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系列#
春节回老家 脱更了哈
上来又事多 也拖更了
今天跑步了 要练字 也要更博了
继续上次的第158窟:最美的涅槃境界

敦煌的女儿樊老师
在她的《我心归处是敦煌》里写道
每当苦闷跟烦恼时 她都喜欢去158窟去看看

158窟的佛床上
卧着莫高窟最大也堪称最完美的释加牟尼佛涅槃像

卧佛长15.8米 头向南 脚朝北 右肋而卧 面向东
它始终这样从容不迫 宁静坦然地面对着朝圣者
1200年

涅槃-是灭 灭度 灭寂的意思
佛教认为 人生是一个无边的苦海 而佛教的根本宗旨就是启示众生脱离苦海 到达最高的理想境界 也是
而实现解脱的唯一出路就是识破并断绝世俗诸苦得以产生的根源 以无上正等正觉进入涅槃
它是佛教全部修行所要达到的最好境界 是指解脱生死轮回后到达的一种精神境界

158窟的佛陀头枕大雁衔珠联珠莲花纹枕
洒落的身姿显得格外舒展轻盈
通身薄薄的袈裟如晨曦一样 覆盖着清硕绵柔的身躯 薄雾下的身体异常丰满而柔软
他的胸脯仿佛微微起伏 心脏好像还在跳动 整个身体里似乎依然流动着血液 活跃着不息的活力与蓬勃的生命力

佛陀的右手衬托着脸 左臂自然的覆在左侧腰身 生动的臂膀跟手指好像随时准备抬起来一般
它似闭非闭的眼睛 微微含笑的嘴角显得非常自信 好像对自己生前一切苦难的经历 所证得的无上智慧成就感到无憾跟宽慰
在涅槃到来的时刻 它以一种绝对的从容跟宁静给世人无限的希望跟信心

涅槃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女性美 会让人忘记他是佛陀
从他安详和慈悲的微笑间溢出来的 正是从嘴角透出来的光 成为他精神的温度-呼吸
他的长眉与微闭的双目相互呼应 和谐的透出秀美下的庄严
他还没有完全的对这个世界闭上眼睛
他的表情没有任何濒临死亡时该有的痛苦跟不安

涅槃来临时
他内心的从容 沉着还有大智大勇
都在这泰然自若的神态中呈现出来
这个时刻 没有高高在上的佛陀 没有死亡的恐怖跟阴冷
空气里弥漫着温暖慈悲的氛围

围绕卧佛像的三壁 是菩萨 弟子 俗众还有很多神跟人的涅槃举哀图
南壁绘了很多处之泰然的诸菩萨 还有悲痛欲绝的大迦叶和扑地啼哭的阿难十大弟子
北壁绘制的是世俗信徒各国国王极度悲痛和自残的场景 他们以割耳 割鼻 锥心 剖腹等自残的方式 表达着对释迦牟尼涅槃的悲痛跟哀悼
西壁 也就是卧佛像背后的壁面上 绘菩萨 比丘 天龙八部 菩萨们面带沉思 比丘们悲不自胜 四大天王以及天龙八部表情惊恐
还有曾辅助释迦教化众生的老年维摩诘也悲痛不已

第158窟有着长方形的盝型窟顶
穹顶壁画画的是九方净土
即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北方/西南方/上方净土
加上佛床前壁中央小龛内画的下方净土
共十方净土

这个窟的
南壁前部塑立佛像 即过去佛迦叶佛
北壁前部塑立善跏趺坐佛像 即未来佛弥勒像

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涅槃的塑造
没有直接表现死亡的恐怖
也没有司空见惯的庄严涅槃
而是用简洁的体态跟线条来体现

樊老师说
她后来悟到的是:艺术家塑造的根本不是死去的佛陀 而是“佛陀的安眠”
佛在涅槃的境界里 远离生死的幻灭
佛没有死 佛不曾死 佛也不会死
涅槃本身就是超越生死 死亡对他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也不再有任何威胁 他进入的是那个不生不死的境界

她说
在她见过的国内外塑造涅槃佛中
莫高窟的涅槃达到了一种恬静的“美的极致”

无论是东汉晚期的孔望山摩崖造像的涅槃像
着重刻画佛的头部和上身的重庆大足释迦涅槃雕像
还是张掖大佛寺那尊目前我国最大的涅槃佛雕像
或者是龙门石窟普泰洞北壁西部的浮雕涅槃像
都没有这尊的意趣跟神韵
连现藏于白沙瓦博物馆的佛涅槃图浮雕
作为犍陀罗佛教艺术的杰作
也没有158窟卧佛那种不可言说的美

艺术家是“佛”的造物主 人是“佛”的造物主 正是“睡”让佛陀活了 正是“如是安睡”让佛陀“如是安在”
如是安在的心 创造了如是安在的佛 即心即佛

《维摩诘经》说“生灭不二”
诸法本来无生 也就无所谓灭 能够悟到“三界世间与出离世间”的不二 便没有了分别和执着 也就没有了因分别执着而生出的烦恼跟悲喜
“生死与涅槃”不二 生死无别

伟大的塑匠要让佛的肉身不寂灭 他的光明不黯淡
要用手里的泥巴定格下这个永生不死的瞬间
要让来面对佛陀的每一个凡人
都能感受到爱与生的力量 感受到佛并没有死
他只是在那里 他在休息 要睡了 但他尚有知觉 他无所不在
那泰然自若的表情是进入了最深的禅定后的智慧觉照

身无边即涅槃 他本身不是死 是超脱轮回跟痛苦的境界
心进入清净正定 就是脱离了生死
不会再有现实跟彼岸的差异
不会再遥想那个永生不死的天国和来世
就能从对于天国和来世的祈求与膜拜中
回到这个真实的现实世界
从而发现这个世界前所未有的意义

因为世界的意义
并不取决于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跟时间
而取决于心灵对世界的体验和感知

大小乘佛教对于涅槃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小乘佛教认为涅槃就是“灰身灭智 捐形绝虑”实质上是对死亡的赞颂
大乘佛教认为 一旦证入涅槃 佛身即会具有真正之常、乐、我、净四个特性 称为“涅槃四德”

常即永恒常在
乐即无痛苦 充满欢乐
我即自在
净即断除一切烦恼

如果此生找不到心灵安放的地方
或者心一直在流放的路上
就像生活在漫漫长夜

当下就是涅槃
当下就是佛国净土
明白了这一点
樊老师觉得莫高窟就是她的佛国 她此生的净土

心的力量真是无比强大
而心的强大
就在于正定 在于守一不移!

记住
这就是158窟最美涅槃像
传递给我们美的同时 带给我们的心灵启示!

善导和尚这首偈子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点击关注 ► 一生念佛 今天

南无阿弥陀佛。

《法然上人全集》第388页。



答镰仓之禅尼书

《答镰仓之禅尼书》。

“镰仓”是一个地名,在日本很有名,现在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禅尼”可能是一位原来修禅的比丘尼法师,她想学净土,就写信给法然上人来请问。

法然上人这封答函大约分为三部分:先是“普劝专修”,然后是“五事答疑”,最后是“结劝信心”。

六、答镰仓之禅尼书

(《大正藏》第83册第201页上 )

来函详悉。念佛功德之大,虽佛亦难说尽,智慧第一之舍利弗,多闻第一之阿难,亦难知念佛之功德,广大善根故;何况法然等,更不能说尽。法然于传来日本之佛教经论随分阅读,然仅就净土教文,欲说尽中国传来之圣教义意,一年二年亦甚困难。然,来函承问故,当为说之。

首先说念佛功德广大,想把它说清楚,说明白,说得详尽,那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我们普通人做不到,就算是多闻第一的阿难、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也做不到,就算是释迦佛亲自说,也说不尽。

所以,对念佛功德,不是听到多少、学到多少才能相信,这个量超越了我们可思议的范围。但是凡夫总有疑问,有问就要回答。

先,不信念佛之人言“莲生或津户三郎等,无智之人故,不劝余行,唯劝念佛”,此极为谬误也!

前面有《答莲生书》,这里说的“莲生”或许跟前面是同一个人。莲生和津户三郎是两个人,大概没什么文化,法然上人写信劝导他们专修念佛,有人就说“因为他们没文化,也没智慧,所以法然上人才劝他们念佛,不劝他们修余行”,意思就是,有智慧的人就不必念佛了,可以修其他更高难度的、需要智慧的修行法门。这是极端错误的。

其故者,念佛之行,本来不论有智无智,弥陀往昔所誓之大愿者,普为一切众生故也;非为无智之人誓念佛之愿、为有智之人誓余行之愿。为十方世界之众生故,有智、无智,善人、恶人,持戒、破戒,贵贱、男女等,皆无分别;佛在世之众生,或佛灭后之众生,或末法万年后三宝灭尽时之众生,唯有念佛是现当(现在与来世)之祈祷也。

这个理由说得特别清楚,念佛之行是不论有智无智的。念佛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他的本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乃至十念”就是一向专念。

“十方众生”包含得非常广大,所以下面说得特别明白,并没有说“在十方众生当中,只有无智众生才念佛,有智慧者就修余行”,不是的。不论有智无智、是善是恶,都包含在“十方众生”当中,毫无分别。这是对身份、根机、能力没有选择。

就时代来讲,念佛法门是通行的法门,所以佛在世之众生、佛灭后之众生,乃至万年法灭的众生,都包含在“十方众生”之内。

对“十方众生”,其实有两种表达法:一个是横向的,善恶、男女、出家在家、持戒破戒、有智无智……这是横向比较;再就是纵向的时间轴,过去、现在、未来,以我们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这一期教化来说,就是佛在世、佛灭后,还有法灭之时。

之所以拿时间维度来说明,是因为圣道法门要修行戒定慧、六度万行,这是难行道,在佛在世的时代,也就是正法时代,得益者还是不少的;但是到了像法时代、末法时代,就没有了;法灭的时候就更不用谈了。或许有人会拿圣道法门这种时间的局限性来思维净土法门,那也是不正确的。

“现当之祈祷”,不管是为现世福乐,还是为未来往生净土、解脱成佛,都应当一向念佛,都可以专修念佛。并非说“为了往生极乐,我就专修念佛;为了现世利益,求发财,求升官,求开智慧,我就向不同的佛菩萨祈求,诵不同的经论咒语来求取”,不是这样的,为了现世利益也要念佛。

或许有人说“求现世利益,就拜佛,念佛;如果求解脱,就要靠戒定慧三学,要靠开悟。念佛嘛,求一点福报是可以的,求开悟求不来”,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念佛能生净土,生净土之后就能证悟一切法门。所以,不论是为后世之证悟,还是为现生之利益、福报,都可以念佛。

善导和尚是弥陀化身,阅读一切圣教而劝专修念佛者,亦广为一切众生故也。方便时节,契应末法,即是今之教也。

是故,不限无智之人,广凭弥陀本愿,普随善导解释,劝化念佛一门,何限无智之人而隔有智之人乎?若然,则背弥陀大愿,违善导解释。

有人认为,只有无智之人才念佛,比如乡下老太太没文化,所以才念佛,有智慧的不用念佛。所谓“有智慧”,也不是多大智慧,就是读过几本书,认识几个字,脑子聪明一点,会转弯,有时候还成了坏事,因为这是世智辩聪。

弥陀本愿本来不分有智无智,平等无分别,普誓十方众生都念佛;善导和尚的解释也是根据圣教广劝专修念佛。如果自逞小智,认为无智之人才念佛,有智之人能修行,有能力、有大智慧的人不应该念佛,这就违背了弥陀本愿,也违背善导和尚的解释。

是故,凡来参诣,寻问往生之道者,不论有智无智,皆劝以专修念佛也。

所以,法然上人说:“我自己就是这样,只要别人来问往生之道,不管是有智之人(比如现在的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是普通的、愚痴的、没文化的人,我都劝他们念佛。”

这里的禅尼是出家人,她当然会接引信众,但是也一样,不论有智无智,都劝念佛。佛门里最有智慧的舍利弗、文殊师利菩萨,他们都念佛,还有什么智者不应该念佛呢?

凡阻止专修念佛者,前世未闻念佛三昧之得道法门,后世亦将堕于三恶道故也。

按说专修念佛是佛门的通则,大家都应该理解、接受并弘传,但是恰恰有一些人来阻止专修念佛,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过去的善根不够,所以未来的果报也很可怕。

“前世未闻念佛三昧之得道法门”,这就是佛在经中说的“始从三恶道来”,过去未曾闻修此法,因为这个法门太深入、太广大了,能顿速超越,一下就把他吓着了。善根不够,缘分不够,确实难以相信。如果阻止专修念佛,自己不能信,又阻止别人,后世的果报就很可怕,一定会堕三恶道。

此理经论多言之,如善导和尚于《法事赞》云“见有修行起瞋毒,方便破坏竞生怨。如此生盲阐提辈,毁灭顿教永沉沦。超过大地微尘劫,未可得离三途身。大众同心皆忏悔,所有破法罪因缘”。此文之意者,见有愿生净土而念佛之人,即起毒心,巧思无理之事,以种种方便破坏专修念佛之行,犹如仇寇,横加阻挠。如是天生即无佛性之眼,失善根之种,阐提等辈,念此弥陀名号,长离生死,往生常住之极乐;然而毁灭如此顿教,依此罪故,永远沉沦于三恶道。如是之人,虽经大地微尘劫,不能脱离三途之身。是故,如此无理之人,反宜怜愍之。若因如此罪人所言而懈怠专修念佛,并疑念佛往生而起顾虑之人,则虽劝而无益矣!

善导和尚这首偈子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眼睛看到这些文句,内心就非常警觉,惊动。我们都想象不到,见别人专修念佛怎么会起瞋恨毒害之心,而用种种方便手法来破坏,就像冤家仇敌一样呢?但是,这样的事在古今中外频频发生。

为什么?因为众生都在邪见当中,所谓“生盲阐提”,“阐提”就是断诸善根之人,“生盲”就是天生的盲人——有的人不是肉眼“生盲”,而是佛性之眼没开。佛性之眼怎么开?如果前世不闻念佛法门,佛性之眼就没开。所以,一定要先与念佛法门结缘,佛性之眼开了,才能深入专修念佛。

按说一切众生本来就是生盲阐提,就是邪见,不开佛性之眼,断灭善根,但这样的人正是阿弥陀佛本愿救度的对象。即使是生盲阐提,如果念佛,也决定往生。可是,如果不能信受佛语,妄逞自己的邪见,诽谤念佛,那就没办法了。

念佛是顿教,顿到什么程度?生盲阐提只要一念回心、愿生净土,而称念弥陀名号,就皆得往生,往生则证常乐我净大涅槃,这叫顿教。

现在你诽谤顿教,让佛法的光明掩没了,这个罪过就大了。即使把大地磨成微尘,一粒微尘算一劫,这有多少劫?数不尽。即使这些劫都过去了,还在三恶道里轮回,出不来。

所以,这样的人无理非难,完全纵任自己的邪见无明,我们对他应该起怜悯心,因为想到他未来的果报如此深重,所以应怜悯、可怜他,而不是被他影响。

但是,恰恰有不少人听到他诽谤,就被影响了,本来专修念佛,现在懈怠了,没有兴趣了,感觉信心丢失了,“念佛能行吗?”起了顾虑,这是不应该的。

凡缘浅而未至临终之人,虽闻而不信;见念佛人,即生瞋心;闻念佛声,即起怒容;虽经论未言,亦谤言念佛是恶事。闻如是语,应怜愍之,不应动心。于不信之人,亦不可勉强劝信。应视为过去之父母、兄弟、亲属而生慈悲,念佛往生极乐,速证涅槃之后,再还娑婆,救度诽谤不信之人。

这一段对我们很有启发,特别重要。为什么一个人闻净土法门不信呢?就是缘分不够,缘分浅。各经论都赞叹念佛,没有一句说念佛不好,但是他不依经论,经论里没说的话他乱说,他诽谤念佛是恶事。我们听到他这样说,就要怜悯他,心中不应该疑虑、动摇。

再来,这样的人不信念佛,也不要勉强劝化他,实在勉强的话,会增加他的罪障,彼此烦恼。那怎么办呢?放宽一步,想到他是我们过去的父母、兄弟,但是目前缘分还不够,所以我们先到极乐世界再说,有能力再回过头来劝化他。

到这里是讲“普劝专修”,不管有智无智,都要念佛;另外,对阻止专修念佛的,应当怜悯;对所劝的对象,也要看根机,不勉强劝化:讲了这几件事。

下面列了五条。凡是加了序号的,应该都是对方来信问的事,所以叫“五事答疑”。这五件事的次序:第一是修圣道门,第二个是净土门起杂行,第三是求世间利益,第四是专修念佛,第五是劝化他人。

(一)犹如异解之人众,修诸余功德,则财宝增长;我一向专修,则成决定往生之身。见他人行远道,应思使其结缘我之近道,但于专修无碍,则不妨使其结缘。

这是讲我们对待圣道门修行人的态度。“异解”就是别解别行、异学异见。他们修其他的功德,法财增长,他们有这样的信心,所以才修,才广积功德;我们专修念佛之人是决定往生之身,自己信心决定之后,也不被他们动摇。

同时知道他们是“行远道”。圣道门是难行道,今生达不成解脱,要修行三大阿僧祇劫,生生世世地修;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乘佛愿力,所谓“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横超直入,一生成就,临命终时决定往生净土,往生净土则速成佛道,所以这是近道。

他们走远道,我们走近道,应该让他们向我们的近道靠拢。那怎么办呢?就要彼此有缘分,就要结缘。但前提是什么?对自己的专修无碍。如果妨碍我们专修了,那就不要结缘了。在保证自己专修的前提下可以跟他们结缘,比如随喜赞叹他们的善根。彼此有缘分了,就可以向他们推荐念佛法门,介绍念佛的广大功德。

(二)人众之建寺、造佛、刻经、供僧等事,自心不乱而起慈悲,亦可劝其修如是之杂善根。

“人众”,就是这方面的人比较多。他们修建寺院,造佛像,刻经典,供僧……这不都是好事吗?都是做佛法僧三宝的事。如果我们信心坚固,不受动乱,也可以随喜赞叹他们,鼓励他们,“好,这些事都不错,你多做一做”,因为他们目前的根机就是这样。

这叫“杂善根”。

(三)为求此世利益,不知念佛之义,而祈之于佛、神,亦刻经、建寺等,此亦如前。至少为后世故,亦是善事,不可言其无用;应思此行不碍专修。

第三种,他不愿意求往生,也不愿意求圣道解脱,只求此世利益。他不知道念佛是为了往生。他也做一些积功德、培福报的事,所以也可以赞叹他,鼓励他,“很好的”。至少他为后世修了福报,能得人天善果,这也是好事。不能摧毁他的善根,说“没有用”。要知道,这不妨碍我们专修。一方面自己拿定主张,不被他妨碍;再一个,对他来讲,也能增长他的善根。

前面列了几条,对圣道行人、净土门内的杂行人,还有求世间福报的人,都是根据他们的根机,一方面增长、成熟他们的善根,鼓励、赞叹、随喜他们;另一方面,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动摇,不要被影响,妨碍了专修念佛,可以方便善巧地劝导,使对方跟念佛结缘。

(四)念佛虽有种种义,称念六字,一切皆含;唯凭佛愿,口称名号,手持念珠也。心常系念,则是无上决定往生业也。念佛之行,本来不论行住坐卧、时处诸缘,亦不嫌身口之不净,故名乐行往生也。但,心净之念佛,名为第一之行;心系净土者,则是净心之行法也,应如是劝之。常如是言,不必种种多论。自身亦然,思今生决定往生,务必增强此心。

https://t.cn/A65BgOha

法海宝藏(三)三士道 暇满人身
第二部分 如何学修三士道
第二章 亲近上师后如何修学
第一节  暇满人身 
二、暇满人身的可贵性
    现在,我们要想一想自己,得到的是不是暇满人身。再想想,自己有没有意识到暇满人身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人身,并且认识到了暇满人身的可贵性。
    依托暇满人身可以成办无数的利益,所以,暇满人身实在是非常非常宝贵的一种人身。
(一)得到暇满人身,可以利益现世来世
    得到暇满人身,不但今世可以获得长寿、富贵,也可以成就来世。
    如果今世要做一个富贵的人,可以用此身来成办,比如通过修曼札,供曼札是累积福报最快、最好的方法。如果想健康、长寿,只要有长寿的因就可以,比如修长寿佛、放生等等。来世想要像大自在天王一样,成为一个世间大神,用此身也可以做到。
    暇满人身都能种下成就这些果报的因。
(二)得到暇满人身,可以往生任何净土
    得到暇满人身后,如果来世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其他佛菩萨的净土,都可以做到。
    如果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平时多念阿弥陀佛,多观想极乐世界;多发愿、积福报,然后将福报回向给往生极乐世界,来世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想要往生空行净土等其他净土,也都可以。
(三)得到暇满人身,可以解脱成佛
    得到暇满人身后,不仅可以往生净土,如果这一生想解脱,或即生成佛,也都可以做得到。
    所以,暇满人身是最宝贵的人身。如果不修行、不善用这样的人身,是极大地浪费。
    《入菩萨行论》中说:
得此具备善缘身,若不趁此修善行,
没有比这更失算,没有比这更愚蠢。
    具备善缘身,就是暇满人身。就是说,如果得到暇满人身后,不认真修善行善法的话,是最愚蠢、最失算的,是最大的损失。
(四)与生于极乐世界相比,暇满人身可以快速成佛
    我的大恩上师尕藏曲松大师说:“生于极乐世界和得到暇满人身比起来,得到暇满人身比较难;就可贵性而言,生在极乐世界和生在这个世界得到暇满人身相比,得到暇满人身是最可贵、最宝贵的!”

    为什么呢?因为即使生在极乐世界,成佛还是非常难,时间也非常长。在极乐世界,先是由阿弥陀佛做主,阿弥陀佛住世无数劫后,由观自在菩萨做主极乐世界,再后来是大势至菩萨。在阿弥陀佛做主时,有些人生在极乐世界,经历了无数劫,也没能成佛;到观自在菩萨做主的时候,又经历了无数个劫,依旧没能成佛;要等到大势至菩萨做主极乐世界时,再经历无数个劫,才能成佛。

    因为在极乐世界虽然没有痛苦,甚至连痛苦的名称都没听过,非常快乐,也不会退转。但就是因为没有违缘,累积福德资粮才会非常慢。尽管天天修行,成佛还是非常慢、非常难,所以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就发愿:“我要生在娑婆世界,得到暇满人身,快快成佛。”

    在娑婆世界,得到了暇满人身后,如果是根基最好的金刚弟子,三年零三个半月就能成佛;根基差些的普通人可以七年,或十二年成佛,或是这一生成佛。极乐世界上的一天,相当于我们人间的几百年,我们娑婆世界修行十几年就能成佛,可能也就相当于极乐世界上的半天,或者一两个小时,所以,极乐世界的菩萨都发愿要生在娑婆世界,因为人身实在是太珍贵难得了。

(五)与生于极乐世界相比,暇满人身修持戒律快且福报大

    暇满人身是非常非常珍贵的。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依此人身学佛后,因戒律清净生起的功德非常快,得到的福报也大。尤其是娑婆世界中,人的烦恼越来越大时,即使做到一条戒律清净,福报就大得不得了。

    佛教在印度传播的末期,众生的福报减少了,最后没什么福报了,佛法就逐渐堙没了。佛法在印度消逝以后,中国的汉地、藏区等地还在继续弘扬佛法。这些地区的佛法也曾被破坏了几次,汉地经历过三武一周灭佛,藏地在前弘期也出现过朗达玛灭佛。佛法每被破坏一次,修行者因清净持戒得到的福报就比以前增长很多。

    佛法没被破坏时,一个极乐世界的比丘,清净修持两百五十多条戒律一百年,和末法时期一个娑婆世界比丘清净持戒一昼夜,得到的福报是一样的。佛法没被破坏之前,全部戒律清净持戒一百年,和佛法被破坏后一条戒律清净持戒一昼夜,得到的福报是一样的。

    这是因为持戒功德的大小,与持戒难度有关。持戒的难度越大,能清净持戒的功德越大;难度越小,功德越小。

    极乐世界比丘持戒是非常轻松的。因为极乐世界没有痛苦,持戒就没有障碍,戒律自然会清净;人间修行的违缘非常多,持戒就非常难。所以,在极乐世界清净持戒几百个劫,和在人间清净持戒一天的福报是一样的。特别是佛法被破坏后,修行的功德更大,福报增长更快,可惜的是,没多少人真正去修行。

(六)与生于极乐世界相比,暇满人身修慈悲心、菩提心时间短且福报大

    在极乐世界,因为没有痛苦,修慈悲心几百个劫,和在娑婆世界修慈悲心一刹那得到的功德是一样的。

    同样的,极乐世界的众生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苦,更不要说能感受到其他众生的苦,并且发起救拔众生离苦得乐的菩提心了,菩提心是很难发起的。
三、得到暇满人身的条件 
    要得到暇满人身,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一)戒律清净

    得到暇满人身的因就是十善戒清净。即使是得到普通的人身,十善戒中,至少也要有一条戒律一定要清净。

    能做到十善戒清净是非常非常难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说妄语、不说是非、不说挑拨离间语、不骂恶口、不贪欲、不嗔恚、不执邪见,就叫十善戒。仅仅第一条戒“不杀生”,就很难做到。十善戒要全部清净,来世才能得到暇满人身,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得到暇满人身有多难。

(二)修布施等六度

    要得到暇满人身,除了戒律清净,还要修六波罗蜜多。六波罗蜜多又称为六度,不修六度得到的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身,修六度才能得到有能力、适合修行,并且具足各种善缘的暇满人身。

    即使修不了全部的六度,起码一定要修六度中的布施、忍辱、禅定、般若。布施包括法布施、财物布施、无畏布施,必须要修这三种布施,不修布施就不会有成就暇满人身的福报。还要修忍辱,如果不修忍辱,即使得到了暇满人身,长相也会比较丑。不修禅定,即使得到人身,心也会不容易安定。不修般若波罗蜜多,得到的人身慧力会比较低。

    长相不端正,相貌就不庄严,众生看到就不会欢喜,在度众生上会有一点点障碍。心定不下来,智慧少,这些都是修行上的障碍。

(三)发善愿

    发善愿就是发清净愿,比如发愿:“我愿生生世世得到暇满人身,得到弘法利生的人身。”要发这样的愿,才能得到暇满人身。这种殊胜愿也非常难以发起,因为众生在轮回中,心一直被无明主导,很难清净,也就更不容易生起这种愿。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的烦恼少一点,快乐就会多一点;你的纠结少一点,轻松就会多一点;你的计较少一点,从容就会多一点……人生在世,没有必要有太多的怨恨,也没有必要强求自己。任何事,坚
  • 不开心治愈方法:第一是喝酒喝到多的时候就睡了或者撒酒疯或者其他,第二是流眼泪眼泪流完了你自己心里的郁结舒坦了就好了,第三是诸如跑步打羽毛球篮球踢足球等剧烈运动多
  • 分析婚姻:婚姻宫为酉金偏财星,对另一半的长相、条件、才华等比较在意,容易被对方这些方面所吸引,地支酉金偏财当令,不见正财,以酉金偏财为妻,酉金偏财较旺且自刑,
  • 真的是太会整活了,笑到不行[哈哈]#披荆斩棘的哥哥#8月总结看书:无影视:花儿与少年、沉香如屑团聚:去子瑞家做客,与哥哥去海边搭帐篷摄影:美食旅行:大海健康:月
  • 但他不定期会在企鹅里面更新自己的曲子,偶尔还会特特发给我,说:--“这首曲子是依着你的气质写的,你听听。[心][心][心]凌晨三点就起床开车来滨海,我爸妈都以为
  •   2.2 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加速推动全球氢能开发脱碳加氢和清洁高效是百年来能源科技进步的趋势纵观能源的发展历史,从最初使用固态的木柴、煤炭,到液态的石油,直
  • 领奖的那一刻,为我们自己感到骄傲,我们不负客户所托,我们值得客户信任,易变的岁月,不变的承诺❤️在中宏保险这几年,我们遇到过很多困难,经历过很多挫折,但是更多的
  • > 秋天不第后赋菊 [唐代] 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我们一起努力,等到春暖花开之时,我们来一场约会吧[憧憬]@MD_摩登兄弟#中华水墨花
  • 超级治愈温柔的简短文案1、温柔和让步会让很多事情变得简单2、快乐与平凡最浪漫3、永远喜欢简单又真诚的人 我的爱从来不和差点意思的人周旋4、有些事情只要你觉得值得
  • ” 弥勒菩萨说:“并不是我没有在你身边,我一直在你身边,只因为你有很多业障,这些障难是没有办法用这些咒和空观来清净的。这样慢慢做的时候,最后会达到一种情形,就是
  • #任嘉伦[超话]##任嘉伦411生日快乐##任嘉伦新专辑三十二立#生日倒计时9个小时✨新专辑的上线倒计时9个小时作为嘉人我很开心很兴奋很激动[打call]也将是
  • 要想出三界,这个“爱”没有了,对于禅定里面的境界决定不生这个烦恼,他有“见”见有分别,虽然能出六道轮回,出不了十法界。如果讲“生死”那就是一段,一断就完了,就没
  • 【还是觉得你最好】即使你离开 我热情未改这漫长夜里 谁人是你所爱花不似盛开 爱渐如大海假使你怀念我 为何独处感慨但我不懂说将来 但我静待你归来在这心灰的冷冬 共
  • 等采沙办到的时候余建华已经得到风声,现场已经被处理好了,本人带采沙办领导想进入采沙现场但是现场负责人据不开门,后来本人咨询采沙办他们竟然说要现场拦停,我们拍摄的
  • 不对,家徒四壁不应该有沙发️,我靠着沙发还挺舒服,这给我美的……小地方的臭老倒子就这么好答对[春游家族]写给小吴医生:我慢慢发现,相逢的意义在于点亮了彼此的世界
  • !!
  • (就是我做的太丑啦[委屈])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刻我都想要记录下来乖乖 我会努力变好的希望你会一直都在#郭智硕[超话]# #Gaon[超话]##郭智硕静音妖精# 【
  • 一晚睇咗两出电视剧大结局[666]痞子殿下应该系今年嘅黑马,成出戏无厘头唔知讲咩但又好搞笑好温馨好感动,意外地觉得好睇,可能系因为有张颖康,而今次佢又系姓范[d
  • 《荒漠英雄》 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圆还很光。 不同的身影映照在地上、映照在水面。 月圆之夜,异常热闹。 “嗯嗯嗯——今天是中秋节,我知道的” “嗯嗯嗯——放心啦
  • #ITZY中转站[超话]#【点赞评论抽人付邮送P9世巡随机有瑕全图,瑕疵和事情经过都在下面自己看,能接受的再来】抱歉占用公共资源,我当时收了演唱会随机卡,五张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