而可畏。”
高濂,字深甫,号瑞南,又号湖上桃花渔,钱塘人,明代著名养生家,明史无传。其著作《遵生八笺》为养生专著,全十九卷。书中附有万历十九年(1591年)写的序。该书从八个方面(即八笺 )讲述了通过修身养生来预防疾病、达 到长寿的方法。这八笺是'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起居安乐笺'、'延年却病笺'、'饮馔服食笺'、'燕闲清赏笺'、'灵秘丹药笺'、'尘外遐举 笺'。
br> 后来弘一法师曾向世人推荐过一本书,是清代人金兰生编述的《格言联璧》。说“《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格言联璧》中《摄生(附)》中有“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一语。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北鄂州西山古灵泉寺有僧名释融森,据传善“相术”等法术,死后肉身不腐。释融森传有《劝世文》一篇,首句即为“道生于安静, 德生于卑退 ,福生于清俭, 命生于和畅 ,患生于多欲 ,过生于轻慢 ,祸生于多贪, 罪生于不仁。”
在道家经典《吕祖修养经》中,也有“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命生于和畅;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过生于轻慢,罪生于不仁。”一说。《吕祖修养经》托言吕祖所作。吕祖,即 吕 巖 , 亦 作 吕 喦 , 字 洞 宾 , 号 纯 阳 子 。 由 於 道 教 全 真 道 派 奉 吕 巖 为 纯 阳 祖 师 , 故 世 称 吕 祖 。 据 《 历 世 真 仙 体 道 通 鉴 》 , 吕 祖 生 於 唐 贞 观 十 二 年 ( 6 3 8 年 ) 四 月 十 四 日 , 河 中 府 永 乐 县 人 。吕洞宾的故事多为传说,《吕祖修养经》也可以肯定是后世道家传人所作。
上边的考证说明,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中,儒、道、释三家的有关论述都提到了 “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命生于和畅,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过生于轻慢,罪生于不仁。”这句话。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中国古代的主流学说都同样重视个人的修身养性,并且有着几乎相一致的修养目标和境界:这其中既包括对“命”这一人生终极命题的哲学关怀,也包括“祸”、“福”、“罪”、“过”等价值观与方法论的思索,在远祸趋福、去罪避过、知天达命的过程中,达到“道”和“德”的 人格目标。
这一关于“道德福命”的阐述,我们可以理解为:每一个人都期许自己:我有道德、我有福报、我的命运很好!所谓「道德福命」,不是你说自己有道德,就有道德;说自己有福报,就有福报。「道德福命」是从哪里里来的呢?有四点看法:第 一、道生于安静:道在哪里里?道在寂静的世界里。平时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身心安静下来,道就会浮现在前面。所谓「道」是很平等的,「道」是很普遍的, 「道」是共有的,「道」是恒长不变的;如果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身心安定下来,不把杂念去除,任他妄动、妄想,就不容易懂得「道」。第二、德生于克己:什么叫德?德是对自我的要求,不是用来要求别人。我们常常不自觉的怨怪周遭的人,你不好、他不好,这个不对、那个不对;有德的人不会如此,他会自我要求、自我健全、自我圆满,这才是德。第三、福生于俭朴:福在哪里里?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勤俭朴素里。所谓「惜福」,福报要珍惜它、爱惜它,才有福报;你不惜福,把福报都浪费、用尽了,当然没有福报。所以,在勤劳、朴素里面,容易长养自己的福报。第 四、命生于和畅:佛教讲「四大本空」、「借假修真」,人要活在世间上,一定要有「命」,如果我们的性命结束了,身体不是我的了,身体腐烂了,就没有色身依 附性命,因此我们要重视身体。最主要的,就是要维护我的性命;命必须要和畅,气要和、心要和,当然人性也要和畅,什么都能畅通、畅达,命自然会存在。所以,「道德福命」从哪里里来?有四点:第一、道生于安静,第二、德生于克己,第三、福生于俭朴,第四、命生于和畅。
正是因为传统的思想体系存在这些共通之处,中国古代那些学贯古今、集思想文化之大成的奇才们才有可能在自身的思想形成中,可以融儒、道、释多家于一身,形成复杂生动、富于变化、丰富多彩的人格魅力。苏轼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命生于和畅,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过生于轻慢,罪生于不仁。”目前也被收入大学生文明修身格言集锦。目的是“大学者,由科学而达至修养”。一名大学生不仅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而且要重视修补基本的公民意识和公德意识缺陷,进而应特别注重个人修身养性,努力做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新青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谢谢正谷合伙人王升忠、李华贞、寿晓丹、张晓珍,康颖、高扬、周梦晨、朱雯珺、董颖、李绮婷、邹一晗等小伙伴 # Organic for a sustainable
  • 今天回家给妈妈过生日了,还是很开心的,愿家人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我的家人朋友们一定都要平安!
  • 25啦~未来要勇敢 善良 保持热爱妈妈在农历生日就给我发来了祝福 嘻嘻阿橙依旧是每年的第一 每年都宠我 真好 爱她璇璇给我买了紫色的毛衣开衫 昨晚回宿舍还有惊喜
  • 二、爱上西班牙的多元文化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各有特色,而让西班牙与众不同的,是她的包容与多元。四、爱上超燃的西班牙足球如果你是一个球迷,那么热血与不屈不挠的西班牙足
  • "五分钟见面日"忙碌时间里抽空来见你一眼:/下班后我走到清晖支行那等家姐车我回家,在等待期间我跟baby聊天知道他今晚在东城吃饭!我回家也会
  • Kom me een keer opzoeken!这是我的住址。Hier is mijn adres.我们明天见面吗? Zien we elkaar mor
  • 高台县充分发挥“居中四向”的区位优势和西煤东运的通道优势,引进兰州市国资委能源投资集团投资新建的张掖市晋昌源煤业有限公司,通过承接新疆、内蒙古煤炭资源转化需求,
  • 帮助淡化痘印。现为江苏省直机关用房。
  • 小九也相信这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在某一天让我们看到坚持的意义!漫长而寒冷,看似寂寥,虽然少了鲜花,少了绿叶,但在这平和闲暇的日子里,恰好可以整理思绪,沉
  • 当孩子发生腹股沟疝气的时候,你们用得明理疗的无余手法去按揉这个地方,一般孩子都会疼,甚至拒按,十有九痛。这都是足厥阴肝经管辖范围,按摩阴包就能很好的刺激这个区域
  • #冬之校园#【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为弘扬优秀家训家风,传播家庭文明正能量,引领幼儿健康成长。#文旅南充# 【[赞啊]陶艺烙画剪纸戏曲少年多才艺我市4所学校荣
  • 但他不太爆分:单场50分6次,单节20分最多的赛季也就3场。大概他真正放开抡,也就是2013-14季的MVP赛季(威少受伤)和本季,再就是上季对雄鹿季后赛了(后
  • 出差在外,早晨和司机的一路唠嗑(他的观点:孩子要好好培养,多读书,多受教育,刻意不生养孩子的人是不道德的,那样就没有繁衍不息的人类了,也就不会有我们自个儿。我说
  • 也许会被当成舔狗,也许还不够真诚,也许会影响她的生活,也许她根本看不到这些话,但还是不想放弃。因为摩羯男喜欢稳定的生活,他们害怕会出现一些计划外的事情,所以摩羯
  • 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佛都知道;一切人都把不实在的东西当成实在,真的清净来了,他也不会去享受。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
  • #阳光信用# 成功只是一时的,失败却是主旋律,但是如何面对失败,却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有的人会被失败击垮,有的人能够不断的爬起来继续向前,我想真正的成熟,应该
  • 看韩剧里的鱼饼好像好吃到不行,但实际也还好;每年从10月开始就馋村里人种的橙子,今年老妈寄了一箱(大部分是橙子,小部分是老妈自己种的番薯)今年的橙子虽然不是特别
  • 】在广州番禺市桥的西坊大院的墙上,看到写有“先有番禺后有广州”的字样,不了解内情的人一定会说有冇搞错?现在主楼上旧时商业的招牌还保存的完好。
  • 他现在个头最大确实家里最胆小的狗子,但是他作为大型犬的威慑力一样还是存在的,路人看见他都会怕尤其是带小孩子的。 地支入墓就比天干要普遍得多,因为没一个地支都有
  • 现在就有这么一档关于导演竞技的真人秀开播了。我相信很多观众看完这些影评人的点评之后,都有一种错觉,那就是绝大多数的影评人是支持梁龙这个片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