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做恶梦?当心魂魄外游中鬼邪!(附道教辟恶梦法)

圣手道医 今天





01

做梦是一个重要的日常生活现象,数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我国虽然从上个世纪中期才正式开始产生专门的梦学,但实际上,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无论是儒、释、道,还是中医学,都已形成了以“占梦”、“攘梦”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系统的梦的理论。

道教对于恶梦形成机制的认识以及“辟恶梦”之法的运用,有其独到之处,而且对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也产生过较为积极的影响。因此,研究道教的辟恶梦之法,既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传统梦学理论的认识。

中国古代对于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人们为了占梦而分“六梦”:“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日思梦,四日痞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

汉郑玄注“正梦”曰:“无所感动,平安自梦’;注“噩梦”曰:“惊愕而梦’;注“思梦”日:“觉时所思念之而梦’;注“痞梦”曰:“觉时道之而梦”;注“喜梦”曰:“喜悦而梦”;注“惧梦”曰:“恐惧而梦”。

“六梦”的划分在中国传统梦文化中影响深远,而郑玄的注解则明确地解说了梦的形成机制。

《周礼》之后,汉代王符在“六梦”的基础上又将梦做了更为细致的划分,指出:“凡梦,有直,有象,有精,有想,有人,有感,有时,有反,有病,有性。”后来,隋唐时期名医杨上善从临床的角度,删繁就简。

将梦归纳为“征梦”、“想梦”、“病梦”三种,指出:“凡梦有三种:人有吉凶,先见于梦,此征梦也;思想情深,因之见梦,此为想梦也;因其所病,见之于梦,此为病梦也。”

这些有关梦的不同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对于梦的研究的不断深入。“梦想”一词,往往与浪漫和美好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梦并不全是美梦,正如古人所分析的那样,日常之梦除了“正梦”、“喜梦”之外,还有“噩梦”、“惧梦”等令人惊恐的梦,这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恶梦。因此,人们在享受美梦所带来的快乐之余,时常也会受到恶梦的惊吓,很多人的正常生活甚至还会因而受到不小的困扰。

恶梦又称作“噩梦”、“梦魔”,古人也有“卒魔”、“魔不痞”等说法。现代医学将恶梦又名为“梦中焦虑发作”,因为做恶梦的人在梦中及惊醒之后常常会伴有严重焦虑和恐惧。



02

中国历史上关于恶梦的这类记载较多,最早的记载如《左传》:“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坏大户及寝门而人。公惧,人于室。又坏户。公觉。”

所谓“大厉”就是指通常所说的鬼怪。晋侯梦见被一个披头散发,捶着胸脯跳跃而人的厉鬼追打,在他惊醒之后不由得恐惧万分,竟在几个月后因此而命丧黄泉。

此外,《周礼》等其他古籍中也有不少关于恶梦的记载。这说明古人对于恶梦已经有了较为深人的观察。关于恶梦的起因,如前所引,郑玄认为,恶梦是由于白日里突然受到惊吓或因心怀恐惧所引起的。对此,先秦道家以及后来的道教则提出了全然不同的观点。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列子》,在借鉴和吸收《周礼》“六梦”思想的基础上,对于恶梦的成因重新做了解释。他说:此六者,神所交也。不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惑其所由然;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知其所由然。知其所由然,则无所但。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故阴气壮,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而烙炳;阴阳俱壮,则梦生杀。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是以以浮虚为疾者,则梦扬;以沈实为疾者,则梦溺。籍带而寝则梦蛇,飞鸟街发则梦飞。

在《列子》看来,人做怎样的梦,与人的身体状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际遇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人体内阴阳之气不协调、不适度,就有可能梦到恐怖的水火之灾或者生杀之难等,从而形成恶梦。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也有相似的说法:“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又如:“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籍籍”。

到了晋代,葛洪则用所谓“魂魄”之说来解释恶梦的产生,认为恶梦的产生是由于魂魄外游被邪物所拘执,想要回归人体而不得所造成的。他说:“魔卧寐不痞者,皆魂魄外游为邪所执录,欲还未得所。忌火照,火照遂不复人,而有灯光中魔者,是本由明出,但不反身中故耳。”葛洪不仅以道教的方式解释了恶梦的形成机制,同时也指出了防范恶梦的一些禁忌。这对后世道教形成完整的辟恶梦之法具有重要的影响。



03

道教较为系统的辟恶梦之法大致形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其一:东晋上清派道书《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中载有“太素真人教始学者辟恶梦法”:若数遇恶梦者,一曰魄妖,二曰心试,三曰尸贼,此有厌消之方也。若梦觉,便起坐,以左手第二指捻人中三七过,啄齿三七通,而微祝曰:“大洞真玄,长炼三魂,常守七魄,第一魂速守七魄,第二魂速守泥丸,第三魂守心节度,速启太素三元君。某向遇不祥之梦,是七魄游尸来协万邪之源,急召桃康护命,上告帝君。五老九真,皆守体门。黄阔神师,紫户将军,把钱握铃,消灭恶津,反凶成吉,生死无缘。”

毕,又卧,必获善应,向造为恶梦之悉,则受闭于三关之下也。三年之后,帷感应而有梦也。梦皆如见将来之明审也,略无复恶梦,仍无不祥之想也。若夜遇善梦者,吉。应好梦而心中自以为佳,则吉感也。卧觉,当摩目二七遍,急闭目以两手掌从内向外摩之,叩齿二七,而微祝曰:“太上高精,三五丹灵,蜂宫明彻,吉感告情,三元守魄,天皇授经,所向谐合,飞仙上清,常与玉真,俱会紫庭。”毕,此大洞秘诀,以传于始涉津流者也。

这段“辟恶梦法”首先说明了造成恶梦的三个主要原因:魄妖、心试或尸贼,并认为,“遇不祥之梦,是七魄游尸来协万邪之源”,也就是说,恶梦是由于人的心以及魂魄中了鬼邪而造成的。这一关于恶梦形成原因的解释,与葛洪的说法如出一辙。

重要的是,这里还阐述了辟恶梦的具体做法:按摩有关穴位或身体部位,“以左手第二指捻人中三七过,啄齿三七通”,“摩目二七遍,急闭目以两手掌从内向外摩之,叩齿二七”;同时,默念祝词,祈求神灵,驱邪还魂。此外,这段“辟恶梦法”还阐述了求得善梦的做法。

其二:南朝宋灵宝派道书《洞玄灵宝道学科仪》中载有“解恶梦品”:

凡是道学,当知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炼心未精,六识缘境,日以心斗,招得恶梦。若道士、女官及外众男女,遇恶梦时,当长跪,向北方启太上大道君,言其状,乞得返凶为吉,返祸成福,密呢曰:“太真玉女,侍真卫魂,三宫金童,来守生门,化恶返善,上书三光,使我长生,乘景驾云。”呢毕,咽唾七过,“尸齿七通,返枕更卧,凶邪消化,返祸为福。梦忏所见非常,懊无语人,不言则吉,论之则凶,不论不言,万代无患也。

这段“解恶梦品”认为,养生的最高境界其实是无梦,而恶梦的发生则是缘于心性修炼不精、平日里受到了鬼邪的侵扰而招致。显然,灵宝派的这一有关恶梦形成机制的解释,与上清派有着一定的区别。

但是,在辟恶梦之法方面,两派则大同小异,或是默念咒语,祈求神灵,或是“咽唾七过,叩齿七通”。需要指出的是,“解恶梦品”还认为,恶梦醒来之后必须“慎无语人”,不得告诉他人,否则就会有凶险。

其三,南朝梁道士陶弘景在治疗恶梦方面,总结了以往道教的辟恶梦之法。

他的《真浩》记录了上述“太素真人教始学者辟恶梦法”,并且发挥了《洞玄灵宝道学科仪》“解恶梦品”中所谓恶梦“不言则吉,论之则凶”的思想,指出:“善梦可说,恶梦默之,则养性延年也。”

与此同时,陶弘景还十分重视用药物治疗恶梦。《真浩》记载:“枕察香一具于颈间,辟水注之来,绝恶梦矣。常存三关佳也。”应当说,陶弘景是较早提出应用赓香治疗恶梦的道教医学家。除此之外,由葛洪所撰、经陶弘景增补而成的现存的《肘后备急方》中还有用其他药物治疗恶梦的诸多药方,如:“带雄黄,男左女右’;“以虎头枕’;“取雄黄如枣核,系左腋下”;“作犀角枕”;“以青木香内枕中,并带之”等等。

从东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其一,默念咒语,祈求神灵;其二,“叩齿”、“咽液”,按摩有关穴位或身体部位;其三,运用某种药物;其四,“慎无语人”。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实际上成为道教治疗恶梦的基本法则,并在后世得到传承。



04

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属于道教医学的内容,这其中既有属于道教方面的方术,又有属于医学方面的疗法。重要的是,道教辟恶梦之法中的一些内容或思想为古代中医学所汲取。

陶弘景运用赓香来防止做恶梦的方法,在古代中医的一些经典著作中多次被引用。唐代王熹所撰《外台秘要方》有“人喜魔及恶梦者方”,其中之一就是“枕赓香一分于头边。”

宋代张果在所著《医说》中也说:“置庸枕中可绝恶。”明代周王朱楠撰《普济方》,其中“治魔及恶梦”中提到:“用赓香不拘多少,安头边,佳。又灌香少许在口中。”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载:察香“佩服及置枕间辟恶梦”。

由此观之,陶弘景所采取的安放赓香于枕边以辟恶梦的方法,在我国古老的中医传统中已成为了公认的良方。

除用察香之外,道教还有采用丹砂以辟恶梦的方法,而且也为古代中医所运用,并深信不疑。张呆在《医说》里就说道:“钱巫少卿忽夜多恶梦,但就枕便成,辄通夕不止。后因赴官,经汉上与邓州推官胡用之相遇,骤中同宿,遂说近日多梦,虑非吉兆。胡曰:昔当如此,惊怕特甚,有道士教戴丹砂。初任辰州推官,求得灵砂,双箭链者戴之,不涉旬即验,四五年不复有梦,至今秘惜。因解髻中一绛纱袋遗之。

即夕无梦,神魂安静,《真浩》及他道书多载丹砂辟恶,岂不信然。”而且,这一记载还出现在《本草纲目》等其他医学典籍里。这说明道教用丹砂辟除恶梦的做法,也被历代医家所广泛接受。

此外,存于《肘后备急方》中的道教辟恶梦之法所用的其他诸多药方,也为后来许多医家所汲取。

唐代名医孙思邀在其所撰《备急千金要方》中论及辟恶梦的方法,指出:“夜梦恶,不须说,旦以水面东方嘿之,叹日:恶梦着草木,好梦成宝玉。即无咎矣。又梦之善恶,并勿说为吉。”



05

这里所谓“夜梦恶,不须说”,实际上就是汲取了道教“慎无语人”的思想,而且,孙思邀还运用咒语“恶梦着草木,好梦成宝玉”。用这一咒语治疗恶梦的方法,为后世医家所接受。而事实上,这与道教辟恶梦之法运用咒语,虽内容有所不同,但其功效是一致的,概属于心理疗法之类。

“叩齿”、“咽液”是道教辟恶梦之法中的重要内容,其实,这也是道教重要的养生之方,并被古代中医所采纳。隋代巢元方所撰《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引《养生方》云:“《仙经》治百病之道,叩齿二七过,辄咽气二七过,如三百通乃止,为之二十日,邪气悉去;六十日,小病愈;百日,大病除,三蛊伏尸皆去,面体光泽。”

综上所述,作为道教医学的组成部分,道教辟恶梦之法虽然有其宗教的内涵,采纳了道教方术,但其中也有属于医学方面的内容,并被古代中医学所汲取,因而对于古代中医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然,道教辟恶梦之法中的一些方法,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有些药方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比如《肘后备急方》载:“人喜魔及恶梦者,取火死灰,著履中,合枕。”唐代王煮《外台秘要方》则载:“取烧死人灰,著履中,令枕之。”仁川宋代医药学家唐慎微的《证类本草》也载:“取火烧死者灰,著枕中、履中。”今天如果用这样的药方治疗恶梦,也许还会适得其反。

【雁荡帝影——关于建文帝流亡雁荡山的史料漫谈】京城来的太监

  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三月九日,雁荡山来了三拨不寻常的游客。来者都带着“钦差内使”的头衔,用通常的称谓来描述,就是出宫为皇帝办事的太监;其中还至少有一位按现在的标准看算是外国人(范福坚祖贯交阯,即今越南;此外,阮赤也有可能是越南人)。这些钦差内使出行的目的地各不相同,却同时在雁荡山相会;他们甚至还留下了摩崖题名:

  钦差内使、信裴福化,祖贯交阯布政司长津县范福坚,经过台、温府;钦差内使阮赤往温州府过此;钦差内使郭闵前往台州府经过。永乐癸卯三月九日题。

  雁荡山有太监经游,据我了解历史上有8个批次,全部发生在明朝。最早留下记录的就是这三批人马;同一年,又有一位疑似为小太监的罗圭和江西道监察御史刘英一起到了雁荡山(天顺元年,即1457年,左监丞太监罗圭被派去镇守云南,估计就是三十四年前来雁荡山的罗圭,当时他还是个地位较低的小太监,所以名列御史之后);宣德五年(1430),裴福化又带着十多位极有可能也是太监的随从,再次到雁荡山龙鼻洞“发心”塑了一尊像(所以他在永乐二十一年题名时自称为“信”,也就是信士);景泰三年(1452)正月二十六日,钦差镇守浙江市舶提举司、内官陈彝经过雁荡山龙鼻洞“随喜”,随行的有锦衣卫官陈敬等十九人;成化十七年(1481)十一月,镇守浙江司设监太监李义与浙江总督备倭都指挥佥事黄琮、浙江守备温州都指挥佥事弓璇、温州府同知姚骏、乐清知县徐颐游雁荡山;正德五年(1510)七月二十八日,钦差陈吉祥游雁荡山。陈吉祥,从名字来分析,极有可能也是个太监;如果分析正确,他是迄今有记录的最后一批游雁荡山的太监。

  胡濙的报告

  太监游山,本来也说不上不寻常。我之所以关注起这件事,却是因为永乐二十一年发生远在北方的一次著名的君臣晤对,与传说中早些时候发生的雁荡山的一次隐秘游踪都指向同一个神秘人物:建文帝。而在明朝的历史上,太监出京往往负有特殊使命,在永乐朝,这种特殊使命也包括了察访建文帝的行踪。

  我们先大致捋一下建文帝朱允炆的命运和传说。建文四年(1042)六月,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率“靖难之师”攻入国都南京,发现建文帝已不见踪影,只留下几具烧焦了的尸体。宫人指认其中的一具为建文帝尸体,朱棣予以认可,假哭了一番后将其秘密安葬。不久,宫廷内外开始流传建文帝已于当天出走流亡的消息,说那具被安葬的尸体实际上是皇后的。尽管登基后的永乐皇帝朱棣表面上坚持建文帝已死,但种种迹象表明,他也在怀疑建文帝的下落。后来的修史者,基本判定永乐帝一直致力于在寻觅建文帝,他派出去暗访的队伍遍布全国各地乃至于海外,最著名的暗访者有两位,一位是太监郑和,另一位是大臣胡濙。

  永乐二十一年,永乐帝在亲征蒙古的宣府(今河北张家口宣化区)行营里夤夜听取了胡濙关于建文帝暗访结果的汇报。《明史·胡濙传》:

  惠帝之崩于火也,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疑之。五年遣濙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濙以故在外最久,至十四年乃还。所至,亦间以民隐闻。母丧乞归,不许,擢礼部左侍郎。十七年复出巡江、浙、湖、湘诸府。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胡濙驰谒永乐帝的月份,本传没有交代。当年的《文宗实录》留下了一个印迹:

  八月甲子(十六日),礼部左侍郎胡濙进瑞光图及榔梅灵芝,具奏云今岁万寿圣节大岳太和山顶金殿现五色圆光,紫云周匝,逾时不散;山石产灵芝,榔梅结实特盛……

  想必君臣见面就在此日。“进瑞光图及榔梅灵芝”云云,无非是史臣避重就轻的曲笔。

  建文帝的下落

  也就是说,永乐二十一年八月,关于建文帝下落,胡濙有重大的发现。而在永乐帝获得确切消息之前,有三拨任务不明的太监奉旨在雁荡山相会,还有一位小太监跟随着一位江西道监察御史——请注意,是主管江西而非浙江的都察院御史——也来到了浙江的雁荡山。

  他们来得有些蹊跷。我们有理由怀疑,雁荡山一带与建文帝的下落有关,至少永乐帝和他的秘密调查团队可能有此疑猜。

  我们的怀疑和他们的疑猜并非毫无根据。当“靖难”的血迹被时间冲洗得差不多了的时候,明朝中后期,坊间出现了两部详细记录建文帝从出亡到结局的奇书,一部叫《致身录》,作者署名史仲彬;一部叫《从亡随笔》,作者叫程济。

  两部书的内容彼此有些出入,详略也不尽相同,但大致是接近的,就是以当事人的身份,言之凿凿地披露:靖难之师攻入南京城后,在程济等人的策划下,建文帝祝发出遁,在以云南为主的南方各省辗转流亡了近四十年。《致身录》所记终于洪熙元年(1425),是年明仁宗(朱棣之子)在位一年而崩,建文帝闻讯道:“吾心放下矣,今后而可往来,想关津不若昔之有意我也。”《从亡随笔》所记终于正统五年(1440),建文帝六十四岁时,他主动暴露身份,被带回京师,居于西内,并于当年亡故。

  两部书一经面世就引发了不小的争议。钱谦益专门撰文予以批驳,潘柽章、李清也认为两书可疑;陈继儒、胡汝亨、文震孟则为之作序以示认可,张岱更是视之为信史。清朝的馆臣在修《明史》之际,还为此争讼不休。近代孟森对此有专门的论述。

  实际上,不管《致身录》和《从亡随笔》的记载是否可靠,建文帝出亡的说法还是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即便是批驳两书最有力的钱谦益,也是承认建文并未自焚,而是由当时的主录僧溥洽剃度出遁的。

  在《建文年谱序》(出《有学集》)里,钱谦益还间接认可了永乐帝曾派人追踪建文的传闻:

  以文皇帝(永乐)之神圣,明知孺子之不焚也,明知亡人之在外也,明知其朝于黔而夕于楚也。胡濙之访张邋遢,舍人而求诸仙,迂其词以宽之也;郑和之下西洋,舍近而求诸远,广其途以安之也;药灯之诅咒,剃染之借手,彼髡之罪,百倍方、黄,以荣国榻前一语言,改参彝而典僧录,其释然于溥洽,昭于中外者,所以慰藉少帝之心,而畀之以终老也。

  建文君臣与雁荡山

  把雁荡山与流亡中的建文帝联系起来的,主要是《致身录》。《从亡随笔》只提到天台和台州,没有提到雁荡山。据两书,建文帝于永乐二年(1044)正月从云南动身北返,八月初九日到江苏吴江,住在史仲彬家,重九日登天台山,十一月离开台州。《致身录》是年条:

  (八月)十三日清晨,彬随师为两浙之行。杭州计游廿三日,天台、雁宕计游三十九日。会马二子、稽山主人、金焦亦来于石梁间,且云:“诸友俱约于此一会。”然终不一见。时天气已寒,师欲返云南,固却诸人而去。

  文中的“师”,就是出家后的建文帝。马二子等人,都是协助建文帝逃亡的旧臣,当然,他们都改用了化名。

  我们很难考证两书记载的真伪,也没有这个必要。不管怎么样,这里至少包含了两个方面的信息:第一,建文帝可能到过雁荡;第二,雁荡山能藏人,包括流亡的皇帝——或者说,在当时一些人的心目中,雁荡山及其周边地区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宜隐”的处所。据两书,建文帝此后又于永乐二十二年末、宣德七年十月两次重游天台,曾否到雁荡山未交代。

  雁荡山的“宜隐”还体现在另一条关于建文旧臣的传闻上。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五收录了一位名叫蒋兢的人为他的老师高逊志写的《祭高太常文》:

  岁在壬午九月晦,吾师士敏高先生卒。师以国破家亡,遁影东瓯雁荡山中……天假之合,小子兢亦以未死之身来偷息于此,相对若梦寐,泪涔涔下。侍吾师厪(通“仅”)五十日,吾师竟长逝……兢穷途,无以成礼。林有巨木遭伐,其腹枵然,乞诸樵叟,敛而薶(通“埋”)之芙蓉峰北。

  “壬午”即建文四年。我们姑且不管高逊志在靖难后是否栖身雁荡以终,也不管这篇文章是否出自蒋兢之手,只要有这么个传说被讲出来、散布出去、流传下来,就证明了雁荡山的“宜隐”还是有着相当的认可程度的。

人为什么会做恶梦?当心魂魄外游中鬼邪!(附道教辟恶梦法)

圣手道医 今天





01

做梦是一个重要的日常生活现象,数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我国虽然从上个世纪中期才正式开始产生专门的梦学,但实际上,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无论是儒、释、道,还是中医学,都已形成了以“占梦”、“攘梦”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系统的梦的理论。

道教对于恶梦形成机制的认识以及“辟恶梦”之法的运用,有其独到之处,而且对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也产生过较为积极的影响。因此,研究道教的辟恶梦之法,既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传统梦学理论的认识。

中国古代对于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人们为了占梦而分“六梦”:“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日思梦,四日痞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

汉郑玄注“正梦”曰:“无所感动,平安自梦’;注“噩梦”曰:“惊愕而梦’;注“思梦”日:“觉时所思念之而梦’;注“痞梦”曰:“觉时道之而梦”;注“喜梦”曰:“喜悦而梦”;注“惧梦”曰:“恐惧而梦”。

“六梦”的划分在中国传统梦文化中影响深远,而郑玄的注解则明确地解说了梦的形成机制。

《周礼》之后,汉代王符在“六梦”的基础上又将梦做了更为细致的划分,指出:“凡梦,有直,有象,有精,有想,有人,有感,有时,有反,有病,有性。”后来,隋唐时期名医杨上善从临床的角度,删繁就简。

将梦归纳为“征梦”、“想梦”、“病梦”三种,指出:“凡梦有三种:人有吉凶,先见于梦,此征梦也;思想情深,因之见梦,此为想梦也;因其所病,见之于梦,此为病梦也。”

这些有关梦的不同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对于梦的研究的不断深入。“梦想”一词,往往与浪漫和美好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梦并不全是美梦,正如古人所分析的那样,日常之梦除了“正梦”、“喜梦”之外,还有“噩梦”、“惧梦”等令人惊恐的梦,这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恶梦。因此,人们在享受美梦所带来的快乐之余,时常也会受到恶梦的惊吓,很多人的正常生活甚至还会因而受到不小的困扰。

恶梦又称作“噩梦”、“梦魔”,古人也有“卒魔”、“魔不痞”等说法。现代医学将恶梦又名为“梦中焦虑发作”,因为做恶梦的人在梦中及惊醒之后常常会伴有严重焦虑和恐惧。



02

中国历史上关于恶梦的这类记载较多,最早的记载如《左传》:“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坏大户及寝门而人。公惧,人于室。又坏户。公觉。”

所谓“大厉”就是指通常所说的鬼怪。晋侯梦见被一个披头散发,捶着胸脯跳跃而人的厉鬼追打,在他惊醒之后不由得恐惧万分,竟在几个月后因此而命丧黄泉。

此外,《周礼》等其他古籍中也有不少关于恶梦的记载。这说明古人对于恶梦已经有了较为深人的观察。关于恶梦的起因,如前所引,郑玄认为,恶梦是由于白日里突然受到惊吓或因心怀恐惧所引起的。对此,先秦道家以及后来的道教则提出了全然不同的观点。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列子》,在借鉴和吸收《周礼》“六梦”思想的基础上,对于恶梦的成因重新做了解释。他说:此六者,神所交也。不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惑其所由然;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知其所由然。知其所由然,则无所但。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故阴气壮,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而烙炳;阴阳俱壮,则梦生杀。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是以以浮虚为疾者,则梦扬;以沈实为疾者,则梦溺。籍带而寝则梦蛇,飞鸟街发则梦飞。

在《列子》看来,人做怎样的梦,与人的身体状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际遇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人体内阴阳之气不协调、不适度,就有可能梦到恐怖的水火之灾或者生杀之难等,从而形成恶梦。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也有相似的说法:“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又如:“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籍籍”。

到了晋代,葛洪则用所谓“魂魄”之说来解释恶梦的产生,认为恶梦的产生是由于魂魄外游被邪物所拘执,想要回归人体而不得所造成的。他说:“魔卧寐不痞者,皆魂魄外游为邪所执录,欲还未得所。忌火照,火照遂不复人,而有灯光中魔者,是本由明出,但不反身中故耳。”葛洪不仅以道教的方式解释了恶梦的形成机制,同时也指出了防范恶梦的一些禁忌。这对后世道教形成完整的辟恶梦之法具有重要的影响。



03

道教较为系统的辟恶梦之法大致形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其一:东晋上清派道书《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中载有“太素真人教始学者辟恶梦法”:若数遇恶梦者,一曰魄妖,二曰心试,三曰尸贼,此有厌消之方也。若梦觉,便起坐,以左手第二指捻人中三七过,啄齿三七通,而微祝曰:“大洞真玄,长炼三魂,常守七魄,第一魂速守七魄,第二魂速守泥丸,第三魂守心节度,速启太素三元君。某向遇不祥之梦,是七魄游尸来协万邪之源,急召桃康护命,上告帝君。五老九真,皆守体门。黄阔神师,紫户将军,把钱握铃,消灭恶津,反凶成吉,生死无缘。”

毕,又卧,必获善应,向造为恶梦之悉,则受闭于三关之下也。三年之后,帷感应而有梦也。梦皆如见将来之明审也,略无复恶梦,仍无不祥之想也。若夜遇善梦者,吉。应好梦而心中自以为佳,则吉感也。卧觉,当摩目二七遍,急闭目以两手掌从内向外摩之,叩齿二七,而微祝曰:“太上高精,三五丹灵,蜂宫明彻,吉感告情,三元守魄,天皇授经,所向谐合,飞仙上清,常与玉真,俱会紫庭。”毕,此大洞秘诀,以传于始涉津流者也。

这段“辟恶梦法”首先说明了造成恶梦的三个主要原因:魄妖、心试或尸贼,并认为,“遇不祥之梦,是七魄游尸来协万邪之源”,也就是说,恶梦是由于人的心以及魂魄中了鬼邪而造成的。这一关于恶梦形成原因的解释,与葛洪的说法如出一辙。

重要的是,这里还阐述了辟恶梦的具体做法:按摩有关穴位或身体部位,“以左手第二指捻人中三七过,啄齿三七通”,“摩目二七遍,急闭目以两手掌从内向外摩之,叩齿二七”;同时,默念祝词,祈求神灵,驱邪还魂。此外,这段“辟恶梦法”还阐述了求得善梦的做法。

其二:南朝宋灵宝派道书《洞玄灵宝道学科仪》中载有“解恶梦品”:

凡是道学,当知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炼心未精,六识缘境,日以心斗,招得恶梦。若道士、女官及外众男女,遇恶梦时,当长跪,向北方启太上大道君,言其状,乞得返凶为吉,返祸成福,密呢曰:“太真玉女,侍真卫魂,三宫金童,来守生门,化恶返善,上书三光,使我长生,乘景驾云。”呢毕,咽唾七过,“尸齿七通,返枕更卧,凶邪消化,返祸为福。梦忏所见非常,懊无语人,不言则吉,论之则凶,不论不言,万代无患也。

这段“解恶梦品”认为,养生的最高境界其实是无梦,而恶梦的发生则是缘于心性修炼不精、平日里受到了鬼邪的侵扰而招致。显然,灵宝派的这一有关恶梦形成机制的解释,与上清派有着一定的区别。

但是,在辟恶梦之法方面,两派则大同小异,或是默念咒语,祈求神灵,或是“咽唾七过,叩齿七通”。需要指出的是,“解恶梦品”还认为,恶梦醒来之后必须“慎无语人”,不得告诉他人,否则就会有凶险。

其三,南朝梁道士陶弘景在治疗恶梦方面,总结了以往道教的辟恶梦之法。

他的《真浩》记录了上述“太素真人教始学者辟恶梦法”,并且发挥了《洞玄灵宝道学科仪》“解恶梦品”中所谓恶梦“不言则吉,论之则凶”的思想,指出:“善梦可说,恶梦默之,则养性延年也。”

与此同时,陶弘景还十分重视用药物治疗恶梦。《真浩》记载:“枕察香一具于颈间,辟水注之来,绝恶梦矣。常存三关佳也。”应当说,陶弘景是较早提出应用赓香治疗恶梦的道教医学家。除此之外,由葛洪所撰、经陶弘景增补而成的现存的《肘后备急方》中还有用其他药物治疗恶梦的诸多药方,如:“带雄黄,男左女右’;“以虎头枕’;“取雄黄如枣核,系左腋下”;“作犀角枕”;“以青木香内枕中,并带之”等等。

从东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其一,默念咒语,祈求神灵;其二,“叩齿”、“咽液”,按摩有关穴位或身体部位;其三,运用某种药物;其四,“慎无语人”。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实际上成为道教治疗恶梦的基本法则,并在后世得到传承。



04

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属于道教医学的内容,这其中既有属于道教方面的方术,又有属于医学方面的疗法。重要的是,道教辟恶梦之法中的一些内容或思想为古代中医学所汲取。

陶弘景运用赓香来防止做恶梦的方法,在古代中医的一些经典著作中多次被引用。唐代王熹所撰《外台秘要方》有“人喜魔及恶梦者方”,其中之一就是“枕赓香一分于头边。”

宋代张果在所著《医说》中也说:“置庸枕中可绝恶。”明代周王朱楠撰《普济方》,其中“治魔及恶梦”中提到:“用赓香不拘多少,安头边,佳。又灌香少许在口中。”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载:察香“佩服及置枕间辟恶梦”。

由此观之,陶弘景所采取的安放赓香于枕边以辟恶梦的方法,在我国古老的中医传统中已成为了公认的良方。

除用察香之外,道教还有采用丹砂以辟恶梦的方法,而且也为古代中医所运用,并深信不疑。张呆在《医说》里就说道:“钱巫少卿忽夜多恶梦,但就枕便成,辄通夕不止。后因赴官,经汉上与邓州推官胡用之相遇,骤中同宿,遂说近日多梦,虑非吉兆。胡曰:昔当如此,惊怕特甚,有道士教戴丹砂。初任辰州推官,求得灵砂,双箭链者戴之,不涉旬即验,四五年不复有梦,至今秘惜。因解髻中一绛纱袋遗之。

即夕无梦,神魂安静,《真浩》及他道书多载丹砂辟恶,岂不信然。”而且,这一记载还出现在《本草纲目》等其他医学典籍里。这说明道教用丹砂辟除恶梦的做法,也被历代医家所广泛接受。

此外,存于《肘后备急方》中的道教辟恶梦之法所用的其他诸多药方,也为后来许多医家所汲取。

唐代名医孙思邀在其所撰《备急千金要方》中论及辟恶梦的方法,指出:“夜梦恶,不须说,旦以水面东方嘿之,叹日:恶梦着草木,好梦成宝玉。即无咎矣。又梦之善恶,并勿说为吉。”



05

这里所谓“夜梦恶,不须说”,实际上就是汲取了道教“慎无语人”的思想,而且,孙思邀还运用咒语“恶梦着草木,好梦成宝玉”。用这一咒语治疗恶梦的方法,为后世医家所接受。而事实上,这与道教辟恶梦之法运用咒语,虽内容有所不同,但其功效是一致的,概属于心理疗法之类。

“叩齿”、“咽液”是道教辟恶梦之法中的重要内容,其实,这也是道教重要的养生之方,并被古代中医所采纳。隋代巢元方所撰《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引《养生方》云:“《仙经》治百病之道,叩齿二七过,辄咽气二七过,如三百通乃止,为之二十日,邪气悉去;六十日,小病愈;百日,大病除,三蛊伏尸皆去,面体光泽。”

综上所述,作为道教医学的组成部分,道教辟恶梦之法虽然有其宗教的内涵,采纳了道教方术,但其中也有属于医学方面的内容,并被古代中医学所汲取,因而对于古代中医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然,道教辟恶梦之法中的一些方法,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有些药方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比如《肘后备急方》载:“人喜魔及恶梦者,取火死灰,著履中,合枕。”唐代王煮《外台秘要方》则载:“取烧死人灰,著履中,令枕之。”仁川宋代医药学家唐慎微的《证类本草》也载:“取火烧死者灰,著枕中、履中。”今天如果用这样的药方治疗恶梦,也许还会适得其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惊艳了我的时光,温柔了我的岁月,从此星河有信,日月长明,你便是天涯海角的牵挂,梵音青莲里的皈依,花因你时时香,蝶因你恰恰舞,你便是生命中最美的缘。在时间无涯的
  • 所以直到去世前,余子明的心情一直都很好,他还让儿子在社交平台发自己近期的动态,看着照片里的余子明享受美食,喝着咖啡,心情很不错的样子。 后来和ViuV签了合约,
  • 对于每种类型的奶油蜂蜜,都绘制了一个插图,其中包含产品的主要特征与口味。包装的设计指向更年轻,更细分,更有意识的设计目标。
  • 想问一下大家刚入坑时有没有干过哪些蠢事或者对游戏有什么误解[doge]如果告诉我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我会很伤心的[苦涩]1刚开始根本不知道灵器搭起来有效果,每次金戈
  • ■「変形」「フォルム」「可動」を再検証し生み出した、新たなシステム「差替三段変形(ショートカットチェンジ)」を新たに搭載。■「差替三段変形(ショートカットチェン
  • 这个时候我仿佛应该读波拉尼奥或聂鲁达,老巴塔哥尼亚快车也行,但是算了,这个时候太出色的二手信息反而会带来偏差。不过这个过程有点漫长,可能到宝宝6个月后能吃辅食了
  • 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强推强推强推,我的评分⭐⭐⭐⭐⭐.       人家说:“总有一天,你的心上人会带着他破破烂烂的城堡走向你。3. 生活就是这样苏菲一样,
  • 据驾驶员张某交代,为躲避电子眼抓拍,他6月初在网上购买了“魔术贴”号牌,没想到才用几天就被交警抓到了。据驾驶人卢*财交代,今天为了出行方便,偷拿双胞胎哥哥芦*成
  • 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加油,总会走到灯火通明的那天遇见一个人,“遇见”里面的内容也仅限于自己认知中已有的内容,别人身上即使存在着自己身上根本就不具备、不
  •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进博会,希望大家都能看到撒尼刺绣工艺在服饰、嫁衣、首饰上的运用。”来自厄瓜多尔的媒体记者拜伦在进博会新闻中心的上海非遗客厅体验了中医推拿后连连
  • 这种持续在发生的气质变化,不停的提醒我:许凯真的是铁了心要做一名好演员的。然后看到【都在剧组拍戏】也是并不意外的,就想到了小孩儿前阵子的营业视频,他毫不犹豫拒绝
  • 每日阅读《红楼梦》:10月3日 今天是10月3日,我们阅读的是《百家汇评本》第103页: 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
  • ”对直播带货的兴趣让王盈动力十足,“在我35岁那年,本该事业稳定的年纪,我却从头开始。【#看芜湖换道超车# 从滞销到畅销 王盈要做好每一场直播】#芜湖大江[超话
  • 我妈一点也不坏,她都会给我发想你了宝宝/抱抱,这时候我可真会觉得自己好有人爱哦~晚点时候有位男子找我嘘寒问暖 我也嘘寒问暖了一下,之后的故事就是我被雷死了,他觉
  • 最好莫过于友情,你不用特意开始,也是不会轻易结束,就这么手拉手就走过了许多岁月。[心] 腾讯视频会员年卡 季卡~~[心]98 爱奇艺会员年卡~~[心]优酷视频会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针对上一采暖季居民反映问题以及“访民问暖”、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市住建局组织各旗县区和供热企业全力推进整改,改造老旧供热管网30余公里,检维修锅炉等设备,
  • 可能是工作缘故,泪点特别低,看一点动物救助的内容就难受,这些年遇到过很多流浪小猫,几年前隔壁小区的小黑小狸花,喂了一根火腿跟了我半条街,去年冬天前被小区好心人一
  • 林女士孩子的相册上那一段文字,明显是套用的模板,但在用之前,工作人员并没有搞清楚这段英文的意思,所以这件事还是摄影店的问题。照片上有一大段英文,竟都是“诅咒性”
  • 瞬间将我的心勾走了,不仅如此,你的美貌也是我的过敏源,一看到你帅气的脸,我瞬间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仿佛要室息一般!不仅如此,战战你浑身散发着迷人的气息,把我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