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 绿色崛起】驱车驶入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架初教—5型教练机。1954年,航空工业的开拓者们在这里将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送上蓝天。继续往里走,南昌市高新区瑶湖机场试飞跑道上,一架ARJ21支线飞机正在滑行起飞。
  近年来,南昌把航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位产业来抓,拉开“双核一平台”(即南昌航空城、空港新城、航空公共服务平台)航空产业全景图。
  今年以来,南昌航空产业加快落子布局:3月31日,与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签约陆上运营项目,打造国内直升机通航综合基地;4月24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国产大飞机生产试飞中心——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全面竣工……今年1至2月,南昌市航空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4%。一季度,全市航空企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1.1%。
  航空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是南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塑造发展新优势的缩影。
  “2020年,全市登记技术合同1449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63.01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6.48%和34.58%。”南昌市发改委主任贾彧超介绍,2020年南昌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首次超过2000家,同比增长42.3%;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3个,新认定50个市级研发平台。
  坚持创新发展,南昌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南昌同兴达智能显示有限公司车间,一排排半个小指甲盖大小的光学摄像模组产品正在进行“精准调焦”,月产能达2200万颗。“2020年产值在2019年基础上增长134.1%,销售额达50亿元,今年第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9%。”南昌同兴达智能显示有限公司副总裁熊伟说。
  目前,南昌电子信息产业总量在全市八大工业主导产业中排名第一,今年1至3月,南昌市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高于八大工业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14.4个百分点,营业收入399.34亿元,同比增长76.9%。
  
  数字赋能 迸发新活力
  本报记者

杨颜菲
  “我们工厂在云端有个数字‘双胞胎’!”上饶市爱驰汽车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吴俊一脸笑容。
  在位于上饶经济开发区的爱驰汽车工厂里,上千个由电脑控制的巨大机械臂此起彼伏。仅用4秒钟,一块钢板就被冲压成一个车门部件。吴俊所说的“数字双胞胎”,就藏在整个工厂的中央控制系统中:3D动态建模,1∶1高度还原,实体工厂运行的每一步都在“虚拟工厂”同时进行。
  过去,赶上新车型投产,工厂就得部分停工,反复实验,让生产线适应新的车型。这大约需要半年时间,从人员到物料投入巨大。“虚拟工厂”的出现,则带来全新的可能。新的零部件进厂,就开始了数字化“变身”,成为“虚拟工厂”里的一个小数据。无论是操作参数还是零件调配,工程师只需在“虚拟工厂”里一遍遍推演,就能寻找到最合适的参数。
  “搭上了数字快车,我们的产品换代、生产线升级整体比以前快了一倍。”吴俊说。
  近年来,从大力推进新基建到设立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服务站,上饶着力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在生产光伏组件的晶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偌大的车间内几乎见不到工人的身影。齿轮带动传送带,一块块电池片进入下一道生产工序,电脑驱动的运输小车往来穿梭。经过数字化改造之后,企业年产能达到了31吉瓦,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十三五”期间,上饶数字经济企业主体从100家发展到1300多家,传统优势产业中的3100余家企业已接入“云上平台”,数字经济产值从7亿元跃升到505亿元。
  
  动能转换 跑出加速度
  本报记者 周 欢
  “我们研制的这块锂电池,能够在260瓦时/公斤能量密度下为汽车提供超过500公里的续航里程,是普通电动汽车的1.5倍,在60摄氏度或零下30摄氏度的极端条件下,仍能正常充电、放电。”江西远东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正和说。
  去年底,江西远东电池有限公司研究院成功研制出国际车电大圆柱—铝壳电池。通过与知名跨国汽车企业合作,这款电池目前已进入量产前的测试阶段。
  走进远东电池公司位于江西宜春的组装车间,智能化生产线让人眼前一亮:仅13名工人即可完成配料、涂布、碾压和分切、卷绕等工序。生产线上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四大关键原材料,公司均不直接生产,从宜春当地企业采购。
  宜春锂云母矿资源丰富,经过10余年发展,形成从锂矿采选、锂盐制备到关键材料研发生产和锂电池生产的产业链。
  “锂电池产业链带动作用最强的是动力锂电池应用环节,只有进一步向后端延伸产业链,才能实现更大效益。”宜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何敏说,宜春把锂电新能源作为首位产业打造,现有规模以上企业73家,在建项目21个,2020年完成业务收入194.5亿元。
  加快动能转换,既要“有中生新”,也要“无中生有”。宜春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优势。宜春大数据产业园内,数娱文创、电商直播、人力资源、数据应用等主要产业板块已基本形成。各县区结合优势产业,打造智慧医药产业园、智慧教育产业园和智慧物流产业园,各有特色。
  
  护好山水 发展新产业
  本报记者 郑少忠 杨颜菲
  抵押了自家的200亩林地收益权,抚州市资溪县彭坊村村民金竹富从县里的“两山银行”贷来30万元。他经营的竹加工厂由此扩大生产规模,月销售额提高了40万元。
  2020年8月,江西省首个“两山银行”在资溪县挂牌成立。通过提供评估、收储、运营、交易以及融资等一站式服务,“两山银行”培育生态经济市场经营主体,提升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成效。
  作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市,抚州近年来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确权、抵押、流转等方面积极尝试,在生态补偿、生态产权融资、生态权益交易等方面主动作为,完善生态优势转化机制。
  2016年起,抚州市与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合作,编制了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与核算办法。2020年底,抚州公布2019年全市生态产品总价值为3907.35亿元,是当年全市生产总值的2.59倍。
  在完成确权、量化、评估等基础工作后,抚州探索建立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
  在金溪县竹桥村,村民余秀峰的老房子古色古香,颇具韵味。不久前,金溪县腾飞旅游建设有限公司对余秀峰的房子进行了修缮,资金就来自于金溪县的创新金融产品“古屋贷”。腾飞旅游建设有限公司以古村经营权为抵押,获得3亿元贷款。
  “修缮改造,激活了这些始建于明代的古宅,进而将其转化为乡村旅游资源。”上饶银行抚州分行行长助理何流说,腾飞公司投资修缮的古村有20个,仅古建筑租金收入每年就达6000多万元。
  抚州的好山好水正不断“卖”出好价钱。“十三五”期间,抚州市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320个,农民人均增收近5000元。
  
  补链强链 产业壮筋骨
  本报记者 周 欢
  “滋滋滋……”激光镌刻机下,经过铝挤、精雕、压铸等工序,一块块平板电脑后壳被打上品牌标识字样。
  “订单生产现已排到明年。”吉安米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声富告诉记者,米田科技是吉安市首家高精密模具制造企业,今年4月建成投产。
  米田科技落户的背后,是吉安不断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不懈努力。
  吉安自2016年起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重点打造,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补链、强链、壮链。2017年,吉安引进南亚新材料科技(江西)有限公司,填补了本地无高端覆铜板生产厂商的空白,公司年产量的30%供应给吉安本地数十家下游企业。
  如今在吉安,半导体照明主要原材料实现自产自销;电子线路板主要原材料铜箔、覆铜板、油墨、干膜等生产企业均有布局;数字视听产业的音频芯片、电源芯片、蓝牙模块自我配套比重达45%……
  “从产业集聚,到龙头带动、配套支撑、纵向成链、横向成群,吉安电子信息产业体系逐步健全。”吉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黄国栋说,吉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约50%的原材料从吉安其它配套企业采购,部分企业相互依存度达100%,形成了LED、数字视听、通信终端及传输设备、电子线路板、触控显示、电子元器件六大产业集聚发展。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规上企业达352家,营业收入达1706.6亿元。
  “下一步,吉安电子信息产业将向5G制造和新兴信息产业两个细分领域发力,导入物联网、区块链信息技术,持续拓展电子信息产业链条。”黄国栋说。
  
  内陆开放 崛起新高地
  本报记者 周 欢
  2014年,60万元。
  2020年,1.5亿元!
  7年间,位于赣州市的江西家有儿女家具有限公司外贸额陡增250倍,奥秘何在?
  “因港而兴!”总经理申飞给出答案。
  “2014年前,我们很少接外贸订单,客户在哪里、货柜怎么装、风险如何防控,都不了解。”2015年,赣州国际陆港建成运营,港口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家有儿女家具公司发出了经赣州国际陆港的第一条外贸货柜,利润翻番。
  “不沿海、不沿边,外贸出口也很便利。”申飞举出赣州国际陆港带来的三大优势:物流成本显著降低,本地报关快捷便利,配套企业加速集聚。
  赣州飞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配套企业。“家具公司只需提供木材品种,我们即可全球找货,第一时间配送至工厂。”公司副总经理陈朝佛领着记者走进紧邻赣州国际陆港的仓库,这里面积达1.2万平方米,堆满了从国外运来的云杉木和松木。
  “过去,从广东运一条货柜回赣州,运费5000多元,如今降至3000元以下,每年节省运费1000万元,而且在赣州即可完成全部报关流程。”陈朝佛说。
  有了赣州国际陆港带来的便利,赣州家具产业加快实现了“木材全球买,家具全球卖”,产值从2014年的700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逾2000亿元。
  “区域性国际货物集散中心效应正在显现。”赣州国际陆港管委会主任罗永锋说,赣州国际陆港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国际货物集散地,现有19条中欧(亚)班列线路、5条铁海联运线路和26条内贸班列,2020年分别开行238列、1553列和15111列,总吞吐量达18.6万标箱。(人民日报)

【#西峡# :凝心聚力绘龙乡蓝图  砥砺奋进谱时代新曲】#讲好南阳扶贫故事# #我为扶贫发个声# #脱贫攻坚看南阳# 凯歌应是新年唱,便逐春风浩浩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目前,西峡县在全县发出奋力打造“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豫鄂陕毗邻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样板”的号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47万西峡人民将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以良好的发展成效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汇聚起推动西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回首2020在奋战奋进中书写合格答卷

●关键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坚持以上率下、党员带头,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依靠基层、发动群众,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自去年2月15日以来,全县无新增病例。

●关键词:三大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高质量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3202元。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17天,居全市第一位,成功摘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金字招牌。相继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省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县称号。

●关键词:工业发展呈现高质量态势

工业经济实现产值530.8亿元、完成工业全口径税收14.6亿元、工业用电量22.6亿千瓦时,均居全市首位。仲景食品在深交所上市,龙成集团连续12年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4家企业跻身省民营企业100强,7家企业进入市30强。

●关键词:特色农业迈入产业化轨道

农业总产值完成63.7亿元,增长2.8%。新发展猕猴桃人工基地和野生资源保护性开发6200亩,全年香菇产量达30万吨、出口6.94亿美元,新发展中华蜂1.7万箱,获评全国蜂业扶贫先进县。被授予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强县称号,荣获全市“两藏两优”擂台赛第一名。

●关键词:第三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8.8亿元,占GDP比重为46.1%,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老界岭景区创成省4钻级智慧景区,恐龙遗迹园创成省5钻级智慧景区。创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获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省农产品电商十强县称号。

●关键词:改革开放获得实质性进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33个部门1782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全县289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部颁证挂牌。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5个,合同引资额176.6亿元。全年外贸进出口完成10亿美元。

●关键词:民生事业得到持续性提升

新增城镇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4793人;扶持自主创业447人,带动就业593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19个老旧小区改造顺利完成。新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400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乔典运文学馆主体完工。

奋斗2021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重点一:深入实施“两轮两翼”战略

“两轮两翼”战略是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必须立足实际,纵深推进,抓实抓牢。

一是以项目建设增后劲。紧盯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瞄准“主新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变谋划单个项目为谋划项目群、产业群。深入实施“八大专项”,突出抓好总投资额448亿元、年度投资额156亿元的124个投资超5000万元重点项目。二是以科技创新提效益。坚持“创新为魂”理念,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工程。制定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清单,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力争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实施产学研用综合平台建设工程。三是以现代金融活血脉。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持续推进商业银行仓储、机器设备、旅游景区门票等质押贷款业务,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立足菌果药特色产业发展,扩大保险覆盖面,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奖补力度。四是以人力资源增活力。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强化人力资源支撑,培植发展动能。依托高等院校(所),引进高层次人才。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升西峡人力资本素质。认真落实“智汇龙乡”计划,统筹解决好人才的科研资金、待遇保障等问题,落实人才政策补贴。

●重点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以培强工业经济、调优农业经济、做大第三产业为目标,推动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延链补链,全速发展工业经济。打造装备制造、特钢、新材料、中药制药及绿色食品、新能源五大产业集群,全面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县。力争全县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0%、9%以上。全年力争新增规上企业40家以上,“四上”企业达到180家以上。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将税收通过总部实现回流。着力打造产值200亿元的特钢产业园、产值150亿元的冶金新材料产业园、产值100亿元的中药制药与绿色食品健康产业园、产值100亿元的制造业产业园。

二是提质增效,全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组建联合研发创新平台,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力争全国食用菌交易市场项目落户西峡。打造全国领先的猕猴桃生产加工基地。坚持土地流转、大户承包、适度规模经营,高标准建设人工基地5000亩。筹备召开2021年中国·西峡猕猴桃高层论坛。打造全国知名的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依托新太阳乳业和健羊牧业等龙头企业,扩大奶山羊养殖规模。依托德森蜂业等龙头企业,发展中华蜂养殖,争创“省中蜂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蜂蜜之乡”。

三是拓宽拓新,全面发展第三产业。做强文旅产业。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老界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标,深化“一核一带一园三区”全域布局,重点培育民宿度假、乡村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全景引客、全业融合。做大电商产业,编制全县物流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物流企业,争创省级电商物流示范园区。筹建县数字信息产业园,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点三:聚力城乡协调发展

以建设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力,强化交通、人力资本、电力通信等要素配置,构建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是完善功能,加快城镇建设。以城乡国土空间规划统领城乡建设,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三年行动,深化“双提双建”活动。启动总投资额63.6亿元的8大类63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17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长效机制,加强城区和集镇精细化管理。

二是协同发力,推进乡村振兴。围绕三产融合,推进“三链同构”,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发展壮大一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逐步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持续巩固提升菌果药特色产业。继续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三是优化路网,强化交通建设。全力推进G312内西交界至丁河段公路建设、G345太平镇至西坪段公路改建和独阜岭等隧道、城乡联营一级客运站等项目建设;坚持“建、管、护、运”并举,争创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重点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深化农村改革;积极稳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工作。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领域改革。二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完善招商引资推进机制,强化签约项目专项督查,加强落地项目后续服务。力争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30个,落地5个以上。培育进出口额超5000万美元行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2.5亿美元。三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更多民生事项“掌上可办”,努力打造“指尖上的政府”,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最后一公里”。

●重点五:打好污染防治硬仗

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重点领域、行业,建立监管平台,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二是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落实禁捕政策。启动阳城污水处理厂等污水治理及水源涵养保护工程,建成丹水、田关污水处理厂。三是积极推进节能降碳。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企业污染防控等级分类,坚决压减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开展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工程试点创建,加快绿色转型。

●重点六: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抓好疫情防控。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强化人物同防、城乡同防,筑牢疫情防控坚实防线。

稳定社会就业。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开辟重点人群多渠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31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20人。

强化社会保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四集中”机制,实施好“政福保”“政康保”工程,加快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

发展社会事业。迁建扩建一批学校建设项目。加快县惠民养老中心、中医院迁建、城区三个卫生社区中心建设。持续做好“两筛”“两癌”免费筛查。完成丹水、太平镇文化服务中心扩建和符沟、鱼库等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改建。设立乔典运文学奖,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

加强社会治理。做好反恐维稳工作,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深化军民融合发展,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继续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加强食药监管,巩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果。

编辑:南阳日报社政务新媒台⑩
来源:南阳日报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三期开工建设】地处海淀区东升镇的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是全市首家国家级乡镇高新技术园区,汇聚了14家特色产业研发机构平台以及35家孵化器、加速器。东升镇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集体产权开办科技园区的路径,解决了农民可持续增收、产业转型升级等诸多问题,成为了城乡结合部产业发展的样本。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目前,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三期已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为大信息、大健康等前沿优势产业提供发展空间,为地区发展提供有利支撑。

集体土地上建起园林式科技园区

上世纪90年代初,东升镇汇集了电焊机厂、铁芯厂、棉织厂等106家老工业企业。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工业企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东升镇通过对下辖的集体资产进行整合清理,以股份形式量化给村民,并用集体土地建起了东升科技园区。如此一来,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每年都能拿到分红。

2007年初,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正式动工。除东升镇原来的工业小区土地,在科技园区规划中,还将其周围的空地规划进来。“说是空地,实际上是个大垃圾场,园区投入2000万元,才完成3.3万平方米垃圾山、大批废品收购站综合整治工作。”东升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几年后,就在这片工业小区及周围垃圾场上,打造出了如今的园林式科技园区。

2010年3月,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一期投入使用,园区绿化率超过50%。原工业小区内的20多栋厂房,按照不同高度分别改造成三至五层的办公楼,统一为赭红色学院派风格。2012年7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正式批准成立“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享受全套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惠政策。一期自开园以来,主动融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优化创新创业服务。10年间,房租收入已由最初的占大头降至如今的40%左右,实现了由“瓦片经济”阶段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科技园成功孵化百余个科创项目

记者了解到,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与各大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创新创业生态,产业转化成果显著。例如和清华工研院合作长达10余年,截至目前,已成功孵化100余个项目,孵化成功率超过90%。2020年,天智航、键凯科技、亿华通和九号机器人等4家企业科创板上市。

九号机器人公司是一家聚焦短距离交通工具和机器人创新研发的企业,产品涵盖平衡车、滑板车、配送机器人等。据九号机器人公司董事长兼CEO高禄峰介绍,公司于2013年下半年入驻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最初只有一个面积约五六百平方米办公区,发展至今公司的办公面积已扩大到1万余平方米,“公司的高速成长离不开科技园的创新服务和大力支持。”

高禄峰介绍,最近九号机器人公司研发了一款割草机器人,主要面向欧洲市场,推广前需在国内找到大面积草坪做测试,“我们提出能否在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的草坪上做测试,园区立马答应了,为我们研发新产品提供了很大帮助。”此外,该公司研发的配送机器人也是在东升科技园率先完成测试的,为此园区还支持该公司对电梯进行了适配的智能化改造。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支持企业创新创业发展,园区还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等资源,形成“项目入口-孵化器-加速器-上市企业”的多层次接力式培育链条,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

到2023年海淀经济规模将达万亿

据了解,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分三期开发。目前,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建成后将形成近100万平方米物业,为大信息、大健康等前沿优势产业提供发展空间,与周边金隅科技园等产业空间总体量将达300万平方米,相当于中关村西区,预计地区总产值将超过3000亿元,税收300亿元左右。与此同时,三期工程也已破土动工,建成后将在京藏高速西侧形成5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为地区发展提供有利支撑。

东升科技园的创新服务是海淀区支持创新创业发展的缩影。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海淀区提出“创新合伙人”概念,把科学家、高校、高新企业、第三方机构等各种创新资源整合起来,赋予“创新合伙人”地位,再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组织优势,以企业需求为核心,围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提供服务。截至目前,中关村科学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550家,独角兽企业44家,上市企业242家。“十三五”时期,海淀经济总量年均增速7%左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500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和增长贡献均位于全市首位。

未来五年,海淀区将按照“一产融合、二产做强、三产更优”的思路,积极探索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在产业选择、新动能培育、结构优化、效率变革和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等各方面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预计到2023年,海淀区经济总量将首次迈上1万亿元大台阶,2025年经济总量将突破1.2万亿元。

海淀区“两区”建设 12项任务已落地

当下,海淀区正加速推进“两区”建设,打造新增长极。今年年初,海淀区正式印发《海淀区“两区”建设工作方案》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政策、空间、项目”清单管理,高标准推进政策项目落地见效。

在政策清单方面,目前已汇总了区级层面有效政策共计32项,涉及产业资金、人才、居住、教育、科技服务、政府放管服等六方面。空间资源上,梳理了自贸区目前产业规划用地总建筑规模1500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和在施项目总建筑规模155万平方米,2025年前预计可供应产业空间总建筑规模561万平方米,2025年之后预计可供应产业空间总建筑规模294万平方米。项目清单方面,已梳理世界500强、独角兽、隐形冠军等各类目标企业近600家。

目前,海淀“两区”建设已经初见成效。2021年1至2月份,自贸区海淀组团新增工商注册企业数267家,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近26.7亿元,合同外资金额10585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847.76万美元;“两区”建设方案中的84项任务,已有“海英计划(升级版)”、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离岸创新中心建设、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等12项任务落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Solana 解锁原定于 11 月 10 日,但 Solana 基金会在最近的推特更新中表示,日期已被更改。这相当于整个供应量的 5.4%,即 250 个账户中
  • 打算搞一波去雪乡的年轻团队玩雪 别给老子封了[泪])对我没啥大出息 就是想开旅行社 疫情不结束 我就一直等 我才不会疫情期间去试险 毕竟不是谁都有我老板那个金钱
  • 六七年维权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都是走走过场要不就不在职权内。六七年维权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都是走走过场要不就不在职权内。
  • Def mon 11月17日更新,供参考这份报告是由卡德罗夫带来的,他的头脑已经失去了理智了。扎波罗热(图6)我认为我们很可能会看到这个地区的活动增加,赫尔松部
  • 目前激光打标机在激光加工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激光打标机的防伪技术数据是可以通过进行语言文字、条码、二维码等多种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形式都具有相对应的识读设备,
  • 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对于你的喜欢,我很惊喜也实觉惶恐,没想到能够被素昧平生的你喜欢14年了,万分感谢你的喜欢与支持。二年后…我(王境泽本泽):你知道许凯,他真
  • 记者去四大行求证了一番,其中陆先生朋友的贷款银行,现在申请,确实需要4个多月,“贷款放不出去,任务指标压力大,分行不让还。另一家国有银行表示,提前还款确实要排好
  • 也就是说在整个宇宙当中其他的星体包括太阳也是有一定的寿命的,所以说对人类而言在某一天也会出现灭亡。结合被潮汐效应造成的引力变暗,大量的甩出物质可能已经短暂的模糊
  • 【2019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郊區風景遊覽】#土耳其[超话]##欧洲旅游[超话]##北歐旅行記錄##北欧旅遊記錄##土耳其##带着微博去旅行##土耳其##土耳其·
  • 因为他们是民族精神的真正守望者,笔下即有“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胸怀,也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为他们是民族精神的真正守望者,笔下
  • 在这本书中你会看到:二十个色彩斑斓的怪谈、罪案故事、暗黑寓言布拉德伯里写作生涯的珍贵回忆文学巨匠自认创作生涯中最满意的作品多篇《希区柯克剧场》剧集原作小说以及官
  • 这里汉服娘,想找个长期合作的摄影师,能拍照片和视频剪辑的,想出点作品,希望是达州长期居住的妹摄可以经常联系,家里汉服太多了准备拍点东西[苦涩][苦涩]主页有我照
  • 披荆斩棘的哥哥最近真的超火的,期期不落的追完全部,也get了哥哥们的同款徐记海鲜套餐,真是看的人馋涎欲滴,让我赶紧趁着周末带上家人们一起来饱餐一顿!‍♀️这本书
  • 如果有气虚和血虚的症状,就要及时去看中医调补气血,以恢复正常健康的生理状态。血是气的载体,血虚会导致气虚。
  • 由于热爱冰雪运动,又擅长各种体育项目,1997年,我被调到白山市体育局竞赛训练科工作。虽然多次执裁国内、国际冰雪赛事,但当我受邀担任北京冬奥会裁判时,心里还是异
  • 身体体毛脱落可能不注意不明显,而脱发反应则会很突出,给我们假象好像就只有脱发一般。斑秃主要是刺激、增加营养和休息,一般很快都能治愈。
  • 2. 有些人晚上一个人走夜路害怕,所以唱歌壮胆,但是最好不要这样做,你可以抽根烟或者跑起来!老天爷不会放过你⚡ ⚡ ⚡菩萨神鬼都会看到你的所作所为早早晚晚会来找
  • 你没事吧?你没事吧?
  • 其次,就算你对剧里的任何一个演员都是无感,也没关系,不会影响你追剧,毕竟剧本的质量就撑在那儿(希望后面不要崩,谢谢)。白羊座白羊座可以说是热恋期最好的恋爱对象,
  • 招新要求附图,装扮技能不够的宝子们可以试试特招 也顺便推推权皆9.8-9.14的中秋活动⚠️9月份头牌名单女:桑榆男:安桥⚠️各项天花板名单树洞:茶,鼬,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