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做恶梦?当心魂魄外游中鬼邪!(附道教辟恶梦法)

圣手道医 今天





01

做梦是一个重要的日常生活现象,数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我国虽然从上个世纪中期才正式开始产生专门的梦学,但实际上,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无论是儒、释、道,还是中医学,都已形成了以“占梦”、“攘梦”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系统的梦的理论。

道教对于恶梦形成机制的认识以及“辟恶梦”之法的运用,有其独到之处,而且对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也产生过较为积极的影响。因此,研究道教的辟恶梦之法,既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传统梦学理论的认识。

中国古代对于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人们为了占梦而分“六梦”:“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日思梦,四日痞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

汉郑玄注“正梦”曰:“无所感动,平安自梦’;注“噩梦”曰:“惊愕而梦’;注“思梦”日:“觉时所思念之而梦’;注“痞梦”曰:“觉时道之而梦”;注“喜梦”曰:“喜悦而梦”;注“惧梦”曰:“恐惧而梦”。

“六梦”的划分在中国传统梦文化中影响深远,而郑玄的注解则明确地解说了梦的形成机制。

《周礼》之后,汉代王符在“六梦”的基础上又将梦做了更为细致的划分,指出:“凡梦,有直,有象,有精,有想,有人,有感,有时,有反,有病,有性。”后来,隋唐时期名医杨上善从临床的角度,删繁就简。

将梦归纳为“征梦”、“想梦”、“病梦”三种,指出:“凡梦有三种:人有吉凶,先见于梦,此征梦也;思想情深,因之见梦,此为想梦也;因其所病,见之于梦,此为病梦也。”

这些有关梦的不同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对于梦的研究的不断深入。“梦想”一词,往往与浪漫和美好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梦并不全是美梦,正如古人所分析的那样,日常之梦除了“正梦”、“喜梦”之外,还有“噩梦”、“惧梦”等令人惊恐的梦,这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恶梦。因此,人们在享受美梦所带来的快乐之余,时常也会受到恶梦的惊吓,很多人的正常生活甚至还会因而受到不小的困扰。

恶梦又称作“噩梦”、“梦魔”,古人也有“卒魔”、“魔不痞”等说法。现代医学将恶梦又名为“梦中焦虑发作”,因为做恶梦的人在梦中及惊醒之后常常会伴有严重焦虑和恐惧。



02

中国历史上关于恶梦的这类记载较多,最早的记载如《左传》:“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坏大户及寝门而人。公惧,人于室。又坏户。公觉。”

所谓“大厉”就是指通常所说的鬼怪。晋侯梦见被一个披头散发,捶着胸脯跳跃而人的厉鬼追打,在他惊醒之后不由得恐惧万分,竟在几个月后因此而命丧黄泉。

此外,《周礼》等其他古籍中也有不少关于恶梦的记载。这说明古人对于恶梦已经有了较为深人的观察。关于恶梦的起因,如前所引,郑玄认为,恶梦是由于白日里突然受到惊吓或因心怀恐惧所引起的。对此,先秦道家以及后来的道教则提出了全然不同的观点。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列子》,在借鉴和吸收《周礼》“六梦”思想的基础上,对于恶梦的成因重新做了解释。他说:此六者,神所交也。不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惑其所由然;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知其所由然。知其所由然,则无所但。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故阴气壮,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而烙炳;阴阳俱壮,则梦生杀。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是以以浮虚为疾者,则梦扬;以沈实为疾者,则梦溺。籍带而寝则梦蛇,飞鸟街发则梦飞。

在《列子》看来,人做怎样的梦,与人的身体状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际遇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人体内阴阳之气不协调、不适度,就有可能梦到恐怖的水火之灾或者生杀之难等,从而形成恶梦。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也有相似的说法:“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又如:“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籍籍”。

到了晋代,葛洪则用所谓“魂魄”之说来解释恶梦的产生,认为恶梦的产生是由于魂魄外游被邪物所拘执,想要回归人体而不得所造成的。他说:“魔卧寐不痞者,皆魂魄外游为邪所执录,欲还未得所。忌火照,火照遂不复人,而有灯光中魔者,是本由明出,但不反身中故耳。”葛洪不仅以道教的方式解释了恶梦的形成机制,同时也指出了防范恶梦的一些禁忌。这对后世道教形成完整的辟恶梦之法具有重要的影响。



03

道教较为系统的辟恶梦之法大致形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其一:东晋上清派道书《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中载有“太素真人教始学者辟恶梦法”:若数遇恶梦者,一曰魄妖,二曰心试,三曰尸贼,此有厌消之方也。若梦觉,便起坐,以左手第二指捻人中三七过,啄齿三七通,而微祝曰:“大洞真玄,长炼三魂,常守七魄,第一魂速守七魄,第二魂速守泥丸,第三魂守心节度,速启太素三元君。某向遇不祥之梦,是七魄游尸来协万邪之源,急召桃康护命,上告帝君。五老九真,皆守体门。黄阔神师,紫户将军,把钱握铃,消灭恶津,反凶成吉,生死无缘。”

毕,又卧,必获善应,向造为恶梦之悉,则受闭于三关之下也。三年之后,帷感应而有梦也。梦皆如见将来之明审也,略无复恶梦,仍无不祥之想也。若夜遇善梦者,吉。应好梦而心中自以为佳,则吉感也。卧觉,当摩目二七遍,急闭目以两手掌从内向外摩之,叩齿二七,而微祝曰:“太上高精,三五丹灵,蜂宫明彻,吉感告情,三元守魄,天皇授经,所向谐合,飞仙上清,常与玉真,俱会紫庭。”毕,此大洞秘诀,以传于始涉津流者也。

这段“辟恶梦法”首先说明了造成恶梦的三个主要原因:魄妖、心试或尸贼,并认为,“遇不祥之梦,是七魄游尸来协万邪之源”,也就是说,恶梦是由于人的心以及魂魄中了鬼邪而造成的。这一关于恶梦形成原因的解释,与葛洪的说法如出一辙。

重要的是,这里还阐述了辟恶梦的具体做法:按摩有关穴位或身体部位,“以左手第二指捻人中三七过,啄齿三七通”,“摩目二七遍,急闭目以两手掌从内向外摩之,叩齿二七”;同时,默念祝词,祈求神灵,驱邪还魂。此外,这段“辟恶梦法”还阐述了求得善梦的做法。

其二:南朝宋灵宝派道书《洞玄灵宝道学科仪》中载有“解恶梦品”:

凡是道学,当知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炼心未精,六识缘境,日以心斗,招得恶梦。若道士、女官及外众男女,遇恶梦时,当长跪,向北方启太上大道君,言其状,乞得返凶为吉,返祸成福,密呢曰:“太真玉女,侍真卫魂,三宫金童,来守生门,化恶返善,上书三光,使我长生,乘景驾云。”呢毕,咽唾七过,“尸齿七通,返枕更卧,凶邪消化,返祸为福。梦忏所见非常,懊无语人,不言则吉,论之则凶,不论不言,万代无患也。

这段“解恶梦品”认为,养生的最高境界其实是无梦,而恶梦的发生则是缘于心性修炼不精、平日里受到了鬼邪的侵扰而招致。显然,灵宝派的这一有关恶梦形成机制的解释,与上清派有着一定的区别。

但是,在辟恶梦之法方面,两派则大同小异,或是默念咒语,祈求神灵,或是“咽唾七过,叩齿七通”。需要指出的是,“解恶梦品”还认为,恶梦醒来之后必须“慎无语人”,不得告诉他人,否则就会有凶险。

其三,南朝梁道士陶弘景在治疗恶梦方面,总结了以往道教的辟恶梦之法。

他的《真浩》记录了上述“太素真人教始学者辟恶梦法”,并且发挥了《洞玄灵宝道学科仪》“解恶梦品”中所谓恶梦“不言则吉,论之则凶”的思想,指出:“善梦可说,恶梦默之,则养性延年也。”

与此同时,陶弘景还十分重视用药物治疗恶梦。《真浩》记载:“枕察香一具于颈间,辟水注之来,绝恶梦矣。常存三关佳也。”应当说,陶弘景是较早提出应用赓香治疗恶梦的道教医学家。除此之外,由葛洪所撰、经陶弘景增补而成的现存的《肘后备急方》中还有用其他药物治疗恶梦的诸多药方,如:“带雄黄,男左女右’;“以虎头枕’;“取雄黄如枣核,系左腋下”;“作犀角枕”;“以青木香内枕中,并带之”等等。

从东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其一,默念咒语,祈求神灵;其二,“叩齿”、“咽液”,按摩有关穴位或身体部位;其三,运用某种药物;其四,“慎无语人”。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实际上成为道教治疗恶梦的基本法则,并在后世得到传承。



04

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属于道教医学的内容,这其中既有属于道教方面的方术,又有属于医学方面的疗法。重要的是,道教辟恶梦之法中的一些内容或思想为古代中医学所汲取。

陶弘景运用赓香来防止做恶梦的方法,在古代中医的一些经典著作中多次被引用。唐代王熹所撰《外台秘要方》有“人喜魔及恶梦者方”,其中之一就是“枕赓香一分于头边。”

宋代张果在所著《医说》中也说:“置庸枕中可绝恶。”明代周王朱楠撰《普济方》,其中“治魔及恶梦”中提到:“用赓香不拘多少,安头边,佳。又灌香少许在口中。”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载:察香“佩服及置枕间辟恶梦”。

由此观之,陶弘景所采取的安放赓香于枕边以辟恶梦的方法,在我国古老的中医传统中已成为了公认的良方。

除用察香之外,道教还有采用丹砂以辟恶梦的方法,而且也为古代中医所运用,并深信不疑。张呆在《医说》里就说道:“钱巫少卿忽夜多恶梦,但就枕便成,辄通夕不止。后因赴官,经汉上与邓州推官胡用之相遇,骤中同宿,遂说近日多梦,虑非吉兆。胡曰:昔当如此,惊怕特甚,有道士教戴丹砂。初任辰州推官,求得灵砂,双箭链者戴之,不涉旬即验,四五年不复有梦,至今秘惜。因解髻中一绛纱袋遗之。

即夕无梦,神魂安静,《真浩》及他道书多载丹砂辟恶,岂不信然。”而且,这一记载还出现在《本草纲目》等其他医学典籍里。这说明道教用丹砂辟除恶梦的做法,也被历代医家所广泛接受。

此外,存于《肘后备急方》中的道教辟恶梦之法所用的其他诸多药方,也为后来许多医家所汲取。

唐代名医孙思邀在其所撰《备急千金要方》中论及辟恶梦的方法,指出:“夜梦恶,不须说,旦以水面东方嘿之,叹日:恶梦着草木,好梦成宝玉。即无咎矣。又梦之善恶,并勿说为吉。”



05

这里所谓“夜梦恶,不须说”,实际上就是汲取了道教“慎无语人”的思想,而且,孙思邀还运用咒语“恶梦着草木,好梦成宝玉”。用这一咒语治疗恶梦的方法,为后世医家所接受。而事实上,这与道教辟恶梦之法运用咒语,虽内容有所不同,但其功效是一致的,概属于心理疗法之类。

“叩齿”、“咽液”是道教辟恶梦之法中的重要内容,其实,这也是道教重要的养生之方,并被古代中医所采纳。隋代巢元方所撰《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引《养生方》云:“《仙经》治百病之道,叩齿二七过,辄咽气二七过,如三百通乃止,为之二十日,邪气悉去;六十日,小病愈;百日,大病除,三蛊伏尸皆去,面体光泽。”

综上所述,作为道教医学的组成部分,道教辟恶梦之法虽然有其宗教的内涵,采纳了道教方术,但其中也有属于医学方面的内容,并被古代中医学所汲取,因而对于古代中医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然,道教辟恶梦之法中的一些方法,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有些药方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比如《肘后备急方》载:“人喜魔及恶梦者,取火死灰,著履中,合枕。”唐代王煮《外台秘要方》则载:“取烧死人灰,著履中,令枕之。”仁川宋代医药学家唐慎微的《证类本草》也载:“取火烧死者灰,著枕中、履中。”今天如果用这样的药方治疗恶梦,也许还会适得其反。

人为什么会做恶梦?当心魂魄外游中鬼邪!(附道教辟恶梦法)

圣手道医 今天





01

做梦是一个重要的日常生活现象,数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我国虽然从上个世纪中期才正式开始产生专门的梦学,但实际上,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无论是儒、释、道,还是中医学,都已形成了以“占梦”、“攘梦”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系统的梦的理论。

道教对于恶梦形成机制的认识以及“辟恶梦”之法的运用,有其独到之处,而且对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也产生过较为积极的影响。因此,研究道教的辟恶梦之法,既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传统梦学理论的认识。

中国古代对于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人们为了占梦而分“六梦”:“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日思梦,四日痞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

汉郑玄注“正梦”曰:“无所感动,平安自梦’;注“噩梦”曰:“惊愕而梦’;注“思梦”日:“觉时所思念之而梦’;注“痞梦”曰:“觉时道之而梦”;注“喜梦”曰:“喜悦而梦”;注“惧梦”曰:“恐惧而梦”。

“六梦”的划分在中国传统梦文化中影响深远,而郑玄的注解则明确地解说了梦的形成机制。

《周礼》之后,汉代王符在“六梦”的基础上又将梦做了更为细致的划分,指出:“凡梦,有直,有象,有精,有想,有人,有感,有时,有反,有病,有性。”后来,隋唐时期名医杨上善从临床的角度,删繁就简。

将梦归纳为“征梦”、“想梦”、“病梦”三种,指出:“凡梦有三种:人有吉凶,先见于梦,此征梦也;思想情深,因之见梦,此为想梦也;因其所病,见之于梦,此为病梦也。”

这些有关梦的不同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对于梦的研究的不断深入。“梦想”一词,往往与浪漫和美好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梦并不全是美梦,正如古人所分析的那样,日常之梦除了“正梦”、“喜梦”之外,还有“噩梦”、“惧梦”等令人惊恐的梦,这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恶梦。因此,人们在享受美梦所带来的快乐之余,时常也会受到恶梦的惊吓,很多人的正常生活甚至还会因而受到不小的困扰。

恶梦又称作“噩梦”、“梦魔”,古人也有“卒魔”、“魔不痞”等说法。现代医学将恶梦又名为“梦中焦虑发作”,因为做恶梦的人在梦中及惊醒之后常常会伴有严重焦虑和恐惧。



02

中国历史上关于恶梦的这类记载较多,最早的记载如《左传》:“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坏大户及寝门而人。公惧,人于室。又坏户。公觉。”

所谓“大厉”就是指通常所说的鬼怪。晋侯梦见被一个披头散发,捶着胸脯跳跃而人的厉鬼追打,在他惊醒之后不由得恐惧万分,竟在几个月后因此而命丧黄泉。

此外,《周礼》等其他古籍中也有不少关于恶梦的记载。这说明古人对于恶梦已经有了较为深人的观察。关于恶梦的起因,如前所引,郑玄认为,恶梦是由于白日里突然受到惊吓或因心怀恐惧所引起的。对此,先秦道家以及后来的道教则提出了全然不同的观点。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列子》,在借鉴和吸收《周礼》“六梦”思想的基础上,对于恶梦的成因重新做了解释。他说:此六者,神所交也。不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惑其所由然;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知其所由然。知其所由然,则无所但。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故阴气壮,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而烙炳;阴阳俱壮,则梦生杀。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是以以浮虚为疾者,则梦扬;以沈实为疾者,则梦溺。籍带而寝则梦蛇,飞鸟街发则梦飞。

在《列子》看来,人做怎样的梦,与人的身体状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际遇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人体内阴阳之气不协调、不适度,就有可能梦到恐怖的水火之灾或者生杀之难等,从而形成恶梦。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也有相似的说法:“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又如:“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籍籍”。

到了晋代,葛洪则用所谓“魂魄”之说来解释恶梦的产生,认为恶梦的产生是由于魂魄外游被邪物所拘执,想要回归人体而不得所造成的。他说:“魔卧寐不痞者,皆魂魄外游为邪所执录,欲还未得所。忌火照,火照遂不复人,而有灯光中魔者,是本由明出,但不反身中故耳。”葛洪不仅以道教的方式解释了恶梦的形成机制,同时也指出了防范恶梦的一些禁忌。这对后世道教形成完整的辟恶梦之法具有重要的影响。



03

道教较为系统的辟恶梦之法大致形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其一:东晋上清派道书《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中载有“太素真人教始学者辟恶梦法”:若数遇恶梦者,一曰魄妖,二曰心试,三曰尸贼,此有厌消之方也。若梦觉,便起坐,以左手第二指捻人中三七过,啄齿三七通,而微祝曰:“大洞真玄,长炼三魂,常守七魄,第一魂速守七魄,第二魂速守泥丸,第三魂守心节度,速启太素三元君。某向遇不祥之梦,是七魄游尸来协万邪之源,急召桃康护命,上告帝君。五老九真,皆守体门。黄阔神师,紫户将军,把钱握铃,消灭恶津,反凶成吉,生死无缘。”

毕,又卧,必获善应,向造为恶梦之悉,则受闭于三关之下也。三年之后,帷感应而有梦也。梦皆如见将来之明审也,略无复恶梦,仍无不祥之想也。若夜遇善梦者,吉。应好梦而心中自以为佳,则吉感也。卧觉,当摩目二七遍,急闭目以两手掌从内向外摩之,叩齿二七,而微祝曰:“太上高精,三五丹灵,蜂宫明彻,吉感告情,三元守魄,天皇授经,所向谐合,飞仙上清,常与玉真,俱会紫庭。”毕,此大洞秘诀,以传于始涉津流者也。

这段“辟恶梦法”首先说明了造成恶梦的三个主要原因:魄妖、心试或尸贼,并认为,“遇不祥之梦,是七魄游尸来协万邪之源”,也就是说,恶梦是由于人的心以及魂魄中了鬼邪而造成的。这一关于恶梦形成原因的解释,与葛洪的说法如出一辙。

重要的是,这里还阐述了辟恶梦的具体做法:按摩有关穴位或身体部位,“以左手第二指捻人中三七过,啄齿三七通”,“摩目二七遍,急闭目以两手掌从内向外摩之,叩齿二七”;同时,默念祝词,祈求神灵,驱邪还魂。此外,这段“辟恶梦法”还阐述了求得善梦的做法。

其二:南朝宋灵宝派道书《洞玄灵宝道学科仪》中载有“解恶梦品”:

凡是道学,当知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炼心未精,六识缘境,日以心斗,招得恶梦。若道士、女官及外众男女,遇恶梦时,当长跪,向北方启太上大道君,言其状,乞得返凶为吉,返祸成福,密呢曰:“太真玉女,侍真卫魂,三宫金童,来守生门,化恶返善,上书三光,使我长生,乘景驾云。”呢毕,咽唾七过,“尸齿七通,返枕更卧,凶邪消化,返祸为福。梦忏所见非常,懊无语人,不言则吉,论之则凶,不论不言,万代无患也。

这段“解恶梦品”认为,养生的最高境界其实是无梦,而恶梦的发生则是缘于心性修炼不精、平日里受到了鬼邪的侵扰而招致。显然,灵宝派的这一有关恶梦形成机制的解释,与上清派有着一定的区别。

但是,在辟恶梦之法方面,两派则大同小异,或是默念咒语,祈求神灵,或是“咽唾七过,叩齿七通”。需要指出的是,“解恶梦品”还认为,恶梦醒来之后必须“慎无语人”,不得告诉他人,否则就会有凶险。

其三,南朝梁道士陶弘景在治疗恶梦方面,总结了以往道教的辟恶梦之法。

他的《真浩》记录了上述“太素真人教始学者辟恶梦法”,并且发挥了《洞玄灵宝道学科仪》“解恶梦品”中所谓恶梦“不言则吉,论之则凶”的思想,指出:“善梦可说,恶梦默之,则养性延年也。”

与此同时,陶弘景还十分重视用药物治疗恶梦。《真浩》记载:“枕察香一具于颈间,辟水注之来,绝恶梦矣。常存三关佳也。”应当说,陶弘景是较早提出应用赓香治疗恶梦的道教医学家。除此之外,由葛洪所撰、经陶弘景增补而成的现存的《肘后备急方》中还有用其他药物治疗恶梦的诸多药方,如:“带雄黄,男左女右’;“以虎头枕’;“取雄黄如枣核,系左腋下”;“作犀角枕”;“以青木香内枕中,并带之”等等。

从东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其一,默念咒语,祈求神灵;其二,“叩齿”、“咽液”,按摩有关穴位或身体部位;其三,运用某种药物;其四,“慎无语人”。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实际上成为道教治疗恶梦的基本法则,并在后世得到传承。



04

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属于道教医学的内容,这其中既有属于道教方面的方术,又有属于医学方面的疗法。重要的是,道教辟恶梦之法中的一些内容或思想为古代中医学所汲取。

陶弘景运用赓香来防止做恶梦的方法,在古代中医的一些经典著作中多次被引用。唐代王熹所撰《外台秘要方》有“人喜魔及恶梦者方”,其中之一就是“枕赓香一分于头边。”

宋代张果在所著《医说》中也说:“置庸枕中可绝恶。”明代周王朱楠撰《普济方》,其中“治魔及恶梦”中提到:“用赓香不拘多少,安头边,佳。又灌香少许在口中。”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载:察香“佩服及置枕间辟恶梦”。

由此观之,陶弘景所采取的安放赓香于枕边以辟恶梦的方法,在我国古老的中医传统中已成为了公认的良方。

除用察香之外,道教还有采用丹砂以辟恶梦的方法,而且也为古代中医所运用,并深信不疑。张呆在《医说》里就说道:“钱巫少卿忽夜多恶梦,但就枕便成,辄通夕不止。后因赴官,经汉上与邓州推官胡用之相遇,骤中同宿,遂说近日多梦,虑非吉兆。胡曰:昔当如此,惊怕特甚,有道士教戴丹砂。初任辰州推官,求得灵砂,双箭链者戴之,不涉旬即验,四五年不复有梦,至今秘惜。因解髻中一绛纱袋遗之。

即夕无梦,神魂安静,《真浩》及他道书多载丹砂辟恶,岂不信然。”而且,这一记载还出现在《本草纲目》等其他医学典籍里。这说明道教用丹砂辟除恶梦的做法,也被历代医家所广泛接受。

此外,存于《肘后备急方》中的道教辟恶梦之法所用的其他诸多药方,也为后来许多医家所汲取。

唐代名医孙思邀在其所撰《备急千金要方》中论及辟恶梦的方法,指出:“夜梦恶,不须说,旦以水面东方嘿之,叹日:恶梦着草木,好梦成宝玉。即无咎矣。又梦之善恶,并勿说为吉。”



05

这里所谓“夜梦恶,不须说”,实际上就是汲取了道教“慎无语人”的思想,而且,孙思邀还运用咒语“恶梦着草木,好梦成宝玉”。用这一咒语治疗恶梦的方法,为后世医家所接受。而事实上,这与道教辟恶梦之法运用咒语,虽内容有所不同,但其功效是一致的,概属于心理疗法之类。

“叩齿”、“咽液”是道教辟恶梦之法中的重要内容,其实,这也是道教重要的养生之方,并被古代中医所采纳。隋代巢元方所撰《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引《养生方》云:“《仙经》治百病之道,叩齿二七过,辄咽气二七过,如三百通乃止,为之二十日,邪气悉去;六十日,小病愈;百日,大病除,三蛊伏尸皆去,面体光泽。”

综上所述,作为道教医学的组成部分,道教辟恶梦之法虽然有其宗教的内涵,采纳了道教方术,但其中也有属于医学方面的内容,并被古代中医学所汲取,因而对于古代中医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然,道教辟恶梦之法中的一些方法,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有些药方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比如《肘后备急方》载:“人喜魔及恶梦者,取火死灰,著履中,合枕。”唐代王煮《外台秘要方》则载:“取烧死人灰,著履中,令枕之。”仁川宋代医药学家唐慎微的《证类本草》也载:“取火烧死者灰,著枕中、履中。”今天如果用这样的药方治疗恶梦,也许还会适得其反。

zǒng xù
总 叙
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弟 子 规 , 圣 人 训 。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首 孝 悌 , 次 谨 信 。
fà n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泛 爱 众 , 而 亲 仁 。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
有 余 力 , 则 学 文 。
rù zé xiào
入 则 孝
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父 母 呼 , 应 勿 缓 。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父 母 命 , 行 勿 懒 。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父 母 教 , 须 敬 听 。
fù mǔ zé

xū shùn chéng
父 母 责 , 须 顺 承 。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
冬 则 温 , 夏 则 凊 。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
晨 则 省 , 昏 则 定 。
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
出 必 告 , 反 必 面 。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
居 有 常 , 业 无 变 。
shì suī xiǎo

wù shàn wéi
事 虽 小 , 勿 擅 为 。
gǒu shàn wéi

zǐ dào kuī
苟 擅 为 , 子 道 亏 。
wù suī xiǎo

wù sī cáng
物 虽 小 , 勿 私 藏 。
gǒu sī cáng

qīn xīn shāng
苟 私 藏 , 亲 心 伤 。
qīn suǒ hào

lì wèi jù
亲 所 好 , 力 为 具 。
qīn suǒ wù

jǐn wèi qù
亲 所 恶 , 谨 为 去 。
shēn yǒu shāng

yí qīn yōu
身 有 伤 , 贻 亲 忧 。
dé yǒu shāng

yí qīn xiū
德 有 伤 , 贻 亲 羞 。
qīn ài wǒ

xiào hé nán
亲 爱 我 , 孝 何 难 。
qīn zēng wǒ

xiào fāng xián
亲 憎 我 , 孝 方 贤 。
qīn yǒu guò

jiàn shǐ gēng
亲 有 过 , 谏 使 更 。
yí wú sè

róu wú shēng
怡 吾 色 , 柔 吾 声 。
jiàn bú rù

yuè fù jiàn
谏 不 入 , 悦 复 谏 。
háo qì suí

tà wú yuàn
号 泣 随 , 挞 无 怨 。
qīn yǒu jí

yào xiān cháng
亲 有 疾 , 药 先 尝 。
zhòu yè shì

bù lí chuáng
昼 夜 侍 , 不 离 床 。
sāng sān nián

cháng bēi yè
丧 三 年 , 常 悲 咽 。
jū chù biàn

jiǔ ròu jué
居 处 变 , 酒 肉 绝 。
sāng jìn lǐ

jì jìn chéng
丧 尽 礼 , 祭 尽 诚 。
shì sǐ zhě

rú shì shēng
事 死 者 , 如 事 生 。
chū zé tì
出 则 弟
xiōng dào yǒu

dì dào gōng
兄 道 友 , 弟 道 恭 。
xiōng dì mù

xiào zài zhōng
兄 弟 睦 , 孝 在 中 。
cái wù qīng

yuàn hé shēng
财 物 轻 , 怨 何 生 。
yán yǔ rěn

fèn zì mǐn
言 语 忍 , 忿 自 泯 。
huò yǐn shí

huò zuò zǒu
或 饮 食 , 或 坐 走 。
zhǎng zhě xiān

yòu zhě hòu
长 者 先 , 幼 者 后 。
zhǎng hū rén

jí dài jiào
长 呼 人 , 即 代 叫 。
rén bù zài

jǐ jí dào
人 不 在 , 已 即 到 。
chēng zūn zhǎng

wù hū míng
称 尊 长 , 勿 呼 名 。
duì zūn zhǎng

wù xiàn néng
对 尊 长 , 勿 见 能 。
lù yù zhǎng

jí qū yī
路 遇 长 , 疾 趋 揖 。
zhǎng wú yán

tuì gōng lì
长 无 言 , 退 恭 立 。
qí xià mǎ

chéng xià jū
骑 下 马 , 乘 下 车 。
guò yóu dài

bǎi bù yú
过 犹 待 , 百 步 余 。
zhǎng zhě lì

yòu wù zuò
长 者 立 , 幼 勿 坐 。
zhǎng zhě zuò

mìng nǎi zuò
长 者 坐 , 命 乃 坐 。
zūn zhǎng qián

shēng yào dī
尊 长 前 , 声 要 低 。
dī bù wén

què fēi yí
低 不 闻 , 却 非 宜 。
jìn bì qū

tuì bì chí
进 必 趋 , 退 必 迟 。
wèn qǐ duì

shì wù yí
问 起 对 , 视 勿 移 。
shì zhū fù

rú shì fù
事 诸 父 , 如 事 父 。
shì zhū xiōng

rú shì xiōng
事 诸 兄 , 如 事 兄 。
jǐn

zhāo qǐ zǎo

yè mián chí
朝 起 早 , 夜 眠 迟 。
lǎo yì zhì

xī cǐ shí
老 易 至 , 惜 此 时 。
chén bì guàn

jiān shù kǒu
晨 必 盥 , 兼 漱 口 。
biàn niào huí

zhé jìng shǒu
便 尿 回 , 辄 净 手 。
guān bì zhèng

niǔ bì jié
冠 必 正 , 纽 必 结 。
wà yǔ lǚ

jù jǐn qiè
袜 与 履 , 俱 紧 切 。
zhì guān fú

yǒu dìng wèi
置 冠 服 , 有 定 位 。
wù luàn dùn

zhì wū huì
勿 乱 顿 , 致 污 秽 。
yī guì jié

bú guì huá
衣 贵 洁 , 不 贵 华 。
shàng xún fèn

xià chèn jiā
上 循 分 , 下 称 家 。
duì yǐn shí

wù jiǎn zé
对 饮 食 , 勿 拣 择 。
shí shì kě

wù guò zé
食 适 可 , 勿 过 则 。
nián fāng shào

wù yǐn jiǔ
年 方 少 , 勿 饮 酒 。
yǐn jiǔ zuì

zuì wéi chǒu
饮 酒 醉 , 最 为 丑 。
bù cōng róng

lì duān zhèng
步 从 容 , 立 端 正 。
yī shēn yuán

bài gōng jìng
揖 深 圆 , 拜 恭 敬 。
wù jiàn yù

wù bǒ yǐ
勿 践 阈 , 勿 跛 倚 。
wù jī jù

wù yáo bì
勿 箕 踞 , 勿 摇 髀 。
huǎn jiē lián

wù yǒu shēng
缓 揭 帘 , 勿 有 声 。
kuān zhuǎn wān

wù chù léng
宽 转 弯 , 勿 触 棱 。
zhí xū qì

rú zhí yíng
执 虚 器 , 如 执 盈 。
rù xū shì

rú yǒu rén
入 虚 室 , 如 有 人 。
shì wù máng

máng duō cuò
事 勿 忙 , 忙 多 错 。
wù wèi nán

wù qīng lüè
勿 畏 难 , 勿 轻 略 。
dòu nào chǎng

jué wù jìn
斗 闹 场 , 绝 勿 近 。
xié pì shì

jué wù wèn
邪 僻 事 , 绝 勿 问 。
jiāng rù mén

wèn shú cún
将 入 门 , 问 孰 存 。
jiāng shàng táng

shēng bì yáng
将 上 堂 , 声 必 扬 。
rén wèn shuí

duì yǐ míng
人 问 谁 , 对 以 名 。
wú yǔ wǒ

bù fēn míng
吾 与 我 , 不 分 明 。
yòng rén wù

xū míng qiú
用 人 物 , 须 明 求 。
tǎng bù wèn

jí wéi tōu
倘 不 问 , 即 为 偷 。
jiè rén wù

jí shí huán
借 人 物 , 及 时 还 。
rén jiè wù

yǒu wù qiān
人 借 物 , 有 勿 悭 。
xìn

fán chū yán

xìn wéi xiān
凡 出 言 , 信 为 先 。
zhà yǔ wàng

xī kě yān
诈 与 妄 , 奚 可 焉 。
huà shuō duō

bù rú shǎo
话 说 多 , 不 如 少 。
wéi qí shì

wù nìng qiǎo
惟 其 是 , 勿 佞 巧 。
jiān qiǎo yǔ

huì wū cí
奸 巧 语 , 秽 污 词 。
shì jǐng qì

qiè jiè zhī
市 井 气 , 切 戒 之 。
jiàn wèi zhēn

wù qīng yán
见 未 真 , 勿 轻 言 。
zhī wèi dì

wù qīng chuán
知 未 的 , 勿 轻 传 。
shì fēi yí

wù qīng nuò
事 非 宜 , 勿 轻 诺 。
gǒu qīng nuò

jìn tuì cuò
苟 轻 诺 , 进 退 错 。
fán dào zì

zhòng qiě shū
凡 道 字 , 重 且 舒 。
wù jí jí

wù mó hu
勿 急 疾 , 勿 模 糊 。
bǐ shuō cháng

cǐ shuō duǎn
彼 说 长 , 此 说 短 。
bù guān jǐ

mò xián guǎn
不 关 己 , 莫 闲 管 。
jiàn rén shàn

jí sī qí
见 人 善 , 即 思 齐 。
zòng qù yuǎn

yǐ jiàn jī
纵 去 远 , 以 渐 跻 。
jiàn rén è

jí nèi xǐng
见 人 恶 , 即 内 省 。
yǒu zé gǎi

wú jiā jǐng
有 则 改 , 无 加 警 。
wéi dé xué

wéi cái yì
唯 德 学 , 唯 才 艺 。
bù rú rén

dāng zì lì
不 如 人 , 当 自 砺 。
ruò yī fú

ruò yǐn shí
若 衣 服 , 若 饮 食 。
bù rú rén

wù shēng qī
不 如 人 , 勿 生 戚 。
wén guò nù

wén yù lè
闻 过 怒 , 闻 誉 乐 。
sǔn yǒu lái

yì yǒu què
损 友 来 , 益 友 却 。
wén yù kǒng

wén guò xīn
闻 誉 恐 , 闻 过 欣 。
zhí liàng shì

jiàn xiāng qīn
直 谅 士 , 渐 相 亲 。
wú xīn fēi

míng wéi cuò
无 心 非 , 名 为 错 。
yǒu xīn fēi

míng wéi è
有 心 非 , 名 为 恶 。
guò néng gǎi

guī yú wú
过 能 改 , 归 于 无 。
tǎng yǎn shì

zēng yì gū
倘 掩 饰 , 增 一 辜 。
fàn ài zhòng
泛 爱 众
fán shì rén

jiē xū ài
凡 是 人 , 皆 须 爱 。
tiān tóng fù

dì tóng zài
天 同 覆 , 地 同 载 。
xìng gāo zhě

míng zì gāo
行 高 者 , 名 自 高 。
rén suǒ zhòng

fēi mào gāo
人 所 重 , 非 貌 高 。
cái dà zhě

wàng zì dà
才 大 者 , 望 自 大 。
rén suǒ fú

fēi yán dà
人 所 服 , 非 言 大 。
yǐ yǒu néng

wù zì sī
己 有 能 , 勿 自 私 。
rén yǒu néng

wù qīng zǐ
人 有 能 , 勿 轻 訾 。
wù chǎn fù

wù jiāo pín
勿 谄 富 , 勿 骄 贫 。
wù yàn gù

wù xǐ xīn
勿 厌 故 , 勿 喜 新 。
rén bù xián

wù shì jiǎo
人 不 闲 , 勿 事 搅 。
rén bù ān

wù huà rǎo
人 不 安 , 勿 话 扰 。
rén yǒu duǎn

qiè mò jiē
人 有 短 , 切 莫 揭 。
rén yǒu sī

qiè mò shuō
人 有 私 , 切 莫 说 。
dào rén shàn

jí shì shàn
道 人 善 , 即 是 善 。
rén zhī zhī

yù sī miǎn
人 知 之 , 愈 思 勉 。
yáng rén è

jì shì è
扬 人 恶 , 即 是 恶 。
jí zhī shèn

huò qiě zuò
疾 之 甚 , 祸 且 作 。
shàn xiāng quàn

dé jiē jiàn
善 相 劝 , 德 皆 建 。
guò bù guī

dào liǎng kuī
过 不 规 , 道 两 亏 。
fán qǔ yǔ

guì fēn xiǎo
凡 取 与 , 贵 分 晓 。
yǔ yí duō

qǔ yí shǎo
与 宜 多 , 取 宜 少 。
jiāng jiā rén

xiān wèn jǐ
将 加 人 , 先 问 己 。
jǐ bú yù

jí sù yǐ
己 不 欲 , 即 速 已 。
ēn yù bào

yuàn yù wàng
恩 欲 报 , 怨 欲 忘 。
bào yuàn duǎn

bào ēn cháng
抱 怨 短 , 报 恩 长 。
dài bì pú

shēn guì duān
待 婢 仆 , 身 贵 端 。
suī guì duān

cí ér kuān
虽 贵 端 , 慈 而 宽 。
shì fú rén

xīn bù rán
势 服 人 , 心 不 然 。
lǐ fú rén

fāng wú yán
理 服 人 , 方 无 言 。
qīn rén
亲 仁
tóng shì rén

lèi bù qí
同 是 人 , 类 不 齐 。
liú sú zhòng

rén zhě xī
流 俗 众 , 仁 者 希 。
guǒ rén zhě

rén duō wèi
果 仁 者 , 人 多 畏 。
yán bú huì

sè bú mèi
言 不 讳 , 色 不 媚 。
néng qīn rén

wú xiàn hǎo
能 亲 仁 , 无 限 好 。
dé rì jìn

guò rì shǎo
德 日 进 , 过 日 少 。
bù qīn rén

wú xiàn hài
不 亲 仁 , 无 限 害 。
xiǎo rén jìn

bǎi shì huài
小 人 进 , 百 事 坏 。
yú lì xué wén
余 力 学 文
bú lì xíng

dàn xué wén
不 力 行 , 但 学 文 。
zhǎng fú huá

chéng hé rén
长 浮 华 , 成 何 人 。
dàn lì xíng

bù xué wén
但 力 行 , 不 学 文 。
rèn jǐ jiàn

mèi lǐ zhēn
任 己 见 , 昧 理 真 。
dú shū fǎ

yǒu sān dào
读 书 法 , 有 三 到 。
xīn yǎn kǒu

xìn jiē yào
心 眼 口 , 信 皆 要 。
fāng dú cǐ

wù mù bǐ
方 读 此 , 勿 慕 彼 。
cǐ wèi zhōng

bǐ wù qǐ
此 未 终 , 彼 勿 起 。
kuān wéi xiàn

jǐn yòng gōng
宽 为 限 , 紧 用 功 。
gōng fū dào

zhì sè tōng
工 夫 到 , 滞 塞 通 。
xīn yǒu yí

suí zhá jì
心 有 疑 , 随 札 记 。
jiù rén wèn

qiú què yì
就 人 问 , 求 确 义 。
fáng shì qīng

qiáng bì jìng
房 室 清 , 墙 壁 净 。
jī àn jié

bǐ yàn zhèng
几 案 洁 , 笔 砚 正 。
mò mó piān

xīn bù duān
墨 磨 偏 , 心 不 端 。
zì bú jìng

xīn xiān bìng
字 不 敬 , 心 先 病 。
liè diǎn jí

yǒu dìng chù
列 典 籍 , 有 定 处 。
dú kàn bì

huán yuán chù
读 看 毕 , 还 原 处 。
suī yǒu jí

juàn shù qí
虽 有 急 , 卷 束 齐 。
yǒu quē huài

jiù bǔ zhī
有 缺 坏 , 就 补 之 。
fēi shèng shū

bǐng wù shì
非 圣 书 , 屏 勿 视 。
bì cōng míng

huài xīn zhì
敝 聪 明 , 坏 心 志 。
wù zì bào

wù zì qì
勿 自 暴 , 勿 自 弃 。
shèng yǔ xián

kě xún zhì
圣 与 贤 , 可 驯 致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去吃了一家非常好吃的米线汤好好喝在店里点了coco的外卖 外卖小哥找不到路 等了好久 。 走了几步路胳膊又肿又青好惨!
  • 2006年至2013年,被告人李谦利用职务便利,为相关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5048万余元。近日,象达镇棠梨坪社区组织召开2021
  • 制作方法: Seung Jin Yang首先将气球吹成所需的形状和大小,然后将它们固定成所需的椅子形式,当达到理想和稳定的配置时,他将环氧树脂倒在它上面,重复这
  • 国内订单g物车满399即送视客变美随行包*1,go物车满799即送一百元星爸爸卡*1→图3本条点赞抽5个铁粉送5.2[舔屏][舔屏] 现货!超长活动时间:9.1
  • 港口则不一样,受制于天然港口的影响,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条件建设国际深水码头,特别是巨型的码头。仅仅是整个珠三角,李嘉诚就拥有不少的港口,除了盐田港之外,还有珠海
  • FANE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卓越的音响工程历史, 旗下拥有全球知名的专业音响品牌Fane Pro Audio,专业喇叭品牌FANE和Precision Devi
  • 。每年1月,该奖项在荷兰格罗宁根举行颁奖典礼。
  • Donot say that opportunities never come. It came but you just don't willing to g
  • [doge][good]希望能保持三天干净哈哈哈哈哈【商品资讯】燃动潮流夜系列镭射纪念票预售时间:2021年6月22日-2021年7月5日品牌:©miHoYo/
  • 该公司在脸书(FB)上发布报告说:“上周四,受台风环高影响,我公司水厂有大量污泥需要清理,我们需要清理水池,才能恢复正常水处理。 供水运营部负责人帕多瓦(Ro
  • TVB粤语频道曾经重播过,演员麦炳荣是著名的粤剧小生(图五右一)照片左边是他的妻子,观众可能对他的岳父更熟悉一些,毕竟他的岳父是于占元,成龙洪金宝的师父。打戏不
  • 不一样,Filestar是在基本沿用复制证明和时空证明的前提下,强行不要质押,这就很不安全了。另一厢,Filecoin则是用最初发明的时空和复制证明,来解决可信
  • 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亲爱的陆永安,我已收到并感谢您的短信。您的出席和作品为中法友谊勾勒出一条连接线。
  • 我觉得有必要跟家里人一起讨论一下如何让天真顺利过渡T2阶段的问题了。午饭过后我就问大家,你们觉得应该如何处理宝宝现在的情绪呢?
  • !为你拍烂我的小灯!
  • 便秘不见! [兔子]口味:选择和母乳味道相近的奶粉,可以多给宝宝尝试几种看宝宝喜好选择奶粉,过于挑剔的宝宝也不要紧!
  • lolesports,7分钟前发布封面我喜看完了第五EDG Deft 轮子妈 vs LGD第四SN Bin 剑姬 vs DWG第三GRF Viper 霞 vs
  • Zhengzhou Airport is the second airport after Shanghai Hongqiao Airport in China
  • 该事件中没有关于人员伤亡的报告,但现场有几辆汽车被损坏,也有企业蒙受损失,包括富达投资公司(Fidelity Investments)的窗户被击碎。据波士顿警察
  • #暑期档总票房73.78亿#via网络: 据猫眼数据,2021年暑期档(6月1日-8月31日)总票房73.78亿,观影人次2.04亿,放映场次3117.9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