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植树40载染绿荆楚山川
我省森林覆盖率增长21.54个百分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训前 汪彤 通讯员 赵辉

3月12日,植树节!今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40周年。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决议颁布后,一场具有法定性、义务性、全民性的植树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

40年春华秋实,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义务植树活动,装点秀美山川,18万多平方公里荆楚大地秀美如画。

来自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的数据显示,40年来,全省人民参加义务植树累计12.6亿余人次,植树42亿株,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以上,有力地推动与支持了我省林业生态建设发展。

40年风雨无阻

义务植树观念深入人心

春风催新绿,植树正当时。

今年3月3日,省林业局60多名干部职工,来到武汉市黄陂区武湖段长江江滩,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黄陂区园林和林业局、长江航运公安局武汉分局干警一起,共同组成200多人的队伍,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大家三四人一组,挥锹铲土、扶树培土、提水浇灌,与园林施工人员一道,挥洒汗水,仅一上午栽下近2000株池杉。

入春后,这样的植树场景在荆楚大地随处可见。

3月4日,十堰市1200多名干部群众和官兵来到郧阳区茶店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种下3.3万株树苗,面积达300亩。

武汉、黄石、宜昌、襄阳……全省各地义务植树活动如火如荼,人们播下一片片新绿,大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保持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需要一代接一代的持续奋斗。

湖北生态地位非常重要,长江、汉江交汇,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位于其中,需要提供生态屏障、绿色支撑。因此,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维护生态平衡尤其重要,一刻也不能松懈。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40年来,广大人民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决议,积极履行公民植树义务,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各个部门踊跃参加,驻鄂部队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省林业局局长刘新池说,进入新时代,人们的绿化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进一步增强,爱绿、植绿、护绿成为共识和自觉行动。

近年来,随着林业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义务植树活动深入人心。不止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一年四季随时植树造林,为大地增绿添彩。

40年风雨无阻,一路兼程。从山区到平原,从石漠之地到庭院旮旯,处处留下荆楚儿女植树的身影。

加强顶层设计

义务植树规范化基地化

修枝、松土、加施基肥……惊蛰时节,十堰市张湾区大坝林场职工忙开了。一位职工告诉记者,近3年,林场定期对新造林进行抚育管护,“看着树一天天长大,越来越绿了,心里格外开心”。

曾几何时,“年年种树年年荒,年年种树还是老地方”,虽然不少树栽下去了,但是后期由于缺乏管护,造林质量差、成活率低,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浪费。

如今,不仅要种,更要管护,人们的观念发生科学改变。省林业局生态修复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各级林业部门树立“成活是硬道理、成林是硬成绩”的工作导向,科学规划设计,加强栽后管护。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科学植树造林,事半功倍。我省顶层设计,逐步形成义务植树的制度化、规范化、基地化和规模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相继作出绿满荆楚、精准灭荒、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三年行动等决策部署,朝着“无山不绿、无水不清、无路不荫、无村不美”的目标,大力推进山区绿化、平原绿化、城市绿化、乡村绿化、通道绿化、水岸绿化,全面打响国土绿化总体攻坚战。

各地在推进义务植树过程中,普遍推行义务植树基地化规范化。宜昌市、鄂州市、通山县、大悟县等地,结合绿满荆楚行动和精准灭荒工程,由市、县绿化委员会统一规划义务植树基地,每个市(县)直部门划定100-300亩的宜林荒山,一定三年,责成每个部门包栽包管包活,由市、县绿化办检查,每年考核通报,三年验收结账。

“义务植树基地化有利于加强义务植树的管理,提升了造林成效。”省绿委办负责人说。

全民义务植树,“义务”二字重如山,每一个适龄公民必须尽责。

为了“义务”二字更自觉,更有制度保障,我省许多地方进行诸多创新。宜昌市在2012年开始就试行义务植树“认捐”“认养”形式;荆门市2013年开展“公务机动车碳汇造林”试点,302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按每车每年500元的标准缴纳碳汇造林资金,由市绿化办统一造林。

2017年,全国绿委《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出台。随后,省绿委办对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和其他8种尽责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

青山不负人

绿色生活让幸福指数提升

3月春暖花开,正是踏青好时节。

移居海外多年的江先生回武汉省亲,来到汉口江滩,他徜徉在偌大的绿色亲水平台,流连忘返,连声感叹生活在江城“太幸福了”。

为了满足人们对绿色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全省林业主管部门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着力创建森林城市。目前,全省建成国家级森林城市11个、省级森林城市36个、省级森林城镇214个、森林乡村369个、绿色示范乡村5560个。

城乡居民绿色生活幸福指数提升。据介绍,全省森林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植树就是减排,造林就是增汇,绿色就是低碳。

如今,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全社会共识,不仅民众参与绿化的积极性大增,各类企业投资造林经营也渐成全省造林绿化的一大亮点。晨鸣纸业、咸宁巨宁、荆门宝源、石首吉象、湖北康欣等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我省造林绿化的生力军。“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619.4万亩。

义务植树活动,有力推进了国土绿化,全省基本实现了应绿尽绿。

这是一组绿意盎然的数字: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省森林面积达到1.16亿亩,森林蓄积量4.1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1.84%,分别比40年前的5670万亩、1.16亿立方米、20.3%增长104.6%、257.8%和21.54个百分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丰富的森林资源,蕴含宝贵的财富,这些生态财富必将产生巨大的价值。

近年来,我省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效转化路径,形成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康养、林特产业等4种模式。目前,全省国家和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分别增长到25家、446家,已建成林下经济基地2800万亩,特色经济林基地2308万亩。2020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湖北林业资源丰富

●林地876.09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47.13%,森林覆盖率41.84%。比40年前增长21.54个百分点

●湿地144.99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7.8%,居中部第一位。

●草地18.4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0.99%。

●林地、湿地、草地共占全省国土面积55.9%。

●全省分布高等植物6292种,约占全国总数18%,居中部第一位;脊椎动物851种,约占全国种类总数19%。

●全省现有8类311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226个国有林场。

#眉山新闻#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让眉山老人“幸福享老”】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让老人安享晚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随着我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普惠型养老服务水平显得尤为迫切。

近年来,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围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发力,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城乡范围内构建起““综合体+”城市普惠养老模式和农村三级服务网络,聚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和服务队伍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为近6万名困难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居家养老支持服务,家庭适老化改造惠及困难老人家庭200余户,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城市,并被民政部、财政部嘉奖。

转变观念

居家社区养老成趋势

“推进养老服务改革,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眉山以构建‘综合体+’城市普惠养老为突破,搭建起适宜居家、社区养老的服务平台,聚力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新格局。”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称,为实现政府服务民生多元化,我市在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建设中,通过在每个街道建设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打造集日间照料、全托照料、医疗康复、老年教育等“多位一体”的老年人综合服务设施,并在每个社区建设若干个服务专业、功能分区的示范型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聚力打造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东坡区一环南路的一家养老托护中心,一幢复式小楼映入眼帘。在一楼的休闲娱乐活动区,几名老人正在打牌,穿过休闲区便来到餐厅,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备菜。

谈起在托护中心的生活,老人们都很满意。“吃得好,住得好,帮我们洗澡洗衣服,有哪里不舒服,护理人员两分钟就来了。”73岁的李婆婆说,在她的介绍下,90岁的张婆婆住进了这里,朋友宋婆婆还成为她的室友。

据该中心护理人员介绍,像李婆婆这样在这里养老的还有很多,他们每天吃过早饭便在院子里散步或做操,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本打算在家养老,但随着年龄增大,渐渐有些力不从心,这家综合体离我家近,吃得好,耍得好,休息得好,住起安逸,子女也放心。”李婆婆称。

据了解,2020年以来,我市共建设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11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点45个,城市养老服务全覆盖,实现了养老、医疗、康复、社会活动一体化,既为子女解决了后顾之忧,又保障了老人们的饮食起居,让老人过上了快乐体面的老年生活,实现了“家门口享老”。

市场潜力大

养老机构质量持续提升

我市在农村以敬老院为依托进行改造提升,重点实施护理型床位改造,打造功能完善、开放式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重点整合村级活动阵地及日间照料中心,打造集养老、文体娱乐、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分中心;村组重点依托易聚集老年人小卖部、农家大院、茶馆等建立养老服务点。全市现已建成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71个、分中心156个、服务点302个。

加快建设以农村特困失能、残疾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目前,全市已建成5所。

养老院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市、县民政部门对照《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组织开展隐患排查,“一地一策”“一院一案”的方式建立台账整改到位,全市所有养老院实现28项重大风险隐患清零;落实敬老院法人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所有敬老院法人登记率达到100%。

此外,我市与成都、德阳、资阳建立四市联盟,共建养老专家库,实现区域内养老标准互认。联合启动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通过评定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为进一步激发养老市场主体活力,市民政部门瞄准养老服务供需两端发力,聚焦养老市场主体培育,助推养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积极推进公建民营,公开引进养老机构运营主体,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社会老人入住。”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率达81%,培育了友情养老托护中心、四川华颐(安心)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本土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21家,成功引进礼爱株式会社等知名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32家,有效破解了养老市场长期供需不平衡难题。

本地一养老服务企业徐经理感慨道,“以前,社会认同度低,来我们这里的老人也少,企业生存很困难。现在大环境好了,政策补贴多了,我们连锁店都开起来了。”该养老服务企业的变化,正是我市通过系列政策扶持,助推养老服务企业发展的生动剪影。

多措并举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助力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补齐专业人才匮乏短板,我市建立了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按照国家认定职业技能等级给予50元—1200元五类岗位补贴。同时,对在同一养老机构连续从事养老管理或护理工作每满3年的,给予一次性从业年限补贴1500元。建立“3+N”养老人才培养机制,即3个市级养老人才实训示范基地和N个区县实训基地,将养老院院长、老年社会工作者、养老护理员、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照料者等纳入培训范围,科学制定培训课程,实现培训实用化、个性化、本土化,不断充实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养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培训、展示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也越发认识到这份职业的重要性。”从事多年养老服务工作的王女士称。近年来,我市通过构建养老人才生态圈,形成了外来人才引得进、本土人才走得出的良性循环。

我市不断壮大养老服务产业,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开发智能手环、自助健康检测一体机等智慧养老产品,丰富养老体验。今年,全市共有6类产品和服务被列入四川省智慧适老化应用产品及服务推广名单。通过建立“安心”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采集老人需求,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再依据平台信息,针对性地提供日托、全托、居家上门等服务;同时依托“互联网+”提供“点单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目前,已录入11万余名老人信息。

此外,我市还依托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建立党员社区“双报到”制度,组建“养老志愿服务队”,精准实施养老服务志愿服务项目,依托基层党员、村组干部等组建“便民服务队”,依托共青团、妇联等组建“青年服务队”“巾帼服务队”,依托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等组建“行业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全市已有注册养老服务志愿者12.5万名,吸引养老服务志愿者13.8万余名,开展为老志愿服务7200余次。

#眉山新闻#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让眉山老人“幸福享老”】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让老人安享晚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随着我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普惠型养老服务水平显得尤为迫切。

近年来,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围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发力,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城乡范围内构建起“综合体+”城市普惠养老模式和农村三级服务网络,聚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和服务队伍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为近6万名困难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居家养老支持服务,家庭适老化改造惠及困难老人家庭200余户,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城市,并被民政部、财政部嘉奖。

转变观念

居家社区养老成趋势

“推进养老服务改革,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眉山以构建‘综合体+’城市普惠养老为突破,搭建起适宜居家、社区养老的服务平台,聚力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新格局。”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称,为实现政府服务民生多元化,我市在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建设中,通过在每个街道建设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打造集日间照料、全托照料、医疗康复、老年教育等“多位一体”的老年人综合服务设施,并在每个社区建设若干个服务专业、功能分区的示范型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聚力打造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东坡区一环南路的一家养老托护中心,一幢复式小楼映入眼帘。在一楼的休闲娱乐活动区,几名老人正在打牌,穿过休闲区便来到餐厅,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备菜。

谈起在托护中心的生活,老人们都很满意。“吃得好,住得好,帮我们洗澡洗衣服,有哪里不舒服,护理人员两分钟就来了。”73岁的李婆婆说,在她的介绍下,90岁的张婆婆住进了这里,朋友宋婆婆还成为她的室友。

据该中心护理人员介绍,像李婆婆这样在这里养老的还有很多,他们每天吃过早饭便在院子里散步或做操,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本打算在家养老,但随着年龄增大,渐渐有些力不从心,这家综合体离我家近,吃得好,耍得好,休息得好,住起安逸,子女也放心。”李婆婆称。

据了解,2020年以来,我市共建设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11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点45个,城市养老服务全覆盖,实现了养老、医疗、康复、社会活动一体化,既为子女解决了后顾之忧,又保障了老人们的饮食起居,让老人过上了快乐体面的老年生活,实现了“家门口享老”。

市场潜力大

养老机构质量持续提升

我市在农村以敬老院为依托进行改造提升,重点实施护理型床位改造,打造功能完善、开放式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重点整合村级活动阵地及日间照料中心,打造集养老、文体娱乐、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分中心;村组重点依托易聚集老年人小卖部、农家大院、茶馆等建立养老服务点。全市现已建成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71个、分中心156个、服务点302个。

加快建设以农村特困失能、残疾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目前,全市已建成5所。

养老院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市、县民政部门对照《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组织开展隐患排查,“一地一策”“一院一案”的方式建立台账整改到位,全市所有养老院实现28项重大风险隐患清零;落实敬老院法人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所有敬老院法人登记率达到100%。

此外,我市与成都、德阳、资阳建立四市联盟,共建养老专家库,实现区域内养老标准互认。联合启动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通过评定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为进一步激发养老市场主体活力,市民政部门瞄准养老服务供需两端发力,聚焦养老市场主体培育,助推养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积极推进公建民营,公开引进养老机构运营主体,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社会老人入住。”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率达81%,培育了友情养老托护中心、四川华颐(安心)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本土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21家,成功引进礼爱株式会社等知名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32家,有效破解了养老市场长期供需不平衡难题。

本地一养老服务企业徐经理感慨道,“以前,社会认同度低,来我们这里的老人也少,企业生存很困难。现在大环境好了,政策补贴多了,我们连锁店都开起来了。”该养老服务企业的变化,正是我市通过系列政策扶持,助推养老服务企业发展的生动剪影。

多措并举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助力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补齐专业人才匮乏短板,我市建立了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按照国家认定职业技能等级给予50元—1200元五类岗位补贴。同时,对在同一养老机构连续从事养老管理或护理工作每满3年的,给予一次性从业年限补贴1500元。建立“3+N”养老人才培养机制,即3个市级养老人才实训示范基地和N个区县实训基地,将养老院院长、老年社会工作者、养老护理员、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照料者等纳入培训范围,科学制定培训课程,实现培训实用化、个性化、本土化,不断充实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养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培训、展示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也越发认识到这份职业的重要性。”从事多年养老服务工作的王女士称。近年来,我市通过构建养老人才生态圈,形成了外来人才引得进、本土人才走得出的良性循环。

我市不断壮大养老服务产业,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开发智能手环、自助健康检测一体机等智慧养老产品,丰富养老体验。今年,全市共有6类产品和服务被列入四川省智慧适老化应用产品及服务推广名单。通过建立“安心”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采集老人需求,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再依据平台信息,针对性地提供日托、全托、居家上门等服务;同时依托“互联网+”提供“点单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目前,已录入11万余名老人信息。

此外,我市还依托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建立党员社区“双报到”制度,组建“养老志愿服务队”,精准实施养老服务志愿服务项目,依托基层党员、村组干部等组建“便民服务队”,依托共青团、妇联等组建“青年服务队”“巾帼服务队”,依托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等组建“行业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全市已有注册养老服务志愿者12.5万名,吸引养老服务志愿者13.8万余名,开展为老志愿服务7200余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测评时间∶2022.2.11 ★治疗方式∶3D相控 ★投稿内容: 贝嫂狂热的3D相控无痛热玛吉|我又来啦❗️ 年初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ENDYMED(3D
  • 【综合果蔬脆片108g*3袋】【包邮】想瘦不是嘴上说说的,秋冬不减肥,春夏徒伤悲,少吃薯片多吃果蔬脆~美味又享瘦,轻食主义,想吃就吃 ,止馋塑身!【飘零大叔综合
  • 10、别担心,爷每天除了想你就是干饭2. 一出事儿把人家内裤都扒干净了你还是载航空,你玩你妈去吧!
  • 当地时间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但强调“占领乌克兰不在计划中”;乌克兰24日则称俄罗斯发动了“对乌克兰的全面入侵”并宣布与俄罗斯断交。
  • #阳光信用[超话]#[彩虹屁]#每日一善# 青春恰时来 我与我的国同在 筑梦路上不言败 未来有我更精彩 青春恰时来 我与世界同在 腾飞的中国大舞台 聚焦我们Z
  • 下半身肥胖的妹子,做吸脂手术是很正确的,因为有种无法言语的痛叫:不管你怎么减肥,大腿都比同体重的人粗~[纸飞机]  苏州吸脂医生测评[纸飞机]  测评医生:华美
  • ”这话触及杨先生的心灵,当头棒喝,良心发现,回想起每次所钓的鱼,都是扯裂了鱼嘴唇,撕烂了鱼口腔,此时深有同感,甚感内疚。要做自己的开心小孩捏 越来越喜欢自己了[
  • 朋友状态短句文案1、我希望你是为我而来2、你在看状态,我在看你3、日子一般般,希望快乐多一点4、喜欢我再来烦我5、我永远喜欢愿意和我好好讲话的人6、活的像个旁观
  • !!
  • 但我们不必急忙否定快充,目前的国产手机厂商的手机,大多都能通过800次的充放电测试,额定容量依然大于80%(使用了快充)只要在这个范围里面,都不会让电池寿命消耗
  • 哪一个贫困户家里遇到了困难,哪一户村民农副产品卖不出去,村里的哪一条路不好走、哪几户村民吃不上水……杂七杂八一团麻的大事小情,在乔玉玲心里可是“门儿清”谈起谁家
  • 今天,JOSPHERE乔丝斐带你领略伦敦Tate美术馆的艺术之美,戴上JOSPHERE乔丝斐雅典娜系列首饰,让你的生活充满艺术气息的美,成为自己生活中的supe
  • 明明我们一看电影,“噢又是吴孟达”但细想,没一个角色是雷同的;没一个角色,会让你觉得撒汤漏水。比如《生命之旅》他给小他几岁的郑裕玲演爹,也演得好——那部里也有周
  • 试想,结婚是人一生的大事,大多数人都很看重这个,都会选择隆重地举办婚礼,如果你刚破完财或正处于财运不济或身体有疾之时,举债或带病结婚,自然会给今后的生活留下阴影
  •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会想起曾经的一切充满了幼稚和可笑也许你会觉得我不够爱你 也许我会觉得你不够相信我可是这一切统统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一份感情 在心里面从未向任何人提
  • #修行##无处不修行#丧系文学的惊艳希望你读《人间失格》却永远都不希望你读懂人间失格……《人间失格》:仅一夜之间,我的心判若两人,他自人山人海中来,原来只为给我
  • 本书精选老舍的散文58篇,分为“去过一些地方”“生活是种律动”“天生的幽默家”“因为她那么看过我”“文艺与木匠”“我的理想家庭”六辑,全方位展现老舍散文创作的精
  • 她在人们眼中虽然是甜美风格,但在她拍的这些剧来看,从甜美到坚强,再到心机女她都拿捏得非常到位。 一张婴儿肥的脸蛋儿和天真的笑容,让很多观众都深陷在这部剧里。
  • 即便真的有也不会曝光在大众面前而华为就是因为体积太庞大,想隐藏也藏不起来了恋爱后,变脸最快的三大星座男,前后变化太大#星座#白羊座对于白羊座,大家应该都知道,尤
  • 女生说有还跟我说放假前还和这个男生聊蛮久的,没想到是最后一次聊天了哎~ 有些人有些事也许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告别吧~ 明天不知道要以怎样的心情踏入他们班。有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