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水果拿來祭鬼神,
鬼神是怎麼
“ 吃 ” 的?
( 宣化上人 )
 
鬼也有鬼的眷屬和朋友,他若是知道什麼地方有東西吃,便請朋友一起去吃。

譬如有一種吃花鬼,能化做蜜蜂或蝴蝶,到處去吃花蕊、喝花露。

餓鬼所感的果報,是常被火焚,無有暫歇。

它身體裡面也有火,外面也有火,內外都有火,內外烈焰交煎,痛苦難言。
 
為何有此果報?

因為做人時脾氣很大,所以死後變成鬼也不舒服,晝夜熾燃,永無了期,想躲也躲不開。

可是若吃一點花蜜、花露,能略減其熱惱,縱使能獲得一秒鐘之清涼,他已經求之不得了。

故善惡因果,如影隨形,昭昭不爽,諸位,慎之慎之!
 
又有一種鬼,專吃水果。

首先略釋四種食:

一切眾生,皆以食為依。

食有四種,就是:
 
( 一 )分段食:

有情眾生,凡有血氣、形相者,皆是分段食。

分,就是你有你一分,我有我一分。

段,就是一段一段,或一頓一頓。

好像早上吃、中午吃、晚上吃,而中間留一段時間不吃,故為段。

人及畜生,都是分段食。
 
( 二 )觸食:

接觸一下,就能得食。

鬼是觸食。
 
( 三 )思食:

只要想一想,便吃飽了。

天人是思食。
 
( 四 )識食:

連想也不用想了,就是在第八識內,有吃東西的機能。

四空天是識食。
 
畜生都有它的同類,就拿鳥來說罷,同類者則和平共處;

非同類者,若想到它家裡做客人,是不可以的,一定會打架的。
 
記得在萬佛聖城萬聖林裡,那些白鶴有時與老鷹打架,去年一隻白鶴被打傷了,也或者是從窩裡摔下來而受傷了。

小果陀往昔曾與它做朋友,果陀前生也許曾為鶴,但他聽過一些佛經,故今生轉為人,這也不一定的。

他見到這個鶴朋友在受難,於心不忍,便把它送到醫院去救治。

可是群醫束手,愛莫能助,結果又把它送回樹下。

雖然大白鶴挺身保護,但也終於被老鷹擒去了。
 
由此可知,一切眾生,是各從其類,各有其眷屬的。
 
言歸正傳,眾生都是依食而住。

譬如吃水果,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水果,它是兩個的。

好像一個蘋果,它不單是一個,在蘋果上面,還有另一個蘋果。

有人說:“ 我為什麼沒有看見呢?”

你若看見了,便會偷吃啦!

這兩個蘋果,其中一個是影子,又可稱為蘋果的“ 性 ”。
 
同樣,每個人不單是一個人,他還有一個靈性隨身。

可是人的靈性是藏在人的身體內,而不外露;

這個靈性若是跑出來,就會被妖魔鬼怪吃掉。
 
無論是什麼種類變成的人,其背後仍然留著那個影子,又叫鬼魂

( 人有三魂七魄 )。

譬如前生為馬,這個人背後就有一個馬的影子;

前生為騾,乃至牛羊雞犬豕,背後都仍然留著那個影子。

開了五眼的人,一看便知道了,“ 啊!

原來這個人前生是只狗 !”

但並不是人人都能開五眼,因為恐怕他把別人前生的問題都揭穿了,所謂“ 天機不可洩漏 ”也!
 
水果並非動物,它無血氣,但也是生物。

有生命者,就有“ 性 ”。

把水果拿來祭鬼神,鬼神就吃了那水果的性,鬼不是拿著水果咬一口,才是吃,他只要往前觸一觸,吸去水果的性,就是吃了。

所以拜過鬼神的水果,你再吃它,就覺得沒有水果的味道。
 
我的故鄉東北山上,有一種大熊,它吃東西也不用嚼,就是整個兒吞下去。

山上長了一種梨子,叫鐵彈梨,十分堅硬,但熊也不用嚼,一咕嚕就把那梨咽下去。

更妙的是,通便時也是整個出來,其形狀如同未吞下去是一樣的,毫不毀爛。

但是水果已經沒有味道了。

因為一旦經過熊身體內的化學工廠

( 消化系統 ),

精華已被吸去,所以只留其形,而不留其性了。

從這一點便能明白佛、鬼神吃水果的情形。
 
供過佛的水果,也不能放長久,很快便會壞爛。

就像人一樣,在生時他的靈魂不走;

一旦死後,靈魂離體,屍骨便很快腐爛;

已被吸去生性的水果,也是很快就腐爛了。
 
在四種食中,鬼只需要嗅一嗅、觸一觸,就當吃過了。

不像我們人,要咬它一口,又要咽下去,是很麻煩的。

有人問:“ 你怎會知道這種情形呢?”

那是因為我從前做過鬼,我還記得嘛!

鬼是觸食,天人是思食,四空處天是識食。
 
種種鬼神的業報,都是由其因緣所感,如是因,如是報,

所謂:“ 起惑、造業、受報。”

是故當知,為善福隨,作惡禍追,如回應聲,受苦感樂,乃自造緣,豈他人所授?

各位不願做鬼,就不要造做鬼的業。
 
今天只講講我往昔做過鬼的一小片段。

諸位假若不厭其煩,將來我會告訴大家,往昔我怎樣做過螞蟻,怎樣做過蛟蟲、地獄、畜生等等,都會和盤托出。

不要留戀世上的貪嗔癡愛
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方便開示

  1955年乙未五月二十三日開示

  世上軍令嚴肅,令行如山倒,誰也不能違它。佛所說法,亦如軍令一般,為佛弟子,只有依教奉行,決不能絲毫違犯。前幾天說的布薩時上座對沙彌說:‘汝等各淨身口意,勤學經律論,謹慎莫放逸。’既已出家,就要痛念生死,如救頭燃,怎敢放逸呢?勤學經律論三藏聖教,尋求了生脫死的途徑和方法。經、律、論名為三藏者,因此三者皆包藏文義也。

  經說定學,律說戒學,論說慧學,故三藏亦即三學。梵語素旦纜藏,或曰修多羅藏,譯曰綖,謂佛之言說,能貫穿諸法,如綖之貫花鬘也。又譯曰經,經者具常、法二義,且經之持緯,恰具綖義。梵語毗奈耶那藏,或曰毗尼藏,譯曰滅,謂滅三業過非也。梵語阿毗達摩藏,舊作阿毗昙藏,譯曰對法,以對觀真理之勝智而名;又譯無比法,謂勝智無比也;別名優婆提捨,譯曰論,論諸法之性相而生勝智,故別名為論。既受三壇大戒者,便是大丈夫和菩薩,又發了菩提心,就要做大丈夫和菩薩的事。

  梵語菩提,此譯為道,道者是心是理,心之妙理,體同虛空,遍三界十方,包羅萬象。發如是菩提心,就是菩薩大丈夫。諸佛慈悲說三乘法,重重指明。就戒律言,佛制比丘,五夏以前,專精戒律,五夏以後,方許聽教參禅,可見學戒守戒是佛弟子最重要的事。《梵網》律有十重四十八輕,犯十重是波羅夷罪,波羅夷此譯為棄,或曰退沒,或曰不共住,或曰墮不如意處,或曰斷頭,無余他勝等,是戒律中最嚴重之罪也。律中有開有遮,小乘與大乘不同。開者許之義,遮者止之義;許作曰開,禁作曰遮。開要看時節因緣,是額外方便,沒有因緣是不開的;遮則一遮永遮。小乘與大乘有很多相反的,小乘持即大乘犯,大乘持即小乘犯,其詳細條章,可看毗尼止持作持等書。具足戒中,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分為五篇:一曰波羅夷罪,譯曰斷頭,其罪最重,如斷頭不能復生,不復得為比丘也;此篇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二曰僧殘罪,梵名僧伽婆屍沙,僧者僧伽之略,殘為婆屍沙之譯,謂比丘犯此戒,殆瀕於死,僅有殘余之命,因此而向於僧眾忏悔此罪,以全殘命,故名僧殘;此篇比丘有十三戒,比丘尼有十七戒。三曰波逸提罪,譯曰墮,謂墮地獄也;此篇比丘有一百二十四戒,比丘尼有二百八戒。四曰提捨尼罪,具雲波羅提捨,譯曰向彼悔,向他比丘忏悔罪便得滅也;此篇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五曰突吉羅罪,譯曰惡作,其罪輕;此篇比丘有百眾學法,另有二不定法,七滅淨法,共一百九戒,比丘尼有百眾學法,七滅淨法,比丘除在三際四威儀中嚴守二百五十戒成三千威儀外,還要在二六時中遵照《毗尼日用》持誦五十三咒,如是降伏其心,制身不行,又有三聚圓戒之說,每一戒皆具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之三聚也。如不殺生一戒即具三聚者,謂離殺生之惡是攝律儀,為長慈悲心是攝善法,為保護眾生是攝眾生。

  《楞嚴經》雲:‘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於是真脫,不酬還宿債,不游三界。’小乘有因緣可吃牛奶,菩薩吃不得,絲綿裘毳等亦然。這是小乘大乘開遮持犯的不同。又比丘不拿銀錢,不存一米,不吃隔宿飲食,當天化飯吃不完的不留;菩薩開了拿銀錢不犯。酒是五根本戒之遮重戒,大乘小乘不准開;惟大病非酒不治者,白眾後可用。戒律開遮因緣微細,要深入研究才能明白。佛門興衰,由於有戒無戒,犯戒比丘,如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所以佛將入滅說《涅槃經),叫末世比丘以戒為師,則佛法久住。佛又說四依法,一、糞掃衣,二、常乞食,三、樹下坐,四、腐爛藥。此四種法是入道因緣,為上根利器所依止,故名行四依,又名四聖種,此法能入聖道,為聖之種,糞掃衣又名衲衣,凡火燒、牛嚼、鼠咬、死人衣、月水衣,為人所棄與拾糞之穢物同者,比丘拾之,浣洗縫治為衣,曰糞掃衣;又補衲糞掃之衣片而著用之,故曰衲衣。比丘著此糞掃衣,不更用檀越布施之衣,在於離貪著也。

  乞食,梵雲分衛,《十二頭陀經》曰:‘食有三種,一受請食,二眾僧食,三常乞食。若前二食,起諸漏因緣。所以者何?受請食者,若得請,便言我有福德好人;若不請,則嫌恨彼,或自鄙薄,是貪憂法,則能障道。若僧食者,當隨眾法,請主事人,料理僧事,心則散亂,妨廢行道,有如是惱亂因緣,應受乞食法。’樹下坐,不住房屋,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也。腐爛藥者,比丘有病不請醫,不吃新藥,只拾別人所棄之腐爛來吃,病醫得好不好,聽其自然。今世比丘,誰能守之,一有疾病,中醫西醫,特效藥,滋補品都來了,四依法久無人行了。梵語比丘,此雲除馑,又雲乞士、破惡、怖魔。比丘為世福田,人若供一飯,聞一法,能除一切饑謹之災,故曰除馑。雲乞士者,上從如來乞法以長慧,下就俗人乞食以資身,故名乞士。乞法謂乞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等三十六道品之法也。

  破惡是把身口意所造十惡業破除之,轉為十善業也。怖魔謂比丘出家,脫離魔眷,魔震動驚怖也。我們既成了比丘,誰能名符其實為真比丘呢?既出家為了生死,就要依法行持,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不要留戀世上的貪嗔癡愛,不要人我是非,好吃懶做。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法义连载-30
(10)又不相续念报彼佛恩故
阿弥陀佛对我们有救度之恩。专修之人知道自己是罪业凡夫,无有出离之缘,只有完全靠倒阿弥陀佛的救度,才会心心念念专念弥陀佛名,心心念念知恩、念恩,欲报谢佛恩。
杂行之人不专念弥陀名号,他没有感悟到自己是一个没有修持力量、没有出离之缘的罪业凡夫。这样,他内心对佛的慈悲救度就没有领受,就有隔阂,就不会念念相续知恩报恩。就好像一个病人,如果知道自己病入膏肓,就要死了,医生把他救活了,自然会感恩,常欲报答。如果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小小感冒,医生把他治好了,他也不会感恩。
如果认为自己还有力量,阿弥陀佛不过是搭了一把手,主要还是靠我自己,怎么会感受到阿弥陀佛的恩德呢?所以说“不相续念报彼佛恩”。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中说:
努力努力,勤而行之,
常怀惭愧,仰谢佛恩。
我们“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念之间都知道我是一个罪业凡夫,我只有靠阿弥陀佛您老人家救命了!人心一旦放下,就会柔软;人心一旦提起、高慢,就会刚强、不柔软。
(11)心生轻慢,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
“轻”就是轻视,小看他人;“慢”是傲慢,高看自我。
轻,有两点:一是轻于极乐净土,二是轻于念佛。
杂行之人不知道极乐世界是无为涅槃界,是凡夫靠自力修行根本无法达到的高妙报土,以为是自己努力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境界,这显然是看轻了。同时,他对专修念佛的法门很轻视,以为太简单了,不愿意行持,这不是看轻吗?对于至极无上的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他觉得很简单,轻视,小瞧,这叫“轻”。
慢,也有两点:一是自生我慢,认为“我能修行”,这是把自己看大了。二是慢于他人,认为自己比他人优越,看不起专修念佛的人,认为他们不修行,只想走捷径等等,这叫“慢”。杂行的人就有这种轻慢。
专修念佛的人没有。专修念佛的人知道我就是一个罪业凡夫,只配念这句佛号,有什么好傲慢的?只配念佛,也没什么好名、好利。
这样低调,对这句名号不仅不会轻慢,反而会无比珍重,像印光大师所言:
宝此持名一行。
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
“把这句名号当作我的宝贝,当作我生命的根本,非常珍爱”。我们看人家,都是大菩萨,“你大概可以修行戒定慧,你大概可以修六度万行,你大概可以开悟;我呢,没有办法,什么都修不了,只有抓住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没有心思羡慕别人,内心对这句名号很珍重。想傲慢也傲慢不起来。怎么会傲慢呢?什么都不会,傲慢什么?持戒,不能清净;禅定,妄想纷飞;智慧,一片黑暗,心中无明。讲起来都不如人,只有这句名号,这就不会心生轻慢。
“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杂行杂修的人,善导大师就说,虽然也在那里起行修业,但是,总是和名利相关,和名利相应。一个修道的人,如果和名利相应,可以说心就腐败了,腐烂了。为什么叫“和名利相应”呢?显示我博学多能,我能修行,我超过你。有的人之所以愿意修杂业,他不是和了生死、求往生相应,而是和名利相应。因为修杂才能显出高下,显出我的能耐,人家才能知道我,才能招来名利。如果同样都是念佛,就显不出我的能耐,也就招不来名利。
专修念佛呢,自甘凡愚,老实念佛,恒与往生相应。我就知道我是一个凡夫,我是一个下愚的人,我只配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12)人我自覆,不亲近同行善知识故
“人我”即是人我是非、“你错我对”等等;“自覆”,就是覆盖了自己本来的道心,在那里争人我是非、名利高下。常与名利相应,肯定有人我是非。大家都淡泊名利,就没有人我是非了。
“亲”是心无间隔。“近”是随处不离。“同行善知识”就是同求解脱、同愿往生、同修念佛的师友。
杂行杂修之人,常与名利相应,心埋人我是非,以致覆盖了自己的佛性道心,把了生脱死、决志往生这件大事摆在旁边。与劝他老实念佛往生的人,磁场不相应,觉得没有吸引力,心无好感,不愿靠近。这样,内心被人我是非覆障,外又远离同行善知识,往生也就谈不上了。
专修念佛的人当然也有人我之见,不是说没有,因为还是凡夫嘛。不过,不会覆障自心,不会妨碍他求往生,反而事过境迁,会作退一步想,更加激发往生心。
我是罪恶生死凡夫,无有出离之缘,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跟无量无边众生结下了无量无边的恶缘,都是我不对!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还是好好念佛吧!“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专修念佛的人,大家在一起座谈,讲到念佛了,讲到往生了,都是法喜充满,这就是同门相亲,法情胜于俗情。
(13)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杂修的人喜欢杂修处所,接近同样杂行的人,说杂行事,修杂行行,彼此互相影响,既障碍自己,又障碍他人往生正行。这样,往生就很危险。
专修念佛的人,远离这些杂缘,不去凑热闹。因为凡夫的心容易动摇,这些场合去多了,接触杂缘多了,难免见异思迁。各宗善知识都有他们本身的修持法门,往往用自宗教理回答有关净土的问题,会破坏我们的信心。所以,还是少去为好,不要“乐近杂缘”。
“无外杂缘”才能“得正念”,“乐近杂缘”就“自障障他”。
杂行十三失,以前四失为本。第一为自修因之失,二、三、四为佛力增上缘之失。后面九条是对前四失的补充说明,以彻底破除侥幸心理及种种辩解。
有杂行之人虽闻前四失,但心不信服,以为虽是杂修,但总愿往生,心系极乐,何以不得往生?答以虽系念而不相续故。
又侥幸说纵然系念不相续,但也有忆想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岂不得往生?答以虽忆想而常间断故。
又侥幸说纵然系念不相续、忆想间断,而《观经》随修杂行回愿皆得往生,岂能说杂行之人定然不得往生?答以虽回愿而不殷重真实故。
又辩解说若愚恶懈怠之辈,玩忽稀松之行,可说不殷重真实;假如贤善精进,苦励身心,急走急作,如救头燃,岂不真实?答以贪瞋诸见烦恼来间断故,不名真实之业。
又辩解说纵然贪瞋烦恼来间断,岂不可随犯随忏,还得清净?答以无有惭愧忏悔心故,自力忏悔不成就;又不相续念报彼佛恩故,佛力忏悔不成就。
又辩解说杂行杂修纵有如上缺失,但毕竟有所修行,岂皆无益?答以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于解脱道毕竟无有利益。
然则杂行杂修之人,竟然都无往生可能吗?答以欲得往生,须是放下自我,以谦卑之心亲近请益专修念佛善知识。然杂行之人又因人我自覆,不亲近念佛善知识,反而乐近杂缘,以致自障障他往生正行。可说一旦落于杂行,往生希望实在太渺茫。
此杂行十三失,次第相扣,首尾相接。谓罪业凡夫本质是同,偏由遇缘不同,升沉迥异,故先明杂缘乱动失正念。既失念佛正念,约教即与弥陀本愿不相应,违释迦佛教,不顺诸佛证诚之语;论行即系念不相续,忆想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而又回愿不殷重真实。不真实者,谓由贪瞋诸见烦恼故。不殷重者,由无惭愧忏悔心故。专修念佛之人,虽同样不免贪瞋烦恼,亦非生大惭愧,而由念佛恩力,故得无障;而杂行之人又失于不相续念报佛恩。既不念佛恩力,徒励自力,故生轻慢名利心。慢心高故,人我自覆,不亲近专修念佛善知识,反好趋附种种杂缘,亦引人趋杂离专,自障障他出离强缘。自障障他故,又成杂缘乱动失正念,乃至恶性循环,永沉苦海。
专杂虽说十三得失,究竟由最初一步是“无外杂缘”还是“杂缘乱动”而见差别。
专修由最初“无外杂缘”一步之得,则后面步步皆得。杂修由最初“杂缘乱动”一步之失,则后面步步皆失。所谓“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又说“一步错,步步错。”对于净土行人来说,这个修行的路头、关键的第一步,就在于摒弃一切外杂之缘的干扰,专门参访专修念佛场所,专门亲近专修念佛之人,专门听闻专修念佛之教,踏踏实实专修念佛。此是行人至要关口,往生成办秘术。
3.十即十生·千中无一
善导大师在讲完这十三点以后,接着又用他所见到的事实来证明,说:
何以故?余比日自见闻: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我近来亲自所见到的,亲自所听到的,四处远近,出家在家,他们对净土法门的理解不同,修行方法也不同。有的人专修,有的人就杂修了。但只要是专修念佛、一心一意念佛的,十个就十个往生,没有一个遗漏在外。只要是杂行杂修的,一千个里面没有一个往生的。
以上是善导大师亲自见闻的。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和善导大师当初所见到的一模一样。正像印光大师所讲的,善导和尚所示专杂二修,乃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这实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警觉。不过这里有一点点不同,前面说到杂行之人“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虽然往生很难,但总还有一线可能,可这里说“千中无一”,成了没有一个往生的。
杂行之人到底是难往生还是不能往生呢?应该说杂行杂修很难往生,难到几乎不能往生。这里说“修杂不至心”,“不至心”就是不真心,就是前面讲的“回愿不殷重真实”。杂行杂修的人,因为安心与起行相违背,一千个里面难得三五个真心的,所以善导大师用了两种表述方式:先与之而言,杂行千人或有三五往生者,说的是发真心者;后夺而言之,千人之中无一往生者,是说杂行之人都发不起真心,所以不能往生。杂,不管怎样,这条路有风险,而且风险太大,千中无一。而专是千稳万当,万不漏一,绝对没有任何风险。
善导大师如此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专杂得失,是怜悯我们骄慢心重、愚痴心重,是要给我们抉择出决定往生的方法。专杂的得失比较,是为了让我们舍杂业,选专修。如果看到这里还不愿意舍杂修专,还是舍专修杂,那只能说确实智慧眼未开,有负弥陀化身善导大师的一番慈悲,有负阿弥陀佛本愿救度的慈悲,也说明根机还是没有成熟。
摘自《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双①①超级红包: 双①①预售清单: -------#聪明女人会省钱#------- 正版现货 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 景天著 写给年轻人爱正能量信心青春文
  • 让我们把真诚与至理的生活观统一,贯穿于思想之中,待人以真诚,还归心海于辽阔无际吧。#甘望星生图出圈的秘密#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
  • 因为南非企鹅颈部有一圈黑色的毛,而且以像驴一样难以置信的持续的嚎叫声而著称,又常常被戏称为“叫驴企鹅Jackass”黄眉企鹅(学名:Eudyptes pachy
  • [开学季]每个人都不完美,或许对待人或事物有着一些偏见或执念,对待感情有些暂时性认不清,但人总会成长,都有各自的收获吧确实里面能看出一些人物的成长[哈哈]问:深
  • 【#深圳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委员视角 | 刘丹宁: 中小企业需要“媒人”牵线】#迈瑞医疗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医疗器械# 迈瑞调研行活动的采访环节,刘丹宁向
  • 据悉,拉齐奥已与球员团队进行初步接触,了解马塞洛的意愿,上赛季马塞洛出场机会很少,但这个新的挑战可以让他重回正轨。马塞洛与皇马的合同在6月底到期,如今他是一名自
  • 尤其我现在也上25岁了,又爱熬夜还爱玩手机玩电脑,皮肤负担挺重的,这款冻龄产品使用一段时间下来,皮肤变得细滑,而且很有弹性。但是在这么热情如火的深圳用这款面霜,
  • 专门为机构打造自己品牌的小程序,家长和老师不用下载APP,微信即可操作。生产企业:上传自己的产品到平台店铺,全员带货客户溯源;企业商家:线下门店以“特权卡+短视
  • 遇到超暖心的一件事:是这样的,昨天有史以来开启人生第一次发传单,但是每递出去的传单还没等我说话不是被拒绝就是即使接了都被折起来扔一边去了,当时社恐的我表示很失落
  • 2021年10月8日,我怀孕16周+3日,7日晚上她例行的在他母亲那里,早晨他毫无征兆的发了一条信息告诉我他要离开了,说他已经兑现他的承诺,我该让他走,1-7日
  • ”赵州禅师告诉信徒:“你不缺少的东西,那就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你不缺少的东西!赵州禅师说:“和你饶舌多言,可惜你没有禅性,但你并不缺禅性。
  • まとめ一下俺の暑假 在外婆家住了一个月 每天的乐趣之一就是和那只猫互相喵喵叫 作为一只智慧的老猫 它深刻贯彻干饭不积极脑子有问题的指导思想 每天饭点准时蹲
  • 【求助】各位仙女下午好[太开心],想求助下大家帮忙看下我新买的草莓熊,卖家说是全新带吊牌,但是我收到没有吊牌就算了,丝带上的波点颜色快掉光了,眼睛上有划痕,ji
  • 2陈皮+生姜:祛除风寒进入夏天,很多人容易犯困,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时常泡一杯陈皮生姜茶,不仅可以增进食欲,亦有预防感冒作用。陈皮作为一味理气、健胃、化痰的常
  • 洪七公所谓的九指神丐形象,也可能来自还珠楼主笔下的人物独手丐——两人手上都有残缺,并且一出场都是又吃肉又渴酒。不过,在翻看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后,会发现叫花鸡是个
  • 腹黑少女,逆世而行,《素心难逃贰》等你来体验"讲一个逆世小魔女的故事……你推倒过天下最禁欲的男人……你欺负过天下最凶残的蛊王……你曾站在权力之巅,却轻
  • ”在成年人的婚姻里,钱永远比爱实在,做也永远比说真诚。3成年人的婚姻,买单和帮你成年人的婚姻里,其实向来不缺这样的人:他们说了一千遍顾家,讲爱却不讲钱——要么根
  • 我不再向往到达远山,就只是默默的看着,这样已足够美好。他回来了,甜过从前,经历了这些事情,他对我不离不弃,默默的陪在我身边,甚至把这些事情归结为自己的过错,谢谢
  • 有一天来了几个新的囚犯,没有东西吃,非常的饿,他自己家里刚巧也缺米。如果只顾自己吃,那么囚犯又饿的很可怜,没办法,便同他的妻子商量。
  • (临汾台“临汾新闻”林林 浩瑜 吕晶 宋昊 李娟)#临汾身边事# 今年临汾这些地方将大变!(临汾台“临汾新闻”凯泉 吕晶 宋昊 承志)#临汾身边事# 前段时间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