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真的很开心,谢谢大家厚爱了感恩比心❤️
今天拒绝所有红包和礼物,以及请我吃饭,拒绝让他们破费[允悲][允悲][允悲]我只收了蛋糕和花花。中午和晚上请公司里关系好的同事朋友们吃的好吃的。没想到收到这么多花花,很开心很开心❤️❤️ 感谢大家厚爱,长大的一岁要更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更懂事,更有成长和收获❤️❤️

㊗️可爱的自己
生日快乐,年年十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就不怎么喜欢过生日了
以前的天真的想快点长大
现在只想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

特别感恩公婆的疼爱
他们中午特意外出
就是想让焦先生带我出去吃喝[爱你]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对你好
对你的好的人真的都是全心全意疼爱你
感恩父母,亲人,朋友一直以来的照顾和宠爱
让我永远天真善良……

【“逐书事件”与独译莎剧——梁实秋在青岛的两件旧事】梁实秋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学者,但许多人知晓他,也许还是因为他与鲁迅那场持续良久、轰轰烈烈的“笔仗”。论战之广,涉及人性、教育、阶级等诸多话题;论战之久,更近十个年头。
  少为人知的是,这场“笔仗”,其实给他带来了不小的人生困扰。其中之一,就是他出走上海旅居青岛以求平静生活的愿望没有完全实现。
  从1930年受聘国立青岛大学到1934年离开,梁实秋旅居青岛的四年间,双方论战的硝烟一直没有消散,特别是“逐书事件”的发生,更使得两人结下了新的“梁子”。
  1930年的青岛,是梁实秋走出“人性论争”尴尬处境的庇护所。来青岛之前,梁实秋在上海的生活极不平静。
  1926年,他的一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激起千层浪。在“国破山河在”的危急时刻,梁实秋却抱着艺术至上、文艺自由的观念,宣扬文艺的自由独立性,这无疑与时代的要求相悖。他无意间卷入了那场分不清是政治还是学术的激烈争斗,深以孤立无援为苦,厌倦了文坛争斗的梁实秋渐萌逃意。
  恰逢此时,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到上海来延揽教授,正巧碰到刚刚辞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职务的闻一多,并通过胡适、闻一多认识了梁实秋、沈从文等人。杨振声求贤若渴,一遇闻、梁,便坚邀他们到青岛任教。在专程去青岛“半日游览”和“一席饮宴”之后,梁实秋接受了国立青岛大学的聘书。
  虽然远离上海,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与鲁迅的论战,风波再起,并伴随了梁实秋在青岛的始终。
  鲁迅和梁实秋的论战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个重大事件。梁实秋比鲁迅小22岁,一少一老,从1926年开始笔战,一个以《新月》《益世报·文学周刊》为阵地,一个以《萌芽》《语丝》为阵地,一直到1936年鲁迅逝世,两人论战长达近10年,笔战的文章125篇、50余万字。
  梁实秋到国立青岛大学执教后,论战硝烟未散。臧克家曾回忆说:“同学们知道梁和鲁迅先生经常论争,在课堂上向他发问,他笑而不答,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鲁迅与牛(1930年1月10日上海《新月》月刊第2卷第11期刊载了梁实秋的《鲁迅与牛》一文,阐述了他与鲁迅论战的缘起,此举意在让同学们从文中去找答案)。同学们莞尔而笑,梁实秋神情自若。”
  1932年春在国立青岛大学发生的“逐书事件”,更是让二人的关系雪上加霜。梁实秋时任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馆长,主持成立了图书委员会,绝大多数成员都是新月派,对当时左翼文坛推重的书籍往往不能认同。被进步青年奉为精神导师的鲁迅作品,在这里并没有得到重视,以至于传出梁实秋将鲁迅作品从图书馆中清除的传言,所谓的“逐书事件”便爆发了。
  鲁迅曾两次提及该事件,亦可见其对此事耿耿于怀。他在《“题未定”草》一文中写道“梁实秋教授充当什么图书馆的主任时,听说也曾将我的许多译作驱逐出境”。他在为曹靖华翻译的《苏联作家七人集》所作的序言中再次叫屈:“梁实秋教授掌青岛大学图书馆时,将我的译作驱除。”
  关于此事,梁实秋在《关于鲁迅》一文中辩解:“我首先声明,我个人并不赞成把他的作品列为禁书。我生平最服膺伏尔德的一句话:‘我不赞成你说的话,但我拼死拥护你说你的话的自由。’我对鲁迅亦复如是……我曾经在一个大学(国立青岛大学)里兼任过一个时期的图书馆馆长,书架上列有若干从前遗留下的低级的黄色书刊,我觉得这有损大学的尊严,于是令人取去注销,大约有数十册的样子,鲁迅的若干作品并不在内。但是这件事立刻有人传到上海,以讹传讹,硬说是我把鲁迅及其他‘左倾’作品一律焚毁了,鲁迅自己也很高兴地利用这一虚伪情报,派作我的罪状之一!其实完全没有这样的一回事。宣传自宣传,事实自事实。”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还有人就“逐书事件”问臧克家。他回答说:“我想不会的,也是不可能的。”算是为梁实秋作了最好的证言。
  虽为论敌,但对鲁迅的评价,梁实秋也表现了可贵的公允。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第二日的《世界日报》发表了对梁实秋的专访文章,回忆了与鲁迅的文字因缘,并对其文学成就不吝赞美:“先生在文学方面,为中国文坛上最有力之作家,余与其立场虽稍有不同,而其文笔之卓绝,则实令余钦服。现先生逝世,为中国文坛之最大损失,盖后人恐无能补其缺者。”
  1934年7月,梁实秋应王平陵之约,将与鲁迅等左翼文人论争的文章中的31篇,结集为《偏见集》,该书由正中书局出版,成为他的一本较重要的文学论集。
  除了论战带来的困扰,梁实秋的青岛岁月也有宁静的一面。特别是,以一人之力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成为国内完成该项成就的第一人。
  在国立青岛大学,梁实秋担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教学与学术并举。他虽是留洋出身,却不喜洋服,夏季常穿的是长衫,秋冬则穿一身丝织棉袍,严冬时节是棉袍外面加套一件皮袍,而且颜色都淡雅不俗,颇具谦谦君子之风。
  臧克家回忆:“记得,1930年我考入国立青岛大学(二年后改为山东大学),入的是您做主任的英文系。您面白而丰,夏天绸衫飘飘,风度翩翩。”他还回忆说:“当时外文系主任梁实秋先生,胖胖白皙的面庞,讲课干净利落。”
  梁实秋授课时间观念极强,对此他的学生记忆颇深。他上课,永远是铃声未息已走进教室,坐下就讲,不疾不徐,绝无赘语。下课铃声方振,恰好讲到一个段落,铃声未毕,已步出课堂。他常对同事和学生讲:“上课时一分钟也不能浪费,课间是学生活动和休息的时间,一分钟也不容侵犯,故尔上下课必须准时。”但一堂课的内容倘若记录下来,都是一篇组织紧密、内容充实的论文,课后重温它,也足够思索两三个小时。
  1932年8月,梁实秋为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三年级的学生首开了“莎士比亚”课,他是国内最早把莎士比亚引入大学课堂的学者之一。同时,在胡适的发动下,开始了“莎士比亚”翻译工作。
  如果说梁实秋这一辈子只崇拜过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胡适;如果说梁实秋只对一个人感恩,那么这个人也一定是胡适。走上译莎之路,也是起自胡适的倡议。
  梁实秋和胡适的交往始于1927年在上海共同参加“新月社”期间。胡适是“新月社”的精神领袖,梁实秋是最年轻的参与者之一。1930年,任中华教育基金会董事会主任的胡适,倡导成立“莎士比亚的戏剧全集翻译会”,决定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1930年8月,胡适应杨振声之邀访问国立青岛大学。其间他住在宋春舫家里,参观了宋的藏书楼“褐木庐”。大量戏剧书籍珍藏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多部剧作,仅《哈姆雷特》一书就有五国文字的版本。
  随后,胡适便提议闻一多、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同年12月23日,胡适致梁实秋的信中谈及了译莎士比亚一事,其中写道:“……拟请一多与你,与通伯、志摩五人商酌翻译Shakespeare(莎士比亚)全集的事,期以五年十年,要成一部莎氏集定本。”
  1931年1月5日,胡适复信梁实秋,又谈此事:“我可以来青岛一游,约在一月十七八日,定期后当电告……志摩昨日到平,赞成译莎翁事。”就在当月24日,胡适来到青岛开始筹划《莎士比亚全集》翻译的事务,在与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等人讨论后,决定用散文体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但部分作品可试用韵文体。
  胡适最初拟定的莎翁翻译办法,决定由闻一多、梁实秋、陈通伯、叶公超、徐志摩五人组成翻译莎翁全集委员会,并拟请闻一多为主任;暂定五年全部完成(约计每人每半年,可译成一部)。信中还提议徐志摩试译《罗密欧与朱丽叶》,叶公超试译《威尼斯商人》,陈源试译《皆大欢喜》,闻一多试译《哈姆雷特》,梁实秋试译《马克白》。
  可惜,这项大工程最终没能如愿由几位大译家共同参与完成。据梁实秋后来回忆:“通伯不肯参加,志摩在二十年十一月里就不幸逝世,公超、一多志不在此,结果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孤独的开始这漫长艰巨的工作。”
  对于译莎,梁实秋从一开始态度便十分积极。当时,他除了每周教十二小时课之外,就开始着手翻译。他曾说:“我开始的时候参考资料是如何的贫乏!我那时有的只是一股热心,我想愚公可以移山,我也一步一步地去做,做多少算多少,至少对于我自己是件有益的工作。”
  在兼任图书馆馆长期间,他广泛搜集莎士比亚戏剧书籍资料,还亲自到上海为图书馆选购图书,建立了莎士比亚图书室。最早译成的《哈姆雷特》《马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威尼斯商人》《如愿》《暴风雨》在1936年5月至11月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而《仲夏夜之梦》因抗战后通货膨胀,没有出版。后来,他又译了《亨利四世》上下篇。梁实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独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第一人。
  总结梁实秋这个成就,可以看出,从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的工作岗位得益不小,这也算是青岛给他的最重要的馈赠之一吧。
  1934年,梁实秋的好友胡适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邀请梁实秋到北京大学任外文系研究教授兼系主任。消息在山东大学传开,山东大学群情不满,外文系师生联名向北京大学提出抗议。抗议信在青岛当时的《民报》上曾有刊载:“敝系经梁实秋先生主持开办,同学夙受陶冶,爱戴正殷……群情迫遑,北平素为文化区域,人才较多,至希鉴谅,另行延聘,以慰渴望。”恳切之情跃然纸上。
  三十岁出头的青年教授,工作四年,博得全系师生如此深情的挽留,足见梁实秋教学育人工作之成效。几经磋商后,胡适发来一封电报说:“梁实秋先生主持山大外文系四年,成绩显著,已有基础。现北大外文系亟待梁先生来此帮助,恳请暂时借用两年……”
  1934年夏,山东大学外文系全体学生,在青岛奇园饭店为梁实秋举行了饯别宴会。
  晚年在台湾的梁实秋对青岛怀有特殊的眷恋之情。青岛文史学家鲁海曾说,梁实秋晚年描写青岛的回忆文章,至少有40余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1983年,梁实秋的大女儿梁文茜带着父亲的委托,重回青岛寻梦。梁实秋更是将女儿梁文茜从青岛海水浴场捧来的一瓶沙子置于案头,视为珍品。1987年10月台湾当局放宽到大陆禁戒后,梁实秋大喜,计划到大陆探亲。但11月3日,梁实秋因突发心脏病逝世,重返青岛最终成了一桩难了的遗憾。(大众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如果真正的“罪魁祸首”现身,可以向侵权人追偿。要注意,遇到家暴等情况不用等对方同意,可以直接到法院诉讼离婚。
  • 【女嘉宾[心]3678号】(已验证)微博昵称:@黑凤雷雷雷 征婚关于我:87年处女座,北京海淀土著身高164,本科,私企,财务工作普通家庭,与父母同住/未婚喜欢
  • #林孝埈[超话]# #林孝埈0529生日快乐# 【林孝埈|生贺】@微博抽奖平台做追风的英雄 多远多疯多痛 都用力去生长你展开双臂向着风风会告诉你答案风吹过
  • ”可惜我们都知道,一旦爱上一个人,无论是哪种选择,都是未知,也不可能迎来真正的重生。在很多爱情里,总有一方会想着去“控制”自己的另一半,好让对方所有的行为都在自
  • 394做鼻子哪个医生好?这些是问的比较多的医生,部分建议【劝退】ping论区可以自助查询~~广州军美:王世虎重庆联合丽格:党宁、樊雯君、李哲远北京彤美:李长赋、
  • 【64.84】安慕希 草莓燕麦酸奶200g*10瓶*2箱叠上200-15的美食生活券就是这个价,有黄桃燕麦、草莓燕麦、清甜菠萝这3种口味组合可选,到手是有20瓶
  • 3G、4G的超前建设,带来了互联网经济爆发式增长,移动支付、新零售、共享经济等蓬勃兴起,中美引领了过去20年全球互联网经济的大发展。根据当前政策目标以及汽车消费
  • #MLB美职棒大联盟[超话]#四心向新|八达岭孔雀城 聆听业主声音业主是客服的“上帝”和衣食父母,客服人员会把自己放在一个管家的位置上,主动为业主提供服务,站在
  • 如果大量人才都去了国外做贡献,那么不仅是国内教育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这些人才在国外的成就很可能将来成为他国对付我们的“武器”。如果大量人才都去了国外做贡献,那
  • 一月一更的系列#调料空瓶##芥末的小厨房[超话]# 1⃣️东古味极鲜,是买椰子鸡火锅一起寄来的,很浓稠,超市也买过这款,比美极的更咸一些2⃣️熊叔厨房的外婆菜,
  • [小红花]优势专业:观光学、经营学、酒店经营学[小红花]排名:韩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264位[小红花]知名校友:文在寅、权志龙、
  • 一直以来,中国是有“锂”讲不出,一方面在我国不得已用仅占总资源储量不了20%的锂矿物质资源,支点贴近72%的我国锂原料生产量;另一方面绝大部分规定则不得已借助进
  • 5⃣️1⃣️合集p1-2小叶送的花花好香好香 是我最喜欢的粉色花花 呜呜下车就看见小叶捧着花来接我了[送花花]回家立马就把花花插上了 妈咪也很喜欢p3小叶熬了两
  • !今天是超级开心的一天!![兔子]必须在微博记录一下!!这还是我第一次跑线下应援!!见到大世面了!!!好开心!!真的好开心!!整整一天都很兴奋!! 我们三只龟龟
  • ”解除查封后不到5分钟时间,原告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便回复已收到款项,并一再对徐国建的公正、高效表示感谢,而被告某游乐设备生产有限公司也因避免了执行费支出而对徐国
  • 郭碧婷是很多人的女神,在小时代的时候就收获了众多的颜粉,对于她的结婚生子也打击了众多少男的心灵。其实从各个节目中就能够看出来王灿其实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尽管她的
  • 这样的天气,你告诉我台风要来了,就赶我走,表示不服气,但是心情仍旧好找不到北,那就先找个东吧可以有各种方式到达舟山,隔天要坐船的原因,酒店会挑的离码头比较近(沈
  • ——给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投稿#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感应# 夏天喜欢刘宇宁的1132天 感恩遇见宁[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
  • 甜美的果酱遇见芝士的浓郁奶香,包裹着柔韧有嚼劲的法棍,仿佛来到了初夏的田野用料:法棍 1个芝士片 3片花生酱 30g蓓妮妈妈果酱 50g新鲜水果 适量步骤:步
  • 无论天南海北,不论喜咸还是嗜甜,家家都吃粽子,在今年的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中,意公子隔空对话,把屈原的故事娓娓道来。无论天南海北,不论喜咸还是嗜甜,家家都吃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