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 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①。故飘风②不终朝,骤雨③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④;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⑤。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王弼《道德经注》
希言自然。
听之不闻名曰希。下章言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然则无味不足听之言,乃是自然之至言也。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言暴疾美兴不长也。 故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 从事,谓举动从事於道者也。道以无形无为,成济万物,故从事於道者,以无为为君,不言为教,绵绵若存。而物得其真,与道同体,故曰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 得,少也,少则得,故曰得也。行得则与得同体,故曰同於得也。 失者同於失。 失,累多也,累多则失,故曰失也。行失则与失同体,故曰同於失也。 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 言随行其所,故同而应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忠信不足於下焉,有不信也。
 
苏辙《老子解》
希言自然。
言出於自然,則簡而中;非其自然而強言之,則煩而俳信矣。故曰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此所謂希言矣。
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陰陽不爭,風雨時至,不疾不徐,盡其勢之所至而後止。若夫陽亢於上,陰伏於下,否而不得洩,於是為飄風暴雨,若將不勝,然其勢不能以終日。古之聖人言出於希,行出於夷,皆因其自然,故久而不窮。世或厭之,以為不若詭辮之悅耳,怪行之驚世,不知其不能久也。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
孔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故曰仁者之過易辭。志於仁猶若此,而況志於道者乎?夫苟從事於道矣,則其所為合於道者得道,合於德者得德,不幸而失,雖失於所為,然必有得於道德矣。信不足,有不信。不知道者,信道不篤,因其失而疑之,於是益以不信。失惟知道,然後不以得失疑道也。

河上公《道德教注》
希言者,谓爱言也。爱言者,自然之道。飘风,疾风也。骤雨,暴雨也。言疾不能长,暴不能久也。孰,谁也。谁为此疾风暴雨者乎?天地所为。不能终于朝暮也。天地至神,合为疾风暴雨,尚不能使终朝至暮,何况人欲为暴卒乎?
从,为也。人为事当如道安静,不当如疾风暴雨也。道者,谓好道之人也。同于道者,所为与道同也。德者,谓好德之人也。同于德者,所为与德同也。失,谓任己而失人也。同于失者,所为与失同也。与道,同者,道亦乐得之也。与德同者,德亦乐得之也。与失同者,失亦乐失之也。
君信不足于下,下则应君以不信也。此言物类相归,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云从龙,风从虎,水流湿,火就燥,自然之类也。

[译文]
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注释]
1、希言:字面意思是少说话。此处指统治者少施加政令、不扰民的意思。
2、飘风:大风、强风。
3、骤雨:大雨、暴雨。
4、从事于道者:按道办事的人。此处指统治者按道施政。
5、失:指失道或失德。
[引语]
这一章和十七章都是相对应的。十七章揭示出严刑峻法的高压政策,徒然使百姓“畏之侮之”。因而希望统治者加以改变。前面几章已多次阐明“行不言之教”、“悠兮其贵言”、“多言数穷”等类似的话,本章一开始便继续阐述“希言自然”的道理。这几个“言”字,按字面解释,是说话,内含的意思都是指政教法令。老子用自然界狂风暴雨必不持久的事实作比喻,告诫统治者少以强制性的法令横加干涉,更不要施行暴政,而要行“清静无为”之政,才符合于自然规律,才能使百姓安然畅适。倘若以法令戒律强制人民,用苛捐杂税榨取百姓,那么人民就会以背戾抗拒的行动对待统治者,暴政将不会持久。
 
[评析]
在这一章里,老子说得道的圣人(统治者)要行“不言之教”。他说,只要相信道,照着做,就自然会得到道。反之,就不可能得到道。在本章里老子举自然界的例子,说明狂风暴雨不能整天刮个不停、下个没完。天地掀起的暴风骤雨都不能够长久,更何况人滥施苛政、虐害百姓呢?这个比喻十分恰切,有很强的说服力。它告诫统治者要遵循道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暴政是长久不了的,统治者如果清静无为,那么社会就会出现安宁平和的风气,统治者如果恣肆横行,那么人民就会抗拒他;如果统治者诚信不足,老百姓就不会信任他。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哪一个施行暴戾苛政的统治者不是短命而亡呢?中国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的王朝秦王朝仅仅存在了一二十年的时间,原因何在?就是由于秦朝施行暴政、苛政,人民群众无法按正常方式生活下去了,被迫揭竿而起。另一个短命而亡的王朝隋朝何尝不是因施行暴政而激起人民的反抗,最后被唐王朝所取代呢?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的是统治者清静无为,不对百姓们发号施令,强制人民缴粮纳税,那么这个社会就比较符合自然,就比较清明纯朴、统治者与老百姓相安无事,统治者的天下就可以长存。 https://t.cn/RJq0nK3

老子道德经 第三十八章
[原文]
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②,是以无德③。上德无为而无以为④;下德无为而有以为⑤。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⑥。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⑦,而乱之首⑧。前识者⑨,道之华⑩,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⑾,不居其薄⑿;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上仁之人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回应他,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由此愚昧开始产生。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注释]
1、上德不德:不德,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此句意为,具备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
2、下德不失德:下德的人恪守形式上的“德”,不失德即形式上不离开德。
3、无德:无法体现真正的德。
4、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以,心、故意。无以为,即无心作为。此句意为:上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无心作为。
5、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此句与上句相对应,即下德之人顺任自然而有意作为。
6、攘臂而扔之:攘臂,伸出手臂;扔,意为强力牵引。
7、薄:不足、衰薄。
8、首:开始、开端。
9、前识者:先知先觉者,有先见之明者。
10、华:虚华。
11、处其愿:立身敦厚、朴实。
12、薄:指礼之衰薄。
 
王弼《道德经注》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德者,得也。常得而无丧,利而无害,故以德为名焉。何以得德?由乎道也。何以尽德?以无为用,以无为用则莫不载也。故物无焉则无物不经,有为则不足以免其生。是以天地虽广,以无为心;圣王虽大,以虚为主。故曰以复而视,则天地之心见;至日而思之,则先王之至睹也。故灭其私而无其身,则四海莫不瞻,远近莫不至;殊其己而有其心,则一体不能自全,肌骨不能相容。是以上德之人,唯道是用,不德其德,无执无用,故能有德而无不为。不求而得,不为而成,故虽有德而无德名也。下德求而得之,为而成之,则立善以治物,故德名有焉。求而得之,必有失焉。为而成之,必有败焉。善名生,则有不善应焉。故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无以为者,无所偏为也。凡不能无为而为之者,皆下德也,仁义礼节是也。将明德之上下,辄举下德以对上德。至于无以为极下德下之量,上仁是也。足及於无以为而犹为之焉,为之而无以为,故有为为之患矣。本在无为,母在无名,弃本舍母而适其子,功虽大焉,叉有不济。名虽美焉,伪亦必生。不能不为而成,不兴而治,则乃为之,故有弘普博施仁爱之者,而爱之无所偏私。故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爱不能兼,则有抑抗正真而义理之者,忿枉佑直,助彼攻此,物事而有以心为矣。故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直不能笃,则有游饰修文礼敬之者,尚好修敬,校责往来,则不对之间忿怒生焉。故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夫大之极也,其唯道乎。自此已往,岂足尊哉。故虽德盛业大,富而有万物,犹各得其德,而未能自周也。故天不能为载,地不能为覆,人不能为赡万物。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不能舍无以为体,则失其为大矣,所谓失道而后德也。以无为用,德其母,故能己不劳焉,而物无不理。下此已往,则失用之母。不能无为而贵博施,不能博施而贵正直,不能正直而贵饰敬,所谓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也。夫礼也所始,首於忠信不笃,通简不阳。责备於表,机微争制。夫仁义发於内,为之犹伪,况务外饰而可久乎?故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前人而识也。
即下德之伦也,竭其聪明以为前识,役其智力以营庶事。虽德其情,奸巧弥密;虽丰其誉,愈丧笃实。劳而事昏,务而治秽,虽竭圣智而民愈害。舍己任物,则无为而泰。守夫素朴,则不顺典制。听彼所获,弃此所守,识道之华而愚之首。故苟得其为功之母,则万物作焉而不辞也,万事存焉而不劳也。用不以形,御不以名,故仁义可显,礼敬可彰也。夫载之以大道,镇之以无名,则物无所尚,志无所营,各任其贞,事用其诚,则仁德厚焉,行义正焉,礼敬清焉。弃其所载,舍其所生,用其成形,役其聪明,仁则诚焉,义其竞焉,礼其争焉。故仁德之厚,非用仁之所能也。行义之正,非用义之所成也。礼敬之清,非用礼之所济也。载之以道,统之以母,故显之而无所尚,彰之而无所竞。用夫无名,故名以笃焉。用夫无形,故形以成焉。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则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华不作。故母不可远,本不可失。仁义,母之所生,非可以为母;形器,匠之所成,非可以为匠也。舍其母而用其子,弃其本而适其末,名则有所分,形则有所止。虽极其大,必有不周;虽盛其美,秘有患忧。功在为之,岂足处也。
 
苏辙《老子解》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聖人縱心所欲不逾矩,非有意於德而德自足。其下知德之貴,勉強以求不失,蓋僅自完耳,而何德之有?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無為而有以為之,則猶有為也。唯無為而無以為之者,可謂無為矣。其下非為不成,然猶有以為之,非徒作而無衛者也。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仁義皆不免於為之矣,其所以異者,仁以無以為為勝,義以有以為為功耳。德有上下,而仁義有上無下,何也?下德在仁義之間,而仁義之下者,不足復言故也。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自德以降而至於禮,聖人之所以齊民者,極矣。故為之而不應,則至於攘臂而強之;強之而又不應,於是刑罰興而甲兵起,則徒作而無衍矣。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1,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忠信而無禮,則忠信不見,禮立而忠信之美發越於外。君臣父子之間,夫婦朋友之際,其外桌然,而其中無餘矣。故順之則治,違之則亂,治亂之相去,其間不能以髮,故日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聖人玄覽萬物,是非得失,畢陳於前,如鑑之照形,無所不見,而孰為前後?世人視止於目,聽止於耳,思止於心,冥行於萬物之間,役智以求識,而偶有見焉,雖自以為明,而不知至愚之自是始也。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世之鄙夫,樂其有得於下而忘其上,故喜薄而遺厚,采華而棄實,非大丈夫,孰能去彼取此?
河上公【名家注解】
上德,谓太古无名号之君,德大无上,故言上德也。不德者,言其不以德教民,因循自然,养人性命,其德不见,故言不德也。言其德合于天地,和气流行,民德以全也。下德,谓号谥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下德也。不失德者,其德可见,其功可称也。以有名号及其身,故无德也。
谓法道安静,无所施为也。言无以名号为也。言为教令,施政事也。言以为己取名号也。
上仁谓行仁之君,其仁无上,故言上仁也。为之者,为人恩也。功成事立,无以执为。为义以断割也。动作以为己,杀人以成威,贼下以自奉也。
谓上礼之君,其礼无上,故言上礼。为之者,言为礼制度,序威仪也。言礼华盛实衰,饰伪烦多,动则离道,不可应也。言礼烦多不可应,上下忿争,故攘臂相仍引。
言道衰而德化生也。言德衰而仁爱见也。言仁衰而分义明也。言义衰则施礼聘、行玉帛也。言礼废本治末,忠信日以衰薄。礼者贱质而贵文,故正直日以少,邪乱日以生。
不知而言知为前识,此人失道之实,得道之华。言
前识之人,愚暗之倡始也。大丈夫谓得道之君也。处其
厚者,谓处身于敦朴。不处身违道,为世烦乱也。处忠
信,不尚华言也。去彼华薄,取此厚实。
[引语]
这一章是《德经》的开头。有人认为,上篇以“道”开始,所以叫做《道经》;下篇以“德”字开始,所以叫《德经》。本章在《道德经》里比较难于理解。老子认为,“道”的属性表现为“德”,凡是符合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反之,则是“失德”。“道”与“德”不可分离,但又有区别。因为“德”有上下之分,“上德”完全合乎“道”的精神。“德”是“道”在人世间的体现,“道”是客观规律,而“德”是指人类认识并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把“道”运用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功能,就是“德”。
 
[评析]
《道德经》一方面是谈“道”,一方面是论“德”。老子认为“上德”是完全合乎“道”的精神。二十一章曾写道:“孔德之客,唯道是从”;二十八章说:“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五十一章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以上所讲的“孔德”、“常德”、“玄德”都是指这里所讲的“上德”。从政治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所谓“上德”,我们认为它不同于儒家所讲的“德政”。老子批评儒家“德政”不顾客观实际情况,仅凭人的主观意志加以推行,这不是“上德”,而是“不德”;而老子的“上德”则是“无以为”、“无为”,它不脱离客观的自然规律,施政者没有功利的意图,不单凭主观意愿办事,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无为而无不为,即把“道”的精神充分体现在人间,所以又是“有德”。但是“下德”是“有以为”的“无为”,但却抱着功利的目的,任着主观意志办事。在本章里,老子把政治分成了两个类型、五个层次。两个类型即“无为”和“有为”。“道”和“德”属于“无为”的类型;仁、义、礼属“有为”的类型。五个层次是道、德、仁、义、礼。这五个层次中,德和仁是最高标准,但“德”只是指“上德”,不是“下德”。失道而后德,这是在无为的类型内部说的,失道则沦为下德,那就与上仁相差无几了。失德而后仁,这是指离开了“无为”的类型才有了仁。仁已经是“有为”、“为之”了,所以“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就是在“有为”范围内所显示出来的不同层次。在本章里,老子用了“大丈夫”一词,是全书唯一使用的名词,过去有人将此解释为“智慧很高的人”,原意大约相同于此,但其中也包含有豪爽、果敢、刚毅的内容。老子感受到人际关系愈来愈难以相处,所以在十分激动的情绪下使用了“大丈夫”这个词,并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本章使用了一些具体的规范把人的思想行为定着在固定的形式中,即按忠信行事,不执行浇薄的礼。所以老子对政治的最低要求是摒去“薄”和“华”,恢复“厚”和“实”。 https://t.cn/RJq0nK3

 

遵循真实,顺应自然,无恐无惧,无欲无求。可成事,可成命。

 

“无行(德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故观之名,计之利,仁义真是(最要紧)也”

“无耻者富,多信(夸言)者显(显达),夫名利之大者,几在无耻而信。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信真是也(夸言最要紧)。”——《庄子·外篇——盗跖》

丛林有丛林的自然,社会有社会的自然,人心有人心的自然。

顺其自然,必与时,与机相适。

 

我之外有一个自然,如气候之酷暑、寒冬。

我之内亦有一个自然,如身心之快乐、病痛。

酷暑、寒冬难耐,我烦;病痛难忍,我哭;快乐激动,我笑。是逆自然,也是顺其自然。

 

容他人,容变易,容无常。

容者,无自我,无变易,无无常。

容者,大。

容者,顺。

容者,成。

 

物无穷,智无穷,创造无穷,世界无穷,变化永恒。

人处无穷之中,人处永恒的变化之中,不求伟大,不求永恒。

居一偶,依一物,发一智,顺而乐。

幸运矣。

 

不羡慕,不攀比。

万物各有其性,各有其能。

顺其自然而生,是最美的一生。

 

不执于我。

随波逐流。

悠游自得。

 

我是一株小草。

顺应自然,方可善待自我。

善待自我,方可青绿一生。

 

颂扬圣人,有如期待俗人都成圣人。

可俗人难成为圣人。

其实,圣人并没说俗人都要成为圣人。

圣人只顺其自然。

 

不为

 

惠子对庄子说“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大家都抛弃)。”

庄子说: “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又会有什么祸害呢!)”——《庄子——逍遥游》

无所用,即有所用,甚至是保全生命之用。

 

“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执之至黄泉,人尚有用乎?” ——《庄子·外篇——外物》

除去无用。有用,也无用。

正如美丽在于花,除去绿叶、枝杆,花不存也。

世界之大,虚多,实少。

虚不存,实不存也。

人生一世,常行无用之事。无用之事,是支撑有用之事的绿叶、枝杆。

 

无为,是有所为,是不执于自我意志、意趣而为,是顺天地、自然而为。

 

忘形、弃情、弃智,就如太阳一样、大地一样,释放心神,无所计较,万物葱茏。

太阳有能,大地有德。

太阳、大地都忘了形、弃了情、弃了智,成了道。

 

不仁不义,则不作不为,则自然而为,则万物与我如一,则悠然自得。

 

语言文字、形色名声,非实情。

实情,当下存,当下失。

实情不可见,不可传。

语言文字、形色名声,不可得。

执于语言文字、形色名声,歧途也。

 

视角多么狭窄,看到了姑娘流淌在后背的秀发,却看不到姑娘美丽的脸盘。

思想多么贫瘠,理解了一颗星星,却无法理解无垠的天空。

人多么渺小。放眼红尘,人哪里还有影踪。

 

只有角度不同,亦无悲喜之别。

至乐,是空无了一切,通彻了一切,不着喜,不着悲。

 

人与事各有性情。

纷繁多样,成败一堂,是自然。

不以人、事不同于已而苦,不以人、事不达已愿而伤。

人与事本没有苦,没有乐,没有成,也没有败。

人与事只是万千人与事而已。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知,不同的能。

争论、褒贬、攻击、赞许都是可笑的戏曲。

“至言无言,至为去为。” ——《庄子·外篇——知北游》

 

路旁的骷髅是什么?它有生吗?它有死吗?

它没有生,也没有死。

世上本无生,本无死。

生与死只是随缘聚散而已。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 ——《庄子·外篇——田子方》

御寇,有技之人,有成之人,但他也只是有我之人。

至人,才是无我之人,是心空之人。

 

举贤则民相轧,任知则民相盗。 

举贤、任知,必激发人的争斗意识,必成乱世之秋。

顺万物,人物一体,生慈爱之心,必成祥和之世。

可争斗,人乐之。慈爱,亦人乐之。

谁要争斗,谁要慈爱,人之自然也。

有人争,也有人慈爱。

 

心境安泰之人,坚信“宇泰定者,发乎无光(发出自然的光辉)。” ——《庄子·外篇——庚桑楚》

心境不安泰之人,不信“宇泰定者,发乎无光”

 

老庄有疑。

佛家有疑。

科学家也有疑。

老庄认为事是自然而然的事,无需疑。

佛说一切皆空,性空缘起而已,没有疑。

科学家执于真,永远疑。

 

至仁者,无孝悌仁义忠信贞廉。

守法者,无制度法规。

至仁者,守法者,自由行走于天下。

 

天地无为。万物繁盛于天地。

天地公平。万物却有私情,为了自我,抢占地盘、抢占阳光,攻击其它。

有了私,则苦、乐,成、败,纷纷如尘。

 

我健康。我病痛。我生。我死。

变而已。

万物变。我亦变。

变,无常。我亦无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話を元に戻しますが、いまコロナ禍で、本当に苦しんでいるのはまだ一部だけかもしれませんが、半年後、私たちにとって見たくない現実が訪れるかもしれません。だから、いま
  • 人们总说秋天会让人陷入伤感,转瞬45天,时间像沙漏一样,沉淀着过往的一切,记忆的双手总是会捧起那些难忘的岁月,虽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而是因为有你,我才有了
  • 佛​牌‮代,‬表的是一个国家文化‮一的‬种符​号‮某,‬一位‮为修‬极高的师傅,‮某在‬一年​发行的某一款‮牌佛‬,发行量为XXXX,​发行后磨‮毁具‬掉。则‬
  • 在这个综艺节目中,王大陆数次当电灯泡,尤其是印证了王子文和吴永恩这一对,也许是小伙伴们的谈恋爱刺激了他,才促使了他与蔡卓宜的缘分。在这个综艺节目中,王大陆数次当
  • 谢谢你们陪小尹成长,给我温暖给我快乐予我心安。结果他打电话过来说接我下班来了,然后看到他,他一抱着我,我瞬间就很难受了,抗都扛不住的那种,就埋着头哭了,觉得好委
  • 问题答疑提问1:第三方派遣的工作可以申请落户吗,社保和个税也由第三方公司代缴纳的。对工作单位有什么要求吗?公司需要那些资质才能让留学生顺利落户呢?留学生落户上海
  • 神仙不能让凡人失去记忆或者记忆混淆么善心敖丙的人设为了剧情需要,蹦了灵珠敖丙可以救几个人也可以杀上千人魔珠哪吒吓人伤人救人,但为人性却不杀人李茵晖谈首次成为世界
  • 镇里专门成立帮扶中心,定期组织品牌运营、产业提升、金融服务、渠道营销等专业化培训,让电商园区企业看到电商直播为农业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经济增长点,积极推进“
  • 恭喜7月获得激励的博主[鼓掌]戳链接填写8月报名表进微博群 详戳↓首体验,怀石料理环境:就是日本那种调调的店子,氛围做的还不错整个店满座应该也就20.30人怀石
  •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qi)阇(she)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
  • 你的笑容,是我一生的美丽。你在我眼里,有我可望而不可即的勇气!
  • 况且目前整容的人热衷的类型和真正的命理绝佳相貌还是有认识上的区别的。)如果你的命运这时是在一个上升阶段,你的手术容易取得成功,并且也较为容易向更好的面相改变,当
  • 那是你修来的福气,也是世界给予你的奖励。那是你修来的福气,也是世界给予你的奖励。
  • 产品介绍: 1、钢化玻璃材质,具有良好的耐热,质量有保证,安全性能好,安全放心; 2、微电脑遥控,电子恒温系统,池子中水温易把控,电脑控制大池进出水,集底部冲
  • #楠酱的吃包日常# 1年ぶりの杨记[嘻嘻]芋黄大帝の味はもう随分前に思い出したかった、あの味だ変わらなかった新品黄芋遇の方は組み合わせが新規だが.あじはマアマア
  • 此外,波卡上的平行链跟Cosmos上的链不同,它们有共享的安全性,这也是吸引开发者们在波卡上构建平行链的重要原因。去中心化的分布式云, 共建共享而不被有限几家商
  • 知道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价值才有真爱,谈感情首先要做到善男子、善女人,有德行、智慧才行,我们来观察一下现在的夫妻跟男女朋友,俗话不是讲吗,恋爱中的男女智商最低,
  • 肖战2021健健康康!肖战帅气依旧,肖战茂林修竹,肖战笑容治愈,肖战温润如玉,肖战坚韧如钢,肖战璀璨如钻,肖战星途坦荡,肖战未来可期。
  • 后来,身体也不似年少时候健壮,就一直担心睡眠不够影响工作,甚至影响健康,内心的焦虑更甚,甚至害怕黑夜,害怕睡觉,怕这漫长的夜晚那么难熬,害怕数着时间盼望天亮,
  • 如果是肿了的病人,他们爱情失恋分手复合桃花运年运事业运年运桃花姻缘事业财运学业 ? ?我真尼玛服了 这年头啥样的人都能出来当美甲师了 今天做美甲 来来回回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