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大师净土思想法义连载-30
(10)又不相续念报彼佛恩故
阿弥陀佛对我们有救度之恩。专修之人知道自己是罪业凡夫,无有出离之缘,只有完全靠倒阿弥陀佛的救度,才会心心念念专念弥陀佛名,心心念念知恩、念恩,欲报谢佛恩。
杂行之人不专念弥陀名号,他没有感悟到自己是一个没有修持力量、没有出离之缘的罪业凡夫。这样,他内心对佛的慈悲救度就没有领受,就有隔阂,就不会念念相续知恩报恩。就好像一个病人,如果知道自己病入膏肓,就要死了,医生把他救活了,自然会感恩,常欲报答。如果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小小感冒,医生把他治好了,他也不会感恩。
如果认为自己还有力量,阿弥陀佛不过是搭了一把手,主要还是靠我自己,怎么会感受到阿弥陀佛的恩德呢?所以说“不相续念报彼佛恩”。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中说:
努力努力,勤而行之,
常怀惭愧,仰谢佛恩。
我们“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念之间都知道我是一个罪业凡夫,我只有靠阿弥陀佛您老人家救命了!人心一旦放下,就会柔软;人心一旦提起、高慢,就会刚强、不柔软。
(11)心生轻慢,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
“轻”就是轻视,小看他人;“慢”是傲慢,高看自我。
轻,有两点:一是轻于极乐净土,二是轻于念佛。
杂行之人不知道极乐世界是无为涅槃界,是凡夫靠自力修行根本无法达到的高妙报土,以为是自己努力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境界,这显然是看轻了。同时,他对专修念佛的法门很轻视,以为太简单了,不愿意行持,这不是看轻吗?对于至极无上的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他觉得很简单,轻视,小瞧,这叫“轻”。
慢,也有两点:一是自生我慢,认为“我能修行”,这是把自己看大了。二是慢于他人,认为自己比他人优越,看不起专修念佛的人,认为他们不修行,只想走捷径等等,这叫“慢”。杂行的人就有这种轻慢。
专修念佛的人没有。专修念佛的人知道我就是一个罪业凡夫,只配念这句佛号,有什么好傲慢的?只配念佛,也没什么好名、好利。
这样低调,对这句名号不仅不会轻慢,反而会无比珍重,像印光大师所言:
宝此持名一行。
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
“把这句名号当作我的宝贝,当作我生命的根本,非常珍爱”。我们看人家,都是大菩萨,“你大概可以修行戒定慧,你大概可以修六度万行,你大概可以开悟;我呢,没有办法,什么都修不了,只有抓住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没有心思羡慕别人,内心对这句名号很珍重。想傲慢也傲慢不起来。怎么会傲慢呢?什么都不会,傲慢什么?持戒,不能清净;禅定,妄想纷飞;智慧,一片黑暗,心中无明。讲起来都不如人,只有这句名号,这就不会心生轻慢。
“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杂行杂修的人,善导大师就说,虽然也在那里起行修业,但是,总是和名利相关,和名利相应。一个修道的人,如果和名利相应,可以说心就腐败了,腐烂了。为什么叫“和名利相应”呢?显示我博学多能,我能修行,我超过你。有的人之所以愿意修杂业,他不是和了生死、求往生相应,而是和名利相应。因为修杂才能显出高下,显出我的能耐,人家才能知道我,才能招来名利。如果同样都是念佛,就显不出我的能耐,也就招不来名利。
专修念佛呢,自甘凡愚,老实念佛,恒与往生相应。我就知道我是一个凡夫,我是一个下愚的人,我只配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12)人我自覆,不亲近同行善知识故
“人我”即是人我是非、“你错我对”等等;“自覆”,就是覆盖了自己本来的道心,在那里争人我是非、名利高下。常与名利相应,肯定有人我是非。大家都淡泊名利,就没有人我是非了。
“亲”是心无间隔。“近”是随处不离。“同行善知识”就是同求解脱、同愿往生、同修念佛的师友。
杂行杂修之人,常与名利相应,心埋人我是非,以致覆盖了自己的佛性道心,把了生脱死、决志往生这件大事摆在旁边。与劝他老实念佛往生的人,磁场不相应,觉得没有吸引力,心无好感,不愿靠近。这样,内心被人我是非覆障,外又远离同行善知识,往生也就谈不上了。
专修念佛的人当然也有人我之见,不是说没有,因为还是凡夫嘛。不过,不会覆障自心,不会妨碍他求往生,反而事过境迁,会作退一步想,更加激发往生心。
我是罪恶生死凡夫,无有出离之缘,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跟无量无边众生结下了无量无边的恶缘,都是我不对!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还是好好念佛吧!“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专修念佛的人,大家在一起座谈,讲到念佛了,讲到往生了,都是法喜充满,这就是同门相亲,法情胜于俗情。
(13)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杂修的人喜欢杂修处所,接近同样杂行的人,说杂行事,修杂行行,彼此互相影响,既障碍自己,又障碍他人往生正行。这样,往生就很危险。
专修念佛的人,远离这些杂缘,不去凑热闹。因为凡夫的心容易动摇,这些场合去多了,接触杂缘多了,难免见异思迁。各宗善知识都有他们本身的修持法门,往往用自宗教理回答有关净土的问题,会破坏我们的信心。所以,还是少去为好,不要“乐近杂缘”。
“无外杂缘”才能“得正念”,“乐近杂缘”就“自障障他”。
杂行十三失,以前四失为本。第一为自修因之失,二、三、四为佛力增上缘之失。后面九条是对前四失的补充说明,以彻底破除侥幸心理及种种辩解。
有杂行之人虽闻前四失,但心不信服,以为虽是杂修,但总愿往生,心系极乐,何以不得往生?答以虽系念而不相续故。
又侥幸说纵然系念不相续,但也有忆想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岂不得往生?答以虽忆想而常间断故。
又侥幸说纵然系念不相续、忆想间断,而《观经》随修杂行回愿皆得往生,岂能说杂行之人定然不得往生?答以虽回愿而不殷重真实故。
又辩解说若愚恶懈怠之辈,玩忽稀松之行,可说不殷重真实;假如贤善精进,苦励身心,急走急作,如救头燃,岂不真实?答以贪瞋诸见烦恼来间断故,不名真实之业。
又辩解说纵然贪瞋烦恼来间断,岂不可随犯随忏,还得清净?答以无有惭愧忏悔心故,自力忏悔不成就;又不相续念报彼佛恩故,佛力忏悔不成就。
又辩解说杂行杂修纵有如上缺失,但毕竟有所修行,岂皆无益?答以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于解脱道毕竟无有利益。
然则杂行杂修之人,竟然都无往生可能吗?答以欲得往生,须是放下自我,以谦卑之心亲近请益专修念佛善知识。然杂行之人又因人我自覆,不亲近念佛善知识,反而乐近杂缘,以致自障障他往生正行。可说一旦落于杂行,往生希望实在太渺茫。
此杂行十三失,次第相扣,首尾相接。谓罪业凡夫本质是同,偏由遇缘不同,升沉迥异,故先明杂缘乱动失正念。既失念佛正念,约教即与弥陀本愿不相应,违释迦佛教,不顺诸佛证诚之语;论行即系念不相续,忆想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而又回愿不殷重真实。不真实者,谓由贪瞋诸见烦恼故。不殷重者,由无惭愧忏悔心故。专修念佛之人,虽同样不免贪瞋烦恼,亦非生大惭愧,而由念佛恩力,故得无障;而杂行之人又失于不相续念报佛恩。既不念佛恩力,徒励自力,故生轻慢名利心。慢心高故,人我自覆,不亲近专修念佛善知识,反好趋附种种杂缘,亦引人趋杂离专,自障障他出离强缘。自障障他故,又成杂缘乱动失正念,乃至恶性循环,永沉苦海。
专杂虽说十三得失,究竟由最初一步是“无外杂缘”还是“杂缘乱动”而见差别。
专修由最初“无外杂缘”一步之得,则后面步步皆得。杂修由最初“杂缘乱动”一步之失,则后面步步皆失。所谓“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又说“一步错,步步错。”对于净土行人来说,这个修行的路头、关键的第一步,就在于摒弃一切外杂之缘的干扰,专门参访专修念佛场所,专门亲近专修念佛之人,专门听闻专修念佛之教,踏踏实实专修念佛。此是行人至要关口,往生成办秘术。
3.十即十生·千中无一
善导大师在讲完这十三点以后,接着又用他所见到的事实来证明,说:
何以故?余比日自见闻: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我近来亲自所见到的,亲自所听到的,四处远近,出家在家,他们对净土法门的理解不同,修行方法也不同。有的人专修,有的人就杂修了。但只要是专修念佛、一心一意念佛的,十个就十个往生,没有一个遗漏在外。只要是杂行杂修的,一千个里面没有一个往生的。
以上是善导大师亲自见闻的。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和善导大师当初所见到的一模一样。正像印光大师所讲的,善导和尚所示专杂二修,乃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这实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警觉。不过这里有一点点不同,前面说到杂行之人“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虽然往生很难,但总还有一线可能,可这里说“千中无一”,成了没有一个往生的。
杂行之人到底是难往生还是不能往生呢?应该说杂行杂修很难往生,难到几乎不能往生。这里说“修杂不至心”,“不至心”就是不真心,就是前面讲的“回愿不殷重真实”。杂行杂修的人,因为安心与起行相违背,一千个里面难得三五个真心的,所以善导大师用了两种表述方式:先与之而言,杂行千人或有三五往生者,说的是发真心者;后夺而言之,千人之中无一往生者,是说杂行之人都发不起真心,所以不能往生。杂,不管怎样,这条路有风险,而且风险太大,千中无一。而专是千稳万当,万不漏一,绝对没有任何风险。
善导大师如此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专杂得失,是怜悯我们骄慢心重、愚痴心重,是要给我们抉择出决定往生的方法。专杂的得失比较,是为了让我们舍杂业,选专修。如果看到这里还不愿意舍杂修专,还是舍专修杂,那只能说确实智慧眼未开,有负弥陀化身善导大师的一番慈悲,有负阿弥陀佛本愿救度的慈悲,也说明根机还是没有成熟。
摘自《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这段经文是对“空”最深刻的解释,能听懂的都不是一般人

维摩菩萨生病,世尊让文殊菩萨去探望,文殊菩萨看到房间里只有维摩诘一人躺在一张床上,其他什么都没有,就问到:“居士此室,何以空无侍者?”文殊师利菩萨问:你生病了,这屋子里怎么连一个伺候你的人都没有?

维摩诘言:“诸佛国土亦复皆空”。维摩诘尊者说,诸佛国土也是空的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学净土宗的一些朋友们都知道,诸佛国土是充满了诸上善人、大菩萨。比如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左右有两位大侍者,一位是观世音菩萨,一位是大势至菩萨,还有无量的大菩萨。不要说没有侍者,大侍者都无量无边,怎么会没有侍者、没有随从呢?

维摩诘尊者告诉大家,这些随从都是空,这个空的意思就是真空。要以为有这些存在,那就着相了,就没有领悟最上乘的法意,这就是诸佛国土亦复皆空。这是真空,真正没有这些菩萨,或者说大家要明白这些菩萨的相也是空,是这个意思。

又问:“以何为空?”既然提到空了,空这个字,外道有六十二种对于空、断、常各种各样的解释。这时文殊菩萨又问“以何为空?”答曰:“以空空”。空就是空,还有什么额外的空吗?又问:“空何用空?”如果是空,还要说空干什么?既然是空,还要空掉它干什么呢?这里问的什么呢?既然世界本空,那干嘛还要把屋子里的侍者都遣去,还要把屋子清空呢?空何用空?这就把前面安排的道具场景这个问题给接上了。答曰:“以无分别空故空”。什么叫以无分别空故空?就是屋子里有东西也是空,没东西还是空。维摩诘长者反过来又给了文殊菩萨一棒子:你这个问也不成立,我把这个屋子里清空了,它也是空,不清空它也是空。你问既然不清空也是空,干嘛还要清空呢?那我告诉你,清空它也还是空。这是两个人从正反两方面给大家演戏,开示大家。

又问:“空可分别耶?”答曰:“分别亦空”。文殊菩萨又问:既然是空,那一会儿把它清空说空,又说它本空,这不是分别吗?维摩诘尊者说:分别亦空——分别也是空,何苦留一个“我在分别”的这一念呢?这个地方越来越细了,这不是打嘴仗,这是考验见地的浅深以及是否着相的问题。比刚才又深了一步。这是告诉大家不要怕用思想,因为用也是空。真正了悟最上法的菩萨,度生是要用这些意识的,是可以用思想的,用也是空,不要害怕用。因为没有迷惑在里面,所以是善用、是般若用、是智慧用、是即用即了的用,而不像凡夫那样是着相的用、迷惑的用、颠倒的用,这就是区别,这就是分别亦空。不要怕分别,分别也是空。把屋子清空和不清空都是随缘用,也都是空,都是智慧的体现。

前面是讲空的慧,从分别亦空往下讲各种各样的善巧方便。其慧方便。皆已得度。前面明白了真正的空,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这是慧,后面就要行方便了。善用空,就是方便。又问:“空当于何求?”在什么地方可以求得空?空的智慧从哪里来?空的妙用从哪里来?答曰:“当于六十二见中求。”六十二见是当时印度外道种种的邪见,归纳一下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断,一种是常。

什么叫断和常?这个断和常,都是指着现象说的。比如身体、桌子、板凳,看看世界相,指着相说这个相是常,是恒常存在的。或者说相会断灭,会永远消失。从根儿上讲,只要一指这个相那就以为相是常了,现在的常将来就是断、就是灭,这是印度六十二种邪见的根本。这里讲空的智慧从哪里来?就从六十二见中来,从邪见中来。为什么?因为这六十二见已经把天下所有东西都辩论完了,不是断就是常,那么对于这些邪见的觉破,在超越了断和常的时候,说断也好、说常也好都是戏论。对于没有的东西,去说断说常就是六十二见,从六十二见中超越,就可以获得空的智慧了。也就是说,在教导凡夫的方便法中,就可以领悟空的智慧。

又问:“六十二见当于何求?”文殊菩萨接着问,怎么能够明白六十二见呢?怎么能获得这六十二见呢?这也是进一步开示众生。答曰:“当于诸佛解脱中求”。诸佛解脱就是空慧。在哪儿能找到六十二见呢?在诸佛的空慧里就能照见众生这六十二见。不要说六十二见,就是八万四千种邪见都可以在诸佛的空解脱的智慧当中照见,就像一个擦得干干净净的照妖镜似的,无论有丝毫的邪见,都能在镜子里显现出来。 这是反复地告诉大家:智慧就在邪见当中,邪见也就在智慧当中。就在凡夫着相处来领悟无相可着,同样的,就在无相可着的智慧当中度化众生的六十二见。

又问:“诸佛解脱当于何求?”答曰:“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又仁所问:何无侍者?”“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吾侍也。所以者何?众魔者乐生死,菩萨于生死而不舍;外道者乐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文殊菩萨问:诸佛解脱从哪儿去求啊?维摩诘尊者答:应该在一切众生的心行中求。什么叫众生的心行呢?就是随一切众生的缘,就可以得到诸佛的解脱了,或者说菩萨的化身本来就是随众生的心行而生的,菩萨讲法是随众生心行之缘而有的。所有的法都是应缘而生的,药是因病而施的。 这就是禅宗反复提倡的“道在悟不在修,佛在用不在成”这两句,尤其是“佛在用不在成”。诸佛的解脱或者解脱的诸佛哪里来?就是在用上,在一切随缘之用上,诸佛就产生了。缘过去了,诸佛也就没有来过,也就没有了。没有这个缘,也就没有这个佛,也没有这个菩萨,也没有这个法。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就是这个意思。

“又仁所问,何无侍者?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吾侍也”。维摩诘说:仁者刚才又问,我的那些侍者都去哪儿了,为什么没有侍者。我的侍者是谁呀?一切诸魔外道就是我的侍者。为什么?没有诸魔外道就没有“我这个化身”。天下没有一个病人的话,谁需要医生呢。这就是说,没有诸魔怎么会有“我”产生,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化身产生呢。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


“众魔者乐生死”。众魔就是烦恼的众生、无明的众生、愚痴的众生,他们在生死苦海里翻滚,所以就会有菩萨在生死海里随着大家一起翻滚。这就是有形必有影,众生走到哪儿都会有个脱不开的影子,菩萨就是众生的影子,没有众生这个形,菩萨这些影子也就没有。“但是外道者乐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诸见就是各种邪见,但是菩萨于诸邪见没有丝毫的动摇和迷惑。意思是菩萨化身虽然是如影随形的,一有众生就有菩萨,但是菩萨不像众生那样迷惑,众生是迷惑的,菩萨是不迷惑。这就像武侠小说里写的,所有长毒药的地方旁边一定长着解药,解药和毒药是伴生的。菩萨就是解药,众生就是毒药,是如影随形的,没众生也就不会有菩萨。

文殊师利言:“居士所疾,为何等相?”维摩诘言:“我病无形不可见”。文殊菩萨又问:你这个病,是什么样的相状,怎么描述?维摩诘尊者说:我这个病是没有形象的,是不可以见到的、看不见的。

又问:“此病身合耶?心合耶?”答曰:“非身合,身相离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文殊菩萨问:你这个病是身体病了还是心病了啊?一般人都认为,我们的身体会生病,或者说我们的精神会生病。维摩诘尊者说:非身合,身相离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什么叫身相离故?就是说不是身体生病。还是举木偶人的例子,木偶戏里一个林黛玉生病了,林黛玉是个木偶,她生什么病,对不对?就是说我们身体相根本和病毫不相干,永远没有身体生病这件事,身体就是一个傀儡,是个木偶,是个死东西,是个死的幻相。“亦非心合”这里的心是指我们普通人的思想情感这一类的东西。说我们思想情感生病了,思想情感真的会生病吗?错了。大家以为木偶剧里林黛玉葬花好像是得了相思病,她的心生病了,其实是大家的误解,木偶哪会有真正的思想?所以身相生病和思想情感生病都是误解,都不会生病,实际上就没有病这件事,所谓这个病相的显现就是法身生起的一个应缘之用。因为众生有无尽的愚痴,所以法身会生出无量的菩萨化身来应众生的愚痴,其中可能就有凡夫认为的各种各样的病相,生老病死的这种相状。

又问:“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于此四大,何大之病?”文殊菩萨反复追问,为什么问完身心又问四大?因为当时印度外道认为,世界上有地水火风四种基本元素,所以他从这个角度让维摩诘尊者再开示一遍四大也不存在。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水火风大,亦复如是。而众生病,从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维摩诘说,我这个病并不是地水火风四大生病,因为没有地水火风,但亦不离地大或者亦不离四大,就是我这个化身是在众生这里应缘的表现,要以众生认为的四大的方式来显现,所以不离四大。众生的病是从四大起的,因为众生认为有四大存在,认为四大假合的身体是“我”,这是众生真正的病,这个病是愚痴的病。这里讲的所有的病都是指愚痴,根本就不是指身体的败坏,也不是指大家认为的身体哪个器官的衰竭、残疾,这里的病都是指愚痴。

而众生病,从四大起,就是指妄认四大组成的五蕴是我,从各种各样的四大而起的愚痴,众生有愚痴的病,所以才有了一个病的维摩诘出现,是故我病。实际上维摩诘这个病是应众生病缘而化现出来的,所以文殊菩萨和维摩诘尊者才能在这里讲法,来治疗众生的病。这里一定要绕过来,维摩诘尊者没有身体哪有什么病?众生看见他有身体,实际上这是一种药。尊者菩萨们的病,都是对众生的药。

行管第42天。

今天想起一位以前同校的朋友。

每次想起她,心里都觉得特别有力量,因为她是我内心敬仰的一个榜样。这位朋友脑袋不但特别聪明,而且拥有同龄圈里少见的有睿智和冷静。17、18岁的时候我们都忙着玩和挥霍青春,她却是学校里特别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目标是什么的人,所以常常显得鹤立鸡群,甚至被冠上 “高傲”的帽子,每次见到她,她都会给你一个 “别人不理解我无所谓”的笑容。

我是欣赏她的。因为深入接触后,我发现她其实一点也不高傲,只是骨子里有点酷,是名副其实的酷妹一名;而继续和这酷妹相处下去,就会发现人家的想法与别人有些不一样——她看事物,远比同龄的人有远见,而且行事作风果敢。

记得十几年前,我到邻国教育局面试教职的前夕,曾经在她落脚的地方寄宿,当晚她就把我抓来,给我办一场“模拟面试”,并且认真给我一些很管用的面试建议,教我如何应付面试官的问题。结果第二天去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们问了一模一样的问题,我就如此轻松地通过了面试,得到了聘用!面试回来我问她,你怎么可以猜着这些面试官要问什么问题?她轻松地说,不难猜啊,他们不问这些,还可以问什么?

当时我可惊呆了!心里更加佩服这个朋友了!她太聪慧了吧,这个人的大脑怎么可以如此强大?竟然可以猜中别人想的? 而且不差丝毫!后来我又问她,何以在如此鄙视我国的异国环境 安生? 她淡淡地表示,因为我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那些难听的话,听一听,笑一笑,别往心里去!
当时我们才23、24岁啊!她怎么可以如此睿智呢?我真心佩服这个女子的情商!

虽然后来我因为个人规划的因素拒绝了这个教职的Offer,但这个朋友的恩情我就一直紧记在心,而且心里也特别感恩这个朋友,因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勇者不惧的特质,她也许不知道,自己果敢的行为和作风,深深地打开了我狭隘的眼界——我们不一定要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也不需要讨好每个人,让每个人都喜欢自己,人只要对得起天地良心,知道自己的目标,向着目标前进就好!

其实这些话若用一句话浓缩,大概就是这样表达的——#让我们壮大自己的心智吧!

这个朋友如今当妈妈了,有个幸福的家庭。我和她也有好多年没见了,但每次想起她心里总是特别感激她,在这里,借这个机会深深地祝福她——愿她永远都是那么睿智且过得幸福、快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人间清醒文案|||1.没有谁是谁的救赎2.一直揭伤疤的人永远好不了3.百般原谅是滋生野狗的温床4.停在原地的人,废的不是腿,是脑子5.不用事事解释,你没那么重要
  • 不得不说,一开始选五菱征途的时候,还真是想把它当个价格亲民的“创业工具”来用的,但随着日子越久,我发现它能带给我的远不止于此。我经常跟父母笑谈,说明明是回家帮忙
  • 然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陀罗尼经》不但讲及大悲咒功德与妙用,还有大悲咒咒文,并且在大悲咒基础上讲了四十二手的妙用,遗憾的是并未讲及何为四十二手。查到
  • #2022新年焕新季##角堇[超话]##大家一起来晒花[超话]##真的真的不懂园艺[超话]#反正美丽的花花都是你们的,忙碌都是我们的,这条微博也是从转发里揪三十
  • #统一仙草凉茶#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夏日炎炎小仙女除了喝喜茶 其实也可以宅在家里跟凉茶作伴滴~ 特别是闷热的煲剧下午时分 或者是
  • 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仙家故意让你上当的,通过你多次的受骗上当,让你知道人世间的险恶和阴暗,了解这个世界并不是什么都是美好的,也有丑陋的一面。所以,当
  • [加油][加油]联系电话:18323844052QQ:2235014917 付费媒体是公共的资源,很难拉开差距。✨ 3.凡西大学子,入店购买乐器4.8折起,远低
  • 他同时还指出,自己一直长期持有比特币:“倘若比特币的价格下跌,那我就会赔钱。马斯克在活动中还表示,特斯拉之后可能恢复接受比特币作为购车的支付手段:“我想再做一些
  • 考完以后去告白吧,一起牵手从夏初到夏末,甚至失败也不要伤心,毕竟有人在你的青春里,使你悸动。去躲避有趣也是一种刻奇,而我正生活在这种结果里,于是,看到有人放风筝
  • [污]好喜欢今天的妆 手很给力子[赞]快乐源泉只有特别特别重要的日子 才会在眼睛上贴小星星呀️✨这几天把想吃的东西都吃了个遍 撑的不行 估计也长胖了好几斤 但是
  • 过程是这样的,青年队教练和工作人员会带着即将离开的年轻球员过来,也许他只有十七八岁,我们解决这个情况的方式是试着给他找一支其他球队,并说‘很抱歉,我们不得不这样
  • 世界材料学大师带你用材料科学家的眼睛,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你身边的每一样东西。1、深入了解了下,全球顶尖的100位材料科学家,排名前6位都是华人,这点你能想到吗。
  • 东京电视台的这个播出时段,可以挑战新的连续剧的挑战框架,所以这次他“试着制作被认为是地上波的极限的‘恐怖电视剧’”企划了本剧。本作品是以“5分钟一次的恐怖”为主
  • 我活了二十多年,从来没遇到过有谁对我动手动脚,之前我也总觉得新闻里女生遇到猥琐男是小概率事件,可就这两年我才逐渐发觉,女生在这个社会所处的环境和男生根本不是一样
  • 这个国家的有能力的人才是否只存在于检察机关,甚至金融和经济部门的首长也交给检察机关出身的人员。在总统室,检察官出身人士负责人事业务,韩东勋为长官的法务部负责人事
  • 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向日·葵》我是一株向日葵贪婪地依赖着你生长你是天边的骄阳用尽能量给我光芒我爱上了你每天向着你绽放只为让你看到我微笑的脸庞 我可真是太难
  • ~酥皮甜点与面包线上线下课程私信。#罐头中国风味甜点##罐头的法式西点##中国风味甜点##GuanTou's Patisserie##法式西点##成都法式西点培
  • 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
  • !毕业前最后的狂欢有零食、水果、饮料、歌声、舞蹈[团宝]我们早早的到达现场,和乔找准时机,嗖一下跑到了第一排[笑哈哈]还是C位很幸运拿到了节目单和欢乐拍手掌~(
  • 求主赐我们仁爱宽广的心,不要凭自己去审判恶,将主权交给你,让我们常在你的话语里,常在你的爱里,不致枯干,长存恒久忍耐的心。————圣.嘉噶.辛格(Sant 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