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金宇澄:众生喧哗下的“不响”才是真实的】做小说编辑,做梦都想着明天上班收到一篇语言特别的小说——不是说语言“好”,而是“非常特殊”,有非常独特和个人的气息,小说最要紧的是语言、语感。拿到稿子、拿到书,看第一个十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般还是特别的语境,不是等看完整个作品,了解全部内涵才下结论。第一个打动你的就是文字和语感,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特别看重的。

文|李菁

【“潜伏者”】

三联生活周刊:从某种意义上说,您有点“大器晚成”的意思,其实您很早就写小说,也发表了不少作品。但是自从1991年发表了小说《轻寒》之后,除了零星的几篇作品外,后来几乎停笔,直到《繁花》问世,所以有人称您为“潜伏者”。您潜伏的这些年发生了什么?

金宇澄:我1988年到《上海文学》,一直做编辑。发现做了编辑再写小说,就会打架——白天认认真真挑别人小说的毛病,晚上有冲动自个儿写东西,第二天一早,编辑眼光回来了,看自己昨天写的,都什么呀?因此不写了。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的想法是永远弃笔吗?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重新开始“写作者金宇澄”的身份?

金宇澄:当时就是随波逐流,假如没有后来这个很偶然的契机,我可能结束写作了。有一天,一位朋友说,某某人在“弄堂网”写真名真姓别人的八卦了,我好奇去看。这是一个上海本地的网站,基本是上海话写作,此人书写的对象,都是我们认识的人,我想,有名有姓写他人的私事——北方话说是“埋汰人”了,不大合适,内容也没多大意思,我知道的市民生活更有趣,所以开帖子写写普通民生。这网站现在没了,但没这小插曲,不会有写《繁花》的冲动,这事情非常有可能刺激到我了。

三联生活周刊:做文学编辑好多年,暂时告别了写作。而看《繁花》的感觉是一股气贯通写下来,好像之前各种各样的积累在瞬间爆发,突然就酿成了酒。您在下笔之前就把文体或风格已经想好了吗?

金宇澄:这是一个全世界上海人用沪语发声、唱歌,晒上海旧照的论坛,我也就用上海话试着写,重要的是我用了假名“独上阁楼”,这也是《繁花》开篇第一句话,我忽然就变成了一个最自由的陌生人,没有任何负担,全新的写作体验,周围也都是陌生人,相互都那么新奇、好奇。我这个懒散的人突然警觉了,充满“我要打起精神来”的感觉。
小网站很稳定,每天100来个人看,心态都很放松。如果换成大网,每天无数人灌水,我可能早就歇菜了。当天贴了开场白,人人上来打招呼“爷叔侬好”等等,写了几天,就有人上来问:“侬到底啥人?你是什么人?到底谁的马甲?”坛主也悄悄问我,是不是某某人的马甲?

意思就是我写得好,获得这样的重视,对自己就不再怀疑了,写得很顺,每天更新一节,底下立马是各种评论,极为热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天天直播。兴奋的焦虑是,打个比方,等于人突然“怀孕”了,“不正常”,成天想“下一步该怎么办?”,今天发出一节,立刻就想明天的故事。

说起来我特别佩服“鸳鸯蝴蝶派”那些老作家,包天笑时代的那些传奇,以《广陵潮》出名的李涵秋,《江湖奇侠传》的平江不肖生,真名向恺然,都可以每天三家报纸连载三个长篇——当然每天文字只有豆腐干大,一般是下午躺在一烟馆里,门外三家报社小伙计等着,一筒烟抽完,“拿纸过来”,小伙计拿来一纸,立刻就在纸上写完,小伙计跑去排字,第二个伙计送纸上来⋯⋯脑子里都想好了。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您的工作节奏是怎么样的?

金宇澄:记得是那年5月11号开的帖,早晨8点贴上去,状态很兴奋。为什么?5月份是上海最好的季节,天蒙蒙亮就可以起来写,气候不冷不热。写完天已经亮了,然后吃早饭,去上班。我的猫都知道了这节奏,有一天没起床它就过来不断地叫唤。上午10点打开“弄堂网”,看好多人七嘴八舌地议论,很好,几秒钟的快乐,立刻想明天的内容⋯⋯

每天写2000字、5000字、6000字。写完读者即看,完全投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因此特别理解年轻的网络写作,跟传统的面壁写作不一样,不再是等全部完稿,最终只是给一个编辑看,听这个读者的结论的写作。每天每一节,我都面对真正的读者,完全看得到他们的意见。因此这是“极豪华奢侈”的写作,这状态当然考验人,我经常会获得超常的发挥,内心也相当急迫,其他活动一概拒绝,这样一直写到10月底,统计字数二十几万,吓了我一跳——希望尽快结束吧。后有评论说,《繁花》推进得越来越快,现想想蛮后悔,实际是可以再放缓一些的。

单行本从头到尾,完整保持了连载时期每天每一个自然段突然结束的特点,预留“且听下回分解”的余味,这是面壁写作难以达到的节奏效果。

三联生活周刊:我还好奇一个技术性问题:书里这么多的人物您怎么记得住?作为读者阅读的时候,可能还经常都忘了这个人物是谁,要重新回头再找线索。您在写作上是怎么解决的?比如列一个提纲,还是这些人都活在您的脑子里,他的身份、他的腔调⋯⋯不需要这些提醒?

金宇澄:网上写一个礼拜觉得不对了,不是“开无轨电车”,是小说,这就要人物表、提纲,要安排结构——开帖是随便聊大天,张三怎么样、李四怎么样,然后提到了上海男人陶陶卖大闸蟹——就是《繁花》开头一节。“大闸蟹”这节是上帝给的礼物,门忽然开了,进入到过去的上海,联系到记忆和许多熟人,一切突然打通了。

像一副牌一下子理顺,人全罩在里边,可以一眼望到头,因此停了两天,结构是用两种颜色的笔,红字算一章,蓝字一章。比如红字大闸蟹,是一种提示,几个字就知道是写谁,包括其他关键字,都可以一看就知,就这样提示,红字蓝字,完成就划去,其中如果有不能预想的变化,我在一旁列出,或另贴一纸,但到了结尾,竟然完全按照了预设。读者稍微用心一下,会发现《繁花》里的人其实并不多,一眼就知道哪几个人最要紧,其他很多人也就是风景,环境、气候是风景,周围的人群,其实就是各种的景色。

【沪语写作与被标签化的上海】

三联生活周刊:您是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要写一部非常独特的小说,还是说一直是无意识的,但这个念头根植于您脑中可能二三十年了?

金宇澄:我这年龄的作者都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文本实验热潮。可以说当时的写作者们,特注意实验、摹写各种文本,特在乎个性,因此创作呈现的样式千奇百怪,什么表达都有。

这种文学趣味环境,与“80后”“90后”作家不一样,是一个恶补和照搬的时代,突然出现大量仿西方流派的作品,法国新小说、“垮掉的一代”时期⋯⋯强化“个性化表达”、写作辨识度⋯⋯然后,我暂别了小说,是休眠状态,也有那种不甘心、“没有完成任务”的心情,这次一旦触碰到了立刻就回头了。

另一原因是,受论坛沪语的启发,心里知道,很少有作者用所谓“上海官话”写小说,在北方语系方言的大背景下,上海话一直是小众、边缘的。《上海文学》的作者们,最多点缀几句上海对白,以示特色——编辑还得十二分注意它们是否通文。我的工作,就是修订到让所有华文读者都能懂,因此我对于沪语,一直有潜移默化的敏感,知道沪方言很有魅力,也容易“隔”。其实文学并不承担传播方言的任务,方言就是好看,标准普通话,客观上是“人造”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解释就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它进入了词典,就没变化了,而任何地域自然生成的方言,原汁原味,活泼接地气,也随时间一直活泼地变更,它们从不固定,因此小说和影视都喜欢方言对白,因为它们更生动。普通话对于国计民生来说,功不可没,多少也切断了地域水土的显著特征,包括人耳听觉的敏感度——比如我爱去广州,一听见出租车里的电台,就知道广州到了。城市之味,通过语言声音,露出了地域的特征,普通话,等于千城一律的城市高楼,而我最想看的却是属于本土的房舍,比如看到了上海的石库门,就知道到上海了。对上海话,我没有自恋,我在北方生活了多年,我在小说里慢慢改良和修订它,目的就是尽量让非上海读者了解这地域。

现今回想,上海这个本地网站,启发了我的沪语写作兴趣,网站里以上海话写作、倚老卖老的各种能人,对我也产生很大影响。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我是上海人,母语是上海话,但数十年写作,一直是用普通话思维,所以初用上海话写,磕磕巴巴,经常文不达意,心里坚持用上海话,知道有些可用上海话表达,有些就要改换,比如不用“侬”,我改为直呼其名等等,读者看不出来35万字的小说,没有“侬”——就是“你”——这第二人称词,因为这是常用字,如果每一页满满的“侬”,读者肯定受不了的,如果改用“你”,也就不是上海话了,这就是转换。

做小说编辑,做梦都想着明天上班收到一篇语言特别的小说——不是说语言“好”,而是“非常特殊”,有非常独特和个人的气息,小说最要紧的是语言、语感。拿到稿子、拿到书,看第一个十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般还是特别的语境,不是等看完整个作品,了解全部内涵才下结论。第一个打动你的就是文字和语感,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特别看重的。

(录音整理 杜昶德)

全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第7/8期

【情商究竟是什么?】在社交生活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情商#小毛病大危险##小毛病大危险#的存在,比如对别人的情绪很敏感,或者能够很好地理解别人在表面风平浪静之下的意外之举。情商是什么呢,情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它往往是教育的结果,情感教育的意义远远大于所能接受的一切正规教育,而我们能接受到的情感教育远远不够。(

【情商究竟是什么?】在社交生活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情商的存在,比如对别人的情绪很敏感,或者能够很好地理解别人在表面风平浪静之下的意外之举。情商是什么呢,情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它往往是教育的结果,情感教育的[月亮][亲亲]意义远远大于所能接受的一切正规教育,而我们能接受到的情感教育远远不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论文中,刘倍贝等人研究了“为什么在其他的多行星系统里,很多超级地球行星并不是像太阳系行星这样平稳而有序地运转”研究中他们提出一种“反弹”设想,认为原行星盘气体耗
  • 昨天有顾客问:喷雾带回家怎么用[疑问]让我告诉你:皮肤干燥了可以用皮肤总是出油可以用洗澡出来懒懒的不想用护肤品可以用出门上了妆同样可以用皮肤正在敏感,不能用护肤
  • 其实,分手后的你一直活在自己的思想圈里面,挽回也只是建立在你的个人自私的想法基础上去做的事情,真正的挽回感情,要讲究方法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而是要懂得换位思考,
  • 昨天晚上回家 大姨 二姐他们来了 然后吃完饭我就在东屋写作业 他们吃完的就去东屋溜达走一圈 然后二姐就来我旁边炕上坐着 问我 你现在的目标是什么啊 当时我的回答
  • 你那个网友吗”我:“因为ssp整天催着我谈恋爱”Hqc:“?”我:“因为你没有听出来我又在胡乱cuessp”哈哈哈哈哈哈Ssp经常被我拿来顶各种锅比如说“ssp
  • 就希望你可以演自己想演的戏,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要开心要快乐,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和眼光,做自己,要自信,要一直演戏啊,演一辈子,我要看一辈子你的戏[打call],
  • #早安[超话]#人生万千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失从缘,心无增减,看清与看轻,事与愿违,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有的已经起床谋生,有的是被喇叭抓起来做核酸有
  • 针对线上交易短暂开放一事,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客服工作人员26日回应称,他们也是在储户致电银行之后才知道的这种情况,具体内情暂不清楚。针对线上交易短暂开放一事,开
  • 每年到十月底,山西运城儿女都会像微商一样打广告,其实我们不是微商,只是想帮家里的父母分担一点生活的压力,把他们辛苦种植的水果让更多人能吃到,刚好您需要,正好我家
  • 刷到一个身在国外的UP主去看演唱会的视频,弹幕感慨那些被疫情偷走的青春。——Turn——翻看17年演唱会的照片,快乐得都快溢出屏幕,再看视频依旧还是很激动,梦回
  • 由法国甜蜜忆古乐团和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中心联合制作的皮影大戏《熊猫成长记》即将在中国上演!【全国皮影艺术展长沙开展】9月29日,“影之美”全国皮影艺术展在长
  •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该科以病人为中心,以中医治疗为基础,积极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成效突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彰为“改善医疗服务示范科室”。(山西青
  • )No914 爸爸不在家的第一天,我们有点嗨,妈妈给我报了个画画班,让我学画画,然后正好是九九重阳节,妈妈请姥姥姥爷和我吃了一直想吃的鱼。我心情忍不住的好起来,
  • 没人租房子的时候,要求对方签10年,看到人家生意能做下去了,或者其它店面的房租高于自己的房租,就要涨租金!湖南长沙,陈女士和房东签了10年的租赁合同,房东提出一
  • 又一次三个人过生日,好久没有和小张一起过生日噜,今天居然有勇气走进了lv的店门哈哈哈哈,coach 的奶茶色tabby也好喜欢,去试了阿玛尼206居然意外的好看
  • [哈哈][哈哈] 和我一起去公园里陪乐乐玩 陪我逛超市(买了各种口味的纳宝帝威化饼干) 玩了超级超级幼稚的猜中指游戏(我只赢了一次[苦涩]) 吃了他最喜欢的
  • 仲恺潼侨9对老年夫妇办集体婚礼】[心][心]昨日,仲恺潼侨9对老年夫妇和1对年轻夫妇过了个特别的重阳节,一起牵着心爱的人穿婚纱照相,走红地毯过集体婚礼,美美地弥
  •      报道称,安徽省亳州市集中归并涉及职工退休的18个事项,由“多地多窗多次”转变为“一地一窗一次”为退休职工提供更多便利。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881人申报
  • 源哥对不起了,你别怪我,我在不站出来为你发声,我真的不配做你的小汤妹了,你看看你的四叶草,她们是怎么对你的,你在上海50度高温下拍戏,她们一个个都不知道关心你的
  • 粉丝宝宝们一直在问的:积分不够不能买券怎么办?不妨带着家人朋友闺蜜一起去上海陆家嘴中心L+MALL,打卡拍照,吃喝玩乐,最最最重要的是,现场玩小游戏,就能领取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