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洛阳桥:披风砺雨 屹立千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跨海飞梁叠石成,晓风十里渡瑶琼”……

  说起泉州洛阳桥,多少文人墨客题诗作词,颂赞这座全国首座跨海梁式石桥。泉州民间有云: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这句谚语足见泉州人对洛阳桥的偏爱之情。而今,千年洛阳桥仍雄屹于泉州洛阳江畔,成为世界桥梁建筑发展史上一座丰碑。首创“筏形基础““种蛎固基”和“浮运架梁”等先进的建桥技术,仍被国内外专家学者们、游客叹为观止。

  泉州洛阳桥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被茅以升称为“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清道光郡守沈汝瀚书石匾“海内第一桥”至今仍高悬桥的中亭。

一座桥 惊艳泉州千年

  日前,记者踏访泉州洛阳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桥”的保护碑赫然在目。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指引下,古石桥横卧洛阳江面,错落有致的石板从桥南伸向桥北。走上桥面,鞋跟在长长的条石轻敲,敲开了泉州宋元以来的历史长河。宋朝保留至今的长长海石,颜色偏深且厚实,“洛桥琴声”的韵律似在耳边回荡。这座被誉为“海内第一桥”的洛阳桥,叠加了泉州人千年的跫音。

  全国首座梁式跨海石桥

  视野宽阔的洛阳江面,漫步其间,匆忙的脚步也放慢,人也豁然开朗。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举目远眺,白鹭掠过,留下翩翩身影。洛阳桥桥南桥北各有两尊宋代石雕的护桥将军,他们头戴盔帽,身穿锴甲,手执长剑,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坚守岗位守护这座古桥。不管是艺术文物还是石碑石刻,都令人叹为观止。 随行的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艺娟称,桥上还保存有6座宋代石塔,其中一座塔上刻有“月光菩萨 己亥岁造”等字。中亭立有十几方有关洛阳桥的碑刻和“万古安澜”等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桥南有蔡襄祠,立有令人叫绝的《万安桥记》石碑……

  慕名而来的游客如织,纷纷留影发圈。还有那弄潮儿,边赏这桥边现场直播,分享这座千年古桥的传奇造桥技艺。而洛阳桥犹如一位老者,静卧洛阳江畔,看潮起潮落,见证世代变迁、繁华沧桑。

  凭栏俯视,洛阳桥的桥墩形式也别具一格。桥墩全部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海水退去,洛阳桥桥墩缀满白色蛎房痕迹显露,别有一番特色。随行的省文物保护专家库成员、泉州市刺桐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大山称, 洛阳桥附近99条溪流,流向洛阳江畔,激流涌进时,分水尖则可减少洛阳桥的冲击力,从而起到保护洛阳桥的作用。为了巩固基石,古代劳动人民首创了“种蛎固基法”,同样值得称赞。他们在基石上养殖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

  洛阳桥有多长?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任吴艺娟介绍,现桥长731米,宽4.5米,船型墩45座,桥孔47道,金刚墙4座,桥依托中部一自然小岛(中洲)而建。

  2011年,当年83岁的泉籍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老先生携夫人范我存,从桥南到桥北,用1060步丈量了洛阳桥,并题诗《洛阳桥》,献给长虹卧波的洛阳桥,也献给勤劳爱拼的泉州人。当了解到洛阳桥建造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和大地震时洛阳桥屹立不倒时,余光中深受震撼,“洛阳桥完全可以跟都江堰媲美,中国古人,了不起!”

官民僧合力建桥 畅通交通便利贸易往来

  泉州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因其址为古万安渡口而得名。这里原为古代泉州湾洛阳港,也是连接泉州至省城福州,乃至江西、浙江腹地的交通要道,在泉州水陆复合运输网络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

  洛阳桥是官方主导、全民合力建造的大型交通设施的典范,体现了官民、僧侣等社会各界对海洋贸易活动的贡献。

  宋朝时,泉州成为东南四大贸易名港之一。泉州港内,常能见到帆樯林立、百舸争流的场景,中外商贾熙来攘往。可位于泉州城东北交通要冲的万安渡却依然一遇风潮就陷入半瘫痪状态。在这里,每年因沉舟而死难者无数,商旅“往来畏其险”。为尽快结束万安渡口“舟楫沉江底”“人或为鱼鳖”的可悲历史,泉州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在渡口上筹建桥梁。据《福建通志》记载:“宋庆历初(1041),郡人李宠始甃石作浮桥。但因江面宽阔,涨潮波涛汹涌,退潮暗礁密布。李宠初建桥失利。清乾隆《泉州府志》云:“万安桥未建,旧设海渡渡人,每岁遇飓风大作,沉舟被溺而死者无算,因名渡口为‘万安渡’以祷之,而建桥需要愈形迫切。然而江流湍急,海潮汹涌,水面广阔,泥沙之深莫测,建桥又谈何容易。”

  北宋皇祐五年(1053),僧宗善及郡人卢锡、王实偶为石桥,未就。会蔡襄守郡,踵而成之”。至和、嘉祐间蔡襄两知泉州,继续主持建造,至嘉祐四年十二月(1059)竣工,使得人民“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明、清、20世纪40年代、20世纪90年代均有修葺。

集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于一身

  20世纪90年代,泉州洛阳桥启动保护修缮工作。刘大山,是当时洛阳桥保护修缮施工队队长。从小生活在洛阳桥旁的洛阳桥南社区的他,又是从事古建的修缮工作,对洛阳桥有着特殊的情感。孩提时,他见过昔日洛阳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场景,也见过如今游客、学者接踵而至惊叹跨梁石桥佳作。

  “修复后的洛阳桥,最大限度地体现着一著名古代建筑所有具有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刘大山称,本身从事修缮古建工作的他,每次上桥就像看望老朋友,也顺便瞧瞧自己参与修缮的桥梁是否到位,是否经得起考验。

  说起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桥的修缮,刘大山思绪飘向时隔20多年前。修旧如旧的大前提下,修缮每个细节都要反复推敲上会研究,修缮时每天均需根据海水的涨落规律安排进行。他回忆称,当时清理护坡时,施工人员趁海水退潮时,用抽水机把海水引入事先在海床上掘出的土沟内,人工舀水冲洗护坡毛石的淤泥,再将石块装入篓内吊至桥上运出。部分石条因时间冲击等因素出现损坏,当时也给予恢复。这次修缮,他们先后发掘、搜集一批古桥石构件和附属文物建筑构件,以及碑匾石刻,并分别视其具体情况采取利用和保护相结合的措施……

  “洛阳桥的修缮,要在江上进行,任务艰巨”,刘大山感概,洛阳桥上大多是长石条铺就而成的,有的石条单条最重有二十几吨,在近千年前架桥技术有限的条件下,所需的石材从开采到架设,这本身就折射古代劳动人民充满了智慧。

  走过洛阳桥的你,细心留意还会发现,花岗石砌筑的桥呈东北—西南走向,往江上游逐渐突出,到偏离中轴线2米又逐渐回缩,呈平面弓形。巧合的是,桥的突出方向,又与全桥上游分水尖的朝向一致。始建桥者,是否由于考虑洛阳江上游水流湍急而建弓形桥?刘大山称,历史文献及现代研究者的著述中,尚未有相关的论述。“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弓形桥增加了桥体对江流的防御能力,这也是洛阳桥科学价值的又一体现”。

不朽历史贡献 古今褒奖不断

  洛阳桥是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桥,首创“筏形基础”“种蛎固基”和“浮运架梁”等先进的建桥技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艰辛。其中“筏形基础”法,就是往江底沿着桥梁中线抛填大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基础;浮运架桥”法,则利用潮水涨落来架设重达七八吨的石梁,以达到“激浪以涨舟,悬机以弦牵”。

  从1974年10月起,泉州洛阳桥早已"卸任"通车职能。洛阳桥因其历史悠久、名扬四海,逐步成为文物游览桥,吸引着众多中外游人和古代建筑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和考察。

  古往今来,众多贤士名流都对洛阳桥的雄伟壮观以及它不朽的历史贡献,予以肯定、赠以褒美。历代修桥、题词题诗的碑刻至今仍保存着。

  据祝穆《皇舆胜览》所载,陈君举(即陈傅良,南宋名臣)曾为洛阳桥写过一首诗:“跨海为桥补石牢,那知直下压灵鳌。基连岛屿规模壮,势截渊潭气象豪。铁马著行横绝漠,玉鲸长鬣露寒涛。缣图已幸天颜照,应得元丰史笔褒。”南宋刘子翬亦在《万安桥诗》中赞曰:“跨海飞梁叠石成,晓风十里渡瑶琼。雄如建业虎城峙,势若常山蛇阵横。脚底波涛时汹涌,望中烟景晚分明。往来利涉歌遗爱,谁复题桥继长卿?”明代戏曲家、书画家顾大典亦有诗云:“沧波欲尽海云垂,千尺晴虹挂水湄。寂寞寒潮自来去,行人惟说蔡公祠。”

北京现存长城主要是明代所筑,长城的修筑贯串明代始终。明代长城的筑造工艺得到升级发展;长城的规模、坚固性,也都达到了顶峰。终明一代,近300年统治的稳定,有赖于长城的修筑;也给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北京现存长城遗址绝大多数为明长城,横跨北京军都山和西山山区的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六区的崇山峻岭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城墙现在仍是北京市与河北省的界墙。

明代是推翻元朝建立起来的全国政权,明长城因防御蒙古各部南下而建,前后大规模修建长城数十次,峻垣深壕,筑垒建隘,历时200多年,役夫不计其数。

根据《中国长城志》对明长城修筑历史的研究,将明长城修建大致分为三个比较集中的阶段。

一、明洪武至宣德年间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兴建时期。

这一阶段为明朝开国之初,国势渐强,明太祖提出“各居边境,永安生业”和“修武备,谨边防,来则御之,去不穷追”的战略方针。

此阶段修筑工程主要是先修建长城的重要关口,然后修建边墙,修缮重点是今北京市西北至山西省的外边长城和山海关至居庸关的沿边关隘。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位。

同年八月,明军北伐,接连攻克山东、河南、天津等地后进入元大都(今北京地区)。

七月二十八日,元顺帝见大势已去,北出居庸关逃至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明军进入元大都,封存府库、图籍,修缮城池,派遣将领侦察、巡逻古北诸隘口,并分兵固守卢沟桥等战略要地。明太祖为防备隐居漠北的元残余势力卷土重来,多次北伐,并陆续修筑慕田峪关堡、居庸关城、南口石城。

洪武五年(1372年),明军北征和林战败,损失惨重。此战之后,明太祖认识到漠北元朝实力一时难以全部平定,于是改变主动出击的策略,改为派遣宿将镇守、修缮关隘,以强化沿边防御。洪武年间小范围地修筑了墩台、隘口、城堡,并未大规模地新建长城。

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月与十月两次大规模筑塞关西南、西北隘口,并在每口戍卒十人防守。居庸关防区关隘的修建主要集中于此期间。

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迁都北京,保卫京师的安全成为明代军事工程的首要任务,北部边防线设置更为严密,燕山长城成为前沿阵地。明朝驻扎在京师的京营军就有七八十万,并且广泛筑长城、修城池,加强京师的警备。

宣德年间,明、蒙关系相对平和稳定,长城军事防御松弛,仅对居庸关城楼及水门进行过两次维修,并筑塞居庸关以东、皇陵天寿山后路可通人马的隘口。至此,居庸关防区东西隘口的建置规模已初步形成。

二、明正统至正德年间是第二次大规模的兴建时期。

正统年间,由于内阁、宦官专权和厂卫特务统治,政治渐趋腐败,从而为蒙古势力南下造成可乘之机。北京地区不断遭受来自北方的边患袭扰,北部边防有所松弛,原设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等地的卫所被放弃,实际上使明代防守线南移。

“土木之变”后,北京保卫战虽取得胜利,但边防重镇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同、宣府未能阻挡敌人的内犯,明朝尤其是以于谦为首的大臣意识到边塞防御急需整饬和加强,于是明廷立即采取一系列固边关,实畿辅,加强京城周围防御的措施。

景泰元年(1450年),明代宗朱祁钰为于谦所拥立,以使国有主,安定民心。景泰元年(1450年),增修居庸关城,但凡城池适宜布置防御设施的地方,都配备齐全。城外可通人马的地方,就弘用工力,务必使其险峻非常。

同年,在白羊城原设旧城上,重建堡城一座,上跨南北两山,下当两山之冲。于谦着重加强长城沿线关隘的防御设施,并在离京城10~15千米的地方,每隔2.5千米修筑一座烽火台,称为墩台,俗称堡子。

景泰六年(1455年),居庸关城又进行一次修缮,此次修建于六月,“修居庸关城毕功,命工部造碑,翰林院撰文刻置关上,以纪其绩”。

天顺元年(1457年),明朝的边防重点放在宣府镇、延绥镇和甘肃镇上,兴建了宣府镇的顺圣川西城、顺圣川东城,延绥镇的柳树涧堡,甘肃镇的黑山堡等。

天顺五年(1461年),河套失守,边防进入被动防御态势,明朝在河套附近增建了一批堡寨加强防御,如延绥镇的黄甫川堡、怀远等,甘肃镇的高台所城、镇夷所城。

成化年间,北部军镇边备废弛,危机不断。沿边守将因循怠慢,城堡失修,士卒久不操练,战斗力很弱。针对这种情况,明朝采取措施,修筑长城边塞(均不在北京地区),连墩于墙,列城于垣,巩固防御。

弘治年间,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大力整顿边防,修筑九边要地城垣、隘口、墩台。北京地区主要修建了八达岭城和横岭城两座关城,北部边备空虚状态有所改观。

正德年间,北部边防危机不断,住牧于河套的鞑靼诸部频繁进攻,进入内地大肆抢掠,边备废弛,将士惧战。此阶段主要修建了镇边城和长峪城,并设守御千户所,皆为被动应对之举,全无御敌良策。

三、明嘉靖至崇祯年间是第三次大规模的兴建时期。

嘉靖年间,陆续在九边重镇修建边墙,巩固防御。居庸关防区聚落关隘的修建无论从范围还是从规模上来讲都是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关沟以西的西路镇边、横岭、白羊一带更是以山险而补塞。

嘉靖三十年(1551年),开始在蓟州镇大规模筑边,主要采取新建隘口、修缮关城、增修边城的策略。

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调任蓟镇总兵,在任16年里“边备修饬,蓟门宴然”。

至隆庆五年(1571年),蓟镇共修筑敌台1017座。这些烽堠、墩台与长城南北的许多城防、关隘、都司、卫所等防御工程和军事机构共同组成一道城堡相连、烽火相望的万里防线。边墙和敌台的建筑工艺全面升级,同时兴建空心敌台,形成长城建筑史上最坚固的长城。

万历年间,北京又修内长城,尤其是对明皇陵(今十三陵)北部怀柔一带的长城大加修缮。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巡抚李景重筑雁门关边墙,增修偏头关、宁武关关城和沿太岭南下长城的各关城、空心敌楼。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末将领熊廷弼主持蓟镇防务,修缮长城,修建军堡,至此“九边”的建置与防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

明代既统一了中国的大版图,又定都北京、天子守边。修筑了绵延5000多千米,以砖石建筑为主的军事防御体系。

明朝修筑长城,不单纯为了抵御进攻,更加注重在长城沿线,构建军事镇守体系和明蒙边贸秩序。[good][作揖]#文物代言人##约会博物馆##历史那些事##长城##遇见艺术#

潜口民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紫霞峰南麓。潜口民宅是徽州明代传统民居的徽派建筑群。在一个小山峦上展示出各类不同古民居风貌,颇具匠心,潜口民宅从建筑类型划分有洞社、宅第、小桥、路亭、牌坊。在时间跨度上,从明弘治八年延续到明中晚期。清初名流黄宗羲、施闰章、梅庚、靳治荆等均涉足此地,并有题记于此。
潜口民宅建筑群占地约70 余亩,地形高差25 米。拆迁集中保护了民居、祠堂、牌坊、路亭、石桥等不同类型的明代建筑十三幢、清代建筑十一幢。按照徽州明、清时期山庄形式总体布局。每幢建筑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中间铺筑石板路,房前屋后铺有石板,周围栽植传统花卉、树木加以点缀。
潜口民宅山庄门厅为3开间门廊,高檐如盖,8根梭往拔地而起。入门有一不大的院落,中间立有3间五楼茶园石牌坊,不远处,有小溪自西向东环山而过,溪上横跨有单孔石拱小桥,名"荫秀桥",过桥循道登山,路有一亭,四角高翘,名"善化亭",顺山势北转,即见"乐善堂",二进3开间,无楼。北面毗连着"曹门厅",9开间的门庭一字形展开,8根献柱整齐划列。入门有四廊,与明堂正厅连接。穿过门前石坪顺势而下,有"司谏第",二进明厅式,中间天并设池,四周绕以石柱,中架单孔石拱小桥。山庄北侧为一组宅第分别为吴建化宅、方观田宅、方文泰宅、苏雪痕宅。
居住建筑
司谏第
司谏第为明中叶早期砖木结构厅堂,是徽派建筑明代遗构中较早的建筑之一。系明永乐初进士、吏科给事汪善的五位孙子为祭祖所建之家祠。明弘治十二年《奉政大夫汪公祠堂记》记述了司谏第建造的缘由与年代,“此非汪氏通族之祠也。一家之祠也。”现享堂中仍有永乐四年明成祖敕谕匾额一方,上有“特命尔荣归故乡,以成德业,副朕所期”等文字,对汪善颇有褒勉之词。该建筑面阔3间12.32米,进深18.26米。木构架用材宏大,梭柱、月梁、荷花墩、叉手、单步果和斗拱都有精美的雕刻。尤其枫拱宛如流云飞卷,显示出有代营建风尚。上昂铺作在江南明代大木作中为罕见,是研究宁波元以后斗拱演化的形贵实物。

曹门厅
曹门厅为明嘉靖年间的厅堂建筑。原属潜口街上的汪氏支祠。大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毁坏,仅剩门厅和两廊部分。9开间,通面阔21.03,进深13.50米,高6.30米。平面呈凹字形,中间为天井水池。砖木结构,悬山屋项,山面饰博风墙。阑额上加用补间铺作,以栌斗出双抄五铺作,一跳头并出45度,斜拱承檐,以代令拱。拱头卷杀分瓣苍劲有力,丁字拱雕尾。从形制上看,该厅不但在复盆础、梭柱、斗拱、雀替等构件式样 上体现了明中期的特点,而且在一些物体上沿袭了宋、元以来的“禅宗样”古法,如把大斗凹入的海棠瓣,宋称“讹角斗”。有的大斗下加垫板,古称“照板”等等,保留着宋元营造方法的韵味,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方文泰宅
方文泰宅为明代中后期砖木结构民居,原坐落在潜口乡绅沙村。口字形四合院,2进3间楼房。通面阔9.33米,进深15.9米,高8.8米。楼下前进明间为门厅,两旁是厢房,后进明间为客厅,次间为卧室。两进之间为狭长天井,两侧为廊屋,右廊内设楼梯。楼上明间设祀祖座,楼梯口安装盖板。该房内装修比较讲究,窗外栏杆两旁望柱头雕有莲瓣,栏身上部有雕刻极佳的云拱3个,下部四周嵌有雕镂精巧的镂空花板,中央用镂空方格,楼面弧栏杆是该 宅最突出部分,在明间缝檐柱之间置有座板,栏杆身向外弯曲,超出檐柱外侧,形状略似靠背,人称飞来椅或美人靠。楼上栏杆下部裙板全部用框格式壹门装饰,雕 工精美。弧形栏杆的处理方式,与宁波“天一阁”所藏明鲁班正式图残本中所绘栏杆相类似,足以证明方文泰宅的营造方式是明代江南所通告的做法。柱础形状特别,底部为正文形,上部为八角形,再收为圆形,线条手法简练,形体优美。楼板之上铺楼面砖,房间四壁皮门装修。楼上房间除有望砖外,尚装有天花板。楼厅全部油漆,属当时上等富有人家住宅。

苏雪痕宅
苏雪痕宅系明代中期砖木结构民居,原坐落在歙县郑村。此宅始为郑姓所有,清未太平苏姓适来郑村买下此宅,开“苏德和烟店”,建国后为苏雪痕居住。该宅平面凹字形,三合院,面阔3间,里外两进,有楼。通面阔10.86米周日深13.3米,高7.7米。正层前面为天井,左右为廊屋,左窄右宽,楼梯设在左廊内。楼上、楼下高差明显,楼下高2.4米,楼上高4.7米。楼下明间为客厅,次间为住房,楼上明间设有香火座,次间为卧室。楼面梁上栉栅断面为方形,间隔0.3米。楼层隔音用芦苇墙,开井设飞来椅。梁架皆穿斗式,用断面狭长的木材斧斫成略带弓月形,穿插于柱子之间,表面虽素净无华,但剖面如琴形。梁身有稍带曲线,为一般居民典型式样,檐口与栏杆的做法独特,出檐部分是由直立在弧木栏杆上的八角柱所承托,外檐斗拱插在八角柱上。这种做法与“天一阁”所藏明鲁班正式图木所载楼阁正式图完全相符。

乐善堂
乐善堂又称“耄耋厅”,2进3间砖木结构堂建筑,建于明代中期,是旧时祭祖和供老人娱乐和议事的场所,既有厅堂建筑的庄严感,又有家族融和聚合时所要求的条件。该堂为一式平房建筑,通面阔12.57米,进深19.5米,高7.6米。抬梁式木结构,青砖小瓦,马头墙,厅内木构架用材宏大,梭柱、月梁断面较大,覆盆式柱础,明间缝采用减柱造,金柱与金柱之间之间置5架梁,以扩大厅堂空间,瓜柱下有莲瓣平盘斗,檐柱与金柱之间用月梁,梁上设驼峰,瓜柱承单步梁,梁外端雕饰云纹图案。大方砖铺地,小厅水池。

方观田宅
方观田宅为明代中期普通住宅,3开间砖木结构楼层,通面冰8.7米,进深7.95米,高6.65米。小砖瓦、马头墙,青砖铺地。尤其是屋柱与柱磉之间加一个木,具有防震、防潮、防腐功能。隔间均采用板壁装修,芦苇墙,方格窗,合角式安榫。楼面突出檐柱额枋约1尺,承八角柱装斗拱托檐枋。大门用内外门罩保护,内门罩饰有霸王拳。该宅结构紧凑、朴实。

吴建华宅
吴建华宅为明代中期民居,与司谏第毗邻,是汪善后代的住宅,近代卖给吴姓为业。该房初建时为3层楼房,明清间汪姓后人改为2层。该宅为砖木结构楼房,小青瓦,马头墙。面阔3间10.1米,进深10.22米,通高8米。楼层虽有改动,但底层的梭柱、月梁、斗拱,芦苇墙、裙板及壁装修等,仍保留典型徽州明代建筑风格。正屋前面天井四周檐口装有砖制水枧槽、陶瓷落水管。由于受当时其它房屋前后左右不同条件的限制,该宅后排柱架和墙休呈斜形,不成直角,大门不在正面,而开在右廊,左廊设楼梯。

罗小明宅
罗小明宅原们于呈坎术中街,为明代砖木结构民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相传为嘉靖年间的刑部尚书罗应鹤家族的厅舍。是潜口民宅中唯一的3层民居建筑。该宅平面空间的布局灵活,垂直水平通道安排合理,底层5开间,2、3层3开间,有主、次楼梯五乘(底层至2乘,2层至3层3乘)。3层置有神座,以供祖宗牌位,张挂戎像。神座下设有木裙板,木须弥,上边覆有平。正屋以硬山贴砖博风板,蓑衣瓦进行山墙封护,往东西厢及由其所围合的开井上口做屏风墙,竖砌小青瓦,脊头用传统的雀尾及混水金花板。罗小明宅自承重木构到内部装修,细部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典型明构建筑特点。但如3层楼的建筑形式,民宅中的神座设置、房间内添设辅助楼梯,木楼梯下开设小便门,全部由方棂格子组成的木槛窗等特点。

公共建筑
荫秀桥
“荫秀桥”建于明嘉靖年,为单孔拱桥,它由当地尼姑出资所建,桥的一头是尼姑庵,另一头是鸡犬相闻的村庄,“荫秀桥”三字,一半为阳刻,一半为阴刻,桥中央成了佛界与人间的分界线,故又叫“阴阳桥”,十分有趣的是该桥两旁护栏砌筑却是罗汉板。岁月悠悠,小桥依然,“师太不知何处去,罗汉依旧笑春风”。

方氏宗祠坊
走过“荫秀桥”,便是“石牌坊”,它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牌坊正面无题字,只雕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鬼”,手里拿着一支笔,脚上踏着一只方形大斗,“鬼”与“斗”合起来为“魁”。牌坊背面刻了月宫桂树图。表明立坊者方氏期望家族子弟多出文魁星,去蟾宫折桂,光宗耀祖。

善化亭
迂回登山,即有一亭,名曰“善化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亭名“善化”,乃取旧时“善化贤良释化愚”之意。亭为方形,四柱居空,飞檐翘角,造型美观,亭顶梁横木上刻有对联:“阴德无根方寸地中种出,阳春有脚九重天上行来”,意在劝人诚心行善方可积德。此亭还有一对联:“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步出,急不来的心事,想一想,暂且丢开”,寓意十分深刻。

门票价格:60/人
地理位置:潜口民宅位于徽州区潜口镇紫霞山麓,距岩寺5公里。
交通信息:
1、黄山市汽车客运总站(黄山市屯溪区齐云大道31号,也叫屯溪汽车站)坐直达潜口民宅的汽车,每天8:00、10:00、14:00、16:00发车。
2、从黄山市市区出发,乘到岩寺的小巴车,在乘岩寺到潜口民宅的小巴车(4元)或打的士(35元) 到潜口民宅,进入景区游玩,大约三个小时可乘车返回市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优加手作里,我们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皮肤状况定制最适合自己的香皂。甚至有时候想做的东西在手中不停变化,或许是因为失误,或许是有意为之,它就变成了完全不同的形状,
  • #光明追思#【#卢永根院士逝世#,他保存了华南地区最大的野生水稻基因库】我国著名作物遗传育种专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卢永根院士,于8月12日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
  • 路德在这里写道,教皇对基督的王国所做的一切,就像农民在这里对待教皇的王冠一样。教皇宣称是圣彼得的接班人,却做了相反的事。
  • TFBOYS是三个人别披着团家骂任何人 你不配 [嘻嘻]团家问心无愧[嘻嘻][嘻嘻]我们团家一碗水端的很平[嘻嘻]啊哈,今天0806,不知不觉又一年了啊[委屈]
  • 【国际极地领域专家齐聚江科大研讨极地船舶】21日,由省教指委主办、江苏科技大学承办的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极地科学与海洋工程”学术创新论坛暨“极地船舶与海洋工
  • 2、番茄盅填入一些米饭,我是用大米小米和玉米碴子一起煮的饭,所以是金银掺杂的颜色。4、把炒好的番茄铺在番茄盅的米饭上。
  • #权益演员列表# 大家好,我叫何雨欣,来自物流管理二班,本人性格很好脾气很好,不爱生气不爱吵架,喜欢打王者玩吃鸡,想在权益部这个集体中充当一个小小的“辅助”
  • 这相思不单纯是男女情长,更多的是思念父母,想念亲情友情,思情思景思家乡,思怀凝重时,高天的一轮圆月,成为最好的寄托。#摩登兄弟[超话]# [兔子]爱宁的第49
  • 第111课 何等大的事——耶稣基督的福音 TBD 基督信仰 今天 太八28~34 28 耶稣既渡到那边去,来到加大拉人的地方,就有两个被鬼附的人从坟茔
  • 为促进延安旅游业快速发展,构建大旅游购物格局,拉长旅游消费产业链,通过文创产品独特的个性化语言讲好延安故事,给游客一个可以带走、可以回忆的延安。集团将以这次设计
  • 我的祝福虽然不像夏天那样热情似火但却是像凉爽的甘泉流淌在你的身边祝你这个秋天事业节节高,情感天天好家庭团圆日日和,好运时时刻刻相伴左右我把问候写在秋叶上捎给你我
  • 这礼拜绝不吃辣辣的上火的东西!每天要坚持打扮自己,就算早起也要稍微打扮下,不能总是很随便的亚子!
  • 近日,荣耀总裁赵明在微博发文称,手机厂商有责任和义务告诉消费者,他们最近购买的5G手机在“现在和未来,本地和国内漫游”是否都能够使用5G? 近日,荣耀总裁赵明在
  • • 爱情很简单,寻找赏心悦目的个体就好了,分手虽然伤心,再找一个会痊愈。我们的社会需要幸福美满的家庭。
  • 现在客栈老板娘跟人跑了再过三五年等事过境迁会放下吧仍在纠结的牵连从细枝末节到心头余孽摆不平的搞不定的全都交给时间最难抵挡耳边的风眼底的月是人都难免最难消解昨夜长
  • 我:让施咒对象喜欢上我 ( ͡° ͜ʖ ͡°)✧‍♂️:那施咒对象早就喜欢你了,你这咒语肯定就没法儿生效了啊我:?大好きです!
  • 下午还去了ktv,订的小包幸运地升成了中包,俩麦霸嗨了两个多小时,很爽很满足今天参加了学校的跑步活动,荧光绿的服装已经让我窒息,跑前尴尬的大型蹦迪现场更让我生无
  • #NCT[超话]# #李帝努[超话]# #朴志晟[超话]# 190923 梦队官推更新图片1p 在酒店去了JENO哥的房间…? JE.NO…哥? #JENO
  • 例如,“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一句中的天道,即为此意。福田区华富村东区、西区改造项目华富村业主代表与福田区政府主导的项目公司正式签约根据已拿到的独家资料,选择货币
  • 移民加拿大,也可以理解为移民美国为第二选择,对很多人来说,也是踏进美国的第一步。加拿大教育融合了英国的严谨和美国的灵活特质,可以让子女享受到更加综合且丰富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