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冻症兄弟背后的网红妈妈# 【渐冻症兄弟背后的斜杠妈妈:被家暴后出逃,从卖唱到主播】59岁的吕爱梅是一名美食短视频博主。9年前,为躲避丈夫的家暴,她带着三个孩子远走他乡。两个儿子身患渐冻症离不开人照顾,迫于生计,她开始做美食,并拍摄视频,以这种方式谋生。
“儿子,我要出门了,我给你烙个饼挂脖子上。这是水管,就这样喝……”话还没说完,吕爱梅就呜呜地哭了起来。她越哭越大声,最后索性转身离开——这是她第一次在镜头前失态。

“哭啥啊,别哭了,以后没事放心吧妈。”朱小猛努力摆动着身体,摇头晃脑。他想安慰母亲,但却无能为力,只能用尚未彻底失灵的头部表达着激动的情绪。

这是美食短视频博主“有娘就是福”发布的一则视频,本意是想按着《懒人吃饼》寓言拍个搞笑视频,也许是想到了出门后孩子无人照顾的窘境,吕爱梅哭到不能自已。

这是吕爱梅照顾生病儿子的第30年。30年前,大儿子朱小强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就是俗称的“渐冻症”;12年后,二儿子朱小猛得了同样的病。他们的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以致瘫痪,如同被逐渐冻住。进而呼吸衰竭,吞咽、讲话困难,最后通常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在中国,这样的患者有20万。

为照顾儿子做网红

“大家好,我是吕妈妈,今天给孩子们做××。”这是吕爱梅视频一贯的开场白。她的头发已然花白,操着一口河南乡音,伴随着爽朗的笑声,开始了一期的视频。

狭小简陋的厨房里,油和水碰撞迸裂出滋滋声,烟雾与面粉一同腾起。揉面、打蛋、煎炒烹炸,用手机拍下这一切,是吕爱梅的生活日常。她喜欢大笑,喜欢对着手机屏幕说“孩子们”。屏幕那边,是她的9.3万粉丝;而在厨房这头,她真正的孩子们,在轮椅上安静地等待着。

吕爱梅今年59岁,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其中,大儿子和二儿子罹患渐冻症,最小的儿子年仅13岁。更多的人认识她,是通过一个叫做“有娘就是福”的视频号,和900多个画面朴素,但花样百出的美食视频。

吕爱梅的视频团队都是家人,她常说“自己的两个儿子是导演与剪辑师,她是摄影师兼出镜。”她穿上围裙,把手机放在支架上,看了好久,确认镜头方向无误后,点击拍摄。吕爱梅不识字,59岁的她使用电子产品也不如年轻人那般老道,最开始总是因为不熟悉手机操作闹笑话。有时候是没注意手机内存,视频录制被迫中断;有时候直接忘记按拍摄键;有时候,是一盘子食物都端出来了,才发现自己没有开机,白忙一场。

二儿子朱小猛也只能小范围活动食指和中指来剪辑,由于无法抬手,吕爱梅还特意给他制作了一个支架。一段视频剪下来,朱小猛的手总是磨出了血。一个不到三分钟的短视频,他们要忙活一整天。做网红这件事,一家人都是初学者。

吕爱梅说,从前年夏天开始拍视频、直播,赚了大概几千块钱。钱不多,但对她和儿子来说,是不小的收获。

丈夫耳聋、儿子瘫痪

吕爱梅一度认为自己是个幸福的人。

1981年,在别人的介绍下,吕爱梅认识了丈夫朱二毛。朱二毛是退伍军人,当过七年兵。部队返乡的青年才俊一下子就笼络了吕爱梅的芳心,随后二人结婚。“虽然他大我七岁,但好在老实本分。后来才听别人说,他其实大我十三岁。”很多很多年后,吕爱梅提及丈夫朱二毛,还是忍不住说,“他那时候确实长得年轻”。

1982年大儿子朱小强出生。丈夫朱二毛头脑灵活,趁着改革的东风,靠着经营毛笔等小生意,吕爱梅一家很快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万元户。朱二毛也被选举为村长,准备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据二儿子朱小猛回忆,雨伞刚出来的时候,只有北京才有,我妈就买了,“回头率百分之百”。

意外发生在结婚后的第六年。

1987年,朱二毛正准备带领全村人办厂,突然双耳失聪。噩耗突降让吕爱梅一家人不知所措。他们带着攒下的钱东奔西跑,寻医问药,住院四个月就花了一万多,最后得到的答案是:神经性耳聋,可能一辈子都是这样了。辛苦攒下的钱花光了,病也没能治好,朱二毛完全无法接受,脾气越发暴躁,动不动就拿吕爱梅撒气,非打即骂。

老公指望不上了,吕爱梅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可偏偏天不遂人愿。1990年,8岁的朱小强突然四肢无力,浑身酸软,再到后来行走也出现了困难,手无法正常抬起,摔倒了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自己都起不来。起初一家人不以为意,后来情况愈来愈严重,吕爱梅逐渐开始警觉。因为之前朱二毛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朱小强只能在乡镇医院看病。在病历簿上,朱小强被宣判,成为“渐冻人”。他患的是运动神经元病,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英文简称ALS。

那些专业的医学术语,不识字的吕爱梅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治疗费用高昂,患病原因不明,半数人活不过三年……”每一个字眼都深深戳中吕爱梅脆弱而敏感的神经,天昏地暗。

被家暴后出逃

“再生一个吧,再生一个就好了。”吕爱梅这么想。在生了一个女儿后,1992年,二儿子朱小猛出生。

与此同时,朱小强的病情迅速蔓延。开始是不能自由走路,后来生活上很多细节的东西自己都做不了,身体逐渐没有了力气,四肢也越来越纤细,体重还不到80斤。

1996年,14岁的朱小强瘫痪。2002年,10岁的朱小猛患病,病情和哥哥如出一辙。2006年,朱小猛瘫痪。

吕爱梅觉得天都要塌了。她不曾想过,厄运会再度降临。她无数次在夜里偷偷哭泣,埋怨上天不公,痛恨自己命运多舛。同样心生怨怼的,还有她的丈夫朱二毛。他把自己耳聋和孩子患病的缘由指向吕爱梅,认为她是这一切不幸的罪魁祸首,家暴变本加厉。

目睹一切的兄弟俩动弹不得,只能干着急,无奈之下只好报警。“刚开始,警察还会调解警告,报警次数多了,警察都认识了。”乡村熟人社会下,警察也不好说什么,也就这么不了了之。

耳聋后,一蹶不振的朱二毛不再劳作,养家糊口和攒钱给孩子们看病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吕爱梅身上。吕爱梅有做小吃的好手艺,最开始的时候,她在老家摆摊卖凉粉、卖米酒、卖馓子,日子也还算过得去。再后来,吕爱梅养猪养鸡,卖点钱就抱着儿子去医院。为了卖鸡,她需要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用筐子背着一二十只鸡,天不亮就赶过去,只为了多卖点钱给儿子看病。

“再生一个吧,再生一个就好了。”吕爱梅再一次这么想。2008年,吕爱梅的三儿子出生,身体健康。

新生的喜悦是短暂的,与之一同带来的,是健全人与瘫痪者强烈到刺眼的对比,以及无处安放的怒气。健康的三儿子给朱二毛带来了莫大的欢愉,像是找到了发泄的由头一般,家暴更加肆无忌惮。起初是夫妻二人的互殴,后来朱二毛开始对不能动的兄弟俩下手。最严重的一次,朱二毛打到朱小强的后脑勺,导致十多天都不会说话,兄弟俩决定让吕爱梅带他们离开家。

当时女儿已经出嫁,吕爱梅带着三个儿子,开着农用三轮车,按着规划好的路线一路向北。朱小强说,出走前他们在网上查询了线路,最坏的打算就是返回,“但我相信,走出去,会更好的,一定会的。”

去温暖的地方过冬

吕爱梅开着农用三轮车带着三个孩子,在别人的建议下到了郑州。走投无路的他们一路乞讨,遇到不少好心人,民警、城管、环卫工、卖水果的小贩、附近上学的小朋友,甚至乞讨的人,都给过她帮助。用吕爱梅的话说,“卖汤的给我舀汤喝,卖稀饭的给我舀稀饭,卖馒头的给我馒头吃”。

冬天是渐冻症患者最难熬的时刻,他们的双手双脚会长出冻疮,红肿然后溃烂。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每到冬天,吕爱梅都会开着农用三轮车再次起航,带着三个孩子去温暖的南方过冬,冬天结束再回来,深圳、广州、东莞……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朱小猛说,从郑州开到广州,前后大约需要18天。

然而这种情况在2017年终止。2017年,大儿子朱小强病情突然严重,被推进重症监护室,与死亡擦肩而过。重症监护室门口,吕爱梅嚎啕大哭,“医生你快救救我儿子。”医生的回答冷酷且现实,“阿姨你没钱啊”。手术病床前,她对着儿子一直喊,“小强,小强,你可别把妈妈丢下。”昏迷中的儿子没有听见,也无法回应,醒来之后什么都不记得。

因为没有足够多的资金,朱小强只得出院回家静养。抽痰、换管子、上呼吸机都由吕爱梅来完成。有孩子需要照顾,吕爱梅更加抽不开身出去打工,她想到自己在老家卖过几年小吃。思来想去,她和儿子们商量——“搁家里拍美食吧,现在小视频很火,说不定能挣点钱。”

从传统小吃炸芝麻叶、河南疙瘩汤、烩面、炸馓子、豆腐脑,到创意甜点棉花糖慕斯、西瓜果冻、云朵蛋糕、彩虹蛋糕……小小的锅台炉灶之间,她仍是那个无所不能的母亲。

“有娘就是福”这个名字,是二儿子朱小猛定下来的。简单的五个字,囊括了吕爱梅的整个家庭。“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妈妈。”朱小猛说。

一天抽痰十几次

白天的吕爱梅爽朗爱笑、风风火火,直播、买菜、做饭、喂饭、洗衣、照顾孩子们穿衣起居……年过半百,她像陀螺一样运转不休,生活没有给予她半分喘息的空间。

凌晨,朱小强的卧室,指针一分一秒地走,无声如同沙漏。

他的头歪着,口水从嘴边滴落,喉结蠕动了几下,气息通过鼻腔若有若无地哼哼。吕爱梅察觉有异,立马从一旁的木板床上起身,娴熟地削开一瓶氧气罐,换了根管子,帮朱小强擦干净嘴角的口水,翻了个身,接着睡下。

这是吕爱梅镜头下的另一面。

罹患渐冻症最残酷的是,他们只要一息尚存,便有感知,有智力。运动神经元主宰着我们的肌肉动作。病变后,肌肉慢慢地萎缩、死亡。进而病毒侵犯呼吸系统。四肢逐渐麻痹,吞咽、呼吸开始困难……渐冻症患者眼见自己被吸光力量、吸走气息、吸干血液,最终沦为一具活生生的木乃伊。严重的患者气管会被切开,一天抽痰十几次,靠呼吸机“人工地活着”。

不幸的是,大多数“渐冻人”都极其聪明,心思细腻、爱思索,处处要求拔尖。比如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潜水钟与蝴蝶》的作者尚·多明尼克·鲍比。这也注定他们承受的痛苦无比深重。

吕爱梅两个儿子虽然只读完了小学,但智力绝对不比别人差,吕爱梅说,大儿子不但会记账还对养猪有研究,二儿子则自学了3Dmax等软件,还设计出了盖房用的建筑模型。2008年,猪肉价格上涨,朱小强上网查资料,分析猪肉行情,赶在猪肉降价前一下子卖了23万元,盖起了两层小楼。“二儿子设计房屋,用的是电脑软件,盖成后,连我们那儿的工人都夸结实。”

生理疾病、巨大的现实落差、未知的恐惧,就像一堆虫子爬满全身,噬咬、舔动。生不如死,还无法讲出。只有亲人是最坚实的依托。他们对亲人满怀歉疚,这份歉疚又会化为对自己深深的憎恨。因为急于努力,因为无能为力。

再次和丈夫一同生活

吕爱梅依旧笑呵呵地录美食视频,看网友评论。上到90岁老人,下到3岁小孩,都在看她的视频,吕爱梅获得了一种赚钱之外的满足感。“一家人吃好喝好,儿子永远在我身边”,不过是吕爱梅最大的愿望。

在大哥朱小强病情没那么严重的时候,三人有时间就跟着星火志愿团,在郑州到处参加公益活动,吕爱梅和兄弟俩都是红会志愿者。

女儿曾在吕爱梅阑尾炎生病的时候来照顾过一周,那是2017年,大哥朱小强进重症监护室的时候。在北京打工的她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过得也算不得轻松,她说“最害怕接到家里的电话”。

二儿子朱小猛已经成家,妻子是南阳人,在商场从事饰品销售的工作。2015年,朱小猛在街头唱歌,妻子在超市上班,一来二去两人就认识了。因为老丈人家里不同意,一直没有领结婚证,也没有举办婚礼,如今儿子已经四岁。儿媳工资不算高,但对于这个小家庭来说,还是缓解了不少压力。

由于吕爱梅忙于照顾两个儿子抽不开身,接送小儿子和孙子成了难题。迫不得已,丈夫朱二毛来郑州一同生活,负责小儿子和孙子的接送工作。逃离了老家的熟人社会,家暴频率大大降低,但仍时有发生。最近一次家暴发生在一个月前,吕爱梅带着朱小猛出门,再三叮嘱小儿子“记得给你哥换管子”,回家后却看到玩闹的小儿子和奄奄一息的朱小强。吕爱梅气急,大声训斥起来。同时气急的还有朱二毛,这个健全的孩子让他惊喜不已,他可不允许吕爱梅这样呵斥自己的宝贝儿子。双方扭打起来。“我都五六十了他还打我。”吕爱梅委屈,把朱二毛脸上划伤了两道。

天气好的时候,吕爱梅会推着兄弟两人出去卖唱,有时候在医院,有时候在商场门口——这是他们维持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车水马龙的城市街头,两兄弟唱着:“看着你们黑发变白发,我怕你们再等不了。是不是我们都不长大,你们就不会变老。是不是我们再撒撒娇,你们还能把我举高高……”(正观记者 杨泽雅)#洞见计划#

#欢瑞被判支付青云志欠款600万#酸鸡们又出来辱骂造谣了?看杨紫参加综艺火的不要不要的非要粘上来蹭点热度,真是跳梁小丑,心思暴露的太过明显。
杨紫粉丝佛,不愿搭理你给你热度,非要像一样的黏着,是糊到这种地步了吗?人要往前看!你家姐姐劲头一过,也就是一过气阿姨!
就很奇怪,好几年前对她的喜爱,被她家欺软怕硬满嘴不良少年恶臭味的粉丝劝退。
小演员当初不红,被当红艺人粉丝追着骂的有多惨,low瑞和某酸鸡在我这里就有多垃圾,某种意义上,她们一样恶心。
这年头,谁的粉丝也不怕谁的粉丝,你骂我喜欢的人,我自然是会更讨厌你喜欢的人,一来二去,不过是你喜欢的人多了许多讨厌她的人罢了。
如果在危险的年纪还不知道收敛和谦虚,那糊也是情有可原[微笑] https://t.cn/R2WxdDX

《理想照耀中国》开播初期曾存在口碑争议,30分钟一个故事、不够复杂丰富的电视剧创作方式,都一度让不少观众觉得不适应。
但这部剧“短而不简”,编剧用精练方法挖掘各个年代的“中国理想”,导演与演员则用极致的艺术呈现来致敬故事。
《真理的味道》、《守护》的意境,《磊磊的勋章》、《纽扣》的温暖,《歌唱!祖国》、《173米》的张力,《你的眼神》的立意。
每一个故事都有厚重的内核与可圈可点的艺术魅力,整体质感的扎实让《理想照耀中国》口碑越来越好,即使每集剧情独立,也能“粘”住观众。
以长征为背景的《雪国的篝火》篇章,更将该剧推向一个泪点巅峰。
长征故事所有国人基本都耳熟能详,影视与文学作品也多有刻画,“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精神、“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坚韧皆让人敬佩。
但,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会对先烈们的过往产生敬意,却又有几人能真正感受到“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岷山千里雪”的艰难险阻呢?
《雪国的篝火》没有试图给观众做科教宣传,也没有强调长征的伟大,编剧以真实为着落点,用“炊事班的故事”,讲述了长征中一个“不起眼”的小片段。
这个片段有多“小”呢?小到全集连一个白天也没有讲完。
故事以一顿饭开局,先出场的是负责伙食的炊事班,老班长在遥望前路,炊事员们有的在烧雪水,有的在煮汤,有的在磨青稞粉,有的在缝补衣服。
泪点自此开启,平淡而日常的画面,没有台词介绍也没有战士诉苦,但处处都是长征艰辛的写照,一个连战士的伙食,只有一锅青可见底的干菜汤。
老班长的大衣已经破了八十一个洞。
前脚副班长刚刚帮他补好,后脚这件大衣便被老班长拿来给年轻的炊事员包脚,因为对方的草鞋早已破损,红肿的脚趾就这么直接踩在雪地。
16岁的少年糖豆因班长的保护露出灿烂的笑容,他又把从班长处收获的温暖传递给了其他战士,将自己唯一一杯菜叶汤倒给了重机枪兵。
对方当然不愿吃战友的食物,但小少年开朗一笑:我还有糖呢!
炊事班还能没有吃的?
他吃糖时的幸福表情打消了战友的顾虑,却一点点揪着观众的心,因为熟悉那段历史的我们,都知道这颗糖不可能那么简单。
接下来的旅程很快给出答案,糖豆力竭冻死,当指导员想喂他一颗最爱的糖,才发现里面包的是石头,他一直护在怀里的百宝盒,全是石头。
炊事班还能没有吃的?能……
炊事班最清楚食物存备状态,当食物短缺时,他们第一波知道,所以炊事员冲天炮准备把青稞粉分给体力不支的炊事员时,他们瞬间走开了。
这包小到不足一个孩童手掌存量的青稞粉,最初出现在冲天炮清扫石磨的镜头,大多数观众都会觉得这个镜头只是暗示食物短缺。
但当糖豆牺牲、冲天炮接连牺牲,你会发现其实这是冲天炮自己省下的个人份例,故事第一顿饭里用到的干菜,也是整个炊事班省下来的口粮。
他们能省下来不是因为粮食份量多,而是因为他们最早知道食物储备不足,所以提前把炊事班的口粮省了下来,默默贡献给了全连战士。
这让原本便短缺粮食的他们比其他战士更难抵御饥饿与严寒,但所有炊事员都展现着他们的乐观,班长老钱还会乐呵呵的“搜刮”指导员最后一支烟。
这支烟的烟丝,后来成为老班长的最后一顿饭。
他把粮食都留给了战士,用衣服里御寒的棉花解决雪山的生火难题,饥饿与寒冷将他长留雪山,一个白天,三名炊事兵先后牺牲。
先烈的故事是伟大的,伟大背后有多少血泪只有参与者真正知道。
他们没有人想要赴死,也没人希望在严寒中饥饿前行,但,为了祖国的黎明、为了新生代的未来,他们都果断选择了牺牲自己。
在这个故事上线之前,网上刚刚曝出选秀节目打榜促使一些人“倒奶”卖投票,最初还有网友觉得这是消费自由。
很讽刺的对比,不强求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像先烈们一样艰苦自律,但求当代人能够敬畏先烈们给我们打造的美好生活,珍惜每一份付出。
敬畏先烈不是口号,而是言行,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赤诚是最好的回报。
《雪国的篝火》最后用一段文字介绍了真实长征细节,故事原型里的作战部队在长征中除战斗减员外没有一个牺牲,但9名炊事员全都长眠在长征之路。
拿着铁勺的炊事兵无法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却是整个部队顶在最前方的力量,在茫茫雪山之中,他们的篝火,给所有战士带来了希望。
这是万里长征中一个极“小”的篇幅,却以“小”见证伟大,让《理想照耀中国》进入高泪巅峰,仅这一集的质量,这部剧便值得封神。
一集“封神”源于剧情感染力,也同时来自创作者的艺术诚意。
编剧给出了有真实力度的剧本,每一个细节都让观众酸楚又敬佩,又同时放弃了常规主旋律题材的渲染方式,全集情感表达上非常克制,克制到“平静”。
30分钟中,三个角色牺牲,每一次都只有简短的告别,从指导员看到糖豆的遗体到指控部队“继续前进”,只间隔了80秒。
冲天炮、老班长去世时同样如此。
没有眼泪,没有表面的悲愤,没有痛苦挣扎,甚至没有停留缅怀,镜头下只有继续前行的战士,紧握遗物的双手,以及必须翻过雪山的决心。
角色情绪越平静,镜头越克制,观众越能感受到撕心的痛苦,如果不是每个人都做好了牺牲准备,如果不是他们必须保留体力前行。
谁又想克制自己的情绪呢?一个人的高度理性是性格使然,一个连队全员高度的理性是意志使然,克制个人感情,是他们付出的无声血泪。
编剧没有写泪,却处处都是泪,9名炊事员的牺牲场面只刻画了3个,故事一直在克制呈现悲情镜头,另6名战士的牺牲只用铁壶上的名字来暗示。
但层层的克制一点点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至顶峰,真实历史与艺术表现手法完美相融,既带来加倍的震撼与感染,又不会让观众觉得太“主旋律”。
当然,这一集的编剧也给了一个情绪发泄口,同时也是与现实的一个联动。
整个故事里只有老班长在少年糖豆牺牲后出现过情绪失控,这是长者对十六岁少年的怜惜与悲伤:他还是个孩子呀!
“他还是个孩子”,这明显借鉴了现实生活里带有讽刺意味的网红语句。
这句话多出现在家长溺爱孩子时的开脱、未成年罪犯家属的辩词、年轻爱豆犯罪时粉丝的维护理由,“孩子”当代人是犯错的最佳保护色。
而战争年代,真正的孩子糖豆把自己的口粮让给了战友,用石子来“望梅止渴”,向周围人传递乐观积极的精神,从没有因年龄而博取特殊关照。
糖豆才是真正担得起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呐喊的孩子,老班长这句台词直击观众的情感软肋,又讽刺了某些傲慢浮躁的当代人。
先烈们的付出是希望未来的“糖豆们”能真正做幸福的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成为某种保护色,故事给予观众的不只有敬畏,还有太多反思与自省。
30分钟的剧情,时间线不足一天的故事,将万里长征精神全数凝练了进来,呈现了的真实历史,传递了先烈的精神,值得观众的全力赞赏。
也希望《理想照耀中国》后续故事继续这种“精而不简”的刻画,继续用打破背书式主旋律的风格探讨“中国理想”,带来更多的精彩与感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看过的电影list ·好片真的好难ᥬ᭄~「少年」少年成长中的潜意识反射,剧情有点牵强,特别反转,男演员们演技都不错~「不再让你孤单」很舒淇式的电影,也很港风的
  • ”“人间俗事太多,不如一个人看日落。”“人间俗事太多,不如一个人看日落。
  • 我们的目的只是希望“北苑贡茶”回到正轨上发展,文化系统越走越健全(供图:刘瑞君) 苏州姑苏:40年求索,为了守护一座活着的古城: “一城粉黛,半城园林”的苏州,
  • 在此次合作中,易烊千璽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契機進行創意設計,結合“環保、可再生”主題創造出一個全新的“類漢字”圖案“hu”(音譯為‘who’)並親筆設計,借由表達一
  • 中超 第23轮山东泰山4-1天津津门虎,取得三连胜,在多赛一场的情况下升至联赛榜首。#山东泰山4比1天津津门虎# 北京时间11月3日,2022赛季中超联赛第2
  • #陈浚铭[超话]#[心]#陈浚铭 扬帆起航共赴梦想#[心] #陈浚铭 四代唯一纯血门面# “白鸽脱离了白昼,黑暗世界的光是被诋毁的玫瑰 你是永恒的救赎” &q
  •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华院”)就是一家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星火燎原”为发展模式,不仅为下游企业提供绿色化、节能型、智能化产品,还
  • 早在项目落地株洲之前,凯睿思即对株洲的环保政策及要求,进行了详细且充分的了解,“比我们在广州时的要求更高,我们有这个预期和准备。“原因很简单,就高速覆铜板行业来
  • 孔夫子听了这句话,说冉雍说的对,说的很好。冉雍说,我们心里怀着认真恭敬的态度,去做简单的事情,事情的处理方式都选择简单,这样来治理百姓,不也是可以的吗?
  • 一个人计较的东西多了,难免会累,对别人宽容就是对自己宽容;顾虑的东西多了,同样会累,凡事尽心就好,其实,一个人的快乐不是他拥有得多,而是他计较得少。如果你爱一个
  • 如今,种植新品种,采用现代化种植模式,打造优质果品,已经成为当地很多公司、合作社和群众的共识,礼县盐官镇太平山苹果标准园的打造便是一个发展“样本”—— #端午节
  • 我们在图2的鱼化湖边整整喊了2年多的英语,刮风下雨不断,复读机不知道听坏了几个,那个时候觉得,就是英语就是出路,一定把她练好。晚上和大学同学短暂的聊了会,我的大
  • ​ ​​​#每日一善[超话]# [许愿星]#阳光信用# [鲜花]#每日一善# [许愿星]#熊猫守护者# [鲜花]关于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无论结果如何要勇于承
  • ”渊博的孔夫子“西行不到秦”没能对秦地诗做现场调查,他肯定是没见过、没听到过《吾车篇》。所拓古字,我多不识,但直觉以为其字高古,猜想是某青铜器铭文的清代翻刻拓本
  • 还是让18岁抓住我以下是生日碎碎念:幸得遇见,不负遇见俺的室友和朋友们真的都太好了在11.2号的12.00,为我放好听的生日快乐歌~给我买很贵生日蛋糕送我很贵的
  • 现场,苏格登高级品牌大使王川讲述了苏格登近 200 年来的历史传承与丰味工艺,并以纯饮、过冰、点水和热嗅等多重方式解锁酒体丰味;上海柏悦酒店中餐行政总厨杨超,以
  • #我们与卷卷的日常# 卷卷每次吃饭只要不是自己爱吃的东西就很容易分心,各种玩耍不吃饭。结果他对分解后的黄色小零件非常感兴趣,我只能抱走他让夫人重组摇摇椅。
  • 6、从进入工程现场(安全、技术质量交底)起,正式开始工程管理工作,在磁铺装配式工程材料进场时必须到场核实,对施工现场的情况须按公司材料出库单和现场购买材料的情况
  •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您回头看时,您会发现曾经认为自己不应该放手的只是生活中的跳板,它将使您成长。今天下午,大家有的在睡觉,有的继续玩手机,我就出来走走。
  • 好了,大晚上让我来感慨一下(关系程度取决于微博=抖音>微信>qq哈哈哈哈哈哈哈)上了大学突然发现,前17年的自己非常幸运,遇到了一批又一批对我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