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益见人性

利益是一个人的试金石,只有在利益面前,人才会显出本性。这个时候,通常是识人的最佳时刻。
《论语》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其意思是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看清一个人,就要看他面对利益时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见利忘义的事例:
强和辉两个人合伙开了个小公司,一起做生意。
平时两人称兄道弟,感情挺好。一年下来,赚了不少钱。
而强想再扩大经营时,却忽然发现帐面上少了50万,调查后才得知,辉为了赚取个人利益,私下挪走了钱,去放了高利贷。
强在这件事上,瞬间看清了辉的人品,不想再与他合作了。
正如曾国藩所言: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意思是说,和那些过分贪图利益的人共事,那到头来一定会连累到我们自己。
就是因为利益像一面照妖镜,让每个人在它面前,一定会原形毕露。
《有关人性的这一切》的书中曾写道:只有利益与人性的东西才是分算得清清楚楚的。
利益面前,有可能,亲人成为仇人,朋友变成陌路,一个钱字,最能看清人心,看透人性,也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品行。
二落难识人心

有句话说“泥泞而识马,落难而识人”。
人只有在落难的时候,才知道谁好谁坏。
有一私企老板,企业做得很大,声名显赫,很多人都来接近他,因此他结交了不少所谓的朋友。
平时,家里经常高朋满座,主动上门巴结的人很多。
后来,这位老板因一些经济问题锒铛入狱,情形就发生了变化。
原来的那些朋友都不见了,甚至有些人看到他的家人都躲着走,生怕受到牵连。
这种情形之下,唯一还常在他家出现的是一个不起眼的老花匠,他是之前老板雇来侍弄他家的小花园的。
这位花匠还和以前一样,按时来侍弄满院的花花草草。
有人就嘲笑他:“老板都进去了,你怎么还这么上心。”
花匠说:“老板以前待我不错,我能替他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不让这园子荒废了,也好让孩子们回来时有个念想。”
狱中的老板听说了这件事,感慨道:“看来这些年,我只交下了这么一个好人哪!”
蒲松龄曾在诗里写道:宴笑友朋多,患难知交寡。
一个人风光的时候,周围总是不缺阿谀奉承、百般讨好的人,但当你落难的时候,才知道愿意伸手拉你一把的人很少。
路遥知马力,日久方能见人心。
正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所以,你好的时候围着你的不一定是真朋友,落难时方能体会到真实的人心。
时间识人,落难知心。时间也终究会留下最值得的人。
三细节见人品

古人云“品现于事,心藏于身”。
往往真实的人品总是会从细微末节处表现出来。
所以,细节也犹如一面显微镜,更能清楚地看出一个人的人品。
一位文友曾分享过他的一段经历:
他的一位朋友从外地回来,要借他的车用两天。
这位文友毫不犹豫地就把车送了过去。
临送之前,他还仗义地把油箱加满了。
结果一周后,这位朋友打电话给他,让这位文友自己去车站停车场取车,他着急赶火车就先走了。
这位文友取到车时,却发现油箱黄灯预警!
大投资家查理.芒格曾经告诫他的儿子:
如果你借用了朋友的车,还车时无论多忙、多不方便,都要把油箱加满!
因为小事能见格局,细节能看出人品。
朱自清先生说:“细节就是一言一行之微,一沙一石之细。”
往往显现一个人品性的,就是那些毫不起眼的小细节。
越是小事越能见真章,越是细节越能暴露品行。
决定一个人人生高度的,也正是这些细节。
四底线现本真

有人说:一个人的底线就是一个人的底色。
所以,你想看清一个人的本质,就看他的底线在哪里。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王编辑收到了一本书稿,觉得还不错,于是他就把书稿拿给自己的好朋友老陈看,想听听他的意见。
老陈看过之后,含糊地说:“文笔还不错,你觉得行就行。”
于是王编辑就把这本书出版了。可是不久以后,他却被人告了,因为这本书涉嫌抄袭。
后来,王编辑从旁人处得知,老陈早就看出了那本书有抄袭的地方,之所以没有告诉他,是因为老陈和那个作者也认识,怕那个人知道了和他结怨。
王编辑感慨道:“此人没法交啊!”
卡尔维诺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放弃了某种他原以为是根本的东西,他还可以放弃其他东西,以后又有许多其他东西可以放弃。
也就是说,没有底线的人,为了一己之私,可能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和这样的人交朋友,总有一天,会反受其害。
而有底线的人,一定会坚守住自己的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含糊。
所以,鉴别一个人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看他是否有原则和底线。
一个人的底线就是一个人的人品底色,决定了一个人的人品下限。
没有底线的人,绝对不值得深交。
五结语

有一句话总结得好:
看懂一个人,一定是你在意过;看清一个人,一定是你落魄过;
看透一个人,一定是你付出过;看穿一个人,一定是你受骗过。
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成长,经一事长一智,遇一人懂一人。
让那些不值得的人从人海中来,再还给人海,让人生路上,常有良人相伴。#日常##正能量#

二刷《大明文魁》,看到三分之二左右,真有相见恨晚之感,急切地想写些什么。

作者对大明历史、风土、文化的了解让一个“穿越者”仿佛就活在那个历史里,与其说是改变历史,不如说是以古人的方式抚平那段遗憾,播下一颗种子,点燃一颗火种。

之所以觉得好看,是因为作者描写的“古君子”之风,民心所向,“天下为公”实在是戳中我最喜欢的地方写,自有一番卓越的风骨,是我看过最好的明穿文[赞]

书中的官场斗争刚好是能看懂,但也觉得厉害的程度。尤其是主角为张居正平反那段,兼具为民请命的热血和官场政治,帝王心术的权衡。作者这段写得尤为精彩,内阁与皇帝,天子与太后,江湖与庙堂的对抗,以及主角虽然是看准时机顺势而为的“取巧”上疏,但是“天下为公”的初心却比愣头青更加可贵。

这本书算是渐入佳境,以商业文始,却以文学作品终。主角小事上记仇量小,大事上却总有“吾来担之”的果决气魄。主角提出的思想主张“事功学”直指明末时弊,所做的贡献也并非“一口吃成胖子”的异想天开。“变一时之法,不如正万世之心”的主旨比科技树更让人信服。

我觉得作者还能再写500章可是完结了[泪][泪][泪]连番外都没有[泪][泪][泪]

生死问题是人类关注的终极问题,无论哪种重要的哲学和宗教都对生死问题有所讨论。儒家、道家和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在生死观上都对中国人有着深深的影响。虽然它们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不同,但却都反映中国文化的特点。

01

儒家的生死观:道德超越,天人合一,苦在德业之未能竟

“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生的“不朽”,儒家生死观的基本观点是“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因此,它重视的是生前,而非死后,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生时应尽自己的责任,以努力追求实现“天下有道”的和谐社会的理想。

人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有限之个体,但却能通过道德学问之修养(修道进德)而超越有限之自我,以体现“天道”之流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

一个人如果能保存自己的本心,修养自己的善性,以实现天道的要求,短命和长寿都无所谓,但一定要修养自己的道德与学问,这样就是安身立命了,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生的“不朽”。因此,儒家认为,虽然人的生命有限,但其精神可以超越有限以达到永存而不朽,所以有所谓“三不朽”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明朝的儒者罗伦有言:“生必有死,圣贤无异于众人。死而不亡,与天地并久,日月并明,其惟圣贤乎!”圣贤不同于一般人只在于他生前能在道德、事功和学问上为社会有所建树,虽死,其精神可“与天地并久,日月并明”。

这种不朽只是精神上的,它只有社会、道德上的意义,而和自己个体的生死没有直接联系。宋代张载《西铭》的最后两句说:“存,吾顺世;没,吾宁也。”人活着的时候应努力尽自己的社会责任,那么当他离开人世的时候是安宁的、问心无愧的。

由此看来,儒家并不以死为苦,那么儒家的学者有没有痛苦呢?照儒家看,从个人说,如果“德之未修,学之未讲”是个人的痛苦,而更大的痛苦是来自其社会理想之未能实现。

南宋的文学家陆游在他临终前写了一首诗留给他的儿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在死前的痛苦不是为其将死,而是没有能看到宋王朝的统一。

南宋末还有一位儒者文天祥,在他临刑时的衣带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尽义,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何,庶几无愧。”文天祥视死如归,因为他以践履孔孟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德理想而无愧于天地之间。

因此,对于儒家说,痛苦不在于如何死,而在于是否能作到“成仁”、“取义”。在儒家的生死观念中,所感到痛苦的是“苦在德业之未能竟”。

02

道家的生死观:顺应自然,与道同体,苦在自然之未能顺

道家:生和死无非都是一种自然现象。道家生死观的基本观念是“生死气化,顺应自然”。照道家看,生和死无非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老子讨论生死问题的言论较少,他认为如果人不太重视自己的生命,反而可以较好保存自己,这和他所主张的“无为”、“寡欲”思想相关联。

他还说:“死而不亡者寿”,王弼注说:“身没而道犹存。”照老子看,“道”是超越的永恒存在,而人的身体的存在是暂时的,如果人能顺应自然而同于道,那么得道的人就可以超越有限而达到与道同体的境界,所以老子说:“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同于道”即是“与道同体”,它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是对世俗的超越与升华。庄子讨论生死问题比较多,在《大宗师》中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生、老、死都是自然而然的,死不过是安息。进而庄子认为生死无非是气之聚与散,所以《知北游》中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

如果死和生是相连属的,我对之有什么忧患呢?《至乐》载,庄子妻死,惠子往吊,见庄子“箕踞鼓盆而歌”,惠子不以为然,但庄子认为生死就像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一样,所以“生之来也不可却,其去不能止”(《天运》)。

西晋的玄学家郭象对庄子的生死观有一重要的解释,他说“夫死生之变,犹春秋冬夏四时行耳,故生死之状虽异,其于各安所遇一也。今生者方自谓生为生,而死者方自谓生者为死,则无生矣。生者方自谓死为死,而死者方自谓死为生,则无死矣。”

这就是说,生和死只有相对意义,只是事物存在的不同状态,对“生”说“生”是“生”,但对“死”说“生”是“死”,对于“生”说“死”是“死”,但对于“死”说“死”是“生”。因此,说“生”、说“死”只是从不同的立场上所持的不同看法,故应“生时安生,死时安死”,这样就可以在顺应自然中得到超生死,而与道同体了。

那么道家在生死问题上以什么为苦呢?照道家看,以不能顺其自然为苦。在《应帝王》中有一个故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个故事说明,一切应顺应自然,不可强求,虽出于好心,但破坏了其自然本性,则反受其害,这是庄子的忧虑。照庄子看,人往往喜欢追求那些外在的东西,从而“苦心劳形,以危其真”,这样就会远离“道”,而陷入痛苦之中,故“苦在自然之未能顺。”

03

禅宗的生死观: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苦在无明之未能除

明心见性
佛教认为,人世间是一大苦海,人生有不能逃避的“八苦”,即生、老、病、死、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五蕴聚。人之所以不能逃避这种种苦难,是由于“无明”(不觉悟)引起的。
佛教的教义就是教人如何脱离苦海。要脱离苦海就要照佛教的一套来修行,出家和坐禅等等都是不可少的。佛教传入中国,经过五、六百年,在中国形成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若干个宗派,其中以禅宗影响最大。

六祖慧能

禅宗的真正缔造者是唐朝的和尚慧能,这个佛教宗派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其生死观的基本观念。慧能认为,佛性就是人的本心(或本性),明了人之本心,即洞见佛性,“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佛性”是什么?照慧能看,佛性就是每个人的内在生命本体。如果一个人能够自觉地把握其生命的内在本体,那么他就达到了超越生死的成佛的境界。

用什么方法达到这种超越生死成佛的境界呢?禅宗立了一直接简单的修行法门,它把这门法叫作“以无念为宗”,即以“无念”为其教门的宗旨。所谓“无念”,并不是“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不是对任何事物都不想,而是在接触事物时心不受外境的任何影响,“不于境上生心”。

因此,人并不需要离开现实生活,也不需要坐禅、读经、拜佛等等形式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照样可以达到超越生死的成佛境界,“挑水砍柴无非妙道”。

这种达到超越生死成佛境界,全在自己一念之悟,“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悟”只是一瞬间的事,这叫“顿悟”,瞬息间克服“无明”(对佛理的盲无所知)而达到永恒的超生死的境界,这就是禅宗所追求的“成佛”境界。

禅宗:内在的平常心即成为超脱生死的道心

中国的禅宗虽不否认在人生中有“生、老、病、死”等等之苦,但是只要自己不以这些“苦”为“苦”,那就超越了“苦”,而“苦海”也就变成了“极乐世界”,这全在自己觉悟还是不觉悟。因此,人应该自自然然的生活,“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切听任自然,无执无著,便“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

超生死得佛道,并不要求在平常生活之外有什么特殊的生活,如有此觉悟,内在的平常心即成为超脱生死的道心。所以照禅宗看,人的痛苦是在于他的不觉悟(无明),苦在于无明之未能除,只要人克服其迷悟,就无所谓“苦”了。

总观中国的儒道佛对生死问题的看法虽不相同,但是否其中也有共同点?照我看,儒道佛都不以生死为苦,而以其追求的目标未能达到为“苦”。儒家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为“苦”,即以不能实现其道德理想为“苦”;道家以“苦心劳形,以危其真”为“苦”,即以不能顺应自然为“苦”;禅宗以“于外著境,自性不明”为“苦”,即以执著外在的东西,而不能除去无明为苦。[太阳][太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与法语相关# Ca devient affreusement cher. On se rattrape sur les surgelés (食物)贵的吓人,只
  • 《深圳公司注册,工商代办,深圳公司注册流程,营业执照-粤省心》深圳公司注册首选粤省心®,专业深圳公司注册代理记账报税机构,企业个体户工商登记最新规定费用政策消息
  • #下周新衣服# 修长舒展的“迷笛”卡其色经典直筒阔腿裤改良版这是香草白色“迷笛裤”的同款哟,卡其色的灵感之缘就是那些风尘仆仆的远行客,具备松弛而妥定的风格气质,
  • 人生总是充满了惊喜和失落,我们在每一个分岔路口做出的决定,都是从上一个路口思考到下一个路口,期待明天的你更好,也期待生活能满足每个人想要的样子,别失望,日子很长
  • 学成大家是几乎不可能的,但你要用钢琴来弹唱,这是有可能的”(大概类似的话)我们学东西很容易想到另一个高度,但其实她能承载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看到不同的风景,让我们
  • 我们在进行商品期货交易时,往往会受到外盘的影响,尤其是农产品等商品期货,而我们知道国际上公认的主导国际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国家就是美国,并且其农产品现货数据是非常权
  • 2021年,南宁高新区完成各类审批14868件,项目建设类审批3967件,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111本,办理预售许可59本,预售面积约135万㎡,总建筑面积约
  • 比如,一旦管控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所在场所和涉及的人员可能需要调整,要进行“提级管理”。鉴于近期疫情反复,患者尤其是小孩、老人等人群就医前,可通过网络、电
  • 到后面又很感人,这才明白为啥电影院送的是纸巾,我明明觉得还好,但眼泪自己淌下来了,太触动人心了。生活太辛苦,我想要这难得的欢乐时光!
  • 月底在696的櫻花彈唱會雖然取消了,也打算再想想別的藉口,出門探探春天,見見想見的人——想要彼此相見的人。寫完翻掉一週看到這頁,「燕子從這一天開始就要飛回來了,
  • 经常也有Linkedin上的猎头通过站内信联系我基本,linkdedin上的猎头基本素质还是可以的(至少懂英文嘛)综上,如果想要被猎头看上,最重要的是你要让第一
  • 」他当着一个脆弱产妇的面儿,说了这么一句,一点也不顾及产妇本人的心理状态!我有些生气,「何医生,你可不可以专心一点…….话没有说完,只觉得肚皮被一阵拉扯,打了麻
  • 每次都是一瞬间,我还没看,子驶远了,她便哈哈笑起来“妈妈你错过了,你错过那么多……”面对三岁的娃娃这么“嘲笑”我真是无言以对。就像那天,胃不舒服,我送她到幼儿园
  • 好喜欢这样的玺子哥❤️我希望玺子哥永远会有自己的空间时间去开心@TFBOYS-易烊千玺 #易烊千玺朋友请听好#存存这几天的雪景前两天晚上下了很大的雪,跑下去瞎逛
  • 老cd了,现在再看这个事,2019年7月初,拍完戏一年的前同事再相聚,却对彼此当下喜换什么了如指掌…咦惹…发生在那时当下的事:: 王老师五月的⚡直播,具体看最
  • 据《星报》报道,2018年,这对夫妇设计了一条从东边开始环游中国的“环形路线”他们在南边经过了广西,在西南边又路过了贵州和云南。据《星报》报道,2018年,这对
  • #在薄荷,王者给您一个家##薄荷岛王者潜水##马尔代夫潜水# We are insured by DAN!住在岛国渔村,很久没有拆快递邮包的乐趣啦。我们马尔代夫
  • 好在刘医生@成都牙齿矫正刘钰医生 说不想让我白折腾一趟,临近中午,刘医生就让我在其他患者检查完后帮我看的,其实还是很感动的,毕竟是自己的失误,耽误了医生的休息时
  • ——[圆月][五仁月饼新][玉兔]转发抽奖[玉兔][五仁月饼新][圆月]——#阿云嘎在远方# ayg #阿云嘎陪你过中秋#⚡@阿云嘎Musical 你是击中我心
  • “就是那几天,我第一次知道,还有工程潜水员这项工作,而且,他们挣的还挺多。“原本是想靠自己在天津站稳脚跟,没想到遇到了改变我一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