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就是悟之本性嗎?”
  
但沒有人會永遠停留在這階段裏的。

我們不是察覺到一個思維突然的湧現嗎?

這便是覺性的顯現了。

但若你不能在這個思維湧現時,立刻了別其本性,則這思維將會流為一般的妄念,

這乃所謂 “ 幻覺的流轉 ” 也,

亦為生死流轉之本。

如當思維生起之時.了別其意義,而不加以作意的話,一切生起的思維!

皆可同時從法性中解脫。

這本身便是 “ 且卻 ” 見修合一的主要部份。
  
如嘉饒多傑所說:
“ 在清淨信念,及心境中生起的覺性,

其立刻的了悟,便有如從大海中。

找到一顆珍珠一樣;

這乃是沒有經過人工修飾的法身。”

你應精進地晝夜不忘去了別觀察這種覺性,

不要任由虛無的空性,停留在意念之內,

而須把一切帶回入覺性之中才對。
  
如何把 “ 修 ” 配合於 “ 行 ”、

及如何去了別修持:
  
正如上文所述,行者必須視上師與佛無二無別,而刹那不離以請求加持。

這是宇宙間唯一最高之除障,及前進之法門。
  
修定時之過患:
定中昏沈時,必須把覺性提起:

定中感到散亂時,則要放寬一切意識.

但上述所說的不能作意強行去做.

最重要時,則要放寬一切意說。

但上述所說的不能作意強行去做。

最重要的乃清楚了別心智的體性。

無論在何時何地

—— 如食、睡、行、坐、入定及出定;

所有何種意念生起時

—— 無論是快樂的、痛苦的、抑或是染汙的,

對自己的心智體性不要存有希望或疑問,

拒絕或接受等,亦不要試圖去降服它。

就算快樂的或痛苦的感受生起時,

你亦要了別它們的本體;

乃赤裸裸、清新、清楚、廣大及透徹的!

並聽其自然,故其重點乃行者不要被思考所擾亂,

亦不要著意去觀想空性以為對治,

而與妄念及障礙有別。

如你能了別妄念的本體,亦即是覺性的話!

在這一刹那間,它們自然地得到解脫,

有若蛇從蛇盤中,自己解脫一樣。
  
差不多每人都知道怎樣去解釋這最終隱蔽的光明!

如金剛堅固之本源,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如何去實踐!

這就好象鸚鵡念禱願文一樣而已。

所以說我們有此機緣去真正實踐,乃是多麽的幸福啊。
  
我們必需明瞭使我們從無始直至現在,

還繼續生死流轉之死敵

—— 能執與所執。

現在我們因為得到上師之大恩加持,

使法身之本性住於自性中,

而令這兩名死敵,有如羽毛之入火中,不留一絲痕跡,這不是多麽令人歡愉的嗎!
  
既然我們這麼幸福,能得傳授無上的勝義,如我們不好好地去實踐,

這就好比將一顆摩尼寶珠放入一具死屍之口中,而失去其用矣!

不要令你的心( 寶 )萎縮,去努力實吧!
  
初學行人,會發覺心意,全被惡念所控制,而注意力因此會被分散,

但更微細的念頭,會在不被注意之情形下生起,直至一個清晰的念頭告訴你:

“ 我又徘徊在妄念中了。”

在這一刹那間,千萬不要打斷這念頭,

亦不要後悔徘徊在妄想中等等;

你所需的乃是住於此清晰的念頭裏,

而繼續去了別此自然的境界,

這就本身而言,是足夠的了。
  
諺語有雲:“ 不要摒棄思維!

而應將之視為法身之本性。”

但除了你能清澈地了別到較高的境界,

則隨便去思維,“ 這便是法身了。”

及住於一片空白的寧靜境界中,會流於不定形的惡取空境。

故此意念最初生起時!

只須對之加以注視,而不須分辨及思考,實應不加以理會,

而住於自覺為意念之 “ 了知者 ” 上,

有如老年人看著小孩玩耍一漾。
  
在這境界中繼續下去,

則你會達到一個空無一物的境界,而停滯下來。

當這境界突然被破壞時,一刹那間!

一個超越意識的,赤裸裸的、新鮮的、活潑潑的、高超的智慧,便自然生起。
  
在修行定境中,你也許會經歷到樂、明及無念的境界。

但你一定不能有絲毫的自滿、執著、希望或懷疑;

否則,這樣一定會對修行有障礙。

其最重要的仍是一心不亂的修持。
  
如果你迷失於間斷的修行及教理當中,

你會感到自傲於虛幻的寧靜之定境,

同時因為你沒有透徹地了別本身的體驗,

故只會流於言語上的優越;

而這對你是毫無益處的。

正如大圓滿中有雲:
“ 理論會好像斑點般的消失 ”

及 “ 體會有如霧般之逝去。”

這解釋了大多數的行者,

被好與惡的細微情形,迷失去了方向的原因。

就算定境已滲入了你的意識中,

你亦必須好好地加以栽培,

否則那些精要的指示及口訣,便會流於空談;

而你的意境,
你之法及修持,
都會變成障礙,
而使真實的定境,不能生起。

你們那些雖然已經 “ 修 ” 定很久之行者,

但在 “ 行 ” 的階段,你們卻仍是初學而已。

故此,你們必須注意,
因為若你們不了知這種保持證量的方法
( 持明 ),

便猶如有可能會死於頭部被鹽所包裹著一樣,毫無價值的。
  
當你不斷修行至相當時候,以精進及熱誠信心之故,

經驗會轉變為證悟,而覺性便能赤裸裸地顯現。

這就好像把蓋頭之布除下一般的感到舒暢。

這種見性之境界,非為肉眼所能見的。

此後一切意念都成定境,
一切所能動與靜皆能同時解脫。
  
最初,由於了別意念之本性而解脫,

有如遇到相熟朋友。

進一步的話,意念的自然解脫,

便若蛇自己從蛇盤中解脫。

最後就意念的解脫,而不著善或惡的話,

有如盜賊進入一所空屋。

這三個階段,都是循序漸進的。

對於 “ 一切唯心造 ” 之見解,

有著真正信念的話,

則覺性便會從內心自然生起。

繼而出生如波浪般的空悲不二之心,

對於生死涅槃,等同視之;

佛與眾生、亦無所謂善惡之別。

無論你在晝夜裏所做甚麽,

都不會一刻離開勝義的本性。

正如大圓滿中所記載:
“ 證量不變如虛空。”
  
雖然一個 “ 契合本性 ” 的修行人在外表看來,與普通人無有分別,

但可知他的心意,實在於自然的法性中

( 常在定中 ),

他不需任何做作,亦可超越一切階段及途徑。

最後,他的見解及現象之觀念,皆全部消失,

就好像打破了花瓶裏的空氣,與大自然融合一樣。

其本身與自性的細份融會,而其意則與勝義本體融合為一,這就是住於原始虛空中,

即所謂 “ 內在光明童瓶身 ” 也。
  
這就是 “ 見 ”、“ 修 ” 及 “ 行 ” 之終點

—— 就是把 “ 果 ” 加以實現出來。

於其體驗及證量也許會循序漸進,

也許不依階段,也許在一刹那間顯現。

這一切都是依據各人之根器及能力而有所分別的。

但在其結 “ 果 ” 之時,則絕無分別了!
  
第三 持續修行
  
第三 持續修行

嚴守三昧耶戒律及誓句,完成今生修行應做的事。
  
雖若你能恒常及精進地在

“ 見 ”、“ 修 ”、“ 行 ” 處體驗佛法,

但由於你不能如實地在行之道上作出種種的方便,

致使你的三昧耶戒律及誓句退失,在現世修行道上會有種種中斷及障礙,

而在未來將會決定墮落 “ 無間地獄 ”。

故此,重要的是要小心翼翼及謹慎,

決不能把應守及應捨棄的混淆起來。

猶如密宗大師蓮花生大士所說:
“ 雖然我的見地,猶如上天之高,

但在行為的因果關係上,卻要比大麥麵粉還要細微。”

故不可粗心大意,而應要小心地從因果規律,作出行動。

更要嚴守甚至最微細的三昧耶戒及誓句,如此將會令你不受污染及墮落。

所有密呪乘( 金剛乘 )的三昧耶戒,

都被納入於上師身、語、意之三昧耶戒中。

如果當你在利那間,只想到上師是一個普通人,則你的成就便會遙遙無期了。

你當然會問為甚麽?

正如古人所雲:
“ 所有修持金剛乘的行者,成就是由上師而來的。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故此首先,無論你是何人,

若你不能與上師聯繫在一起,你便要依靠自己。

但當你接受上師的灌頂及指示,與上師聯繫在一起之時,你便應該依止上師了。

從那時起!

在接受四級灌頂之後,

你便在壇城中央之上師面前頂禮,

並謂:
“ 從今開始,我會獻上自己,作為上師之僕人。

請接受我為您的弟子,並儘量驅使我。”

無論你自己如何偉大及有力量,當你請求時,你不是已經全心全意地依止了上師嗎?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游戏行业记者Christopher Dring也表达了类似的反对意见,“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游戏在加入订阅服务后收入远高于60美元全价销售的例子,订阅服务为许
  • 《向往的生活》沈腾和马丽做客的那一期,弹幕都在夸沈腾,说他是个讲究人。但是后来,浙江卫视巧妙地用一个游戏把这个尴尬化解了,沈腾这个王牌大家长仍旧屹立不倒。
  • 3、不要打探我的情感经历。2、如果做不到掏心掏肺,那尽量别撒谎。
  • 也就只有这个琴魔,会忘掉立场,忘掉危机,却不忘旧日知音之情,一心只想着解救塔中的稚儿—环儿的牺牲,卧云的泪水,在场有那么多武林人士看在眼里,真正像琴魔这样,实实
  • 碎片(诗歌)(原创)​​童年的回忆​已成碎片​撒落在岁月的角落​​青春的梦想​已成碎片​丢失在沧桑岁月里​​初恋的羞涩​已成碎片​迷失在心灵的深处​​生命的岁月
  • #朱一龙水仙[超话]# 【林楠笙X岑子默】“传说林少校从来不喝酒,但只有少数人知道,华懋饭店的钢琴师经常去林少校家里喝酒。”“几年之后,那个钢琴师突然神秘的消失
  • 今天就来给大家罗列一下6️⃣个大家最容易犯的画眉误区,大家别再踩啦~⚠️最后提醒大家:画眉毛下手一定要轻,少量多次,不要盯着局部画,而是要把眉毛作为一个整体,这
  • #朴灿烈[超话]##朴灿烈唯一官方门面# ‼️韩爱豆最后12小时不到,票差却在逐渐减小,大家真的忍心看到投了那么多天的票在一天之内被反超吗⁉️灿烈争气我们也要替
  • 我不会想和这种的同事一起出去玩[笑cry]去买吃的——吃两口就饱了,我吃不下了去买喝的——我不喝冷的,不喝奶茶,我会胖死的我不能吃辣的,这个好辣(其实就是甜面酱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抱抱]#正能量# 我们一路都在寻梦,也在不断丢弃着梦想。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实现了多少梦想,而在于你的梦想有着什么样的高度;不
  •   本案中,虽然小王以个人名义向小刘借款,但该借款全部用于公司经营所需,而小王为一人独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股东,公司经营获得的财产属于家庭生活收入来源,其与其妻
  • >> 命运从一开始就不公平,人一生下来就有走运的和不走运的>> 罗曼·罗兰所说:“看清了这个世界,而后爱它。◆ 第9章 记忆与印象1&g
  • 实事求是,现在这支广州队可以输球,哪怕是大比分落败咱也输得起,因为这是一支年轻队伍在重建的过程中所必经的阶段,但可以输球却绝对不能输了心气,因为这是一支团队能够
  • 暗夜中一阵清幽的充满東方西域的波西扬琴在夜晚从窗外传来,而且现在是秋天,外面阴雨绵绵人瘦了風寒本来就难睡着。打开一扇门或者 打开一扇窗一阵风吹过我总能嗅到你那醉
  • 这是继“夜通航”船用光电取证系统之后,广州恒威自主研发的产品再一次获得的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此次,《高新技术产品证书》的颁发,不仅是对广州恒威船用夜视仪产品
  • #记录##不止旅行##城市街景##祖国不会忘记# 生活了20几年的地方,现在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一进饶河大门,老王说,怎么有一种这不是家的感觉呢?今年格外庆幸我
  • 妈咪最乖的宝宝要事业一路顺风,来年忍者同好会能再翻倍!www希望明年的今天能够给小忍摆个更好一点的谷阵】 #仙石忍[超话]#0609 生日 快乐 折中
  • 因为此前澳大利亚方面不自量力地挑衅行为,中国专门为澳大利亚量身定制了一套反制手段,暂停了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而这直接导致了澳大利亚方面终尝恶果,双方的贸易量,
  • #电视剧梦华录[超话]# 我之前就听说所有人都骂欧阳旭,但说实话,我自己真正到这一段的时候,还是觉得他这个人蛮可惜的。 我之前也写过说其实旭盼之间,已经很久
  • 楚贵生态林卡的投入运营,不仅为当地大学毕业生和群众提供了12个就业岗位,还促进了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据了解,“楚贵生态林卡”项目,于2021年5月,经楚贵村“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