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力挺 对宁波住房租赁市场影响几何?】增加房源供给、培育市场主体、落地多项政策、强化市场监管……日前,我市出台《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实施意见》,力挺住房租赁市场。新政对行业发展带来哪来影响?为租房消费者带来哪些实惠?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对之进行了解读。

  市场现状呼唤行业升级

  近年来,我市围绕“房住不炒、租购并举”发展目标,多措并举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租赁住房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一是租房需求旺盛。“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外来人口流入增长较快,带动住房租赁需求的快速增长。其中2019年全市人才流入率跃居全国主要城市的第2位,制造业人才流入率居全国第1位。二是租房类型多样。当前,全市租赁房源供给类型多样,主要有城镇住宅出租住房、农村出租房屋、租赁机构公寓等。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住房安全规范、社会秩序稳定、生活便利舒适、环境整洁卫生、公共服务完善等多方面要求看,我市的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较为突出,存在不少短板。”市住建局相关人士介绍,这主要表现为: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全市90%左右的租赁房源为分散出租,专业化住房租赁机构经营规模小、服务范围窄、市场占有率低;市场供需结构不平衡,部分产业集聚区职工宿舍或租赁住房配置严重不足,致使大量产业工人散居于“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租赁政策体系不完善,市场主体培育、多层次租赁房源供给、“商办改租”“工改租”等方面政策支撑还不足;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相关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信息互通共享,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和有效的闭环监管体系。

  2021年是加大力度推进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关键一年,租赁住房作为住房供应体系的短板将加快补齐。在大城市房价高企的背景下,健康稳定运行的住房租赁市场在解决新市民居住问题中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助于推动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改变城市“脏乱差”现象、实现转型发展,更是补齐短板、提升民生福祉的需要。

  我市出台的《意见》,旨在大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受惠群体显著扩大

  《意见》提出从五个渠道增加租赁房源供给:

  提供租赁住房用地,统筹建设功能复合、服务完善、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租赁社区,推动“产、城、人”的融合发展。在租赁住房需求较大的区域,采取“限房价、限地价、竞自持”方式出让土地,土地竞得人自持租赁住房用于租赁。支持企业利用自持产业类工业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允许新供村级发展留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允许非房地产企业将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经批准后用于租赁住房建设。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

  允许改建房屋用于租赁。提出在符合产业规划发展、结构安全、消防安全等前提下,允许企业将闲置商业、办公、工业用房等改建为租赁住房。

  集中配建租赁住房。根据开发园区、产业园区和小微企业园区的用工需求,允许园区统筹规划、集中新建改建租赁社区,允许建设职工宿舍等租赁住房。有条件的园区可适当提高工业附属设施配建比例。

  盘活存量闲置房源。梳理整合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企等单位闲置房源,由国有企业或委托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运营管理。支持住房租赁企业以收购、长期租用、委托经营等方式筹集社会闲置房源,采用“房屋托管+标准化装修+互联网租房服务”经营模式,进行统一运营管理。

  配建高端租赁住房。结合宁波实际,在东部新城、南部商务区等重点商务功能区配建高端商务租赁住房,提供长租、短租和服务式公寓相结合的多元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

  “这些扩大房源供给的举措将使产业人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实现由外来务工者向本地新市民的转变,为宁波集聚人才、留住人才,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完

  善注入新的动力。”江北洪塘街道房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连日来,知晓新政后,已有多家企业前来咨询如何申请将工业用房改建为租赁用房,以满足企业工人的住房需求。

  “《意见》提出的多渠道增加房源,有利于多元化出租房的供给,这是此次新政的重要看点。在扩大出租房源供给体系的同时,《意见》也着重强调为承租人提供较多的政策优惠和权利保护,鼓励住房租赁消费。随着住房租赁供应的增加,租赁市场将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作为住房租赁消费者,承租人合法权益将会得到切实保障,受惠群体显著扩大,也让新宁波人更有归属感。”易居研究院直播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

  行业发展迎来多重利好

  《意见》提出的培育市场供应主体,以及具体的行业监管要求,引发了业界热议。

  在培育市场主体方面,《意见》提出:扶持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从单一的开发销售向租售并举模式转变。支持房地产经纪机构、物业服务企业开展住房租赁业务。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住房租赁企业,扶持本地住房租赁企业发展,逐步提升我市住房租赁企业专业化水平。鼓励国有企业开展规模化租赁业务,将自有住房、商务公寓、政府闲置房源用于租赁。

  规范住房租赁中介机构。加强房屋中介人员业务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交易,提升住房租赁居间服务水平。

  在强化住房租赁市场监管方面,《意见》提出:

  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由市级部门、区县(市)、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或村民委员会组成的四级住房租赁管理体制,将住房租赁管理纳入基层行政服务,严肃查处“群租”行为。严格按规改造租赁房屋,改造后的租赁房屋应当符合相关规定。

  完善信息系统。推进住房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建设,推广使用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部门信息共享,优化程序流程,建立完善住房租赁企业开业报告和房屋租赁合同备案制度、租赁当事人实名认证机制,为承租人提供租赁合同备案、居住证办理、公积金提取、个税抵扣等一站式服务。加快推动住建、公安部门管理系统互联,逐步建立“城乡统筹、人房一致”的监管服务机制。

  强化市场监管。持续整治“高收低租”“长收短付”等租赁市场乱象,严厉打击垄断房源、哄抬租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快建立租金监测体系和住房租赁指导价格发布制度,提高市场租金透明度,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意见》对房屋中介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房产中介平台和从业人员,要坚持真房源标准,通过技术手段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对违规房源进行阻断,从源头上避免违规房源的出现,努力改善房屋租赁市场秩序。”贝壳找房浙南省区总经理罗林洪表示,相信在政策与行业的共同推动下,宁波的整个租房市场会朝着更规范的方向发展,租客的幸福指数将会不断升高。

  南天租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浙峰表示,既要促进市场的发展,又要注重行业的监管,体现了政府部门的用心良苦,也有助于行业发展行稳致远。要坚持住房租赁业务的专业水准和诚信经营理念,为消费者提供高水平的服务。目前,公司深耕行政事业单位国资属性的“自营房屋”承租业务,将努力做大这块市场蛋糕。

  新近挂牌成立的建信住房服务宁波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作为建行的全资子公司,将以新政为依托,致力于成为住房租赁新生态的打造者、住房服务领域的赋能者、新金融理念的践行者。公司紧紧围绕平台经营、存房业务、资产管理三个方向开展业务,为房地产企业及专业租赁企业、中介及个人免费提供公正透明的交易环境和服务保障,推动住房租赁市场机构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记者杨绪忠 通讯员张彩娜

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发布阶段性建设成果(上)
作者:吴明 张晓梅 张骅

1月28日上午,合肥高新区党工委委员、人事劳动局局长李宁,在合肥高新区自贸区高新区块阶段性建设成果发布会上宣称,截止2020年底,合肥高新区新增国家高企300家、总数达1500家,约占全市1/2、全省1/5;新认定瞪羚、潜在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614家,发掘“爆品”企业3家、“深科技”企业约100家,建设全国开发区首个“企业家大学”,提升200名“领航”企业家综合素养。

安徽自贸区获批以来,高新区块在五大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发布会上,合肥高新区党工委委员、人事劳动局局长李宁对高新区块一百多天以来的建设成果进行了介绍,重点强调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开放创新、服务创新领域的举措和成效。
一是狠抓制度创新,探索改革新模式。编制并印发自贸区高新区块建设实施方案,详细勾勒出自贸区建设的宏伟蓝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围绕科技创新、新经济培育、营商环境等特色领域,凝练了“量子中心”集聚发展模式、“一网通”国际人才服务体系等创新成果13项,初步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高新样本”。以赋权事项为抓手,围绕自贸区发展需求,梳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积极争取上级赋权,积极承接省里拟下放的89个赋权事项,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层级和营商环境水平。以复制推广为要求,全面承接全国21个自贸区凝练的复制推广事项,不断降低企业成本,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实施“放管服”改革,推进证照“一口受理、并联办理”审批服务模式,实现企业提交材料平均精简至1.5件,政府审批时间缩减至1.76天。自贸区高新区块范围内新注册企业超1300户,企业总数超过1.1万户,新增企业数约占全省的1/3;签约入驻项目105个,总投资约380亿元。
二是狠抓科技创新,构建创业新生态。构建多级创新平台,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建设,量子创新院1号科研楼顺利竣工,人工智能研究院、合肥先进计算中心落户,离子医学中心研发取得新突破,科大高新校区、天地一体化中心加快建设,自贸区原始创新策源地初步成型。加快研发平台建设,全区规上工业、服务业企业设置研发机构513个,占比77%。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合肥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汇聚省内技术专家团队326支、科技成果689项,技术需求117项,以“挂榜、接榜”方式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完善“政产学研用金”创新体系,新增专业孵化载体180万平方,科技型企业1100余户;打造“双创”升级版,“双创”工作再获国务院表彰。实施上市企业“破茧工程”,自贸区揭牌后,新增自主培育上市企业2家,全年新增上市企业5家,新增数位居全省第一。加速自贸区科技金融保障赋能,推出科技信用贷、瞪羚贷、转型升级贷等金融产品,新签约重点金融基金项目24个、总投资约70亿元,聚集基金规模突破2000亿元,其中国有平台主导基金规模突破600亿元,投资项目超过260个,聚力打造全省最优的自贸区金融环境体系。
三是狠抓产业创新,培育经济新动能。立足自贸区高新区块产业优势,打造智能经济、健康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1+4”新经济形态,发布“经济大脑”、“政务+”等新经济10大应用场景清单。打通产业链条,建设“链通高新”平台,成立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10个产业联盟,促进自贸区高新区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加大动能培育,实施企业“掘金计划”,开展“双高”企业培育、“爆品”和“深科技”企业发掘、“领航”企业家培养等专项行动,新增国家高企300家、总数达1500家,约占全市1/2、全省1/5;新认定瞪羚、潜在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614家,发掘“爆品”企业3家、“深科技”企业约100家,建设全国开发区首个“企业家大学”,提升200名“领航”企业家综合素养。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中国声谷、中国安全谷,加快推进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人工智能研究院、国家智能语音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要平台建设。目前,中国声谷已经顺利实现千家企业、千亿营收的“双千”目标;中国安全谷成为全国首批6家“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之一。
四是狠抓开放创新,开启发展新格局。主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出台《合肥高新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暨国际化补短板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新增“一带一路”国家外经企业23家,新增协议投资额5.8亿美元,大大提升高新区块国际化水平。落实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新引进美国百胜、坦能、法液空等重点外资项目,到位资金超6亿美元,持续在扩大外资增量、稳固外资存量上下真功夫。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积极对接长三角地区名校名企,引进畅移信息、麦斯杰等长三角项目,对接上海中小企业上市促进中心,参加长江流域园区联盟,欧美同学会长三角首个海创中心正式落户。支持各类开放平台建设,成功获批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成功争取国家引导地方资金建设中德创新园,组织第三届侨梦苑海外创新创业大赛,推进匈牙利欧侨产业园深度合作,在匈牙利和合肥高新区双向挂牌“科技创新中心”。支持企业申请海外知识产权,鼓励区内优质知产机构积极加强海外合作,支持企业申请PCT国际专利133件,同比增长33%。
五是狠抓服务创新,构筑保障新体系。实施营商环境“领跑计划”,发布自贸区高新区块营商环境指数,在用地建设审批、部门政务效能提升方面形成深度研究成果。园区营商环境显著提升,设立自贸区服务专窗,政务大厅进驻事项634个,超90%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企业登记“一日办结”率达100%。成立项目推进服务专班,为重点项目提供一站式、标准化服务,持续推进“拿地即开工”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国际人才城建设,服务外籍专家超过4300人次。出台自贸区高新区块推进科技金融示范区建设系列政策,为科创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保障。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合肥市首个人才公寓项目擢秀园启动公开配售。全力推进名校战略,引入科大附中、合肥六中,建成投用合肥加拿大国际学校二期。完成基础实施建设投资约240亿元,全面建成“七纵六横”主要路网,水电气保障能力超过现有高峰需求的50%。上线全省首个区级“智慧城管”平台,智慧环保、智慧停车、智慧巡河等民生服务信息化平台相继建成。
下一步,自贸区高新区块将深入贯彻“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勠力同心、尽锐出战,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深入对接高水平国际贸易规则,加快推进制度创新,积极争取上级赋能,推动落实复制推广事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形成差异化的改革成果。同时,持续推进高新区块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加快中科大高新校区尽快投用,促进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打好“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特色牌,助力合肥市“科大硅谷、量子中心”建设,努力将高新区块打造成为贸易投资便利、创新活跃强劲、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更多高新力量!

落实省、市方案要求,率先发布区块建设实施方案
合肥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工作要求,率先出台了区块层面的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会上,合肥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管理局介绍了《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建设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方案主要从总体要求、功能布局、主要任务和措施、保障机制四个部分来细化和落实,在吸收省、市内容的同时,加入了建立国际人才服务体系、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建设科技金融示范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高新区块特色自选动作,初步梳理了136条具体工作任务。主要任务包括: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方面,一是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以高新区营商环境“领跑计划”为引领,对企业开办注销、工程建设项目等的办事流程进行再造和精简,完善区域“经济大脑”平台;二是切实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争取部分省市经济管理权限的下放;三是创新土地规划利用模式,
探索实施适当提高产业用地建筑密度等措施。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一是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建立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线上平台、线下专业化服务”的技术转移新模式;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争取在区内设立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及专利、商标注册受理窗口;四是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探索建立国际园区合作、跨国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分享等新机制;五是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建立海外人才项目“预孵化”机制,探索柔性引才;六是建立国际人才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合肥国际人才城,组建外籍人士服务工作专班。
全面优化产业体系方面,一是打造世界一流战新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两大国家战新产业集群,推动生物医药、网络信息安全等产业纳入新一批国家战新产业集群建设;二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三是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支持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类脑芯片、新一代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网络安全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四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五是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探索从制度层面提高污染防治水平。
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方面,一是推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推动科研和技术服务、电信等领域对外开放;二是强化投资促进与保护,加快制定外商投资促进政策,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和投诉工作机制;三是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制定境外投资促进政策,探索设立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完善境外投资服务体系。
培育贸易发展动能方面,一是优化贸易监管服务体系,争取海关在区内设立窗口,建立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和生物材料一站式进出口服务平台,进一步设立综合保税区,发展“保税+”功能平台;二是培育货物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争取申报国家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争取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各项政策在高新区块联动适用;三是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及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探索实施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激发金融创新活力方面,一是构建科技投融资体系,打造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区,支持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科技支行、科创中心,挂牌自贸区支行;二是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落实放宽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等措施,落实促进跨境投融资汇兑便利化相关政策;三是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重大风险的识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一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主动对接上海、江苏、浙江自贸试验区;二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与长江经济带其他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三是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商共建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创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

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14条具体措施
2020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国家高新区的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意见》出台后,合肥高新区高度重视《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及自贸试验区建设,出台了《合肥高新区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的措施意见》(以下简称“措施意见”)。
《措施意见》分为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大开放创新力度和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五个部分共14条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聚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引进搭建各类创新平台、面向全球招引人才、强化深科技企业与爆品企业培育、建设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等举措,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吸引培育一流创新人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
二是聚焦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通过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采用孵化载体差异化管理模式、构建高企动态培育与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对园区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财政采购、建设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措施,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营造更好的双创生态。
三是聚焦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通过实施“新经济发展计划”、打造新经济十大应用场景、推进百亿企业培育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并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开通倒计时,冲刺500+,2020年开通五条新线均以最高标准,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
11月25日至12月3日,来自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近40位轨道交通专家,对成都地铁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6号线一二、三期工程进行了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经过为期9天的安全评估,三线均以最高标准通过,这标志着成都地铁2020年底即将开通的5线6项目全部以“最高标准”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进入开通倒计时,吹响了加速成网奋力冲刺558公里大线网运营新征程的冲锋号。
据悉,在5线6项目安全初期运营评审期间,国家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莅临指导,并亲临全自动运行线路9号线评审现场,对成都地铁高效、高质筹备给予高度赞扬。在新线评审期间,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市交通运输局相关领导就年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检查给予高度评价。
紧扣城市发展战略进行科学规划
从顶层规划上落实公园城市对轨道交通发展的要求
成都轨道集团围绕成都市加快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战略定位,将“为市民谋幸福,为城市谋长远”的工作思路贯穿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始终,以关键领域为切入点,通过科学统筹、精准规划,从顶层设计上落实公园城市对轨道交通发展的要求。一是前瞻性规划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结构。充分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经验,前瞻性提出市域范围“778”交通结构出行目标,即机动化出行占全方式出行总量的70%,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的70%,轨道交通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的80%,拓展市民多元化出行选择的同时,彰显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骨干核心作用。二是积极推动“三铁融合”,构建多层级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为了有效加强地铁与高铁功能互补、便捷换乘,成都轨道集团深化与地铁公交化网络的融合,统筹推进国铁干线网、市域铁路网和城市轨道交通网“三铁融合”,与城市轨道交通有机互补衔接,构建满足多层次出行需求的一体化轨道交通体系。三是优化线网规划布局,均衡线路运力。结合既有线路客流情况,优化新线规划布局与规划密度,确保线网密度与客流出行强度精准匹配,引导线网客流结构均衡发展。如年内开通的市域线路18号线,与既有1号线形成“南北共廊”走向,大力缓解了1号线高峰期拥堵问题,切实提升了乘客出行体验。四是精准提升线网车站能力,实现换乘站高效换乘。紧盯未来发展方向,精细化调整线路走向和车站位置,力求整体规划一次性到位,尽量降低换乘次数,在换乘站建设过程中提前预留远期线路接入条件、换乘通道,最大限度避免乘客长距离、低效换乘。同时全面优化提升线网车站客服设备设施能力,立足线网合理配置客服设备设施资源,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高效。五是着眼大线网,最大化实现资源共享。在线网规划时统筹确定车辆基地、应急保障基地和控制中心布局,加快研究设置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TCC),有效实现大线网模式下设备设施的资源共享、线路间运力协调、运营组织联动配合及应急处置的高效指挥和精准调度,最大化助力运营可持续发展。

紧盯目标任务进行科学谋划
从创新机制和赋能管理中确保新线筹备工作如期推进
今年,多线同步并行筹备,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线筹备工作面临着工期严重受阻、进度严重滞后等问题,成都轨道集团科学谋划,创新管理机制,落实运营前置、优化系统联调流程、开展异地调试、强化设备选型,多措并举确保多线筹备工作高质量推进。一是创新运营前置模式,一体化推进规建运管。将“一切为运营”的工作思路贯穿工程建设、设备选型、系统建设各阶段,努力将问题和隐患消除在开通运营前,有效实现轨道交通建、管、用深度融合,为优质运营奠定基础,以为日后车站投入载客运营后给市民提供更加舒适的出行体验。二是开展异地调试,建立系统联调成都模式。针对多线并行筹备的压力,差异化制定全自动线路、超长线路、市域快线系统联调工作方案,以“数字模拟+操作验证”的方式创新开展异地调试,通过时间、空间高效复用有效压缩调试时间,全面提升新线筹备质效。三是总结新线筹建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成都标准。在新线筹建阶段,开创了全点位联调的“成都模式”,充分总结市域线、全自动运行线路系统建设和调试经验,形成了一系列成果性文件,率先报请交通局发布了《成都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成都市轨道交通市域快线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为开通评审提供了依据,并联合城轨通信与列控国家工程实验室发布了《成都地铁全自动运行线路系统联调实施标准》白皮书,填补了行业相关标准空白,为后续市域、全自动运行线路建设、调试贡献了“成都力量”。

全方位彰显人文关怀
把乘客优先作为高质量运营的根本遵循
成都轨道集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乘客之心为心”的价值取向,把运营前置作为线网建设的刚性标尺,把乘客满意作为运营服务的第一标杆,以客为尊、用心服务,努力让运营服务更有质感,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一是满足乘客多样化出行需求。结合线路特点及客流特性,通过混合交路套跑,错峰配置运能,投放“大站空车”,夜间正线存车、早间“多点发车”,首班车提前上线、末班车“分段运营”等方式,充分提高列车利用率,满足各时段乘客的出行需求。同时,今年开通的18号线,是国内首条时速140km/h的市域线兼机场线,复合了机场快线和市域快线功能,采取了“站站停”“跨站跳停”以及直达的混跑模式,兼顾市区通勤、远郊及机场快速直达的多样化出行需求。二是丰富乘客乘车体验。打造艺术车站、主题列车等沉浸式城市文化服务空间,推行车厢分区温控,增设智能乘车导航,着力增强乘车体验感;在进站闸机处增设无障碍通道,确保出行不便的残障人士安检后直接进站,并安排工作人员全程进行跟踪服务,体现成都地铁人文关怀;面向乘客出行需求,打造全景服务官方APP,乘客通过APP可实现车辆位置查询、手机购票、扫码过闸、路径规划、信息查询、投诉建议、市民互动等全功能服务,有效提升乘客出行便利度。三是全方位开展服务品质提升。从新线规划层面着手,在今年所有开通新路全面落实服务品质提升工作,通过在打造软包列车,车站设置站台卫生间、增加扶梯及无障碍设施数量等方式大力推进服务品质提升,全方位彰显人文关怀。

构建智慧化运维体系
把智慧运营作为高质量运营的有效路径
成都轨道集团以大线网网络化运营为导向,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为指引,着力建体系、强功能,多措并举提速大线网下运营组织效率。一是构建智慧化信息支撑体系。按照“同规划、同标准、同设计、同建设、同运维”的原则,构建“一中心、三体系、五平台”的智慧管理系统,打造红花堰、合江车辆段一主一备“同城双活”数据中心,从信息化顶层规划建设、智慧运维等方面助力地铁向智慧城轨方向发展有效推动大规模线网运营智能化发展,加快向轨道交通智慧化迈进,以为市民提供更加智慧化的出行服务。二是创建智慧化服务体系。开展智慧车站试点,围绕乘客出行、车站运作、应急处置、设备监控四大业务场景,打造智能客服中心、视频全景巡站、一键开关站等11项智慧功能,推进车站系统融合,强化车站一体化智能管控,实现乘客进站到乘车的高效引导和自助服务,有效提升乘客出行体验。三是打造全自动运行线路。今年将开通的9号线采用国际最高等级全自动运行系统,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首条全自动运行线路,列车可以依据提前设定的运行时刻表,实现电客车的唤醒、发车、返场以及洗车等全过程自动运行。四是健全智慧化维保体系。以智能检测监测为主要抓手,智能分析为依托,智能管理为导向,提升智能化维保作业水平,通过“一张网+三个中心”着力构建业务智能联动、资源智能配置、决策智能支持的运营保障体系,建成集车辆、信号、通信、水泵、弓网、接触网、轨道、土建、结构等关键行车、客服设备的健康管理平台,加大综合监测车、轨检车、探伤车等机械化作业开行力度,开展“两位一体”联挂转线、多车联挂检测及同线多列次工程车同步开行、同线多车交叉作业等创新作业模式,不断探索提升大型设备运用效能,提高线网检修维护资源利用率,开创智慧化维保管理新局面。

强化人才与产业支撑
推动轨道交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成都地铁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轨道交通改变城市格局、TOD开发改变城市形态、轨道交通产业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要求,将轨道交通人才、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部署,加快打造高品质高能级特色化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为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与产业保障。一是发挥大线网运营优势,推动产业落地实现产品及服务本地化。充分发挥大线网运营优势,聚焦“高端制造、新技术应用、智能运维”三大领域,引入中车四方、中车长客、卡斯柯、北京交控、宝信等涉及轨道交通车辆、牵引、信号、综合监控及自动售检票等企业在成都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实现产品及服务本地化,强化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拉动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快速发展,实现关键系统就近就快维修,形成大线网运营“成都保障”。二是构建多元人才培养机制,为大线网运营夯实人才基础。成都地铁以自筹的轨道学院和外部院校战略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定向培养8000余名新员工,并利用新线、练兵线开展常态化业务技能培训、实操演练,快速提升能力素质短板,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强化成都轨道交通人才产业落地,为大线网运营做好人才培养与储备。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春华秋实,成都轨道人以精益求精的匠心、攻坚克难的锐气、敢打胜仗的霸气、敢为人先的勇气,创造了轨道交通史上的奇迹。光影见证、时代检阅,今年5线7项目筹建目标的高质量兑现,是成都轨道人向蓉城1600多万市民最为庄重的承诺。

市民朋友,6号线一二、三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及18号线三岔站(不含)至天府机场北站段等五线6项目将于年底正式开通初期运营,成都轨道集团将全力做好开通前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多条新线开通后为市民朋友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出行服务,诚邀您共同期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你家里也像aromama家一样,有一个即将要变成杂物间或者被浪费掉的角落,请不要放弃它,这个小角落可以让你变废为宝笨篇案例的亮点多多,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小
  • 以及人不是要等到将来目标达成才能快乐,这样是把现在贬低成了实现未来的工具,现在才是唯一真正拥有和可改善的,当下才是生活的真谛。可是,他们极力排斥的恰恰是生活本身
  • 这个吸引可能是你的颜值、工作、收入、学历、物质条件或者说话逗等等,所以平时多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才是王道。这是女性拥有更多深造提升自己的意愿,还是不得已
  • 等到后面降本之后,hit与perc电池成本一样,这个多发的电量,就是hit电池巨大的优势,也是他未来可以迭代的原因,同样的东西,我发电比你多,请问你买什么?电化
  • #加拿大承认中国国药和科兴疫苗# 11月19日加拿大联邦政府正式调整入境政策,这个调整政策更新了很多对于留学生比较利好的消息,其中包括承认中国的北京生物与中国科
  • 【八大工程持续深化河北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安全体系建设工程、‘制造业+互联网’模式应用培育工程、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6
  • #Woozi李知勋[超话]#[蛋糕]#woozi李知勋1122生日快乐# 脑中编织着琴弦谱出精妙的乐曲 黑白键的交替演奏悠扬的旋律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的心早已跑去
  • 党员团员美环境,尘净垢除暖人心 ——记第二党支部服务群众活动为进一步营造整洁干净的宜居校园环境,11月16日下午第四节班会课,天府五中第二党支部10余名教师党
  • 株洲市城管局灯饰管理处负责人称,所谓“微亮化”就是有别于大型、连片式夜景灯光布局,落脚点放在社区、街巷和小游园等区域,优先解决居民最后100米的照明问题,形成“
  • 接警后,石店派出所民警、辅警即赶到现场,经了解:老人田福发(男,86岁,住郑塔村大塘组)在排队灌肉肠时不慎丢失420元卖肉钱,丢失后其没有手机无法报警,在菜市场
  • 乐堡纯生联手中国TOP露营IP@一帐Camplus 来了!这个冬日,一起扎进大自然放开浪,WHY NOT!
  • 今日走势对后势的影响较大,至于能否反转,我个人观点是,盘中可以多关注下盘面。盘面需要更多的关注,需要更多的信号来确认后势。
  • [喜]娜美是一个强悍的奇女子,水貂色雪豹在赛场上绽放的魅力是独一无二的,很开心让更多的大朋友和小朋友认识并爱上雪豹,感谢裁判们对娜美的认可,三个月的燃燃特意来看
  • 今天的乐高编程,盲人传感器拐杖。/鲁米今天的小练笔,第一篇纯叙述,虽然自己也有意识的用了一些好词,但就是没有详细描写。
  • 这次比赛的成绩我已经超级满意了,我星期一最后一次训练的时候刚刚才给自己测过3000(没测过1500),是15分零几秒,我以为这就是我的最终成绩了,还一直说自己是
  • ”好呀,那你就闹吧!她躺地上几秒觉得没意思了,主动来找我说“妈妈我用下你的手机照亮,我看看沙发下面有没有。
  • 旅行 | 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那些年去过的地方。 如今,我觉得,旅行的意义是为了自我放松,如果美景在眼前,一定要看一看;如果为此要排队、发生不必要的争执,那
  • 再比如,要在视频发布的文案中,引导用户进行相应的点赞、关注等操作(这里面同样有技巧,不要太直白,营销性质太重也会被官方限制)。【第三步:反馈检查】如果发布的视频
  • #宁夏酒觞 #青云酒庄 #贺兰山东麓青铜峡产区#宁夏贺兰山东麓酒庄旅游 #慢生活嗨 我是小淋积极向上的二胎宝妈拥有两个 调皮捣蛋的吸金兽男宝在五年跃升于宝妈的行
  • 他不是反向欧皇一些看似毒奶自己的话,何尝不是预知后果之后,看似不经意的表达?所以他是清醒的,他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困境,一次次的告诉爱他的人好好生活,他不是傻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