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的青年力量:那时,他们二十郎当岁】今年,中国天眼(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43岁,测量与控制工程部主任孙京海38岁,机械组组长姚蕊37岁……

为了把自己纳入“青年人”的行列,他们翻遍了国内外对“青年”的年龄界定,最后姜鹏笑着说:“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说,16到44岁都算青年!”

在刚加入FAST团队时,他们从没纠结过这个问题,那时,姜鹏31岁,孙京海22岁,姚蕊22岁……

如今,FAST建成了,他们也快要走出“青年人”的范畴,但是他们不苦恼,因为他们的青春写进了历史,因为新生代们也正在如他们和他们的前辈们一样,继续为中国科技事业而奋斗。

△ 青葱岁月的苦与甜

早先参与望远镜建设的人,常津津有味地追忆十多年前的日子。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测量与控制工程部测量组组长于东俊就是其中一位。

2009年夏天,于东俊毕业后入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3个月后就被派到FAST现场。第一次出公差、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山清水秀的贵州……种种美好想象在于东俊脑海中反复出现。然而,现实给他泼了盆冷水:当时的大窝凼里,没有手机信号,吃住在临时板房,还要忍受各种蚊虫叮咬。

相比于生活条件的简陋,技术挑战才是最熬人的。

图1:青年科技工作者常年待在大山中,有时对未来也存着迷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2009年,姜鹏博士毕业。一张招聘启事偶然出现在他面前:“一个500米直径的索网,能变形,抛物面可以在它的不同的部位形成,而且要求控制精度达到毫米级……”“500米”“变形”“毫米级”,这些让姜鹏觉得“不可思议”。带着好奇,他加入了FAST工程项目建设团队。然而,很快他就发现,工程技术举步维艰。

当时的一大“痛点”是索疲劳问题。FAST是个庞大的射电望远镜,如果把它比喻成一口盛满了水的锅,够全世界所有人喝一天。什么样的索网,能30年不坏、分毫不差地撑起这口大锅?

当时,姜鹏等人从市面上知名厂家买来十根钢索,然而,在疲劳实验中,所有钢索都失败了。这件事很快在天文圈里传开,很多人都说FAST要完了。顶着压力,姜鹏等人用两年时间没日没夜地钻研,经历了近百次失败,最终才像做梦一般研制出一款适用于FAST的成品钢索结构。

一路走来,磕磕绊绊,但大家乐在其中,“经常能遇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绝境,也能享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FAST 运行和发展中心综合管理部主任潘高峰说。

那段日子很苦,再回首时却都变成了甜。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结构与机械工程部主任李辉,这样评价那段日子对自己的意义:“通过努力,我亲眼见证了FAST的成长,这样的大型项目给我提供了丰富自身经历的机遇,这种机遇无疑是一种财富,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

图2:2009年9月22日,姜鹏和同事在密云安装反射面板进行试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 “难点”最终成“亮点”

FAST的骨干们,在刚加入团队时,都只有二三十岁。在老一辈科学家的信任与呵护下,他们身上的闯劲和创造力,让FAST一次次逆境翻盘。

在望远镜调试之初,孙京海遇到了一个难题:采购的高压滤波器定制产品寿命短、可靠性不满足需求,因为全世界都没有像FAST这样的特殊需求。如果用采购的产品,设备有失效甚至爆炸的风险;如果不用,望远镜观测质量得不到保证。怎么办?

琢磨了一段时间后,孙京海发现,问题出在元器件的选型和制造工艺上。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研发方案,从元器件开始做。可是,孙京海既非电气电子专业科班出身,也没有设计经验,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幸运的是,包括FAST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在内的前辈们,支持他干下去。

于是,孙京海和同事一起,从头开始学。书本上的设计方法不好用,他们就创造新方法。通过几轮的测试、改进,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提升。到了调试阶段,他们坚定的用了自己设计研制的产品,实现了工程所需的效果。

姚蕊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望远镜建设期间,她主要负责馈源舱研制。馈源舱相当于天眼的瞳孔,起到聚焦的作用。建设阶段,为了解决馈源舱的超重问题,姚蕊等人抛弃了多年的馈源舱设计方案,大胆地对馈源按照观测进行分组,并将馈源舱的圆柱体变成了“钻石三角形”。

姚蕊忐忑地把新设计方案递给南仁东:“南老师,这样设计会不会不好看?”南仁东看完方案,沉默些许后说:“也不难看。”至今,姚蕊都不知道南仁东是不是真的喜欢馈源舱的新造型,但他的支持让这个创造性的方案最终得以实现。

忆及过往,每个人心里都感慨万千。“我们这一辈人接过FAST的工作,就要尽自己的力,发一份光。”科学观测与数据部科学观测组组长钱磊说。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电子与电气工程部主任甘恒谦也感慨:“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自主创新,历时二十多年,攻克众多建造技术难题;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应该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把FAST运行维护好,以高质量观测数据、重大科学成果回馈社会。”

图3:现场工程师常年在台址驻守值班,家人带孩子探班(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图4:调试组历尽艰辛后终于实现望远镜联合观测,成员留影纪念(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 大窝凼里的新气息

2020年1月11日,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国内开放运行。又一批新生代科技工作者来到这里,帮助FAST向“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的目标迈进。

2012年,20岁出头的孙纯加入FAST,如今,作为工程师的她,主要的工作是给每个项目安排合理的观测时间。望远镜每一秒的观测时间都很宝贵,而每天等待观测的源就有几千个。不浪费观测时间,是他们安排观测计划的主要原则。每天,孙纯都要对计划逐一核查,一旦两个特殊要求的源出现观测时间冲突,她就要耐心地做协调,按规则给每个待观测源排好队。

为了实现观测任务的高效安排,2020年初,孙纯参与开发出了观测项目管理系统。2021年3月31日起,FAST正式向全球科学家开放,她又参与开发了英文及观测项目申请评审系统,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申请、创建、安排、执行一条龙服务,保障FAST能产出更多成果。

与孙纯一样,工程师黄梦林也常驻FAST现场,为天文学家们提供数据服务。2014年,她来到这里,负责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维护。那时,FAST还没有数据中心。他们一步步开展需求分析、招标、上架安装、配置环境、提供服务、后期运维工作。接着,机房多起来了,设备多起来了,数据中心的人员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一步步走到今天,黄梦林充实而自信。

每次忙到快要崩溃时,黄梦林总会抬头望向窗外。综合楼的门旁,南仁东的雕像矗立着。看着南仁东的雕像,她会想起与他相处的点滴,也由此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能为科技强国贡献自己微薄之力,这辈子就值得了!”

所有成长在中国天眼里的青年人,都有他们的大理想和“小心思”。正如姜鹏所说:“我们不能忘记的初心是要做一台好用的望远镜,我们对未来美好的愿景是希望后来者们用好这个设备,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是我们也终将是过去时,如果说我们还有点奢求的话,那就是希望不会被忘记。”
https://t.cn/A6cdFs9U

【中国天眼的青年力量:那时,他们二十郎当岁】今年,中国天眼(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43岁,测量与控制工程部主任孙京海38岁,机械组组长姚蕊37岁……

为了把自己纳入“青年人”的行列,他们翻遍了国内外对“青年”的年龄界定,最后姜鹏笑着说:“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说,16到44岁都算青年!”

在刚加入FAST团队时,他们从没纠结过这个问题,那时,姜鹏31岁,孙京海22岁,姚蕊22岁……

如今,FAST建成了,他们也快要走出“青年人”的范畴,但是他们不苦恼,因为他们的青春写进了历史,因为新生代们也正在如他们和他们的前辈们一样,继续为中国科技事业而奋斗。

▲ 青葱岁月的苦与甜

早先参与望远镜建设的人,常津津有味地追忆十多年前的日子。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测量与控制工程部测量组组长于东俊就是其中一位。

2009年夏天,于东俊毕业后入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3个月后就被派到FAST现场。第一次出公差、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山清水秀的贵州……种种美好想象在于东俊脑海中反复出现。然而,现实给他泼了盆冷水:当时的大窝凼里,没有手机信号,吃住在临时板房,还要忍受各种蚊虫叮咬。

相比于生活条件的简陋,技术挑战才是最熬人的。

图1:青年科技工作者常年待在大山中,有时对未来也存着迷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2009年,姜鹏博士毕业。一张招聘启事偶然出现在他面前:“一个500米直径的索网,能变形,抛物面可以在它的不同的部位形成,而且要求控制精度达到毫米级……”“500米”“变形”“毫米级”,这些让姜鹏觉得“不可思议”。带着好奇,他加入了FAST工程项目建设团队。然而,很快他就发现,工程技术举步维艰。

当时的一大“痛点”是索疲劳问题。FAST是个庞大的射电望远镜,如果把它比喻成一口盛满了水的锅,够全世界所有人喝一天。什么样的索网,能30年不坏、分毫不差地撑起这口大锅?

当时,姜鹏等人从市面上知名厂家买来十根钢索,然而,在疲劳实验中,所有钢索都失败了。这件事很快在天文圈里传开,很多人都说FAST要完了。顶着压力,姜鹏等人用两年时间没日没夜地钻研,经历了近百次失败,最终才像做梦一般研制出一款适用于FAST的成品钢索结构。

一路走来,磕磕绊绊,但大家乐在其中,“经常能遇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绝境,也能享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FAST 运行和发展中心综合管理部主任潘高峰说。

那段日子很苦,再回首时却都变成了甜。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结构与机械工程部主任李辉,这样评价那段日子对自己的意义:“通过努力,我亲眼见证了FAST的成长,这样的大型项目给我提供了丰富自身经历的机遇,这种机遇无疑是一种财富,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

图2:2009年9月22日,姜鹏和同事在密云安装反射面板进行试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 “难点”最终成“亮点”

FAST的骨干们,在刚加入团队时,都只有二三十岁。在老一辈科学家的信任与呵护下,他们身上的闯劲和创造力,让FAST一次次逆境翻盘。

在望远镜调试之初,孙京海遇到了一个难题:采购的高压滤波器定制产品寿命短、可靠性不满足需求,因为全世界都没有像FAST这样的特殊需求。如果用采购的产品,设备有失效甚至爆炸的风险;如果不用,望远镜观测质量得不到保证。怎么办?

琢磨了一段时间后,孙京海发现,问题出在元器件的选型和制造工艺上。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研发方案,从元器件开始做。可是,孙京海既非电气电子专业科班出身,也没有设计经验,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幸运的是,包括FAST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在内的前辈们,支持他干下去。

于是,孙京海和同事一起,从头开始学。书本上的设计方法不好用,他们就创造新方法。通过几轮的测试、改进,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提升。到了调试阶段,他们坚定的用了自己设计研制的产品,实现了工程所需的效果。

姚蕊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望远镜建设期间,她主要负责馈源舱研制。馈源舱相当于天眼的瞳孔,起到聚焦的作用。建设阶段,为了解决馈源舱的超重问题,姚蕊等人抛弃了多年的馈源舱设计方案,大胆地对馈源按照观测进行分组,并将馈源舱的圆柱体变成了“钻石三角形”。

姚蕊忐忑地把新设计方案递给南仁东:“南老师,这样设计会不会不好看?”南仁东看完方案,沉默些许后说:“也不难看。”至今,姚蕊都不知道南仁东是不是真的喜欢馈源舱的新造型,但他的支持让这个创造性的方案最终得以实现。

忆及过往,每个人心里都感慨万千。“我们这一辈人接过FAST的工作,就要尽自己的力,发一份光。”科学观测与数据部科学观测组组长钱磊说。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电子与电气工程部主任甘恒谦也感慨:“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自主创新,历时二十多年,攻克众多建造技术难题;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应该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把FAST运行维护好,以高质量观测数据、重大科学成果回馈社会。”

图3:现场工程师常年在台址驻守值班,家人带孩子探班(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图4:调试组历尽艰辛后终于实现望远镜联合观测,成员留影纪念(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 大窝凼里的新气息

2020年1月11日,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国内开放运行。又一批新生代科技工作者来到这里,帮助FAST向“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的目标迈进。

2012年,20岁出头的孙纯加入FAST,如今,作为工程师的她,主要的工作是给每个项目安排合理的观测时间。望远镜每一秒的观测时间都很宝贵,而每天等待观测的源就有几千个。不浪费观测时间,是他们安排观测计划的主要原则。每天,孙纯都要对计划逐一核查,一旦两个特殊要求的源出现观测时间冲突,她就要耐心地做协调,按规则给每个待观测源排好队。

为了实现观测任务的高效安排,2020年初,孙纯参与开发出了观测项目管理系统。2021年3月31日起,FAST正式向全球科学家开放,她又参与开发了英文及观测项目申请评审系统,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申请、创建、安排、执行一条龙服务,保障FAST能产出更多成果。

与孙纯一样,工程师黄梦林也常驻FAST现场,为天文学家们提供数据服务。2014年,她来到这里,负责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维护。那时,FAST还没有数据中心。他们一步步开展需求分析、招标、上架安装、配置环境、提供服务、后期运维工作。接着,机房多起来了,设备多起来了,数据中心的人员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一步步走到今天,黄梦林充实而自信。

每次忙到快要崩溃时,黄梦林总会抬头望向窗外。综合楼的门旁,南仁东的雕像矗立着。看着南仁东的雕像,她会想起与他相处的点滴,也由此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能为科技强国贡献自己微薄之力,这辈子就值得了!”

所有成长在中国天眼里的青年人,都有他们的大理想和“小心思”。正如姜鹏所说:“我们不能忘记的初心是要做一台好用的望远镜,我们对未来美好的愿景是希望后来者们用好这个设备,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是我们也终将是过去时,如果说我们还有点奢求的话,那就是希望不会被忘记。”
https://t.cn/A6cdFs9U

【#七师# 警民接力救助鹅喉羚】近日,奎屯垦区公安局六十户派出所辅警闫诚坷和同事巡逻至三角庄东面戈壁滩时,发现一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鹅喉羚倒在地上,大家立即将其抬上警车赶到十三连连部,采集了苜蓿给其喂食。经多方联系,七师胡杨河市一三〇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人员赶到连部与民警会合,将鹅喉羚接到办公室内进行抢救。https://t.cn/A6cR57An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愿此生,从未邂逅…….5、初见是惊鸿一瞥,重逢是始料未及,铁马是你,冰河也是... 世界上不努力也能得到的只有年龄了吧,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忘初心。其实,我
  • [doge][doge][doge]我哪里是这样的人哦)然后就和肥娴说起之前臭屁说我好宅,以前还在我谈上一次恋爱的时候在周末偷偷观察我的步数来看我有没有去约会,
  • 【年产40万吨 产值16亿的纪台茄子变“网红” “圈粉”无数】“镇长来了”是前段时间菜博会、种博会直播系列活动的亮点之一,寿光市8名镇长在线上推介当地的特色农产
  • 2.熱平底鍋、倒入橄欖油,洋蔥下鍋爆香後陸續加入蘑菇、蒜、鹽和黑胡椒。4.從烤箱中將加熱的法棍片取出將炒好的洋蔥蘑菇放到法棍片上。
  • 但是,很少有人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走得轻松而享受。!
  • 微博上他会送祝福给即将结婚的粉丝,会翻牌那个说“自己很渺小,你肯定看不到我”的粉丝。不过是在微博下说了下自己的观点,就说我是某家粉[费解]我的老公挺多的,陈伟霆
  • 在中国,目前仅有辉瑞(Pfizer)开发的哌柏西利一款CDK4/6抑制剂获批上市,适应症也为HR阳性、HER2阴性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5、换档时更平顺,动力
  • 为什么每遍楞严咒,都要念  (一心听佛 无见顶相 放光如来 宣说神咒)(三遍)呢 我们都是凡夫,楞严咒是佛说的,不听佛的听我的啊?为什么每遍楞严咒,都要念  (
  • 15日,侄儿又骑摩托到沙沟乡和县城方向寻找,有人称在路上看见过王正芳,往县城方向行走,侄儿又在县城找了一天多时间,但依然没有音讯。#寻人启事# 见到这个小男孩请
  • 就想说我这样的粉还有很多,粉圈的结构就是多种多样的,多点包容性谢谢您嘞!当然我个人认为,每个人都是可以训练成女团成员的,但是每个训练生本身的特质,天赋,+专业的
  • 【【【唯爱嘉伦】愿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赤胆忠心 秋蝉蛰伏# ʸᵒᵘ ᵃʳᵉ ᵇᵃᶜᵏˡⁱᵗ ʷⁱᵗʰ ᵃˡˡ ᵗʰᵉ ᵍᵒᵒᵈ ᵗʰⁱⁿᵍˢ ⁱⁿ ᵗ
  • 木星开始逆行了,前几天土星和金星也开始了逆行,冥王星上个月底就在逆行了。 四大星王逆行,真的好想叫个宇宙警察蜀黍来管管这个逆行交通。 土星可能会逆回来前工作
  • 24年前的今天,我出生了,感谢我的妈妈赋予我生命,让我可以体会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今天只有快乐,别无其他,感谢至今爱我陪伴我的人,小女初成长,马上就是步入中年的
  • 只有刘德华知道他的处境后,没有帮他还钱,而是带着他拍《兄弟》这部电影。只有刘德华知道他的处境后,没有帮他还钱,而是带着他拍《兄弟》这部电影。
  • 通常一个月以后线大部分就会掉了,有一些可能会慢一点,大概三个月。没有掉完也没有关系,慢慢都会掉,绝大部分单位用的都是可吸收线,让它自己掉就可以了。
  • 有哪些超可爱的符号或颜文字?[兔子]˃̶͈ ˂̶͈ ฅ ̳͒•ˑ̫• ̳͒ฅ ʕ•̫͡•ʕ*̫͡*ʕ•͓͡•ʔ-̫͡-ʕ•̫͡•ʔ*̫͡*ʔ-̫͡-ʔ=͟͟͞͞
  • 朋友圈文案请你一定要对号入座 我说的所有星光月亮 清泉小溪 蘸着糖的奶油和蜂蜜 这世间所有的美好事物 都只是为了形容你 “想送你一台自动贩梦机 / 以及一罐快乐
  • 嘉庆看了徐铎的奏章,见他的老师克己奉公,老当益壮,就欣然批银拨饷,让他衣锦还乡。嘉庆问徐铎出了什么事,徐铎连忙跪下来说:盐城地处偏僻,自古以来就不安宁,元末卖私
  • #诗词[超话]# 风凄凄 雨沥沥 一声惊雷起 阴雨茫茫不见路 挽起裤角走泥丸 雨水冷雨水凉 浇不灭心中一轮太阳 走人生 为梦想 再大的风雨 也得抗 一条泥泞小
  • [话筒][话筒]【寻人启事】尹岳云,男,84岁,上身穿黑色羽绒背心、下身穿绿色军裤。5月10日下午2点20分在拓东路与岔街交叉口集成广场走失,当晚8点10分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