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的源流
1、宋代理学为什么会起源
(1)、收拾人心
拨乱反正的需要。
唐末五代十国武人专政,风气败坏,道德沦亡,毫无廉耻,宋代读书人为扭转这不良风气,挽救人心社会,从教化入手而开讲学之风,促成理学存在基础。

(2)、与佛教争夺人心
抗击西方意识形态。
隋唐以来,佛教迅速发展,其精密思辨特点,对中国儒家这种缺乏逻辑思辩能力的格言式学说产生了致命的冲击,几乎瓦解了儒家学说。尤其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之道影响为最大。
儒家思想一向以现实社会的伦理纲常为主,但是大多是结论,缺乏哲学上的推理系统,无法解释疑惑,无法让人信服。
儒家学说是实用主义的,强调学以致用,其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政治技术,离不开功名利禄,没法进入形而上学境界,无法超越自己,例如儒家从不讨论:人是什么,我是谁,为什么活着,人可以知道的知识边界是什么这类古希腊时代热门的问题。

但是人类与动物不同,必然会问精神上的问题。由于我们精神是可以超越有限和无常的,但是精神的载体不论是生物身体或宇宙(六合八荒为宇。古往今来 为宙)都是有限和无常的,都有起点和边界。这就导致一个人生基本苦恼,也是一个人的基本问题:在物质领域不存在无限永恒,而人的精神却在追求超越这种有限 和无常。这样超越的的结果必然是从自我进入忘我,从理性进入信仰,从清醒进入混沌,超越的必然结果是无长短大小,先后轻重这些基于时空尺度的比较概念(超 越的标志就是消灭了时空概念,所谓坐忘的特征就是不知何地,不知何时),这种纯粹的精神永恒和无限境界按照很多超越者的描述时存在的,这就是所谓的彼岸, 不过这个彼岸只有精神才能达到,载体是去不了的。这个境界给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打开了以上大门,远远超越了儒家政治技术学说的境界,导致儒家学说节节败退。

所以就算是唐代儒学得到政府大力倡导,但是由于儒学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的粗糙,实际影响却远不及佛学,甚至日益衰微,气息奄奄,士大夫阶层均以修行超越标榜。

宋初学者为建立儒学能够对抗佛教的逻辑体系和形而上学体系,不得不吸收道教和佛教中关于宇宙本体的概念(因为自己没有,儒家学说本质是如何做官的官场学说),作为建构自己的宇宙论和本体论,这就是理学。

(3)、儒学需要改革
传统意识形态需要修补。

儒学自两汉以至隋,已由孔、孟、荀的儒学变为经学,已经僵化到奄奄一息,必须创新求生。

经学从西汉、东汉到唐代,已由注重微言大义的今文经学一变而为专重训诂考据的古文经学,由笺注经传的“注”再变而为“注”作“注”的疏,致力于文 字训诂名物考据、章句分析,与孔、孟、荀“尊德性”、“论政治”的学风距离越来越远,而且笺注日趋繁琐,而唐人作“疏”,例不破“注”,即“注”有错误亦 不会指出,反而代为解释维护,这种琐屑的讲疏,有违孔、孟遗意,忽略先哲经传中所含义理的讨究,舍本逐末。已经走投无路。

其实韩愈、李翱的作《原道》、《复性书》时,就已经提出要创新,
他们鄙弃汉儒琐碎的训诂、章句之学,要专究于修己、治平之道,而着力于做人的工夫。

(4)、宋朝中央政府需要
君主大力提倡。是巩固权力的需要。
宋初各帝鉴于唐末五代以来伦理道德崩溃,臣民的廉耻之心尽丧,社会风气因此而败坏不堪,使一般的士人只求荣利,不重气节。如五代的冯道历事四姓十君而不以为耻,反而自称为“长乐老”洋洋自得。

更由于宋朝得位不正,担心武人效仿陈桥驿故事,所以坚定执行重文弃武国策,认为让国人多读书,就能防患于未然。
所以从宋太祖立国开始,便执行文做官而分利的政策,极力提倡文教,奖励儒学,力崇实践,专事于修养的工夫。

于是社会风气为之转移,进而成为宋儒致力于身心修养的理学。

国家政策的支持,导致宋代书院极盛,例如白鹿、岳麓、应天、嵩阳四大书院。书院多聘请名儒主讲,他们大多排斥功利,崇尚道义,教学宗旨在于发扬孔门义理之学及修己立人之道,开启了理学身体力行的风气。
这样也就彻底解除社会精英可能对宋家皇位的威胁。当然后遗症是让整个民族变成小白兔,精神被阉割,人人是太监,整个国家精神上不堪一击。

2、周敦颐
理学的开山鼻祖是周敦颐,周敦颐传程颢、程颐,二程再传朱熹,而奠定理学的基础。

周敦颐主要成就是《太极图说》和《通书》。
《太极图说》以图形说明宇宙发生的原理和次序,《通书》则重在阐述“诚”的意义。

周敦颐学说渊源于道家的太极、阴阳五行之说,参以佛家的心性,而以儒家仁义之道为宗。他核心名句是以“无欲故静”作为修养方法(实际是来自佛家“清静寂灭”之说,又与道家的“恬静无欲”有相近地方)。
周敦颐认为宇宙的起源乃由“无极而太极”,“太极”是宇宙的本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而后静,静极而后动,循环不息而生金、木、水、火、土五行,由五行而生万物。

在人生方面,周敦颐认为阴阳五行配合得最恰当的就是人,所以万物中以人最灵秀,具有太极之理、五行之性,受太极“纯粹至善”的“理”,故人之性本来是善。
宇宙既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则人亦有仁(木)、义(金)、礼(火)、智(水)、信(土)五常。

其见诸实施,则不外乎仁义二者(所以配合阴阳)。
仁义之性,皆是善的,但用得不当,却可变为恶,所以人要不离乎中正以立“人极”(做人的标准),欲立“人极”,必须无欲、主静,无欲便会心灵虚 静,于事物的是非利害的考虑上便能居于中道,明理通达,而在行动上便自然的正直无私,能做到这样的话,便能达到至诚的境界,也是一个圣人的境界,同时也是 一个太极的境界,达至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周敦颐的学说已将宇宙论与修身为人之道揉合一起,建立起理学基础。
3、程颢和程颐
程颢、程颐的学问就是在《通书》基础上发展的。
但是二程不喜欢探讨宇宙问题,而主张直接从人生实际经验来建立人生的道理,因此教人从实际生活与内心体验上来寻求修养的方法。

程颢认为天下一切真理必须经过亲身体验,才不会流于空谈,他认为“天理”在于“仁”,人如能具有仁德,便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以学者必须先“识 仁”,他说:“学者须先识仁,义、礼、智、信皆仁也”。他认为“仁”在人之本性中,不须外求,只要“明心”,便能“见性”,便能“求仁”“得仁”,我们明 白这道理后,便须紧记不忘,更要身体力行,一切行事,皆本此心去做,即所谓以“诚敬存之”,所以“诚”与“敬”便是明道、修身、养性的法门。

程颢侧重“心”的修养,认为“舍心之外天下无理”,要人“自其心体验天理”。
总之,程颢认为学者须先识仁,然后以诚敬存养。他重内心体证,认为人必须透过内心反省以掌握做人、修养的道理。名言是“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程颐论“心性”与程颢相同,但论“诚、敬”方面的修养则不一致。程颐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方法在“涵养”和“进学”两方面,并认为“涵养须用 敬,进学在致知”、“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一方面修己的意志,使之专一集中,不为外物所动(敬);一方面今日格(“穷”(求)的意思)一物(理), 明日格一物,然后加以归纳,便会豁然贯通,明白万物都是一理。他主张“持敬”与“穷理”并重。
这是朱熹朱熹道问学、即物穷理之学说的来源。

4、朱熹
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他认为“格物”、“致知”可帮助了解个别事物的理,从而归纳了解宇宙的天理,因此他认为修养方法在“道问学”以致知,“存天理”以去人欲。

朱熹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真理存在,这个真理就是“太极”。至于“真理”要表现而成为具体的形象,则有赖于“气”。他说:“理也者,形而上 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由此而解释到人、物的形成:“理”与“气”合而构成人,由于气中有清、浊,因而人性亦有善、有 恶。

因此,朱熹教人从善,要“存天理,去人欲”。
要去人欲,便必须“敬”与“致知”。
所谓“敬”,是要使人的一己之心,常常受到警策监督,一旦有私念私欲的萌芽,便要马上加以克制;“致知”即求取学问的意思,他以为天下之物理精髓皆具于圣贤书中,所以读圣贤典籍便是致知的所在,而古书则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六经的阶梯。

人若做到“敬”与“致知”,是绝对可以到达至德、至善、至理的境界。

宋代的理学经朱熹提倡而大盛。

5、邵康节(邵雍)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邵雍,着有《先天图》等。他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参杂道教思想,认为宇宙之本是“太极”,亦即是“道”、“心”(换 言之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太极永恒不变,而天地万物皆有消长、有终始,人如能知天地万物之道,便能参天地、育万物,成为天地万物的主宰(简单说就是天人 同构)。

6、陆九渊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陆九渊,他认为“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故透过自我内心的反省即可了解天理;他重视持敬,持敬使人能明心见性,因此他强调反省,认为知识的多寡与个人修养无必然关系。而提倡“尊德性”。

陆九渊特别注重持敬的内向工夫,主张心即是理,不容有二,认为即物穷理为支离破碎,而教人先发明本心之明,而后博览,以应万物之变。陆九渊名言:“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启发了明代王阳明的心学。

7、张载
还得介绍一下张载。张载是继孙复、范仲淹经世济人的思想再加以性理的参透而成。张载治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

张载认为万物的生长发展都由于气的聚散、动静,气中又有阴阳二性,沉、降、静之性是阴性,浮、升、动之性是阳性,气有聚散,气聚则物成,气散则物 毁。气的聚散,有一定的规律。所以物的产生,有一定的秩序,这叫做“理”。“人”亦由气聚所产生,故亦得其性的部分,具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人 与万物俱生于天地之间,天地是人与万物的父母,人就应该努力破除“我”与“非我”的界限,而使个体和天地万物合一。为达这目的,首先要变化“气质之性”, 使它恢复为原来的“天地之性”;“天地之性”就是朱熹所说的“理”。

张载在《西铭》一文中阐明人对宇宙所应持的态度:“吾人之体”即“宇宙之体”,“吾人之性”即“宇宙之性”,我们应视宇宙为父母,应以事父母之道对待宇宙,应视天下之人皆如兄弟,天下万物皆如同类。

所以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主张。

张载核心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叶适

叶适是理学务实派(事功派)的代表人物,特点是“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也即可行性优先于必要性)。叶适曾经与朱朱熹陆九渊鼎立而三。

叶适提倡功利,反对空谈性命,认为学者重点是学以致用,所以重典章、重经济、重致用,倡改革,主张“义理之学不必深穷”。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政策。

叶适的哲学思想是: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由气构成,五行八卦都是气的变化形态。提出“一物为两”、“一而不 同”的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命题,认为事物对立面处于依存、转化之中,强调“止于中庸”。认识上主张“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 反对朱熹陆九渊等等的性理空谈,认为糅合儒、佛、道三家思想提出“无极”、“太极”等学说的周敦颐纯属谬论。但是叶适显然缺乏思辩能力和逻辑能力,其哲学 思想比较浅薄。

叶适本人虽然强调实践,但是其门人多流于辞章,纯属口水党:“水心之门,有为性命之学者,有为经制之学者,有为文字之学者”。只有少数有“欲以事功见其门庭”。

分享一个在我知识星球上的提问,问题特别好,特别的典型——

提问:多多姐,我想和您探讨一下关于“业障”的问题。看到一些治疗方法都会提到业障,以前我在藏地也会经常听到,但是后来发现这个词有些不一样了。

(省略)……我并不否认疾病有业障的原因,但是我不太能接受的是,很多治疗的方式中,业障都成了罪魁祸首。我只是认为,疾病的成因有很多,并不能一个词就概括完了,就像不能每件事都认为是因果一样。我们对于这些词的理解并不透彻,但是生活中常常听到,所以很多佛弟子张口就说业障啊,因果啊,很多人会觉得这是“迷信”……

我的回答:

“业障”,很多时候已经成为民间口头语了,即便是佛教徒,能清晰知道这个词的含义者,亦并不多。

业,karma,也许很多佛教徒都知道,是指行为,它其实是个中性词,善的行为是业,恶的行为也是,更精确细微地来说:凡有所造作、抉择,即是“业”,所以造业的是五蕴中的“行蕴”,而行蕴的主要功能就是“抉择”。

当说到“业障”的时候,“障”的是什么呢?可不是指一般的诸事不顺,头疼脑热,破财倒霉,在正统佛教理念里,“业障”所障的那是“圣道”,也就是佛果,障碍你成就佛果的,才够资格成为“业障”,那么什么才是障碍你成佛的呢?也不是一般佛教徒所以为的,贪嗔痴慢疑,就能障碍到成佛的,贪嗔痴慢疑都是可以对治的,整个修行本身就是为了贪嗔痴慢疑而设计的对治法嘛。

在佛陀这里认为,只有五无间业,也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才称得上是“业障”。

以上不是我说的,是我一直以来推荐大家下载的“佛学辞典集”app里就能找到答案的。

先输入“业”,你会看到这样的解释:


 (术语)梵语羯磨Karma,身口意善恶无记之所作也。其善性恶性,必感苦乐之果,故谓之业因。其在过去者,谓为宿业,现在者谓为现业。俱舍光记十三曰:“造作,名业。”业为造作之义。是有二种:一如身之取舍屈伸等造作,名为身业,音声之屈曲造作,名为语业,是直指身之造作,语之造作为业也。二与第六意识相应而起,心所中思之心所也,思之心所以造作为性,故以之为业性。即动作身之思为身业。动起语之思为语业。作动意之思为意业。依此义而俱舍论就十业道区别业业道与业道。谓杀等七支为身语二业,故为业,又为业之道。业为身语之二业,自体是业,业之道为思心所游履之处。又贪瞋等三者,唯为业之道,以彼非自体业,唯为思心所游履之所故也(依大乘之教,则意亦有业之义,依此则贪等之意业亦为业业之道也)。此二种业中,小乘俱舍以第一种为实业,为正感果之异熟因,大乘唯识以第一种为假业,以第二种正发动身语之现行思心所,为招当果之实业。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再输入“行蕴”你会看到这样的解释:

行蕴
为五蕴之一。行是迁流、造作的意思蕴为聚集、类别的意思,《大乘五蕴论》曰:“云何行蕴,谓除受、想,诸余心法及心不相应行。”意思是说,在五十一种心所有法中,除去受、想二种外的四十九个心所,再加上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此七十三法,全包括在行蕴的范围中。行者、思心所的别名。思即五遍行心所中的思心所。《唯识三十论》曰:“思谓令心造作性,于善品等役心为业。”故思之自性,只是造作。以其造作的力用,而与心相应,令心同起善、恶、无记等之造作,此即是意业。而行蕴的范围较思为广,《俱舍论》曰:“行名造作”,所以造作即是行。我人的行,有身行、语行、意行,意行即是思。由思之审虑思、决定思、动发胜思。而有身行与语行,而行的后果就是业。即身、语、意三业。《大乘法苑义林章》曰:“有为集起,目之曰行。”世间万法的因缘集起,亦称之为行。故四十九种心所、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均摄在行蕴的范围内。

FROM:【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再输入“业障”你会看到这样的解释:

业障
(术语)恶业之障碍。恶业妨正道者。涅槃经十一曰:“业障者,五无间罪重恶之病。”俱舍论十七曰:“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名为业障。”华严经世主妙严品曰:“若有众生一见佛,必使净除诸业障。”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业障
俱舍论十七卷十五页云:论曰:言无间障、谓五无间业。其五者何?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名为业障。

发智论十一卷五页云:云何业障?谓五无间业。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十五页云:云何业障?谓五无间业。何等为五?一、害母,二、害父,三、害阿罗汉,四、破僧,五、恶心出佛身血。问;如前所说能碍圣道及圣道加行善根故名为障。除五无间业,复有其余妙行恶行,所谓决定第八有业;及上嗔恚缠害捃多蚁等。由此为障,不能于现法中,趣入圣道。何故不说为业障耶?答:亦应说此以为业障。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此中三障,皆有余说。复有说者,五无间业,定能为障。是故偏说。余妙行恶行,或能为障,或不为障;是故不说。复有说者,五无间业,具五因缘,易见易知;是故偏说。
FROM:【法相辞典(朱芾煌编)】

所以,对于爱将佛教名相当作口头禅,却不求甚解的人啊,你就推荐他们下载“佛学辞典集”app就好了。

一花六叶事已完 那个禅师来参禅?

喋喋不休何时了

无边苦海几时终
搬石压草,缘木求鱼


还有识末后一句,天下第一 否



《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末后一句,始到牢关。锁断要津,不通凡圣”

此至极透彻的一句,更无其他语句可以超过

此句再没有可超越,当然就是天下第一了

”一“,数的开始,第一个数,1即第一,天下第一也,释佛49年说法未说之“一”字

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狂语者,不异语者,释佛说了49年法,说了那么多,又怎会糸说自已一个字都没有说,49年未说之一字真正的意思是49年说法,而什么是“一”这个字没有解说

这个“一”字佛49年没说,但另一个人老子,他在《道德经》说了: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相,即见如来,释迦牟尼佛说他没有说这个“一”字,这不正正说了?......释佛的意思是他49年说法没有去详细的解说“一”这个字,只是没有解说,并吾是没有说,只是说法没说,但说是说了,不然不会知道没有说
...................

佛教没有直接解说这个“一”字,但却有这个“一”字

《六祖坛经》付嘱品第十,达摩偈:"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达摩将佛法传入中国,一花开五叶,传五代,到了第五代 慧能 却称为六祖,五与六这里就差了一,

一花开五叶,达摩东渡中土,一花开五叶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五代祖师。而五叶慧能却被称为六祖而不是五,明显是差了一,与五叶不对。若说达摩是一花,而其东土五个祖师为五叶,慧能就排到第五,这样要称为五祖才对。达摩是一花为“1”,那么二祖慧可就是第一叶,这同为“1”,达摩为“1”,慧可为第一叶又为"1",就成了两个“1”,但佛法为不二法门,不二就是没有两个一样的,唯一的,只有一个“1”。而就算不是不二法门,搞出两个“1”出来,也明显不对,1就糸1,怎会有两个1,有两个,就不是1而是2了,所以花是花,叶是叶,达摩是一花,东土五祖为花下的五片叶,花叶分拆明显不对。又道达摩是初祖,慧可是二祖,僧璨三、道信四、弘忍五、惠能六,那达摩初祖是算0还是1,算0慧能只是排到第五,不能称为六。若达摩算1,慧可就是“2”了,僧璨就是“3”、去到慧能就成了六叶,所以这排来排去这一花开五叶与六字就是对不上,达摩是一花,东土五祖为五叶,那谁是第一叶,达摩为一花,东土五祖为五叶那慧可就是第一叶,这样慧能就只能排到五而不是六。所以一花开五叶,慧能却称为六明显有问题,达摩是一花,只有达摩也是第一叶,慧能才能排到第六,但这样就不是一朵花与五片叶了。一花开五叶,关键的是谁是第一叶。达摩是第一叶,那么东土五祖又岂只是叶,而不是花。达摩是一花,东土五祖是五叶又怎会对。

金刚经云:世界实有者为一合相,又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言达摩为一花,生出东土五祖这五片叶,达摩为初祖,慧可是二祖,僧璨三、道信四、弘忍五、惠能六,这个就是相,明明开五叶,却要称为六,这个一花五开叶这个相不对,就是非相,所以说诸相非相,并不是这样的,而是达摩为一叶,其它五祖为五叶,合起来才为一花,这一朵花合五片叶这件事就为一合相。

一合相即是一花六叶,六叶即为六块花瓣,达摩为第一叶的花瓣,第二叶的慧可,第三为僧璨,道信四、弘忍五、惠能六。一朵花由六叶的花瓣合起来组成,一合相,五叶与达摩合,一花六叶。六叶就与六祖对上了

释迦牟尼佛在灵山拈花示众,唯迦叶微笑,这个迦叶是什么?怎就他微笑,佛又把衣法传给了他。这个迦叶其实就是加叶,释佛拈的花要加上一叶的意思,花与叶要合起来。六祖慧能入灭,被问及衣法应该付给谁,慧能说根据达摩的偈:“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六祖慧能明明系六祖,怎就一花开五叶,成了五叶了,要六叶才对啊,故这里实质缺了一叶,缺了“一”。要加一叶,所以加叶微笑,这也只能加叶微笑,,加叶,能加到这个“一”,就是天下第一,因为他加了这个一,得到了这个“一”,他就糸这个“一”

而这个加叶,加“一”
就以末后一句来加
因为末后一句是天下第一即“一”,只有是“一”,才能加到五叶里,五叶缺的是“一”,

到此,若还认为一花开五叶,而慧能却被称为六祖,五与六并没不妥处,则可从达摩的偈:我来本兹土,传法救迷情的这个迷情是到底指什么来了解即知

这个迷情,无非有两个解释
1 指各位修行不得法,迷在那里不知怎样修行
2 指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是五浊恶世这个样

我们这个世界,又名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充满了各种的恶人恶事,众生都忍受种种烦恼苦难
这样如此不堪的一个世界要不要救

这个世界恶成这样,若言不用救,那就已经不是佛了
所以,达摩言救迷情,这个迷情一定指的是要救这个五浊恶世,而不是各位修行不得法

而要救这个五浊恶世,这个恶世,恶的根在那里,是什么真正的原因导至了这个世界会变成这样
历代学道得道的人这么多,若出来为这个世界主持公道,这个世界一定不会如此之恶,但一个也没有,一个神也没有真正的显灵

《道德经》讲,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也,谓:天无已清将恐裂,地无已宁将恐废;神无已灵将恐歇,侯王无已贵以高将恐蹶。

《道德经》将这个世界为什么是五浊恶世这个样子讲得很清楚,因为没有这个“一”,而天裂地废,神不显灵,侯王倾倒覆灭天下不正,天地时刻交战,才出现种种恶人恶事,而这些恶人恶事的根源就是因为没有这个“一”,没有这个“一”就个个都一样 连神也一样这样的认为自己是最对的,别人都要听自已的,这样连神也在争,这个世界又怎会变得好

而要得到这个一,就从一花开五叶,慧能却被称六祖,五叶与六不对,这里可以参得,
这样整个佛教即变成一个可救世人出离恶世之教,不然一大教藏只教人修身了命,却不救这个五浊之恶世,这又有什么慈悲可言,又算什么佛

..........................

诸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这大事情因缘是什么事,是性命否?这性命长生不死又与别人何干,于世又有何益,长生不死又怎会改变这个五浊恶世的浊与恶,这不过是令自已活得好

.....
《法华经》卷一︰‘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
.....

这大事因缘是因为佛要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佛之知见:即佛之见解,意见,佛对世界的看法与主张

这正与达摩说传法救迷情所说相合,这个迷情正正就是这个五浊恶世为什么这样,佛又以什么办法解决,有什么主张,主张正确才能清净,长生不死但思想不正确,整天的争名夺利,用尽各种非法手段又怎会清净,所以达摩所说的迷情并不是修性命

................................

很多人并不知道佛法的真正作用,门外的就以为四大皆空,无欲无求,看破了红尘,大部份有点了解的就认为这是为了了脱生死或去西方极乐世界,但什么才是了脱生死,是否像藏传佛教那样修到虹化想去那里就去那里可任意转生了就是了脱生死了,这并不是,像他们的活佛转生了十多世,到了这两世,被人从宫殿赶了出来,这样就是这个报身断了,生死未了,这个就像孙悟空一样,他得道了回到花果山,可还想当玉皇大帝,住在天宫享各种的福报一样。修道要三身具足才叫完满,寺庙内释佛的像是三尊相同的坐在那里的,这代表了佛的三身,这三身分别为: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这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孙悟空,西藏的活佛,他们的法身已经修得很好,可以虹化,投生可自已作主,但这报身不行,这还得轮回,报就是福报,什么都没有还长生不死,这不等于永远活受罪,这还不如死了好,,所以要成佛成道,三身完满,这个就是达摩东渡传法,佛法立天下第一之旨。有了天下第一,断了轮回,别人就没什么理由把You从皇宫里赶出

..................

一花六叶事已完 那个禅师来参禅?此句末后一句为何不能超越,,首先,我前面已经讲过,佛衣的传承根据《六祖坛经》六祖所言这要根据达摩的偈:“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而一花开五叶,实则缺一叶,故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释佛拈花而迦叶微笑之旨,五叶而加一,这就糸六叶 一花六叶,,一花六叶已被我所说,其它人已不能再说,不能再说再加叶这如何还能再超越,六叶就完整了,完了,You不能说七叶八叶,七叶,八叶也吾是加一,六叶完了,故我此句后再没可下片语者,不能再被超越,,, “那个禅师来参禅”,此锁断要津,不通凡圣之语,,修行得了道,最后到底是想要当神当官当皇帝,但当了神当了皇帝后又被其它得道的反了,取去性命,道行一下子就又没了,又要重新修过,修行人就是这样不停的:修行得道-享福-被杀-重头再修,不停的轮回,总了不了,停不下来,,悟了,六祖的修法即可顿超,,事情已经完了,You又还参什么禅,贼心不死的图个什么

......................................

佛学是终极究竟的智慧之学,以一花开五叶,立天下第一,以不能被超越,断轮回,以数经世,依这个就是依道理,不依这个就是依武力,睇下边个的力量大,边个杀人历害,,不讲道理,当然就是谁打赢了就作主,但是You能打赢取代别人,别人以后一样能打赢取代You,这个就是轮回的根本

我们要信天下第一,是因为我们要讲道理,不讲武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当然是真燕窝,工厂大量生产,外面燕窝十几块那是零售价,是要挣钱的价格,我们可能会用零售价去买燕窝吗?#燕窝性平,可以和各种食物相配,没有和燕窝起不良反应的食
  • #每日宜善[超话]#[心]#阳光信用#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恩老师的答疑解惑指点迷津❤️感恩朋友之间的雪中送炭❤️感恩领导的发掘与提携❤️感恩同事、同
  • 那就希望回顾的都成为美好的记忆,然后展望的多少得能实现一些,小金千万别让自己闲下来[拳头]!早跟自己说过工作和娱乐要分开,乐团对于我明明就是娱乐,但是又好像老跟
  • http://weibo.com/u/2674496960 人一旦有了感情,就窝囊得不行,你说要敬往事一杯酒,再爱也不回头;实际就算你醉到黄昏独自愁,如果那人伸
  • 只要是王一博的作品,哪个先来,只要来了,我都开心看起来[打call][打call]@UNIQ-王一博 为角色服务、用心演绎的演员王一博你是最棒的!三家合住,就
  • “小卖部原先有,赚不来钱不干了,咱有心扶一个也没扶起来,”姚洪山感叹,过去油盐酱醋缺了,村民都得出村买。”  采访结束,离开村庄时,天下起雨,“老支书”的话再度
  •   1954年出生属马人2022年运势  进入2022年,54年属马人已经68岁,很多人已经过上退休的悠闲生活,只有部分属马人还在岗位上奋斗。只是健康方面需要挂
  • Share❤❤婚礼案例红丝绒质感up❤~up~人们从诗人的字句里,选取自己心爱的意义,但诗句的最终意义是指向你。❤西安婚礼布置|婚礼策划|活动策划|备婚|小预算
  • [雪刀][雪刀][小雪人][小雪人] 1-2、#모더니스트#Modernist【bomtoon】 3、#체크메이트# Checkmate/将杀【bomtoo
  • ” 电话里传来“嗯,会跳一个了,一下课就要给你打电话了。于是我上前安慰道:妈妈,呛着没事儿,我在网上学了海姆那什么立救法[并不简单][并不简单]为了防止我妈不信
  • 队长赵晨艺根据团队情况结合调研数据做出明确的工作安排,在此次会议中也总结了“乡约美丽”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案,各队员也分享了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悟体
  • 之前逛街遇到一个阿姨说她三天没吃饭了让我给她点钱买面包~我给了、后来我再逛街又遇到了她管别人要钱~都是拍着胸脯说不是骗人的……刚才我以为是问路的~两个老爷爷老奶
  • “炸街车”不文明行为不仅严重扰民,而且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东胜交警将常态化开展“炸街车”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请非法改装车辆及时将车辆恢复原状并做到安全文明出行。会
  • 意外的百搭,即使是随性的长款无袖大衣也很有格调SERENDIPPO白厂以更感性的方式与用户沟通,用心甄选、开发质感好物Bag from #serendippo#
  • 若大幅高开之后在短时间内没能快速封板,反而回落,多为诱多行为; 6、拂晓攻击真真假假,所以早盘发现有拂晓攻击意图时,不妨多观察几秒钟,看准。若大幅高开之后在短
  • [汗]眼睛已经累到要时常滴眼药水的地步了喜欢周一的专题口译课☹️周二下午的英语语言概论 老师很严格 [顶]周三的法语课还是无聊就是喜欢萧红写的诗文 喜欢她写的
  • 在自己的专栏中,他为梅西鸣不平道:“我们当初是多么期待梅西与巴黎圣日耳曼签约啊,但现在他像个无名小卒一样被人狂嘘。不过在本赛季欧冠梦想破碎并且在加盟半个多赛季便
  • 4、灵宠-青鸾修复了青鸾助战技“海誓山盟”无法为【凶恶血脉】状态下的“董白”施加【海誓】的问题 《三国志幻想大陆》运营团队    2022年7月27日#圆通快递
  • ”工作人员:“不是它们不配吃,是这些狼吃完了,他们才能过来吃。”工作人员:“不是它们不配吃,是这些狼吃完了,他们才能过来吃。
  • 但美德取代了她的美:她善良、大方、细心,充满优雅和温顺,以至于她吸引了所有人。你很坚强,也很坦荡,也温柔和可爱,你身上有着太多珍贵的美好的品质,那些是很多人都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