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恩法师:
生命的安顿

归宿,
这是佛法
给出的答案

有人问:
生死是人生的大事,人生皆有死,不知佛法对生死、对生命最终的归宿有什么看法?

这的确是学佛的关键问题,此处正好可以说禅。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于拘尸那罗双树之间取于涅槃。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提前一月告知弟子欲取圆寂,弟子哭泣,

大师劝谕开示曰:
吾自知去处,若吾不知去处,必不预报于汝。

沩山灵祐禅师一日上堂说法:

老僧百年后向山下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右胁书五字,

曰 “ 沩山僧某甲 ”。

当时唤作沩山僧,却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却是沩山僧。

毕竟唤作什么即得。

从以上列举的公案,

且道:
过去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圆寂后,毕竟向什么处去?

若能道得过,即与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同参并肩,生死大事了毕,自然识得安身立命之处。

若道不得,还得继续绕路说禅,从理路上体悟领会。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曾说过: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

学佛的人如果不认识本心,

即不能明白生命之根本,

纵然广修六度万行,也总被妄想所迷,随业流转,轮回六道,不得自在。

唐朝华严宗的祖师圭峰宗密禅师开示过于生死之际,

人生有三种自在可以安顿生命:

第一 ,妄念若起,都不相随,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

虽有中阴
( 中阴身 ),

所向自由,天上人间,任意寄托,此为受生自在。

释意:
如果能够不随自己的妄想流转,就不会被业力所牵,

死亡之后,在中阴境界

( 从死亡到投生之间 )

就能够自由选择天上或人间受生,如此往来七次,就能成道。

这叫受生自在。

第二 ,若爱恶已泯,即不受分段之身,自能易短为长,易粗为细,此为变易自在。

释意:
受生自在的境界是能察觉妄念而不随之流转,此处连爱恶之念都不起,

修行到此,就可以用不入轮回,受一段段的生老病死之苦,

而是能于一身随缘变化长短粗细,所以叫做变易自在。

第三 ,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唯圆觉大智朗然独存,

即随机应化千百亿化身,度有缘众生,名之为佛。

此为究竟自在。

释意:
如果能究竟断除微细的尘沙惑、无明惑,

即能究竟成佛,是名究竟自在。

由上宗密禅师的开示,我们明白,欲得大自在,唯在制心一事。

佛在《四十二章经》中说:

“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即此意也。

因此三藏十二部,千经万论的佛法,归结起来,都是教化众生如何调伏自心,

如何善用其心的方法,而用心、调心之根本,即在明心见性!

若不明心,即不知心的起处与落处,就会被妄想所转,

这也正是五祖弘忍大师所说

“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 之苦心所在。

因此,欲识生命之归宿,首先要识心达本,明悟心性。

若有人听到此处,可能会心生怖畏恐惧,不知今生修行之归宿何在。

其实也不须担忧。

因为佛法慈悲圆融,用以度脱救拔一切有缘众生的苦厄。

佛陀在《妙法莲花经·药草喻品第五》中说:

“ 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

《涅槃经.如来性品》说:

“ 又解脱者,
名为一味。”

佛陀随宜宣说三乘十二分教无量妙法,皆随顺众生的根性欲乐,让众生得到随分随力之解脱,以安顿生命,长养善根,最终趋入究竟成佛之道。

略说佛法对生命的安顿,依众生的根性欲乐,可以概括为三乘佛法。

三乘是指人天乘、小乘

( 罗汉乘、辟支佛乘 )、

大乘
( 菩萨乘 )。

一 、人天乘。

这类众生不欣乐解脱圣道,犹自喜欢人天的五欲快乐。

人天乘属于世间的善法,可以解脱世俗的恶业产生的苦恼伤害。

五戒十善是人天乘的基础。

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诳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二 、小乘
( 罗汉、辟支佛乘 )。

这一类众生厌患三界烦恼,偏于自度,不欣乐度化众生。

罗汉乘称为声闻乘,因闻佛之声教,明了苦空无常的道理,

修 “ 四谛 ”法,可以解脱三界之见思惑,而证阿罗汉果,故曰声闻乘。

辟支佛乘又称缘觉乘,根性稍利,

依 “ 十二因缘 ” 教法,修道觉悟,断见思惑,而证辟支佛果,故曰缘觉乘。

三 、大乘
( 菩萨乘 )。

此乘根性大利,从初发心,即具广大誓愿,发菩提心,

修行 “ 六度万行 ”,普度众生,经三大阿僧祇劫,证成佛果,故为大乘。

菩萨者,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译名觉有情,

以能自觉,又能觉悟一切有情之意。

在大乘佛法中,佛陀并为志意劣小的菩萨开示了净土法门,

如果担心将来会退堕,可以发愿往生诸佛净土,修行至不退转再入世间度化众生。

以上三乘,皆是佛陀开示的生命安乐之道,

亦皆是谛实可证之道,世间除此之外,鲜有安乐可寻。

但三乘皆是心外建立,所成就的是权乘位的果位,亦非生命究竟之归宿。

所谓究竟者,即是众生本具的灵觉之心。

此心在凡不减,在圣不增,量等虚空,含摄法界;

万法只是此心,古德云:
“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

但皆因众生妄想执着而不能识得、不能证得。

众生在无量劫轮回中,攀缘外境,妄立能所情见,迷失本心,为妄想所转,故舍家逃逝,流浪三界。

今生有幸,得遇佛法,应当皈信三宝,发无上心,以期打破无明惑业,顿证本具之自心,如十字街头遇见阿爹相似,有多少庆快!

永嘉大师《证道歌》里说:

“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若能如是,始得不疑佛,不疑法,不疑僧,

始能显发生命本具之功德,至此时,方可谓归家矣。

文章来源:《佛教文化》杂志

手机里发现没发的图—m42猎户座大星云,佛系天文博主,随缘出图,彩狸摄,STAR+T。(我)处理
上次钉钉直播处理的这张图,
尼康d5100裸奔+裕众天虎60ed apo,星芒有点裂开和不知道为啥的圈这两个问题以外,拍的很棒,环境是真不错,我也拍了不少m42,周围的暗云气能像他拍的一样的几乎没有过,我这光害太大了,比不上,彩狸兄弟觉得是废片,就丢给我了,稍微一搞,感觉还不错。

《参学六祖法宝坛经体会》·第七十五讲·下

参学《六祖坛经》体会75·下

译文:
一天,六祖叫他的门下弟子十余人,交待说,弘法应该先举述三科法门,运用三十六方面相对法,出没于相对而同时即离却对待的两边,对中道亦不要执著,切不可说任何一切法而背离了自己的本性!若有人忽然向你问法,出语尽皆双句相对,彼来此去相互为因,最后两边的对待尽行除去,更没有其它可著之处。所谓三科法门,就是阴、入、界。阴是五阴,即色受想行识。入就是十二入,即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和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门。界就是十八界,即“六尘、六门、六识”。自性能含育万法,所以叫做含藏识。假如起了分别思量,就是转识。六识的生起,出六根门头,接触六尘,就这样的一十八界都从真如自性而起其“用”。自性如果攀缘于邪,就会起成“十八邪”,自性如果保任得正,就会起成“十八正”。此“用”若属邪恶,即是所谓“众生用”;若属正善,即是所谓“佛用”。无论此“用”之出由何等,或为“佛用”,或为“众生用”,皆由自性之所本有。
论议:
佛法无定法,参禅也没有定论。在未明如来根本法时,切莫妄论是非。参禅只为见性、破执,破执才能见性,若真见性了,也就无执可破了,其归一,也就是归心归性。六祖教门下弟子运用“三十六对法”说法不离自性,其宗旨是一个,破“我法”二执,故于即离两边之下,重申曰更无法,否定重否定,直到无可否定处,放下万缘,连“放下”的念头也放下,才有见性之份,由此悟后勤加修持,保任得自性恒常朗现,才是你我放生命不退转处。
六祖说:“先须学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此亦说法不离本宗,阴、界、入三科,括尽了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此法皆惟心中道。一出一没,当即离空有二边。三十六对,收罗对显之辞。说法或问答,皆不离自性,令识本心见本性,不失本宗。六祖教言:忽有人问汝法,汝出言吐语尽双,皆当取于对法,来去相因而成,使问法者知二法无非对待而生起,失去一方另一方决不会单独存在。穷其究竟,唯是一心。若能二法尽除,不落偏执,情执亦除尽,则无去处可得。法本无法,缘生无自性,无性则空。空而常有,常有而空,互相交彻,为真空妙有。缘起法有二:一、无相如空,则荡尽无有,是相空。二、无自性如幻,而业果永恒不失。以相不真实,相空故,了无所得。此性相二空,方立真空之理。
“三科法门者,阴、界、入。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此总标三科名,即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五阴亦称五蕴,有五法所成。阴有覆盖义,蕴藏妄种,覆蔽真心自性。色阴者,有形体可见,内而地水火风四大幻身,外而四大依报,凡有形体可见可触者,即色阴所摄;受阴是感受是体会,对境物接纳于心;想阴,是思量前境一切想象;行阴,是妄心妄身,念念不停,刹那生灭变化,不停不住者是;识阴,是了别识知,一切事物之心之本体也。这里的色阴就属于色法,就是能看到能摸到,有体有形的,有感受的;受想行识属心法,有感知没有色相。五蕴是色法和心法两种组成的,实际是色心二法。
“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所谓十二入,是由根揽尘,由尘引根。根尘互缘,相因摄取,入识田中,故根尘皆名为入。入者,有引入、吸入、摄入的功能。又名十二处。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通名十二入。十八界者,“界”是各有定位,不相紊乱为界,像界限、标界。“六尘”能染污自心,故名尘。“六门”能通心境,故曰六门。“六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识为分别义。它是由内六根、外六尘互相为缘,中发六识,分别前境。如经云:“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此六尘、六根、六识,就叫做十八界。今明从自性起用,亦即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以上这三科法门,都是自性本具。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括尽了十界诸法,皆当人自心,本来具足。故云:“自性能含万法。”此三科法门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名含藏识”,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这是生灭与不生灭和合之识。《起信论》,依此识立有生灭门、真如门。真如门,即不生灭的自性。寂照不二之本性。生灭门,即一念妄动,三细六粗,可谓“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明众生迷妄之生起次第,由根本无明而生起业转相之三细,三细者,《起信论》讲的分别根本无明之相状者,对于枝末无明之六粗而谓之三细。一、无明业相;二、能见相;三、境界相。三相中,无明业相属于动作相,欲达一法界之理,真心初发初动,为体;二、三为用,有能见所见,但体用不可分,此相用微细,故称三细。六粗者,以缘所现的诸境界,有六种迷相,较三细而言为六粗。一、智相,对有相之物境幻影,妄生智慧而分别诸法,而成法执。二、相续相,对爱乐苦厌之分别,种种迷妄续起不断,为分别而起法执。三、执取相,对苦乐等境,不知不实,了不可得,深生取著,而生起烦恼,苦乐均是烦恼。四、计名字相,对假相假名起分别计量而生烦恼。五、起业相,谓妄分别假名,依妄惑而起善恶诸业。六、业系苦相,谓系于善恶而感生死之苦果。前四相为惑因,第五为业缘,第六相为苦果。这就是因、缘、果。如是因必得如是果,但中间要有个条件,它就叫做缘。“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能所之心既立,心愈缘愈粗,境愈攀愈现,辗转而成生六种识心,出六根门头,见六尘幻境,如是众生、世界、业果相续循环不绝,一切万法自恃本具,皆储存在第八识中,就是阿赖耶识。此即三界惟心,万法惟识,心现识变。众生生死于六道中主要的就是靠第八识储存仓里的善恶,善多生善道,恶多堕三恶道。“若起思量,即是转识。”一念心生十法界,识心一动便成善恶的业识,此业识而成转识,业识根本无明,一转而成能见之识。八识中第八识为本识,其它那七识为转识。八识有一半生灭,一半不生灭。从不生灭而言,就叫大圆镜智。从生灭者言,则为垢染识,待转而成,故可云转,假名为识,非不要此识,也不是此识泯灭了。故云不转。迷称阿赖耶,悟称大圆镜。它是一体二名。“若起思量,即是转识”之意。
“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真如妙性乃不变之体,其用又能随缘,六识、六门、六尘十八界,皆是其随缘妙用,故曰“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这就是万法惟识。正因为真如妙性可随缘,故有邪正之别,而具性善性恶。随恶用时,名众生用;随善用时,即名佛用。自性若迷,则起邪根对邪境,邪妄识心,成十八邪。自性若悟,则根、尘、识,成十八不共法。是故“善用则名佛用,恶用则为众生用”。此即除病不除法。像眼睛有病,见空中花,眼睛无病,花即除没,空始存。众生亦然,妄见诸法。但除妄惑,妄惑若灭,则无法可除。若悟自性者,起十八正,此根尘识心,得圆满自在慧,摄化群机,一多互用,大小相容,现尘现界,现善现恶,不相为碍,种种变现,皆合清净涅槃妙德。故云:“善用即佛用。”由此可知,恶用即生死本,善用即涅槃因。称体起用,用用不离自性;体用一如,性相不二;善恶一切惟心。若净若圆则成果德。
“用由何等,由自性有。”一切万法皆起于自性,十八界无非自性。自性随缘,不妨起用。无对论对,以应机宜,故曰:“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未完待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大连撞人致5死嫌疑人被批捕#】据大连检察微信公众号消息,2021年5月26日,大连市检察机关依法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大连“5.22”案件犯罪嫌疑
  • 4.、盘突破前三天还没有赚钱,接下来最好也别做结账人。(注意安全周三就提了)最后,祝好,520快乐,一个交易结束后,忘掉你今天的所有交易,苦恼和窃喜都无任何意义
  • 你整天攒福报,也没暴富啊~~”如果对【福报】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能够暴富”层面,那么恕我直言,太狭隘了。对于“劫难多且很复杂”的人,需要消耗大量【福报货币】那肯定
  • 店内人手有限,jsk+op总数最多拍20007yio迈阿密国际VS华盛顿联 圣保罗VS弗鲁米嫩塞亚特兰大联VS纳什维尔快点快点的点点滴滴舒适柔软人 辰的声音尽管
  • 拍摄自己或者别人一天的生活记录。拍摄自己或者别人一天的生活记录。
  • “其中众生”:在须弥山和铁围山其中的众生:“悉令发无上菩提心”:都令他们发无上菩提的大道心。“其中众生”:在须弥山和铁围山其中的众生:“悉令发无上菩提心”:都令
  • 真的羡慕42岁的陈乔恩还能保持一颗少女心,可是她要在作品中演少女,就很突兀了。真的羡慕42岁的陈乔恩还能保持一颗少女心,可是她要在作品中演少女,就很突兀了。
  • ✨遇白不散 一路有你 也有我们✨ 这一路以来,有的人走远了,也认识了新的人,当年还在读书天天看直播的一些臭宝们,也要出来接受社会的毒打了。一直都觉得跟小白也是非
  • 镜心 如果你想改变主意千万不要委屈自己只要你心里想做什么就去做吧我把你带到这儿来是让你听见自己心里的声音我不愿把一个人委屈的留在自己身边我一样生活得不快乐不管你
  • 未来我们一直都在#从开始到未来,只为王俊凯#非但有酒,“飞弹”还有牛 大家好,今天依然由我——“无酒不欢”的董事长村井给大家介绍一下舩坂酒造店所在地—飞弹高山的
  • 幸福,不是你拥有多么优越的物质生活,而是你内心的愉悦晴朗,和一些小小的幸运与快乐、真切的宽容与满足。但倘若时光倒流,我大概还是会小心翼翼的写好标签,满心憧憬的想
  • 如今你的每一秒只不过都在为曾经的选择买单罢了。人性的丑陋之处就在于:凡事太容易原谅自己,又太擅长于迁怒其他你毋努力你说我爱笑,爱乐观,啥事都傻笑一下我想说我只是
  • 就是虽然‮会你‬付出100%的努力,‮是但‬你不要把胜‮当利‬成唯一的结果,‮肯他‬定会有失败‮所,‬以想跟大家说‮是的‬,当你认‮一为‬切都不重要的‮候时‬,
  • 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是一个红矮星,至少有一个和地球一样质量的行星绕其轨道运行,比邻星b,去年2月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认为生命——
  • 北电表演学院院长评价杨幂:她很透明,像个水晶一样,感情很真挚。北电表演学院院长评价杨幂:她很透明,像个水晶一样,感情很真挚。
  • !!
  • 这周又开始折腾了一下新菜,咖喱鸡and糖醋肉,下厨很解压但…好费时间…… 更多时候一个人吃饭还是以凑活为目的 北北真的是一个太温柔的女孩子了出门打工一天 一回寝
  • 上了大学才发现时间真的过得好快,也好怀念之前爸爸妈妈都在身边的日子,最近老是回忆起好多有趣的往事,鉴于我这狗屎记性,以后回忆到什么就在微博碎碎念一下吧[太开心]
  • 这会呢 想记录一段感受 源于昨个续签房子的事儿 回到西安,整11个月了 起初的七月 有过思念成疾,一个人躲在家里,哭泣,因为除了它,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孤独
  • 这是个做了五年的计划.. 以前西藏在心中,现在西藏在路上[心] 两天前自驾到成都,休整一天,今日进藏. 朋友让发攻略,我来交个作业 第一天,路上没什么光景,连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