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构成。

每一元素都有原子,原子有正负电荷,

证明可以再分的,总之世上没有不可分的东西。

庄子说,一个东西天天拿去他的一半永远也拿不完,

反正要剩下一半,永远都可以再分的。

每个东西再小都有两面,不是孤立单面,部是由许多客观存在的条件构成,

客观条件够了此物就产生了,条件和合存在,条件不够就消灭。

这是佛法讲的

“ 诸法因缘生,亦从因缘灭 ” 的缘生道理。
  

正因为事物是由客观条件聚合而存在,

所以叫缘生法,缘生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无常性,

因为他是依靠客观条件聚合而存在,不聚则会消失,

他的存在是毫无主宰,没有常性的即没有自性的存在,

正如一个会议的组成,大家都聚集在一起便组成了一个会,

人都散了这个会也不存在了。

所以三法印中有一印是 “ 诸行无常 ”,

“ 诸行 ” 的 “ 行 ”

不是 “ 行深般若 ” 的 “ 行 ”

( 指心理活动 ),

这个 “ 行 ” 是指一切有为法,

即由因缘所聚合成的一切事物。

因为一切法因缘所生,缘散则灭,

所以他是无常的,缘生即无常,聚合则无自性。

“ 无常 ” 的含义是说没有一成不变独立的东西,这就是无常、缘生。

所以佛法的缘生理论同辨证法的观点并不矛盾,

与马列主义并不冲突,佛法的中心论点就是讲缘生,

因为缘生所以无自性,所以是无常,不是孤立的存在,

这是符合宇宙万法的真实相的。
  
而且这个 “ 空 ” 是 “ 照见 ”,

即是用智慧如实观察时 “ 照见 ” 的,

观行是在智慧上起的,如 “ X ” 光那样透视人体,

诸法的真实相,非凡夫的眼光能见到的,

是观自在菩萨以深般若智慧观见的,

观见五蕴都是因缘所生,都没有自性,自性空才是空的讲法,缘生故空,空无自性。

空掉我们对于一切事物及人我上起的我执见,起执就是障碍,

有的对三宝即对佛像、经书上起执著了,

就贪佛像、经书,看见好的就偷为已有,

凡是对任何法上起执都是流转生死的根本,

而空就是要空掉这种执著。
  

“ 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

是十二因缘的还灭法,十二因缘又叫十二有支,

都是缘生性空的,没有常恒的存在,故没有不变生灭。

般若如大火能 “ 烧 ” 尽一切执著,

不仅对有为法不应起执著,

对无为法亦不应执著,

“ 金屑虽贵,著眼成翳 ”,

在讲般若中没有一点儿保留,

保留一点儿就是流转生死的根子。

四谛也是缘起性空,不应在上面起执著。
  
修般若求智慧,有智慧就修,修又求证得一个果位,求得道。

《心经》说 “ 无智亦无得 ”、

“ 得 ” 有具体的东西。

“ 得 ” 有灾在的东西,得道得果,修行成就,都不能在得上起执著,

不定法中亦有一个得,众生总以为是实在的东西叫得。

智慧、得道都是缘起性空,

“ 得 ” 也是缘起性空,假名安立。

总之应了知 “ 得 ” 是缘起性空,

这就是无执著的 “ 得 ”、“ 智 ”。
  
学修不应太着急,对於所学修的法不应起执著,修行的心不应太急切,

但不精进也不好,佛对弟子讲,修行应如弹琴一样,心太切,如弦绷得太紧了就容易断,

应不过紧不过松,还应有持久不懈的心,有勇猛心,恒常心,太着急会出毛病,

佛法无多旨,真正用於修行成就的法门用不了多少,万法归根到底都是说一切法无我,

如果太精进了会把身体搞垮的。

反而达不到自己的愿望,不应急於求成,

应有畏远心,学法应如其次第的学,

犹如禽走路的人一样,开始不紧不慢的走,

才走得远,才能到达目的地。
  
“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堙,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 ”。
  
无得,本来就没有可得的,般若经说对一切不得起执著。

对一切法不起执著就无里碍。

执无为法,如三宝、般若都不应,执任何一法都是墨碍,

众生的罣碍恐怖就是因为执著有一“ 我 ”,

“ 我 ” 就是障碍的根子,无我了就无障碍了,无罣碍就无恐怖,

菩萨发心度众生,他不怕流转生死,

因为菩萨早就没有我了,

所以才发得起菩提心,觉悟一切有情。

小乘发不起菩提心是因为他未真正见到无我。

“ 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

没有我了就不会有罣碍,无罣碍,就不会恐怖。

“ 远离颊倒梦想 ”:

般若的究竟是无我慧,般若离颠倒。

颠倒有四种:
无常常倒,
无我我倒,
苦为乐倒,
不净净倒。
  
( 一 ) 无常常倒:

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但众生都执以为常恒不变,就叫无常常倒。

如 “ 无常颂 ” 中所说,知道自己要死,但总是想我还不得死。
  
( 二 ) 无我我倒:

众生把五蕴假合的躯体以为是我。

这就是无我我倒。
  

( 三 ) 苦为乐倒:

世间皆是无常幻化,但众生是以苦为乐,如结婚,世人以为快乐,而根本就是苦。
  
( 四 ) 不净净倒,净是妙好的意思,身子是最不净的,但众生却以为是净,对身体起执著。

这是四种颠倒。
  

“ 梦想 ”:
众生想的一切境,都是缘生无自性,

如梦境一般,但却以为是真实的,

梦见可怕的心生恐怖,

梦见欢喜的就高兴,

世间上没有一样是实在的。

想:
幻想,各人的想法都是颠倒想,证了阿罗汉就灭受想定。

证到般若远离颠倒梦想,菩萨证了涅槃,永不休息地度众生,

说小乘的涅槃是堕涅槃,未发度众生的菩提心,

我们每天念的《罗汉仪轨》

和大藏经中的《法住记》,

都说佛法不来,在世间上时兴时衰,

都是由於十六尊者住持,

十六尊者不入涅槃,住世度众生,

各在佛前发誓住持佛法,各人住持一处,

迦叶尊者在鸡足山 ( 云南省 ) 入定,从定力延长生命,住持正法,

等到弥勒菩萨下生,我们应求十六尊者的加持,十六尊者都发了菩提心,

在法华会上得到佛授记以後都要成佛,

是大乘人,是大菩萨,都发了大乘心,

以定力住世,现的声闻相。

《罗汉仪轨)中有颂文

“ 调伏自在现住声闻身 ”。
  
“ 究竟涅槃 ”:

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梵语的音译,

意思是 “ 无上正等正觉 ” 佛成道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上正等正觉区别於菩萨和小乘的觉,十地菩萨等於十四晚上的月亮,

佛才是十五晚上的月亮,一切福德智慧资粮都圆满成就,

小乘的觉是偏觉,只是偏重自己觉悟。
  

禅宗阴悟的人,仅是一点没有明白,没有过关。

若根底深厚,到善知识处参学,善知识一点就穿,破除他的迷惑就开悟了。

遣便是祖师禅的微妙,祖师禅主要是以慧学断烦恼证无我,见诸法宵性,开悟就是见诸法实性,即见佛性。

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见性即见佛性,佛性是无明的反面,无明遮住佛性就是迷,

断尽无明就见到佛性,开悟要依善知识参,无明的根本是俱生我执,无明

( 心里的病 )

被善知识拉出来就见到佛性,

所以要参访善知识,求师访道,请善知识印证,教诫。
  

祖师禅,如来禅都是有传承的。

禅宗门下常参 “ 念佛是谁 ”,是把无明的根子挖出来,

这是禅宗下的疑情,参念佛究竟是谁,说是我在念,

那个在念佛的 “ 我 ” 究竟有没有?

佛在世里主要是禅诵,禅是如来禅,范围很宽,

後来达摩祖师传的祖师禅,没有说是坐在禅凳上开悟的。
  
《续比丘尼传》中载:

一位叫玄机的比丘尼去参访禅宗的雪峰义存禅师。

禅师问:你从哪来,

玄机答:从日照峰来。

师问:日出也未?

答:日出就把雪峰照化了。

问:你叫什么名字?

“ 玄机 ”。

“ 一天织多少布?”

“ 寸丝不挂 ”。

说完转身就走。

没几步,禅师突然说:“ 袈裟拖地也 ”!

玄机忙回头看,禅师笑着说:

“ 好一个寸丝不挂呀!”

玄机即拜禅师为师,禅宗的话头就是没有答案,人的我执最易在名字上起,

所以禅师们以名字开玩笑。

若师徒二人都是饱参饱学,一句话就解决问题了。
  
修定的人,入定时就能降伏烦恼,

所谓禅诵,禅是心里用功,修定之前的除盖、断障也都是从内心降伏烦恼,

没有智慧则被烦恼所障,

没有烦恼才能考虑问题,

禅应是止观双运。

止,心不沉,散、掉举。

观,心起十分微细的作用。

诵:
就是读诵,主要是背诵,

但现在多不重视禅诵了,禅宗丛林也很少有禅堂。

密宗的修法是如来禅,

是从佛到历代的祖师们师师相传的。

但能修的人很少。

每个宗派都有禅的修法,後期无人修就失传了,

所以内地有些大德就发心到藏地求法。
  

中国的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晋朝人,当时由於没有外国来的比丘尼,净检等尼直接从比丘僧中受比丘尼戒

( 按佛制尼众应从比丘、比丘尼二部僧中受戒的规定来说,

这是不如法的,但也能得戒,因为佛说比丘尼得戒是从比丘僧得 ),

她的学问,修行都好,由於他们受戒时有多人反对,就在船上受戒,

这表示与反对的人剧清界限,当受戒时异香芬馥,扑鼻而来,这说明她的功德大,得戒殊胜。

她七十多岁要圆寂那天,众人又闻到了受戒时的香气,并见到天上一道祥光,从光束中下来一位手拿花束的女人,

净检告诉众人她要走了,教众人好好行持,就与遣个女人牵着手从彩虹中上天了。

这是非常真实的事,是梁代高僧灾唱写的,

後来西藏盛传 “ 空行母成就法 ” 时,

才知道净检是修此法最高成就者,

修这种法最高的成就是肉身成就,

次一等是身子走衣服不带,

再次一等的身子会缩小,

成就了就往生到空行母的净土去了。

西藏修此法的人十分尊重妇女,

把女人都想为空行母,否则修此法不行。

但这法不轻易传的,修的人应十分保密不许讲。
  
佛法最重传承的,戒、密等一切法都是如此。
  

道谛归总就是三学,定学是佛法的基本功,

最开始修定不一定修祖师禅,

我们根基浅,修不起祖师禅,祗能修如来禅,现在这两种禅基本上已融合了,

如禅宗参的念佛是谁,这一句就是去除我执,

只有心定下来才能把子时想不通的问题想通,就会开悟,如来禅、祖师禅是相通的。

戒定慧三学开广是三十七道品,八万四千法门。
  

“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

咒是随心语,念咒能防护心,降伏其心,伏烦恼,念咒时发什么愿都能满愿,

咒是诸佛的愿力,念咒求什麽都能成就。

咒,一般不讲,讲了容易起执著,什麽意思都不说只是念,念时应恭敬,不打妄想,就能起作用。

神:不可测。

明:般若、智慧。

咒是大明,密法把佛法最密的都告诉你了,级若波罗蜜多是一个咒,咒是把最密的法都摄持了。

般若波罗蜜多是第一义最高法。

所谓 「 法门龙象众,当观第一义气第一义是一切法无我的慧。
  
“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

没有一咒一法与此法相等,

这是最高的密法,是般若波耀蜜多之心经,

开始念其它经之前念一遍心经,能除一切魔障。
  
“ 能除一切苦 ”:

有我就苦,首先应通达人无我,另外通达法无我,通达诸法缘生性。

观缘生是分析问题的最佳方法,问题困难来了,

应从正反多面观察,就能解决问题了,通达般若就能除一切苦。

第一苦就是输回之苦,成佛就是度众生苦。

佛是真语者,宵语者,他说此经後叮咛我们心经是个咒

“ 能除一切苦 ”

是 “ 真实不虚的 ”。

这个经前一段文是显教,

後一部分是密法,

後文说般若波罗蜜多是咒。
  
咒有时亦可以简讲。

“ 揭谛 ”:
去超出三界的轮回;

“ 波罗揭谛 ”:
走到彼岸去。

从生死大海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走向解脱的彼岸。

“ 波罗僧揭谛 ”:
僧,和合众。

使我们大家都到彼岸去,

“ 菩提莎婆诃 ”:

菩提是佛的果位。

“ 莎婆诃 ”:
成佛,我们大家都成佛。
  
这个心经是全部的佛法,佛法无多旨,不应贪多,

最後的建议是我们佛弟子的修行目标,

我们听了心经,不应起执著,我们大家都成佛。

( 全文终 )

宏满法师:
如何了解佛教八识
用八正道净化心灵

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是无止境的,

甚至人对物质的追求也是无止境的,

因为我们事实上都在没完没了地追求那些大家普遍认同的来自于外面世界的各种诱惑

------ 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汽车,时髦的衣服,有地位的朋友,以及事业上令人眩目的成就等等,

尽管我们可以在某些方面得到满足,

但是这些东西最终带给我们的是患得患失的忧虑、压力和令人疲惫不堪的混乱情绪。

所以说,人们追求复杂的生活,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因为被外界的诱惑和物质的追求,

使我们的内心世界的平静失去了,使一颗清净心都染污了。

佛教讲:
我们人有八识,
即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对着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贪求着物质生活无止境,成了物质世界的奴隶!

因此,佛教把六识称为六贼,在《金光明经空品》中云:

“ 是身虚伪,
犹如空聚,
六入村落,
结贼所止。”

这里举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富贵人家,因父母过逝,留下一大批无形财富。

父母归先前,嘱咐六个儿子,
第一个叫眼爱好、
第二个叫耳爱好、
第三个叫鼻爱好、
第四个叫舌爱好、
第五个叫身爱好、
第六个叫意爱好。

叫他们不要三心二意好好守住自己的家门。

可是有一天,眼爱好,看到街上很热闹就跑出去。

耳爱好,听到街上传来好听的音乐,也就跑出去听音乐了。

鼻爱好,闻到街上卖东西的香味也跑出去了。

舌爱好,在家里时间长了,感觉肚子饿了也跑出去找东西吃。

身爱好,在家坐感觉很纳闷,也跑出去散散步。

意爱好,看到他们五个都跑出去,意爱好,想入非非。

想是什么回事,自己也跑出去看个究竟。

有一个小偷他的名字叫贪欲执着,

这时刚好路过,看到这家没人在,就把他家的所有的无形财富都通通偷出去了,

这六个儿子不看好家,结果把自家的财富都丢失了。

所以佛教说:“ 六贼劫真如 ”。

就是劫走了我们本身的真如本性。

如《金光明经空品》云:
“ 眼根受色,耳分别声,鼻嗅诸香,舌嗜于味,所有身根,贪受诸触,意根分别,一切诸法,六情诸根,各各自缘。”

又云:“ 心识二性,躁动不停,随业受报,人天诸趣,随所作业,而堕诸有。”

也就是八种境界风,能够吹动人的身心,

当我们逢到顺境的时候,就欢喜快乐,

当我们遇到逆境的时候,就苦恼惆怅,

都因禁受不住这八种境界风啊,

人若是为 “ 称誉 ” 陶醉心,人的品格修养就在称誉里损伤;

人若是为 “ 讥毁 ” 动心,人的成就就会败在讥毁的手中,

人若是为 “ 利乐 ” 所迷,人的尊严就会利乐葬送;

人若为 “ 衰苦 ” 所折,人就会为衰苦打倒。

八风这可怕的境界,若能守住八识如如不动,

不为这八种境界风所震撼,那才算是一个顶天立地自由自主的人,

所以佛教教导我们要转迷成悟,不要被外界的事物所诱惑,迷失我们的自性,回归本来的佛性。

宋朝苏东坡居士做了一首诗偈,叫书童乘船从北江瓜州送到江南,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指正,

偈云:“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禅师看后,即批 “ 放屁 ” 二字,嘱书童携回。

东坡一见大怒,立即过江责问佛印禅师,

禅师对他说:“ 从诗偈中看,你修养很高,既已八风吹不动,怎又一屁打过江?”

东坡一听,默然无语,自叹修养不及禅师。

佛印讲苏东坡,一屁打过江说明苏东坡还没有修行到家,还没有悟到自性最高的境界,

悟性这东西是丝毫没有执着,没有分别。

所以真正开悟的人是无法用语言讲明白的!

所以:学佛的人只要有了般若智慧,当下即到波罗蜜多的涅槃彼岸。

这就说明了,究竟解脱的彼岸不是在其他的什么地方,

而是在心中生起般若智慧的当下。

若从心中求,当下生般若智慧即是:

若从心外觅,万劫不得。

所以佛说 “ 一切唯心 ”,

不同的是:凡夫生的是染污心;

而圣者生的是清净心。

若有般若智慧,当下即生 “ 清净心 ”,

一切佛法的安立都不外是以此为宗旨的,

一切佛教经典也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

一切佛都在心中求,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

人人都有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那么,什么是佛性呢?

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恶,就是清净心,就是佛性!

平等性智。

所以了解佛教八识,运用八正道来净化人们心灵是很重要的,佛教讲八正道。

哪八正道呢?

一 、正见-即能见真理。

如实了知世间与出世间之因果而审虑诸法性相之有漏及无漏慧。

有了正见,对事才会有正确的认识,就能破谬妄、偏差的俗知俗见,以悟入正道。

二 、正思惟-即心无邪念。

思考正确 ( 四谛 ) 的道理,来引发正确的欲念,

以远离贪欲、嗔恚、害念等邪思惟,继而断集证灭,离苦得乐。

三 、正语-即言无虚妄。

对人常说真诚和善的话,并远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一切虚妄不实的话语,以免除造口业,离却烦恼。    

四 、正业-即住於清净善业。

日常生活应做正正当当的行为,并远离杀生、不与取、邪淫等一切邪妄,以清净身、口、意三业。

五 、正命-即依正法活命。

从事正当的职业和方法,来求取食衣住行等一切生活资具,以维系生命,并可清净身、口、意三业。

六 、正精进-即修诸道行,能无间杂。

正确的努力,不断地修善止恶;

并发愿已生之恶法令断,未生之恶法令不起,未生之善法令生,已生之善法令增长。

七 、正念-即专心忆念善法。

常常念及正道,勿使思想行为错误;

因为身体、感官、心灵等均非我、我所,所以无我可得。

八 、正定-即身心寂静,正住真空之理。

正确的禅定,是离一切妄想,身心寂灭,现受法乐;

并分四次第,由沉静、轻安、无分别心至解脱境界。        

八正道乃佛陀所证悟之独特的涅槃解脱方法,

我们做为佛的三宝弟子,应感谢佛陀赐给我们的智慧功德。

通过了解佛教八识,用八正道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净化心灵,

从而达到走向解脱的光明大道。

[1,在佛的境界上没有任何六道轮回的存在,也没有佛国净土的存在,只有佛存在,也没有天人或恶鬼的存在,没有阿罗汉的存在,也没有十地以下菩萨的存在,整个虚空法界只有等觉菩萨和佛存在。
2,那佛为什么要说虚空法界呢?为什么要说六道轮回?为什么要说小乘佛法?佛把这些虚空法界说出来是为了让众生通过佛说的这些真相实相、这些方便法门达到究竟的佛的果位。
3,佛为了让我们众生能够破除这个梦魇,能够戳破泡泡从梦中醒来,说了很多方便法门,很多的小乘法方便法,只是为了让众生能够在梦中有戳破梦的能力。
4,但是众生往往会把这些方便法以为是真正的究竟的佛理,以为自己看到了最本质的东西。因为众生的愚痴往往还没有从梦中跳脱出来,就以为得到了佛法的真实义,其实众生还是一直在五欲六尘当中、幻象当中不停的挣扎着。
5,但是佛告诉我们在幻象当中修行,利用幻象来使自己能够提高对幻象的分辨能力,最终达到冲破幻象的程度。
6,当我们还没有堪破五蕴皆空的时候,没有办法真正的切入到大乘佛法里,只是在大乘佛法的边边角角打转而已。
7,大乘法就是总持法门,就是持咒法。但是在还没有堪破五蕴皆空的时候,还在迷惑、在梦境中的时候,(这时)我们持咒,只能够证得陀罗尼的一小部分能量,只是在大乘佛法的边角而已。
8, 即便是我们不通过大乘陀罗尼冲破迷惑,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冲破迷惑梦境,但是当我们到了菩萨的境界的时候还是需要修行陀罗尼来度众生的。
9, 但是当我们还在迷惑当中时,佛菩萨讲的这些所有法都是方便法,(这时)没有人是能够真正触及到大乘法的,没有人能够看到佛的真实义,没办法看到宇宙的究竟义理,
10,这种真实义只有通过修行才能够证悟到的。]

看到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整个山河大地,整个虚空法界,所有十方佛国,不管是畜生道还是人道还是天道或者地狱道众生,都包含在所有十方法界里,所有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就像分裂破裂了,所有的一切一切都被打破,变成了最最微小的,体积最小的微尘。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所有的眼睛看到的外在事物全部都破碎掉、转化为微小的微尘,不存在了,整个虚空法界只剩下一片虚无,感觉到非常的空旷,非常的广大无边,没有任何的边际。
一切众生不管是畜生道众生还是人道的众生,凡是可以用物质就是说,凡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所有的肉身,所有的六道轮回都消失不见不存在了,没有所谓的六道没有轮回。
显现了最原始的状态,佛所处的那种状态,真正的佛法,佛的智慧。
在佛的境界上没有任何六道轮回的存在,也没有佛国净土的存在,只有佛存在,也没有天人或恶鬼的存在,没有阿罗汉的存在,也没有十地以下菩萨的存在,整个虚空法界只有等觉菩萨和佛存在,这个才是佛所说的真实的佛法显现,一切都是空的,虚无的。

现在佛要给我们讲最最真实最最究竟的佛法,其实在佛的境界当中,虚空法界都是不存在的。
那佛为什么要说虚空法界呢?
为什么要说六道轮回?
为什么要说小乘佛法?
佛把这些虚空法界说出来是为了让众生通过佛说的这些真相实相、这些方便法门达到究竟的佛的果位。

在佛的眼中魔也是不存在,任何我们能够想象到的物质界或者意识界,凡夫想到的一切人事物,在佛的境界中都是空的虚妄的,只是一个幻想一个幻影,只是因为人类的色受想行识造作出来的这些梦幻泡影,它们在佛的眼中都是不存在的——只是在人看来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存在的,因为凡夫愚痴没有办法看到佛没有办法体会到佛的真正境界,凡夫处在梦幻当中,处在梦当中。

感觉到每一个凡夫在他们身体外边都是一个个泡泡,这些泡泡显示的这些场景是为了让众生更好的明白五蕴皆空、一切都是空的、是梦幻泡影,每个人都处在一个个泡泡当中。

虽然那个泡泡很脆弱一扎就能破,但是众生如同出生的婴儿一样,在里边似笑非笑,一会儿哭,一会儿流着泪,一会儿哈哈笑,一会儿不断挣扎,一会儿疯狂嚎叫。

众生在泡泡里不断做梦,其实在佛菩萨眼中众生周围没有任何东西只是众生在梦当中造作。
从梦中挣脱出来需要非常大的力气,
所以,佛为了让我们众生能够破除这个梦魇,能够戳破泡泡从梦中醒来,说了很多方便法门,很多的小乘法方便法,只是为了让众生能够在梦中有戳破梦的能力,这个就是小乘法,当众生能够戳破这个梦跳脱出来,跳出这个泡泡后,众生就是菩萨的形象,是初地菩萨的形象。

佛看到众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相信佛说的真正的真理,众生没有办法立刻从梦中挣脱出来,他们就不相信、就抵触、疯狂的挣扎,所以佛编织了很多很多我们所谓的小乘法,让众生能够去修行。
佛说的这些小乘法是在真理的基础上说的,其实这些小乘法都不是究竟了意的,没办法通过小乘法到达彼岸达到佛的果位。
只有看到、修证到最真实的真理之后,才能够看到佛,才有资格去修行真正的佛法,否则在梦中没办法看到梦外面的景色,只有睁开眼睛戳破梦幻泡影,才能看到究竟义理。
所以,佛说的所有的方便法门只是为了众生能够堪破梦幻的世间,从梦幻中清醒过来,知道五蕴皆空,知道世间是不存在。

我们所说的爱情友情亲情等,这些都是不存在的、都是假的,都是幻象,都是我们心意识、我们的感受、我们色受想行识的种种体会体味。
✨ 只有当我们冲破色受想行识对我们的束缚,认清世界的本质,看破虚妄的幻象,才能够接触到真正的大乘佛法,就是佛法的真实义。

当我们还在梦中挣扎不休时,为了爱情友情亲情不停纠缠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中纠缠无法自拔,我们就看不清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本质、最真实的真理,看不清本来面目,只是被我们的外境迷惑,一直处于这种迷惑当中不自知。
佛为了让众生看到最真实的真理看到最本质的东西,所以给众生说了很多很多的方便法。
但是众生往往会把这些方便法以为是真正的究竟的佛理,以为自己看到了最本质的东西。
因为众生的愚痴往往还没有从梦中跳脱出来,就以为得到了佛法的真实义,其实众生还是一直在五欲六尘当中、幻象当中不停的挣扎着。

现在佛告诉了我们最真实的佛理,任何我们处于世间的凡夫遇到的一切都是幻象,都是不真实的,都是有为法,都是有生灭的,容易有变化、不究竟的。
但是佛告诉我们在幻象当中修行,利用幻象来使自己能够提高对幻象的分辨能力,最终达到冲破幻象的程度。

✨ 当我们冲破了幻象我们就能够看到佛所告诉我们的真实法门都是空的,都是有为法,都是在生生灭灭当中的。

✨ 都是为了让众生冲破幻象所设立的各种各样的法门,都是不能够达到最最究竟的佛果的法门。

✨ 所有这些法门都是在破除这些幻象之后应该舍去的。

当我们证得了菩萨果位的时候就能够看到这个佛了,不是像凡夫一样,处在迷幻迷惑当中即便睁开眼也看不到梦境外的佛——只是在梦里睁开眼而已。

打个比方,每个人都会做梦,在梦中我们可能会睁眼闭眼,在梦里做很多事情,但只是在梦中而已,做很多事情但也只是在梦中,即便是我们在梦中成佛了,也是在梦中而已,只是妄想而已。
只有当我们堪破了五蕴的束缚,真正看到佛了,真正通过修行证得果位,离佛的果位更进一步,这时候才是真正的修行大乘佛法,切入到了大乘佛法。
当我们还没有堪破五蕴皆空的时候、在梦中时,我们修行的都是方便法,都是没有办法让我们达到佛的果位的。
✨ 意思是凡夫还在迷惑的时候,这时(虽然)我们在修行佛法,(但是)没有办法真正的切入到大乘佛法里,我们只是在佛的方便法上打转而已。

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像《心经》说的“照见五蕴皆空”,没有智慧切入到大乘佛法的精髓上,只是在大乘佛法的边边角角打转而已,我们是在迷惑当中,还没有办法看到梦以外的景象,我们只有通过修行,打破了这个梦之后,才能看到大乘佛法的真实义。

✨ 现在佛说的这些理,佛告诉我们的大乘法就是总持法门,持咒法。

在还没有堪破五蕴皆空的时候,还在迷惑、在梦境中的时候,(这时)我们持咒,只能够证得陀罗尼的一小部分能量,只是在大乘佛法的边角而已;

当我们证得了、看破五蕴之后,我们从梦里清醒之后,就能够切入到大乘陀罗尼的威力中了。当我们真正切入到大乘陀罗尼的威力中时,证得了菩萨果位时,就能用陀罗尼去度众生。

而当我们还在凡夫境界中还是凡夫的时候,佛菩萨说的那些念佛拜佛还有放生还有打坐等等这些法门,都是为了让我们破除迷惑,为了让我们从梦幻当中脱离出来,所以说这些都是小乘法门。
当这个众生还在梦幻迷惑当中时,他们即便是碰到了大乘陀罗尼,也还是没有办法真正地切入到大乘陀罗尼中的,只是得到了大乘陀罗尼微小的功德利益而已,只是走在了门槛当中,只是一个门外汉而已,而那些在梦境当中所有的这些念佛、拜佛、拜忏、放生等佛说的这些法门统统都是要导归到佛说的大乘陀罗尼法门。

即便是我们不通过大乘陀罗尼冲破迷惑,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冲破迷惑梦境,
✨ 但是当我们到了菩萨的境界的时候还是需要修行陀罗尼来度众生的。

大乘佛法的一切六道轮回、一切有为法,都是空的,当我们证悟了空性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持诵陀罗尼法来修行乃至度众生。
✨ 但是当我们还在迷惑当中的时候,佛菩萨讲的这些所有法都是方便法,(这时)没有人是能够真正触及到大乘法的,没有人能够看到佛的真实义,没办法看到宇宙的究竟义理,
✨ 这种真实义只有通过修行才能够证悟到的。

——节选于20181228晚案例:请佛菩萨再为法界众生 开权显实 直说佛意 示佛一乘 https://t.cn/zRqtDkh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甘肃路网实时路况# 截至4月18日9时,我省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临夏部分路段小雨,其余路段天气阴或多云。#甘肃路网实时路况# 截至4月23日15时,我省
  • #爱豆v力量##爱豆能量月# ʚ♡⃛ɞ L O V Eʚ♡⃛ɞ42 ℒℴѵℯ•❁P a T r I c K❁•ℒℴѵℯ ☞♡⃛☜ ☜☞ fə'rev
  • 2️⃣V领拼色假两件长袖59【材质】88%超细水溶澳毛 12%蛋白纤维精品好货‼CO*S同版,假两件的设计轻松就能营造出叠穿氛围感的穿搭,采用的纱线质地柔软细腻
  • 从治乱根源来看,中华文化考虑的更深远,也更明白,治乱之源是在上,而不在下,有仁就有忠,不仁哪怕有忠,也是愚忠,对于治乱毫无用处。如果这个世界不愿意给大家最起码的
  • 最后火车分别的时候还对冯先生说,这个事情你千万不要为难,就算不成也是永远的亲姐弟,其实冯先生不需要忏悔,时代因素,即使重来一次以当时的阅历和三观你还是会做出同样
  • 如果你能待在这种喜悦里,非常好;如果你待的地方不是这种喜悦而是一种叫作“快乐”的存在,那么你的快乐是一种假象,所有的快乐最后都将变成更大不快乐的因。这种父母的爱
  •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之前总以为埃及就是看看沙️,但这次行程也安排了红海,那就去看看不同地方的海吧,虽然在海边长大,却很少能见到非常蓝非常清澈且非常美的海[流浪地球2](普吉的海是真
  • 有些事不能尽如人意,就是在提醒你该转弯了,人生欠我们一个圆满,但我们却欠人生一个知足,因为生活不会事事圆满,心却可以知足常乐。 Miss,同一个单词,既是想念
  • 不接受新用户的注册申请,同时老用户的商户号也将做关闭处理,重新开放时间将另行通知。若事情已差最后一步,大破大立是一种选择,但同时伴随着不小的风险,凡事请谨慎对待
  • 朋友说我和他在一起之后变得不像我了,和他在一起之前的假期我一定会出去旅游出去玩,我很向往自由的感觉,喜欢看不同的风景,和他在一起之后,计划每一个能见面的假期,临
  • 辱角色,而且还要潜入其他粉丝圈当卧底[允悲]如果说黑卡维是因为看cp粉不爽,那为什么还要潜入散兵、钟离和魈的粉丝群中引战呢[允悲]如果说踩散兵和提纳里是为了争须
  • 啦啦啦好久沒化妝鳥⋯小小踩雷兩把blueglass想喝很久但我這個宅女很少出門外賣又點不到 今天終於喝上了 but咋嫩難喝?考试顺利,考出好成绩请不要叫我宅男,
  • ▼更多详情请添加薇信号进行咨询▼vs厂出的海马300做的很真,是绝对不会被别人看出来的,从这款VS欧米茄海马300米的外观来看这款表,做工实在无可挑剔,细节处理
  • 遂に、1995年大晦日渋谷に花火を打上げられるのか...⋱第8話見逃し配信中⋰tver.jp/episodes/ep87n…#崎山翼[超话]##崎山つばさ##怪
  • 一时间不知道还有什么想要嘱咐自己的了 最后就是宝宝我永远爱你[给你小心心]六一快乐呦本意是找芳子过个儿童节,因为太热且实在没啥想去的地方,于是在各种地方坐着聊天
  • 看这季桃花坞是因为刷到了棣棣跟月对视的片段 又想到我的流星花园cp 了 那会儿dd 还不是很火 他的第一部电视剧吧 后边dd 去了亲爱的客栈 也还没有爆那时候小
  • 没有勇气就地暴走、怒怼老板,就在短剧里任想象驰骋;没有能力将对社会热点议题的看法提炼传播出去,就对名人大V的“真性情输出”疯狂点赞;没有人能理解自己日常生活一地
  •    我叫太阳每天把幸福的阳光洒在你身上,我叫月亮每天给你一个甜美的梦境,祝愿你事事如意!愿你在这个清新的早晨,带着感恩的心开始新的一天,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珍
  • 对于那些热爱手表的人群而言,千表网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方便、高品质和实惠的渠道,让消费者可以像享受真正名牌手表那样享受尖端复刻手表。当你开始爱自己,你会发现人生才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