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根植南阳的发展与担当
如今,提到国内养殖企业就不得不提起牧原集团,该集团始建于1992年,总部位于河南省内乡县,从22头猪起步,历经28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以生猪养殖为核心,集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牧原集团在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中的一系列壮举。

专注主业走规模化养殖之路

牧原集团28年的发展中,专注做了一件事,就是把猪养好,企业始终聚焦养猪主业发展(主营业务生猪养殖占营业收入的97%)。在发展过程中,该公司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养猪行业的发展需求,探索走出了规模化养殖的经营管理模式。采用自育自繁自养、大规模、一体化养殖模式,实现了生猪养殖工业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并逐步迈向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建立了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了从场址选择、原料采购、饲料加工到生猪饲养全链条的食品安全管理,充分保证了食品安全。公司拥有多个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备案的“出口猪肉备案场”,备案规模居全国前列。

据悉,目前牧原集团生猪产业已发展布局到全国22省(区)78市158县,员工超过8万人。2019年出栏生猪1025万头,2020年预计出栏生猪1750万-2000万头。

创新驱动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提起养猪,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技术低下,产业落后。但今天的养猪,没有技术难以为继。回顾牧原集团发展史,也是一部创新史,从猪舍设计的一代代革新,到饲料营养、疫病防控、养猪环保等技术的一步步研发,牧原在持续不断的创新中发展壮大。经过不断地开拓探索,牧原集团在养猪领域获得国家专利567项,多项专利技术位于国内乃至国际前列。

特别是2018年面对非洲猪瘟严峻考验,集团再次显现出创新的力量,集全力研发“三防猪舍”,具有防病防臭防非瘟功能,实现了对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同时,公司将养猪生产水平主动从工业化、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组建智能化开发部门,将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设备与软件技术,应用到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减少人与猪直接接触,降低疫病传播风险,同时全面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对人才的需求,也从传统的兽医、营养等专业工程师,扩展到空气力学、机械、电气、通信、算法等跨界工程师。

创新,培养了牧原转化危险为机遇的能力。面对每次行业挑战,牧原集团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增益其所不能,为集团赢得了发展,也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推进行业进步。

技术创新关键在人才,牧原集团高度重视人才,搭建开放的事业平台,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面向全球广纳人才。目前,拥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100余所知名院校大学生近2万人。同时与拉姆·查兰、朱汉守等30多名全球一流管理、技术专家建立长期合作。2019年,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向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无偿捐赠其所持牧原股份市值1亿元股票。今年4月,秦英林再次向西湖大学捐赠其持有的8亿元股票,支持西湖大学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助力西湖大学人才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开展。

绿色发展,环保连上五台阶

环保是养猪行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牧原集团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提出“不转嫁成本,不推卸责任,不遗留隐患”的发展原则和“环保开路”发展理念。自创业之初就不断探索养猪环保解决方案,结合牧原养猪生产经验,探索出“养殖—沼液—绿色农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将养猪生产的粪肥全部资源化利用,做到养猪零排放,同时减少了化肥使用,改良了土壤,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农民收益,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随着社会发展对环境的更高要求,牧原集团树立了新的环保标准——“环保五台阶”,指引环保工艺技术创新方向。环保五台阶,是在养猪零排放的基础上的升级:无隐患。即对所有养殖场采用多层防渗处理,高于行业标准,确保不渗漏,不污染地下水,不给当地老百姓和子孙后代留隐患;除臭降霾。面对养猪臭气难题,公司不断探索尝试,研发了新一代除臭技术,对猪舍排出的空气全面进行除臭灭菌,消除了臭气影响,也能有效地降低雾霾,同时有利于养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此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得益于此项技术,牧原集团养猪实现了全国布局,并实现了碳减排。牧原通过研发无供热猪舍,实现在东北极寒地区养猪,不需要燃煤供热,在黑龙江外部-39.3℃的极寒天气下,猪舍内温度能稳定在25℃,保持猪群生长的适宜温度。此技术不仅降低能源消耗,而且实现清洁生产,减少大气污染。

发挥优势,扶贫战场见初心

“企业存在的终极价值是服务社会”。多年来,牧原集团始终坚持“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发挥“三农”龙头企业的带动优势,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牧原集团积极融入脱贫攻坚战,把养猪主业做成扶贫产业。

一是在全国72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完成扶贫产业投资269亿元,建成了大批现代化生猪养殖扶贫基地,带动贫困县用工4万余人,使就业的农民转化为产业技术工人,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

二是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结合,创新“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将贫困户的发展嵌入牧原集团企业链条,实现持续收益,目前该模式已复制推广至全国13省53县,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40407户370516人,实现增收6亿元。带贫数量多,带贫能力强、覆盖区域广,受到了各级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和肯定,2017年,秦英林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牧原集团获得万企帮万村民营企业奖。

三是面向全国发起设立“牧原教育基金”,实施教育扶贫“挖穷根”,开展“聚爱助学计划”系列活动,目前已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1.7万名、中小学生30万人次,奖励426所学校优秀农村教师7000余人次。

主动担当,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牧原迅速行动,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动牧原在全国各地的子公司3000多人直接参与地方疫情防控工作。

一、快速行动,捐资2亿元,助力疫情防控。牧原集团和秦英林、钱瑛夫妇各捐资1亿元,共捐资2亿元,用于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疫情严重的地区,采购防控医疗物资、设备,为基层疫情防控提供帮助和支持,支持科研院校、研究院等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方法等一系列研究工作。

二、发挥集团采购优势,全球采购防控物资。面对紧缺的医疗物资,牧原集团发挥集团采购优势,开拓国际采购通道,从英国、德国、法国、荷兰、韩国、越南、泰国等国家采购防控物资,捐赠给地方政府用于基层疫情防控。截至目前,已累计捐赠大型医疗设备8台、口罩500余万个、防护服等防护用品100万套、消毒物资260吨。

三、发挥自主研发优势,科技支撑疫情防控。牧原集团技术部门快速行动,利用原有的技术储备,将生猪运输车采取的空气过滤、负压通风技术运用到救护车改造过程中,改造完成的30余台负压救护车,已分别捐赠给疫情严重地区的医院,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500亿元专属保险,保障近10万英雄安心抗疫。自疫情发生以来,南阳市有近10万名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奋斗在防控一线,用生命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为免除一线勇士们的后顾之忧,牧原集团和保险公司结合,向南阳市捐赠5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保险。覆盖近10万基层医护人员、公安干警、抗疫公职人员和支援武汉、南阳的河南省医疗支援团队。

五、大爱不分国界,组织防护物资驰援海外。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牧原在国内积极采购防疫物资支援海外疫情严重国家,捐赠300余万只口罩,2.6万余件防护服。目前海外捐赠已覆盖亚洲、非洲、欧洲、美洲4大洲,为近30个国家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

快速复工,扩大就业保障民生

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我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持续下滑,造成市场猪肉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牧原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稳产保供”号召,一方面快速推进猪舍装备升级,一方面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升级,推进行业分享防控经验,保障生猪稳定生产;同时,结合政府政策要求,快速有组织地恢复工程建设,扩大生猪产能,保障市场供应。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务工返乡人员大部分滞留在家,牧原集团依托全国养猪产业发展布局优势,扩大就业保障民生。联合各地政府开展“抗疫情·促就业”专项招聘活动,5月7日,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青团中央等6部门共同主办的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正式启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共同发起的“24365国聘行动”联合专场招聘活动,牧原集团作为国聘行动脱贫攻坚专场的首家宣讲企业,通过央视频“春暖花开国聘行动”云招聘活动,为求职者提供万余岗位。

截至4月底,牧原集团员工已经超过8万人,较春节前增加了3万人,同时在公司养殖场和饲料厂建设工地上带动有超过10万工人在从事建筑工作,有力拉动了上下游建材、设备、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地方经济蓬勃发展。

【牧原:根植南阳的发展与担当】
#高质量发展·南阳更出彩#

如今,提到国内养殖企业就不得不提起牧原集团,该集团始建于1992年,总部位于河南省内乡县,从22头猪起步,历经28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以生猪养殖为核心,集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牧原集团在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中的一系列壮举。

专注主业走规模化养殖之路

牧原集团28年的发展中,专注做了一件事,就是把猪养好,企业始终聚焦养猪主业发展(主营业务生猪养殖占营业收入的97%)。在发展过程中,该公司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养猪行业的发展需求,探索走出了规模化养殖的经营管理模式。采用自育自繁自养、大规模、一体化养殖模式,实现了生猪养殖工业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并逐步迈向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建立了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了从场址选择、原料采购、饲料加工到生猪饲养全链条的食品安全管理,充分保证了食品安全。公司拥有多个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备案的“出口猪肉备案场”,备案规模居全国前列。

据悉,目前牧原集团生猪产业已发展布局到全国22省(区)78市158县,员工超过8万人。2019年出栏生猪1025万头,2020年预计出栏生猪1750万-2000万头。

创新驱动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提起养猪,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技术低下,产业落后。但今天的养猪,没有技术难以为继。回顾牧原集团发展史,也是一部创新史,从猪舍设计的一代代革新,到饲料营养、疫病防控、养猪环保等技术的一步步研发,牧原在持续不断的创新中发展壮大。经过不断地开拓探索,牧原集团在养猪领域获得国家专利567项,多项专利技术位于国内乃至国际前列。

特别是2018年面对非洲猪瘟严峻考验,集团再次显现出创新的力量,集全力研发“三防猪舍”,具有防病防臭防非瘟功能,实现了对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同时,公司将养猪生产水平主动从工业化、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组建智能化开发部门,将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设备与软件技术,应用到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减少人与猪直接接触,降低疫病传播风险,同时全面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对人才的需求,也从传统的兽医、营养等专业工程师,扩展到空气力学、机械、电气、通信、算法等跨界工程师。

创新,培养了牧原转化危险为机遇的能力。面对每次行业挑战,牧原集团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增益其所不能,为集团赢得了发展,也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推进行业进步。

技术创新关键在人才,牧原集团高度重视人才,搭建开放的事业平台,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面向全球广纳人才。目前,拥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100余所知名院校大学生近2万人。同时与拉姆·查兰、朱汉守等30多名全球一流管理、技术专家建立长期合作。2019年,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向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无偿捐赠其所持牧原股份市值1亿元股票。今年4月,秦英林再次向西湖大学捐赠其持有的8亿元股票,支持西湖大学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助力西湖大学人才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开展。

绿色发展,环保连上五台阶

环保是养猪行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牧原集团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提出“不转嫁成本,不推卸责任,不遗留隐患”的发展原则和“环保开路”发展理念。自创业之初就不断探索养猪环保解决方案,结合牧原养猪生产经验,探索出“养殖—沼液—绿色农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将养猪生产的粪肥全部资源化利用,做到养猪零排放,同时减少了化肥使用,改良了土壤,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农民收益,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随着社会发展对环境的更高要求,牧原集团树立了新的环保标准——“环保五台阶”,指引环保工艺技术创新方向。环保五台阶,是在养猪零排放的基础上的升级:无隐患。即对所有养殖场采用多层防渗处理,高于行业标准,确保不渗漏,不污染地下水,不给当地老百姓和子孙后代留隐患;除臭降霾。面对养猪臭气难题,公司不断探索尝试,研发了新一代除臭技术,对猪舍排出的空气全面进行除臭灭菌,消除了臭气影响,也能有效地降低雾霾,同时有利于养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此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得益于此项技术,牧原集团养猪实现了全国布局,并实现了碳减排。牧原通过研发无供热猪舍,实现在东北极寒地区养猪,不需要燃煤供热,在黑龙江外部-39.3℃的极寒天气下,猪舍内温度能稳定在25℃,保持猪群生长的适宜温度。此技术不仅降低能源消耗,而且实现清洁生产,减少大气污染。

发挥优势,扶贫战场见初心

“企业存在的终极价值是服务社会”。多年来,牧原集团始终坚持“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发挥“三农”龙头企业的带动优势,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牧原集团积极融入脱贫攻坚战,把养猪主业做成扶贫产业。

一是在全国72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完成扶贫产业投资269亿元,建成了大批现代化生猪养殖扶贫基地,带动贫困县用工4万余人,使就业的农民转化为产业技术工人,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

二是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结合,创新“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将贫困户的发展嵌入牧原集团企业链条,实现持续收益,目前该模式已复制推广至全国13省53县,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40407户370516人,实现增收6亿元。带贫数量多,带贫能力强、覆盖区域广,受到了各级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和肯定,2017年,秦英林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牧原集团获得万企帮万村民营企业奖。

三是面向全国发起设立“牧原教育基金”,实施教育扶贫“挖穷根”,开展“聚爱助学计划”系列活动,目前已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1.7万名、中小学生30万人次,奖励426所学校优秀农村教师7000余人次。

主动担当,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牧原迅速行动,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动牧原在全国各地的子公司3000多人直接参与地方疫情防控工作。

一、快速行动,捐资2亿元,助力疫情防控。牧原集团和秦英林、钱瑛夫妇各捐资1亿元,共捐资2亿元,用于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疫情严重的地区,采购防控医疗物资、设备,为基层疫情防控提供帮助和支持,支持科研院校、研究院等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方法等一系列研究工作。

二、发挥集团采购优势,全球采购防控物资。面对紧缺的医疗物资,牧原集团发挥集团采购优势,开拓国际采购通道,从英国、德国、法国、荷兰、韩国、越南、泰国等国家采购防控物资,捐赠给地方政府用于基层疫情防控。截至目前,已累计捐赠大型医疗设备8台、口罩500余万个、防护服等防护用品100万套、消毒物资260吨。

三、发挥自主研发优势,科技支撑疫情防控。牧原集团技术部门快速行动,利用原有的技术储备,将生猪运输车采取的空气过滤、负压通风技术运用到救护车改造过程中,改造完成的30余台负压救护车,已分别捐赠给疫情严重地区的医院,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500亿元专属保险,保障近10万英雄安心抗疫。自疫情发生以来,南阳市有近10万名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奋斗在防控一线,用生命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为免除一线勇士们的后顾之忧,牧原集团和保险公司结合,向南阳市捐赠5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保险。覆盖近10万基层医护人员、公安干警、抗疫公职人员和支援武汉、南阳的河南省医疗支援团队。

五、大爱不分国界,组织防护物资驰援海外。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牧原在国内积极采购防疫物资支援海外疫情严重国家,捐赠300余万只口罩,2.6万余件防护服。目前海外捐赠已覆盖亚洲、非洲、欧洲、美洲4大洲,为近30个国家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

快速复工,扩大就业保障民生

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我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持续下滑,造成市场猪肉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牧原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稳产保供”号召,一方面快速推进猪舍装备升级,一方面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升级,推进行业分享防控经验,保障生猪稳定生产;同时,结合政府政策要求,快速有组织地恢复工程建设,扩大生猪产能,保障市场供应。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务工返乡人员大部分滞留在家,牧原集团依托全国养猪产业发展布局优势,扩大就业保障民生。联合各地政府开展“抗疫情·促就业”专项招聘活动,5月7日,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青团中央等6部门共同主办的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正式启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共同发起的“24365国聘行动”联合专场招聘活动,牧原集团作为国聘行动脱贫攻坚专场的首家宣讲企业,通过央视频“春暖花开国聘行动”云招聘活动,为求职者提供万余岗位。

截至4月底,牧原集团员工已经超过8万人,较春节前增加了3万人,同时在公司养殖场和饲料厂建设工地上带动有超过10万工人在从事建筑工作,有力拉动了上下游建材、设备、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地方经济蓬勃发展。

#抗疫最前线# 【复工复产一个月来——广东制造动起来 全球供应活起来】

从2月10日正式复工至今,格力整体复工率从三成增长至八成。“这个时候喊困难是没有用的,纠结于短期的损失也是没有用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直面疫情。”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日前在珠海总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格力电器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操作机器,完成海外订单产品的装配、测试;

在腾讯大楼里,敲击电脑键盘的声音此起彼伏,云端的协作生产遍布各地;

在广州大朗铁路经济产业园,满载“广东制造”商品的中欧班列鸣笛驶出……

从2月10日开始,广东各类企业陆续复工复产。

过去一个月,广东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热火朝天的景象在广东大地铺展开来。

开足马力的广东动起来,全球供应链加速活起来。在世界经济大海上,广东力量、广东韧性、广东支撑正在为这片壮阔的海洋注入澎湃的活力。

广东力量:机器一响,世界不慌

“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疫情防控的积极成效,让世界看到了广东经济的巨大潜力”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成为冲击全球供应链的灰犀牛。

广东生产了全世界近一半的智能手机、三分之一的液晶电视、三成的空调。作为中国制造业大省和外经贸大省,广东是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

人们探寻的目光聚焦这片热土:广东,还能照常向全球供货吗?

一个多月前,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谢小华在接到海外订单时,眉头一皱:疫情之下,复产形势未知,订单能不能如期交付?

一系列行动迅速展开:企业全面筛查员工情况,工程师熬了两个通宵,紧急开发内部员工信息填报系统。一辆辆专车接回员工,智能化的生产线开动起来了……

美国、德国、日本等多国客户的邮件如雪片般飞来,感谢企业在疫情下如期交货。让谢小华备感振奋的是,面对疫情压力,占全球小家电市场份额10%的新宝电器逆势而上,3月份已接订单数量不降反升,同比增长15%。

在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同样的场景也在上演。

“我们24小时都在生产,一边赶工、一边招人,为的就是满足海内外订单的需求。”五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曾国权说。他们生产的手机电路板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从2月10日以来,企业加班加点抢回落下的“工期”。

全球疫情蔓延,医用电源和UPS不间断电源需求井喷。东莞市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何思模有着幸福的“烦恼”——按照目前订单的数量,预计加班两个月才能完成生产任务,连周末都在赶工。“疫情严重的国家急需医疗设备应急电源,我们保障好供应就是为全球抗疫作贡献。”

“牙齿当金使”,面对疫情压力的广东企业展现出极强的履约能力和诚信意识。不断供、不减量、不提价,折射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力量。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广东企业全力复工复产,稳定全球产业链、畅通国际供应链,保障国际贸易和产能合作平稳有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疫情防控的积极成效,更看到了广东乃至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和潜力。

广东韧性:复工复产,转危为机

“我们的产业优势在疫情面前显现出来了。国家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在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工厂里,口罩机从无到有。从图纸研发到整机下线,原本一个多月才能走完的流程,压缩到15天。

一个产业“朋友圈”浮出水面:南方力劲公司提供图纸,广晟公司提供生产场地,广新控股集团提供调试所需原材料,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船舶等提供核心配件和技术工人……

一个口罩机的诞生,折射出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协同复工复产的响应速度。

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的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超5万家,位居全国第一。这个体量巨大的世界“智造工厂”,在危机面前灵活转身。

在格力电器的生产车间里,口罩生产线开足马力,日产量最大达200万只。为了生产这些以前从未生产过的产品,格力电器只用10天时间,设计出66套模具。

“我们的产业优势在疫情面前显现出来了。国家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

为缓解口罩供应紧缺,格力、广汽、比亚迪等企业迅速转战防疫物资生产。危机之下,广东制造产业链展现出灵活的弹性与强大的韧性。

复工复产挑战重重,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自2月10日起,广东采取一系列科学有力措施,让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转动起来,畅通经济社会循环,为企业恢复运转创造了良好条件。

活是人干出来的,员工回到火热的生产线上。

格兰仕“复工专机”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平稳降落。130多名员工刚下飞机,便换上了工作服。

坐上专车、乘上专列、登上包机……广东通过点对点、一站式服务等方式,掀起返岗就业热潮。截至3月4日,自摁下“复工”键以来,全省已开展点对点专车服务1251班次,开行省际入粤专列40趟,为我省重点企业有组织输送到岗3.5万名员工。

疫情吓不退复产的脚步,机器加快运转起来。

东莞悦宝服装的生产线忙碌不停,一批批服装以最快速度销往欧美市场。公司总经理凯祥梅说:“我们要稳住国际市场的份额,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复工复产步伐提速,数据勾勒出一条条不断攀升的曲线——

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突破5万家,复工率达93.9%。

全省重点外贸企业复工率达93%,重点外贸企业务工人员返岗率超七成。

来自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的数据显示,复工第三周(2月24日—3月1日),全省累计用电量为76.7亿千瓦时,较此前一周增长18.7%。

疫情之下,全球供应链火热启动。这是广东经济韧性的彰显。

广东支撑:全球供应,稳住信心

“我们所有人站在一起,终将赢得这场病毒防疫战”

“呜呜——”轰鸣划破宁静,满载广东制造的中欧班列徐徐开出广州大朗铁路经济产业园。中欧班列发车频次已恢复至去年水平。据广州海关统计,2020年以来,“穗满俄”中欧班列共发运近2000吨货物,货值1.9亿元。

广州港南沙三期集装箱码头,320多柜“广东造”建筑装修材料、陶瓷制品、家具等装船完毕,“平达”轮徐徐开往越南胡志明港。一周内,广州南沙港新开通3条国际直航航线。

风驰电掣的中欧班列,驶向远方的货柜船,带动更多优质“广货”出海,给全球供应链稳定运行注入强心针。

挑战之下,一些广东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

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的泰国技术服务中心启动运营。该中心从大年初二开始筹备,为的是确保按时完成海外订单交付。

“疫情带来危机,也带来机会。”嘉腾机器人副总裁陈洪波表示,磁导航、激光导航等设备运抵泰国,首批外籍员工已经到位,海外技术服务与市场开拓将提速。

广东支撑,稳住供应,稳住信心。

华南美国商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特别报告》显示,75%的受访会员企业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不会改变再投资计划。

广东湛江东海岛,投资超百亿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已经“苏醒”,项目工地建设从2月18日开始复工。“我们相信,首批湛江生产的化工产品将按照计划于2022年中交付。”巴斯夫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柯迪文说,“我们所有人站在一起,终将赢得这场病毒防疫战。”

“我们看好中国发展的前景,将持续加大在中国、在广东的投资。”奥资企业安德里茨中国区总裁托马斯·施密茨也说。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今年1月,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我省利用外资特别是外资大项目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是好的。”省商务厅厅长郑建荣表示。数据显示,2019年,在全球跨境投资趋缓的形势下,广东利用外资总额220亿美元,增长4.9%。其中重大项目成为重要支撑,全省实际到资超1亿美元的项目达45个。

莫道春风归来晚,浮云过后艳阳天。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考,广东坚定信心,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发挥产业优势,在全球产业链上稳住阵脚,在高质量发展航道上迎难而上、稳健前行。
南方日报记者 郑佳欣 昌道励 叶永茵 叶洁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属猴的人逢龙年  其年属猴的人会一直顺利,财运也会很好,诸年的努力,都会见到成效,学业上也会颇有小成,但在交友的问题上应该在意,小心被小人陷害。#2022#
  • 也没见你交到什么新朋友,你必须要拓宽自己的朋友圈了  出来参加活动吧,来认识新的朋友,这是给自己机会,也是给爸妈机会  来北京最好的单身Party,愉快的活动体
  •  顾清俞就支招,说你的钱存的是3、5年定期了反正总能找到理由嘛。 《心居》中童谣饰演的顾清俞在投行工作,一个项目的提成就是800万,绝对不是差钱的主儿,但弟弟提
  • 乌当区易凝路段:北京东路延伸段所有桥面、航天大道大龙滩桥面、三江大桥;云开二级公路的杨柳塘大桥、27—28KM桥面、蔡家关隧道出入口、马堡段、羊昌匝道口、水田至
  • 一个新置顶哈喽呀~▫️我是大优☺️▫️目前手帐风格 在轻复古/韩盐系中反复横跳▫️在重庆做一些设计摄影的工作▫️梦想是逛完全世界的文具杂货店之前的探店汇总 目前
  • 虽然,开发商和物业赔偿了相关损失,但“后遗症”至今仍布满多个房间;2012年底,陈先生的房子又“摊上事”女儿卧室卫生间马桶突然反水。【住豪宅也不省心,10年遭遇
  • (因为我从中间才开始追哈哈)而且也不知道下一次欧寄再搭是几时了[失望]咱就说这剧又没了西八呜呜!然后昨晚也是闹米的final[单身狗]虽说我一直觉得剧情是硬伤很
  • 客户比较同类电池产品会从多方面考虑:和同行的共性来说,电池的核心要素,第一安全性,第二寿命(早期循环寿命2000、3000次,现在5000-6000次)第三价格
  • 深圳宝安新桥万丰旧村一海岸城旧改,90平,意愿征集,可村委确权!竖起耳朵听课了[doge]上次说了光电后反黑的原因,好多姐妹问爆痘是怎么回事 光电后爆痘这种情况
  • 肖战好帅 肖战敬业 肖战我喜欢你 肖战演技好 肖战正能量艺人 肖战顺顺利利 肖战平安喜乐 肖战斗罗大陆 肖战唐三 狼殿下肖战 肖战疾冲 肖战诛仙 肖战张小
  • 青年网红姚超君通过小视频带货家乡的鲊辣子、糍粑等农副产品,去年,店铺销售额超200万元;小李乡味坊通过多平台网销慈姑、炒米等农产品,7年时间,企业销售额从20余
  • 这些企业在为南明区创造税收的同时,也促进了产业更新,为南明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贡献了重要力量。”南明区工信局副局长况植培说,2021年,南明区坚持“高科技、高税
  • 【简释】方2中蝉蜕水煎能发挥良好的抗过敏作用,若与蛇蜕伍用,还可治全身癞癣瘙痒等。【简释】此方重用黄芪能益气固表,加用何首乌和四物汤能养血以和营,与蝉蜕、防风、
  • ” 人活着,会说话是最基本的能力,可是能说出什么水平的话,就要各凭本事了。 没有工作,没有爱情,没有梦想,只有一身赘肉……就连她自己都厌恶地说:“我这个人,就只
  • #咨询反馈#​很多时候来咨询事业财运以及婚姻的时候,都会给大家提供一个能助力的贵人,这些的贵人都是围绕在大家身边的一些资源。周中的时候会有一些特殊的想法和创意跟
  • ) 康佳 H29脱毛仪【99】 拍99W的到手就是这个价,无限发的会贵点,你们按需选就行,平时他家脱毛仪最低都要129的,现在入手就不用等夏天买贵啊[抓狂]
  • 据西咸公交一司机介绍,泾河新城和空港新城有些公交线路往返80余公里,跑四个小时,有时一个人都拉不上。比如100路途径统一路大学城,世纪大道,还有不少安置小区和园
  • 其实,根据《 佛像图鉴 》一书记载,历来大德高僧手持佛珠的姿势皆无定法,左手、右手、单手、双手、提高、垂下、平胸、齐膝,各种动作都有,但求其“ 方便 ”而已,所
  •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我的自用好物:月明微露 甜橙亮肤发光水![太开心][太开心]素颜霜测评|轻轻一抹 即刻亮白玄学定律,总是在超级素颜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遇到让你心动的
  • 根据英国上百所大学披露的数据自2015年以来,已报告超过3500起性行为不端事件;自2016年以来,超过45所大学的性行为不端事件报告数量增加了112%;仅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