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的青年力量:那时,他们二十郎当岁】今年,中国天眼(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43岁,测量与控制工程部主任孙京海38岁,机械组组长姚蕊37岁……

为了把自己纳入“青年人”的行列,他们翻遍了国内外对“青年”的年龄界定,最后姜鹏笑着说:“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说,16到44岁都算青年!”

在刚加入FAST团队时,他们从没纠结过这个问题,那时,姜鹏31岁,孙京海22岁,姚蕊22岁……

如今,FAST建成了,他们也快要走出“青年人”的范畴,但是他们不苦恼,因为他们的青春写进了历史,因为新生代们也正在如他们和他们的前辈们一样,继续为中国科技事业而奋斗。

△ 青葱岁月的苦与甜

早先参与望远镜建设的人,常津津有味地追忆十多年前的日子。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测量与控制工程部测量组组长于东俊就是其中一位。

2009年夏天,于东俊毕业后入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3个月后就被派到FAST现场。第一次出公差、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山清水秀的贵州……种种美好想象在于东俊脑海中反复出现。然而,现实给他泼了盆冷水:当时的大窝凼里,没有手机信号,吃住在临时板房,还要忍受各种蚊虫叮咬。

相比于生活条件的简陋,技术挑战才是最熬人的。

图1:青年科技工作者常年待在大山中,有时对未来也存着迷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2009年,姜鹏博士毕业。一张招聘启事偶然出现在他面前:“一个500米直径的索网,能变形,抛物面可以在它的不同的部位形成,而且要求控制精度达到毫米级……”“500米”“变形”“毫米级”,这些让姜鹏觉得“不可思议”。带着好奇,他加入了FAST工程项目建设团队。然而,很快他就发现,工程技术举步维艰。

当时的一大“痛点”是索疲劳问题。FAST是个庞大的射电望远镜,如果把它比喻成一口盛满了水的锅,够全世界所有人喝一天。什么样的索网,能30年不坏、分毫不差地撑起这口大锅?

当时,姜鹏等人从市面上知名厂家买来十根钢索,然而,在疲劳实验中,所有钢索都失败了。这件事很快在天文圈里传开,很多人都说FAST要完了。顶着压力,姜鹏等人用两年时间没日没夜地钻研,经历了近百次失败,最终才像做梦一般研制出一款适用于FAST的成品钢索结构。

一路走来,磕磕绊绊,但大家乐在其中,“经常能遇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绝境,也能享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FAST 运行和发展中心综合管理部主任潘高峰说。

那段日子很苦,再回首时却都变成了甜。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结构与机械工程部主任李辉,这样评价那段日子对自己的意义:“通过努力,我亲眼见证了FAST的成长,这样的大型项目给我提供了丰富自身经历的机遇,这种机遇无疑是一种财富,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

图2:2009年9月22日,姜鹏和同事在密云安装反射面板进行试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 “难点”最终成“亮点”

FAST的骨干们,在刚加入团队时,都只有二三十岁。在老一辈科学家的信任与呵护下,他们身上的闯劲和创造力,让FAST一次次逆境翻盘。

在望远镜调试之初,孙京海遇到了一个难题:采购的高压滤波器定制产品寿命短、可靠性不满足需求,因为全世界都没有像FAST这样的特殊需求。如果用采购的产品,设备有失效甚至爆炸的风险;如果不用,望远镜观测质量得不到保证。怎么办?

琢磨了一段时间后,孙京海发现,问题出在元器件的选型和制造工艺上。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研发方案,从元器件开始做。可是,孙京海既非电气电子专业科班出身,也没有设计经验,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幸运的是,包括FAST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在内的前辈们,支持他干下去。

于是,孙京海和同事一起,从头开始学。书本上的设计方法不好用,他们就创造新方法。通过几轮的测试、改进,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提升。到了调试阶段,他们坚定的用了自己设计研制的产品,实现了工程所需的效果。

姚蕊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望远镜建设期间,她主要负责馈源舱研制。馈源舱相当于天眼的瞳孔,起到聚焦的作用。建设阶段,为了解决馈源舱的超重问题,姚蕊等人抛弃了多年的馈源舱设计方案,大胆地对馈源按照观测进行分组,并将馈源舱的圆柱体变成了“钻石三角形”。

姚蕊忐忑地把新设计方案递给南仁东:“南老师,这样设计会不会不好看?”南仁东看完方案,沉默些许后说:“也不难看。”至今,姚蕊都不知道南仁东是不是真的喜欢馈源舱的新造型,但他的支持让这个创造性的方案最终得以实现。

忆及过往,每个人心里都感慨万千。“我们这一辈人接过FAST的工作,就要尽自己的力,发一份光。”科学观测与数据部科学观测组组长钱磊说。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电子与电气工程部主任甘恒谦也感慨:“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自主创新,历时二十多年,攻克众多建造技术难题;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应该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把FAST运行维护好,以高质量观测数据、重大科学成果回馈社会。”

图3:现场工程师常年在台址驻守值班,家人带孩子探班(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图4:调试组历尽艰辛后终于实现望远镜联合观测,成员留影纪念(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 大窝凼里的新气息

2020年1月11日,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国内开放运行。又一批新生代科技工作者来到这里,帮助FAST向“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的目标迈进。

2012年,20岁出头的孙纯加入FAST,如今,作为工程师的她,主要的工作是给每个项目安排合理的观测时间。望远镜每一秒的观测时间都很宝贵,而每天等待观测的源就有几千个。不浪费观测时间,是他们安排观测计划的主要原则。每天,孙纯都要对计划逐一核查,一旦两个特殊要求的源出现观测时间冲突,她就要耐心地做协调,按规则给每个待观测源排好队。

为了实现观测任务的高效安排,2020年初,孙纯参与开发出了观测项目管理系统。2021年3月31日起,FAST正式向全球科学家开放,她又参与开发了英文及观测项目申请评审系统,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申请、创建、安排、执行一条龙服务,保障FAST能产出更多成果。

与孙纯一样,工程师黄梦林也常驻FAST现场,为天文学家们提供数据服务。2014年,她来到这里,负责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维护。那时,FAST还没有数据中心。他们一步步开展需求分析、招标、上架安装、配置环境、提供服务、后期运维工作。接着,机房多起来了,设备多起来了,数据中心的人员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一步步走到今天,黄梦林充实而自信。

每次忙到快要崩溃时,黄梦林总会抬头望向窗外。综合楼的门旁,南仁东的雕像矗立着。看着南仁东的雕像,她会想起与他相处的点滴,也由此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能为科技强国贡献自己微薄之力,这辈子就值得了!”

所有成长在中国天眼里的青年人,都有他们的大理想和“小心思”。正如姜鹏所说:“我们不能忘记的初心是要做一台好用的望远镜,我们对未来美好的愿景是希望后来者们用好这个设备,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是我们也终将是过去时,如果说我们还有点奢求的话,那就是希望不会被忘记。”
https://t.cn/A6cdFs9U

【中国天眼的青年力量:那时,他们二十郎当岁】今年,中国天眼(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43岁,测量与控制工程部主任孙京海38岁,机械组组长姚蕊37岁……

为了把自己纳入“青年人”的行列,他们翻遍了国内外对“青年”的年龄界定,最后姜鹏笑着说:“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说,16到44岁都算青年!”

在刚加入FAST团队时,他们从没纠结过这个问题,那时,姜鹏31岁,孙京海22岁,姚蕊22岁……

如今,FAST建成了,他们也快要走出“青年人”的范畴,但是他们不苦恼,因为他们的青春写进了历史,因为新生代们也正在如他们和他们的前辈们一样,继续为中国科技事业而奋斗。

▲ 青葱岁月的苦与甜

早先参与望远镜建设的人,常津津有味地追忆十多年前的日子。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测量与控制工程部测量组组长于东俊就是其中一位。

2009年夏天,于东俊毕业后入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3个月后就被派到FAST现场。第一次出公差、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山清水秀的贵州……种种美好想象在于东俊脑海中反复出现。然而,现实给他泼了盆冷水:当时的大窝凼里,没有手机信号,吃住在临时板房,还要忍受各种蚊虫叮咬。

相比于生活条件的简陋,技术挑战才是最熬人的。

图1:青年科技工作者常年待在大山中,有时对未来也存着迷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2009年,姜鹏博士毕业。一张招聘启事偶然出现在他面前:“一个500米直径的索网,能变形,抛物面可以在它的不同的部位形成,而且要求控制精度达到毫米级……”“500米”“变形”“毫米级”,这些让姜鹏觉得“不可思议”。带着好奇,他加入了FAST工程项目建设团队。然而,很快他就发现,工程技术举步维艰。

当时的一大“痛点”是索疲劳问题。FAST是个庞大的射电望远镜,如果把它比喻成一口盛满了水的锅,够全世界所有人喝一天。什么样的索网,能30年不坏、分毫不差地撑起这口大锅?

当时,姜鹏等人从市面上知名厂家买来十根钢索,然而,在疲劳实验中,所有钢索都失败了。这件事很快在天文圈里传开,很多人都说FAST要完了。顶着压力,姜鹏等人用两年时间没日没夜地钻研,经历了近百次失败,最终才像做梦一般研制出一款适用于FAST的成品钢索结构。

一路走来,磕磕绊绊,但大家乐在其中,“经常能遇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绝境,也能享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FAST 运行和发展中心综合管理部主任潘高峰说。

那段日子很苦,再回首时却都变成了甜。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结构与机械工程部主任李辉,这样评价那段日子对自己的意义:“通过努力,我亲眼见证了FAST的成长,这样的大型项目给我提供了丰富自身经历的机遇,这种机遇无疑是一种财富,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

图2:2009年9月22日,姜鹏和同事在密云安装反射面板进行试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 “难点”最终成“亮点”

FAST的骨干们,在刚加入团队时,都只有二三十岁。在老一辈科学家的信任与呵护下,他们身上的闯劲和创造力,让FAST一次次逆境翻盘。

在望远镜调试之初,孙京海遇到了一个难题:采购的高压滤波器定制产品寿命短、可靠性不满足需求,因为全世界都没有像FAST这样的特殊需求。如果用采购的产品,设备有失效甚至爆炸的风险;如果不用,望远镜观测质量得不到保证。怎么办?

琢磨了一段时间后,孙京海发现,问题出在元器件的选型和制造工艺上。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研发方案,从元器件开始做。可是,孙京海既非电气电子专业科班出身,也没有设计经验,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幸运的是,包括FAST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在内的前辈们,支持他干下去。

于是,孙京海和同事一起,从头开始学。书本上的设计方法不好用,他们就创造新方法。通过几轮的测试、改进,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提升。到了调试阶段,他们坚定的用了自己设计研制的产品,实现了工程所需的效果。

姚蕊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望远镜建设期间,她主要负责馈源舱研制。馈源舱相当于天眼的瞳孔,起到聚焦的作用。建设阶段,为了解决馈源舱的超重问题,姚蕊等人抛弃了多年的馈源舱设计方案,大胆地对馈源按照观测进行分组,并将馈源舱的圆柱体变成了“钻石三角形”。

姚蕊忐忑地把新设计方案递给南仁东:“南老师,这样设计会不会不好看?”南仁东看完方案,沉默些许后说:“也不难看。”至今,姚蕊都不知道南仁东是不是真的喜欢馈源舱的新造型,但他的支持让这个创造性的方案最终得以实现。

忆及过往,每个人心里都感慨万千。“我们这一辈人接过FAST的工作,就要尽自己的力,发一份光。”科学观测与数据部科学观测组组长钱磊说。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电子与电气工程部主任甘恒谦也感慨:“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自主创新,历时二十多年,攻克众多建造技术难题;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应该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把FAST运行维护好,以高质量观测数据、重大科学成果回馈社会。”

图3:现场工程师常年在台址驻守值班,家人带孩子探班(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图4:调试组历尽艰辛后终于实现望远镜联合观测,成员留影纪念(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 大窝凼里的新气息

2020年1月11日,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国内开放运行。又一批新生代科技工作者来到这里,帮助FAST向“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的目标迈进。

2012年,20岁出头的孙纯加入FAST,如今,作为工程师的她,主要的工作是给每个项目安排合理的观测时间。望远镜每一秒的观测时间都很宝贵,而每天等待观测的源就有几千个。不浪费观测时间,是他们安排观测计划的主要原则。每天,孙纯都要对计划逐一核查,一旦两个特殊要求的源出现观测时间冲突,她就要耐心地做协调,按规则给每个待观测源排好队。

为了实现观测任务的高效安排,2020年初,孙纯参与开发出了观测项目管理系统。2021年3月31日起,FAST正式向全球科学家开放,她又参与开发了英文及观测项目申请评审系统,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申请、创建、安排、执行一条龙服务,保障FAST能产出更多成果。

与孙纯一样,工程师黄梦林也常驻FAST现场,为天文学家们提供数据服务。2014年,她来到这里,负责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维护。那时,FAST还没有数据中心。他们一步步开展需求分析、招标、上架安装、配置环境、提供服务、后期运维工作。接着,机房多起来了,设备多起来了,数据中心的人员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一步步走到今天,黄梦林充实而自信。

每次忙到快要崩溃时,黄梦林总会抬头望向窗外。综合楼的门旁,南仁东的雕像矗立着。看着南仁东的雕像,她会想起与他相处的点滴,也由此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能为科技强国贡献自己微薄之力,这辈子就值得了!”

所有成长在中国天眼里的青年人,都有他们的大理想和“小心思”。正如姜鹏所说:“我们不能忘记的初心是要做一台好用的望远镜,我们对未来美好的愿景是希望后来者们用好这个设备,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是我们也终将是过去时,如果说我们还有点奢求的话,那就是希望不会被忘记。”
https://t.cn/A6cdFs9U

【登封这些人的扶贫故事,打动人心!(二)】

驻村第一书记、致富能手、脱贫群众......这些活跃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扶贫“带头人”们用真心,换真情,扶真贫,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让群众生活日新月异。

登封市融媒体中心开设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栏,推出了一批扶贫领域的优秀典型人物,充分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典型引领作用,让典型成为扶贫路上的“火车头”、“航标灯”和“引路人”。

昔日贫困户
今成“领头雁”

“我家终于不是贫困户了,还是最美脱贫光荣户!”穿着一身迷彩服的登封市石道乡上窝村七组村民杜巧梅,穿梭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中,高兴地说道。

近日,一辆满载着板蓝根、黄芩、天南星等不同品种药材种子的卡车开回来了,在卸货现场,杜巧梅依旧身穿迷彩服,戴着口罩,以娇小的身躯,轻松的将百十斤的麻袋扛了起来。

据了解,杜巧梅曾经是登封市石道乡上窝村贫困户,也是为数不多的女党员之一。2014年,她预测果树发展产业的前景,在与本组村民杜站昌商量后,果断决定种植冬桃,并且以每亩500元的标准,流转了本组土地30亩,另外四处求借,合计筹资10万元,两人合伙儿走上了创业之路。

起初,为了开源节流,她开始学着用手扶拖拉机耕地,即使冬天气温低,柴油发动机发动困难,甚至年轻力壮的男劳力都得轮流作业并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车辆发动,可是她硬是迎难而上,练就了一身武艺,单凭一人之力就把拖拉机摇着火。

看她如此辛苦,外出打工的老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劝她歇歇甚至放弃,可她却倔强地摇摇头说:“我非干成不可!咱爸的病不能耽误,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得保证有,更何况我是一名党员,我不怕吃苦!”

几年来,杜巧梅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励志之歌,富了自己,也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通过就业和创业实现脱贫。

▼点击超链接查看详细报道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昔日贫困户 今成“领头雁”

驻村第一书记的“硬菜”

6月12日,见到周建华时,他正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吃早饭,一盘酸辣绿豆芽格外显眼。

工作队员张晓炎说,每次吃到酸辣绿豆芽,知晓这道“硬菜”典故的工作队员,脸上都会浮现一丝微笑,说笑着打趣一下老周。

工作队员嘴里的老周,是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驻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的第一书记周建华。

张晓炎说,他来梅村驻村的时候,老周已经驻村三年了。裤管卷到腿弯处,赤脚站在田埂,用不纯正的豫东方言和围成一圈的蔬菜种植户拉家常。

与蔬菜种植大户围坐在一起,除了戴副银色的眼镜,周建华和他们看不出什么区别。张晓炎说,5年来,作为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服务体系郑州站技术服务专家的周建华,由一个儒雅的学者,变成了粗犷的农村老汉。

“只要村民需要,我可以随时做出一道道‘硬菜’”。周建华说。

▼点击超链接查看详细报道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的“硬菜”

“我为咱村代言”
驻村书记李刚成“金牌推销员”

李刚是郑州市市场发展中心驻登封市石道乡后河村的第一书记,村民都喜欢喊他“刚书记”。

周四的一天,李刚上午去到了村东南头两座温室大棚,村委主任崔顺立正带着两位贫困户在看西瓜的长势情况。这两座大棚是2019年用扶贫项目资金建成的,春节前刚收了一季芹菜,两个大棚收入1.5万元。眼下,种的是优质品种西瓜。

看完温室大棚,李刚和崔顺立又到河对岸查看另外一个地块。除了两个大棚西瓜,15亩露地西瓜也该快熟了,这15亩露地西瓜一方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一方面解决留守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回到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看到七八位村民还在工作队的“自留地”里忙碌着,李刚忙去搭把手。不大一块菜地里,种了小葱、茼蒿、油麦菜、上海青等好几种青菜。

午饭后,李刚又去看了村西北头,贫困户罗伟的2座温室大棚。

返回村委的路上,已近黄昏 ,贫困户陈乐柱刚好从地里除草回来。“刚书记,你看这疫情防控形势紧,‘娜妹子’也不能来村里。我种的四亩红薯,下成粉条,到时你再让她帮我卖一次粉条吧。”

图片

就业和产业,是李刚和村委一班人眼下考虑最多的问题。如何组织村民尽快外出务工?怎样让脱贫的贫困户不再返贫?于是,到了晚上,李刚又和村两委开会谋划,想办法把疫情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大力发展集体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这样的忙碌和奔波,是郑州市市场发展中心驻村工作队每一天的工作状态。他们的忙碌换来了村民的幸福:自2017年郑州市市场发展中心开始对口帮扶后河村以来,村民们相继脱贫;2019年底,后河村12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后河村也摘下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点击超链接查看详细报道
出彩河南 青年说 |“我为咱村代言”,驻村书记李刚成“金牌推销员”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贫在深山有“至亲” 后河村走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

“红果子”鼓起农民“钱袋子”

在大金店镇海河湾村,有这样一个特别的种植基地。一眼望过去,一颗颗酷似仙人掌的植物整齐地排列在大棚中,让人仿佛置身植物园。可仔细一瞧,那些形状奇特的枝叶上挂着一颗颗鲜艳火红的果实,“原来这就是火龙果树!原来火龙果是长树上的呀!”来这里的人无不发出感叹。

正在大棚里修剪火龙果树的,是基地负责人刘俊阳。说起当初种植火龙果的初衷,30出头的他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以前我在登封做些小生意,但内心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想干些与众不同的事业。我老婆特别爱吃水果,但是在超市买的水果又不新鲜,味道也一般,所以我就在琢磨,能不能在自己的老家找出‘潜力股’……”

说话间,刘俊阳拿起剪刀熟练地修剪起火龙果枝条,只见仙人掌似的长枝条,攀援在支架上,肥厚的深绿叶子间,点缀着一个个“燃烧”的红色火球。刘俊阳说:“要是等到黄昏时分,还能看到火龙果花朵绽放的景象,绿油油的火龙果枝条中间盛开着黄白相间的火龙果花朵,散发的清香令人陶醉。”

“火龙果的成功挂果,证明我们登封也能种植南方水果,填补了登封水果种植史上的一项的空白。”刘俊阳自豪地说。

刘俊阳的火龙果种植基地是大金店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金店镇结合地域特性立足紧邻城区和景区的镇域特点,确定了建设服务市区的蔬菜、林果基地的发展定位。

目前,大金店镇共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其中省级1家,郑州市级2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9家,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土地股份合作社达10家,辐射带动基地面积1.3万亩、农户1200户、农民增收1000万元。现有蔬菜大棚318座,干鲜果林木8000余亩,主要有袁桥雪梨、段村黄桃与冬桃、陈楼的梨与石榴、太后庙村血桃与苹果、三里庄村的葡萄与猕猴桃、毕家村与书堂沟的核桃、海河湾的火龙果。同时,大金店镇还计划再建蔬菜大棚400座,达到5000亩的蔬菜种植规模。

▼点击超链接查看详细报道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红果子”鼓起农民“钱袋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树叶遇到风会随之舞动,我遇到你会忍不住心动我喜欢清晨钻进我房间的第一缕阳光,却都不及你的笑容灿烂月亮被嚼碎了变成星星,你就藏在那漫天星光里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是
  • 相信关注过前期文章的你们都知道,自始至终我们都有在强调聚碳酸酯的无污染、环保、安全性能...聚碳酸酯(简称PC)是一种强韧的热塑性树脂,无色、透明、无味、颗粒状
  • 据业主们介绍,目前郑州出现停工现象的楼盘并不止融创蘭园这一家,部分楼盘在政府部门的介入下得到了阶段性的妥善解决,但融创蘭园尚未有实质进展。业主中四分之一是医务人
  • 已婚已育妇女重出江湖真的是困难重重啊[允悲] 好好生活,认真工作,珍惜当下每时每刻。她们要面临沉重的家庭、生育与教育子女压力,哎,职场女性真的不容易[泪][泪
  • 最近又有专家的发言被送上热搜有专家建议取消年轻人的房屋继承权,有两套以上的不收回,还有模有样地给了三个理由:第一:说年轻人有了房子就不会努力了,等于是剥夺了年轻
  • 这,会是最后的希望吗?今天一早‮打车‬不着火 要‮车打‬送孩‮上子‬学刚下‮师单‬傅就‮经已‬在门口了 我‮有还‬段路想‮不着‬让他‮路在‬边等 就‮师让‬傅进
  • !!
  • 师傅突然发话了,我就是喜欢拉年轻人,年轻人坐过飞机,走这个路不怕[允悲]稍后又说,我更喜欢拉美女,拉到高兴[允悲]到了汤包店,朋友点了鲜肉后非要再点个蟹黄,我表
  • #韩国留学[超话]# 22年9月份诚信女子大学硕博招生中 语言要求: 【韩国语能力】 - 韩国语能力考试3级以上者 (理工类、艺体类专业限韩国语能力考试2级以
  • #福州旅游攻略#【福州首家景区内图书馆开业啦】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里的龙潭景区开了家“清新书苑”这书苑坐落在一个风格质朴的竹楼里,设置了福建文献、植物花鸟、少儿
  • 坐一会他们会主动跑你旁边来求摸,很是治愈位置:五矿天地巷子消费:二楼撸猫区需要消费,人均 49 当你越活越通透的时候,烦恼必然会doule,你顾及所有人,唯独会
  • 如果一定要建动物园,我希望是开放式的,尽量还原它们生活的原始环境,动物们可以有更大更自由的空间,人类被关在车里去观看,因为在这里,动物才是主人,它们应该被尊重和
  • 我们即使想从别国那里要回“本该属于我们的”土地,也应该选择正确真实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生造历史只会让自己沦为笑柄,这一点在当今这个时代显得尤其重要。故事的最
  • 牙刷、牙膏、卸妆油、舒缓乳液、香液皂、漱口水、水贝娜……总有一群人也和我一样,爱安全、爱环保、爱生活[耶]Mela环保超市32年坚持不做广告,却有这么多人默默的
  • 唯有心静如水,才能够品味出至性至善的本真;唯有月白风清的淡定,才可以享受生命的潇洒从容。唯有心静如水,才能够品味出至性至善的本真;唯有月白风清的淡定,才可以享受
  • 1、彼此保护从来不是说说而已——肖战2、我一定会努力成为那个,当别人问到你喜欢的人是谁的时候,你们可以骄傲的说:“是肖战啊!10、肖战:你要说演的好,我觉得新人
  • 考生在面试当天7:45前携带本人身份证到县委宣传部会议室(县行政大楼六楼东—619室)报到,由工作人员统一组织抽签,确定面试顺序并接受封闭管理,在规定时间未报到
  • 而不管哪个人,其实都会有喜怒哀乐,当我把对方当作自己的时候,我就很容易识别和包容对方的各种情绪,给与一定的感情支援。而你俩多少都有所戒备,于是双方都客气而疏远着
  • 12. 广巴高速,普济站至巴中西站入口,因大雾收费站关闭。27. 汶马高速,米亚罗站、尽头寨左站入口,因计划性施工收费站关闭;K255.162至K231.567
  •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qian)连,摩诃迦叶(she),摩诃迦旃(zhan)延,摩诃俱絺(chi)罗,离婆多