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股权激励|方源同创咨询—华为实施股权激励的全过程(1)(没见过这么详细的)

#华为# #股权激励# 华为的股权激励一直备受民营企业的关注与模仿,今天就详细给大家分享一下,enjoy it……

1990年,华为实施股权激励有两个背景和原因:
第一:1990年华为从贸易公司,转型做自主研发。因为研发投入太大,公司的资金非常紧张。所以,要通过员工持股、用个人助业贷款的形式,进行融资,解决公司资金困难。

第二:是要垄断核心技术人才,削弱竞争对手的人才实力,但是华为付不起高工资,所以把员工应发工资的绝大部分拿出来,买成华为的股票,以此留住核心人才。

总体来说,就是要解决钱的问题+人的问题。

华为实施股权激励,大致可以分成3个阶段,模式不一样。

1,从1990年到2000年共10年时间,开始实施全员持股,其实是一种“分红权”。
2,从2001年到2013年,用的是虚拟受限股,其实是“分红权+增值权”的模式。
3,从2013年到现在,增加TUP计划,缩小新老员工的收入差距。

我们先看第一个阶段:

1990年,华为的全员持股政策,有两个要点,我把它归纳为定股+定人:

先看定股,也就是说,股权激励用的是什么类型的股票?具体是怎么约定的?华为规定,按照每股1块钱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

1990年,华为实施全员持股,虽然我说它只是一种分红权,但是当年,华为员工确实是当成实际股票来持有的,当年员工都知道,只要不离职,这里获得的股票,我就能终身享有。只不过,全员持股延续10年以后,因为政策原因,华为不得不重新调整为虚拟受限股,所以反过头来,重新明确1990年这10年,员工购买的,就只是分红股,但在当年,华为员工确实是当成实际股票来购买和持有。

所以,每股1块钱的这个价格,是相当诱人的。可以对比华为的每股净资产:1993年的时候,华为的每股净资产,是5.83元。1994年,华为的每股净资产是4.59元。1995年,每股净资产,是3.91元。但是,按照每股1块钱,把股票给员工,这个价格延续了10年,一直到2000年。

到今天,我们给企业做股权激励的时候,通常规定,员工出资购买公司股票的价格,不能低于每股净资产,如果低于每股净资产做股权激励,那么,在税收方面,在企业未来IPO的时候,都会产生很多的麻烦。

所以,1990年,华为实施股权激励,其中有些条款,在今天就不适用了,大家一定要注意。

员工买到华为的股票以后,就开始享受公司的每年分红。股东分红,为公司每年税后利润的15%。一直到员工从华为离职,不管你是被公司辞退还是主动从公司离开,华为肯定要把员工手上的股票,再收回来。怎么收回来?华为规定,原价回购。员工你是按照每股1块钱的价格,把股票买走的,公司就再按照每股1块钱,把股票买回来,中间没有任何差价。

1990年,华为全员持股政策的第2个要点,定人,也就是股权给谁?华为规定,华为公司员工,入职1年以后可参与,以每股1元的价格,购入公司股票。此外,从1997年开始,华为与各地电信邮电系统成立的合资公司员工,也享有认购资格。

华为员工拿到股权的程序,大致如下:
第1,每年,员工拿着现金,到华为的“资金事业部”登记购买,1块钱买1股。

第2,公司要求员工在一份文件上签名,但文件只有1份,签完名后立即被公司收回。员工在这张纸上签字,是购买股权的一个必然程序,不签就没有股权。

第3,员工交完购股款后,并不会拿到通常意义上的持股凭证。每位员工具体的持股数,都由公司备案存档。员工只允许从“股权登记名册”上,抄下来自己的股权数。

华为也曾发过股权凭证,分别是在1995年和1996年。华为给当时的员工,发了“员工股金情况书”,上面记载着工号、姓名、拥有股金数目等内容,盖的公章是“华为资金计划部”和“资金部”。但此后,华为就再也没有发过任何持股凭证。

这样操作全员持股,一直到1997年,华为公司的股权结构就变成这样:华为技术公司,有688名员工拿到华为的股票。

另外,华为新技术公司,有299名员工拿到华为的股票。华为新技术公司,这299人,基本都是,华为跟各地邮电系统成立的合资公司的股东。

而且,像刚才讲的那样,因为持股不规范,员工持有的股份,并没有在工商登记,公司也基本没给员工股权凭证,只有公司内部的备案存档。所以,员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股东权力。

图片

1997年以后,因为持股人数太多,为了方便管理,华为决定:华为技术公司+华为新技术公司,这两家公司员工持有的华为股份,分别由工会来集中托管。由工会代替股东,行使表决权。就跟今天,企业做股权激励,一定会成立一家员工持股平台一样。

再到2000年,我之前讲过,国家抓的也严了,为了避嫌,邮电系统纷纷退出华为的持股。所以,在股权结构上,华为公司工会+华为新技术公司工会就合并起来。

另外,在这1年,华为公司决定,将任正非持有的1.07%华为股票,单独在工商局注册登记。一步步,就形成了今天现在的持股结构。

华为在这第1个阶段,实施全员持股,效果怎么样呢?最主要,是两个效果:

第1,解决了“动力问题”。
任正非有句名言:“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华为实施全员持股,员工购买股票的“投资回报率”非常高:1992~1996年都高达100%,1997年~2000年为70%,也就是说,每股1块钱的股票投资成本,每年都能分到7毛钱。差不多1年回本,以后都是纯赚的。

之后,逐渐递减到2002年20%的投资回报率,华为每年都发1次红利。
因为早年,华为的员工都是股东,也就是说,都是在为自己工作。员工购买公司股票以后,如果想要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率,公司就必须要有高额的利润。公司怎么才能有高额的利润呢?员工作为股东,就必须要玩命的干活。

所以,华为倡导的是狼性文化。有个故事非常形象。说曾经有位日本专家,第一天入职华为,就很严肃地声明,说他是个工作狂,经常加班。所以在和大家共事的时候,会占用大家大量非工作时间,请大家配合工作!说完,深鞠一躬。

结果,3个月后,日本专家辞职了,离开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说“你们这样加班,是不人道的!”所以说,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艰苦奋斗。
用全员持股,用这种“利出一孔”的激励方式,直接刺激了员工的奋斗精神,支撑了华为的高速增长。

第2,华为用全员持股,解决了“钱的问题”和“人的问题”。华为做全员持股,模式一般是这样的:
比如,第1年,华为给员工10万股股票,按照每股1块钱的价格,员工需要出资10万元。

第2年,假设有50%的投资回报率,那么,在年底,员工持有的10万股股票,可以获得5万块的分红。

这个时候,如果员工把本金10万元和分红5万元一并拿走,华为的现金流肯定吃紧;但公司告诉你,根据你的业绩,今年再给你配20万股,需要你另外再出资20万元,你干不干?

你一想,高达50%的投资回报率,就再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还把自己的奖金+工资都搭进去,甚至华为还帮你从银行贷款,于是,又投入公司20万元。这个时候,加上第1年持有的10万股股票,手上累计持有华为股票30万股。

再说了,华为分配给员工的内部股票,不买都不行,不买,就意味着,和公司不是一条心,会影响到下一步的升职、加薪。
第3年,如果再有50%的投资回报率,在年底又可以拿到15万元的分红,但公司又告诉你,再给你配40万股,你干不干?如此往复。

一般情况下,华为每年,在3月份给员工分红,过2个月到5月份,就开始新一轮的配股。所以,员工到手的钱,还没在手里捂热呢,就又要交回去购买股票。最后,华为每个员工手上,都是一堆股票,没有现金。
所以,华为采取“全员持股”,一方面,实现了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解决了“钱的问题”,降低了公司的现金流风险。

另一方面,又把人才留在华为公司,解决了“人的问题”,因为员工的钱留在了公司。往往他的钱在哪里,人就会在哪里。借此,稳定了华为的核心团队。

但是,1990年,华为实施全员持股,也并不是十全十美,还存在瑕疵和隐患:因为这一个阶段的全员持股,对股权实股、虚股的界定模糊,就为后续的法律纠纷埋下了伏笔。

我刚才讲过,如果员工从华为离职,华为肯定要把员工手上的股票,再收回来。怎么收回来?原价回购。员工是按照每股1块钱的价格,把股票买走的,公司就再按照每股1块钱,把股票买回来,中间没有任何差价。

这种股票回购模式,给华为带来一场诉讼。
2003年,华为的两位资深员工——刘平和黄灿,将华为告上法庭。原因之一就是,华为以每股1元的价格,而不是以每股净资产价格回购股票。但是,这2位员工认为,他们应该按照“同股同权”的原则,享有股权的增值。

但是最终,深圳市中院和广东省高院,判两位员工败诉。因为,广东省高院认为:在工会这种持股架构下面,员工不是华为公司的股东,工会才是股东。

虽然员工在华为工会的持股数量,在华为内部都有登记和存档。但是,工会只是一种社团法人,而在社团法人里面,没有股权关系,只有劳动合同关系。所以,华为内部的登记材料,只能作为参考,没有充分的法律效力。

这样的判决,就意味着:华为员工,通过全员持股拿到的股票,跟工商登记的股票不同,华为员工,通过全员持股拿到股票,享有的,只是分红权,而非股权。

总结一下今天讲的内容,从1990年到2000年共10年时间,是华为实施股权激励的第一个阶段,用的是“分红权”模式。那第二个阶段是怎么开展的呢,明天给大家分享~有更多股权激励、股权设计、合伙人制、薪酬绩效设计等相关问题欢迎咨询方源同创,感谢大家!

【权威疫苗专家邵一鸣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国八成人接种疫苗才能群体免疫# 】在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突破1亿背景下,疫苗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话题。27日上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截至26日,我国已接种新冠疫苗2276.7万剂次。针对疫苗接种、研制等话题,《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了一直参加中国新冠疫苗技术评审的世卫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

国产疫苗如何应对毒株变异?

环球时报:最近,英国、南非、巴西相继出现新的突变毒株。据您了解,我国新冠疫苗对于这些突变毒株是否还有保护效果?

邵一鸣:一代疫苗肯定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因为病毒变异是个永恒的主题。一般来说,疫苗针对同源(homologous)毒株(strain)——也就是与疫苗研发基于的毒株或与之极为相似的病毒——保护效果是最好的,而对于与之变异大的异源(heterologous)毒株,保护效果可能出现一定下降,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根据我国疫苗企业和实验室的研究显示,我国新冠疫苗对于去年上半年早期出现的一些变异毒株,中和抗体效力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于最近在英国流行的突变毒株,中和抗体效力变化也不大;对于近期在南非流行的突变毒株,抗体滴度滴度稍有下降。

不过,这种中和抗体效力的变化,并不直接对应疫苗的“有效”和“无效”,只是一种百分比上的变化。只要中和抗体效力还在有效保护范围内,疫苗就都可以说还是有效的。以我们熟悉的流感病毒为例,只有流感疫苗的中和滴度下降到原来的1/2以下时,才会影响疫苗的保护率,再审视突变株感染总人群比率后,可考虑更换新一代的疫苗。

而突变毒株对疫苗保护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少,还是要看人群实际使用的情况才能确定,因为实验室只能测试体外的情况,与体内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在两个分别主要流行原始毒株和变异毒株的区域,观察同一款疫苗对疫情控制情况是否有区别,来判断变异毒株对疫苗保护力产生的影响效果。

环球时报:如果出现疫苗对变异毒株失效的情况,我国国产疫苗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升级更新?

邵一鸣:在应对变异毒株方面,两条反应最快的技术路线分别是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而其他像病毒载体和重组蛋白的技术路线则要很多。

对于国内灭活疫苗来说,企业在拿到变异毒株后,只需要更换病毒培养罐中的种子病毒,其他工序无需做任何调整。而对于mRNA疫苗来说,相当于只需要在化学合成图谱上更改几处,由机器合成和修饰后即成为更新的疫苗。

我国的灭活疫苗完成应对新突变毒株的疫苗升级更新大概需要2个月左右,mRNA疫苗大概只需要几周。由于mRNA是化学合成技术,灭活疫苗是生物技术,后者需要时间来培育细胞,在规模生产方面灭活疫苗需质控因素较多,比mRNA疫苗的化学工程要慢一些,但前后差距应不会超过1个月。

环球时报:升级后的疫苗是否还需要把一、二、三期临床试验和所有审批手续重走一遍?

邵一鸣:这取决于药品管理部门。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制品,不经测试就大规模使用肯定不合适。但是,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可以大大加快的,各期临床试验都可以加速走,不必像第一次申报新药那样反复地报资料、反复地审,毕竟只是极小的改动,绝大部分生产工序都一样,而且灭活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

环球时报:未来新冠疫苗是否会升级成多价疫苗,以应对不同种类的毒株?

邵一鸣:完全有可能。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未来某个区域到底会流行哪种优势株,而且有优势株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类型毒株。以后很可能是像流感或宫颈癌(HPV)疫苗那样,用多价针对同时流行的不同类型的,或新出现的变异毒株。

未来需要两三年就打一次?

环球时报:现在看来,未来新冠疫苗会不会像流感疫苗那样,每两三年就需要更新并重新接种一遍?

邵一鸣: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我认为未来新冠不会像流感那样猖獗。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人类从未花如此大的力气去对付流感,基本只是以常规状态去应对,流感疫苗也是可打可不打。而由于新冠肺炎的危害远高于流感,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大规模人群检测、高强度病例治疗、隔离、追踪、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禁足乃至封城等措施,全力应对新冠。

我的观点是,我们不可能完全消灭新冠病毒,但可能会把它压制到很低的程度,可能偶尔有局部散发,就好像埃博拉,每年在中非都会冒出来一些,但规模都不大。新冠像“非典”那样完全被消灭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也没机会形成像流感那样季节性大规模流行。

环球时报:近日,科兴疫苗在巴西三期试验的保护率公布:该疫苗对需要医疗救治的轻症保护效力为77.96%,总体保护效力为50.4%。您曾表示,科兴疫苗在巴西试验中总体保护效力较低的原因是受试人群都是医护人员,环境暴露风险较大。但也有声音认为,环境风险只会加快试验到达终点的时间,而不会影响保护率数字,因为安慰剂组也处在同样的风险下。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邵一鸣:我举一个例子,一个建筑公司按抗6级抗震标准盖的楼(疫苗组)在6级地震中完全不倒,与当地倒了楼(对照组)比较,保护率很好。但此楼移到8级震区,一遇大震就损毁了,保护率下降,并不是建筑有问题,而是场景变化、风险提高了。疫苗高风险场景下的保护率下降也是同样的道理。

同样是灭活疫苗3期临床试验,科兴疫苗要保护巴西高风险医护人员(23.26每百人年)不出现新冠症状是难度,较中生集团疫苗保护阿联酋普通人群(5.82每百人年)的更大。这就是中生集团疫苗的保护率(79.4%—86%)明显高于科兴疫苗的主要原因(50.4%)。

再举一个哈佛大学猴子疫苗试验为例:两组各12只猴子分别打疫苗和安慰剂后,用同样的病毒攻击,第一轮病毒攻击时,安慰剂组10只感染,疫苗组4只感染,疫苗的保护率是60%;第三轮病毒攻击后,,安慰剂组12只全部感染,疫苗组有7只被感染,疫苗保护率就降到42%;第6轮病毒攻击后,疫苗组只有1没感染,疫苗保护率只有8%。而在新冠病人超800万的巴西医护人员,较新冠病人只有十几万的阿联酋普通人群,受病毒攻击频率高出很多,疫苗保护率也就会降低了。

环球时报:根据我国疫苗的保护率数据,大概需要多少比例的人口接种,才能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这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邵一鸣:从理论上来说,群体免疫屏障的水平Y可根据公式:(1-1/R0)x 100% 来计算。其中R0为一个感染者平均把病毒传给几个人的能力,新冠病毒的R0为3,Y为66%。由于疫苗保护率低于100%,加之疫苗运输、使用中的损耗,我国大概需要80%以上的人群接种才能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这大概需要两年左右。

不过,现实中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复杂的因素:我们一般说的免疫屏障,是指阻断病毒的传播,但现在无论是国产疫苗还是西方疫苗,测定的都是制止发病,而不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英国阿斯利康疫苗 3期临床试验中抽取一部分人进行核酸普测,发现尽管该疫苗对新冠发病的保护率为70.4%,但对无症状感染的保护率只有27.3%。所以,使用当前的国内外新冠疫苗,是难以建立起阻断病毒传播的免疫屏障的。

环球时报:如果如您所说,疫苗也难以防止无症状感染,那您认为未来我们有必要调整对无症状感染的认知和防控措施吗?

邵一鸣:防控策略肯定会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的。新冠病毒防治的两难状态在于,它是一种介于“非典”和流感之间的病毒:“非典”病死率高,但传播能力相对较弱,我们有可能把它一次扑灭;流感病死率低,但传播能力很强,我们从未想过能把它扑灭。

接下来的防控策略,可能还是要看疫情会更向流感那个方向发展,还是更向着“非典”的方向发展。不过,鉴于新冠病毒对生命的伤害程度,还是有必要采取比对付普通流感更强的手段,以对经济和社会正常生活影响更小的方式,即更低成本更高效益的新防控模式来应对它的。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并行推进传统防控措施和疫苗接种的方法,一方面挽救生命,一方面大幅降低病毒的传播。当前通过接种疫苗建立这样的免疫屏障,即显著减少发病、大幅度降低重症和死亡,保障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转,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80岁老人接种疫苗安全吗?

环球时报:不久前,挪威发现23例与美国辉瑞公司新冠疫苗相关的老年人死亡病例,已对其中13例死亡病例进行评估,认为死亡原因可能与疫苗引发的发热、恶心等不良反应有关。鉴于这种情况,您建议国内80岁以上的老人接种新冠疫苗吗?

邵一鸣:鉴于中国目前严格的防控措施,国内大部分地区的中国老百姓面临病毒感染风险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比较好的接种策略是:先扩大疫苗紧急使用人群的接种,尽快全面覆盖保护防治一线医护和疾控人员、保守国门的安全人员、接触进口货物的工作人员,交通运输部门人员,必须前往境外疫区或高风险地区工作的人员。即优先保护国内尚有感染风险的人群,而对于风险较低的人群来说,可以先等一等,再根据国家的部署,有序地接种疫苗。

具体到老年人群体,辉瑞和Moderna公司的mRNA疫苗不良风险发生的比例和不确定性确实比较高,但在欧美疫情大暴发的背景下,老年人的确是高风险人群,尤其感染病毒后病死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科学家在平衡风险与收益后,仍然做出让超过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决定,我是可以理解的。

而对国内外所有使用的疫苗来说,尽管当前疫苗较大规模人群应用的时间都在半年左右,对新冠疫苗的中长期风险的把握,还缺乏数据的支持,但由于我国的灭活疫苗是成熟技术,在人类已有上百年的应用历史,其不可预测性较首次用于人类的mRNA疫苗低很多。所以,我国健康的老年人接种灭活疫苗应该是可以的,风险是可控的。但鉴于我国疫情已被基本控制,不存在欧美那样老年人也必须马上接种的必要性,8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以更保守一些,等一等未来将会有的保护率和安全性都更高的疫苗,也可以先给老年人周围的人员接种疫苗,如家人、保姆和养老院工作人员,为老年人增加一道防护屏障。

我国应该在第一代疫苗取得成功后,继续加大对后继疫苗的支持力度,促使我国研制的不仅预防发病、还能阻断病毒感染和传播的疫苗早日出现。到那时,将有可能使用疫苗建立我们想建立的最理想的群体免疫屏障

中美疫苗合作前景如何?

环球时报:西方许多舆论质疑中国疫苗的透明度。您怎么看这一问题?

邵一鸣:我国各疫苗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合作,是在全球最早开展新冠疫苗的1、2期临床试验,也是最早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新冠疫苗1、2期临床试验是数据的国家。由于我国疫情控制得好,以至于国内没有足够的新发病例,无法开展3期临床试验。当我国疫苗在境外开展3期临床试验时,试验的负责单位是外方机构,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公布临床试验数据,必须由外方机构决定,中方没有决策权。

以科兴在巴西的三期试验为例,该试验的推进全权由巴西合作方进行,科兴只提供疫苗,不插手对方试验工作的进展。而巴西方面的试验也是采用国际化的团队,他们聘用了一个美国的监理公司,监督试验的总体运转。试验产生的数据还要交给另一个欧洲数据分析公司,开展第三方的独立数据分析,撰写最终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报告。巴西方面何时公布、公布多少和什么数据都是由巴西决定。所以,说中国疫苗的透明度存在问题是没有根据的。

环球时报:您如何看待中美在抗疫和疫苗合作上的前景?中国和美国的疫苗是竞争关系吗?

邵一鸣:我认为疫情这场“大火”仍然是有希望扑灭的,但前提是中美必须要携手合作。地球就好像是一个村子,村里平时各家有互相吵架、打架的情况,但现在村里着火了,火势还蔓延很快,就不能村长和书记先吵起来了,而是要搁置一切争议和矛盾,带领全村齐心协力去救火,否则全村就有在大火中毁于一旦的危险。

我还记得在美国疫情刚暴发的时候,福奇医生一开始建议老百姓不要戴口罩,后来也受到特朗普的甩锅。他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的口罩存量严重不足,他们卫生部门希望把更多口罩优先供给风险更高的医护人员。但其实中国当时的口罩产能已经大幅上升,我个人也曾经帮助美国的合作大学和州市协调了若干批口罩和防护服。大学和好几个州一开始很高兴,但后来由于联邦政府从中干预,不允许他们接收。结果不仅医护人员口罩、防护服没有大的缓解,老百姓就更不够了!由此可见一斑,缺乏国际和国内合作,是导致美国抗疫不力的原因之一。

【权威疫苗专家邵一鸣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国八成人接种疫苗才能群体免疫# 】在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突破1亿背景下,疫苗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话题。27日上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截至26日,我国已接种新冠疫苗2276.7万剂次。针对疫苗接种、研制等话题,《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了一直参加中国新冠疫苗技术评审的世卫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

国产疫苗如何应对毒株变异?

环球时报:最近,英国、南非、巴西相继出现新的突变毒株。据您了解,我国新冠疫苗对于这些突变毒株是否还有保护效果?

邵一鸣:一代疫苗肯定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因为病毒变异是个永恒的主题。一般来说,疫苗针对同源(homologous)毒株(strain)——也就是与疫苗研发基于的毒株或与之极为相似的病毒——保护效果是最好的,而对于与之变异大的异源(heterologous)毒株,保护效果可能出现一定下降,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根据我国疫苗企业和实验室的研究显示,我国新冠疫苗对于去年上半年早期出现的一些变异毒株,中和抗体效力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于最近在英国流行的突变毒株,中和抗体效力变化也不大;对于近期在南非流行的突变毒株,抗体滴度滴度稍有下降。

不过,这种中和抗体效力的变化,并不直接对应疫苗的“有效”和“无效”,只是一种百分比上的变化。只要中和抗体效力还在有效保护范围内,疫苗就都可以说还是有效的。以我们熟悉的流感病毒为例,只有流感疫苗的中和滴度下降到原来的1/2以下时,才会影响疫苗的保护率,再审视突变株感染总人群比率后,可考虑更换新一代的疫苗。

而突变毒株对疫苗保护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少,还是要看人群实际使用的情况才能确定,因为实验室只能测试体外的情况,与体内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在两个分别主要流行原始毒株和变异毒株的区域,观察同一款疫苗对疫情控制情况是否有区别,来判断变异毒株对疫苗保护力产生的影响效果。

环球时报:如果出现疫苗对变异毒株失效的情况,我国国产疫苗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升级更新?

邵一鸣:在应对变异毒株方面,两条反应最快的技术路线分别是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而其他像病毒载体和重组蛋白的技术路线则要很多。

对于国内灭活疫苗来说,企业在拿到变异毒株后,只需要更换病毒培养罐中的种子病毒,其他工序无需做任何调整。而对于mRNA疫苗来说,相当于只需要在化学合成图谱上更改几处,由机器合成和修饰后即成为更新的疫苗。

我国的灭活疫苗完成应对新突变毒株的疫苗升级更新大概需要2个月左右,mRNA疫苗大概只需要几周。由于mRNA是化学合成技术,灭活疫苗是生物技术,后者需要时间来培育细胞,在规模生产方面灭活疫苗需质控因素较多,比mRNA疫苗的化学工程要慢一些,但前后差距应不会超过1个月。

环球时报:升级后的疫苗是否还需要把一、二、三期临床试验和所有审批手续重走一遍?

邵一鸣:这取决于药品管理部门。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制品,不经测试就大规模使用肯定不合适。但是,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可以大大加快的,各期临床试验都可以加速走,不必像第一次申报新药那样反复地报资料、反复地审,毕竟只是极小的改动,绝大部分生产工序都一样,而且灭活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

环球时报:未来新冠疫苗是否会升级成多价疫苗,以应对不同种类的毒株?

邵一鸣:完全有可能。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未来某个区域到底会流行哪种优势株,而且有优势株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类型毒株。以后很可能是像流感或宫颈癌(HPV)疫苗那样,用多价针对同时流行的不同类型的,或新出现的变异毒株。

未来需要两三年就打一次?

环球时报:现在看来,未来新冠疫苗会不会像流感疫苗那样,每两三年就需要更新并重新接种一遍?

邵一鸣: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我认为未来新冠不会像流感那样猖獗。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人类从未花如此大的力气去对付流感,基本只是以常规状态去应对,流感疫苗也是可打可不打。而由于新冠肺炎的危害远高于流感,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大规模人群检测、高强度病例治疗、隔离、追踪、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禁足乃至封城等措施,全力应对新冠。

我的观点是,我们不可能完全消灭新冠病毒,但可能会把它压制到很低的程度,可能偶尔有局部散发,就好像埃博拉,每年在中非都会冒出来一些,但规模都不大。新冠像“非典”那样完全被消灭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也没机会形成像流感那样季节性大规模流行。

环球时报:近日,科兴疫苗在巴西三期试验的保护率公布:该疫苗对需要医疗救治的轻症保护效力为77.96%,总体保护效力为50.4%。您曾表示,科兴疫苗在巴西试验中总体保护效力较低的原因是受试人群都是医护人员,环境暴露风险较大。但也有声音认为,环境风险只会加快试验到达终点的时间,而不会影响保护率数字,因为安慰剂组也处在同样的风险下。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邵一鸣:我举一个例子,一个建筑公司按抗6级抗震标准盖的楼(疫苗组)在6级地震中完全不倒,与当地倒了楼(对照组)比较,保护率很好。但此楼移到8级震区,一遇大震就损毁了,保护率下降,并不是建筑有问题,而是场景变化、风险提高了。疫苗高风险场景下的保护率下降也是同样的道理。

同样是灭活疫苗3期临床试验,科兴疫苗要保护巴西高风险医护人员(23.26每百人年)不出现新冠症状是难度,较中生集团疫苗保护阿联酋普通人群(5.82每百人年)的更大。这就是中生集团疫苗的保护率(79.4%—86%)明显高于科兴疫苗的主要原因(50.4%)。

再举一个哈佛大学猴子疫苗试验为例:两组各12只猴子分别打疫苗和安慰剂后,用同样的病毒攻击,第一轮病毒攻击时,安慰剂组10只感染,疫苗组4只感染,疫苗的保护率是60%;第三轮病毒攻击后,,安慰剂组12只全部感染,疫苗组有7只被感染,疫苗保护率就降到42%;第6轮病毒攻击后,疫苗组只有1没感染,疫苗保护率只有8%。而在新冠病人超800万的巴西医护人员,较新冠病人只有十几万的阿联酋普通人群,受病毒攻击频率高出很多,疫苗保护率也就会降低了。

环球时报:根据我国疫苗的保护率数据,大概需要多少比例的人口接种,才能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这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邵一鸣:从理论上来说,群体免疫屏障的水平Y可根据公式:(1-1/R0)x 100% 来计算。其中R0为一个感染者平均把病毒传给几个人的能力,新冠病毒的R0为3,Y为66%。由于疫苗保护率低于100%,加之疫苗运输、使用中的损耗,我国大概需要80%以上的人群接种才能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这大概需要两年左右。

不过,现实中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复杂的因素:我们一般说的免疫屏障,是指阻断病毒的传播,但现在无论是国产疫苗还是西方疫苗,测定的都是制止发病,而不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英国阿斯利康疫苗 3期临床试验中抽取一部分人进行核酸普测,发现尽管该疫苗对新冠发病的保护率为70.4%,但对无症状感染的保护率只有27.3%。所以,使用当前的国内外新冠疫苗,是难以建立起阻断病毒传播的免疫屏障的。

环球时报:如果如您所说,疫苗也难以防止无症状感染,那您认为未来我们有必要调整对无症状感染的认知和防控措施吗?

邵一鸣:防控策略肯定会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的。新冠病毒防治的两难状态在于,它是一种介于“非典”和流感之间的病毒:“非典”病死率高,但传播能力相对较弱,我们有可能把它一次扑灭;流感病死率低,但传播能力很强,我们从未想过能把它扑灭。

接下来的防控策略,可能还是要看疫情会更向流感那个方向发展,还是更向着“非典”的方向发展。不过,鉴于新冠病毒对生命的伤害程度,还是有必要采取比对付普通流感更强的手段,以对经济和社会正常生活影响更小的方式,即更低成本更高效益的新防控模式来应对它的。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并行推进传统防控措施和疫苗接种的方法,一方面挽救生命,一方面大幅降低病毒的传播。当前通过接种疫苗建立这样的免疫屏障,即显著减少发病、大幅度降低重症和死亡,保障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转,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80岁老人接种疫苗安全吗?

环球时报:不久前,挪威发现23例与美国辉瑞公司新冠疫苗相关的老年人死亡病例,已对其中13例死亡病例进行评估,认为死亡原因可能与疫苗引发的发热、恶心等不良反应有关。鉴于这种情况,您建议国内80岁以上的老人接种新冠疫苗吗?

邵一鸣:鉴于中国目前严格的防控措施,国内大部分地区的中国老百姓面临病毒感染风险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比较好的接种策略是:先扩大疫苗紧急使用人群的接种,尽快全面覆盖保护防治一线医护和疾控人员、保守国门的安全人员、接触进口货物的工作人员,交通运输部门人员,必须前往境外疫区或高风险地区工作的人员。即优先保护国内尚有感染风险的人群,而对于风险较低的人群来说,可以先等一等,再根据国家的部署,有序地接种疫苗。

具体到老年人群体,辉瑞和Moderna公司的mRNA疫苗不良风险发生的比例和不确定性确实比较高,但在欧美疫情大暴发的背景下,老年人的确是高风险人群,尤其感染病毒后病死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科学家在平衡风险与收益后,仍然做出让超过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决定,我是可以理解的。

而对国内外所有使用的疫苗来说,尽管当前疫苗较大规模人群应用的时间都在半年左右,对新冠疫苗的中长期风险的把握,还缺乏数据的支持,但由于我国的灭活疫苗是成熟技术,在人类已有上百年的应用历史,其不可预测性较首次用于人类的mRNA疫苗低很多。所以,我国健康的老年人接种灭活疫苗应该是可以的,风险是可控的。但鉴于我国疫情已被基本控制,不存在欧美那样老年人也必须马上接种的必要性,8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以更保守一些,等一等未来将会有的保护率和安全性都更高的疫苗,也可以先给老年人周围的人员接种疫苗,如家人、保姆和养老院工作人员,为老年人增加一道防护屏障。

我国应该在第一代疫苗取得成功后,继续加大对后继疫苗的支持力度,促使我国研制的不仅预防发病、还能阻断病毒感染和传播的疫苗早日出现。到那时,将有可能使用疫苗建立我们想建立的最理想的群体免疫屏障

中美疫苗合作前景如何?

环球时报:西方许多舆论质疑中国疫苗的透明度。您怎么看这一问题?

邵一鸣:我国各疫苗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合作,是在全球最早开展新冠疫苗的1、2期临床试验,也是最早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新冠疫苗1、2期临床试验是数据的国家。由于我国疫情控制得好,以至于国内没有足够的新发病例,无法开展3期临床试验。当我国疫苗在境外开展3期临床试验时,试验的负责单位是外方机构,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公布临床试验数据,必须由外方机构决定,中方没有决策权。

以科兴在巴西的三期试验为例,该试验的推进全权由巴西合作方进行,科兴只提供疫苗,不插手对方试验工作的进展。而巴西方面的试验也是采用国际化的团队,他们聘用了一个美国的监理公司,监督试验的总体运转。试验产生的数据还要交给另一个欧洲数据分析公司,开展第三方的独立数据分析,撰写最终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报告。巴西方面何时公布、公布多少和什么数据都是由巴西决定。所以,说中国疫苗的透明度存在问题是没有根据的。

环球时报:您如何看待中美在抗疫和疫苗合作上的前景?中国和美国的疫苗是竞争关系吗?

邵一鸣:我认为疫情这场“大火”仍然是有希望扑灭的,但前提是中美必须要携手合作。地球就好像是一个村子,村里平时各家有互相吵架、打架的情况,但现在村里着火了,火势还蔓延很快,就不能村长和书记先吵起来了,而是要搁置一切争议和矛盾,带领全村齐心协力去救火,否则全村就有在大火中毁于一旦的危险。

我还记得在美国疫情刚暴发的时候,福奇医生一开始建议老百姓不要戴口罩,后来也受到特朗普的甩锅。他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的口罩存量严重不足,他们卫生部门希望把更多口罩优先供给风险更高的医护人员。但其实中国当时的口罩产能已经大幅上升,我个人也曾经帮助美国的合作大学和州市协调了若干批口罩和防护服。大学和好几个州一开始很高兴,但后来由于联邦政府从中干预,不允许他们接收。结果不仅医护人员口罩、防护服没有大的缓解,老百姓就更不够了!由此可见一斑,缺乏国际和国内合作,是导致美国抗疫不力的原因之一。全文:https://t.cn/A65fLpRc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刘晓庆,在聊起以前的事情时,觉得没有什么不可以接受,她说自己理解当年举报她的人也原谅他们:我是可以和他们坐一起喝茶的。史上最惨男朋友非金瀚莫属了
  • 2021年11月24日农历十月二十,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出家日:值此殊胜吉祥日,敬请善信共同诵经、持咒、供养、供灯、放生、布施、礼拜、吃素、行诸善法,功德亿倍于平常
  • 我是化学狗,拿到食品都是先看配料表,我对食品添加剂并不反感,本身添加剂也是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但添加剂和添加剂还是有区别的,有的很良心,有的不那么良心。说一下,
  • 2018年戊戌,又是干支一体的财星,虽然不会破财,但是依然会劳心劳力。2016年乙未,未来冲丑,大运原局丑未戌三刑,是水气丧失,天干乙木冲辛助丙,还是可以得到钱
  • 第14天~ 今天的天空 真的是 让我不得不停下来拍个照 好想在马路中间拍啊 可是我不敢[失望] 一定要按顺序看图哦~ 1➡️2➡️3 4⬇️5⬇️6 看昨
  • 就真的 有时候我总是会想 如果没有在20年8月认识xzl没有在21年9月和他走入一段感情会怎么样我不敢想 我觉得如果没有 我的生活里会少一段很难忘的记忆 会少很
  • 但主持人还是有点儿技术含量的,尤其是央视的主持人真的是很有水平的。这位被誉为最有希望带领河北卫视冲向全国前列的主持人,难道是要转行捞金吗?从央视两进两出,巅峰时
  • #非物质文化遗产[超话]#山庄老酒,以高粱为主要原料,以优质小麦和大麦、豌豆混合配料酿制。#非遗纪录##爱未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庄老酒,以高粱为主要原料
  • #星座保护力 爱娃爱自己#♋️巨蟹座的女生内心柔软,极易被感动,深情而痴情的你,总是患得患失,沉浸在自己内心的纠结中无法自拔,因此也总是缺少安全感。有了宝宝后,
  • 我听爷爷讲了一个故事,故事里的事是那昨天的事故事里有好人也有坏人,故事里有好事也有坏事故事里有多少是是非非,故事里有多少非非是是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
  • 超格学霸笔记温暖的早安心语如温柔的晨曦,打开心门,照亮你的世界[太阳]#教师招聘##教师招聘考试# 【太原市开展以“职等你来,就业同行” 为主题的百日千万网络招
  • 我的可恶有时自己也觉得,即如我的戒酒,吃鱼肝油,以望延长我的生命,倒不尽是为了我的爱人,大大半乃是为了我的敌人,——给他们说得体面一点,就是敌人罢——要在他的好
  • 毕业后也终于明白,恋爱和婚姻终究不止是两个人的事,故事结束也促使我找到了目前自己最愿意做的事情。“我们因新冠疫情停拍三个月,但我在家还在坚持训练,毕竟你要和基努
  •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接受一切,就会接受恶报,恶报受尽,灾难消除。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接受一切,就会接受恶报,恶报受尽,灾难消除。
  • 出院小记★今天死活都要睡到八点才醒,被医生揪着醒过来催我出院,原因是他们马上要进手术室,害怕有些事情没和我交代清楚,得美梦飞了★记住这个优雅的给我送来了在医院的
  • 因为几乎没有消费者愿意花这么多钱,还等这么长时间,只为了一杯饮料,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可能是想炒作。考虑到这杯饮料的价格,和制作时间,我估计店家可能不是为了
  • ​​​说起迷信,鲁迅先生有篇杂文讲三十年代的广东人如何花费巨资做出有声光电效果的神像来布置风水阵法,去和对面的商家打擂台,他评价:与其迷信得模糊,随随便便地贴
  • 其中2003年的《征服》是国产警匪剧的佼佼者。这两类紧跟政策的类型剧完成后,国产电视剧真正到了百家争鸣的时代。
  • 从种种状况来看,杨幂与刘诗诗堪称是对方最好的明星闺蜜,早前二人曾手挽手一同出席活动,同穿黑色休闲西装同样装扮宛如亲姐妹;另外杨幂在游览展馆的时候,有碰到刘诗诗的
  • ”在李现发布动态之后,很多网友都表示,最近的废话文学真的太火了,明明可以做一个安静的帅哥,非得做一个搞笑的喜剧人,上一次这么调皮是不是也在上一次?” 在李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