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慧远大师定中三次见佛,归命安养!

晋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赞颂
以特别法,永为世范。意旨暗合于行愿,中外流通遍。普令庸彦,大事即生办。肇启莲宗福震旦,畅佛本怀垂方便。圆音一阐士归庐,大法将弘神运殿。一切法门从此流,一切行门从此办。致令各宗尽朝宗,万川赴海依行愿。——印光法师
定中见佛,归命安养
远公所创的莲社,以修念佛三昧为主,其所依据的经典是《无量寿经》与《般舟三昧经》。《无量寿经》所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乃是远公及莲社诸贤共修的纲宗。远公以及莲社其他同伦,修念佛三昧,大多有定中见佛的体验。史料记载:远公禅定中三次见佛。刘遗民专念禅坐,始涉半年,定中见佛,行足遇像,佛于空现,光照天地,皆作金色。
远公对定中见佛事,尚存疑滞,曾向鸠摩罗什大师咨询。远公根据《般舟三昧经》所常引用的梦喻发问:谓定中所见的佛,假如真是属于梦的话,那不过是主观的想像而已,并不是真的佛现,故此佛不可能为我等断除疑网。假如是客观外来的佛,佛既是真实的显现,为何又以梦为喻呢?
什公回答这个问题,详明周全,首先指陈见佛有三类:一是自得天眼而见佛,二是神通自如,飞到十方去见佛,三是凡夫修行禅定,心止一处而见佛。
《般舟三昧经》以梦喻定中见佛事,仅取梦中之事历历分明,能到能见,并非如梦的虚妄。经典处处指陈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真实不虚。
定中见佛虽由心意识的专注忆想,然而其所具境界并非虚妄,乃是众生与佛感应道交所现出的景况。佛的法身遍一切处,亦遍入到一切行人心中。若行人心想佛时,水清月现,佛身显现,是故行人见诸佛身,不可当作虚妄幻觉来看待。可知念佛三昧,须具佛功德力、三昧力与自善根力,具足如是三种因缘,即得明见彼佛如来。
从远公所提出的问题中可知,远公不仅确切地修此念佛三昧,而且对念佛三昧的内涵境界,照见明了。远公由入三昧→见佛→往生,形成其净业修证的脉络路向。远公之念佛,以信心契入,着重凝观禅定,入三昧境界,即可随宜应物,显现妙境,终能见及佛境。受佛力法力之加持,坚固皈命西方极乐世界之愿心,命终得以上品往生,此即远公禅观念佛之要义。
远公这种别具一格的念佛思想与实践,在当时的佛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为净宗在中国生根广被,作出了重大贡献。
古印度净土教在中国传布伊始,尽管有《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般舟三昧经》等译出,然人们尚持观望、试探的态度。有没有阿弥陀佛?遥远的界外是否存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些疑虑一方面要靠经典圣言量化解,另一方面,人们更希望有一种验证。这种验证,对净土教在中土的传布,关系重大。
远公值此之际,以渊博的佛学造诣,以精勤专志的修持,向中国佛学界提供了这种验证,不仅是一人的验证,而且是莲社作为团体的验证——莲社123位同仁,或禅定中、或在梦中、或在临命终时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胜境,与佛典所记载的无二无别。
远公以一代佛学领袖的德望向世人作出的验证,震撼着中国广大信众的心灵,为净土教在华夏的流布,注入了巨大的动力。中国人从此建立了一个永不倾覆的终极目标:念佛求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永脱轮回生死之苦,亲证穷玄极寂的自性如来。
同时,远公以自己的佛法实践昭示:惟凭自力坐断生死殊不容易,应自力他力并重,皈投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方是了生脱死的稳妥道路。远公对中国民众的这种贡献,堪称如来使者,真报佛恩。
另外,古印度念佛法门在中国庐山东林寺生根开花结果,并非偶然。念佛往生法门极具超越性意向,在佛教诸修行法门中,亦是由信仰契入的胜异方便。是故,这个特别法门的播扬得有一相应的沃土。而庐山正是一座隐逸文化名山,自殷周以来,便有诸多道人隐栖此山修行。
自古迄今,庐山成为儒、释、道三教的文化源头。1996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评价云:“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化景观。”名人、名山与胜异法门,相得益彰,妙合天然。
南 无 阿 弥 陀 佛

【 阿 彌 陀 佛 祈 禱 文 】

--- 洛 桑 陀 美 上 師 著 ---

嗡 所 得

絢 麗 朝 陽 映 射 丹 朱 輝
盡 放 橘 黃 光 華 極 燦 然
安 然 跏 趺 千 瓣 蓮 月 座
怙 主 阿 彌 陀 佛 我 頂 禮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加 持 往 生 極 樂 界

頭 戴 寶 冠 襯 照 高 頂 髻
身 如 澄 澈 紅 色 寶 晶 石
披 著 天 光 霓 虹 美 羽 衣
裝 飾 瓔 珞 琳 瑯 珠 寶 器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加 持 往 生 極 樂 界

柔 軟 膩 滑 吉 祥 莊 嚴 身
雙 目 垂 照 慈 顏 世 間 尊
無 死 甘 露 盈 滿 仙 人 缽
見 者 滅 除 死 怖 我 頂 禮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加 持 往 生 極 樂 界

六 十 四 種 梵 音 法 實 諦
從 於 虛 空 發 出 金 剛 語
深 遠 悠 揚 猶 如 迦 陵 鳥
清 涼 甘 霖 遍 灑 三 千 界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加 持 往 生 極 樂 界

即 使 天 緊 那 羅 食 香 眾
梵 唱 婉 轉 優 美 妙 歌 喉
也 與 您 的 悅 音 無 能 比
賜 予 無 畏 智 慧 我 頂 禮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加 持 往 生 極 樂 界

悲 憫 之 心 遍 攝 諸 有 情
任 誰 誠 心 呼 喚 皆 救 度
猶 如 慈 母 愛 子 無 疲 倦
永 恒 歸 依 怙 主 我 頂 禮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加 持 往 生 極 樂 界

利 刃 慧 劍 斬 斷 無 明 鎖
思 辨 燈 炬 驅 散 愚 癡 暗
法 界 情 眾 飽 嘗 甘 露 味
廣 布 善 逝 妙 法 我 頂 禮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加 持 往 生 極 樂 界

安 住 西 方 極 樂 剎 土 中
觀 世 音 與 大 勢 至 等 眾
十 地 菩 薩 海 會 諸 眷 屬
虔 誠 皈 依 祈 請 我 頂 禮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加 持 往 生 極 樂 界

諸 世 間 尊 悉 聲 所 稱 贊
無 量 佛 剎 土 中 最 殊 勝
種 種 稀 有 功 德 難 思 議
阿 彌 陀 佛 願 力 所 建 成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加 持 往 生 極 樂 界

閃 耀 黃 金 大 地 無 邊 際
適 軟 輕 柔 樂 觸 平 如 掌
遍 滿 奇 珍 七 寶 為 嚴 飾
明 香 凈 潔 輝 映 琉 璃 光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加 持 往 生 極 樂 界

行 列 高 聳 眾 寶 如 意 樹
棲 息 幻 鳥 皆 出 妙 法 聲
金 銀 根 木 瑪 瑙 珍 果 聚
琉 璃 枝 葉 珠 花 彩 紛 呈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加 持 往 生 極 樂 界

珍 寶 雕 砌 亭 臺 莊 嚴 閣
花 果 芳 香 幽 美 清 流 池
青 蓮 白 蓮 姑 姆 齊 盛 放
灌 浴 香 水 皆 具 八 功 德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加 持 往 生 極 樂 界

無 憂 無 病 諸 佛 所 護 念
亦 無 八 類 無 暇 惡 趣 聲
受 用 豐 饒 安 樂 無 貧 乏
所 求 剎 那 顯 現 自 然 成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加 持 往 生 極 樂 界

國 土 菩 薩 皆 具 丈 夫 相
蓮 花 苞 中 化 生 色 金 身
莊 嚴 相 好 周 身 寶 光 芒
具 足 禪 定 辯 才 五 眼 通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加 持 往 生 極 樂 界

昏 暗 輪 回 眾 生 諸 苦 難
漂 流 業 河 無 依 慟 呼 號
病 死 衰 老 山 王 碾 壓 盡
以 大 神 力 悲 願 請 哀 臨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加 持 往 生 極 樂 界

憶 念 即 能 免 除 非 時 死
永 世 怙 主 無 量 長 壽 佛
賜 予 無 邊 福 祉 恒 吉 祥
祈 請 度 到 彼 岸 求 加 持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加 持 往 生 極 樂 界

臨 欲 命 終 精 力 衰 竭 盡
水 土 火 風 四 大 漸 分 離
神 識 生 前 業 力 所 牽 走
猶 如 風 中 蝴 蝶 無 自 主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加 持 往 生 極 樂 界

中 陰 初 現 彌 陀 蒙 接 引
八 大 菩 薩 現 前 眾 圍 繞
信 心 生 起 正 念 不 忘 失
往 生 極 樂 世 界 求 加 持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加 持 往 生 極 樂 界

罪 業 深 重 所 積 福 德 淺
未 能 退 卻 死 主 怖 畏 時
上 師 強 制 救 度 破 瓦 法
鉤 攝 心 識 往 生 求 加 持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加 持 往 生 極 樂 界

依 靠 上 師 三 寶 加 持 力
五 根 四 大 明 增 隱 沒 時
認 知 自 心 本 性 而 安 住
生 起 大 樂 光 明 法 身 境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安 置 彌 陀 佛 果 位

依 怙 無 量 光 佛 人 天 師
洛 桑 陀 美 比 丘 誠 頂 禮
一 切 如 母 有 情 盡 無 余
祈 求 救 度 到 達 菩 提 位

在 此 祈 禱 上 師 阿 彌 陀
請 求 消 除 世 間 病 災 苦
請 求 恩 賜 長 壽 恒 安 樂
請 賜 安 置 彌 陀 佛 果 位

#三十代天师推荐的好书#——《太上感应篇》
在道教典籍中,有一部篇幅虽短,但知名度却并不亚于《道德经》的道经,它就是《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又称《感应篇》。北宋末年被宋徽宗赐封为虚静先生的正一道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为《太上感应篇》作颂,其颂文曰:“人之一性,湛然圆寂。涉境对动,种种皆妄。一念失正,即是地狱。敬诵斯文,发立汗下。煨烬心火,驯服气马。既以自镜,且告来者”。这篇颂文也被收录在《道藏》中,题为《虚静天师颂》。于此可见《太上感应篇》在道教中地位重要之一斑。由于作者极力倡导在世俗生活中行善去恶,因而这部道经又被人们当作善书,并被尊为“善书之首”。
《太上感应篇》之宗旨为劝善禁恶,告诫人们福报与恶报皆有上神司掌。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太上感应篇》开篇即讲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报应,如影随形。”这四句话亦是全经的宗旨所在。它向人们揭示了善恶与福祸之间的因果联系。而人自身的行为则是实现这种因果联系的关键。即所谓行善召福,行恶召祸,而善恶与福祸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则是昭然若揭,丝毫不爽的。

为了有效地劝诫世人行善去恶,《太上感应篇》详陈了二十多条善行和一百六十多条恶行,用以作为世人行善去恶的资鉴。与此同时,《太上感应篇》还告知世人,凡人所做罪恶之事,神明尽知,并有专门掌管巡查、稽考和登录世人罪恶职责的天神,诸如司过之神、三台北斗神君、三尸神与灶神等,这些神明会将世人所犯罪恶纤毫不差地记录下来,上秉天曹,并依照其所犯罪恶行为的轻重多少,对其施以相应的减纪夺算(人活十二年为一纪,活百日为一算)等惩罚。当世人由于造作诸恶而遭受惩罚之后,其生活便会日趋贫耗,多逢忧患,并且为他人所厌恶,刑祸与灾星也会常与之相伴,而吉庆则会与之远离,造恶之人被惩罚到极点便会丧失性命,即使本人算尽而死,若仍有余责,还会殃及后世子孙,以抵其罪。从而以此来警诫世人不要肆无忌惮地造作诸恶。显而易见,这些警诫对于那些道教的信从者而言更是具有相当的威慑力的。《太上感应篇》从为人处事、从政经商、家庭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几大领域描述了人们容易犯下的种种恶行。

为了给世人提供去恶的鉴戒,《太上感应篇》中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描述人们在世俗生活中经常犯下的种种恶行,其内容几乎涉及到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可以粗略地把它们划分为为人处事、从政经商、家庭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几大领域。关于世人所犯恶行,《太上感应篇》先用“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两句统而言之,继而又细陈其详。例如,在为人处事方面,《太上感应篇》便指出“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叛其所事,虚诬诈伪,刚强不仁……”等恶行。

在从政经商方面,《太上感应篇》则指出“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含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倾人夺位,巧诈求迁,赏罚不平,苛虐其下,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等恶行。在家庭生活方面,《太上感应篇》则指出“抵触父兄,违父母训,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等恶行。

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太上感应篇》则指出“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用药杀树,春月燎猎,无故杀龟打蛇……”等恶行。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细观这些恶行的内容,几乎都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也充分显示出《太上感应篇》注重求道者在世俗生活中锤炼道德,增长道行的德育理念和道学观点。

《太上感应篇》还具体描述了人们于日常生活中所应践行的善行。
如上所述,作为一部道经和劝善之书,《太上感应篇》不仅告诫求道者,“欲求长生,先须避过”,而且还恳切地劝导他们“欲求成仙,还当立善。”

《太上感应篇》曰:“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关于世人所立善行,《太上感应篇》先用“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两句统而言之,继而又细陈其详。诸如:“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等等。显然,这些善行也是与世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

《太上感应篇》所主张的是一种个体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愿的道德教育观,其目的在于使人们真正得到道德之教化。《太上感应篇》不仅敦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去孜孜不倦地行善去恶,锤炼道德,增长道行,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它尤为重视心念的作用。其文曰:“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可见,《太上感应篇》所主张的是一种个体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愿的道德教育观,惟其如此,道德教育方能见到实效。倘若道德教育是一种违背个体内心意愿的外在强制性行为,那么这种道德教育自然是虚假的,也注定会以失败告终。从道教的观点看,神明对于世人善恶的判别正是从其起心动念处入手的,而世人的福祸臧否也是从其心念中生发而来的。《太上感应篇》中不仅强调人们应该行善去恶,同时也鼓励人们改过迁善。

此外,尽管《太上感应篇》非常强调人们应当一丝不苟地行善去恶,但它还是热切地鼓励那些曾经做过恶事的人要尽快改过迁善,转祸为福。即所谓:“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其实,这一观点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人的道德完善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道德教育理应为人们留下充足的改过自新的机会,要允许人们犯错误。在道德教育上我们应坚持“从紧入手,从宽处理”的原则,既要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紧迫感,坚持杜绝“有心之恶”,又要有宽宏大量的胸怀和气度,要能够容忍“无心之恶”,并给予犯过者以“弃恶从善”的机会。这里,《太上感应篇》也告诉我们,在道德教育上,再晚的开始都不算晚,只要诚心改过,真心为善,持之以恒,德行和修养必定会逐步提高,最终也必定会得到神明的护佑,从而得享吉庆,转祸为福。行善去恶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关键在于实践。此为《太上感应篇》道德教育之最精微要义。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太上感应篇》最后劝勉世人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可见,归根结底,《太上感应篇》还是强调,当人们明白了“行善召福,为恶召祸”的道理后,最终必须要将这一道理落实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并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奉行这一道理,这样才能获得行善去恶的真实效果。

其实,这也恰恰是道德教育的关键所在。古人云:“说得十丈,不如行得一寸。”我们即使明白了再多的德育道理,却一丝一毫也应用和贯彻不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即不去“勉而行之”,那么,我们的道德修养水平始终是难以得到提高的,而我们也永远不会体味到人由于道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而享受到的无穷乐趣,最终也只不过是停留在画饼充饥或临渊羡鱼的层次而已。在这种状态下,倘若还希冀可以侥幸实现《太上感应篇》中所指向的“趋福避祸”与“长生成仙”等更高层次上的目标,那显然是一种自欺欺人与痴心妄想式的愚蠢行径了。

总之,作为一部著名的道教典籍和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善书”,《太上感应篇》主张人们应立足世俗生活,行善去恶,积德累功,从而实现趋福避祸,长生成仙的人生目标。《太上感应篇》这种重视在世俗生活中通过真实持久的道德实践来修养身心,增长道德的德育观点,对我们当今的一般道德教育而言仍是颇具启发意义的。我们当积极地从这一中国古代优秀的道德教育思想中汲取养料,从而不断推进当前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的发展与完善。
文章来源:龙虎山道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是现在的教育,偏偏不能正向去引导,划个所谓的红黄绿专业,搞对立,有点像一个颐指气使的家长:以后你选艺术专业,找不到工作、拿不到高薪可别怪我,之前都跟你说了,这
  • 单独小包的出门带着也方便,,重点好吃,口感到位,它家不是那种糊弄人弄一点陷,一口下去满满的[哈哈] 就是容易碎,到货的姐妹如果碎的比较多可以去找客服哈!单独小包
  • #任皮皮日常分享##石家庄美食分享##微博吃货秀##石家庄一人食# 石家庄*勒泰中心周边*犟骨头没吃过这家那天路过就来吃啦晚上店里没什么人上餐也特别快店里环境还
  • 如果分手后,女方没有找到比你更好的选择,或者是你变得更好了,以实力告诉对方错过你太可惜,那么对方就有与你复合的机会。 如果分手后,女方没有找到比你更好的选择,
  • 感谢有你相伴! 珍惜缘分,学会感恩! 追求梦想,努力拼搏! 传递正能,分享快乐!#闻墨书香##李蚊香##满汉全席# 豆豆我今天终于见到香香啦,超开心
  • 特点4:寿命,迪玛森瑜伽垫平均寿命2年以上是同行的1.8倍 ​10点#迪玛森tpe瑜伽垫# 聚划算79元起,10点前3分钟抢半价39.5元起,领30元券拍,收货
  • @星巴克中国 [来]快@ 你想一起开派对的人,一起来星爸爸嗨翻天!我们#派对#动物最忌讳的就是:不自在!
  • 我的头发也要越来越好撑场面[允悲]终于做了这个决定,别人怎么说我不听,只要你也一样的肯定,婚姻里最好的样子,无非就是,我在闹,而你在笑,十一年,从豆蔻年华的相遇
  • 5月18日上午,由全国台联、陕西省文旅厅、铜川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耀’我中华”陶瓷艺术文化论坛在陕西铜川博物馆隆重举行。5月18日上午,由全国台联、陕西
  • 就某音,某吧,某博哪个平台的nt不是多的一批,你非要把这种不过脑子的言论拎出来说湖北人恶心吧啦吧啦是吧,你这种最恶心知道嘛[太开心]我也没有aoe所有江苏人捏,
  • 拿外卖、跑腿、打印可能都是你做的,想要避开这些麻烦,最好还是果断拒绝,降低他们的期待;一开始表明了态度,以后就没人再敢欺负你。1、领导喜欢把杂乱麻烦的事交给工作
  • V12发动机是发动机研发技术中的一个杰出典范,首次被应用在Espada车型上时,便能够在7,200转/分时提供325马力的强劲动力。极具传奇色彩的12缸发动机为
  • OMG 我今天还去电影院二刷了我斑的《神奇动物3》姐姐虽然出场时间有点短但也美炸了,我斑也帅炸了[舔屏]而去演技也没得说,影帝不愧是影帝,都击中了我的……嗯……
  • 这是什么鸡动人心的利好消息[doge]天天挂着猎聘报国无门的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真能买收成功,这次一定要喜大普奔的第一时间去应聘[允悲][允悲]东芝memory被
  • 他35岁,娶了死了丈夫的女人,结果竟然是这样!! 珍惜生命:他35岁,娶了死了丈夫的女人,结果竟然是这样!! 有一位李大爷,由于家里太穷,到了35岁时才与
  • 嘿冻糖葫芦味果冻汽水,喝前duangduangduang爆摇九次,大块果冻变成果冻碎,来上一口,绵密的气泡、爽滑的果冻、酸甜的山楂果汁,这个口感真的绝,瞬间童年
  • ”这事你怎么看#时尚财经# 【NARS邀“涉毒”艺人柯震东站台 遭网民官媒狂批后道歉】去年中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彩妆品牌NARS 出师不利,该品牌因邀请“涉毒”艺
  • .当婚纱照遇上中国传统服饰,秀禾与西服的搭配,静静雕琢细腻无声的美好,柔和淡雅的色调,重温缱绻旖旎的经年旧梦,子如斯,伊人如兰,素雅华美,诗意悠长每一张都是岁月
  • 我并不是CP粉,我只是觉得倘若两个人都从小有名气走到被大众熟知,一定走过了很长时间一段的路,哪怕他们只是搭档也是同患难的兄弟,怎么就会你一朝成神,他又成尘。我或
  •   食伤并透,代表自己个性很强,丈夫因为自己的个性,难于安身立命;同时,配偶星必因克制而损伤无力,表示丈夫能力也不会大,自己有看不起丈夫的心性;另外,夫宫官星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